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原理》之生物膜
生物化学—生物膜课件

质膜与ATP的合成与分解
01
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质膜是细胞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围了整个细胞 并与其他细胞器膜相连。质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组 成,具有选择通透性,能够控制分子和离子的进出细胞。
02 03
ATP在质膜中的合成与分解
质膜中存在着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分别参与ATP的 合成和分解过程。在合成过程中,质子泵通过质膜将质子 泵出或泵入细胞,产生的能量用于合成ATP。在分解过程 中,ATP水解酶利用ATP中的特殊化学能将其分解为ADP 和磷酸根离子。
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是细胞与外 界环境之间的界面,对细胞起着保护 和调节作用。
生物膜的结构与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
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具有多种功 能。
糖类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参与细胞识别等 。
生物膜的功能与作用
物质运输
生物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如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等。
显微观察
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超微结构,了解膜的厚度、颗粒大小及排列等特征。
生物膜的提取与纯化技术
提取
采用适当的溶剂或缓冲液将生物膜从细胞或其他生物材料中分离出来。
纯化
通过一系列分离纯化技术,如离心、超滤、凝胶电泳等,去除杂质,获得纯度较高的生 物膜。
生物膜的电生理技术
膜片钳技术
生物膜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生物膜在能量转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质膜通过控制 质子的泵入和泵出来调节ATP的合成与分解,确保能量的 高效利用和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同时,生物膜还参与了 其他多种细胞活动,如物质的跨膜运输、信号转导和细胞 分化等。
05
生物化学第6章 生物膜

15
(一)
+和K+的运输 Na
1、钠钾泵(Na+K+ pump):即 Na+-K+ -ATP酶; 通过水解ATP提供 的能量主动向外运 输Na+,而向内运 输K+ ;由钠钾泵维 持的离子梯度差具 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16
2、作用机制——构象变构假说:
当膜内有Na+存在时,ATP末端的磷酸基团与 ATP酶的α亚基上的天冬氨酸残基结合,磷酸 化引起ATP酶构象变化,酶被激活,把Na+泵 到膜外,随后,膜外的K+ 又引起ATP酶脱磷酸 基,酶恢复到原来的构象,同时把K+ 运入膜 内,由于酶不断的工作,使Na+不断地泵出、 K+泵入膜。(图) 每水解1分子ATP,向膜外泵出3个Na+, 向膜 内泵入2个K+ 。 乌本苷是钠钾泵的专一性抑制剂。
10
三、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模型来自迄今为止,有关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模型已有数十 种,其中,“流体镶嵌”模型仍然得到比较广泛 的支持。 “流体镶嵌”模型 1972年,美国Singer和Nicolson 提出。
认为:膜是由球形蛋白与磷脂按照二维排列方式构成 的流体镶嵌式,流动的脂类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连续 体,而蛋白质象孤岛一样无规则地漂流在磷脂类的海 洋当中。(图)
13
2、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物质逆浓度梯度
或电化学梯度的运输过程;依赖蛋白质载体;这一 过程的进行需要供给能量。 电化学梯度:如果运输物质带有电荷,则物质跨膜 运输时需要逆两个梯度,一是浓度梯度,二是电荷 梯度,这两者的总和称为~。 特点: 专一性; 运输速度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方向性; 选择性抑制; 需要能量(主要以ATP形式提供); 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生物化学第五章 生物膜

2.主动运输:是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跨膜转运 到高浓度的一侧,即逆浓度梯度的转运过程。 主动运输是一个需要能量和依赖于转运蛋白的 过程。
其中包括了Na离子和K离子的运输,以及糖和 氨基酸的运输。
(二)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1.外排作用 2.内吞作用 (1)吞噬作用 (2)胞饮作用 (3)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二.能量转换 三.信号转导
1.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受体酶介导的信号转导 3.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4.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四.细胞识别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章 生物膜
第三节 生物膜的功能
by 黎学友 彭友幸
生物膜的功能:
1.物质运输 2.能量转换 3.信号转导 4.细胞识别
一.物质的运输
(一)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是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跨膜转运 到低浓度的一侧,即顺浓度梯度的转运过程。 不需要消耗代谢能的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又可分为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 简单扩散不用借助载体运输,而协助扩散则需 要特异的膜蛋白。
生物化学 第五章 生物膜

