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及答案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一: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1.计算方法:捂0大法(把末尾的0全部捂住,得到一个新的乘法算式,算出结果,再把末尾的0放出来.)2.接近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四舍五入找到与两、三位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进行估算.【典型例题】1.口算下面各题.30×3=20×4=5×60=7×70=2×900=800×3=100×4=6×600=10×8=700×9=2×500=4×50=2.列算式计算.8元7元2元(1)张老师买了300块橡皮,一共花了多少钱?(2)三年级有198人,给每人买一个订书机,1400元够吗?(3)王老师要买43本作业本,准备了320元,够吗?3.餐厅里有三种套餐,价格如下:A套餐B套餐C套餐每份196元每份415元每份309元妈妈买三份同样价格的套餐,付给收银员1000元.她买的是哪一种套餐?请你估一估.知识点二:倍的认识1. “倍”: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3.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典型例题】 1. 看图填空. (1)小猪有( )只,小老虎有( )只,小老虎的数量是小猪的( )倍. (2)可乐有( )瓶,雪碧的数量是可乐的( )倍,雪碧有( )瓶. 2. 比20的8倍少9的数是( ),比400的5倍多5的数是( ). 3. 50的3倍是( ),72是9的( )倍.4. 小明买了8个苹果,小可买的苹果个数是小明的3倍.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5. 艾迪今年9岁,博士今年的年龄是艾迪的7倍. (1)博士今年多少岁?(2)15年后,博士比艾迪大多少岁?可乐 30瓶雪碧?瓶1.乘法竖式:①多位数在上;②数位对齐,个位算起;③用下面的一位数分别去和上面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相乘,乘得的结果对齐着写下来.2.注意点:①竖式得出的结果要写在“=”的后面;②横线要用直尺画.【典型例题】1.笔算34×2的方法是:先用2乘34个位上的(),在积的个位上写(),再用2乘34()位上的(),在积的()位上写(),最后得到积是().2.列竖式计算.12×4=23×3=2×44=321×3=2×443=212×4=3.服装厂批发回350米布做运动服套装,一套运动服用布3米,服装厂一共做了112套,还剩下多少米布?4.商店里有两种水壶,大水壶43元一个,小水壶24元一个.(1)艾迪买了2个大水壶和1个小水壶,一共花了多少钱?(2)如果艾迪付的都是20元,最少要付多少张?1. 进位:满几十就向前进几.2. 注意点: ①乘法竖式计算结果时,每一位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有进位,再把进位加上.②往前进位时,如果前面什么都没有,可以把进位的数字直接落到结果上.【典型例题】 1. 列竖式计算.58×7= 3×243=45×6=217×4=39×5= 293×3=5×125=6×551=2. 李爷爷家有8只鸭子,羊的数量是鸭子的12倍,牛的数量是羊的8倍,李爷爷家有多少只牛?3. 一支钢笔的价格是5元,小明买了27支钢笔.27535101354. 要使223( ),( ). 5. 薇儿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5天,每天看29页. (1)薇儿已经看了多少页?……( )支钢笔的价格……( )支钢笔的价格还剩37页没有看.(2)第6天从哪一页开始看?这本书一共多少页?6.李老师在山西路停车,停车场收费标准:第一个小时收费9元,以后每个小时收费16元.他停车5小时,一共要交多少元停车费?知识点五: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0乘任何数都等于0.2.乘数中间有0:多位数在上,数位对齐,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进几.3.乘数末尾有0:捂0大法(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典型例题】1.列竖式计算.207×8=403×3=5×505=690×4=6×350=440×9=2.402×3的积的()位上是0.3.250×4的积的末尾有()个0.4. 将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 )里.(1)980×2×3的结果与算式( )的结果相等. A. 980×2+3B. 980×5C. 980×6(2)下列算式的积在3000~4000之间的是( ). A. 403×6 B. 403×7C.403×85.艾迪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饭;薇儿中午回家吃饭.每天上学和回家,谁走的路多?6. 学校图书室有5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有50本图书.图书室一共有多少本图书?810米 390米薇儿家学 校艾迪家参考答案及解析知识点一: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1.30×3=9020×4=805×60=3007×70=490 2×900=1800800×3=2400100×4=4006×600=3600 10×8=80700×9=63002×500=10004×50=200 2.(1)2×300=600(元)答:一共花了600元.(2)198≈200200×7=1400(元)198×7<200×7答:够.(3)43≈4040×8=320(元)43×8>40×8答:不够.3.C套餐知识点二:倍的认识1.(1)3 ;9 ;3(2)30 ;7 ;2102.151 ;20053.150 ;84.8×3=24(个)8+24=32(个)答:他们一共买了32个苹果.5.(1)9×7=63(岁)答:博士今年63岁.(2)63-9=54(岁)答:15年后,博士比艾迪大54岁.知识点三: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1. 4 ;8 ;十;3 ;十;6 ;682.竖式略.12×4=4823×3=692×44=88321×3=9632×443=886212×4=8483.3×112=336(米)350-336=14(米)答:还剩下14米布.4.(1)43×2=86(元)86+24=110(元)答:一共花了110元.(2)110÷20=5(张)……10(元)5+1=6(张)答:最少要付6张.知识点四: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1.竖式略.58×7=4063×243=72945×6=270217×4=868 39×5=195293×3=8795×125=6256×551=3306 2.8×12=96(只)96×8=768(只)答:李爷爷家有768只牛.3.7 ;204. 4 ;55.(1)5×29=145(页)答:薇儿已经看了145页.(2)145+1=146(页)答:第6天从146页开始看.145+37=182(页)答:这本书一共182页.6.5-1=4(小时)16×4=64(元)64+9=73(元)答:一共要交73元.知识点五: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竖式略.207×8=1656403×3=12095×505=2525 690×4=27606×350=2100440×9=39602.十3.34.(1)C(2)C5.艾迪:810×2=1620(米)薇儿:390×4=1560(米)1620>1560答:艾迪走的路多.6.6×50=300(本)5×300=1500(本)答:图书室一共有1500本图书.。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文字表示法:11时55分(12秒)电子表示法:11:55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个大格,( 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 1)分钟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即(1)小时;秒针走1小格是( 1)秒钟,走1大格是( 5)秒钟,走一圈是(60)秒钟即(1)分钟。

