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通史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共65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doc

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政治:国家分裂,出现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科技文化:三教并行,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

隋唐时期(581~907年)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一、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机构的演变1.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但职掌和权力分配还未定型。

2.隋唐:三省六部制(1)职责①中书省:起草诏令。

②尚书省:负责执行。

③门下省:封驳审议。

(2)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二)监察制度与选官制度1.监察制度(1)概况: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2)评价①积极性: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2.选官制度(1)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①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②盛行:魏晋南北朝。

③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2)隋唐时期:科举制①背景:隋朝统一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②创立:隋文帝时开始分科取士,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③完善:科举制度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④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2020高三一轮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ppt课件

2020高三一轮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ppt课件
阶段特征
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繁荣发展阶段
政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 治 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上 成熟。
表经
隋唐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
现 济 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 化 学艺术的进步。 上
东晋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朝
第二阶段:隋朝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南朝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618年王世充废隋哀帝 ,隋朝灭亡。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和繁荣:魏晋至隋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选官制度:科举制创立和发展
①背景
A、经济: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B、阶级关系: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C、政治: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 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②目的:巩固统治,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 上的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破士族对选官用人的垄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③ 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 创立 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 书省执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课件—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课件—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 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
B
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解析:选B 材料表明田畴率领族人在无终山居住,守 卫边疆,抵抗外敌,使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维护 了当地的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 中皆无从体现,排除。
3.南朝时,谱学成为专门之学,士族不精谱学,
家大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排除。
2.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
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
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
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
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 )
一、魏晋南北朝的政治
2、出现三省体制,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门阀政治形成
门阀士族: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
(3)门阀政治的形成 所组成的政治集团
寒门(庶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
①原因:
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
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 皇帝依赖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 九品中正制
东晋
北魏
北朝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朝
南朝
220-280
280-316
317-420
420-589
三足鼎立
短暂统一
北乱南稳
南北对峙
民族融合: 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 惯密切联系的结果。 表现: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经济农耕化、生活方式汉化 方式:战争、改革、迁徙、交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第四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课标、考纲要求: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了解政权的更替和政局的动
荡、民族的融合;掌握选官制度、土地与赋税制度;列举孝文帝改
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
方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南方农业的开发;灌溉工 具的改进);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成就(冶铁业、造纸业、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一)政权的更替:
实现过北方黄河流域统一的有南哪朝些政权?

(221—263)
东 晋

(317—420)
东 汉

西 建立(266—316) 晋 统一(280—316)
(220—265)
齐梁陈 东魏 北齐

(222—280)

北 建立:386

魏 统一:439

西魏
北朝 (304魏—晋43南9)北朝时期的政治经 济和思想文化
文化进步、边疆开发、赈济灾荒济、和抵思御想侵文略化、提高国际地位等)。
B、中国古代,统一能成为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 家统一的根本原因;
②秦汉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 深远;
③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对后世影
促①②③政 经 民成治济族国响凝统因因因家深聚一素素素⑤④: : :远力、统一中中 封 民局;和巩批一华央 建 族部向固杰民的集 经 频统心和出族因权 济 繁一力发人在制 的 交出素展;物历度发往现:作如的展,史、出秦建使民发力不始立各族量展可皇和地融对过磨发区合、比程展间增灭变唐中为联强化的太形统系,为贡宗成一加有全献、了提强利国。康一供,于性熙股制 奠 统统帝度 定 一强一等保 了 。大奠为障 物定的国. 质基民基家础族础。的。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下面是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欢迎参阅。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各国「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

我们不妨就先从「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

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两国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以称为「魏朝」。

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东汉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五胡十六国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公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五胡十六国,自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公元386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

在此期间,共有六个民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运、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族石氏)、前秦(氐族苻氏)、后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后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后凉(氐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DOC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DOC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公元907年唐代灭亡)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时期魏晋南北朝 隋唐 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选官制度由察举制演变为九品中正制 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经济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激烈,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经过三百多年的融合,游牧文化大都融入中原文化随着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隋唐农业达到新的高峰 思想文化社会主流思想方面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士族阶层深刻影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书法成就突出,唐诗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繁荣。

科技取得进步,出现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第4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考纲要求] 1.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3.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的演变[学生用书P21]★1.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状态。

②孝文帝时北魏出现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非常尖锐。

③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做了准备。

(2)措施①推行均田制:485年实行,规定15岁以上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②整顿吏治: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实行俸禄制。

③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开始迁都,历时两年完成,文武百官及六宫宗室尽迁洛阳,大批鲜卑士兵和百姓也进入中原。

④革除旧俗——实行“汉化”政策:让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并与汉族通婚。

(3)影响①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洛阳商业的繁荣。

②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唐代政治制度(1)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并且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为后来的各个朝代奠定了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如何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一、政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相当动荡。

短暂的统一王朝后,中国再一次分成了南北两部分。

北方的政权以魏、晋、北齐、北周为代表,南方的政权则以宋、齐、梁、陈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政治尤其为重要,因为它为中国后来所有的朝代奠定了基础。

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的政治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在北方,匈奴族后代的魏文帝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匈奴族出身的皇帝。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

然而,这种政治方式并没有长期存续,因为隋唐时期出现了更为完善和合理的政治制度。

南方政府则相对较稳定。

宋、齐、梁、陈四朝间,南朝梁代开国皇帝萧衍最为出色。

他开创了梁代文治政治,尊重学问,推崇人才。

梁代的经济、科技、文化领域都有了很好的发展。

这种政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之后的发展,特别是隋唐盛世的到来。

二、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化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变革。

这个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在文学、诗歌领域。

在文学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出名的作家是曹操和诸葛亮。

这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方面,这个时期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也在后世广为流传。

以《陌上桑》为代表的南朝梁代诗歌,以其清新婉丽、柔媚幽深的风格成为了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时,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雏形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除了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艺术和科学也都有了很好的发展。

在哲学领域,佛教被引入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佛教哲学体系。

在艺术方面,北朝时期的雕塑和壁画,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造诣,令人叹为观止。

在科学方面,当时的数学、医学和天文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如计算圆周率等。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2、江南农业开发的影响: 1)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为隋朝的统一准备了历史条件 3)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 下了基础;
2020/3/3
二、农业的发展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3、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劳动力和技术:北民南迁; 2)民族关系:南方民族融合; 3)统治政策:统治者采取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4)政治前提: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5)自然条件: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
2020/3/3
三、手工业的发展
1、概况: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多,产量增 加,技术有所进步。
2、丝织业:曹魏在襄邑、洛阳等设有专门织造机构。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
蜀汉生产了闻名的蜀锦。 3、冶炼技术进步:百炼钢、灌钢法、(相州军刀)。 4、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
北方学会制作青瓷,还制成白瓷。
5、造纸术进步明显: 纸张质量高,产量大,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造纸中心:洛阳、长安 建业、扬州
2020/3/3
2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3
2020/3/3
2020/3/3
例: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技术有所 进步,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
①吴培育出八辈之蚕,蜀盛产蜀锦; ②北方盛产青瓷,南方创制白瓷;③ 已经开始利用石油、天然气;④纸成 为最主要的书定材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2020/3/3
D, ①③④
四、商业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萎缩, 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2、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北方商品 经济有所恢复; 3、南方商业比北方要发达.
2020/3/3
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
一度萎缩的直接原因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