第1章 制药分离工程-绪论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制药工程专业)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制药分离工程相关技术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其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1)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固液萃取,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与双水相萃取,非均相分离,精馏技术,膜分离,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过程,结晶过程与电泳技术等制药分离工程常用技术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制药工程领域常用分离技术及近年发展的新型分离技术的原理,能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较好地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精制的工艺路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正确、有效的解决制药生产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思想教育目标: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展示等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结合板书,讨论讲解课堂习题。
学习方法: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每章的课后习题。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固液萃取,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与双水相萃取,非均相分离,精馏技术,膜分离,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过程,结晶过程,电泳技术。
教学难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精馏技术,膜分离,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过程,结晶过程,电泳技术。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安排课程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第1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制药工业发展情况。
2.理解分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作用及应用情况。
【授课内容】1.1 制药工业1.2 制药分离技术第2章固液萃取(浸取)【目的要求】1.理解固液萃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掌握浸取分离的计算方法。
3.熟悉浸取工艺的技术流程及常用设备。
【授课内容】2.1 概述2.2 浸取过程的基本原理2.3 浸取过程的计算2.4 浸取工艺及设备2.5 浸取强化技术简介第3章液液萃取【目的要求】1.理解萃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制药分离工程

3) 发明新技术 A. 研发新型高效经济的分离技术 B. 推进各分离技术的杂交 C. 分离技术与发酵技术结合 D. 强化化学对分离技术的影响
4) 高效分离技术的工程化
5) 分离技术的环保化
参考书: 1. 《高等制药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淑芬主编 2.《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严希康主编 3.《生物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孙彦主编 4.《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毛忠贵主编 5.《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科学出版社, 辛秀兰主编 6.《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欧阳平凯主编
随着人们对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回归自然” 使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天然植物药物,从而为中医药发挥其特长提 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中药原料的地域性、组成的复 杂性、复方配伍的多样性等,再加之生产工艺落后,缺乏科学的、 严格的工艺操作参数及系统的量化指标,致使中药产品质量不稳
定,产品仍多是传统的丸、散、膏、丹类剂型,很难满足国际市
6. 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步骤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有一个基本框架,具有四个 基本的分离阶段: (1)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
主要任务是去除发酵液中的固相物质,为后继过程提供澄清 或洁净的原料液体。过滤和离心分离是这方面的主要单元操作。
(2)初步纯化(或称产物的提取)
主要任务是提高产品的浓度和质量,蒸发、沉淀、萃取和吸附 是该阶段的典型操作。
化学合成药物
原料: 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
方法: 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称全合 成),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 产物经对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物理处理 过程(称半合成)。 目的产物: 预防、诊断、治疗制品,如磺 胺、扑热息痛、诺氟沙星等。
中药
21交已替换2013级 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3102802课程名称:制药分离工程学时/学分:34/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教研室:生化与制药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与技术。
