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2000建模常见问题讨论

合集下载

SAP2000常见问题

SAP2000常见问题

SAP2000常见问题1,荷载工况(loadcae):是对各种荷载类型的定义(define),然后通过指定(aign)建立模型中空间分布的力、位移或其他作用(例如:温度)。

这仅仅是建立了作用,荷载工况本身不在结构上产生响应。

2,分析工况(analyicae):是定义荷载作用方式(静力或动力)、结构的响应方式(线性或非线性)、分析方法(模态分析法或直接积分法)。

分析工况中包含荷载工况,分析工况可以对应一个荷载工况,也,可以是荷载的组合(多点风荷载、多维地震动)。

运行分析工况才能得到结构关于荷载的响应。

1.时程分析时用EI波,原始记录的波一般是以重力加速度g为单位,它的峰值为0.341g,也就是0.341某9.8m/2.而你ap的单位用的是N/mm/,也就是你的单位与原始波的单位相差1000某9.8个单位,那么你的系数要输入9800。

如果你ap的单位为N/m/,那么你的系数取9.8即可。

2.规程中的8度罕遇要求是400g,这个g是单位gal的缩写字母,它的单位是cm/2。

实际上就是0.4个重力加速度。

即400gal=0.4g,考虑第1点,那么你的系数应该取1000某9.8某(0.4/0.341)=11495.6。

3.定义时程函数时,单位无所谓,只要你的系数对应好就可以。

注:ap输入的地震函数本身是没有单位的,它的单位随着你ap的右下角的单位走的。

所以才需要将这个单位和原始波单位对应。

1,将索得抗弯刚度设为极小值。

2,需作索的非线性分析,在作索得非线性分析需要打开大变形得选项。

3,加载需要分步加载,先加载预应力,再加载其它荷载。

4,在v9版本里面,可以直接用应变来直接模拟预应力,不用降温也可以。

算出来得结果跟手算得结果基本是一致得,所以用ap2000来分析索是完全实用得,也是准确的。

扭转与振型耦联基本概念解释看来大家误解了结构扭转和振型耦联的意思,结构扭转是结构的固有属性,如果是三维结构分析软件,都会考虑扭转效应的,如Rz,完全对称规则的结构(即质心和刚心重合,也有扭转振型,只不过振型是完全解耦的),如果作用的荷载不通过质心,一样可以造成结构扭转效应。

SAP2000常见问题

SAP2000常见问题

SAP2000常见问题1,荷载工况(loadcae):是对各种荷载类型的定义(define),然后通过指定(aign)建立模型中空间分布的力、位移或其他作用(例如:温度)。

这仅仅是建立了作用,荷载工况本身不在结构上产生响应。

2,分析工况(analyicae):是定义荷载作用方式(静力或动力)、结构的响应方式(线性或非线性)、分析方法(模态分析法或直接积分法)。

分析工况中包含荷载工况,分析工况可以对应一个荷载工况,也,可以是荷载的组合(多点风荷载、多维地震动)。

运行分析工况才能得到结构关于荷载的响应。

1.时程分析时用EI波,原始记录的波一般是以重力加速度g为单位,它的峰值为0.341g,也就是0.341某9.8m/2.而你ap的单位用的是N/mm/,也就是你的单位与原始波的单位相差1000某9.8个单位,那么你的系数要输入9800。

如果你ap的单位为N/m/,那么你的系数取9.8即可。

2.规程中的8度罕遇要求是400g,这个g是单位gal的缩写字母,它的单位是cm/2。

实际上就是0.4个重力加速度。

即400gal=0.4g,考虑第1点,那么你的系数应该取1000某9.8某(0.4/0.341)=11495.6。

3.定义时程函数时,单位无所谓,只要你的系数对应好就可以。

注:ap输入的地震函数本身是没有单位的,它的单位随着你ap的右下角的单位走的。

所以才需要将这个单位和原始波单位对应。

1,将索得抗弯刚度设为极小值。

2,需作索的非线性分析,在作索得非线性分析需要打开大变形得选项。

3,加载需要分步加载,先加载预应力,再加载其它荷载。

4,在v9版本里面,可以直接用应变来直接模拟预应力,不用降温也可以。

算出来得结果跟手算得结果基本是一致得,所以用ap2000来分析索是完全实用得,也是准确的。

扭转与振型耦联基本概念解释看来大家误解了结构扭转和振型耦联的意思,结构扭转是结构的固有属性,如果是三维结构分析软件,都会考虑扭转效应的,如Rz,完全对称规则的结构(即质心和刚心重合,也有扭转振型,只不过振型是完全解耦的),如果作用的荷载不通过质心,一样可以造成结构扭转效应。

