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概述
细胞因子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给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
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手术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且对于一些难以治愈的癌症来说,这些传统治疗方法很难起到理想的治疗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癌症免疫治疗成为了一个备受期待的治疗手段,而细胞因子也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治疗工具。
什么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种蛋白质,它们能够在人体内发挥调节免疫反应、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吞噬、清除病原体等多种作用。
人体内大多数的细胞都能够产生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人体内通信以及促进人体的免疫反应,帮助人体有效抵御疾病的发生。
细胞因子有很多种类,例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等。
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等多种方式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使得癌细胞变得更为易于处理。
例如,通过干扰素来激活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细胞对于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结肠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的效果。
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来破坏肿瘤细胞的膜结构和毒性,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通过一些特殊的白细胞介素,比如白细胞介素12,可以促进免疫系统中CD4+干细胞的分化,并刺激免疫系统中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这些治疗手段虽然效果不尽相同,但都有一定的治疗理论基础。
虽然还没有能够通行于临床的药物,但是仍有很多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中。
未来展望细胞因子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看好,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不断推陈出新。
尽管在实际应用中,与其他免疫治疗技术相比,细胞因子在治疗时间、治疗剂量和使用方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并没有阻挡其作为治疗手段的未来发展。
随着人们对癌症治疗的不断追求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细胞因子必将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加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细胞因子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细胞因子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通信、免疫反应等生物功能。
「细胞因子」一词的发明者是美国病理学家Goldstein,他在1979年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细胞因子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一些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肿瘤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疾病,由于其发生机制的复杂性,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点。
但是,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正逐渐成为一项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而细胞因子在这一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改变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系统中的特定受体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而细胞因子则是免疫治疗中最常用的调节细胞因子。
在免疫治疗中,利用细胞因子的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
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具体作用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具体作用:1.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因子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各种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在受到细胞因子的刺激后,可以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增加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免疫活性,增加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2.调节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可以调节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协调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IL-2能够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抗肿瘤免疫力;IL-12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Killer细胞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3.增强细胞的自杀能力细胞因子能够通过增强细胞自杀程序的作用,诱导肿瘤细胞自杀。
例如,TNF-α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张。
4.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从而阻止肿瘤的营养供应。
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因子是体内的一种天然蛋白质,它在维持机体免疫状态、组织生长和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细胞因子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细胞因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
在免疫治疗中,这些细胞因子主要用于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增强免疫反应等方面。
其中,干扰素是最早被用于临床治疗的细胞因子之一。
它通过激活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来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目前,干扰素已经被广泛用于乙型肝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治疗中。
肿瘤坏死因子也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细胞因子。
它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白介素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因子。
它可以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强免疫反应。
现在,白介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虽然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它们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这些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发热、疲劳、头痛等。
另一方面,细胞因子的应用也很难针对性地治疗某些特殊的疾病或症状。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寻更加定向和有效的细胞因子的应用。
例如,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将多个细胞因子进行组合或者化学修饰,以达到更加精确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目前的研究中,也有学者提出了使用基因治疗等更加先进的技术,来实现更加针对性的细胞因子治疗。