4、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5、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6、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7、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8、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一刻=15分一天=24小时9、跑步比赛用时间最短的最快。

10、计算一段时间的方法(1)从钟面上数格子,数开始到结束分针走的格数。

(分针走一小格为1分,一大格为5分,时针走一大格为1时)(2)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例题1:少儿节目每晚6:10播出,6:30结束,一共播放多长时间?方法一:6:30一6:10=20(分钟)。

方法二:如下图所示,分针从2走到6,走了4个大格,4×5=20(分)所以是20分钟。

例题2:文文的学校8:10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钟,第一节课什么时间下课?8时10分+40分=8时50分答:第一节课8时50分下课。

例题3:一场篮球比赛用了40分钟,下午4:20结束,这场篮球赛什么时间开始的?4时20分—40分=3时40分,即3:40开始的。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与错题专练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与错题专练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与错题专练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1 分数的初步认识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分数。

这里需要注意,一定是“平均分”。

2.分数的写法和组成:一个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的,其中分数线上面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母。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分数。

平均分的总份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母,取其中的几份,分数的分子就是几。

4.在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时,也要注意是不是“平均分”。

用几分之几表示图形的阴影部分时,先要注意看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由整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得到,然后看平均分成几份,那就表示分母是几,最后看阴影部分占这样的几份,就说明分数的分子是几 。

5.比较几分之一时,可以借助直观图形或实物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也可以用平均分的思想来思考,即把同样大的纸片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所以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6.两个同样大的物体或图形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取的份数越多,。

表示的份数就越大。

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错例】选择:在下面图形中,( )图的阴影部分能用62表示。

A . B . C .【错误答案】B 或C【错误原因】 本题错在未理解分数或平均分的意义。

【正确答案】A 【解题指导】分数的意义必须是平均分,分母是几就平均分成几份。

6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2份,发现B 不是平均分成6份二,而是8份,C 不是平均分成6份,但不是平均分,所以B 、C 都不正确,据此解答。

【错例】判断:因为8>6,所以81>61。

( ) 【错误答案】√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类比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正确答案】×【解题指导】81表示把物体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61表示把物体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1份。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目录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3)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6)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9)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2)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13)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5)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重难点: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练习题一、填空1、因为3×5=15,所以30×5 得 15 个(),300×5 得15 个()。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326×2的积是()百多。

1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3、□02×7的积是四千多,□里最小填(),最大填()二、判断1、3×8的积再加上3,等于3×9的积。

()2、283与9的乘积至少是2700.()3、小红有8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是小丽的4倍。

