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风雅丨秦汉瓦当
秦汉瓦当集粹.精美拓片(图文)

秦汉瓦当集粹.精美拓片(图文)秦汉瓦当简介:瓦当,又称“瓦挡”或“瓦头”。
在瓦当铭纹中,有自称“瓦”的,如“都司空瓦”;也有自称为“当”的,如“兰池宫当”;还有自称为“”的,如“长陵东”。
瓦当,陈直引班固《西都赋》:“裁金碧以饰”,认为瓦当位置正当榱头之上而得名。
施蛰存认为当字即挡之初文,是阻挡、遮挡,抵挡之意。
瓦当,是用来蔽护檐头,挡住上瓦不下滑,并遮盖住两行间的缝隙,这样即用它固定和保护了建筑,又增加了美化建筑物的作用。
瓦当最初为半圆形,后演变为圆形。
从考古中发现,西周至战国时期就有了瓦当。
陕西扶风召陈村的西周晚期建筑基址曾发现有纹饰与铜器重环纹相像的半瓦当。
到了秦汉时期就比较盛行,宋朝元佑六年,陕西省宝鸡发现了第一块瓦当,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瓦当,开始制作时是素面的,随着古代人们对建筑欣赏艺术水平的提高,瓦当出现了动物、植物、人面等形象的饰样。
秦代的瓦当纹饰多种多样,有动物纹、昆虫纹、飞禽纹、植物纹等。
例如:夔纹、鹿纹、四兽纹、豹纹、飞鸿纹、凤纹、蝉纹、云纹、树纹等。
瓦当文,是指瓦当上饰有的文字。
瓦当字体通常用秦篆和廖篆,也有隶书。
字体富于变化,多随意弯曲,挺拔遒劲。
瓦当上的字四个字的较多,也有多字、单字或两字的。
如“卫”字瓦当,“乐”字瓦当,“宫”字瓦当,“便”字瓦当,“商”字瓦当;“甘林”瓦当,“黄山”瓦当,“延年”瓦当,“华仓”瓦当,“上林”瓦当,“都空”瓦当,“佐弋”瓦当,“右将”瓦当等。
多字瓦当,如“与民世世天地相方永安中正”“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千秋万世长乐未央昌”“千秋万岁与地无极”“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等。
文字瓦当在汉代占主要地位,大致分两类,一是建筑物专用的,如甘泉宫瓦当“长生未央”。
汉武帝兰田行宫瓦当“鼎湖延寿宫”等。
再有就是赞颂与吉祥语文字瓦当最多。
如“千秋万岁”、“长生无极”等。
使用四个字的瓦当较多,文字最多的可达12个字。
秦汉瓦当的纹饰美观大方,形象生动活泼,构思精巧。
设计史—秦汉瓦当

鹿纹瓦当( 鹿纹瓦当(秦)
鹿鱼纹瓦当( 鹿鱼纹瓦当(秦)
龟蛇纹瓦当( 龟蛇纹瓦当(秦)
瓦当图案的构成形式: 瓦当图案的构成形式:
凤 纹 瓦 当
中国瓦当图案是典型的适形造型图案, 中国瓦当图案是典型的适形造型图案, 是圆形的适合纹样, 是圆形的适合纹样,从众多的瓦当图 案中, 案中,可以把适合图案归纳为四种 构成形成 1.单独适合构成 1.单独适合构成 以一个单独的纹样, 以一个单独的纹样,经过 变化加工,适于圆形。 变化加工,适于圆形。一般 以均衡的处理发生, 以均衡的处理发生,以求画面统一
植物鹿纹瓦当 鹿瓦当
2.二等分的适合构成: 2.二等分的适合构成: 二等分的适合构成 将一个圆上下或左右分成两个等分, 将一个圆上下或左右分成两个等分, 分别安排文字或图案采用对称 与平衡的方式在两个半圆内安 排纹样, 排纹样,有的巧妙用树或动 物来分割画面
“ 米 ” 字 构 成 瓦 当
“ 冏 ” 字 构 成 瓦 当
文字纹 :文字瓦当是用文字在瓦当这一特定的圆形范围内
组成的图案,文字的内容有标明建筑内容、 组成的图案,文字的内容有标明建筑内容、建筑用 途或赋予吉祥之意, 途或赋予吉祥之意,文字瓦当图案是以线构成的图 疏密有致、 案,疏密有致、促长行短
动物纹 :秦瓦当的动物造型注重形象内在的精神的体 而不耽于局部和细部的刻画, 现,而不耽于局部和细部的刻画,秦国鹿纹瓦 当的造型是秦瓦当造型中最为成功的范例, 当的造型是秦瓦当造型中最为成功的范例,其 中奔鹿的造型极为传神
“千秋万代”纹瓦当 千秋万代”
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占有突出的地位。 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占有突出的地位。
“长乐未央”字纹瓦当 长乐未央”
秦汉瓦当资料

秦汉瓦当资料秦汉瓦当介绍瓦当是指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它是带有花纹垂挂圆形的挡片,主要功肥作用的屋架部分。
在实用上,既便于屋而属水,起着保护橹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离鸟图案写实,简明生动。
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
画面与写意相融,图卖构思巧妙,均衝自然,富于生气。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
纹饰题材有瓦当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
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回面的布局形式,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魏晋南北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漏。
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蠕龙纹瓦当。
