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四年级劳动与技术电子教案
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劳动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定义、种类和意义。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2. 第二课时:我们的校园教学内容:观察校园中的劳动场景,了解校园劳动的分工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观察、讨论3. 第三课时:劳动工具的使用教学内容:学习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演示、实践4. 第四课时:我是劳动小能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劳动任务。
教学活动:实践、展示5. 第五课时:劳动最光荣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劳动成果的价值,培养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活动:讨论、表达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劳动实践: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操作技能、合作能力和完成任务的情况。
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与技术》四年级教材2. 教具:劳动工具、图片、视频等3. 环境:教室、校园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全程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确保安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第六课时: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的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教学活动:讲解、实践七、第七课时:家庭劳动分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劳动分工,学会承担家庭劳动责任。
天津版四年级劳动技术教案

天津版四年级劳动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方法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技术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劳动技术方法和技能;3. 劳动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 小组合作完成劳动技术实践任务。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熟练掌握常见的劳动技术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作用和应用;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些常见的劳动技术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2. 概念介绍:简要介绍劳动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特点和作用;3. 方法展示:呈现一些常见的劳动技术方法和技能,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它们的步骤和要点;4. 实践操作:组织小组合作,分配劳动技术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动手能力;5. 总结讨论: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劳动技术方法和技能,分享实践体会和心得;6. 练巩固:布置一些巩固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劳动技术知识;7. 课堂展示:组织学生展示他们在实践任务中的成果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劳动技术实践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2. 评价学生在总结讨论中的表现,如理解程度、表达能力等;3. 批改学生的巩固练和课堂展示的成果,判断学生对劳动技术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劳动技术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劳动技术实践材料。
四下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3.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生活自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劳动与技术实践区,准备相关劳动工具。
2. 教学材料:劳动与技术相关书籍、案例资料。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提供后续章节的详细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劳动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 学生反馈: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有所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是否有所培养。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劳动与技术的感悟文章。
2. 家长签字确认,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劳动情况。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在家庭作业中的完成情况。
四下劳动与技术计划、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是技术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关系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3. 基本的劳动技能训练4. 生活中的技术应用5.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三、教学重点:1. 劳动与技术的关系2. 基本的劳动技能训练3. 生活中的技术应用四、教学难点:1. 劳动与技术的关系2. 生活中的技术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劳动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技术。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技术应用,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与技术的结合。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体验。
