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秦汉时期瓦当和画像砖上的凤鸟纹

合集下载

简论秦瓦当凤纹的装饰特征

简论秦瓦当凤纹的装饰特征
象 性 地 集 中体现 了某 种 意 象 、观 念和 情趣 。
聚 着 中华 民族 独 特 的审 美 意 识 和 秦 时期 的瓦 当凤 纹 在风 纹 历 史演 变 价 值 观 念 。本 文 试 图从 秦 瓦 当来 过 程 中 ,起 到 了 由抽象 到 具象 转 型
论 述 凤 纹 装 饰特 点 的转 型 ,揭 示 的承上 启 下 的 作用 。 秦凤 纹 舍 弃 了 当 时 社 会政 治 文 化 的 发 展 状 况 , 神 秘 的 图腾 符号 的主题 思 想 ,转 向
表 现 中 国装 饰 艺 术 发 展 状 态 和 审 美 形态 的转 换 。

秦 代 凤 纹 造 型规 范后 形 成 以 下 的特 征 : 头部 的变 化 主 要 是顶 冠 分 为 两 条 ,一 长 一 短 ,长 在顶 后 ;羽 翼 以骨 架 支 撑 用 密 集 的细 线 表 示 羽 毛 ,羽 尾 向 后 下 方 弯
秦 凤 纹 的 创 新 不 是 一 朝 一 夕 的 。在 春秋 战 国时 期 的百家 争鸣 学 术论 战 中 ,诸 家 以人 为本 、与 自然 和谐 的主 题 思路 ,打 开 了人们 禁锢 已久 的 自我主 观 审美 ,从 而 ,使不
器 、 服 装 、建 筑 等 ,是 中 国传 统 风 相 比较 ,秦 风更 趋 于 写实 风 格 。 装饰 艺术 中极 富生命 力 的题材 , 凝 从 装饰 艺 术 角度看 来 ,笔 者认 为 ,
它 在 对 物 象 的 再现 上 ,通 过 能够
造 成 具 体 真 实 感 的表 现 方 式 体 现 出来 ,而 以前 的 商周 凤 纹 则 是 抽
嗌;腿 部一 前 一 后 ,一 直 一弯 ,
对 美好 生 活 向往 的 装饰 风格 演 变 。

简论秦瓦当凤纹的装饰特征

简论秦瓦当凤纹的装饰特征

简论秦瓦当凤纹的装饰特征
葛禹婉淇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26)3
【摘要】在秦代之前,凤是众多民族的氏族图腾符号,人们以各种抽象符号的手法表现凤纹造型.从秦汉开始,凤纹造型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在前期凤纹艺术文化历史的积淀下厚积薄发,进入了具象写实的装饰时期.本文试图透过凤鸟纹样传统造型艺术的历史延伸,根据秦瓦当凤鸟纹样的特色,揭示秦凤纹装饰特征的演变和丰富的文化内函.
【总页数】3页(P后插1-后插3)
【作者】葛禹婉淇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学院美术系,陕西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简论燕下都瓦当纹饰的艺术特征 [J], 吴磬军
2.浅析凤纹的艺术特征及装饰风格的演变 [J], 张雯
3.简论丝织凤纹与瓷器凤纹 [J], 李师漫
4.浅析凤纹的艺术特征及装饰风格的演变 [J], 张雯
5.汉代文字瓦当的装饰特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J], 琚昕;张晓燕;王子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

浅析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

浅析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内容摘要(冒号):文章主要从各个层面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冒号):瓦当形神皆备美学内涵据文献记载,瓦的出现是在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的事。

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史划时代的进步。

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中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

在房屋的顶部覆瓦时,相对宽大的板瓦先顺次仰置于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缝上。

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的1个筒瓦头部有1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瓦当,俗称瓦头。

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

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起防风雨浸蚀、蔽护屋檐、延长建筑物寿命,又起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

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

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独1无2的珍品,汉代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和山东3省,其中陕西西安1带尤多,来自于建筑遗址、烧窑、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贵之处是它的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1。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

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

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瓦当1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1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

汉代瓦当题材10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

浅析汉代瓦当装饰艺术特色

浅析汉代瓦当装饰艺术特色

浅析汉代瓦当装饰艺术特色作者:暂无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9期TEXT / 金洁梅毛志睿瓦当是中国建筑檐头瓦筒的前端下垂部分,又称做筒瓦头、檐头瓦等。

