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常规
儿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费县人民医院儿科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科室:住院病人诊疗规范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新生儿颅内出血 (3)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4)感染性疾病: (5)先天性感染 (5)新生儿败血症 (6)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6)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治 (6)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8)小儿出血性疾病: (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 (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10)血友病 (11)血尿诊断与鉴别诊断 (12)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治 (13)慢性肾炎综合征治疗 (15)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常规 (17)先天性心脏病 (19)一、室间隔缺损 (19)二、房间隔缺损 (20)三、动脉导管未闭 (20)四、法洛四联症 (21)五、大动脉转位 (22)六、主动脉缩窄 (22)七、肺动脉瓣狹窄 (2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5)儿童期糖尿病 (26)川崎病 (29)心肌炎的诊治 (30)哮喘的诊治 (31)小儿结核的诊断 (33)操作规范:气管插管术 (33)腰推穿刺 (35)腹腔穿刺 (35)胸膜腔穿刺抽液 (36)胸膜腔穿刺抽气 (36)胸骨穿刺 (37)住院病人诊疗规范1、诊断规范(1)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疾病诊疗规范和诊疗指南。
(2)诊断依据必须符合诊疗规范。
(3)一般病例由主管医师诊断,疑难病例由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确诊。
(4)重大疾病或特殊病人须会诊讨论确诊。
(5)死亡病例应全科讨论确立最后诊断和死亡原因。
(6)非本科疾病诊断不明时,须由专科医师会诊确定。
(7)特殊或有创检查须副主任以上医师批准,诊断性治疗由科主任审批。
(8)普通病例三日内确诊,疑难病例原则上7日内确诊。
(9)禁止滥用检查手段和过度检查行为,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
(10)有创检查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
(11)按时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必须做的常规检查入院后三天内完成,必须的特检五天内完成,危急重病人的必要检查急诊完成。
医院儿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操作规范.doc

XX人民医院儿科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科室:住院病人诊疗规范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新生儿颅内出血 (4)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5)感染性疾病: (6)先天性感染 (6)新生儿败血症 (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7)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治 (8)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9)小儿出血性疾病: (1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 (1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12)血友病 (12)血尿诊断与鉴别诊断 (13)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治 (14)慢性肾炎综合征治疗 (17)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常规 (18)先天性心脏病 (20)一、室间隔缺损 (20)二、房间隔缺损 (21)三、动脉导管未闭 (21)四、法洛四联症 (22)五、大动脉转位 (23)六、主动脉缩窄 (24)七、肺动脉瓣狹窄 (2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6)儿童期糖尿病 (27)川崎病 (30)心肌炎的诊治 (31)哮喘的诊治 (32)小儿结核的诊断 (34)操作规范:气管插管术 (34)腰推穿刺 (36)腹腔穿刺 (36)胸膜腔穿刺抽液 (37)胸膜腔穿刺抽气 (37)胸骨穿刺 (38)住院病人诊疗规范1、诊断规范(1)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疾病诊疗规范和诊疗指南。
(2)诊断依据必须符合诊疗规范。
(3)一般病例由主管医师诊断,疑难病例由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确诊。
(4)重大疾病或特殊病人须会诊讨论确诊。
(5)死亡病例应全科讨论确立最后诊断和死亡原因。
(6)非本科疾病诊断不明时,须由专科医师会诊确定。
(7)特殊或有创检查须副主任以上医师批准,诊断性治疗由科主任审批。
(8)普通病例三日内确诊,疑难病例原则上7日内确诊。
(9)禁止滥用检查手段和过度检查行为,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
(10)有创检查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