SAP2000问题

SAP2000问题

SAP2000问题SAP2000入门常见问题整理[精华]一、建模方面1、柱子的偏心在sap2000里如何输入?可以利用插入点命令来实现,assign>frame/cable/tendon>insert point2、在PKPM等软件可以将梁置于柱边,SAP200中如何设置?设置梁端刚域比较合理( End offset)。

3、SAP2000设置的截面如果需要转个90度,请问在哪设置?选择构件,菜单-指定-框架/索/筋—局部坐标—90度,即可。

4、如何选择楼板单元类型?“壳”具有平面内以及平面外刚度,一般用于定义墙单元。

“膜”仅具有平面内刚度,一般用于定义楼板单元,起传递荷载的作用。

“板”仅具有平面外刚度,仅存在平面外变形。

对于面截面类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要根据工程情况作出选择。

5、编辑菜单下的“分割面”和指定菜单下“面对象剖分选项”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要设定面对象剖分?“分割面”是把一个面对象分割为若干更小的面对象,可以再对其中某个面对象进行编辑(比如开洞、施加荷载等等)。

“面对象剖分”是对面对象的有限元划分,形成有限元分析的单元和节点。

对于膜属性的单元可以自动根据梁、墙位置进行剖分。

对于壳和板,需要人工设定剖分。

6、从Autocad导入SAP2000注意的问题(1)在SAP2000中输入曲线构件,可以用一段段短线组成,分的足够多,就达到曲线的效果。

方法:画曲线,用内接正多边形逼近。

(2)在cad中绘图时,不能把图素放在0图层。

(3)导入DXF文件,请注意用line绘制直线模拟弧线轴线,不能使用Polyline命令。

(4)在CAD中画图应该定义一个画图的原点,这个原点要与CAD中的(0,0,0)重合,这样导入到SAP中时图形原点才会在SAP 中的原点。

7、网架建模时,螺栓球的质量如何考虑?设计网架时,螺栓球节点自重一般按照杆件重量的一定比例考虑,在SFCAD中一般考虑杆件重量的30%,MSTCAD中考虑25%,3D3S 中可以调整比例。

SAP2000常见问题

SAP2000常见问题

SAP2000常见问题1,荷载工况(loadcae):是对各种荷载类型的定义(define),然后通过指定(aign)建立模型中空间分布的力、位移或其他作用(例如:温度)。

这仅仅是建立了作用,荷载工况本身不在结构上产生响应。

2,分析工况(analyicae):是定义荷载作用方式(静力或动力)、结构的响应方式(线性或非线性)、分析方法(模态分析法或直接积分法)。

分析工况中包含荷载工况,分析工况可以对应一个荷载工况,也,可以是荷载的组合(多点风荷载、多维地震动)。

运行分析工况才能得到结构关于荷载的响应。

1.时程分析时用EI波,原始记录的波一般是以重力加速度g为单位,它的峰值为0.341g,也就是0.341某9.8m/2.而你ap的单位用的是N/mm/,也就是你的单位与原始波的单位相差1000某9.8个单位,那么你的系数要输入9800。

