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纹瓦当
生命的律动:瓦当纹饰运动形态审美

为建筑的构件 ,瓦当本身静止不动 ,但 因其纹 饰的动态性而让 飞 的极富动态性的形象体 。另外 ,建筑 屋顶的装饰构件也起到
自己成为 “ 生命 的形式 ” , 所以它却又是在静止 中 “ 恒动 ” 。 瓦当 营造 动态效果的作用 。屋顶上常 见的龙 吻、螭吻 、鱼吻和鸱吻 纹饰线条在 刻画出各种鲜活生动形象 的同时 ,还以优美生动的 等栩 栩如生 ,正脊 、垂脊以及戗脊上 面装置各式各样的小兽形 节奏感传递 出生命 律动之美 。 充满动感灵气的纹饰运动形态 , 增 构件 ,这些构 件造型生动 ,神态活泼 ,使整座建筑物不再僵化 强 了瓦 当的装饰性 和审美性 ,极大地提高 了瓦 当的艺术价值 。
以具 有生命 感的形式呈现于 世人面前 。
如此 。它们形象逼真 ,热 烈飞动 ,动感十足 ,充分表 现 了旺盛
中国古代的建筑 即是 如此 。为 了营造 生气动感的效果 ,中 的 生 命 力之 美 。 国古代建 筑通 常采用飞檐 结构 的设计模式 。这 种模式 的建筑 , 海 陆空的飞禽走兽瓦 当纹饰给我们呈现 了一个精彩异 常的
瓦 当的纹 饰世界是一个五光十色 、摇 曳多姿 、散发 着无穷 其 四角屋脊顶端 向上高高翘起 ,屋顶犹如长 出翅膀 ,正做直冲 魅力的装饰艺术空 间。 英 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在 燃烧 的诺顿 里 云霄之飞 势。 诗 经 这样描述过 周王朝的宫室:“ 如 跋斯翼 , 如 写道 :“ 静止 ,就像一只静止的 中国花瓶永远在静止 中运动 。 ” I t ] 矢 斯 棘 ,如 鸟 斯 革 ,如 翠 斯 飞 ,君 子 攸践 。 ” 从 这 里 可 以 看 到 , 花瓶原本不会动 ,它的 “ 动 ”源 白干其美的形式 。与之类似 , 作 周 王 朝 的 宫 室 绝 非 为 静 止 不 动 的 建 筑 体 ,而 是 像 鸟 一 样 展 翅 高
浅析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

浅析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内容摘要(冒号):文章主要从各个层面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冒号):瓦当形神皆备美学内涵据文献记载,瓦的出现是在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的事。
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史划时代的进步。
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中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
在房屋的顶部覆瓦时,相对宽大的板瓦先顺次仰置于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缝上。
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的1个筒瓦头部有1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瓦当,俗称瓦头。
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
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起防风雨浸蚀、蔽护屋檐、延长建筑物寿命,又起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
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
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独1无2的珍品,汉代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和山东3省,其中陕西西安1带尤多,来自于建筑遗址、烧窑、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贵之处是它的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1。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
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
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瓦当1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1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
汉代瓦当题材10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
瓦当纹样文创产品设计分析——以洛阳博物馆瓦当纹样为例

瓦当纹样文创产品设计分析——以洛阳博物馆瓦当纹样为例摘要:瓦当纹样是人们日常中存在的美好纹样,至今能从一些建筑中看见。
从古至今,其包含了前人智慧与美好寓意代代流传,是美好的中华历史文化中闪亮的一颗星星。
在如今大热的文创市场中,瓦当纹样的文创产品设计推广应受到关注,让瓦当纹样文化更进一步大众化。
关键词:瓦当;文创产品;纹样在中国古代艺术历史长河中,瓦当自秦汉开始便发展起来,从原始纹样一直延续演变转换流传下来,每个朝代因政治,文化,经济不同,所演变产生的瓦当纹样也不尽相同,但是,被流传保留下来的纹样都具有极强的民族个性,从侧面也抒发了古代人们的审美理念,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美好期待的期盼,是历史建筑,艺术文化的另外一种反映载体。
瓦当自身是以陶作为主材料,在建筑上也占有一角,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瓦当纹样的种类包含了,文字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云纹等,这些纹样内容丰富,图案精美,寓意美好,艺术审美价值高。
历史中,从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西周中晚期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随着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制陶工艺的发展。
从秦代开始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到了汉代流行为圆瓦当,半圆瓦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随之后面朝代的更替,瓦当的纹样寓意也越来越丰富,瓦当文化底蕴也越来浓厚。
瓦当形态以半和圆形为主,圆形自身在中国就有很好的寓意,它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在整个文创设计中,即可以丰富画面也可以为瓦当纹样增加表现力。
瓦当被用来当作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瓦当纹样在建筑中的普遍使用,体现了古代人们精湛的工艺技术和劳动智慧,并且随着历史文明的不断繁衍更替以及文化的相互融合,瓦当纹样也有了很大的繁荣进步。
在如今,对瓦当纹样的再开发,首先解决它存在的形式单一,缺少认知和应用的问题,现在文创设计市场上对它的设计开发还不够丰富多彩,在创新应用上没有很大的突破,在设计研究上一直在寻找与大众生活的契合点,由于纹样自身的庄重性所以对其本身的纹样没有进行太大的变动,寻求新的创新方式将瓦当纹样和其自身存在的寓意更好的走进新时代的大众生活中。
秦代图形瓦当纹样文脉研究

