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3种骨折
老人3种常见骨折,你了解吗?

老人 3种常见骨折,你了解吗?骨折是一种常发于老年人群中的疾病,这是由于老年人骨骼中的钙质流失较为严重,导致老年人的骨质比较脆弱,一旦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就会造成骨折,而在老年人的骨折中,最为常见的三种骨折类型分别是桡骨远端骨折、髋部骨折以及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老年人骨折在治疗中,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因此治疗老年人骨折的方法因人而异,那么关于老年人三种常见的骨折基本情况以及如何治疗,我们通过以下科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老年人三种常见骨折的病因(1)桡骨远端骨折的病因引起桡骨远端骨折的病因有两种,分别是伸直型骨折和屈曲型骨折,在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其中伸直型骨折比较常见,而屈曲型骨折则较为少见。
伸直型骨折一般都是间接暴力导致,老年人因为跌倒、磕碰撞而造成骨折,其中骨折线多为横行,也伴随有粉碎性骨折。
而屈曲型骨折的发生原因和伸直型骨折相反,在跌倒时患者的腕部和手背触地发生桡骨远端骨折。
(2)髋部骨折的病因引起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导致,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身体肌能的退化和体内钙质的流失,很容易引起骨质退化。
其次是老年人容易摔倒,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的退化,使得身体协调能力也有所差异,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容易导致老年人发生摔伤。
最后是心脑血管问题,当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发生问题后,会使老年患者出现头晕和不适等症状,随着老年患者下床和行走时跌倒而引起髋部骨折。
(3)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因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大多为创伤所致,当老年人遭遇伤力一般较轻时,可以表现为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都是由反复轻型伤力积累所致,骨肿瘤侵犯椎骨可以造成轻微的伤力或者无外伤造成的骨折。
二、骨折对老年人的危害都有哪些?(1)骨折后引起多种并发症老年人患有骨折,尤其是下肢的骨折,使得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然而长期的卧床休息对于老年人本身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健康讲座-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的防治及康复

健康讲座-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的防治及康复一、认识骨折1、骨折: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
•⑴早期X光片显示骨折——骨折诊断明确;•⑵早期X光片未显示骨折——骨折待排除。
2、骨折的病因:•⑴主因:外部暴力及肌肉收缩力;•⑵诱因:①全身及局部疾病:脆骨症、骨质疏松、骨髓炎、骨肿瘤等(病理性骨折);②积劳性劳损:如长途行走致第2、3跖骨骨折;胫骨或腓骨下1/3骨折(疲劳性骨折)。
3、骨折的自我发现•⑴功能障碍:上肢骨折:不敢提东西;下肢骨折:不能站立或行走。
•⑵轴冲痛:在远离受伤部位叩击:伤处疼痛,则骨折可能性极大。
4、骨折的治疗原则•⑴复位: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接骨(闭合复位;切开复位)。
•⑵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内固定;外固定)。
•⑶功能锻炼: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肌肉、关节囊的收缩活动(有益运动;有害运动)二、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1、肩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⑴解剖特点:肩关节组成部分;活动范围大;关节不稳;肩袖。
⑵治疗(治疗不当会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①复位固定:•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疗效好;•切开复位内固定—宜慎用。
•②药物治疗:•早期:活血祛瘀(骨八方);•中后期:接筋续骨、舒筋通络(四物汤、骨六方)。
•③康复锻炼:早期;中期;后期⑶预后:•①后遗不同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②后遗肩关节周围炎。
2、腕部骨折:桡骨下端骨折•⑴解剖特点:骨性腱沟;伸屈肌腱;腕管;•⑵治疗(治疗不当严重影响腕关节伸屈、前臂旋转活动)•①复位:•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好;•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骨折不稳定时采用,宜慎用。
•②药物治疗:•早期:活血祛瘀(骨八方);•中后期:接筋续骨、舒筋通络(四物汤、骨六方)。
•③康复锻炼:早期;中期;后期3、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⑴解剖特点:血运差,难愈合;承受巨大应力。
•⑵治疗•①复位内固定(空心拉力钉内固定):适应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常见四肢骨折的护理

常见四肢骨折的护理骨折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身体损伤,是指我们人体的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因外力发生了中断,可发生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年人也时有发生。
这里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四肢骨折,在医学上会把四肢骨连续性以及完整性的断裂称之为四肢骨折,四肢骨折原因常常是由于外伤或是意外事故引起的。
当发生骨折后一定要经过详细及时恰当的处理,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的患者在骨折后都能恢复到原来的肢体功能,少数患者回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此一定要四肢骨折的治疗以及后续骨折的护理工作,这与我们骨折的恢复程度以及恢复功能有很大的关系。
一、常见四肢骨折的分类四肢骨折分为上肢骨折和下肢骨折两类,一般常见的上肢骨折包括:肱骨干骨折、肱骨踝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以及桡骨远端骨折;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胫腓骨干骨折。
1.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之中;而肱骨近端的嵌插和移位性骨折则对见于来年人。
肱骨干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多由之间或是间接的暴力造成的。
2.肱骨踝上骨折肱骨踝上骨折对发生在5-12岁的儿童身上,主要由于间接的暴力造成的。
肱骨踝上骨折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