如果你ap的单位为N/m/,那么你的系数取9.8即可。

2.规程中的8度罕遇要求是400g,这个g是单位gal的缩写字母,它的单位是cm/2。

实际上就是0.4个重力加速度。

即400gal=0.4g,考虑第1点,那么你的系数应该取1000某9.8某(0.4/0.341)=11495.6。

3.定义时程函数时,单位无所谓,只要你的系数对应好就可以。

注:ap输入的地震函数本身是没有单位的,它的单位随着你ap的右下角的单位走的。

所以才需要将这个单位和原始波单位对应。

1,将索得抗弯刚度设为极小值。

2,需作索的非线性分析,在作索得非线性分析需要打开大变形得选项。

3,加载需要分步加载,先加载预应力,再加载其它荷载。

4,在v9版本里面,可以直接用应变来直接模拟预应力,不用降温也可以。

算出来得结果跟手算得结果基本是一致得,所以用ap2000来分析索是完全实用得,也是准确的。

扭转与振型耦联基本概念解释看来大家误解了结构扭转和振型耦联的意思,结构扭转是结构的固有属性,如果是三维结构分析软件,都会考虑扭转效应的,如Rz,完全对称规则的结构(即质心和刚心重合,也有扭转振型,只不过振型是完全解耦的),如果作用的荷载不通过质心,一样可以造成结构扭转效应。

SAP2000问题

SAP2000问题

SAP2000入门常见问题整理[精华]一、建模方面1、柱子的偏心在sap2000里如何输入?可以利用插入点命令来实现,assign>frame/cable/tendon>insert point2、在PKPM等软件可以将梁置于柱边,SAP200中如何设置?设置梁端刚域比较合理( End offset)。

3、SAP2000设置的截面如果需要转个90度,请问在哪设置?选择构件,菜单-指定-框架/索/筋—局部坐标—90度,即可。

4、如何选择楼板单元类型?“壳”具有平面内以及平面外刚度,一般用于定义墙单元。

“膜”仅具有平面内刚度,一般用于定义楼板单元,起传递荷载的作用。

“板”仅具有平面外刚度,仅存在平面外变形。

对于面截面类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要根据工程情况作出选择。

5、编辑菜单下的“分割面”和指定菜单下“面对象剖分选项”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要设定面对象剖分?“分割面”是把一个面对象分割为若干更小的面对象,可以再对其中某个面对象进行编辑(比如开洞、施加荷载等等)。

“面对象剖分”是对面对象的有限元划分,形成有限元分析的单元和节点。

对于膜属性的单元可以自动根据梁、墙位置进行剖分。

对于壳和板,需要人工设定剖分。

6、从Autocad导入SAP2000注意的问题(1)在SAP2000中输入曲线构件,可以用一段段短线组成,分的足够多,就达到曲线的效果。

方法:画曲线,用内接正多边形逼近。

(2)在cad中绘图时,不能把图素放在0图层。

(3)导入DXF文件,请注意用line绘制直线模拟弧线轴线,不能使用Polyline命令。

(4)在CAD中画图应该定义一个画图的原点,这个原点要与CAD中的(0,0,0)重合,这样导入到SAP中时图形原点才会在SAP 中的原点。

7、网架建模时,螺栓球的质量如何考虑?设计网架时,螺栓球节点自重一般按照杆件重量的一定比例考虑,在SFCAD中一般考虑杆件重量的30%,MSTCAD中考虑25%,3D3S 中可以调整比例。

SAP2000常见问题(武汉报告会)

SAP2000常见问题(武汉报告会)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视图控制及定义命名视图
三维视图是投影关系 ,灵活设置xy,xz,yz的三维 视图 ,平面的效果却显示了更多的对象;
定义命名视图可以实现目标对象的快速查看。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线性与非线性
项目 结构
属 性
初始 状 态
结构 响 应
线性分析
结构属性(刚度、阻尼等)在 分析中是恒定的。
非线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结构属性可随时间、变形和荷载而 变化。实际发生多大的非线性与用 户定义的属性、荷载大小以及用户 指定的分析参数有关。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合理的组
组——用户根据需要,对单元或节点进行人为的归类 组的作用:
便于选择 定义阶段施工,激活与移除对象 方便的截面切割定义
注意:
对于复杂模型,要根据功能及操作的需要多分组 要明确组的构成:节点、单元还是节点加单元 在利用组来输出截面切割时,一定要带有节点
节点样式是与节点坐标相关的一组标量。每个数值对应结 构上的一个节点。借助节点样式,可以描述荷载的分布变 化,也可以定义变厚度的面对象。
通过节点样式定义空间分布变化的荷载时,如压力、温度 等,需要将已定义的节点样式指定给相应的节点,然后在 指定荷载时,选择荷载来自节点样式。注意,节点样式本 身不会在结构上产生荷载。
大变形效应:当结构经历大变形(特别是大位移或转动)时,常 规的工程应力和应变计量不再适用,且必须对变形后的几何写平 衡方程。即使应力较小也是如此;