西汉金乌瓦当及拓片直径21.7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雅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起到装饰家居的作用,还能为您增添一份古韵情调,彰显您的历史人文情怀,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西汉蟾蜍玉兔瓦当及拓片直径21.6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战国秦虎噙燕纹瓦当及拓片直径15.6cm陕西凤翔县秦雍城遗址出土战国秦田地植物纹瓦当及拓片直径15.2cm 陕西关中出土战国秦凤鸟纹瓦当及拓片直径15.2cm陕西凤翔县秦雍城遗址出土战国秦双犬(獾)纹瓦当及拓片直径15.2cm千秋万世清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西汉永受嘉福瓦全瓦及瓦当拓片直径16.4cm陕西咸阳市东郊李家村附近出土西汉万岁半瓦当直径16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西汉安定彭阳瓦当直径14.4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西汉高安万世瓦当直径18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西汉齐园瓦当直径16.5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西汉单于天降瓦当直径16.5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西汉四夷尽服瓦当直径15.4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西汉永奉无疆瓦当直径16.8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西汉毋相疑兮瓦当直径15.4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西汉醴泉流庭瓦当直径18.3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西汉富贵昌鹤云纹瓦当直径15.8cm秦砖汉瓦博物馆藏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清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飞鸿延年清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关清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富昌大吉清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

72撰文/马茉莉,史 鹏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瓦当是中国古代极具艺术价值的一种装饰物,具有十分杰出的艺术成就。
随着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相关资料的丰富,人们不断挖掘其历史价值,秦汉动物纹瓦当已然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装饰,其自身所具备的精神魅力与审美内涵值得细细品鉴。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纹饰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很多现代艺术设计也更加愿意融入秦汉动物纹瓦当的相关元素。
新时代背景下,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件“宝贵的艺术品”,也是实用主义的“践行者”,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审美内涵及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极具现实意义。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的审美内涵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既是新时代人们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背景下的“新兴产物”,也是精神性审美文化的主要承载者。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外在是各式各样的动物纹饰,看似简单的动物纹饰背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抑或者象征着某种十分典型的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哲学的重要展现。
图腾崇拜是最早期的一种宗教形式,同时也是古老人类生活虚幻的主要体现。
对于古老人类来说,图腾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信仰者的重要精神支柱。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主要来源就是图腾文化。
在当时,以图腾为代表的动物被称为祖先的化身,人们通常给予其极高的崇拜之礼。