现代药物包括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工程药物和天然药物,因此药物分离工程也涉及了化学与生物交叉领域,它集成了化学分离与生物分离原理与技术。
制药分离过程主要是利用待分离的物系中的有效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由于药物的纯度和杂质含量与其药效、毒副作用、价格等息息相关,使得分离过程在制药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了解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药物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药过程所涉及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创新思维,使之成为新药研发、制药工艺的设计与改革创新及工程设计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课堂教学:上课前要求预习,下课后要求及时复习。
每次上课前将对预习和复习内容进行提问。
课程考核方式:满分100分,平时成绩占30分,闭卷笔试占70分。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主要内容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分离过程基本原理概念、定义。
(二)基本要求掌握分离过程基本原理的概念、定义;熟悉和了解制药工业现状、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熟悉制药工业下游技术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其重要性,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态。
第二章固液萃取(一)主要内容浸取速率方程-费克定律与浸取速率方程;药材有效成分的浸取;浸取的影响因素;浸取过程的计算;浸取方法、基本工艺过程;超声波协助浸取、微波协助浸取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与应用。
制药分离工程--重点总结

制药分离工程重点总结目录第一章绪论1、制药工业分类①生物制药、②化学制药、③中药制药。
2、分离过程的本质3、制药分离工程特点第二章萃取分离1、物理萃取与化学萃取2、液固萃取3、液固萃取的萃取过程4、液固萃取浸取溶剂选择原则5、按萃取级数及萃取剂与原料接触方式分萃取操作的三种基本形式①单级浸取;②多级错流浸取;③多级逆流浸取。
6、液液萃取7、乳化、形成乳化条件、乳状液形式①水包油型乳状液;②油包水型乳状液。
8、物理液液萃取、化学液液萃取的传质过程9、反胶团、反胶团萃取10、反胶团萃取蛋白质“水壳模型”的传质过程11、双水相的形成、双水相萃取及其基本原理12、双水相萃取过程13、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萃取14、超临界流体基本特性15、超临界CO2作萃取剂优点16、依分离条件分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操作基本模式(1)恒温变压法:(2)恒压变温法:(3)恒温恒压吸附法。
17、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产物质量传递过程18、超声波在萃取中的作用19、微波在萃取中的作用第三章膜分离1、膜分离2、膜分离物质传递方式(1)被动传递;(2)促进传递;(3)主动传递。
3、膜分离物质分离机理(1)筛分模型。
(2)溶解—扩散模型。
4、分离膜两个基本特性5、实用分离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膜分离的膜组件形式7、膜分离操作的死端操作和错流操作8、膜分离过程的浓差极化9、浓差极化的改善除工艺设计充分注意外,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0、纳滤、超滤、微滤、反渗透相比膜孔径大小顺序11、微滤膜分离的截留机理(1)膜表面截留:(2)膜内部截留。
第四章蒸馏分离1、蒸馏、精馏2、精馏式间歇精馏、提馏式间歇精馏3、间歇共沸精馏、间歇萃取精馏:4、水蒸气蒸馏5、水蒸气蒸馏操作方式(1)过热水蒸气蒸馏;(2)过饱和水蒸气蒸馏。
6、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蒸馏7、分子蒸馏机理8、分子蒸馏过程第五章液相非匀相物系分离1、过滤分离及其推动力2、过滤分离类型(1)滤饼过滤;(2)深层过滤。
第_1_章__高等制药分离工程_绪论

引言制药工业包括:生物制药 化学合成制药 中药制药生物药物、化学药物与中药构成人类防病、治病的三大药源。
生物药物 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经过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牛物等生物体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化学合成药物 一般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称全合成),或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对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称半合成)。
“中药” (Chinese tr aditional medicine) 人们为了同传入的西医、西药相区分,将中国传统医药分别称为中医、中药。
西药主要系指“人工合成药”或从“天然药物”提取得到的化合物;中药则以天然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为主。
中药具有明显的特点,其形、色、气、味,寒热、温、凉,升、降、沉、浮是中医几千年来解释中药药性的依据。
1 .2 制药分离技术1 .2 . 1 制药分离技术的作用1 : 其制药过程均包括原料药的生产和制剂生产两个阶段。
2 : 就分离纯化而言,原料药生产〔 尤其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与化工生产存在明显的三大差别:第一,制药合成产物或中草药粗品中的药物成分含量很低, 第二,药物成分的稳定性通常较差.特别是生物活性物质对温度、酸碱度都十分敏感,遇热或使用某些化学试剂会造成失活或分解,使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受到很大限制。
第三,原料药的产品质量要求,特别是对产品所含杂质的种类及其含量要求比有机化工产品严格得多,因为它是直接涉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特殊商品。