sap2000 疑难汇总

sap2000 疑难汇总

1、局部坐标系在sap2000中点、线、面等单元都有局部坐标系,且用了三种颜色(红、蓝、白)来表示其局部坐标。

但我不明白这三种颜色究竟谁代表了axial 1、axial 2、axial 3?答:(a)红色----1轴、白色----2轴、蓝色----3轴。

king.zk(b)局部坐标系的规定如下:1轴为轴向,从i点到j点。

当杆件为水平时,2轴的方向与整体坐标系的z轴正向一致;而当杆件为竖直时,2轴方向与整体坐标系X轴正向一致,3轴为右手螺旋规则,依据1、2轴而定。

lijianning2、SAP2000软件在建立模型时,无法考虑箍筋间距和箍筋直径大小,软件仅能就所配置的端面大小给予适当的箍筋量,而在实际工程中是要考虑这些的,涉及到截面剪力强度大小计算等问题。

想问的是,现在很多设计院和研究所已将SAP2000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这些结果可靠吗?不知SAP新版本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2005-04-19答:在实际设计的时候,sap会给出所需要的剪切钢筋面积,这与截面设计时候是否有箍筋没有关系。

至于做抗震评估,如果这里你的抗震评估是指使用pushover方法的话,那么也许可以这么做: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采用受限制混凝土的曲线,让它来考虑箍筋的作用,这样将问题转移到定义合理的本构关系上去了。

ocean20003、SAP2000截面设置的梁配筋问题各位大侠:小弟初涉sap,有几个比较初级的问题:(1)在sap2000中,对于梁、柱的配筋,只对纵筋的截面进行定义,而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还存在箍筋配筋的问题。

(2)在sap2000中,对于梁、柱的配筋,只给了一个截面进行定义,而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梁两端和中间段的配筋有时是不一样的,还有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家如何处理的?(3)在进行pushover推覆分析中,要设置塑性铰特性,sap2000给出了默认值,而实际的铰特性小弟认为应该对杆件进行试验,或者用专门的软件来计算,不知大家如何处理?如果用软件来计算,望能告知或者提供上来,不胜感激!(4)sap2000中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用到的地震波,其文件格式是什么?地震波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还是完全按照自己处理的地震波的时间间隔来定?答:(1)、sap2000在采用混凝土设计的时候会计算判断出所需要的纵筋和箍筋的面积,以结果的形式体现出来,定义截面的时候只是一个初始设置。

sap2000常见问题

sap2000常见问题
2 3 3
合作伙伴
广 州 倍 益 软 件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Guangzhou Beiyi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温度荷载

温度变化=温度荷载-参考温度

温度梯度=温度差异/厚度
合作伙伴
广 州 倍 益 软 件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Guangzhou Beiyi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 施加隔板束缚 • 用体束缚模拟节点板
• 不施加隔板束缚
合作伙伴
广 州 倍 益 软 件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Guangzhou Beiyi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节点样式

节点样式是与节点坐标相关的一组标量。每个数值对 应结构上的一个节点。借助节点样式,可以描述荷载 的分布变化,也可以定义变厚度的面对象。 通过节点样式定义空间分布变化的荷载时,如压力、 温度等,需要将已定义的节点样式指定给相应的节点 ,然后在指定荷载时,选择荷载来自节点样式。注意 ,节点样式本身不会在结构上产生荷载。
视图控制

三维视图是投影关系 ,灵活设置xy,xz,yz的三维 视图 ,平面的效果却显示了更多的对象。
合作伙伴
广 州 倍 益 软 件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Guangzhou Beiyi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约束与束缚


约束 restraint:约束节点的自由度,可约束六个自由 度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常用于模拟各种支座。节点 约束不一定局限于模型底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 设置。 束缚constraint:限制结构中某些节点之间的相对自 由度,减少系统中需要求解的方程数量,提高计算效 率。常用于模型的合理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P2000建模常见问题讨论
Q1:Pushover如何施加不同方向的荷载?
A1:Pushover的“荷载工况”定义中,“荷载类型”一栏有三种荷载模式:Load Pattern、Accel、Mode。