(2) 嵌 入 蛋 白
这类蛋白被紧密连 在膜上,并且不易溶 于水。主要靠疏水作 用通过某些非极性氨 基酸残基与膜脂疏水 部分相结合。 只有用破坏膜结构 的试剂,如有机溶剂 (氯仿)、超声波、 或去污剂(TritonX100)、SDS才能把它 们从膜中提取出来。
1998,美国MacKinnan 实验室获得链霉菌 倒锥形跨膜K+通道的 晶体。
4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 包括两段跨膜螺旋。
K+半径=0.133nm Na+半径=0.093nm
膜锚蛋白
内在蛋白的一 种特殊形式
有些膜内在蛋白本身并没有进入膜内,他们以共价键 与脂质、脂酰链或通过糖分子间接与脂质相结合并通过 他们的疏水部分插入到膜内,这种形式的内在蛋白称为 膜锚蛋白。
3. 糖类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A.磷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长短及不饱和程度: 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大. B.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有一定 的调控作用,
在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的闭合环状结构干扰了 脂酰链的旋转异构化运动,因此降低膜的流动性, 在相变温度以下,阻止脂酰链的有序排列,降低 相变温度,保持膜的流动性。
鞘磷脂
H H O CH3 H3C-(CH2)12-C C- C- C- CH2-O-P-O-CH2-CH2-N+-CH3 H OH N-H OCH3 鞘氨醇 O C 胆碱鞘磷脂 R1
鞘氨醇作骨架 分子中有亲水的磷酸化的头部(胆碱或乙醇胺)和
疏水的两个碳氢链,其中一条来自鞘氨醇,另一条 来自脂肪酸。脂肪酸以酰胺键连在鞘氨醇上。
双半乳糖甘油二酯
③固 醇
又名甾醇,也是一类 重要的膜脂。 动物膜固醇主要是胆 固醇,植物主要有豆 固醇、谷固醇等,许 多真菌以麦角固醇为 主。
biomembrane名词解释

biomembrane名词解释
生物膜(biomembrane)是一种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它是细胞和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界面。
生物膜存在于所有的生物
体中,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等。
生物膜由磷脂分子组成的双层结构,其中磷脂分子是由一个疏
水性的脂肪酸尾部和一个亲水性的磷酸头部组成。
这种双层结构使
得生物膜具有半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蛋白质则嵌入在脂质
双层中,起着多种功能,如传递信号、运输物质和维持细胞结构等。
生物膜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作为一个隔离屏障,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其次,生物膜参与细
胞的信号传导,通过膜上的受体和信号转导分子,将外界的刺激转
化为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此外,生物膜还承载着许多重要的酶和蛋
白质复合物,参与细胞代谢和能量转化等生命活动。
生物膜具有许多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一些细胞膜上有微
绒毛或纤毛,增加表面积,提高物质的吸收和排泄效率。
另外,一
些细胞膜上还有通道蛋白,可以选择性地允许特定物质的通过,实
现物质的运输。
总之,生物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隔离、调节和传递等多种功能。
它在维持细胞生存和正常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级生物化学 第三章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biomembrane)包括质膜和细胞内膜,是极性脂与蛋白质组成的片状超分子复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质膜把原生质与环境隔开,其本质作用就是维持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细胞的生存、生长、分裂、分化等均有密切关系。
真核细胞拥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包括核膜、内质网系统、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系统、微体以及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
这些膜系统约占细胞干重的70~80%。
生物膜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有关的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如细胞起源、形态发生、细胞分裂、分化、细胞识别、免疫、物质运输、信息传递、代谢调控、能量转换、肿瘤发生以及药物和毒物的作用等等,无一不与生物膜有关。
几十年来,生物膜成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以及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竞相涉足的最富有魅力的高科技领域。
生物膜的选择透性、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为仿生学提供了基础和原型,必将对化工、制药、能源、环保等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角度研究植物的抗病和抗旱、抗冻、耐盐等的机制正在进行,其研究成果必将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人工膜不仅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理想模型,而且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和制成生物传感器,已发展成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膜生物工程。
3.1 生物膜功能概述细胞全部生命活动几乎都与生物膜有某种联系,各种不同的膜系统有着独特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一般生物学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区隔化或房室化(compartmentalization):生物膜是连续、环闭的薄壳体,质膜把整个细胞包裹起来,内膜系统以及核膜、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等,把细胞分隔成相对独立的房室。
在这些分隔开的区间内,各自进行着不同的生命活动。
内膜实际上成为细胞向内延伸着的网络支架,把参与反应的多个元件有序地定位安置,使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能在正确的时间和位点有组织地高效进行,把不同生化活性彼此间的干扰减少到最低。
浙大生物化学7:生物膜PPT课件

