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导管首批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首批砼灌注方量计算式

首批砼灌注方量计算式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围护桩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
混凝土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为160mm ~210mm ,混凝土进场后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查,检查混凝土开盘鉴定中的技术要求、浇筑部位等项目是否与混凝土浇筑申请单中的相应项目符合。

在混凝土浇筑前现场检测其坍落度,
其坍落度要求为±20mm ,肉眼检测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等内容。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50cm 。

⑴在灌注首批混凝土之前先配置0.1~0.3m 3水泥砂浆放入球胆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

借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灌入首批混凝土。

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 1.0m
V ≥h 1h 1≥Hc Hc=h 2+h HW D d h 2h 3γc 经0.252/4+1.。

桩基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计算

桩基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计算

按规范规定,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 需要。所需砼数量按下式计算: V=(π D^2)/4(H1+ H2)+(π d^2)/4h 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3~0.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取2米。 d—导管内径(m);取0.3m。 h—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 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 h=Hw γ w/γ c Hw—桩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γ w—桩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 m3)取11 γ c—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 m3。
桩径(m) 最小桩长(m) γ c(KN/ m3) γ w(KN/ m3) 导管内径(m) 1 24 11 0.3 2 0.3 3.50
灌注砼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以上的 按下式计算: H2)+(π d^2)/4h 混凝土所需数量(m3); (m); 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3~0.4m;取0.3m。 次埋置深度;取2米。 (m);取0.3m。 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 所需的高度(m);
水或泥浆的深度(m); 水或泥浆的重度(KN/ m3)取11 KN/ m3。 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 m3。
1.4 17 24 11 0.3 2 0.3 4.09
1.6 15.9 24 11 0.3 2 0.3 5.14
1.8 15 24 11 0.3 2 0.3 6.34
2 17 24 11 0.3 2 0.3 7.78

混凝土初灌量计算

混凝土初灌量计算

① 砼初灌是水下桩砼灌注的关键环节,初灌后导管埋深≥0.8m ,初灌量根据导管底部距孔底0.5m ,不同桩径按公式分别计算,采用不同的初灌斗进行灌注。

初灌砼量计算按下式计算:D V 4π≥2h 2k+4πd 2h 1初灌量计算示意图(图6-9)式中: V -混凝土初灌量(m 3);D -桩孔直径(m );h 2-导管埋管深度,一般不小于0.80(m );d -导管内径,取0.25m 或0.30m ;k -混凝土充盈系数,岩溶区取1.3;h 1-孔内砼达到埋管高度时,导管内砼柱与导管外水柱压力平衡所需的高度(m ),即:h 1 = (h-h 2)cw γγ 式中: h -桩孔内液面至孔底深度(m );γw -泥浆比重(KN/m 3);γc -砼比重(KN/m 3)。

②本项目暂按桩长6-30m估算,计算出桩径φ1000、1200、1400、1600、1800、2000mm的初灌注量分别为1.00 m3、1.50 m3、1.90 m3、2.50 m3、3.20 m3、3.60m3。

