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学收益的观察

合集下载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收入、疾病、多子女等八项标准综合认定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收入、疾病、多子女等八项标准综合认定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收入、疾病、多子女等八项标准综合认定一、家庭收入低家庭收入低是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于家庭收入低的定义,可以参考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相关贫困线标准。

例如,根据我国教育部的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常是指家庭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和学习费用的学生。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贫困线标准,那么这个家庭就可以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

二、重大疾病或灾害重大疾病或灾害也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有重大疾病或灾害的家庭,可以根据医疗证明或灾害证明等相关材料来进行认定。

如果家庭中有成员患有重大疾病,或者遭遇了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导致了经济上的困难,那么这个家庭就可以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

三、家庭多子女家庭多子女也是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家庭多子女的认定,一般可以根据家庭子女的数量来进行判断。

通常来说,子女的数量越多,家庭的经济负担就会越重。

因此,如果一个家庭的子女数量较多,那么这个家庭就可以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

四、家庭无固定收入家庭无固定收入也是判断家庭经济困难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主要依靠临时的、不稳定的收入来维持生计,那么这个家庭就可以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

五、地理环境不利地理环境也是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之一。

例如,处于偏远地区、山区等地理环境不利地区的学生,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可能导致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对于这些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定。

六、单亲家庭或孤儿单亲家庭或孤儿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

由于失去了单亲或双亲的支撑,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往往比较困难。

对于这些学生,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认定。

七、家庭经济状况突然恶化家庭经济状况突然恶化也是导致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失业、疾病或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

对于这些学生,可以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定。

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

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

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的角度展开研究,探讨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教育水平。

在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通常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相反,在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子女可能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职业选择。

其次,家庭经济状况还会影响到子女的职业观念。

在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可能更容易接受到积极向上的职业观念,更有可能选择有前途、有挑战性的职业。

而在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子女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选择一些短期利益较高的职业,而忽视了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另外,家庭经济状况还会影响到子女的职业选择的机会。

在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可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职业,了解到更多的选择。

而在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子女可能面临职业选择的局限,只能选择一些较为普通的职业。

二、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解决方案针对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决。

首先,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性,让更多的子女有机会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其次,家庭可以加强对子女的职业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的职业观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另外,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让更多的子女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职业,拓展他们的职业视野。

三、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案例进行分析。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子女教育投入对比实验报告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子女教育投入对比实验报告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子女教育投入对比实验报告一、引言教育对于子女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家庭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子女教育的投入。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在子女教育投入方面的差异,我们进行了一项对比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在子女教育投入方面的特点、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公平、有效的教育政策和社会支持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一)实验对象我们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家庭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家庭年收入将其分为高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三个组别。

每个组别各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家庭。

(二)实验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详细的问卷,涵盖家庭收入、教育支出项目(如学费、课外辅导、兴趣班、学习用品等)、教育期望、教育资源获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2、访谈对部分家庭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子女教育投入方面的决策过程、动机和面临的困难。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在教育投入方面的均值、方差等指标,找出显著差异和相关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教育支出总额高收入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总额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

高收入家庭每年的平均教育支出达到_____元,中等收入家庭为_____元,低收入家庭仅为_____元。

(二)教育支出项目1、学费高收入家庭更倾向于将子女送入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而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大多就读于公立学校。

2、课外辅导高收入家庭为子女报名各类课外辅导班的比例较高,且科目种类丰富,包括学科辅导、艺术培训、体育训练等。

中等收入家庭也会为子女选择一些课外辅导,但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

低收入家庭在课外辅导方面的投入则较为有限。

3、兴趣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参加兴趣班的比例高达_____%,涵盖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多种领域。

中等收入家庭的这一比例为_____%,低收入家庭仅为_____%。

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

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

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的投入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的投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还包括情感上的关怀和教育理念的传承。

本文将从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投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家庭教育投入的因素,同时提出更加有效的教育投入建议。

一、教育费用投入情况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的经济投入主要表现在教育费用上。

大学生子女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开支是家庭必须承担的重要部分。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的经济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在30%~50%之间。