三、生物膜的流动性
1、膜脂的流动性
虽然脂双层结构的本身是稳定的,但单个的磷脂 和固醇可在脂质平面内有很大的运动自由,它们 的横向运动很快,几秒之内单个脂分子就可环绕 红细胞的一周。
双分子的内部也是流动的,脂肪酸的碳氢链可通 过碳碳旋转而不断地运动。
另外一种运动就是跨双分子层运动,即flip-flop。
-
15
pH改变、螯合 剂、尿素、碳 酸盐可除去外 周蛋白
外周蛋白
嵌入(膜内)蛋白
去污剂
-
糖蛋白
16
有些外周膜蛋白共价泊锚在膜脂上
磷脂酰肌醇
有些膜外周蛋白与膜脂有 一个或多个共价结合位点, 如长链脂肪酸、或磷脂酰 肌醇糖基化衍生物。连接 的脂提供了一个疏水的锚 以插入脂双分子层。
-
17
3、糖
糖脂
-
20
二、膜组分的不对称分布
1、膜脂的不对称分布
膜脂组成因不同的界、不同的种、不同的组织、 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细胞器而不同。
膜脂在同一个膜内层和外层的分布不对称。
-
21
2、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不同来源膜的蛋白质组成比其脂质组成的变化更大, 反映了功能的不对称;许多膜蛋白在双分子层上有一 定的取向,很少发生翻转的情况,即使有速度也非常 慢。
生物化学
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江辉
-
1
第七章 生物膜
第一节 生物膜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节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第四节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
2
第一节 生物膜的组成和性质
生物膜:是构成细胞所有膜的总称。包括细 胞原生质最外面的质膜以及细胞内各种细胞 器的内膜。
-
《生物化学》 第4章 脂类和生物膜