3: 分离操作通常可分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机械分离的对象是非均相物系,根据物质的大小、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如过滤、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等。
传质分离的对象主要是均相物系,其特点是有质量传递现象发生。
传质分离又分输送分离和扩散分离两种。
第2章 固液萃取1.萃取原理利用原料液中组分在第三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实现分离。
制药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概要

环境污染
绿色化学、自然资源人工种植
1.2.2 制药分离工艺技术的选择
环境友好(绿色化学):
Fe/HCl/H2O 1:1.5N NO2 NH2
3
Pd/C/H2/CH3CH2OH 1:0.05N NO2 NH2
1.2.2 制药分离工艺技术的选择
环境友好(人工栽培): 人工栽培
3
(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产品的稳定性
成本
危害性、废水
产品形式
进料组成
1.2.3 制药分离原理与分类
制药分离过程主要是利用待分离的物系中的有效活性成 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
进行分离。
1.2.3 制药分离原理与分类
机械分离:过滤、重力沉降、离心分离等
分 离 操 作
传质分离
气体传质过程 气液传质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
液固传质过程 液液传质过程 膜分离
速率分离过程
场分离
1.2.4 制药分离技术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天然产品的青 睐,在传统分离技术的基础上,也派生出一些新技术以 适应生物加工或天然产物加工的特殊需求。如超临界萃 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等。 3
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制药分离工程》 这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熟悉了制药分离纯化过程
1.2.2 制药分离工艺技术的选择
环境友好(人工合成):
O OH OH
O O
醋酐
O
OH
3
O OH CO2/NaOH H2SO4 OH COOH O COOH
1.2.2 选择工艺技术的总体原则
1
采用步骤数量少
2 3
采用步骤的顺序相对合理
中药制药分离工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二节中药提取智 能制造关键技术及
应用
第一节智能制造总 体设计原则
第三节中药智能化 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智能制造总体设计原则
一中药提取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二智能制造相关概念 三智能制造总体设计
第二节中药提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关键工艺技术 二在线检测技术 三 MES与EMS 四产业化节能新技术
一中药制药分离技术的选择 二中药制药分离技术选择的工业生产影响因素 三中药制药分离技术选择的优化
第三节中药制药分离工程的环保、卫生与安全
一 EHS管理体系 二中药制药分离过程的环境保护 三中药制药分离过程的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第四节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一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的耦合(集成)
第三节化学萃取技术
一化学萃取原理 二化学萃取剂及其应用 三化学萃取基本流程及应用
第二节常用的膜技 术
第一节概述
第三节膜技术应用 中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膜技术 在中药制药领 域中的应用与
展望
习题
第一节概述
一膜技术发展简史 二膜的分类与膜材料 三膜组件
第二节常用的膜技术
一微滤 二超滤 三纳滤 四反渗透 五膜蒸馏 六渗透汽化 七电渗析 八其他膜技术
第二节溶剂回收
一溶剂回收的依据 二溶剂回收的基本原则 三溶剂回收工艺 四溶剂回收工艺的验证
第一节常用干燥技术 及设备
第二节干燥在中药生 产中的应用
第三节沙参麦冬颗粒 临床前研究中用到的 干燥技术
习题
第一节常用干燥技术及设备
一传统干燥方法 二现代常用干燥方法
第二节干燥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一药材及饮片的干燥 二料液的干燥 三固体的干燥
制药分离工程

第一章绪论1.举例说明制药分离工程原理与分类。
答:原理:利用待分离的物质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质、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分类:(1)机械分离:过滤,重力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和静电除光等;(2)传质分离:①速度分离工程:1、膜分离:超滤;2、场分离:电泳。
②平衡分离工程:1、气体传质过程:吸收气体的增湿与减湿;2、气液传质过程:精馏;3、液液传质过程:液液萃取;4、液固传质过程:浸取;5、气固传质过程:固体干燥。
2.工业上常用的传质分离过程包括?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
答:(1)平衡分离过程: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或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变为两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其传质推动力为偏离平衡态的浓度差。
(2)速率分离:在某种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梯度和磁场梯度等)作用下,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更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
这类过程的特点是所处理的物料盒产品通常属于同一相态,仅有组成差别。
第二章固液萃取1.试结合固液提取速率公式说明提高固液提取速率的措施包括哪些?答:速率方程J=[1/(k -1+L/D)](C1-C3)=K*△C浸出的总传质系数:K=1/(k -1+L/D)措施(1)药材的粒度:药材粉碎细些,与浸取的溶剂的接触面愈大,扩散面愈大,故扩散速率越快,浸出的效果愈好;(2)浸取温度:温度的升高能使植物组织软化,促进膨胀,增加可溶性成分的溶解和扩散速率,促进有效成分的浸出;(3)浸取的时间:浸取时间与浸取量程正比;(4)浓度差:浓度差越大,浸取速率越快,适当地运用和扩大浸取过程的浓度差,有助于加速浸取过程和提高浸取速率;(5)浸取的压力:适当提高浸取压力会加速浸润过程,提高提取速率。