部分家庭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甚至会将比例提高至70%以上。

由此可见,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的金钱投入是非常可观的。

二、情感关怀与支持除了经济上的投入,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的情感关怀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成员的鼓励和支持能够激励大学生子女更有动力地学习和成长。

家长在大学生子女的学业及生活上给予的关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子女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三、教育理念的传承除了金钱和情感上的支持,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的投入还包括教育理念的传承。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教育环境,家庭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子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四、影响家庭教育投入的因素1、经济状况: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投入首先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能够给予更多的经济支持,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相反,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则会受到经济压力的限制。

2、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观念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长注重子女的学业成绩,愿意投入更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而另一些家长可能更加看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对金钱的投入可能并不会过多。

3、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背景因素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家庭背景因素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0 930 2 604 8 886 0 178 0 330 49 385
0 414 803 296
0 493 0 440 0 380 0 451
0 255 2 366 2 878 0 383 0 471 3 973
二、计量模型
经确定就业单位、在 什么部门 工作 ( 在 政府 部门还 是非 政 府部门工作) 、是选择就业还是进一步深造。我们应用的 计
= 1 表示汉族, = 0 表示为少 数民族 父母家庭年收入 ( 万元) 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 = 1 表示父母至少有一方在政府部门工作, = 0 表 示其他 = 1 表示 父母生活在城市, = 0 表示父母生活在农 村 父母平均年龄
0 220 1976 33
0 584 0 738 0 826 0 718
优势; 在政府部门工作, 且有较高职位的家庭能够动员和利 用更多的组织资源为其子女就业服务。
[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 家庭背景; 就业
[ 中图分类号] F 241; G 6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 9162( 2011) 02 0097 05
大学毕业生就 业对个 人和 社会都 是重 要的 过程, 对 于 个人来说, 毕业的过 程是 学生 把所学 知识 应用于 实践, 进 而构建自己职业 生涯 的开端; 对于社 会来 说, 大学 生就 业 实现了由人力资 源向 人力资 本的 转化。有 证据表 明, 中 国 高等教育扩招已经 产生部 分高 校毕业 生, 特 别是在 本科 和 硕士生水平, 毕业前不能找到工 作[ 1 ] 。 如果 我们能 对就 业 选择及相关影响因 素有较 为全 面的认 识, 则 有利于 帮助 政 策制定者及早发现 问题并 改进 相应政 策, 进 一步影 响毕 业 生顺畅就业, 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源向人 力资本转化 的效率, 对政策和社会其他领域产生正面的影响。

我国贫困家庭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问题研究

我国贫困家庭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问题研究

足这一营养标准所需要的各种食物量 ,再按照食物的
价格计 算出相应的货币价值 。 这一货币价值成 为“ 食物
贫 困线 ” 。
二、 我国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矛盾分析 受传统观念 的影响 ,我国贫困家庭对于高等教育
2 0 0 9年中国的 “ 贫困线”是 1 1 9 6元人 民币 , 而 的个人投资有着很 高的预期 ,然而实际情况 却是贫 困 I  ̄ / ' E 大经济压 力和高等教育的投资风 险。理想 “ 低保 线” 已在 2 0 1 0年年底 上调至 1 4 0 4元。2 0 1 1年 家庭面I
的 近十 分 之 一 ( 范小 建 , 2 0 1 1 ) 。 困家庭 高等教育阶段个 人投资成本和 收益进行研 究 , 外)
目的是 引起个人 、 政府 、 高校 的重视 , 齐 心协力 改善贫 困家庭高等教 育阶段的个 人投资 问题。
相 关 理 论
在我国高校 中对贫 困家庭学生的认定大都是 以学 校所在地的城市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线为标准。为研究 方便 ,本文所研究的贫 困家庭是指家庭经济情况低于
盾 一览 表 。
预 期 矛 盾 现 状
( 三) 贫 困家庭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与对高等教育个
人 投 资风 险 认识 不 够 的 矛 盾
我们知道 ,贫困家庭面 临着很 大的经济压 力 , 但是 当面临着子女上学 的问题时 ,不惜一切代价 。
家庭传统观念
卜 一 —— + . _ . ——_ _ 1 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少
0 1 0年 的 2 6 8 8万 人 扩 大 至 1 . 2 8亿 人 , 来说无疑是 雪上加霜。 但同时 , 应该让贫困家庭意识到 覆 盖 面 也 由 2
l 的 1 3 . 4 %, 占全 国总人 E l( 除港 澳台地 区 高等教育实际是一种投资 , 有投资就有风 险。 本文从贫 占农村总人 E