随着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不断转变,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图案实现了升华,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
其中,包含青龙在内的“四神”是十分经典的代表。
在汉代,人们将四神瓦当置于宗庙祠堂中,以此特殊的方式表达古代人的天人观念。
不仅如此,部分动物瓦当还承载着王权政治的思想。
例如,秦汉时期的龙纹瓦当,相较于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瓦当(图1),秦汉时期的瓦当更具神话色彩,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绘画特点更加强烈,艺术性十分明显,表面上看是神秘天国气质的展现,实际上是统治者炫耀自己权势的一种表现。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图1 青龙纹瓦当且在表现形式上更倾向于浪漫主义与抽象表达。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千姿百态的云纹瓦当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千姿百态的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汉代瓦当装饰风格具有古拙、朴质特点。
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装饰意趣浓厚。
在流行的圆形瓦当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是卷云纹。
卷云纹瓦当一般在圆当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曲云头纹样。
变化较多,有的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和直线的对比;有的作同向旋转形。
这样图纹的瓦当,富有韵律美感。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云纹瓦当云纹瓦当与天道作者:破天荒的泪中国早期的几个封建王朝衰亡之际,随着土崩瓦解之声,高悬于一座座巍峨宫殿上的一枚枚瓦当,像一朵朵艳丽的艺术奇葩,在秋风摇撼中,纷纷陨落尘土,积淀于华夏古老文明土壤深层之中。
今天当我们从这文明的沃土中捡起瓦当,拂去锈土,拭目审视当中,竟然觉得,这一枚枚沉睡地下千年的瓦当,其艺术价值并不因时间的久远而逊色,其历史价值并不因封建王朝的离析而湮灭。
相反,这一枝枚瓦当就像一面面镜子,透过这镜,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的万象,这面镜,汇聚了中国古代的各方面文明成果,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实为古代文明的精致之品。
一直以来,战国、秦、汉瓦当是研究的重点,人们习惯上又把这些瓦当按其图案特点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即文字瓦当、动物纹瓦当、云纹瓦当。
在这三类瓦当中,尤以动物类及文字类瓦当为藏研者所趋慕。
他们认为,文字瓦当最具美术雕刻的欣赏价值;而云纹瓦当不过是由“植物尖叶”或“动物尾翼”演化而来的华丽的装饰图案而已,或以为云纹瓦当图案不过是些“葵花”和“菊花”形象罢了。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之汉代四神瓦当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之汉代四神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青龙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白虎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朱雀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玄武瓦当四神由来颇早,远古时期,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不理解,以为有动物能呼风唤雨,主宰宇宙,心中产生崇拜,部落奉为图腾。
商代,人们把天空四方的星象组成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以后作为方位或地域概念。
到汉代,四神也被视为武力的象征,并出现在宫殿装饰瓦当及铜镜上。
四神瓦当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又有驱邪除恶,镇宅吉祥的含义。
其造型考究,体现了工匠们的高度智慧和艺术才情。
秦砖汉瓦博物馆共收了五套这样的瓦当,每一套皆不同,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审美。
第二套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青龙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白虎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朱雀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玄武瓦当四神 - 简介朱雀,色属红,代表火。