()4、一辆大客车能坐58人,3辆大客车至少能坐180人。

()5、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结果一定是两位数。

()三、用竖式计算243×2= 3×312= 5×26= 4×150= 198×3= 6×524= 355×8= 7×602=四、解决问题1、2015年有52个星期零1天,2015年有多少天?2、学校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放了204本书,借出394本,还剩多少本?3、小张加工了 102个零件,小李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020年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和常考题型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020年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和常考题型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020年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和常考题型总结第一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梳理及典型例题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不看整十、整百数末尾的0,而按乘法口诀表计算,再在算出的积的末尾添上0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估算时,通常把两、三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这种方法误差较小。

2、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1)倍的认识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个数量看作1份,另一个数量有几个这样的1份,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1)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2)注意: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4)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6、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1、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3、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上添上几个0。

三、典型例题与分析1、估算问题【例1】估算42×9,因为42接近(),可将42看作()进行估算,所以42×9约等于()。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引言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注重基础,强化应用”为主旨,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将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数与计算1. 万以内的加减法(1)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法则,能正确进行口算和笔算。

(2)理解估算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估算。

2. 有余数的除法(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进行验算。

3. 多位数乘一位数(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会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分数的初步认识(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量与计量1. 长度单位(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知道它们的进率。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 质量单位(1)认识质量单位吨、千克和克,知道它们的进率。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质量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时间单位(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会看钟表上的时刻,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

(3)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四、空间与图形1. 长方形和正方形(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五、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等。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
一位上商0;
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
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中, 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 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 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可以了。
•④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的过程中有余数):
•一位数除三位数,在求出商百 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 十位不够商一,要商0占位,余 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 继续除。
最新苏教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 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 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转,这样的运 动是旋转。
3.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
称图形。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1.认识几分之一:
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 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 ②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这样的1份,就是1/2。1/2是一 个分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 分数线,
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
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
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 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 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 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 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2.认识周长:
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 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11)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12)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求长方形的周长,可以先算长加宽的和,再乘2。

也可以先算2条长,2条宽,再把结果相加。

(5)长方形的长宽和等于周长的一半。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和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只要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找它的长和宽,然后用公式去算。

求正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找它的边长,然后用公式去算。

】(7)把一个长方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

8.【一面靠墙围菜地】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9.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一分,确定长和宽。

10.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

11.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周长也扩大几倍。

12.把一个图形剪成两个图形之后,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肯定大于原来图形的周长。

【多了两条边】13.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小于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

【少了两条边】14.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是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现在将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正方形的周长】15.用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大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如:12个小正方形,有三种拼法。

想:1×12=12,2×6=12,3×4=12。

16.缺拐角的图形周长计算。

【周长是原来的图形周长。

如果是中间缺一部分则不是原图形周长了】17.画一个长方形对角线用波浪线连起来分为甲乙两部分。

此时两部分的周长相等。

甲乙18.由几个相同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可能不相等。

19.不同形状的图形,周长可能相等。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商就是两位数。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够除时,商是两位数;十位不够除时,商就是一位数。

(3)被除数首位不够除,说明:首位小于除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说明:首位大于等于除数。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0不能作除数。

(5)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6)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7)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

如:96÷2÷4=96÷8(8)比赛中,单打是2人一组,双打是4人一组。

(9)遇到师生坐船,师生乘车,和给商品装箱等问题,除得的余数也要考虑,最后别忘记让商再加1才是最后需要的数量。

如果题中说明了有几位老师,要把老师的数量加到总数中。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2.两种物品间隔排列,两端是同一种物品,两端物品要比中间物品多1;如果以一种物品开头,以另一种物品结束,则两种物品数量相等。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平移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平移后的物体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位置变了。

2.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旋转后的物体形状、大小不变,方向一般会变。

3.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

第七单元分数的认识(一)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2.分子都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分的份数越多,也就是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反而越小。

3.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大;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数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必须是平均分,才能用分数去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判断题)复习提纲(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千克和克1.千克和克的认识: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③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④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⑤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⑥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三)长方形和正方形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①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④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2.认识周长: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宽)×2 =长×2+宽×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能整除):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要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百位除起,除得的商要写在百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3.除法的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用商和除数相乘,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当首位不能整除时,余下来的数要和后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组成新数再除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商1,就把百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得数写在商的十位上,然后再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得数写在商的个位上,每次所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6.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①0除以或乘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余数的):在除法笔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中间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商0;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余数的):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可以了。

④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的过程中有余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在求出商百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一,要商0占位,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