瓦当上印制的图纹就称作瓦当纹样。

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属于中国特有的古代艺术文化遗产。

瓦当一方面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起到防风雨侵蚀、延长建筑寿命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美化建筑装饰屋檐。

瓦当文化是各个朝历代政治、文化、艺术以及宗教信仰、人伦等诸多方面的代表符号,其早已超出建筑附属的地位,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精品类型,它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作能力,是我国古老文化的历史见证。

最早期的瓦当实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约在春秋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模式。

初为半圆形,称为半瓦当,战国晚期出现了圆形瓦当,此后多数瓦当都呈圆形,也有诸如倒三角的另类样式。

汉代是圆形瓦当发展最为成熟和鼎盛时期,形成历史上所谓的“秦砖汉瓦”时期。

汉代瓦当文化是我国金石学的一座丰碑,它与甲骨文、青铜器等同享盛誉,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别样风景。

一、汉代瓦当的形制(一)瓦当的造型汉代的瓦当继承并发扬了秦及以前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

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武帝以后的圆瓦当特点才较为明显。

(二)瓦当的纹饰瓦当纹饰主要分为: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纹瓦当三大类型。

图案纹主要有卷云纹、水纹、植物纹等,这类纹饰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形象进行概括、提炼与抽象。

图案是对自然中的行云流水、花草树木的写意,运用简洁的几何线条描写勾勒,赋予线条自身不断成长新的生命力,具有抽象的美感。

经战国(秦)晚期出现至西汉,云纹瓦一直是瓦当的主题纹样,它是从战国以来的葵纹演化而来的。

其纹饰带有浓厚的写实寓意,祥云缭绕于建筑之上,似瑶台楼阁、琼楼玉宇,含有吉祥喜庆之意。

其花纹特征是: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菱形、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

汉代的图像纹饰继承了周秦的风格主要有四神纹、鹿纹、鱼纹、龙凤图腾纹、人物纹等,但不同于周秦狰狞的美,它更为自由、活泼、开放。

春秋战国与秦汉时代凤鸟纹饰特点

春秋战国与秦汉时代凤鸟纹饰特点

春秋战国与秦汉时代凤鸟纹饰特点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秦汉是中国古代时期秦汉交替的战争年代。

因此,文化、服饰以及纹饰都受到了历史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今天,各位就和德西尔珠宝小编一起来感受春秋战国与秦汉时代凤鸟纹饰特点。

春秋战国:温顺秀丽的柔美个性春秋战国时代,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佩挂玉佩,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因此,此时玉佩特别盛行。

在造型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凤鸟纹一改商周时期的神秘和谨严,猛禽形象的凤鸟纹已较少见,代之出现的是修颈、长腿、温顺秀丽的凤鸟纹形象,优美清秀,动态轻盈。

这一时期的凤鸟纹不再是商周时期那样闭嘴、瞪目、昂首凝视的规矩特征,而是趋于向轻盈活泼、自由鸣叫舒展的状态发展。

在纹饰上,战国初期开始出现半叶形冠(似猫耳),到了战国晚期出现飘带形冠,飘向脑后并向上卷曲,较短。

羽毛上虽仍有春秋战国时常见的浅浮雕卧蚕纹装饰,但更多的是用卷曲的飘带装饰羽翅和凤尾,表现出活泼柔美的个性。

在凤眼的装饰上,眼睛除了沿用商周时期圆形阴刻线或圆形阳纹眼外,战国晚期出现似水滴形状的阴线眼,另有橄榄形阴刻线眼,有的前后增加眼线,使战国时期的凤鸟眼睛较商周圆形眼更加秀美。

战国玉器在抛光技法上较前几期都有进步,玉器抛光亮丽,充分显现了玉的质感。

春秋晚期的玉雕鸟凤纹数量较少,到战国中期以后开始逐渐增多,而商周时期不管是片状或圆雕的,单独成形的凤鸟纹较多。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般都装饰于玉璧、玉璜、玉佩、玉玉管上,单独成形的凤鸟纹圆雕件较少。