二、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强调劳动是技术的基础。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劳动的意义和价值(5分钟)1. 教师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感悟。
四、基本的劳动技能训练(5分钟)1. 教师示范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五、生活中的技术应用(5分钟)1. 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技术应用,如用电、用火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技术应用经验。
六、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劳动与技术的日记。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表现。
四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劳动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技术是指人们为了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创造的一切知识和技能。
2.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学活动】1.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体验。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家庭中的劳动与技术活动。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劳动与技术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劳动与技术活动,学习其中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劳动与技术活动,掌握其中的要领和技巧。
3. 交流分享: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丰富自己的劳动与技术知识。
【教学活动】1. 讲解观察学习、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的学习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一项劳动技能。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2. 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良好劳动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1. 讲解良好劳动习惯的定义和重要性。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良好劳动习惯和经验。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良好劳动习惯计划,并坚持执行。
第四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与技术活动中的安全规定。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如使用工具不当、操作不当等。
天津四年级《劳动与技能》教案

四年级《劳动与技能》教案第一课贴画工艺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各种豆子制作贴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方式讲授、互动教学重点豆子贴画的制作方法,学生自己制作豆子贴画教学准备教师:展示图片、制作贴画的一般步骤生:胶棒、各种豆子、白色硬纸板、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以前咱们学过布贴画,今天咱们要用豆子来制作一幅画,用豆子做成的贴话更加的立体形象,希望大家好好的完成。
二、讲授新课师:有了以前的基础,现在老师先提出安全的要求:在制作贴画的过程中同学间不打斗、保持教室的清洁。
我相信大家都能够做到。
下面老师就介绍一下制作的步骤,大家认真听、记。
1.结合材料设计画稿。
要注意的是画面要大小适当,画面简单,线条的轮廓要清晰。
2.把画稿誊印在硬纸板上。
要注意印清楚,摆放的位置适中。
3.在纸板的适当位置上涂上胶水。
涂抹胶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超出轮廓线。
4.选择材料进行粘贴。
5.用彩笔等进行装饰和点缀。
6.做最后的整理三、同学们进行制作。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作品的评比和总结。
注意事项:携带和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
保持教室清洁。
第二课废弃材料小制作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将废品制成漂亮的工艺品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自己设计制作简单工艺品。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方式讲授、互动教学重点讲授将废品制成漂亮的工艺品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展示成品,制作的一般步骤生:塑料饮料瓶、剪刀、双面胶、包装纸/彩纸/挂历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废弃物品,只要我们动动脑动动手就可以把它们变成漂亮的工艺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塑料饮料瓶、包装纸/彩纸/挂历纸等来制作“金鱼”讲授新课师:老师还是先提出关于安全的要求:在动手的过程中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同学间不打闹,剪开的塑料瓶不要划伤手,课后要及时的清理。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画出一半的金鱼身体和鱼鳍的纹样,再剪去其他不要的部分,将剪下的纸样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用双面胶固定。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劳动与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3.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4.创新实践:设计与制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
2.教学难点:创新实践: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基本概念与劳动工具的使用(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劳动与技术?(二)讲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1.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铁锹等。