在总体上,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是一种前沿的研究领域,它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相信细胞因子的应用也将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来自不同物种的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来自不同物种的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来自不同物种的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是一类蛋白质分子,它们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和功能。
在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主要发挥两种作用:一是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它们对肿瘤的攻击力;二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物种的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1. 白细胞介素-2 (IL-2)IL-2是一种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它可以刺激NK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自1992年以来,FDA已经批准了IL-2在肾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的治疗中的使用。
研究发现,IL-2联合T细胞免疫球蛋白(TIL)治疗恶性黑色素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2.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TNF-α是一种由巨噬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它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促进免疫细胞的浸润。
然而,由于TNF-α本身的活性非常强,它也会导致强烈的炎症反应和毒性作用。
因此,目前主要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一个缺少TNF-α细胞死亡领域(TNF-α DED)的重组蛋白来进行治疗。
3. 白细胞介素-12 (IL-12)IL-12是一种由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它可以诱导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IL-12在治疗多种癌症中都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它也会引起副作用,如发热、低血压和肝毒性等。
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新的 IL-12 表达技术,以减少其副作用。
4. 调理素 (Interferon)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感染细胞和细胞因子刺激的细胞分泌。
干扰素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B型肝炎和恶性黑色素等多种疾病。
此外,干扰素在多个实验室研究中也显示出了对几种癌症治疗的良好效果,例如胃癌和肺癌等。
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免疫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无创、低毒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一、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细胞因子是指细胞间相互作用时所释放出的一类小分子物质,它们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迁移、凋亡等生理过程,也能够在免疫反应中发挥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可分为多种,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趋化因子等。
这些分子的生物学作用非常复杂,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常常形成复杂的调节网路。
二、肿瘤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疾病,由于肿瘤细胞自身的免疫逃逸和免疫抑制,使得免疫系统无法清除肿瘤细胞,因此需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来治疗肿瘤。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如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促进它们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其次,细胞因子还能够扩增和激活特定的T细胞亚群,如细胞毒性T细胞(CTLs)、辅助T细胞(Th细胞)等,这些细胞在免疫监视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另外,部分细胞因子也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如TNF和FasL等。
当前,利用细胞因子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1. 肿瘤免疫耐受的治疗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方式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其中包括T细胞功能的抑制。
然而,免疫耐受是难以逆转的,因此一些细胞因子,如IL-2、IL-7、IL-15等,常常会被用于免疫抑制较强的患者中,目的是刺激T细胞的增生和扩增,以反转肿瘤免疫耐受。
2. T细胞治疗T细胞是肿瘤监视的关键免疫细胞之一,其功能不足会导致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因此,T细胞治疗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
根据不同的免疫治疗策略,T细胞治疗可以被分为到体外进行的体外扩增T细胞治疗和体内直接注射的体内T细胞治疗。
在扩增过程中,常常会加入一些细胞因子,以促进T细胞增生和生存,如IL-2、IL-7等。
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方法被提出,其中细胞因子治疗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细胞因子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其在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和功能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和作用细胞因子包括胞外和胞内因子。
胞外因子分为调节和炎症因子,调节因子又分为生长和巨噬细胞因子等。
胞内因子主要包括背景因子、激活因子和信号转导因子。
这些均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功能的关键因子。
在人体内,细胞因子可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和功能。
其能够增强细胞杀伤功能、增加吞噬能力、提高细胞杀伤效能等,因此在免疫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对于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传统的手段往往是剂量大的辐射和化疗。
这些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毒副作用等问题,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而细胞因子治疗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
细胞因子治疗通过促进免疫功能的增强,达到治疗的目的。
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有以下三种主要作用:(1)增强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和分化。
比如,通过给予白细胞介素(IL)-2使得机体能够产生大量的T细胞,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力。
(2)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如果在治疗期间细胞因子的数量不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将会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
因此,细胞因子的合理控制还能避免疾病的恶性发展,同时也通过正常的细胞生长和发育,达到治疗的效果。
(3)调节免疫代谢:细胞因子在免疫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能够对人体免疫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治疗期间,细胞因子的合理调节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机体对治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细胞因子的风险和副作用细胞因子治疗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比如,一些细胞因子具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如高剂量的脂肪消耗因子会导致一系列消耗性疾病,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等问题。
免疫治疗中的细胞因子

免疫治疗中的细胞因子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治疗方式。
目前有许多种不同的免疫治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注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