2.选择浸取溶剂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对常用的水和乙醇溶剂的适用范围进行说明。
答:基本原则:(1)对溶质的溶解度足够大,以节省溶剂用量;(2)与溶剂之间有足够大的沸点差,以便于采取蒸馏等方法回收利用;(3)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系数大和粘度小;(4)价廉易得,无毒,腐蚀性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 过程
制剂的生产
(制药工业的终端产品)
13
1.2.2 下游加工技术的重要性
下游加工过程也即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及成品化等过
程。是制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其重要
性,人们将制药技术比喻为一条河流,把制药分离工程称为下游加
工过程。 制药分离过程与发酵过程或药物合成过程同样重要,甚至从某 些方面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般而言,中、上游过程,只是解 决“丰产”的问题,下游分离过程则是解决“丰收”问题。如果仅
新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 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选择适宜的分离
方法,进行分离过程特性分析,解决操作和设计方面
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和建立工程与工艺相结合的观点和经济学的观点, 以及考虑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 想方法,注重实际的求实态度。
29
1.4.4 课程内容
1)非均相分离;
存在的问题:研发费用高、成本高、周期长
——制药分离工程发展的瓶颈
如何解决? ⑴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①研究非理想溶液中溶质与添加物料之间的选择性 机制、影响因素; ②研究界面的结构、动力学和传质机制,以及影响 因素;
⑵完善老技术:正确对待“新”、“老”分离技术 25
⑶ 发明新技术 ① 研发新型高效经济的分离技术 ② 推进各分离技术的杂交(集成) ③ 分离技术与发酵技术结合
有丰产而无丰收,那么这丰产的成果,未必变成物质财富。只有既
丰产,又丰收,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出物质财富。
14
1.2.3 下游加工的特点
(1)生物产品的稳定性差。在高温、pH、金属离子等 环境下会变性,为满足其生物活性的要求,就增加了分 离的难度。 (2)培养液是多组份的混合物。原料液中常存在与目标 分子形成难分离的混合物,因此要求利用特殊高效分离 技术纯化产品。
物理化学和药学等原理与方法,如酶工程技术、细胞工
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
4
1)生物技术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 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 化学工程 现代生物技术 医药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疫苗 生物技术诊断 农业生物技术 家畜生物技术 海洋生物技术
5
2)新试剂新技术不断出现
• 细胞移植用于: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免疫缺 陷、再障性贫血等。 • 基因治疗有:致死性遗传疾病、癌症、爱滋病、 心脏病等。
(3)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很多情况下,特别是 药产品和作为生物试剂用的产品,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 因此对其纯度的要求很高。 (4)原料液中目标产物的浓度一般都很低,提取时所耗 费的能量越大,费用也就越高,产品的价格也越高。
15
1.2.4 下游加工技术的原理和单元操作
1)原理:
根据药物成分与杂质在物理和化学性质
第一章
1.1 制药工业 1.2 制药分离技术
绪论
1.3 制药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1.4 本课程的任务
1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
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
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 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 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 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 品和诊断药品等 。
• 生物试剂开发单克隆抗体用于:诊断和治疗,
荧光抗体法、DNA探针、PCR(生物学的 聚合酶
链式反应 )等检测技术的建立。
6
3)不断出现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有: 气升式生物反应器 流化床式生物反应器 固定床式生物反应器
袋式或膜式生物反应器
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
7
目的产物: 预防、诊断、治疗制品,包括抗生素、氨基酸和植物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原理(三传)。
研究:制药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分析和解决:在制药生产、设计和科研中常用的分离过
程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讨论: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分离过程的节能技
术和分离流量的选择。
28
1.4.3 培养目标
• 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简捷
和严格的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对一些
④ 强化化学对分离技术的影响
⑷高效分离技术的工程化
⑸ 分离技术的环保化
26
1.4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4.1性质
制药分离工程是化学制药技术近年发展的新型分离技术的 原理、方法、工 艺及其应用。
27