(11)按时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必须做的常规检查入院后三天内完成,必须的特检五天内完成,危急重病人的必要检查急诊完成。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https://img.taocdn.com/s3/m/06aecc1d4a7302768e99396c.png)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依据《实用新生儿学》巨大儿体重>4000g1监测血糖,生后1小时内测血糖,然后第3、6、12、24小时监测血糖。
2能进食者早喂乳,生后半小时内给予10%葡萄糖5-10/kg 。
3低于2.2mmol/l按低血糖常规处理。
(见后面)二、过期产儿胎龄>42周窒息者积极复苏,及时清理口、鼻、咽内的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
如果呼吸困难及时转院。
补充能量,早开奶,生后半小时内给予10%葡萄糖5-10/kg,情况较差者需静脉输入10%的葡萄糖以防低血糖。
监测血糖。
生后1小时内测血糖,然后第3、6、12、24小时监测血糖。
暖箱保温,记出入量。
黄疸黄疸加重的病因饥饿缺氧酸中毒脱水:胆红素浓缩胎粪排出延时体内出血:头颅血肿、皮下出血等血胆红素正常范围足月儿:24小时血胆红素<6mg/dl,48小时<9mg/dl,72小时<12.9mg/dl早产儿:24小时血胆红素<8mg/dl,48小时<12mg/dl,72小时<15mg/dl治疗首先治疗原发病,供给足够的水分及葡萄糖母亲O型,父亲非O型,验血常规及血型,血清胆红素>12.9mg/dl需降低血清胆红素:药物茵栀黄。
光照疗法4、光疗效果不佳转院。
新生儿出血症1、生后2-6天发病,常见消化道出血、脐出血、胃肠道出血、皮肤出血,偶见阴道出血、尿血、肺出血。
2、治疗:维生素k1 1—5mg,连用3—5天。
消化道出血的需禁食、出血为鲜血转院。
新生儿窒息诊断生后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若生后1分钟评分8—10分,5分钟又降至≤6分者亦属重度窒息。
治疗复苏后重症监护至少3天血尿便常规保温,维持中性体温,36.5℃监测血糖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脉搏、皮色、末梢循环、神经反射、意识状态、哭声、眼神、瞳孔反应、吸吮力、肌张力、抽搐、抖动、颅内压及大小便情况,记录首次排尿时间及尿量。
24小时尿量<1ml/kg.h给予速尿1mg/kg.限制入量60—80ml/kg.d气管内插管:指征羊水胎粪污染且婴儿不是有活力的正压通气需要延长气囊—面罩通气效果不佳胸外按压需要特殊指征:早产儿,注入表面活性物质,膈疝需要注入肾上腺素肾上腺素:1:10000 0.1—0.3ml/kg,静脉或气管给药,气管内用生理盐水1:1稀释。
新生儿诊疗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孕母有发热及感染史。
3. 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
4. 接生时消毒不严或过多产程操作。
5. 早产、小于胎龄儿、有免疫缺陷病者易感染。
6. 皮肤粘膜损伤史,脐部感染史。
7. 气管插管、脐血管或外周静脉插管史,抢救器械消毒不严,医疗用品被污染。
8. 患儿常表现吃奶少、吸吮无力,少哭,哭声低微,精神萎糜,嗜睡,面色发黄、发青、发白、发灰,发热或体温不升。
重症者拒奶、不哭、不动、神志不清、面色不佳、体温不升。
【检查】1. 全身检查:黄疸迅速加重、肝脾肿大、出血倾向、贫血、休克、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大理石花纹、脉细而速、肌张力低下、尿少、尿闭、腹胀。
2. 出现化脓性病灶。
3. 血培养:有条件者可作厌氧菌培养,L型细菌培养。
4.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5. C反应蛋白(CRP)增高。
6. 疑宫内感染查脐血IgM,胃液涂片查细菌,脐带及胎盘病理学检查有绒毛膜炎,血管炎等改变。
7. 其他培养:从尿液、脑脊液、浆膜腔液或非暴露病灶分离或涂片找到同一细菌。
8. 有条件作对流免疫电泳:以了解新生儿体液(血液、脑脊液)存在的细菌抗原,作败血症的病因诊断。
【诊断】根据以上病史、症状、体征分析及通过血液方面的特殊化验检查及其他病灶、体液的有关检查即能准确作出对本病的诊断。
【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和缺氧,输血、血浆支持疗法。
局部病灶处理。
2. 控制感染:选用杀菌性抗生素。
常选用氨苄青霉素、头胞派酮钠治疗,严重感染患者可选用头胞曲松钠、头胞呋辛钠治疗。
3. 对症治疗:抗休克,控制心衰,同时治疗并发症。
4. 免疫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可输注白细胞,或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5. 清除局部感染灶。
(胡珺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孕母在妊娠期感染。
3. 胎膜早破、急产、滞产、反复经产道检查。
医院儿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操作规范.doc

XX人民医院儿科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科室:住院病人诊疗规范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新生儿颅内出血 (4)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5)感染性疾病: (6)先天性感染 (6)新生儿败血症 (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7)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治 (8)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9)小儿出血性疾病: (1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 (1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12)血友病 (12)血尿诊断与鉴别诊断 (13)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治 (14)慢性肾炎综合征治疗 (17)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常规 (18)先天性心脏病 (20)一、室间隔缺损 (20)二、房间隔缺损 (21)三、动脉导管未闭 (21)四、法洛四联症 (22)五、大动脉转位 (23)六、主动脉缩窄 (24)七、肺动脉瓣狹窄 (2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6)儿童期糖尿病 (27)川崎病 (30)心肌炎的诊治 (31)哮喘的诊治 (32)小儿结核的诊断 (34)操作规范:气管插管术 (34)腰推穿刺 (36)腹腔穿刺 (36)胸膜腔穿刺抽液 (37)胸膜腔穿刺抽气 (37)胸骨穿刺 (38)住院病人诊疗规范1、诊断规范(1)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疾病诊疗规范和诊疗指南。