秦汉:飞鸣起舞天下太平秦汉时期的凤鸟纹,基本上是继承了战国时期凤鸟纹的造型,凤鸟长冠、修颈、凤眼呈圆形,显得格外秀媚而有神。

有所变化的是凤的形象轻盈娟秀,多做飞鸣起舞的动态,表现了“凤飞鸣则天下太平”的涵义。

圆雕凤鸟玉件,体态较丰满。

秦汉时代的凤鸟头胸部分纹样清晰,凤眼大多用圆形阴刻线眼,有的眼外一阴线延伸至脑后,显得精神秀美。

凤嘴大都作鸣叫状,汉中期出现了凤鸟纹嘴里衔珠式绶带的现象。

浅析凤鸟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凤鸟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与传承14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浅析凤鸟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A BRIEF ANAL 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HOENIX PATTERN IN MODERN DESIGN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尤雅玲分表达了人们对理想追求和对美好愿望的期许。

2凤鸟纹的演变2.1 商周时期的凤鸟纹凤鸟纹在商代青铜器中被广泛使用,大多较为肃穆、庄重。

通常,商代青铜器上凤纹都是鸟的侧面,最突出鸟的羽毛和冠。

羽毛呈卷状,线条流畅曲折,凤冠有多齿冠、长冠和花冠,凤冠的装饰较为华丽。

从形象上来说,凤鸟纹样各不相同,各种形象都代表了商代不同发展时期凤纹的特点。

到西周玉器上,在原来的鸟形基础上,改变了商朝朴实无华的凤鸟纹,向着装饰的基本方向转变,有了更加别致的艺术追求。

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凤鸟纹春秋战国时期,凤鸟纹展示了新的面貌。

随着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以阴阳为代表的龙凤出现在大量的工艺美术中。

楚系青铜器中经常出现成对的凤鸟纹,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战国中期,楚系青铜器上的凤鸟纹进一步线性化和图案化。

从商代到战国,一千多年青铜器上凤鸟图案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一定演变特点,这一时期的凤鸟纹变繁为简,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

2.3秦汉时期的凤鸟纹凤鸟纹在秦汉时期频繁地被人们运用在日常生活的装饰中,其表现形式在材料的选取、艺术与技术融合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

秦瓦当凤鸟纹就具有现实性和直观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这时凤鸟纹与龙、虎、龟、蛇巧妙结合在一起,在造型方面,也变得更加图形化。

这些艺术特征便是创造出具象凤鸟纹图案的鼻祖,其艺术创新和价值是后人所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与前代相比,汉代凤鸟纹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它的形象更丰富,线条更流畅。

汉代凤凰图案的形象不再是静态的和枯燥的,而是运动着的,让人感到积极和快乐。

汉代凤鸟纹广泛用于砖瓦石雕等地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4隋唐时期的凤鸟纹唐代凤鸟纹的造型特征更贴近于现实中鸟类的形态特点。