如果选择Mode,在“荷载名称”中可以选择阵型号;如果选用Accel在“荷载名称”中可以选择不同方向;如果选择Load Pattern在“荷载名称”中可以选择之前定义个各种“荷载模式”,如图1.1所示。

当点击图1.1中的施加荷载后面的修改/显示按钮时,会弹出图1.2所示对话框,其中监测位移的自由度的更改不能改变荷载施加的方向,只是改变了监测最大位移所对应的方向。

pushover分析中采用荷载控制和位移控制两种方式。

对于荷载控制,最后的荷载就是施加的荷载,通常在进行水平力推覆之前进行竖向荷载的分析,采用荷载控制分析。

水平力推覆通常采用位移控制,这时与力的大小无关,施加的水平力只是提供水平力分布的方式,取个标准值就可以了。

最后推覆的程度与力无关,而由位移控制。

综上所述,如果需要更改Pushover荷载方向,应该选用Accel或Load Pattern 类型的荷载,并选择相应的荷载名称。

另外需要注意,Pushover分析一般需要多个荷载工况,一个典型的Pushover 分析可能由3个荷载工况构成:第一个将施加重力荷载给结构,第二个和第三个可施加不同的横向荷载。

在侧煤仓模型中,我第一个施加的为DEADNOL非线性荷载工况,即重力荷载为施加荷载;第二个施加的是PUSH工况,即Mode工况为施加荷载;第三个我没有施加,你可以试一试Accel荷载类型。

计算时,第二和第三个工况是在DEADNOL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继续施加的,所以,第二、三工况的初始条件应选择“从上次非线性工况终点继续”
图1.1
图1.2
Q2:Pushover侧向荷载模式有哪几种,SAP中如何实现?
A2:可以参考中华钢结构论坛的一个帖子:
侧向荷载的分布方式,即应反映出地震作用下各结构层惯性力的分布特征,又应使所求得位移,能大体真实地反映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位移状况。

事实上,由于任何一种荷载分布方式都不可能反映结构全部的变形及受力要求,因为不论用何种分布方式,都将使得和该加载方式相似的振型作用得到加强,而其他振型的作用则被削弱。

而且,在强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惯性力大小及分布方式也因之变化,楼层惯性力的分布不可能用一种分布方式来反映。

因此,最少用两种以上的荷载分布方式进行Pushover 分析。

FEMA - 273 推荐三种形式:
1) 均匀分布:各楼层侧向力可取所在楼层质量;
2) 倒三角形分布:结构振动以基本振型为主时的惯性力的分布形式,类似于我国规范中用底部剪力法确定的侧向力分布;
3) SRSS 分布:反应谱振型组合得到的惯性力分布。

ATC - 40 采用与第一振型成正比的侧向力分布形式。

SAP2000程序提供了自定义分布、均匀加速度分布和振型荷载分布三种加载方式。

均匀加速度分布提供的侧向力是用均一的加速度和相应质量分布的乘积获得的;振型荷载分布提供的侧向力是用给定的振型和该振型下的圆频率的平方(ω2) 及相应质量分布的乘积获得的,可以取任何一个振型。

其中,均匀加速度方法相当于均匀分布,振型荷载分布方法,当取第一振型时,相当于倒三角分布。

用户也可以自定义水平力分布情况,也可以把三者按一定系数组合。

在定义Push - over 工况时,除了按上述方法考虑各种水平荷载及组合外,应首先定义重力荷载作用作为Push - over 第一工况,各种水平力及其组合作为其它工况,计算时首先计算第一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其它工况下的计算是在第一工况下内力和变形基础上施加水平荷载,水平荷载不断增加,结构侧移不断增大,直到达到规定的位移为止。

常用的Push - over 工况主要有:
1. 重力+ 振型1 (纵向)
2. 重力+ 振型2 (横向)
3. 重力+ x 向加速度
4. 重力+ y 向加速度
Q3:为什么整个Push过程只记录了7步?
A3:先理解下面来自中华钢结构论坛的一段话:
令cn,cm分别为最小和最大保存步数,b为保存步长,△为总目标位移,A1、A2…Ai为事件,则有b=△/cn,即保存步长主要由最小保存步数确定。