秦代图形瓦当纹样文脉研究摘要:瓦当的纹样繁多,秦汉时期是瓦当艺术的第一个巅峰时期,秦代的瓦当继承了战国时期各国瓦当的形制纹样,在自身需要上又进行了筛选和发展,因此形成了秦代时期特有的瓦当艺术和瓦当文脉,从这些残存下来的瓦当上,我们可以瞄见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关键字:瓦当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云纹历史背景渊源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构件和特征之一,几乎与中国古建的发展相始终。
瓦当虽然是建筑的附件,但在它身上却凝聚和折射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和民族信仰,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战争年代。
各民族各有其美术特点和不同的纹样图腾。
在社会变动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各种思想为不同的阶级利益争鸣,形成了各家学说。
奴隶制社会的绝对王权的神秘风格特征被新的艺术思想所替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客有为齐王画者。
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反映出当时艺术源自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观点。
所以这时期的艺术作品开始从抽象走向具象,从虚无转向现实。
到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七国,这是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秦王朝首先采取了一系列的统一政策,在艺术上也融合了战国时期各国的优秀传统,形成了博大雄伟、横扫一切的浩大的秦汉气派。
即统一又包含各民族特色;同时秦汉时期的重要美术创作,都是在王朝政府直接控制下进行创作的,明确了艺术和政治的关系,所以这时期精美的瓦当艺术也应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第二章秦以前瓦当纹样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最早发现的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的西周中晚期地层曾经出土有素面瓦当,个别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共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也就是瓦当发展之初的基本形制。
同时期的发现还有动物纹瓦当和少量云纹瓦当。
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群雄并起,百家争鸣,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工艺的进步,各诸侯国的重要城市进一步发展,宫室建筑也较多使用了瓦材,瓦当作为建筑上重要的可装饰部分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瓦当造型与题材出现了质的飞跃。
瓦当

瓦当,开始制作时是素面的,随着古代人们对建筑欣赏艺术水平的提高,瓦当出现了动物、植物等形象的饰 样。
瓦当秦代的瓦当纹饰多种多样,有动物纹、昆虫纹、飞禽纹、植物纹等。例如:夔纹、鹿纹、四兽纹、豹纹、 飞鸿纹、凤纹、蝉纹、云纹、树纹等。瓦当文,是指瓦当上饰有的文字。瓦当字体通常用秦篆和廖篆,也有隶书。 字体富于变化,多随意弯曲,挺拔遒劲。瓦当上的字数多者十余字,少者仅一个字。文字瓦当在汉代占主要地位, 大致分两类,一是建筑物专用的,如甘泉宫瓦当“长生未央”。汉武帝兰田行宫瓦当“鼎湖延寿宫”等。再有就 是赞颂与吉祥语文字瓦当最多。如“千秋万岁”、“长生无极”等。使用四个字的瓦当较多,文字最多的可达12 个字。
瓦当(3张)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 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西汉汉代瓦当基本以灰陶为主。
就质料区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灰陶瓦当资格最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 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品种。
大约唐代以后出现了琉璃瓦当。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坯上施釉烧制而成的,颜色有青、绿、蓝、黄等多种, 都是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物。
艺术价值
春秋战国瓦当