玄武,色属黑,代表水。
青龙,色属青,代表木。
白虎,色属白,代表金。
四神 - 起源解说四神原本是远古人类崇拜的威武而有灵性的动物神,其起源与原始星辰崇拜有直接关系。
上古人们仰望天空将群星划分为若干组团,并赋以人、物或神话的形象,这是中外天文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中国处于四时分明的自然条件,所以很早就把春天黄昏时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成一只鸟形,谓之朱雀;东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条龙,谓之青龙;西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只虎,谓之白虎;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龟蛇形象,谓之玄武。
湖北随州发现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稍后)中,有画着二十八宿和青龙、白虎的漆箱盖。
这说明四神二十八宿体系起源甚早。
二十八宿体系形成后,人们根据其方位,每七宿组成一种动物形象,即四象或“四宫”。
其对应关系如下:东宫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西宫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南宫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北还具有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四神”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为划分天区,制定历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参照。
秦汉美术---四神瓦当

• 名称: 四神瓦当 制造年代: 汉 材料: 陶土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
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
秦汉时期长杨宫四神瓦当拓本
长杨宫是秦汉时期著名的离宫之一,长杨宫遗址所 出四神瓦当,造型、构图、视角都不同,手法已趋 于简洁,但其造型多狞厉凶猛。
瓦当的形状发展
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后来半圆发展为 全圆形。瓦当图案的题材多种多样,基本以祥瑞纹 样为主,有动物,卷云和文字纹等几种。
瓦当与中国建筑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构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 一个筒瓦的瓦头,一般为泥制陶质结构,形状 多为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 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 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据考古资料记载, 最早的瓦当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一带西周中 晚期的周原遗址,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 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 分。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动物 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至秦 汉时期瓦当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尤其是这 一时期建筑用陶在制陶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 中最富有特色的为画像砖和各种纹饰的瓦当, 素有“秦砖汉瓦”的美誉。瓦当的造型千姿百 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 也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 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它不但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 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
汉代四神瓦当