3.尺桡骨干双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多见于强少年之中,引起骨折的原因多见于重物直接的打击或是刀具砍伤所致,也可由间接暴力或是扭转暴力引起的。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多为常见额一种骨折形式,这种骨折容易并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该骨折的特点是两骨的骨折线在同一平面,成横行,多为粉碎性或是多段骨折,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组织损伤,造成整复对位不稳定。
4.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见暴力所致,桡骨远端骨折常发生在桡骨下端3cm段内的伸直型骨折。
5.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以老年女性为多见,多由于骨质疏松造成股骨颈脆弱,再加上髋周肌肉退变,老年人平常的走路摔倒、上下床时上下肢突然地扭转都容易造成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的防治及康复

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的防治及康复佛山市中医院骨八科郑宝林主治中医师一、认识骨折1、骨折: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
•⑴早期X光片显示骨折——骨折诊断明确;•⑵早期X光片未显示骨折——骨折待排除。
2、骨折的病因:•⑴主因:外部暴力及肌肉收缩力;•⑵诱因:①全身及局部疾病:脆骨症、骨质疏松、骨髓炎、骨肿瘤等(病理性骨折);②积劳性劳损:如长途行走致第2、3跖骨骨折;胫骨或腓骨下1/3骨折(疲劳性骨折)。
3、骨折的自我发现•⑴功能障碍:上肢骨折:不敢提东西;下肢骨折:不能站立或行走。
•⑵轴冲痛:在远离受伤部位叩击:伤处疼痛,则骨折可能性极大。
4、骨折的治疗原则•⑴复位: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接骨(闭合复位;切开复位)。
•⑵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内固定;外固定)。
•⑶功能锻炼: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肌肉、关节囊的收缩活动(有益运动;有害运动)二、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1、肩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⑴解剖特点:肩关节组成部分;活动范围大;关节不稳;肩袖。
⑵治疗(治疗不当会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①复位固定:•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疗效好;•切开复位内固定—宜慎用。
•②药物治疗:•早期:活血祛瘀(骨八方);•中后期:接筋续骨、舒筋通络(四物汤、骨六方)。
•③康复锻炼:早期;中期;后期⑶预后:•①后遗不同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②后遗肩关节周围炎。
2、腕部骨折:桡骨下端骨折•⑴解剖特点:骨性腱沟;伸屈肌腱;腕管;•⑵治疗(治疗不当严重影响腕关节伸屈、前臂旋转活动)•①复位:•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好;•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骨折不稳定时采用,宜慎用。
•②药物治疗:•早期:活血祛瘀(骨八方);•中后期:接筋续骨、舒筋通络(四物汤、骨六方)。
•③康复锻炼:早期;中期;后期3、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⑴解剖特点:血运差,难愈合;承受巨大应力。
•⑵治疗•①复位内固定(空心拉力钉内固定):适应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髋部骨折的诊疗与管理对于老年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提供最新的指导和建议,我们制定了《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1. 诊断髋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
临床症状包括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肢体畸形等。
影像学检查主要使用X射线和CT扫描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骨密度测量可以帮助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2. 分类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髋部骨折可以分为股骨颈骨折、转子袖骨折和髋臼骨折等。
股骨颈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特别是在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
3.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髋部骨折,保守治疗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这包括休息、疼痛管理、功能锻炼和骨质疏松治疗。
然而,保守治疗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不稳定,因此需要密切监测。
4. 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的目标是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手术选项包括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来决定。
5. 术后管理术后管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这包括疼痛管理、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预防等。
早期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活动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 并发症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常伴随着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炎、尿路感染和压疮等。
积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7.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护理包括早期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
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
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与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等因素。
通过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综合的康复护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指导和建议,希望能对髋部骨折患者的诊治工作有所帮助。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身上。
根据骨折的位置和程度,股骨颈骨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一、骨折类型1. 急性完全性股骨颈骨折:骨折线完全穿过股骨颈,将骨折部分分离成两个完全独立的骨块。
2. 急性不完全性股骨颈骨折:骨折线未完全穿过股骨颈,骨折部分仍有一定程度的连结。
3. 慢性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骨折未愈合,形成了慢性骨折。
4. 压缩性股骨颈骨折:骨折部分受到压缩,使骨折线呈现压缩状态。
5. 骨折位移类型:根据骨折部位的相对位置变化,可分为骨折部位未发生位移、骨折部位有位移,以及骨折部位发生了错位。