一、什么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分泌的蛋白质,可以调节和协调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细胞因子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有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其中的一些细胞因子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或者间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打击癌症。
二、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活T细胞: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之一,参与了免疫系统中的许多重要过程,如对感染的应答和对癌症的克服等,细胞因子可以刺激并激活T细胞,从而使其更加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2.增加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抗肿瘤细胞能够通过浸润实体肿瘤来对其进行攻击,但许多肿瘤能够降低周围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浸润和对肿瘤的攻击,从而帮助克服癌症。
3.抗肿瘤病毒感染:一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例如干扰素,已用于治疗某些癌症,因为这些癌症与某些病毒的感染有关。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刺激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可以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上,从而激活免疫细胞,使它们更加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2.调节细胞增殖:一些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对癌细胞攻击的能力。
3.抗炎作用:许多细胞因子能够抑制炎症过程,从而减少肿瘤周围的炎症反应。
4.提高肿瘤免疫原性:通过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细胞因子可以提高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原性,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四、细胞因子免疫治疗的局限性尽管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限制和潜在风险:1.副作用:由于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对副作用进行监测和控制,以防止出现严重的自身免疫疾病。
肿瘤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应用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状态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癌症免疫治疗主要集中在T细胞表面受体TCR以及共刺激分子(如:CD28)等。
针对于第三信使细胞因子的癌症治疗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且还没有大量的应用到临床试验中。
但其实,早在198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就批准了重组IFN-α用于治疗毛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如: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小分子蛋白,其分子量通常小于30kDa。
细胞因子在体内可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生存以及免疫应答等。
基于功能不同,细胞因子又可分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干扰素(interferons/IFN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TNFs)、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CSFs)以及趋化因子(chemokines)。
细胞因子药物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多种细胞因子已被视为抗癌候选药物。
迄今为止,FDA已批准了两种重组细胞因子用于癌症免疫治疗,分别为甘乐能(干扰素α-2b)和普留净(阿地白介素)(表1)。
甘乐能可用于治疗毛细胞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滤泡性淋巴瘤和艾滋病相关的卡波西肉瘤[1],而普留净则具有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RCC) 和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功效[2]。
表 1 FDA批准的细胞因子药物此外,其他细胞因子类药物也在开发中,包括临床试验中研究最广泛的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2和IFN-γ等(图1)[3]。
对于重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来讲,高纯度以及高活性对于其功能研究实验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细胞毒性检测、因子药物筛选阳性对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概述细胞因子一般是由受到刺激的细胞产生,主要为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具有高效性,在微摩尔甚至皮摩尔都可以起作用。
单个细胞因子对免疫的作用取决于如下的条件:局部细胞因子浓度、其受体表达的模式及多个信号通路在免疫应答细胞中的整合。
细胞因子作为分子信使,允许免疫系统细胞彼此通信,以产生对靶抗原的协调,在许多疾病中具有调节和效应功能,因此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可用于免疫治疗。
在免疫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直接刺激肿瘤部位的免疫效应细胞和基质细胞,增强细胞毒性。
通过对动物肿瘤模型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已经有很多细胞因子用于癌症的治疗。
获得FDA批准上市的细胞因子药物已有多个,如高剂量的IL-2用于治疗黑素瘤和肾细胞癌,IFN-α用于III期黑素瘤的辅助治疗。
还有更多的细胞因子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GM-CSF、IL-7、IL-12、IL-15、IL-18和IL-2。
细胞因子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用于激活免疫疗法、抑制免疫疗法等,包括各种重组、合成和天然的制剂。
如白细胞介素类(IL-2、IL-7、IL-12),趋化因子(CCL3、CCL26、CXCL7)及其它细胞因子(干扰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在激活免疫疗法中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以刺激外周血干细胞(从病人血液中提取)产生淋巴细胞,经过体外与肿瘤抗原共培养后,再输回到病人体内,并结合刺激性的细胞因子以增强免疫效应,这样的细胞就可以摧毁携带相同抗原的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白细胞介素-2可以与抗CD3和同种异体反应性细胞融合,生成过继T细胞。
这种细胞可以转移到患者体内,可以进一步提高IL-2的抗癌活性。
白细胞介素-7和白细胞介素-2可以用来恢复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免疫系统,这一研究已经进如临床试验阶段。
在抑制免疫疗法中主要抑制自体免疫疾病中的异常免疫反应,或者降低正常免疫反应以阻止细胞或者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如免疫抑制药物、免疫耐受、过敏治疗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一些在免疫治疗中经常用到的细胞因子的特性。
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涉及皮质的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
IL1超家族有11个成员,如IL1A、IL1B、IL1Ra、IL-18等。
IL-1是一些癌症的药物靶点,也用于细胞治疗。
在细胞免疫治疗方面,IL-1可体外刺激CD4+T细胞的增殖,诱导IL-2的产生,共刺激CD8+/IL1R+T细胞活化,并刺激成熟的B细胞增殖和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当IL-1α与IFN-γ和激活性CD3单抗合用时,可以明显提高CIK 的细胞毒作用。
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也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由T细胞响应于抗原或有丝分裂刺激产生,广泛应用于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IL-2能够刺激NK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毒作用并刺激NK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IL-2可以引起T细胞过度分化和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亡,还可以激活CD4+ FoxP3 Treg调节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肿瘤杀伤活性,因此认为IL-2属于T细胞调节因子而不单单是激活因子,所以现在有的研究已经用IL-7,IL-15,IL-21来代替IL-2了。