汉长安城所出四神瓦当,系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中国瓦当作为文物中的一项重要门类, 源远流长,类品极多,但其中最著名者即汉代的四神瓦当。而此类版别的四神瓦当是为人 们最熟知的一种,具体出自汉长安城南郊的王莽九庙遗址。青龙纹瓦当,当面为青龙形象, 当心饰一乳钉,龙作走形,身体随乳钉弯曲,龙尾高扬作疾驰状,富有张力和动感。白虎 纹瓦当,当面饰一白虎,当心饰一乳钉,白虎身体随乳钉弯曲,四肢有力,张口圆睛,表 现了虎腾跃的雄姿。朱雀纹瓦当,当面为朱雀形象,按凤头、鹰喙、鸾颈、鱼尾组合而成, 口衔宝珠,曲颈翘尾,翅膀展开,一爪抬起,悠闲而立。中心乳钉安排在翅中,尾部及身 上有装饰性羽毛,显得雍容华丽。玄武纹瓦当,当面一龟爬行,一蛇缠绕其身,蛇头龟首 相对,龟甲及蛇身上的花纹清晰,形象沉稳浑穆,当心饰一乳钉。
瓦当--来自秦汉的几朵云

瓦当--来自秦汉的几朵云瓦当--来自秦汉的几朵云最近得到一片秦晚期四叶云纹瓦当和一片西汉早期中心网纹云纹瓦当,而后国鹏兄又赠送一枚汉代齐地半瓦云纹瓦当,均是秦汉时常见的瓦当纹样。
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构件和特征之一,几乎与中国古建的发展相始终。
西周时期建筑上便开始使用瓦当,主要是半瓦当,当前发现的最早的瓦当出土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
东周特别是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百家争鸣,艺术创作极为活跃,瓦当做为建筑上重要的可装饰部分得到了极大发展。
总体来说,战国瓦当在艺术特色上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齐国临淄的树木双兽纹半瓦、燕国下都的饕餮纹半瓦、秦国雍城的动物纹圆瓦和栎阳咸阳的葵纹云纹圆瓦当。
瓦当艺术第一个鼎盛时期至此形成,艺术风格上的庄严狞厉向自然清新的转变极为明显,正呼应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光辉灿烂的时代变革。
东周时最为典型的诸国瓦当,从左至右分别是:燕下都饕餮纹瓦当、齐临淄树纹瓦当、秦雍城瓦当、秦栎阳与咸阳葵纹云纹瓦当。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当被骂做暴秦的地方政权在短短百年间变为最富有最强大的时候,六国诸君除了耍点小手段之外也就只有用嘴皮子占便宜的份儿了。
秦由弱变强的过程在小小的瓦当上清晰显现,看着这些瓦当的变化几乎可以感受到秦国建筑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的、由点成面的奋斗过程。
秦国都雍城二百九十多年,而后迁栎阳;商鞅变法,后来迁都咸阳,秦国国力达到鼎盛——这几百年对秦国来说可谓波澜壮阔,秦君也极少能过上山东诸国君的奢靡生活,尤其是迁都栎阳后,大多是锐意进取;商君主持变法后实现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从非姬姓边陲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强国。
瓦当作为建筑上的附庸,对秦国各个阶段作了生动的诠释。
秦定都雍城前,是以狩猎为主的游牧民族;定都雍城后,狩猎在秦人的生活中仍然非常重要。
因为秦国先祖皆为周天子亲近之臣,而且得到了周平王“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的建秦空头支票才有了今日容身之处,所以这一时期的瓦当一开始还是深受周的影响使用素面半瓦,在之后才慢慢转为以动物纹样为主,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的狩猎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风雅丨秦汉瓦当瓦当作为古代建筑的附属构件,兼有实用性和装饰性。
有文字的瓦当最早出现在西汉。
自北宋起,学者们开始关注汉瓦当上的文字艺术,撰文考述;至清乾嘉以降,越来越多的学者、书法家对瓦当投入了更多的兴趣,并从汉瓦当文字中汲取了营养和借鉴。
近年来,汉瓦当的书法艺术引起了更多人的喜爱,一些专题性的文博机构和民间藏家都收藏了不少瓦当实物,其中不乏艺术性、文献性、文物性很高的珍品、孤品。
西汉长乐未央瓦当及拓片居延堂藏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概述(节选)/熊双平瓦当是特定历史时期从实用到艺术的产物。
作为艺术在建筑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周代始,直到秦汉,瓦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对瓦当最早进行科学研究的当是从新中国成立后的陈直先生开始的。
此后才开启了当代瓦当考古、发掘、研究、注释、收藏、传拓、题跋等一系列研究工作的蓬勃发展。
西汉汉并天下瓦当拾华堂藏西汉与天无极瓦当拾华堂藏瓦当的出现中国古代文明首先出现在黄河流域。
建筑居住模式的发展是当时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考古发掘在陕西扶风发现的西周建筑,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建筑,土木结构、青石铺道,最为重要的是瓦的使用,将屋顶的草叶发展到瓦,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而且这种建筑结构是中国所独有的模式,这种模式延续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的瓦分板瓦和筒瓦两种。