因此,现场准备数个1.0m3、1.5 m3、2.5 m3初灌斗,根据桩孔初灌量大小选择使用;同时,采用砼泵连续向初灌斗内输入砼。

③混凝土灌注斗用4-6mm钢板制作,有足够的刚度,不漏浆、不挂浆,灌注时泄流顺畅;灌注斗下部锥体夹角不大于800,与导管的连结可靠。

(4)隔水塞和砼初灌①本项目采用球胆作为隔水塞。

初灌前,将隔水塞放入导管内,压上灌注斗底部导管口盖板,然后倒入砼;待砼量灌注斗内砼满足初灌量时,提升导管口盖板,此时砼即压住球胆冲入孔底。

初灌砼灌注球胆见图6-10示。

初灌砼灌注球胆示意图(图6-10)②灌注球胆随砼灌入孔后,其可能浮出孔口,可重复利用,破损漏气的球胆不再使用。

首灌混凝土计算表

首灌混凝土计算表

公式中:V——首灌混凝土方量(m³);
H1— 导管底端至桩孔底间距,一般为0.3~0.4m;
H2— 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
d——导管内径(m);
D——钻孔桩孔径(m);
H W ——井孔内混凝土面以上水或泥浆深度(m);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容重(kN/m 3);
──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kN/m 3);
本工程各相关参数取值:
H1=0.4H2=1d=0.3
=24=11D=2.2
D′=2.831#墩:H W =121.67h 1==55.77
V=9.26V′=12.56(考虑扩孔)
首批灌注混凝土量计算
首批灌注混凝土所需数量应满足导管首次埋深(≥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其混凝土数量可参考下式计算: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
外 (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
;1
2
212
h 4d )4π
π++≥H H D
V (c
w w 1/γH γh ≥w γc γc γw γc w w /γH γ。

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用量规格型号

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用量规格型号

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用量规格型号一、前言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是用于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重要配件,具有导向混凝土流动、保护钢筋、增强混凝土密实性等作用。

本规格旨在明确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的用量、规格和型号等具体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用量要求1. 混凝土浇筑导管的用量应根据混凝土浇筑的工程量和施工要求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导管用量 = (混凝土深度 + 导管长度)× 混凝土浇筑宽度× 浇筑长度× 密度其中,混凝土深度指混凝土浇筑厚度加上导管直径的一半,密度一般取2.4吨/立方米。

2. 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的用量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变更时,应及时调整导管用量。

3. 导管的用量应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断裂和漏水等问题。

三、规格和型号要求1. 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压性和耐磨性等特点。

2. 导管的规格和型号应根据混凝土浇筑的要求进行选择,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导管直径一般为100mm、150mm、200mm、250mm、300mm等,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浇筑宽度和深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2)导管长度一般为1m、2m、3m等,根据混凝土浇筑深度和需要进行的连接等因素进行选择。

(3)导管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划痕、凹凸等缺陷,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和密实性。

3. 导管的材质一般应选择耐腐蚀、耐压的材料,如钢、铸铁等,同时应根据混凝土浇筑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厚度。

4. 导管的连接方式应根据混凝土浇筑的要求进行选择,一般常用的连接方式有法兰连接、螺纹连接、橡胶垫连接等。

5. 导管的表面处理应进行除锈、除油、喷涂等处理,确保表面光滑、平整、美观。

四、质量要求1. 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压性和耐磨性等特点。

2. 导管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划痕、凹凸等缺陷,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和密实性。

桩基首灌混凝土计算公式

桩基首灌混凝土计算公式

钻孔桩首盘灌注砼方量
下面以新跃1号中桥0-1#桩基为例,计算首盘砼方量
V >u D2/4 x(H1+H2 )+ n2/4 x hl
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 —桩孔直径(m),取D = 1.0m
H1 —桩孔底至导管底端距离(m),取0.5m
H2 —导管初灌埋深(m),取H2= 1.0m
d---导管内径(口),取小=0.26m
h1 —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压力所需的高度,按保守取hl= hwrw/rc
hw:井孔内水或泥浆深度
rw:井孔内水或泥浆重度(KN/m3 )
rc:混凝土拌合物重度(取:24KN/m3 )
hl =30 x 1.1/24=1.375
贝卩:V》nX124 X(0.5+ 1)+ nX O.2624 X 1.375
V > 1.25m3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首批混凝土数量计算讲解学习

首批混凝土数量计算讲解学习
程名称
武咸公路改造工程(铁路部分)(K2+041.481~K2+489.481)高架桥L18联
交底编号
交底里程
交底项目
首批砼封底
交底内容:
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所需要混凝土数量可参考公式:
V=πD2/4(H1+H2)+πd2/4h1
W073-1导管底部封底混凝土数量:
V=3.14*1.82/4(0.4+1 )+3.14*0.32/4*(93*1.1/2.4)
=3.56+3.01
=6.57
V当首次混凝土达到6.57m2时,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导管顶部安装料斗,料斗要满足孔桩混凝土封底最少方量,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应连续灌注,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同时在混凝土达到钢筋笼底端1m左右时,混凝土的下放速度要减慢,防止出现浮笼现象,当混凝土上升到骨架4m左右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径直径(m)
H1—桩径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深深度(m)
d—导管内径(m)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导管内混凝土住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yw/yc。一般情况下泥浆位置与护筒齐平,而护筒比原地面高0.3m,大多数原地面比桩顶高2.0m左右,按最保守考虑钻孔桩内泥浆深度比桩长长3m。
交底人
复核人
接底人
日期