(2)诊断依据必须符合诊疗规范。
(3)一般病例由主管医师诊断,疑难病例由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确诊。
(4)重大疾病或特殊病人须会诊讨论确诊。
(5)死亡病例应全科讨论确立最后诊断和死亡原因。
(6)非本科疾病诊断不明时,须由专科医师会诊确定。
(7)特殊或有创检查须副主任以上医师批准,诊断性治疗由科主任审批。
(8)普通病例三日内确诊,疑难病例原则上7日内确诊。
(9)禁止滥用检查手段和过度检查行为,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
(10)有创检查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
(11)按时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必须做的常规检查入院后三天内完成,必须的特检五天内完成,危急重病人的必要检查急诊完成。
【2019年整理】新生儿诊疗常规

NICU治疗常规XX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 NICU消毒隔离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母婴同室儿科医师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NICU住院与观察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护与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NICU监护内容与常规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营养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疗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黄疸错误!未定义书签。
PICC错误!未定义书签。
并发症孕妇婴儿的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分类与早产儿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早产儿错误!未定义书签。
超低出生体重的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呼吸困难与呼吸系统疾病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错误!未定义书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错误!未定义书签。
胎粪吸入(MAS)错误!未定义书签。
细菌感染性肺炎错误!未定义书签。
呼吸暂停错误!未定义书签。
肺出血错误!未定义书签。
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错误!未定义书签。
湿肺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肺综合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化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呕吐错误!未定义书签。
呕血错误!未定义书签。
鹅口疮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腹泻病错误!未定义书签。
坏死性小肠炎(NEC)错误!未定义书签。
循环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心力衰竭错误!未定义书签。
心率失常错误!未定义书签。
休克错误!未定义书签。
血液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出血症错误!未定义书签。
DIC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败血症错误!未定义书签。
泌尿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错误!未定义书签。
神经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颅内出血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B超诊断胎儿体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1986~1987)错误!未定义书签。
按体重求体表面积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正常值错误!未定义书签。
C ALIFORNIA M ALE B IRTHWEIGHTS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诊疗常规

新生儿诊疗常规新生儿诊疗是指对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的过程。
对于新生儿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诊疗的常规内容,以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正确照顾和保护自己宝宝的健康。
一、新生儿身体检查1. 体格测量:医生会测量婴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以了解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 皮肤检查:医生会观察婴儿的皮肤是否有任何异常,如湿疹、出血点等。