房屋顶部上瓦时,先以相对宽大的板瓦顺次仰置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大、宽度较窄的筒瓦覆扣在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接缝上。
在最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头部,有一下垂的半圆或圆形的部分,这部分对筒形成了封堵,起到挡的作用,这部分称为“瓦当”。
瓦当又称“瓦头”,是建筑上滴水的部分,是陶制筒瓦部分的“当”部分。
瓦当首先是以素面的形式出现,主要是以防止雨水倒灌的实用功能为主,对椽子还没有起到完全的保护作用。
随着对建筑外形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各种建筑材料尤其是建筑外露部分有了一定的审美需求,而且建筑结构中的椽子固定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对瓦当部分的“当”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是“当”的面积增大,这时候“当”才真正地保护起了椽子。
建筑设计者和工匠的审美需求使得这些建筑结构或构件逐渐地有了艺术创造。
瓦当作为建筑的最外围结构,在观赏时最容易进入人们的欣赏视线,不但要具备实用功能,还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于是当时的这些建筑设计者和能工巧匠便把王侯贵族的理想和愿望以及图腾崇拜逐渐地通过瓦当进行充分表现,而且这种表现形式一定是与当时的上层阶级的审美观念有机结合起来的。
在以上基础上,实用的素面半瓦当发展到图案的圆形瓦当,由图案瓦当又发展到文字瓦当,文字瓦当对愿望表现显得淋漓尽致,它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在瓦当上产生的与建筑完美结合的瓦当艺术就产生了。
西汉延年益寿瓦当拾华堂藏西汉千秋万岁瓦当拾华堂藏古代瓦当的分类瓦当自西周始用,实用至上。
就像所有事物的产生发展过程一样,形式和意义总是在后来才产生的,瓦当的艺术性也是西周之后的事情了。
最先出现的艺术造型是绳纹,其次是饕餮纹、夔纹等,而相对简单的云纹则出现的还要更晚一些,后面是动物纹饰、草木纹饰、文字装饰等。
汉代的最高成就是大量的文字瓦当,而动物纹饰也在大量使用,所以就艺术而言,汉代瓦当是瓦当历史发展的顶峰。
目前常用的瓦当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按质料分类(一)灰陶瓦当:最古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品种。
(二)琉璃瓦当:大约唐代以后出现了琉璃瓦当。
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坯上施釉烧制而成的,颜色有青、绿、蓝、黄等多种,都是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物。
(三)金属瓦当:宋元明清时期,个别建筑物上使用了金属瓦当。
金属瓦当有铸铁、黄铜和抹金三个品种。
二、按形制分类有半圆形、圆形和大半圆形三种。
半圆瓦当是瓦当出现的最初形式。
西周的瓦当都是半圆形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半圆形为主,但已经出现了圆形的。
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占据主流,半圆形瓦当逐渐被淘汰,到东汉时终于绝迹。
大半圆形的瓦当出现于秦代。
三、按纹饰分类根据瓦当当面纹饰,可分为素面、图像和图案及文字瓦当。
(一)素面瓦当素面瓦当出现时代最早,主要是素面半圆瓦当,不加任何修饰,这类瓦当在东汉时代已不见。
(二)图像和图案瓦当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
不同时代的瓦当又有不同的特点,秦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丁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
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
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三)文字瓦当刘庆柱先生认为:“就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文字瓦当可能出现于汉景帝时期,普及于汉武帝时期,西汉中晚期为文字瓦当发展的盛期。
”文字瓦当的出现是西汉时期的一大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文字与建筑完美结合,突出了建筑的人文色彩,开启了建筑的人文景观,成为我国古典建筑结晶点之一,并标志着瓦当艺术走向鼎盛和巅峰。
东汉以后,文字瓦当日趋衰落。
从瓦当实物来看,文字瓦当字数不拘,从一字到十二余字均有,纹饰图案各异,充分利用了中国汉字结构的艺术特色。
文字瓦当的主要分类:1.根据建筑物性质可分为:(1)宫苑建筑物:如“天禄阁”、“兰池宫当”、“朝神之宫”、“朝未央宫”、“长生未央”等。
(2)官署建筑物:如“卫”、“华仓”、“京师仓当”、“都司空瓦”、“安平乐未央”等。
(3)陵墓及其有关建筑:如“冢”、“长陵西神”、“长陵东当”、“长陵看神”、“长生毋敬冢”等。