首次灌注混凝土数量公式

首次灌注混凝土数量公式

首次灌注混凝土数量公式首次灌注混凝土数量的计算可是个重要的事儿,它在建筑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算这个首次灌注混凝土的数量。

想象一下,你在盖一座大楼,打地基的时候要浇筑混凝土,如果一开始算少了,那可能就会出现中间断档,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算多了呢,又浪费材料和成本。

所以,搞清楚这个数量,那是相当重要。

咱们来看看这个公式到底是咋回事。

首次灌注混凝土数量的公式是:V = πd²h1/4 + πD²Hc/4 。

这里面的 V 就是首次灌注混凝土需要的量,d是导管内径,h1 是导管内混凝土柱与管外泥浆柱压力平衡所需高度,D 是桩孔直径,Hc 是首批混凝土要求浇灌深度。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急,我给您举个例子。

就说上次我们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个灌注桩的项目。

当时大家都很紧张,因为这首次灌注要是出了岔子,后面的麻烦可就大了。

我们拿着测量工具,仔细地量好了桩孔的直径,还有导管的内径。

计算 h1 的时候,那可是要考虑泥浆的密度和混凝土的密度差,一点都不能马虎。

经过一番紧张的计算,终于得出了首次灌注混凝土的数量。

可别以为算出数量就万事大吉了,实际操作中还有好多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说,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得跟上节奏,不能让混凝土在等待中失去了它的性能。

还有啊,灌注的时候速度得控制好,太快太慢都不行。

在实际施工中,这个公式的应用可真是考验大家的细心和耐心。

有一次,就因为一个小徒弟在测量的时候粗心了,把数据搞错了一点点,结果算出来的首次灌注混凝土数量就偏差了不少。

幸好师傅及时发现,重新测量计算,才避免了一场可能的事故。

总的来说,首次灌注混凝土数量的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认真测量、仔细计算,再加上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操作,就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这就像是一场精密的舞蹈,每个步骤都要踩准节奏,才能跳出完美的舞步。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您对首次灌注混凝土数量公式能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导管首批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入下: V=A H d h C ×+×4
21π c w
w H h γγ1×= H C =H D +H E
式中 V —开导管浇筑首批混凝土所需的用量;
d —导管内直径为0.3m ;
H C —首批混凝土要求浇灌深度;H C =0.5+1.2=1.7m
H D —管底至孔底的高度取0.5m ;
H E —导管的埋设深度取1.2 m ;
A —灌注桩浇筑段的横截面积;直径1.5m 桩A=1.77 m 2;直径2.0m 桩A=3,14m 2;直径2.5m 桩A=4.91m 2;
h 1—孔内混凝土达到H C 时,导管内混凝土柱与导管外水平平衡所需高度;直径1.5m 桩h 1=12.97m; 直径2.0m 桩h 1=17.55m; 直径
2.5m 桩h 1=22.14m;
H E —孔内泥浆深度;直径 1.5m 桩平均深度30m ,H E =30-1.7=28.3m; 直径2.0m 桩平均深度40m ,H E =40-1.7=38.3m; 直径2.5m 桩平均深度50m ,H E =50-1.7=48.3m;
w γ—泥浆重度取11KN/m 3; c γ—泥浆重度取
24KN/m 3; 则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直径1.5m 桩V=3.93 m 3;直径2.0m 桩V=6.58 m 3;直径2.5m 桩V=9.91m 3;
由以上计算可知,直径2.5m 桩首灌方量最大达到10 m 3,现场采用
14 m3罐车(考虑满载12 m3)直接放砼入导管中连续灌注,能够满足灌注桩对首灌砼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