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是学生学业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们的社会中,家庭的财务状况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

不同的经济状况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改善这种影响。

1.经济困难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经济困难可能会导致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缺乏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及无法支付参加辅导班或培训的费用。

这些因素都可能妨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经济困难可能会迫使学生从事兼职工作来补贴家庭财务状况,这将占用学生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学习任务。

此外,经济困难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可能感到自卑和羞愧,因为他们无法满足其他同学享受的一些基本需求。

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

综上所述,经济困难对学生学业表现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

2.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方法虽然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家庭迈向更好的经济状态,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

首先,家庭成员可以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或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增加家庭的收入。

这可能需要家人们主动寻求培训或教育机会,并在市场上寻找更具竞争力的工作。

其次,家庭可以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合理分配家庭财务资源,确保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这包括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材料和辅导资源,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合理规划家庭支出,避免过度的经济压力。

另外,家庭可以积极寻找各种资助和奖学金机会,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很多机构提供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和资助计划,通过申请这些机会,家庭可以减轻经济负担。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采取措施来支持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或教育基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学习机会。

城镇低收入家庭的高等教育消费分析

城镇低收入家庭的高等教育消费分析

城镇低收入家庭的高等教育消费分析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以来,教育成本分担向个人和家庭倾斜,居民教育支出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其他消费。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收益率不再增长反而逐年下降。

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对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得出了结论:对城镇低收入家庭而言,让子女接受紧缺专业的职校专科教育才是明智之举。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社会分层高等教育收益城镇低收入家庭高等教育成本主要是指大学阶段或者更高学历阶段每名学生所要支付的全部费用。

从个人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成本主要包括学生家庭所支付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以来,高等教育成本呈显著上升趋势,对大多数城镇家庭均造成很大影响。

根据社会分层理论中的收入标准可将社会成员分为三类,即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及低收入者。

自2011年起我国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1500元,贫困线以下的家庭被视为低收入家庭。

一、高等教育成本上涨的影响高等教育成本的持续上涨,对城镇低收入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

首先,高额的学费令城镇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

由于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连续扩招致使学生规模的上涨率超过公共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但是高等教育的生均经费处于下降趋势,这导致高校对学费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

20年前大学学费仅为200元/年,现在已上涨至5000元/年,近20年的时间就上涨了25倍。

但是这2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4倍,可见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公立高校的学费数据显示,学费占城镇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120%。

结果表明,高额的学费给许多城镇低收入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催生了大量高校贫困生,甚至有部分贫困生因无力承担学费而选择弃学。

其次,攀升的生活费令城镇低收入家庭“难上加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学收益的观察3袁 诚 张 磊 内容提要:本文使用2002年CHIP 数据,研究了家庭收入对子女大学收益率的影响。

基于教育收益存在异质性的假设,本文通过R oy 模型对子女的能力偏差进行了纠正,并计算出每个子女潜在的大学毕业收入和高中毕业收入,以及因人而异的大学收益率。

本文观察到子女的大学收益以及收益率受到家庭收入和背景的影响,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收益和收益率明显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

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种低收益率的原因;低收益率对助学贷款政策效率和可持续性的不利影响,以及提高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学收益率的必要性与途径。

关键词:大学收益率 异质性 选择偏差 收入的代际传递 助学贷款3 袁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871,电子信箱:yc @ ;张磊,Clems on 大学经济系,电子信箱:zlei @clems 。

同时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提供的数据和支持;同时感谢北京大学于平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的助研工作,以及和作者的讨论。

本项研究得到了2006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研究”(EFA060202)的资助。

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但文责自负。

一、引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理论上被认为是降低社会不公平和减少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