(4)私宅类:如“吴尹舍当”等。
2.根据用途可分为:(1)吉语类:如“无极”、“乐未央”、“万有熹”、“延年益寿”、“长生无极”、“与天长久”、“千秋万岁”、“万寿无疆”、“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等。
(2)记事类:如“汉并天下”、“惟汉三年大并天下”等。
一些瓦当文字词语意境深邃,如“崇涌嵯峨”、“加气始降”等。
3.根据时间可分为:(1)汉代初期,文字瓦当的内容多与国家政治事件有关。
常见的有“汉并天下”、“惟汉三年大并天下”等。
(2)自汉武帝始,汉字瓦当才广泛用于宫殿、官署、关隘、陵墓、祠堂、房舍等建筑物上。
瓦当文词以吉祥语、祷颂词为多见,如“延年益寿”、“长乐未央”等。
常见的文字图案有“上林”、“宗正官当”、“京师庾当”等;另一种是歌功颂德、忠孝节义、吉祥庆典的纪念性汉字图案,如“万岁”、“千秋”、“天地相方”、“与民世世、中正永安”等。
西汉单于天降瓦当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西汉长乐未央瓦当拾华堂藏汉文字瓦当的书法特点1.字形主要为阳文阴文很少,且有阳文阴文共用情况。
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制作瓦范时阴文制作的方便性、简便性反而得到了美好的效果,这一点可以和秦汉印章相关联,秦汉印章几乎都是白文,印章本体就是白文,而它与封泥的泥结合的时候,相反的效果就出现了,封泥呈现出了朱文(阳文),印章盖印时材料不同的两种效果。
二是阳文瓦当的装饰效果使得大多文字呈现阳文。
建筑物上使用的瓦当,首先是为了装饰性,那就要将其易于展现美的方面表现出来,那阳文相对于阴文而言,是一种好的表现方式,观看时,阳文能更加清楚地表现效果。
而阴文的观赏具象则比较差,较远时很可能会看不见。
2.字体以篆书尤其是小篆居多,兼有隶书、鸟虫篆等汉继承并改良秦的文字形式,官方机构、建筑、陵寝等尽量使用篆书,以显示庄重严谨的正大肃穆气象,这种距离上一朝代较近的时期,使用前朝文字,是一种无意识的继承而已,是按照前朝历史的延续使用。
民间则使用减省的篆书或将篆书用隶书的形式进行书写,显得潇洒随意,这种书写形式自战国已经初见端倪,而在秦朝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和发展,受众面越来越广泛。
这种没有刻意雕琢的书写方式,反而得到了更美的效果。
3.篆书隶写的形式很多篆书当面书写结构严谨,线条流畅,顺应当面外围结构,外侧笔画以外括弧形为主,所对应笔画也尽量做到弧形,以形成对称的形式美。
而更多的当面被分割成四等分或更多等分,每一等分呈现扇形构造,于是对应在扇形内的文字也有相同的造型,适应所处结构布局,而表现出一定的形式美。
4.文字布局排满当面从整个文字瓦当的结构形式看,字数不一,有一字、二字、三字、四字,多至十二字者不等,从而形成了各种编排的形式。
无论是一个字的安排还是数个字的安排,文字的结构形式是以装饰性为根本准则的。
遵循着均衡、匀称,疏朗一致,整体协调,笔笔和谐的装饰原则。
即使字数相同,排列也各尽巧妙和变化。
5.文字出现大量笔画结构的省减印刷术是中国的发明,印刷术的产生,受到了刻和拓的直接影响,刻划在至少五千年前就产生了,然而刻划的不一定是文字,但是这种形式一定是存在并逐渐向更高级的刻划方向发展。
春秋战国时印信已经发达,但此时的印信以铸为主要方式,兼有刻的形式,秦印已经是成熟的印章形式,从而得出结论,篆刻已经走向完善阶段。
目前篆刻家的学习,主要师承秦汉,秦汉印的主要特色是字体以篆为主,多体并存,风格严谨散漫共存,时间导致的自然风蚀等都是那个时代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西汉千秋万岁瓦当拾华堂藏西汉与华无极瓦当华阴城遗址出土瓦当的文化和书法意义从目前出土发现的瓦当来看,类型多样,它不但是艺术和手工业制作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也为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瓦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学术价值。
通过一方方小小的瓦当,看到当时的人们生活的鲜活场景,当时的艺术诉求、绘画技法、书法艺术、政治抱负、生活追求等历历在目,成为研究和还原古代社会场景不可或缺的原始证据。
瓦当,这件历史遗存的艺术品,已经不单单是一件几千年前的遮挡风雨的建筑构件,也不是实现大同理想的吉祥话语。
而成了今天我们需要共同研究的历史记忆痕迹,这里有建筑、有制造、有文学、有历史、有绘画、有美术、有书法、有篆刻、有模具工艺,有几千年祖先的伟大。
瓦当,一件小小的建筑构件,在建筑和文化的发展中,参与瓦当设计制作和建筑的工匠们不遗余力地将大千世界的无尽想象和美好愿望表现在这一方陶土上面,通过这种形式将远古的历史和艺术传递到当今。
一方在汉代可能微不足道的文字瓦当,今天却能看到汉代众多的社会风貌。
汉人尤其是统治者将美好的愿望和祝福通过文字的形式镶嵌在恢弘的宫阙建筑上,以此来彰显汉文化张扬、大气、开放的气息。
建筑瓦当尤其是文字瓦当在汉代达到顶峰,与当时的汉文化表现形式是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从战乱纷争到全面的大一统,而且整个统治主要由汉人来进行,民族内心的强大张力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充分释放,文字瓦当就是受到这种社会风尚的影响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