3. 头部检查:医生会观察婴儿的头部外形是否正常,检查是否有先天性畸形。
4. 呼吸系统检查: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婴儿的呼吸音,观察婴儿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问题。
5. 心脏检查: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婴儿的心脏音,观察婴儿是否存在心脏问题。
6. 腹部检查:医生会触诊婴儿的腹部,观察是否有肿块、脐带感染等问题。
7. 下肢检查:医生会观察婴儿的下肢是否对称发育,是否有股骨头坏死等问题。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为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婴儿的听力问题。
常见的听力筛查方法包括自发性或诱发性耳聋筛查,通过测量婴儿的听力反应来评估听力功能是否正常。
早期发现听力问题并进行干预,对婴儿的语言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生儿代谢筛查新生儿代谢筛查是为了筛查婴儿是否患有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以便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通过采集婴儿的血液样本,进行相关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些潜在的致命疾病。
四、新生儿免疫接种新生儿免疫接种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一系列婴儿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新生儿需要接种的免疫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和脊灰疫苗等。
疫苗接种能有效提高婴儿的免疫力,预防婴儿感染疾病,减少其生命风险。
五、新生儿喂养指导合理的喂养对新生儿的整体发育至关重要。
医生会向父母提供有关新生儿喂养的指导和建议,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技巧、喂养频率和量、喂养姿势等。
新生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窒息诊疗常规【定义】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病因】存在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的各种高危因素。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宫内缺氧表现:宫内胎动增强或减弱,胎心率大于160次/min或小于100次/min,心律不规则,羊水被胎粪污染。
(2)生后临床表现:自主呼吸节律不规则、浅弱,哭声弱,呻吟;心音低钝、心率慢;严重者可出现抽搐。
(3)Apgar评分:Apgar评分只作为窒息诊断及分度的依据,而不是决定是否复苏的指标。
目前,我国仍应用Apgar评分法判定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全面评估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和预后提供一个量化指标。
新生儿生后1min和5min应进行常规评分。
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以生后1min Apgar评分为标准,总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Apgar评分标准具体见表1。
2.辅助检查:血气分析有助于客观判断缺氧的具体程度,但生后短期内获取动脉血气不太现实。
国外较多采用脐血血气(静脉血)作为Apgar评分的有效补充。
【鉴别诊断】无表1: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指征0 1 2肤色青紫或苍白身体粉红,四肢青紫全身粉红心率无缓慢(<100次/分) >100次/分反应能力无反应面部扭曲哭泣或主动回缩肌张力微弱略微屈曲主动运动呼吸无微弱哭泣,通气不足良好,啼哭【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治疗称为新生儿复苏。
美国儿科和心脏学会每隔几年颁布一次新生儿复苏的操作指南,为全球新生儿医生所遵循。
目前使用的是2016年版。
据此,新生儿复苏概括为以下几部分。
1.初步评估和稳定:按以下倒金字塔的原则进行。
2.产房/手术室复苏概述3.初步新生儿复苏的细节:(1)通气频率:如果没有同时进行按压,则为40-60次/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法[概要]新生儿是指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
胎儿的成熟不仅取决于胎龄,也与体重密切相关,因此对初生的新生儿应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和胎龄与体重的关系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予以不同侧重点的监护和处理。
[诊断要点]1.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其中有些由于胎盘老化引起胎儿瘦小者,又称过熟儿。
胎龄可根据母亲末次月经计算,也可根据新生儿出生后48h内的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估计。
简易胎龄评估法见表-1。
28周以下早产儿胎龄评估仍应采用Dubowitz法。
2.根据体重分类(1)低出生体重儿(LBW)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
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2)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00~3999g之间者。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者表-1 简易胎龄评估法甲胎龄(天)=204+总的体格估价评分(适于神经系统受抑制的婴儿)乙胎龄(天)=200+体格和神经发育估价总评分(适于健康婴儿)3.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1)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