浅谈时代意识对瓦当艺术的影响——以秦汉时期为例

浅谈时代意识对瓦当艺术的影响——以秦汉时期为例

浅谈时代意识对瓦当艺术的影响以秦汉时期为例*于洁(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在秦汉时期,中国开始建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对国家㊁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逐渐产生㊂而作为古代中华文明的典范时代,国祚短暂的秦国和立国长久的汉代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和文化,这也必然带来了艺术上的活跃,其锐意进取㊁疏犷开阔的时代精神不免对瓦当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㊂笔者通过整理收集秦汉时期瓦当相关的图片资料㊁古籍㊁相关文章等,浅析秦汉时期的时代意识对瓦当上图案纹饰形成㊁演变以及其背后深层次所被赋予的特殊含义㊂关键词瓦当秦汉时代意识纹样含义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3)08-0096-03AB r i e f D i s c u s s i o n o f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P e r i o d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o n t h eA r t o fW a d a n g T a k i n g t h e Q i n a n dH a nP e r i o d s a s a nE x a m p l e Y u J i e(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x i,J i n g d e z h e n,33340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Q i n a n dH a n d y n a s t i e sw h i c hC h i n a b e g a n t o b u i l d a c e n t r a l i z e d a n d u n i f i e d s t a t e a n d a s e n s e o f n a t i o n a l,e t h-n i c a n d c u l t u r a l i d e n t i t yg r a d u a l l y e m e r g e d.A s a ne x e m p l a r y e r a o f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c i v i l i z a t i o n,t h e s h o r t-l i v e dQ i n s t a t ea n d t h e l o n g-e s t ab l i s h e dH a nd y n a s t y f u n d a m e n t a l l y r e s h a p e d t h e a r t a n dc u l t u r e o f 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w h i c h i n e v i t a b l yb r o u g h t a b o u t a r t i s t ic a c t i v i s m,a nd i t se n t e r p r i s i n g,s p a r s e a n d o p e n s p i r i t of t h e t i m e s i n e v i t a b l y h a d a n i m p a c t o n t h e a r t o fw a d a n g.T h e a i mo f t h i s e s s a y i s t o c o l l a t e a n d c o l l e c t p h o t og r a phi cm a t e r i a l,a n c i e n t t e x t s a n d a r t i c l e s r e l a t i n g t o t h e t i l e p e n d a n t s o f t h eQ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a n d t o t r y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Q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 o n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m o t i f s o n t h e t i l e p e n d a n t s,a sw e l l a s t h e s p e c i a lm e a n i n gg i v e n t o t h e ma t ad e e p e r l e v e l.K e y w o r d s:W a d a n g;Q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P a t t e r n;M e a n i n g瓦当作为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的建筑构件,自出现伊始,就肩负着蔽护檐头和美化建筑的作用㊂其处于观者的视平线以上,被用于屋檐之际㊂在研究秦汉瓦当纹样时,无论是对于瓦当的工艺形态的研究或是对特点的探索来说,瓦当都不只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可以通过瓦当上的一个断面来进行剖析,并且在关注纹样装饰角度的同时,在对特定朝代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积攒对瓦当的理解㊂1瓦当纹样演变概述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半年,瓦之见于文字记载,出现 盟于瓦屋 