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对高等教育给予财政支持。

而助学贷款政策是政府为帮助低收入家庭子女完成大学学业所提供的补贴。

在我国,政府要求所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均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受教育过程中的信贷约束,从而增加他们在社会和收入阶层中正向流动的机会。

所以,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学收益率的了解和观察,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高等教育在减少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中的作用,客观评价助学贷款政策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篇论文运用CHIP2002年的数据,将R oy 模型用于对异质性教育收益率的观察,并将这种观察运用于对助学贷款政策的评估与分析。

我们发现,在进行了能力偏差的校正之后,子女的大学收益以及收益率都受到家庭收入和背景的影响,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收益和收益率明显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

我们还发现,低收入家庭子女在大学毕业之后,不仅偿还助学贷款存在困难,而且在偿还期限内,他们的会计收益率还低于助学贷款利率,这将对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此,我们论证了提高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学收益率的必要性和可行途径。

我们的贡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发现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大学收益率并不高于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都相信,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投资由于信贷约束的存在而受到抑制,因此他们的教育投入低于最优水平,其子女的教育收益率应该远远高于高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收益率(Becker andT omes ,1986)。

但是这样的判断没有考虑教育、能力以及收入在代际间的传递,因此与现实中贫困学生的高等教育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父母的收入水平不仅影响子女的受教育水平,而且也影响他们的教育结果。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贫困学生的就业和毕业收入情况仍然受到自身家庭的社会和经济背景的显著影响,较高的教育收益率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过于乐观的判断。

第二,我们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应对我国目前较高的助学贷款违约率提供了经验依据。

目前我国的助学贷款还款违约率已经高达30%,在有些省份甚至达到60%以上。

如果相信贫困学生拥有较高的教育收益率,那么对这个现象的唯一解释就是这些接受贷款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诚实和信用。

显然,这样的解释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我们所发现的低收入家庭子女的低大学回报率,成为解释较高的还款违约率,评估助学贷款政策风险的重要依据。

二、文献回顾:异质性教育收益率及研究方法 家庭或者父母收入对于子女受教育状态的影响,已经被很多的计量经济学家所关注。

同时,父母收入对子女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在大量的收入代际传递的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的研究。

但是,父母收入对于子女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在教育回报的研究中,却非常少见。

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过去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意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育回报研究中,缺乏对不同的家庭背景下的收益率变化进行有效观察的工具。

在教育回报的研究中,明瑟方程是计量经济学家最常采用的估计方程:ln y i=δs S i+δX i+u i(1)其中,y表示个人的工资收入,S为个人的教育水平,X 为有关个人其他特征的控制变量,u为误差项。

δs为教育回报率,是研究者感兴趣的参数。

基于G riliches (1977)劳动力市场中“效率单位”的观点:人力资本是同质的,每个人所面对的教育回报率δs是一样的。

在经验分析中,由于影响因变量工资水平的能力变量不可观测,但它又与教育水平相关。

为了得到对δs的一致估计,长期以来,计量经济学家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来寻找合适的工具变量,消除因能力变量的遗漏所导致的教育内生性,以及O LS对教育回报高估的偏差。

所有的工具变量研究都给出了各自不同的收益率估计结果,而且这些结果全都比O LS结果来得更高,这与人们寻找工具的初衷完全相反。

对此,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教育的回报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由于工具变量只能识别对该变量作出反应的群体的回报,因此,工具的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估计结果。

进一步,由于这些群体往往都具有较高的能力,从而就得到了更高的教育回报估计。

工具变量的经验研究间接地证明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回报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也有理论研究证明,在家庭背景因素中,家庭收入是个人教育结果和收入能力存在差别的最主要原因(Han and Mulligan, 2001)。

这促使经济学家们进一步思考,父母的教育、收入状况不同是否会导致子女的教育回报率存在差别?也就是说,在明瑟方程中,教育项的斜率系数是否会随着家庭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在模型设定中放弃对教育回报率一成不变的假设,并需要恰当的方法对此进行观察。