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属于造血生长因子,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分泌,与白细胞介素2共用γc受体亚单位,刺激淋巴祖细胞的增殖。
IL-7可以为Naïve T细胞和记忆T细胞提供持续的刺激信号。
如上所述,IL-7在激活CD8+ T细胞过程中,不会激活CD4+ FoxP3+ Treg 细胞。
在临床上,IL-7还可以应用于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数量的恢复。
并且IL-7在B细胞成熟的某些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影响其增殖。
IL-7还可以作为肠粘膜淋巴细胞的调节因子。
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5与白细胞介素2具有相似的结构,共用γc受体亚单位,属于具有4个α-helix螺旋束家族(其它的如IL-2,IL-4,IL-7,IL-9,G-CSF和GM-CSF)。
IL-15调节T 和NK细胞的激活和增殖。
IL-15在先天免疫系统中主要是杀死病毒感染的细胞。
同时IL-15可活化NKT细胞和γδT细胞。
在免疫细胞治疗中,IL-15不会引起活化的T细胞凋亡,激活CD8+效应T细胞。
IL-15维持记忆性T细胞存活,从而对长期抗肿瘤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21同样属于白细胞介素2家族,共用γc受体亚单位,对免疫系统的细胞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可以在其靶细胞中诱导细胞分裂、增殖。
在细胞免疫治疗中,IL-21可以促进CD4+和CD8+ T细胞的增殖,增强CD8+ 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性,不会因活化造成细胞凋亡。
IL-21会优先扩增“年轻态”的CD27+CD28+的CD8+ T细胞,这类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
当然,IL-21也不会引起Treg的扩增,因此,IL-21在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4激活活化的B细胞和T细胞增殖,调节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上Fc受体的表达。
IL-4诱导Th1细胞向Th2细胞转化。
IL-4刺激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和IL-13。
IL-4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生长,从而引导单核细胞向DC方向分化。
培养体系中不加IL-4时单核细胞将分化为巨噬细胞。
IL-4在调节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关键作用,诱导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向IgE,上调MHC II类分子的产生。
IL-4和GM-CSF共同作用可使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未成熟DC,此时的DC具有较强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但抗原递呈能力较弱,IL-4和TNF-α顺序使用可以促进DC成熟。
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2作用于活化的T和NK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通过转录蛋白STAT4的活化剂介导来对淋巴细胞产生作用。
IL-12是IFN-γ的T细胞非依赖性诱导所必需的,对于Th1和Th2细胞的分化有重要作用。
IL12B与IL23A结合形成IL-23白介素,具有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功能。
IL-12属于药物靶点。
在细胞免疫治疗中,IL-12促进CD4+ T细胞分化为CD4+ Th1 T细胞,增强CD8+ CTLs 细胞活性。
IL-12的治疗效果与其剂量、作用时间以及其它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等有关,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免疫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
在小鼠抗黑色素瘤模型中,高剂量的IL-12通过NK细胞起作用,而低剂量的IL-12则通过NKT起到肿瘤杀伤作用。
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8也称为干扰素-γ诱导因子,属于促炎细胞因子,由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
IL-18能够刺激NK细胞和CD8+ T细胞分泌IFN-γ,增强NK细胞与CD8+ 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IL-18还可以活化巨噬细胞,促进Th1 CD4+ T细胞的发育,促进淋巴细胞表达FasL等功能。
IL-18可为过敏性疾病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此外,IL-18、IL-12和IL-15协同作用可以维持自身免疫疾病中的Th1应答和单核因子生成。
伽马干扰素(IFN-γ):伽马干扰素属于II型干扰素,主要由NK和NKT细胞产生,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IFNγ对转化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可加强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
IFNγ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诱导抗原呈递细胞(APCs)上的MHC I、MHC II和共激活分子表达。
此外,IFNγ可以诱导蛋白酶体的表达变化从而增强抗原呈递能力。
IFNγ还可以促进CD4+ T 细胞向Th1细胞分化,阻遏依赖于IL-4的B细胞亚型切换。
IFNγ通过磷酸化JAK1和JAK2蛋白进而激活JAK-STAT细胞途径。
在细胞免疫治疗中,IFNγ作用于宿主免疫细胞,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IFNγ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或使某些正常情况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进而增强抗原递呈能力。
IFNγ可以促进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但不能促进其增殖。
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及免疫功能。
IFNγ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及活化NK 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
IFNγ表达异常与许多自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2,GM-CSF)在胚胎移植及其发育中具有关键作用。
GM-CSF是最早发现的对于DC有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
在DC培养中,GM-CSF促进单核细胞向大巨噬样细胞分化,促进细胞表面MHC II类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
此外,GM-CSF还可促进DC的存活。
在细胞免疫治疗方面,GM-CSF可以激活免疫反应,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和DC而产生抗肿瘤活性。
在抗原呈递方面,GM-CSF可以促进DC细胞成熟,促进共刺激分子上调和CD1d受体表达。
近期研究发现,GM-CSF刺激造血祖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从而降低癌症患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
还有研究证明GM-CSF可以诱导骨髓DC 的分化,促进Th1细胞偏向免疫应答,促进血管生成,影响过敏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
因此,GM-CSF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恶性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TNFA)属于TNF超家族细胞因子,是生物过程调控的多功能分子,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脂质代谢和凝血等。
TNF-α参与抗肿瘤。
在细胞免疫治疗方面,TNF-α使未成熟DC分化为成熟DC。
这一过程通过TNF-α下调未成熟DC的巨胞饮作用和表面Fc受体的表达,上调细胞表面MHC I类、II类分子和B7家族分子(CD80,CD86等)的表达来实现。
成熟DC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明显减弱,但抗原递呈能力显著增强,可极强的激活T细胞。
TNF-α还可以影响其它细胞因子的生成,如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IL-1,增强IL-2依赖的胸腺细胞、T细胞增殖能力,促进IL-2、CSF和IFN-γ等淋巴因子产生,增强有丝分裂原或外来抗原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Ig分泌。
正是由于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产生,在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具有多重作用,参与免疫性疾病、炎症及传染性疾病。
随着对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必将会有更多的因子应用于细胞免疫治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