的记述㊂最早的瓦当出土于西周时期的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瓦当为半圆瓦,有少量素面和重环纹两种纹饰㊂陶制的瓦当,集厚而不浊,满而不塞,曲直相宜,拙中寓巧合气象雄浑为一体,初始由于建筑的需要出现了素面瓦当㊂而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周人开始逐渐注重瓦当当面的纹样装饰,在西周中期的周原地区,除了已经出现的素面瓦当以外,极个别的瓦当上开始崭现绳纹和重环纹,由于重环纹的独特性,成为了这个时代较为有代表性的纹样㊂西周时期的瓦当装饰纹样从风格上来讲较为原始,只是用线刻画出来简单的几何线图案,在反映西周时期以几何线为主要特点的结构形式的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时期那种抽象的㊁原始的㊁严肃的格局㊂到了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在政治和经济上是一个巨大变化的时期,在思想上更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必然对艺术产生了影响,由此瓦当上的图案纹样开始高度提炼事物的表象,逐渐规范化,并开始创制出一种有规律㊁有程式化美感的纹饰㊂到了秦汉时期,瓦当上的纹样开始汇聚㊁交融㊂秦汉时期为瓦当的鼎盛时期,秦瓦主要以动物画为多,且出现了新的表现手段和纹样形式,动静结合得体,对称中有变化,给人以视觉㊃69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文化)2023年08月*作者简介:于洁(1998-),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㊂和心理上的美感享受㊂但在六朝之后对于瓦当装饰功能的关注就开始逐渐消退了,但瓦当上的图案纹样因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成为研究古代建筑㊁篆刻技术㊁陶瓦制作㊁纹样演变的重要补充材料㊂2秦汉时期的时代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各国诸侯割据的局面,而秦朝的建立宣告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㊂法家学说开始成为秦朝治国的理论基础,强调强硬的行政手段和专制统治㊂除此之外,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潮也在秦朝盛行,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帝国政权时,将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其中,依照邹衍的推算,代周火德者水也,秦便开始以水德自居,按照阴阳五行的配色之说,水属黑,秦崇尚黑色,水气阴,主刑杀,水德的性格刚毅深戾,这便是导致秦国后来酷刑苛法的原因㊂但是秦国的酷刑苛法也不全是带来了坏的影响,其使得阿房宫㊁秦始皇陵等大型宫殿的建成㊂因秦国每灭掉一个诸侯,都按照该国宫室的样子,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仿造,使得秦都咸阳汇集了关东六国建筑的精华,而后秦在建筑上飞速发展,达到了那个时候建筑技术的高峰㊂到了汉代,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开始使用德刑并用的两手政策㊂从政治原则上来说,汉时多采用儒家的理论,并用阴阳五行学说从中调节,但在具体的处理政事上多半还是延用法家主张,这一举措使得汉代对下层人民是宽猛相济的,使得人民能够安分守己㊂由于汉朝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汉代的疆域也逐渐扩大,从而形成 多民族 与 大一统 的局面,在汉代也建成了建章宫和上林苑等大型建筑群㊂随着疆域的扩大,汉文化也汇集了八方多民族的文化,诸子百家相互渗透㊂3秦一统对瓦当纹样艺术的影响在社会氛围迭代变换的过程中到了秦代,在秦王朝统一之前,由于各国政权分立,瓦当的工艺与技法也都各不相同,除了有独创的技法之外也颇具各区域的特色㊂在秦王朝统一之后,政治制度的大一统使得统治者开始大兴土木,大建宫殿,据史料记载: 秦每破诸侯,写放(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之上,自雍门以东至泾㊁渭㊂ [1], 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㊂ [2],秦初由于国力强盛㊁经济发达㊁极尽奢靡,秦朝都城咸阳建筑规模之庞大并且汇集了各国建筑的精华,可谓是达到了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峰㊂各地的能工巧匠被聚集在一起,制陶技术通过陶工之间的交流和政府的严格管理得到空前地提高㊂在一统之后,秦朝统治者的物质追求和精神文化开始发生巨大地转变㊂秦朝的瓦当无论是在其当面形式㊁形制及纹饰等方面都相较于之前更加精湛,秦朝的纹样在延续先秦时期明快㊁写实㊁古拙的写实纹样的同时还在不断发展,审美意识的变迁也时刻影响着瓦当图案的演变,瓦当上的纹样也恰成为这一代风貌的缩影,而不再只是简单的建筑构件㊂从瓦当当面上的纹饰来说,虽秦朝时期还是以写实的动植物纹为主,但却不再局限于饕餮纹㊁重环纹㊁兽面纹等㊂这是由于秦国统一了华夏,开创了大一统的伟大时代,让中华文明有了高度发展,精神魂魄有了皈依㊂秦人坚毅自强㊁勇敢开拓的精神使得秦朝时期的动植物纹饰变得富有生趣,造型夸张有力,在动物图像上,创制出譬如:鹿纹㊁犬纹㊁虎纹㊁凤鸟纹㊁四兽㊁双虎㊁子母鹿等多种形象,破除了早期单一形象的风格,开始采用新的对称的组合方式,秦皇权至上思想与 尚水德 观念也与纹样的产生有关㊂在植物纹上则有葵纹㊁涡形纹等独具特色的纹样㊂秦之文字瓦当少,却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瓦当,瓦当上的文字主要是以篆书为主㊂‘史记㊃秦始皇本纪“中有所记载,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优其辜,天下大定㊂ 秦始皇在兼并天下后,开始有了踌躇满志的心理,且因建立了大一统政权这项惊人的创举,臣子更是对其赞赏有加㊂这种 时代意识 自然地成为瓦当上的内容,如有文曰: 延元万年㊁天下唐宇 