2.示范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操作。
(三)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劳动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安全。
1.学生分享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劳动工具使用方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劳动技能有哪些?(二)讲解简单的劳动技能1.向学生讲解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整理书包等。
2.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示范学习。
(三)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安全。
1.学生分享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第三课时:创新实践:设计与制作(一)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到的劳动技能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2.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创新实践呢?(二)讲解创新实践的要求1.向学生讲解创新实践的要求,如:设计合理、制作精细等。
2.示范创新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跟随示范学习。
(三)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创新实践:设计与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实践顺利进行。
四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意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务劳动(1)学习整理床铺、书桌、衣柜等生活用品。
(2)学习清洗衣物、碗筷等日常用品。
(3)学习烹饪简单的家常菜。
2. 第五章:农业劳动(1)了解常见的农作物和农业技术。
(2)学习种植、养护植物的基本方法。
(3)体验农场劳动,了解农业劳动的艰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主动参与劳动实践。
2. 学生技能掌握程度:检查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学生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是否表现出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四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第四章家务劳动教学内容:1. 学习整理床铺、书桌、衣柜等生活用品。
2. 学习清洗衣物、碗筷等日常用品。
3. 学习烹饪简单的家常菜。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2. 演示整理床铺、书桌、衣柜的方法。
3. 演示清洗衣物、碗筷的技巧。
4. 演示烹饪简单的家常菜。
5.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家务劳动实践。
七、第五章农业劳动教学内容:1. 了解常见的农作物和农业技术。
2. 学习种植、养护植物的基本方法。
3. 体验农场劳动,了解农业劳动的艰辛。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劳动的重要性。
2. 展示常见的农作物和农业技术。
3. 演示种植、养护植物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携带和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保持教室清洁。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废弃材料小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教会学生将废品制成漂亮的工艺品的方法。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自己设计制作简单工艺品。
3.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互动
教学重点讲授将废品制成漂亮的工艺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手电筒是最简单的家用电器之一,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它
板书:研究手电筒
二、讲授新课:
1.了解电子元器件符号。
电池 开关
小灯泡 导线
2.讲授:用图形符号代表各种各样的电子元器件对于设计和制作各种电子产品,非常方便
3.“玩”手电筒
1.拆卸你的手电筒,把电池取出,小灯泡卸下来。
2.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
2.能力目标:
学习制作简单地震报警器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用具: 圆规、纸、乒乓球、剪刀、胶棒
教学模式: 讲授与活动相结合
第一课贴画工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各种豆子制作贴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方式 讲授、互动
教学重点 豆子贴画的制作方法,学生自己制作豆子贴画
教学准备 教师:展示图片、制作贴画的一般步骤
生:胶棒、各种豆子、白色硬纸板、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橡筋赛车的简单工作原理,懂得橡筋、螺旋桨等零件部件在小车行进中所起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动手操作和探究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用具 木条 车轮 车轴 橡筋 螺旋桨等候
教学模式 讲授和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橡筋赛车,演示赛车行走
板书: 4.橡筋赛车
(1)展示雕刻作品
(2)雕刻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技艺,很值得继承和学习
(3)板书: 雕刻练习
二、讲授新课:
雕刻工作顺序:
1.选材:将新鲜的块状蔬菜洗净,切成印章模块
2.描图:将印章的刻面画在纸上,用浓墨在纸上描绘图案
3.拓印:把描绘好的图案反贴在刻面上,轻轻按压。使纹样清晰块印在模块上。
4.雕刻:自定顺序,沿着纹样的边线下刀,。
2.备用创可贴等外伤救护药品。
3.保持教室卫生。
二、学生开展缝制小围裙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提示安全操作。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
第九课 设计制作小挂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一个小挂饰的设计和制作,了解缝制作品的一般步骤和相应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设计和制作能力