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又称足月小样儿。
(2)适于胎龄儿(A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3)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我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见表-2。
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在37~42周之间、体重在2500~4000g之间的健康适于胎龄儿。
其他各类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均为高危新生儿。
表-2 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1986~1987年)胎龄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第3 第5 第10 第50 第90 第95 第9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13891475171519431970213323632560270829223086319732773347338233593303302331400512438434449414401368376371392396413448418923963104411581299146116351815199521662322245725622632265926362557931989108612151369154117241911209522692427256026632728274827172627972105711751321148816701860205122382413256927012802286528842852276213251453160517751957214723402530271228823034316232633330335933453282179920342255246426602843301331693312344235583660374938243885393239651957219824232632282530043168331934583584369938033897398140574124418420712329256327752968314232993442357236903798389939934083417042564342 [护理]1.足月新生儿的常规护理(1)足月正常新生儿应与母亲同室,每8h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和大、小便一次。
每天称体重。
肌注维生素K10.5-1mg。
(2)生后半小时内即可开始母乳喂养。
无法母乳喂养者可喂以母乳化的配方乳。
(3)皮肤护理刚出生时可用毛巾或纱布擦去血迹、胎脂和胎粪,24h后可每天洗澡。
勤换尿布,脐部保持干燥。
(4)预防接种生后24h接种乙肝疫苗。
3d内接种卡介苗。
(5)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半乳糖血症生后可作筛查,采血最好在开奶24h之后。
2.小于胎龄儿的护理特点(1)SGA儿可有宫内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二种类型,前者为非匀称型,后者为匀称型,可通过计算重量指数来区别,[重量指数=出生体重(g)×100/身长(cm) 3,若>2.00(胎龄≤37周)或≥2.2(胎龄>37周)为匀称型,反之为非匀称型]。
非匀称型SGA儿系指问题发生在妊娠晚期,如任何原因的胎盘功能不全;而匀称型SGA则为妊娠早期问题所致,如染色体畸形、药物、酒精中毒或宫内病毒感染。
(2)SGA儿比AGA儿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出生时窒息、先天性畸形、宫内感染、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和喂养困难等。
3.大于胎龄儿的护理特点(1)LGA比较容易发生产伤和低血糖症。
(2)糖尿病母亲婴儿(IDMS)是巨大儿最常见的原因,易发生肺透明膜病、红细胞增多症、低钙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肥厚性心肌病和先天性畸形。
4.早产儿的护理特点。
由于各器官解剖和功能不成熟,早产儿比足月儿需要更多的护理支持,如呼吸支持、保暖、胃管喂养、补液和肠外营养等(详见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概要]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时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隙而表浅的呼吸,不仅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损害,还可引起其他多器官的损害,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
[诊断要点]1.新生儿窒息(1)出生后1min内Apgar评分为国际上对新生儿窒息的一种通用的评判方法(表-3)。
8-10分者基本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若出生后1min评分≥8分,而数分钟降至7分以下亦属窒息。
表-3 新生儿Apgar评分表体征0分1分2分皮肤颜色心率(次/min)弹足底或插管反应肌张力呼吸青紫或苍白无无反应松弛无身体红、四肢青紫<100有些动作如皱眉四肢略屈曲慢、不规则全身红>100哭、喷嚏四肢活动正常、哭声响(2)脐动脉血或胎儿头皮血PH值<7.00也可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依据。
2.缺氧缺血性器官损害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有严重的宫内窘迫或出生时重度窒息史,出生后12-24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即可诊断为HIE。
