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劳动与技术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术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技能的学习:- 认识和学习常见的工具和器材的名称和功能。
- 学习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基本的手工制作和修理。
- 学习使用常见的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和拼贴。
2. 科技知识的学习:- 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 学习使用简单的科技设备,并了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 学习进行简单的科技实验,提高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劳动与技术的相关知识。
2. 学习劳动技能(2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工具和器材,并介绍其名称和功能。
-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工具和器材的使用方法。
- 教师示范使用一种工具或器材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或修理,学生跟随操作。
-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工具和器材,进行手工制作或修理。
3. 学习科技知识(25分钟):- 教师介绍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劳动的关系。
- 学生观察并使用教师提供的简单科技设备,了解其使用方法和原理。
-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并进行简单的科技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梳理知识(10分钟):-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劳动技能和科技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和巩固。
-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课堂延伸(5分钟):- 学生进行课堂延伸活动,如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分享科技实验心得等。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劳动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发展等。
2. 教师对学生的手工作品和科技实验记录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教学拓展:1. 学校劳动技术工作坊的参观和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劳动和技术的应用。
人教版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比比谁的木棍部件设计、下料尺寸精确,插接牢靠,拉线距离间隔相等,车体平稳,整体效果好。
看和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增强完成任务的自信。
整个制作分三个步骤完成。
学生可以跟着教师一步一步的慢慢制作,在认真、仔细中完成橡筋赛车制作的任务。
评价和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贴画可以先进行构思、设计,再搜集材料,最后进行制作。也可以先搜集材料,再根据材料的质地、形状、色彩等具体条件进行安排,创作出贴画作品。
制作贴画的步骤:
1、选择和搜集材料。
2、结合材料创作画稿。
3、把画稿眷印在硬纸板上。
4、涂胶、粘贴。
5、装饰点缀。
6、剪裁、装帧。
组织学生对所有的作品进行评议,比一比,看哪个作品制作得最精美。
做一做
三、
评一评
日常生活中,凡是用到线,绳的问题,都会遇到打结的问题。
让我们动手制作吧。
制作过程:
1.参照上图所示:普通结:平结。
2.抽结。
3.蝴蝶结。
4.平头结。
5.特殊结:接头结。
6.抽股结。
7.双环节。
比比谁的绳结美观牢固,整体效果好。
通过几种绳结的对比,同学们可以清晰分辨各种绳结的不同和特点。
出优胜组和优胜同学。
自评、组评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觉得鉴赏水平。
板书
设计
第六课艺术绳结
1吉祥结
2草花结
突出重点和难点,清楚制作过程。
课后
反思
主备人
课时
修改人
年级
四
学科
劳动与技术
1
第(四)册第(一)单元第(7)课
课题
雕刻练习
教学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
(2)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劳动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理解父母辛勤劳动的意愿。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了解劳动的意义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经历。
2. 讲解:教师讲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2课时:学习简单的劳动技巧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劳动技巧。
2. 讲解:教师示范并讲解劳动技巧。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3课时:体验劳动的乐趣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庭、学校中的劳动经历。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在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第4课时:学会与他人合作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在劳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要求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第5课时:感恩父母,热爱劳动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父母辛勤劳动的经历。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感恩父母,热爱劳动。
3. 实践:学生在家中进行劳动实践,体验父母辛勤劳动的辛苦。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简单劳动技巧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
2. 教具:劳动工具、实物模型等。
3. 教学素材:相关劳动实践活动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技巧。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劳动: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2. 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学会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实践活动。
4. 创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如制作手工艺品、种植盆栽等。
5.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如开展集体植树、环保宣传等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基本的劳动技能。
2. 演示法:展示劳动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的情况。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创新意识等。
4.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
2. 教具:扫把、拖把、窗户清洁工具、劳动工具等。
3. 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盆栽种植工具等。
4. 场地:教室、校园草地、花坛等。
七、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组织学生领取劳动工具,安排劳动任务。
2.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教学新课: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新的劳动技能。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
5. 创意制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4-2024学年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2篇

2024-2024学年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方案2024-2024学年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方案精选2篇〔一〕2024-2024学年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方案1.拓宽学生的劳动视野,进步其实际操作才能和技能程度。
2.通过技术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观察才能、动脑才能和创新才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在课堂中的沟通交流才能。
1.主题活动课程通过主题活动来引入学生,培养他们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
例如,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简单工具的使用过程,或是让他们参观一些电子产品的消费厂,理解一下产品的消费过程。
2.制作手工制品课程通过手工制品课程,让学生理解到了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来制作出不同的手工制品。
例如木工方面的课程,学生会学会如何使用锯、钉子等木制工具,从而让他们培养出动手才能。
3.电子产品制作课程通过这个课程,让学生理解到电子产品的制作原理,通过简单的电路图的操作,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出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
4.制作简单家具的课程教学方案还包括了制作简单家具的课程,这个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不同家具的制作材料和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品味和造型感。
1.组织课堂内外理论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理论和应用,让学生亲手去试验和操作,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知识的转化。
2.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作意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让他们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增强合作意识。