瓦 当 基 本 介 绍
材 质 工 艺 类 型 造 型 历 史 发 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
重 为 兽 好 视 有 、 的 。 名 以 陪 , 及 葬 最 人 品 近 俑 , 陆 , 有 续 秦 模 出 汉 型 土 时 房 狻 期 舍 为 的 、 考 兵 乐 古 马 器 学 俑 、 者 最 鸟 崇 尚 厚 葬 , 陶 器 可 久 藏 不 朽 , 成 了 最 陪 葬 品 , 俑 等 自 古 以 来 , 我 国 社 会 中 表 现 的 故 事 都 是 当 时 社 会 的 缩 影 。 是 浮 雕 图 像 都 生 动 活 泼 , 线 条 灵 活 其 包 罗 万 象 , 繁 复 美 观 。 无 论 是 彩 绘 或 为 精 致 的 艺 术 品 。 砖 汉 砖 上 的 雕 饰 , 纹 、 饕 餮 纹 、 文 字 纹 、 动 物 纹 等 等 , 流 水 , 极 富 变 化 , 有 云 头 纹 、 几 何 形 片 。 瓦 当 的 图 案 设 计 优 美 , 字 体 行 云 当 , 瓦 面 上 带 著 有 花 纹 垂 挂 圆 型 的 挡 有 : 瓦 当 屋 檐 最 前 端 的 一 片 瓦 为 瓦 罐 之 类 常 见 的 生 活 用 品 外 , 重 要 陶 器 有 陶 器 。 先 秦 到 汉 代 , 除 了 炊 具 , 瓦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瓷 器 还 未 出 现 , 当 时 只
冯 月 家 居 用 品 设 计
春 秋 战 国 瓦 当
•
兽面纹瓦当
•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 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 面轮廓的作用。 •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 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纹样

三国两晋南朝北时期(220年—589年) 忍冬纹、狮子纹、莲花纹、树纹、八
宝纹、飞天纹、鹿纹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
升时期,装饰纹样的图题材内容 比春秋战国时期更加丰富,装饰 包括劳动场景、贵族生活、乐舞 杂技、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自 然天象等许多方面。反映了当时 人们对从天界到世俗的关注。装 饰形式从写实到写意抽象发展, 注重气势的描绘。
万 岁 文 字 瓦 当
千 秋 万 岁 文 字
瓦
当
钱 币 上 的 文 字 纹
秦汉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工艺制 作技术明显提高,装饰图案因织 机的改进而更为丰富和多边,锦 的织造一般已用四、五套色织成。 漆器了除继承传统的彩绘、针刻、 浮雕、铜扣和银扣等工艺外,还 新创了“金扣器”与镶嵌工艺, 图案细如游丝,表现高超的技艺。 特别是漆器和丝绸上的云气纹, 形象多样而生动,布局紧密而均 匀,飞扬的气势体现了汉代图案 特有的韵味和风格。
神佛纹
龙凤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 描凤和龙虽然都是祥瑞之 物,但二者的形象和内涵 却截然不同。龙给人威严 而神秘,不可亲近,只可 敬畏。凤象征着和美、安 宁和幸福,乃至爱情,让 人感到温馨、亲近、安全。 凤纹在青铜器上的流行, 是青铜器开始具有一些人 性的色彩,世俗的愿望开 始占据着宗教巫术的地盘。
汉代石刻构图中, 把上下左右和对角 线,结合构成一个 有多方位的空间
汉代 南京砖画
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期七位 名士(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 王戎及阮咸)的合 称。
邓县画像 砖
孝子故事
孝子图
古代纹饰在现代的应用
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和战乱的时代, 这时的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断是这时的社会 特征。
秦文化植物纹瓦当图案演变分析

秦文化植物纹瓦当图案演变分析吕慧媛1宗理2(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265411;2.西安市临潼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陕西西安710061)摘要:秦文化植物纹饰瓦当的数量、种类最少,仅分布在凤翔雍城、咸阳秦都、西安洪庆堡、临潼芷阳等地,其当面图案最初都饱含着写实主义痕迹,后期由写实到写意、由具象到抽象,由繁到简。
演化规律大体与秦瓦当图案演化规律一致,但也有保持传统不变(莲花纹瓦当)的图案和受外来文化影响(动植物纹半瓦当)形成的图案。
植物图案除了起装饰作用外,更表达了秦人对发展农业生产、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体现出秦人对自然界植物的认识与崇拜。
关键词:秦文化;植物纹瓦当;演变Evolution of plant-patterned tile in Qin cultureLV Hui-yuan ZONG LiAbstract:There are very few plant-patterned tiles in Qin culture,only found in the Yongcheng,Xianyang and Zhi⁃yang.These patterns evolve from simple to complex,and serve as decorations.In addition,these patterns reflect the worship of plants in Qin dynasty.Key Words:Qin culture,plant-patterned tile,evolution秦汉时期砖瓦制造工艺精湛、烧制技术成熟、文化内涵丰富,故有“秦砖汉瓦”一词流传至今,其中“瓦当”因其独特的装饰作用与文化内涵而在砖瓦建材中独得青睐。
秦国定都雍城以后制陶业迅速发展,促进瓦当制造技术突飞猛进,这为瓦当艺术的发展开拓了空间,秦瓦当的当面图案迅速增多。
其中植物纹饰的数量、种类最少,仅分布在凤翔雍城、咸阳秦都、西安洪庆堡、临潼芷阳等地,且延续时间仅从战国早期稍晚至秦代,学术界的关注度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