如在非保存节点的某节点事件发生,则系统也保存该节点,并在此节点以同样的保存步长重新开始。

例:取△=10,cn=20,cm=21,计算m=0.5。

(1)一个事件A1在节点2.7发生,保存的节点有:
0.5/1.0/1.5/2.0/2.5/2.7/3.2/3.7/4.2/4.7/5.2/5.7/6.2/6.7/7.2/7.7/8.2/8.7/9.2/9.7/10.0,共21步≤cm
(2)两个事件A1和A2分别在节点2.7和3.9发生,保存的节点有:
0.5/1.0/1.5/2.0/2.5/2.7/3.2/3.7/( 3.9)/4.2/4.7/5.2/5.7/6.2/6.7/7.2/7.7/8.2/8.7/9.2/9.7/10.0,共21步≤cm。

即节点3.9发生的A2事件不被保存,原因如下:
0.5/1.0/1.5/2.0/2.5/2.7/3.2/3.7/3.9/4.4/4.9/5.4/5.9/6.4/6.9/7.4/7.9/8.4/8.9/9.4/9.9/1 0.0,共22步> cm不被允许。

(3)三个事件A1、A2 、A3分别在节点2.7、3.9、4.1发生,保存的节点有:
0.5/1.0/1.5/2.0/2.5/2.7/3.2/3.7/4.1/4.6/5.1/5.6/6.1/6.6/7.1/7.6/8.1/8.6/9.1/9.6/10.0,共21步≤cm。

即节点2.7发生的事件A1、节点4.2发生的A3事件都能被保存,A2不被保存。

一般方法是保证cm足够大,比cn大10-100倍,以保证每个事件都被保存、完整保存pushover细节。

cn可以是10或100的数量级,比如对于△=10mm,取m=0.5-1mm就有足够的精度。

综上所述,如想保留更加细微的加载过程,需调解荷载控制参数中的最小保存步数,这个数越大,步长越小,保存的步数越多。

受到上述启发,我对于荷载控制参数的理解如下:
(1)每阶段最大总步数:就是程序进行迭代的次数,每次迭代程序都会增加一个步长,这个步长要能够确保实现迭代的收敛,而这个步长一般采用b=△/cn,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步长b不能实现收敛,则程序将步长b分割为更小的步长再次运行,直至收敛,此时这个由程序自动分割的较小步长的一次迭代即为一步。

(2)保存的步数:保存步数由两方面控制:
一是“最小保存步数”,例:取△=10,cn=20,cm=21,计算m=0.5,保存的节点有:0.5/1.0/1.5/2.0/2.5/……/10,共21步≤cm;
二是“每阶段最大总步数”,最大总步数的概念已经讲过了,就是结构为了每一步迭代实现收敛会自动分割步长,当按照自动分割的步长计算的步数达到定义的最大总步数的时候,程序终止。

例如:取△=10,cn=20,cm=21,计算m=0.5,即步长m=0.5,但是程序运行时,如果以0.5步长进行迭代不能实现收敛,程序会分割0.5为更小的步长,这样从0叠加至0.5不是预想的一步,二是很多步,增加的那些步的结果没有被记录下来,因为保存的节点只有:0.5/1.0/1.5/2.0 /2.5/……/10,共21步,当然,如果想把所有这21个节点的结果保存下来,那最大总步数就需要更大的值。

这就是为什么最大总步数一直在增加,而保存的步数却不增加。

这时可以注
意一下,Curr Step(即Current Step)一般会很小,要迭代很多步才能到达记录的节点。

我详细观察了一下我的计算文件,在计算到200步前保存了15步,后面的计算中结构收敛比较困难,一般都只能以一个很小的增量达到收敛,增量接近于0,所以后面300多步计算基本上就没有能保存新的输出步。

如果结构的非线性收敛较困难的话,说明什么问题?接近破坏了吗?可是我全部的塑性铰都只在B -IO之间,且在此之间的塑性铰为170处,结构应该还能继续发展的,这是我迷惑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