3.创新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示范教学、探究教学、情境教学等,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学习。
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成绩和反应,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和课堂冲刺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实际才能,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展监视和评估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
同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通过PPT制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表达出他们的工作才能和思维才能。
苏科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教案(共10节课)

苏科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教案(共10节课)一. 教材分析《劳动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将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劳动和技术,包括清洁卫生、环保、简单手工制作等方面。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劳动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劳动和技术,对于清洁卫生、环保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手工制作和技能操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清洁卫生、环保、简单手工制作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清洁卫生、环保、简单手工制作等。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劳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劳动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
2.教具:清洁工具、环保材料、手工制作工具等。
3.教学资源: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案例,引起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劳动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技术是指人们为了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创造的一切知识和技能。
2.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学活动】1.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体验。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家庭中的劳动与技术活动。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劳动与技术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劳动与技术活动,学习其中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劳动与技术活动,掌握其中的要领和技巧。
3. 交流分享: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丰富自己的劳动与技术知识。
【教学活动】1. 讲解观察学习、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的学习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一项劳动技能。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2. 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良好劳动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1. 讲解良好劳动习惯的定义和重要性。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良好劳动习惯和经验。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良好劳动习惯计划,并坚持执行。
第四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与技术活动中的安全规定。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如使用工具不当、操作不当等。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劳动的价值。
2. 第二课时: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技能。
3. 第三课时:培养合作劳动的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劳动。
4. 第四课时: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劳动成果的珍贵。
5. 第五课时: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将所学劳动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劳动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实践法、游戏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的情况。
3. 学生在合作劳动中的表现。
4. 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的树立。
5. 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果。
六、第五课时: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将所学的劳动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劳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组装
将滚筒支架、电池盒、灯塔塔身分别固定在底版上,连接电路并把电线整理到隐蔽处,再用颜料美化整体,闪光灯塔就完成了。
3、评一评
展示闪光灯塔,看看那一组的作品闪光的效果明显、稳定;外观干净、整洁。
生:……
师:这主要是传感器的作用。机器人上装有电视摄像机、激光扫描仪、耳机、气味接受仪、压力测定仪等各种性能优越的传感器,就像人与动物的眼睛、耳朵、鼻子和皮肤
教
学
过
程
上的神经末梢。这些传感器能将外部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达到机器人内部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作出判断后,再用电信号下达指令,控制机器人的运作。这与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信息,经大脑思维后以“生物电”的方式,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很相似。
教学媒体
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在寒冷的冬季吃过夏季的蔬菜和瓜果吗?你知道这些“反季”的农作物是怎样栽培出来的吗?这就是塑料大棚的功劳。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塑料大棚的制作。
二、看一看
(媒体出示图片)这些图片就是塑料大棚和棚中生长的农作物。(观察图中塑料大棚和棚中生长的农作物。)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七课设计制作小挂饰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设计制作小挂饰”的制作使学生了解缝制作品的一般步骤。
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习惯和初步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缝制一个小挂饰。
教学难点
如何掌握锁边针法。
教学媒体
卡纸、绒布、线、纽扣、棉花、丝带、针、剪刀、尺、划粉、顶针
齐读课题:7.认识电度表、水表、煤气表
2、认识三表。
(1)认识电度表,知道它是计量用电量的,单位千瓦小时,俗称“度”。(板书:千瓦小时(度))
(2)认识水表,知道它是计量用水量的,单位立方米。(板书:立方米)
(3)认识煤气表,知道它是计量煤气用量的,单位立方米。(板书:立方米)
(4)知道三表的类型(板书:数字式、指针式)
周末,在家长的指导下,用洗衣机洗衣服。你不仅可以学会,如果细心还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呢。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四课研制地震报警器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通过本课活动,学会制作研制地震报警器基础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受到熏陶,享受创造的愉悦。
第三课学用洗衣机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学习使用洗衣机,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洗衣机的方法。
能力
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洗衣机的方法。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思想和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洗衣机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洗涤和脱水。
教学媒体
洗衣机?脏衣服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
大屏幕出示几种洗衣机,你家的洗衣机属于哪一种?请根据洗衣机的说明书,介绍一下它的使用方法。
二、做一做
1、制作滚筒组件
把铝箔剪成约1厘米的条形,留出相等的间隔空隙,用双面胶带纸将铝箔贴到筒表面上。
2、初步安装电路
(1)把导线两端3厘米长的塑料包皮去掉。
(2)参照手电筒电路,用适当长度的导线分别连接小灯泡、电池和“开关”。
3、做塔身
(1)用薄纸板做一个大纸筒,把它用胶带纸固定好,用来做塔身。可用笔在塔身绘出图案。
教学重点
研制地震报警器
教学难点
感知水平震动。
教学媒体
硬卡纸玻璃球剪刀。
教学过程与方法:
1、教学导入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是由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对于地震的预防研究工作,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的进行着。这节课我们就试着做一个地震报警器吧。导入新课的学习。
2、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报警器的图,并讲解说明。
2、按样板将小动物描画在绒布上。要画两只,一正一反。然后把布样剪下来。
3、把两块布样相对重叠,用平针法缝合。选适当部位留一小口。
4、从预留口把布面向外翻出,塞入少量棉花,厚度要均匀。
5、用锁边针法沿边缘缝合。
6、缝上纽扣I做眼睛,再在适当位置缝上丝带。
这样你的小挂饰就做好了。
三、评一评
成品展示:
看看谁设计制作的小挂饰针法均匀,造型美观。
3.漂洗。换清水漂洗2-3次。
4、脱水。均匀摆放衣物,选择正确脱水时间,脱水桶完全停转后再取出衣物。
5、拔下电源插头,收好进水管、排水管,用软布擦干洗衣机。
注意!