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将明瑟方程中所包含的教育项进行非线性化。

Altonji and Dunn(1996)通过在明瑟方程中引入父母的教育水平与子女教育水平的交叉项,运用同胞子女数据,发现父母的教育水平对子女的教育回报存在一定的影响,而且母亲的影响更为显著。

分位数回归方法(Quantile Regression)也被用来观察在不同的收入分布点上,教育回报率的变化。

当家庭收入与子女收入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时,分位数回归对教育回报率的估计结果可以间接地解读为父母收入对子女教育回报的影响。

例如,Valero2G il and T ijerina2G uajardo(2002)就运用分位数回归,发现在墨西哥,家庭收入越高的子女,其大学教育的回报率也越高,这个结果显然不利于高等教育在降低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

在以R oy(1951),Willis and R osen(1979)和Willis (1986)为代表的研究中,提出了另一种方式来研究异质的教育回报率。

他们采用的是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中的“自选择”和“比较优势”的分析工具,认为每个人都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来选择他的受教育水平。

在这样的分析框架下,教育是个人内生选择的结果,教育回报不仅因人而异,而且还依赖于人们的受教育状态S。

我们可以用随机系数表示教育的异质回报:ln y i=δsi S i+δX i+u i(2) 与明瑟方程(1)不同的是,在方程(2)中,教育回报率系数不再是常数δs,而成为随机系数δsi,δsi将随个人i的变化而变化。

教育水平Si的选择,既取决于个人和家庭背景,也取决于个人对于预期收入的比较。

如果只考虑大学和高中两种教育水平的话,即S=1表示大学毕业,S=0表示高中毕业,那么选择上大学的人应该预期自己上大学的净效用高于不上大学的净效用,而选择不上大学的人则反之。

在这样的假设下,Si不仅与随机扰动项ui相关,而且与大学收益率δsi相关。

Card(1995)将δsi分解为:δsi=d i-k,d i解释为个人能力,是导致收益率出现异质性的原因。

而个人能力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遗传的因素,因此有能力的父母不仅会把自己的能力遗传给子女,而且还能通过他们所获得的物质财富和社会资源,帮助子女在受教育和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机会。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父母的收入水平对子女的大学收益率有着正向的影响。

如果能够同时观察到每个人选择两种受教育水平时的结果y 1i 和y 0i ,那么就可以通过求上述两者之差,方便地得到个人的教育回报。

但是对于随机抽样的个人数据,由于我们只能看到他(她)在实际的受教育水平下的收入y 1i |S =1或者y 0i |S =0,而观察不到y 1i |S =0或者y 0i |S =1。

在计量分析中,T reatment E ffect 模型成为解决这类“反事实缺失”(C ounter factual M issing )问题,估计δsi 的主要方法,其中,local treatment effect(LATE )、matching 以及marginal treatment effect (MTE )方法在近来的异质教育回报率的估计中逐渐得以应用。

特别是由Bj rklund and M offitt (1987)和Heckman and Vytlacil (1999,2000)创立以及发展起来的MTE 模型可以很好地刻画出教育收益率如何随着个人特征的不同而变化。

而R oy 模型正是MTE 参数估计的基础。

通过引入合适的工具变量Z ,将每个人的大学教育边际回报率定义为MTE i =E (ln y 1i -ln y 0i |X =x ,P (Z )=p ),其中p 为上大学的概率。

当MTE i 被估计出来后,将MTE i在父母收入取值所确定的P 区域进行积分,从而得到来自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子女的大学教育收益率。

三、数据说明和计量方法11数据说明本文的数据来自于2002年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对于城市居民生活的入户调查数据(CHIP ),样本来自于全国12个地区77个城市,总共包含6835个家庭20632个个体。

数据库包含丰富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背景信息。

本文主要测算父母收入对于子女教育回报率的影响,根据研究目的,本文将CHIP 数据按照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以家庭为单位重新进行了整理。

子女样本的选择按照以下原则,即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含中专)及高中以上,工作状态为工作(不含退休),收入信息没有缺失,且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位健在。

这样得到的每个子女的信息不仅包括他(她)本人的相关信息,而且还包括其父母的相关信息。

在对原有的6835个家庭样本筛选的过程中,我们把三代人家庭拆分为两个两代人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