6. 骨折稳定性:根据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指骨折部位的骨块相对稳定,不易发生位移;而不稳定性骨折指骨折部位的骨块容易发生位移。
7. 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指骨折部位没有与外部环境相连的伤口,而开放性骨折则指骨折部位有与外部环境相连的伤口。
二、影响因素1. 年龄:股骨颈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与骨质疏松有关。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3. 外力作用:剧烈的外力作用,如跌倒、摔伤等,也是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原因之一。
4. 其他疾病:某些疾病如骨肿瘤、骨骼畸形等也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三、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适用于老年患者或骨折不严重的患者,包括卧床休息、使用助行器、进行物理治疗等。
2. 外科手术:适用于骨折严重、位移明显或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包括内固定术、骨折复位术、关节置换术等。
四、并发症及预防1. 股骨头缺血坏死:由于骨折发生后血液供应不足,股骨头可能会发生缺血坏死。
2. 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休息会增加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3. 压疮: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部位压力过大,易发生压疮。
为预防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骨骼的负重能力。
常见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常规

常见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常规常见的上肢骨折包括肱骨干骨折、肱骨霞上骨折、尺椀骨干双骨折、楮骨远端骨折;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骨折。
一、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豚上2cm 段内的骨折,常见于青年和中年人。
【病因】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
直接暴力常由外侧打击肱骨干中段导致横形或粉碎性骨折。
间接暴力常由于手掌或肘部着地,暴力上传,加之身体倾倒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肱骨中下1/3段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致中下1/3骨折。
【临床表现】受伤后,上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及功能障碍。
肱骨干可出现假关节活动、骨擦感、患肢缩短等。
肱骨干中下1/3段骨折易发生梯神经损伤,合并梯神经损伤时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椀侧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治疗要点】主要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移位情况,大多数肱骨干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粉碎性、开放性及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肱骨干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
1石膏固定复位后比较稳定的骨折,可用U形石膏固定。
若为中、下段长斜形或长螺旋形骨折,手法复位后不稳定,可用上肢悬垂石膏固定,但有可能因重量太大,导致骨折端分离,宜采用轻质石膏,并在固定中严密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2,小夹板固定用四块合适长度的小夹板分别置于上臂前、内、外、后侧捆扎固定。
在屈肘90。
位用三角巾悬吊。
成人固定6~8周,儿童固定4~6周。
3.康复治疗复位术后抬高患肢,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3周后,开始主动的腕、肘关节屈伸活动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
6~8周后加大活动量,并作肩关节旋转活动。
在锻炼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
骨折完全愈合后去除外固定。
内固定物可在半年以后取出,若无不适也可不必取出。
在锻炼过程中,可配合理疗、体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股骨颈骨折护理知识点

股骨颈骨折护理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通常发生在股骨颈与股骨干交界处。
这种骨折对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伤害,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股骨颈骨折的护理知识点。
一、股骨颈骨折的定义和症状股骨颈骨折指的是股骨颈部位发生骨折,通常是由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导致的。
患者在发生股骨颈骨折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无法站立和行走、肢体变短等症状。
二、股骨颈骨折的常见原因1. 老年人骨质疏松;2. 摔倒或其他意外伤害;3. 长期缺乏钙质、维生素D等导致骨质疏松;4. 长期使用激素药物等。
三、股骨颈骨折的护理知识点1. 确保患者安全:在发生股骨颈骨折后,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再次发生意外伤害。
可以在周围放置垫子或其他软物质,防止患者再次摔倒。
2. 预防并发症:股骨颈骨折患者容易发生床位坠症、肢体水肿、压疮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按摩肢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注意日常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休养期间,需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焦虑和抑郁。
护理人员可以陪伴患者聊天、听音乐、观影等,帮助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4. 合理饮食: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休养期间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钙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骨折的愈合。
5. 定期康复锻炼:在股骨颈骨折初期,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但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肌肉功能恢复。
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再次摔倒或受伤。
6. 定期复查治疗: 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治疗,确保骨折愈合情况良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除了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合理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以上的护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和照顾股骨颈骨折患者,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老年人的骨质健康,多加关注和照顾我们身边的老年人。