1.4.2 任务
运用: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知识、溶液相平衡理论、
方面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制定合
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设计或选择适当 的设备,完成分离纯化,使其成为高纯度的、 符合药品标准的原料药。
16
2)制药分离过程分为:
机械分离:
处理对象是由两相以上所组成的混合物,分离
过程只是简单地进行相分离。如过滤、沉降、离心、 旋风分离等。 传质分离: 处理对象是多组分均相混合物,其特点是发生
21
2)常用中药纯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 超声波提取 微波辅助诱导萃取技术(MAE) 超高压提取技术
22
1.2.6 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步骤
以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为例:
具有四个基本的分离阶段:
(1)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
主要任务是去除发酵液中的固相物质,为后继过程 提供澄清或洁净的原料液体。过滤和离心分离是这方 面的主要单元操作。 (2)初步纯化(或称产物的提取)
11
中药工业化生产流程
中药: 指中国传统医药,中药工业化生产是指
以各种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主的中药材为
原料生产出各种剂型的中成药。
方法: 中药材的预处理及炮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
取与中药浸膏的生产→中药制剂的生产
12
1.2 制药分离技术
1.2.1 制药过程 上游过程:合成
原料药的生产 (制药工业的中间产品) (研究对象) 下游加工过程:分离纯化
次生代谢产物。 如纯化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
激素、 脑垂体激素、尿激酶、溶菌酶、天冬酰胺酶等。
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商品化成高新技术产 业之一。 高投入、高风险、高利润,利润率达17.6%。
8
1.1.2 化学制药
原料: 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
方法: 由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药物
的过程(称全合成);由对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
1.1 制药工业
人类防病治病的三大药源:
化学药物
中药
生物药物
制药工业: 化学制药 中药制药 生物制药
3
1.1.1 生物制药
生物药物: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制取的各种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 半合成的天然物质
类似物。
原料: 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
方法: 采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
2)固液萃取(浸取); 3)液液萃取;
4)超临界流体萃取 ;
5)反胶团萃取与双水相萃取; 6)精馏; 7)吸附与离子交换; 8)色谱分离 ; 9)膜分离; 10)结晶; 11)手性分离;
12)干燥和造粒。
30
作业
1.制药工业三大药源包括哪些?
2.制药分离原理是什么?
3.制药分离技术的特点?
31
ESA:指的是传入或传出系统的热或功。(如精馏塔 釜加入热量,塔顶加入冷量) MSA:加入另外一种物质使混合物变成两相。(如吸 收剂、萃取剂等) 18
速率(输送)分离过程:
靠原料中的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压力差、温度
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间
隔物,如半透膜)时的扩散速率的差异而实现的分离过
主要任务是提高产品的浓度和质量,蒸发、沉淀、 萃取和吸附是该阶段的典型操作。
23
(3)高度纯化(或称产物的精制)
去除与产品有类似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杂质, 大大提高产品的纯度。层析、超滤、电泳与 沉淀是该阶段的有效方法。 (4)成品加工(产品的精制)
常采用结晶和干燥。
24
1.3 制药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程。
所处理的原料和产品一般属于同一相态,只有组成
上的差别。 如膜分离是利用流体中各组分对膜的渗透速率的差别 而实现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19
1-1
20
1)工业应用的生物分离技术:
① 回收技术: 絮凝,离心,过滤,微过滤。 ② 细胞破碎技术: 球磨,高压匀浆, 化学破碎技术 ③ 初步纯化技术: 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化学沉淀, 大孔吸附树脂,膜分离技术 ④ 高度纯化技术: 各类层析,离子交换,结晶 ⑤ 成品加工:喷雾干燥,气流干燥, 沸腾干燥,冷冻干燥
随着人们对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回归 自然”使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天然植物药物,从而为中医药发
挥其特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然而,由于中药原料的地域性、组成的复杂性、复方配伍 的多样性等,再加之生产工艺落后,缺乏科学的、严格的工
艺操作参数及系统的量化指标,致使中药产品质量不稳定,
产品仍多是传统的丸、散、膏、丹类剂型,很难满足国际市 场的需求。 目前中药在西方草药市场上仅能以食品名义进入,还不能 以治疗药物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构的天然产物进行化学结构改造的过程(称半合
成)。
目的产物: 预防、诊断、治疗制品,如磺胺、
扑热息痛、诺氟沙星等。
9
化学制药技术简介 ① 化学制药技术研究的对象 ② 化学药物生产工艺 ③ 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技术
④ 单元反应的次序安排
⑤ 最佳反应条件选择技术 ⑥ 催化技术
10
1.1.3 中药制药
质量传递现象。
传质分离又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17
平衡(扩散)分离过程:
是原料中的各组分在相平衡时在两个相中的分配不 同而进行的分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