等赞颂统一大业,有在云纹瓦上印有 左宫 或 右宫 等字,或是那些从前所称 羽阳千岁瓦 ㊁ 兰池宫当 [3]都皆为秦瓦㊂同时还有一些图文并茂的吉祥语瓦当,以 飞鸿延年大瓦当为例,其画面中借一只鸿雁的头颈将吉语 延年 二字分隔在两侧,把瓦当分割成左右两半[4],形成中轴线式的对称的美㊂鸿雁的头颈部一直延伸到瓦当的上方,往右上方作鸣叫状,望着瓦当,似乎能够听到鸿雁的鸣叫声, 延年 二字运用小篆在整个瓦当图案中曲线㊁直线㊁弧线运用地巧妙,在对称中富有变化的同时,又赋予人心理和视觉上的观感享受㊂这类瓦当的出现无疑是在赞颂大一统的秦帝国,鸿雁被运用到其上,也反映了秦人民经历了长期㊁残酷的战乱之后想要像鸿雁一样翱翔于际,向往自然的人生精神境界和要求 康宁 的心理㊂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人物与动物㊃79㊃(陶瓷文化)2023年08月陶瓷C e r a m i c s相结合的图案,将动与静㊁虚与实㊁善与恶等结合在一个画面里,同样引人深思㊂瓦当上的装饰发展到秦朝,比商周时期那种象征奴隶主权威至高无上,富含震慑力的抽象图案和严肃缜密的几何纹样开始瓦解㊂在秦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转变成富有生趣,多元文化的整合汇通,开始演变成面向生活与自然的瓦当纹样形式㊂4 汉并天下 对瓦当纹样艺术的影响到了汉朝, 汉并天下 后,随着西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出现了大型建筑群,中国古代建筑开始发展斗拱和梁架,出现了多层木柱梁式的塔楼形建筑㊂汉代的屋檐几乎是平直的,没有角敲,只是在屋脊尽端微微翘起,屋脊的尽端利用简瓦和瓦当予以强调,故汉代对于瓦当相较于之前更加地重视㊂由此,半瓦当逐渐消失,圆瓦当成为了时代的主流㊂汉代初期基本延续了战国时期瓦当的特征,但在瓦当的造型上产生了变化,从战国时期的瓦当呈半圆形,被称为是 半规瓦 的战国瓦当,到秦朝瓦当由半圆发展成圆形,再到汉朝主要以圆瓦当为主㊂汉代是瓦当制作的鼎盛时期,瓦当纹饰的发展到也达到了高峰,由于政治㊁经济的快速发展,至汉武帝时期,京师规模非常宏伟,建成了建章宫和上林苑等大型建筑群㊂这些著名的宫室建筑有一个专门烧制砖瓦的建筑,对其进行瓦当设计和生产㊂‘后汉书“中就有提到: 武帝时居杜陵南山下,有成瓦窑数千处㊂ 就足以看出当时生产的盛况㊂汉代的图案瓦当相较于秦代更趋于规范化,刘邦的‘大风歌“中有云: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还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㊂ 词中的 大风 ㊁ 飞云 ㊁猛士 都展现汉朝的给予人 力量㊁速度 所形成的气势美,这对瓦当纹样艺术风格也产生了影响㊂汉代早期的云纹和涡纹瓦当承继了战国时期的纹样,其中关于云纹的溯源,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㊂陈直有提到说; 云纹是由铜器云雷纹及回纹演变而来 ,刘文明则认为: 云纹一是由葵纹演变成羊角形云纹,进而发展为蘑菇形云纹;二是由葵纹演化成反云纹,进而发展为云朵纹㊂ 不少学者还认为,云纹是从战国时期玉器的壁或者钩带上 卧蚕门 纹样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且在汉代的时被大面积的使用㊂由于云纹在各地出现了趋同的形式,从而成为了汉代瓦当的代表,云纹的出现不仅只是时间的沉淀,纹样随着时代产生了演变,还与秦朝时期 五德相胜 的思想是分不开的㊂据‘史记㊃封禅书“中的记载: 今秦变周,水德之时㊂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㊂ 在齐人邹衍提倡的五德转移说中,水作为秦得水的象征,龙从云,就使得云的形象作了重复㊁条理的多种变化,从而产生了云纹㊂随着时代的发展,汉代瓦当的装饰依据瓦当类别分类,将其分为画像瓦当㊁图案瓦当㊁文字瓦当㊂其中以画像瓦当中的四神纹瓦当最为出彩,四种动物的形象分别为青龙㊁白虎㊁朱雀㊁玄武,四神形象以浮雕的形式展现,均以正侧面角度去进行勾勒,在进行当面图案刻画时顺应瓦当的形状,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动态美和韵律美㊂有‘楚辞“注: 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㊂ [5]有学者解释称,这与古代图腾信仰有关,是氏族外婚制的反映㊂ 也有学者认为 四神纹 的形成与多方面的历史发展和思想认识相关,是在将自然物象神化的基础上产生,代表着人类渴望努力生存的一种形式㊂笔者认为四神纹的出现与秦汉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秦汉时期崇尚巫蛊风行,秦代墓室壁画㊁砖瓦中就经常出现 四神 的造型,到汉朝时 四神 的形象发展就更加的完善且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中开始使用,不仅被应用到瓦当㊁漆器㊁墓室等载体上,还被赋予了驱邪的形象㊂汉代的文字瓦当,依据瓦当当面的形制㊁空间的划分㊁篆书的造型及其装饰形态也会随之改变㊂大多依据主观愿望选用吉祥或者消灾纳福的短语,例如 长乐未央 , 千秋万代 等,还有出现了一些记事瓦当,例如: 汉并天下 ㊁ 永保国邑 ,表现出汉朝当时保卫国家的决心等㊂笔者通过浅析秦汉时代精神及其对瓦当艺术所产生的影响,已然将瓦当作为一种文化与艺术的载体,不同的瓦当纹饰承载记录着时代的更迭;不同区域和朝代的民族文化㊁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都展现出不同纹样艺术㊂参考文献[1]李玉洁.先秦古都城门的装饰建筑研究 以阙与象魏为视角[J].中原文物,2016(1):49-53.[2]李冀宁.论中国秦汉时期宫殿建筑中 自然元素 的利用[C].中国古都研究(第三十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3]陳直.秦汉瓦当概述[J].文物,1963(11):19-43.[4]周国荣.中国秦代瓦当艺术[J].中国建材,2005(4): 67-68.[5]赵建中.南阳汉代画像石主要动物题材刍议[J].中原文物,1988(4):74-78.㊃89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文化)2023年08月。