1、注意用电,手湿不要随意摸电源。
2、洗涤毛线等易缠绕物品,应装入细孔网袋中。
3、脱水机没Biblioteka 止运转,千万不要用手去碰。4、水温不可过高。
7、做一做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十九课:了解机器人
课堂类型
活动课
教
学
目
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动化”的简单原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自动化”的简单原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品质。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自动化”的简单原理。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课塑料棚栽培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懂得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感受农业工作创造性劳动的艰辛和伟大。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制作塑料棚的能力。
情感
目标
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受到艺术熏陶,享受创造的愉悦。
教学重点
懂得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室内温度调控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1、选一张硬卡纸,按照先画图、后裁剪、再粘贴的顺序制作成图1、图2两部分。
2、把这两部分组合后,在圆锥的顶端建一个“小平台”,如图3。
3、在小平台上放一只玻璃球(也可用胶泥自制)。
四、拓展练习
学习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1、在室内时,不要多门窗而逃,要迅速的躲到厨、厕等跨度小的房间。
2、在室外,要迅速的远离房屋、桥梁、电线杆等建筑物。
五、拓展学习
利用节假日,到农业科技园参观,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的。
6、参考资料
1、塑料棚的制作材料
2、塑料大棚的温度调控原则
3、相关术语:
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有毒气体植物的光和作用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二课学做凉菜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掌握凉菜的制作方法
2、使学生了解凉拌菜是家庭生活的传统菜,而且种类、口味众多,制作方法也很有特色。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频闪开关”的原理。
2、圆台式塔体等部件的制作。
教学难点
闪光灯塔的制作。
教学媒体
小灯泡及其灯座、电池2节及电池盒、导线、灯塔模型组件、纸板、铝箔、胶带纸。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
日常生活中,给轮船指引航向的灯塔,城市高楼上的灯塔,救灾、消防、公安车辆上的报警灯,都是一闪一闪的。你知道它们的原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闪光的灯塔吧。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出示挂件,导入新课
(出示十二生肖挂件)同学们,这些精巧的挂件,使用多种针法手工缝纫和绣制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下小挂件的制作。你们要认真的学习,勇于实践,相信你们也能缝制出漂亮的作品来。
二、做一做
下面让我们设计制作一个小挂件,好吗?
参考上图,按以下步骤操作:
1、先设计并勾画出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作为样板。
三、拓展学习
师:将你搜集到的关于机器人的资料,讲一个机器人的故事。
生……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想法?
板
书
设
计
十九课:了解机器人
机器人上装有电视摄像机、激光扫描仪、耳机、气味接受仪、压力测定仪等机器人上装有电视摄像机、激光扫描仪、耳机、气味接受仪、压力测定仪等机器人上装有电视摄像机、激光扫描仪、耳机、气味接受仪、压力测定仪等
a.学生读数,讲明理由;b.讨论为什么会读错;c.练习读煤气表。
4、计算实际用量。(公式:本月抄表数-上月抄表数=实际用量)
三、想和做:
1、以竞赛形式练习三种表具的读法;知道要节约使用水、电、煤气。
2、知道爱护三表;创意:改进某一表具,使其读法更方便。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种仪器叫地动议。它是张衡发明的。它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来观测地震的仪器。主要由拾震器、放大器、记录器三部分组成。(让学生有直观的感觉,增加学习、阅读的欲望。)
3、做一做
学习了地震仪的工作原理,你受到了怎样的什么启发?你能亲自设计一台地震报警器吗?画出图纸,并说明其工作过程。
三、说一说
农作物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种植在塑料棚里的农作物,对这些生长条件也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塑料棚栽培要求的知识、技能水平更高,是更辛苦的劳动。请你收集有关塑料棚栽培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四、想一想
1、怎样使土壤疏松?
2、怎样施肥和浇水?
3、怎样控制温度、湿度?
二、学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