3、情感目标:
感知审美情趣和生活乐趣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画出一半的金鱼身体和鱼鳍的纹样,再剪去其他不要的部分,将剪下的纸样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用双面胶固定。再按照图样将瓶子剪下,最后将鱼的身体和鱼鳍接牢固。这样一条漂亮的金鱼就完成了。
同学们也可以回去用彩笔做一些点缀,使你们的金鱼更加漂亮。
三、同学们进行制作。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交流。
2、能力目标:
动手操作和探究创新能力,体验木工制作的乐趣
3、情感目标:
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用具钢丝锯 砂纸 薄木板 三层板
教学模式 讲授和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件木制玩具作品
二、讲授新课
(1)木料的锯割和连接,是木工制作的基本内容。
(2)木工部件连接的几种方法:1.榫接、2.粘接、3.金属件连接、4.插接
2.教授新课:(1)提问:你知道这辆模型赛车为什么能行使么?它的力量从哪里来?它是怎样飞跑起来的呢?
(2)讨论上述问题
(3)小结:暂时意见不统一,没有关系。让我们边做边试验边思考吧。
(4)学生制作组装小车 教师巡视 解决实际问题
(5)试验展示小车行使效果
(6)提问:
教师总结
注意事项
(1)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3.把两块布样相对(绒面)重叠,用平针法缝合。选适当部位留一小口。
4.从预先留的口把布面向外翻出,塞入少量棉花,厚度要均匀。
5.用锁边针法沿边线缝合一圈。
6.缝上纽扣做眼睛,再在适当的部位缝上丝带。
三.注意事项:
1.同学操作针法时应保持安全距离。
2.从预先留口把布面向外翻难度较大,教师应逐个指导。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结合材料设计画稿。要注意的是画面要大小适当,画面简单,线条的轮廓要清晰。
2.把画稿誊印在硬纸板上。要注意印清楚,摆放的位置适中。
3.在纸板的适当位置上涂上胶水。涂抹胶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超出轮廓线。
4.选择材料进行粘贴。
5.用彩笔等进行装饰和点缀。
6.做最后的整理
三、同学们进行制作。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交流。
关于开关:
闪光开关是自制的。连接时,把导线末端往上折起,用胶带纸把他们固定在盒子上,以便使导线的金属裸露部分可以接触到滚筒。转动轴杆,灯会一闪一闪的亮。这是因为当导线碰到铝箔时,电路接通,灯就亮了;当导线碰到滚筒上的空隙部分时,电路电流中断,灯就灭了。
3、做塔身。
(1)用薄纸板做一个大纸筒,把它用胶带纸固定好,用来做塔身。可用笔在塔身绘出图案。
(2)将灯泡旋紧在灯口上,用胶带指把灯泡和灯座固定在灯塔塔身顶端,把透明的小灯塔罩盖在灯泡上,并用胶带纸固定好。
4、组装:
将滚筒支架、电池盒、灯塔塔身分别固定在底版处,连接电路并用电线整理到隐蔽处,再用颜料美化整体,闪光灯塔就完成了。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研制地震报警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地震,知道地震报警器的原理,明白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教学用具 卡纸、绒布、线、纽扣、棉花、丝带、针、剪刀、尺、划粉、顶针等
教学模式 讲授与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十二生肖手工缝纫挂饰。
2.这些精巧的工艺品是用多种针法手工缝纫和绣制的。
3.板书: 9.设计制作小挂饰
二.讲授新课:
1.设计并勾画出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作为样板。
2.按样板将小动物描画在绒布上。(要画两只,一正一反,然后把布样剪下来)
五.学生作品展示。
六.教师点评:谁的小挂饰针法均匀。造型美观。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
第十课 研究手电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建立电子元器件符号和电路图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构成的四个要素。
2.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热爱生活、关心他人
教学用具: 手电筒、电池、导线、螺丝刀等
教学模式: 讲授与实践活动
(3)插接的方法介绍(以木制黄牛为例):
1.把设计图样拓印到薄木板或三层板上
2.沿轮廓线用钢丝锯锯割
3.用砂纸打磨掉毛刺后,拼插组合。
三、学生优秀作品展评。
四、教师点评:主要是玩具外观是否平整、没有毛刺、接口是否严密等
注意事项:学生使用木工工具时候,教师要加强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
第四课橡筋赛车
2.5V小灯泡及其灯座,5号电池2节及电池盒、导线、灯塔模型组件、纸板、铝(锡)铂、胶带纸
三、教学模式:
讲授与活动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制作滚筒组件
把铝箔剪成宽约1厘米的条形,如图1那样,留出相等间隔空隙,用双面胶带纸将铝箔贴到滚筒表面上。
2、初步安装电路:
(1)把导线两端3厘米长的塑料包皮去掉
(2)参考手电筒电路,用适当长度的导线分别连接小灯泡,电池和“开关”
注:动作慢些的同学可参照书本上的示意图编织。
三、注意事项: 掌握“宽松编织”“均匀编织”及合理整形等基本步骤。
四、编织吉祥结动作快些的同学可参照书本上的示意图编织。
五、小组推选优秀作品展示。
六、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掌握了编织“中国结”的基本方法:“压”“回”“挑”,并掌握了“宽松编织”“均匀编织”及“合理整形”等基本操作。相信同学们编织“中国结”的技巧会运用的 越来越精炼。
2、能力目标:
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关心父母,热爱生活
教学用具 各种布缝线 针剪刀划粉糨糊等
教学模式 讲授和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小围裙)
“如果我们带上自己缝制的缝制小围裙,帮爸爸妈妈做饭一定很有意思。”
板书: 缝制小围裙
二、讲授新课
缝制小围裙的步骤:
1.画出草图。确定作的小围裙的外形,然后画出草图。
(2)同学打得鞋带结也叫绳结
板书: 5。实用绳结
2、讲授新课:
(1)谁还会用别的方法系鞋带?(学生上台来演示不同的系鞋带的方法)
(2)我们平时有很多系绳结的方法。生活中也常使用。请同学们来演示不同的绳结。
(3)教师演示几种绳结:
A普通结: 平结 抽结 蝴蝶结 平头结
B特种结: 接头结 抽股结 双环结
(2)提倡团结协作 重在参考
(3)保持教室卫生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
第五课实用绳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规范几种结绳的方法,学习几种绳结技术
2、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和提高生活技能,树立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教学用具: 数条绳
教学模式: 演示与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