浅析汉代凤纹元素的形、神、意在礼品中的应用

浅析汉代凤纹元素的形、神、意在礼品中的应用

霉黧塑,熬:凰浅析汉代凤纹元素的形、神、意在礼品中的应用乔今(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0)i毽蕊|飞懿埝疆.氨皱酶移整琴穆戆警濑甍誊笨壤晦豫獭潦赣罄臻话拣舞媾鞭麟弧魄鲮l{l》糠每鞠舔鬻誊遗餐霉凝酾聚誊蠢踩嫱嵌溶歌弧敬毒t |i痞渡羹蔑鬣蠛弧虢魄壤谖熟瓤I匿鹂誊蘩每融噙镪霉.遵?强?萋豢曦斌甏誊季滚蕊肄i囊獭孚瀛器灏鹚拳意蕊磊蛩i”l≮§i l l i i l;i}|I::j i。

|l j强芒瞧蕊琴扳=i己瀑藿r穆誊赫察戆锈羝蕊疆谶l:l l i-i薯i一};|;;强i强i羹I§|i毫i露§誊i l曩?i{_{_{§棼l专}=;¨一、对形、神、意的理解(一)“形”的衍生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分门别类的造型艺术,总有一蚓亘常的主题,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它们的造型方式,却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例如传统图形中最有代表性的龙的形象,龙的雏形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在经历了商以前的形成阶段之后,到了商代已基本定型:大首、大口、长身、有爪、头生双角,由商至战国这段时间是青铜器的滥殇期,龙的造型也与当时的青铜器的装饰风格相适应,多为侧身、单角、单爪的图案化造型,使龙的千变万化的造型发挥到了及至。

到了汉魏时期,龙的造型发展到一个重要的阶段,汉代政权巩固,国事强盛,统治者又自诣为龙生天子,使龙展现出新的精神面貌,这~时期的龙气派雄壮,或奔驰、或飞腾,写实的风格中带有适度的夸张,形神兼备,浪澎西脱,这些特点不仅在风格粗犷的画像砖上有所体现,在绘制精美的西汉帛画上也能清楚的看到。

到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发达,与外国的交流增多,而且佛教盛行,这些都使龙的形象得以丰富和发展,唐龙体态丰腴,形象丰满,背鳍、腹甲、腿爪、肘毛、髭、髯等肢体器官都已齐备,十分富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秦汉时期瓦当和画像砖上的凤鸟纹
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是不存在的虚拟生物,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以”鸟”为图腾。

凤鸟是禽类美化的象征,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

时期。

这个时期的凤鸟纹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艺术性、技术、材料等方面均有创新,取得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凤鸟形象是人们从生活中提炼、概括、总结、创造而形成的对主观美好愿望的象征。

我们可以从瓦当和画像砖上看到,古人用简练概括的手法创造的凤鸟的凝练和雄浑相结合的造型,体味秦汉时期艺人们的开阔胸襟和高超的造型技艺。

瓦头,瓦当的形状在战国时期以半圆为多,而到秦汉时期则改为圆形了。

作为建筑之用的秦汉瓦当上的凤鸟,起着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凤鸟的形态是经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的,因为它要适合于圆形的瓦当,离人们的视线比较远,细部看不清楚,因此瓦当的图纹往往简洁明快,显得古拙洗炼。

这种凤形(即朱雀)一般是单相,处于环形的瓦当边轮中间,在这15~20平方厘米的小天地中,伸展它那优雅的姿态。

大瓦当,呈大半圆形,直径6l厘米,高48厘米,人们称之为“瓦当王”。

瓦当的瓦面硕大,纹饰对称,夔凤相间,长喙卷曲如钩,尾部上下弯曲,古朴遒劲,结构严谨。

承袭了商周以来青铜器纹饰的传统技艺,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堪称我国古代陶雕中之精粹。