4.2.2 膜的化学组成
化学分析结构表明生物膜几乎都是由脂类和蛋 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糖( 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糖(糖 蛋白和糖脂) 以及金属离子等, 蛋白和糖脂 ) 以及金属离子等 , 水分一般占 15.20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其中包括磷脂酰胆碱( PC) 其中包括磷脂酰胆碱 ( PC ) , 磷脂酰乙醇胺 PE) 磷脂酰丝氨酸( PS) ( PE ) , 磷脂酰丝氨酸 ( PS ) , 磷脂酰肌醇 PI ) 鞘磷脂( SM ) ( PI) , 鞘磷脂 ( SM) 等 。 膜脂对膜的结构 和膜功能均有重大影响。 和膜功能均有重大影响。
4.2 生物膜
4.2.1 细胞中的膜系统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任何细胞都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是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 是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薄膜 称为细胞的质膜。 称为细胞的质膜。此外大多数细胞中还有许多内 膜系统, 膜系统,他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 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 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 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 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
②膜蛋白
膜中蛋白质根据其在膜结构中的分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膜中蛋白质根据其在膜结构中的分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 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他们分布在磷脂的脂 双分子层中, 双分子层中,有时横跨全膜或者以多酶复合物形式由内 嵌蛋白和外周蛋白结合, 嵌蛋白和外周蛋白结合,或者以疏水和亲水两部分分别 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部分两结合。 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部分两结合。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 物质传送、细胞运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物质传送、细胞运动、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膜蛋白与膜脂有- 外周蛋白
•・ 各种来源的膜的化学分析显示了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膜脂组 成因不同的界、种、组织以及细胞中的不同细胞器而而不同。
•・ 细胞有一一种清楚的机制,可以精确控制膜脂合成的种类和数 量,并将其定位到特定的细胞器上。
•・ 生生物膜的结构组成:薄片样结构。约5-8nm厚。横切电镜照 片近似3层。
脂分子子
蛋白分子子
流动镶嵌模型
内在蛋
白
•・ 膜脂:是生生物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包括磷脂、糖脂和固醇类 三种。
胆固醇
半乳糖苷脂
磷脂酰丝氨酸
✴ 磷脂
磷脂酰胆碱,两亲性分子子
•・ 不同来源的膜的膜蛋白组成比其脂质的组成变化更大大,反映 在与膜功能的对应上。例如,脊椎动物视网网膜杆状细胞为接 受光而而高高度特化,90%以上的膜蛋白是光吸收蛋白-视紫红 质。而而体内红细胞的细胞膜上,膜蛋白大大多为运输载体,为 细胞进行行跨膜运输。
二二、生生物膜的流动性
•・ 膜脂具有流动性。虽然脂质双分子子层 结构的本身是稳定的,但单个的磷脂 或者固醇可在脂质平面内有很大大的运 动自由。
亲水水头部 (极性头 部)
疏水水尾部 (非极性 尾部)
两亲性的脂类分子子在水水溶 液中易形成脂质双分子子层
✴ 糖脂:即含糖的脂类。可分为鞘糖脂和甘油糖脂。
- 鞘糖脂: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外侧,是神经酰胺的单、
寡或多糖苷。
人人体的ABO血血型系统是由红细胞膜上鞘糖脂的寡糖组成决定的
•・ 膜蛋白:膜蛋白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子层中。除了具有一一定的结 构作用外,大大多具有特定的生生物学功能。膜的功能主要是由 膜蛋白来完成的。不同功能的生生物膜,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均不同。
•・ 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方方向的跨膜转运 P型ATP酶:Na+-K+ATP酶(Na+-K+泵)
summary
•・ 生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 生生物膜的结构特征:流动的镶嵌模型 •・ 生生物膜的功能
•・ 被动转运:也称被动扩散,是顺浓度梯度方方向的跨膜转 运。可分为简单扩散和转运蛋白介导的转运两种。
✴ 简单扩散:被转运的物质一一般都是疏水水性小分子子或者不带电 荷的弱极性小分子子物质,如O2,CO2,H2O,甘油、乙乙醚 等。
✴ 转运蛋白介导的转运:往往伴随着转运蛋白的构象改变。
第五章 生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 生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 生生物膜的流动性 •・ 小分子子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一、生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 生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总称。包括细胞原生生质最外 面的质膜以及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内膜。
•・ 生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生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以及糖类组 成。
•・ 膜流动的程度依赖于脂的组成及温度。 低温下的运动相对较少,脂质双分子子 层几几乎呈晶态(类晶体、半晶体)排 列;温度升到一一定高高度时,运动增加, 膜由晶态向液态转变。
•・ 膜蛋白也有流动性
三、物质的跨膜运输:所有生生物都需要从环境获得原材料进 行行自身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同时还需要将代谢物释放到环境 中去。细胞膜可以识别并允许细胞所需物如糖、氨基酸、无无 机离子子等进入入细胞。有时这些分子子进入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 但有时是逆浓度梯度的,即它们是被“泵”入入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