【2000字】第二篇示例: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者身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常见的3种骨折
冬季是骨折的高发时期。
临近新春,全科医生不仅应做好预防骨折的健康教育,还应了解一些常见骨折的处理。
对于老年人在进行骨折的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鉴别,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常为老年,女性多见,为低能量损伤导致骨折,一般根据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可进一步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以指导后续抗骨质疏松治疗。
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时应选择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降钙素等治疗,在接下来的病例分析部分不做冗述。
腰椎压缩性骨折
患者,女性,78岁,主因“行走时摔伤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4小时”于急诊就诊。
查体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腰椎棘突压痛阳性,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
X线检查 L2椎体轻度楔形变,考虑压缩性骨折,不排除陈旧性可能(图2)。
初步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L2);骨质疏松性骨折。
鉴别诊断
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
腹膜后血肿刺激了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受伤方式、受伤时姿势、伤后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
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可有既往明确受伤史,但近期常无受伤史,而伴有身高明显降低,X线片表现为椎体楔形变,磁共振成像(MRI) T2压脂相可见椎体内无明显高信号。
急诊处理
患者平卧,制动;搬运时多人协助,轴向翻身,避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治疗。
后续治疗
保守治疗患者卧床4~6周,支具保护下活动,定期门诊复查。
手术治疗若患者疼痛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法配合,且MRI T2压脂相可见椎体内高信号,排除陈旧性骨折,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
预防并发症预防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股骨转子间骨折
患者,男性,84岁,主因“行走时摔伤致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6小时”于急诊就诊。
查体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右髋部明显外旋畸形,压痛(+),足趾感觉及运动正常。
X线检查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移位明显(图3)。
初步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右);骨质疏松性骨折。
鉴别诊断
股骨转子间骨折需要与股骨颈骨折相鉴别。
股骨转子间骨折受伤后转子区出现疼痛、肿胀、瘀斑,下肢不能活动。
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多为摔倒致伤,伤后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有时仍能行走,但数天后,髋部疼痛加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查体可见髋部外旋畸形及压痛,外旋可达40°~60°之间,但外旋畸形达到90°,应怀疑有转子间骨折。
肢体测量可发现患肢短缩,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移位情况。
急诊处理
急诊处理方法同前。
后续治疗
手术治疗若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可进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针内固定术或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等。
保守治疗若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麻醉及手术,则考虑行保守治疗。
行患肢牵引(骨牵引或皮牵引)2~3个月,定期门诊复查。
预防并发症并发症的预防包括预防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骨折畸形愈合、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还包括术后内固定物失效等。
尺、桡骨骨折
患者,女性,81岁,主因“行走时摔伤致左腕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3小时”于急诊就诊。
查体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左腕部明显肿胀,“餐叉样”畸形,桡骨远端压痛(+),手指感觉、运动正常。
X线检查左侧桡骨远端骨折,骨折端向背侧移位,向掌侧成角,左侧尺骨茎突骨折(图4)。
初步诊断桡骨远端骨折[左,科利斯(Colles)];尺骨茎突骨折(左);骨质疏松性骨折。
Colles骨折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典型畸形姿势。
鉴别诊断
史密斯(Smith)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多为摔倒时患侧腕关节于掌屈位致伤,查体可见腕部肿胀、畸形及压痛,X线检查可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掌侧移位,向背侧成角。
巴顿(Barton)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多为摔倒致伤,查体可见腕部肿胀、畸形及压痛,X线检查可见桡骨远端骨折累及部分桡腕关节面,腕骨随骨折块向掌侧或背侧半脱位。
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常须手术治疗。
下尺桡关节损伤常伴随于桡骨远端骨折,查体可见下尺桡关节压痛,X线片可见下尺桡关节间隙增宽,尺骨头半脱位。
可为急性或慢性。
急诊处理
处理方法为患肢制动并进行固定。
应用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后续治疗
保守治疗急诊于麻醉下进行闭合整复、前臂背托石膏固定。
复查X线片,若骨折复位良好,则石膏固定4~6周,定期门诊复查。
手术治疗若骨折复位欠佳或多次手法复位后骨折位置无法维持,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可进行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架术,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预防并发症并发症的预防包括预防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继发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定、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或局部疼痛综合征、腕管综合征、伸肌腱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