神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瓦当,朱雀代表着南方,是凤的别称。

《春秋孔滨演图》:“凤为火精、在天为朱雀”。

帛画、壁画、砖刻、瓦当、石雕和漆器绘画上都出现了凤的形象。

这些作品大多追求动态美,凤的造型也更趋向写实,双翼以张开为多,羽毛鳞状也开始出现,凤的姿态也更为生动奔放,或昂首伫立,或大步跨跃,或展翅高翔。

这种新风的开创,使凤鸟显得秀丽生动,充满生机勃勃的活力。

在细部刻画上,可以在自然界的禽鸟中找到依据,如足的形态比以前更为拉长,有的很纤细,形似鹤足。

冠羽也和孔雀之冠类似。

这段时期凤鸟的形态以厚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线和精巧的点,构成了凤的主调,特别是东汉后期,一些凤鸟的形象在体现古拙美的同时,隐隐地透露出一种健壮美来。

单纯,均衡而有变化,朱雀在圆构图中被雕刻成“劲翮翘尾捷足”的艺术形象,寓美于古拙之中,朱雀的头部和尾冠翘起,伸延向上,一足独立,一足抬起,口衔一珠,凤翼张举,中间是一太阳,象征
着它是南方之神,并以几缕尾羽填补空间,既表现了朱雀的华美多姿,又表现出一种欲将飞腾的气势美。

表现手法既写实又夸张,这种气势昂扬,寓美于拙的凤鸟形象是少有的。

石是由瓦当上的图饰和画像演变来的,一般常用在统治者死后的墓穴上。

1974、1975年,陕西咸阳秦都一号宫殿遗址出土的凤纹砖,有立凤、卷凤和水神骑凤三种。

其中的一个凤纹空心砖残件,凤的头胸纹样清晰,凤昂首街珠,凤眼圆睁,身体饰以各种条纹、人字纹以及圆珠纹,羽饰华丽,刻划细密,神态生动,阴刻线条流畅有力。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汉代统治者尊崇儒家的传统观念,提倡“孝悌”,“孝”的重要表现就是厚葬。

当时,“公卿墓前皆起石室,而图其生平宦迹于四壁,以告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

因为刻在砖石上的画要比墙壁上施彩的画更为耐久,因此石刻砖饰之风就逐渐兴盛起来。

横置的浅浮雕图像的空心砖,表现形式为单线阴刻、减地平雕、减地平雕兼阴线、减地浮雕、沉雕等;一般用木模压制,亦有直接刻在砖上,有的施加彩色。

有方形和长方形等几种,称之为“画像砖”。

冠和尾羽用弧线勾勒,伸展有度、曲折奔放,脚部和双翅采用直线,刚健有力,非常秀丽活泼,整个造型简洁潇洒,节奏感强烈,展现了汉王朝宽厚、雄健的宏大气势。

洛阳周公庙出土的空心砖朱雀纹作回旋圆形装饰,羽翼和尾翎均如葫芦形;阴刻线条,简朴自然,犹如汉印。

殊的工具和材料,以石代纸,以刀代笔,以线和面造型,这种有力的线和大块的面相互搭配,可以说是绘画与雕刻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品,从而构成了汉代石刻凤鸟的重要艺术特征。

而且承袭了前代的精华,线条流畅雄健,简练有力。

凤的形象都不是呆板的、静止的,而是运动着,给人以自由、奔放的感觉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渠县沈君石阙上的朱雀昂首挺胸,圆目长喙,两翼张举,左脚独立,右脚探举,冠羽向前飘动,身形流畅,气宇非凡。

渠县和新津出土的石刻朱雀,尾部修长,翎羽毕现,显示了高贵和威严的仪态。

如鱼尾,线条均匀齐整,具有强烈装饰风格。

名闻中外的南阳画像石,雕刻技法多属于剔地并施有横竖纹衬地的浅浮雕,用粗劲的阴线表达画像的细部。

凤的形象轻盈娟秀,线条运用刚柔得度,多作
飞鸣起舞的动态,表现了“凤飞鸣则天下太平”。

独具粗犷朴素风格的陕北绥德石刻凤的形象也是粗胸阔尾,雄健有力;石刻刀法粗犷,不拘细微。

时期的凤鸟纹不仅沿袭了前代的纹饰风格,又开拓了新的纹饰设计思路,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特征,出现了大批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工艺传承与变异的发展历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激情的辉煌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