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表-4)。
表-4 HIE的临床分度项目轻度中度重度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前囟张力病程及预后过度兴奋正常稍活跃无无无正常兴奋症状在24h内最明显3d逐渐消失,预后好嗜睡、迟钝减低减弱通常伴有无或轻度无或缩小正常或稍饱满大多在一周末症状消失,10d后仍不消失者可能有后遗症昏迷松软或肌张力增高消失多见或持续常有不对称、扩大或光反应消失饱满、紧张病死率高、多在1周内死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多有后遗症(2)缺氧性颅内出血(脑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详见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3)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临床特征为呼吸急促、紫绀、心力衰竭、心音低钝、心率减慢、胸骨左下缘闻及三尖瓣返流性收缩期杂音。
(4)缺氧缺血性肾脏损害可表现为少尿、肾小管功能障碍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围产期缺氧缺血对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见表-5。
表-5 围产期窒息对各系统可能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肺肾心血管代谢消化道血液HIE、颅内出血、脑水肿肺动脉高压、胎粪吸入、肺出血、肺表面活性物质↓肾小球滤过率和/或肾小管吸收功能↓、肾小管坏死、肾功能衰竭三尖瓣闭锁不全、心肌坏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抗利尿激素分泌↑NEC、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DIC(6)缺氧缺血性损害的辅助检查(一)HIE①颅脑超声:可见普遍回声增强,脑室变窄或消失,提示脑水肿;脑室高回声区,多见于侧脑室外角后方,提示可能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散在的或局限性高回声区,提示散在的或局部脑实质缺血性损害。
②CT检查表现为散在、局灶或弥漫性低密度影,白质与灰质界限消失,侧脑室变窄。
③脑电图: 表现为节律紊乱、低波幅背景波上的棘慢波爆发或持续性弥漫性慢活动;出现“爆发抑制”、“低电压”甚至“电静息”则为重度HIE。
④听觉或视觉诱发电位亦能一定程度反映缺氧缺血后脑损伤。
(二)缺氧缺血后颅内出血(详见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性损伤)(三)缺氧缺血后心肌损害①心电图示广泛的T波异常和ST段压低。
②胸部X线示“心影增大和肺充血,或类似“湿肺”样改变。
③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正常,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三尖瓣返流和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三)缺氧缺血性肾脏损害①血、尿β微球蛋白升高。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尿量<0.5-1ml/kg.h,血肌酐>88μmol/L或血尿素氮>15mmol/L。
[治疗]1.窒息时复苏应遵循A、B、C、D、E原则。
Airway:清除气道黏液;Breathing:建立呼吸;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Drug:酌情选用药物;Evaluation:评估和监护。
分娩后立即吸清口、咽、鼻内的黏液,然后给予面罩加压给氧。
若无自主呼吸和/或心率<100次/min,立即气囊加压给氧。
若15-30秒后仍无呼吸、心率无增快则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若心率<80次/分,加作胸外按压120次/min,每按压3次加压呼吸1次。
若30秒后仍然心率<80次/min,则需药物复苏。
常用药物为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0.01~0.03mg/kg),iv或气管内推注,必要时5min重复1次。
由于新生儿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因此不主张大剂量肾上腺素给药。
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可在有效通气下给5%NaHCO32-3ml/kg 或按公式计算[所需5%NaHCO3(ml)=-BE×体重(kg)×0.5],用时宜稀释。
血容量不足者可输血浆或5%白蛋白5~10ml/kg。
若母在分娩前用过麻醉药,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可用纳络酮0.1mg/kg,iv、im或气管内滴入,必要时可隔5min再用,但麻醉药或吸毒成瘾母亲的婴儿禁忌应用。
2.复苏后的处理(1)原则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足够的通气和氧合。
②维持组织最佳的灌流和避免血压的波动。
③维持适当的血糖水平(70-120mg/dl)。
④适当限制入液量(60ml/kg.d)和控制脑水肿。
⑤及时控制惊厥。
(2)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稳定期的用药不宜过多,应根据指征选用苯巴比妥、甘露醇和碳酸氢钠。
窒息患儿多有心功能障碍和心输出量降低,应用小~中剂量多巴胺(5-7μg/kg. min)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又能改善肾脏、肠道和脑的灌流。
其他治疗如激素、脑代谢激活剂、高压氧的应用目前有很多争议;钙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和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也还在探索之中;选择性头部亚低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已经肯定,有望不久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