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的水文灾害

合集下载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2.3.1 中国的水文灾害学 案 61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了解洪水类型分布差异,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形成、危害及发生机制【学习重难点】1、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对比1954年和1998年洪水异同,分析人类活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 , ;③ ,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 。

2、暴雨洪水:①影响我国 、 、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②暴雨成因: 、 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③发生时间:与 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 月,自南向北推移。

④分布:(1)分布:(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 , 。

5、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合作探究】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点拔】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随堂练习】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2.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A、暴雨洪水B、融雪洪水C、冰凌洪水D、其他洪水3.我国黄河冰凌洪水不可能发生的河段是:()A、黄河上游宁夏河段B、黄河上游内蒙古部分河段C、黄河中游山西河段D、黄河下游部分河段4.冰凌洪水的发生主要在:()A、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B、河流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河段C、河流完全封冻的冬季D、河流完全解冻的夏季。

2.3中国的水文灾害

2.3中国的水文灾害

答: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 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2分)。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 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2分)。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2分)。
(2007江苏)图9 为我 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 (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 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 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 答23 一25 题。
(2008海南文综)(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 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 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图 10)。完成下列要求。 ⑴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 答:(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 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 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 涨。) 多雨(梅雨)季节(2分).持续强降雨(2分) ⑵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 能。(6分)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洪涝
一、中国的洪涝灾害
类 型
含义 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 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 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 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 被淹没的现象
关系
洪 水
雨 涝
由于两者往 往同时发生, 有时难以区 别,所以通 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 称为洪涝灾 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 害 象
4、洪灾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 建水库、筑塘坝 退耕还林(草、湖、沼) 加固大堤、疏浚河流 开辟分洪区 开挖新河道 (2)非工程措施: 植树种草 宣传教育 应急指挥 社会保险 监测预报 科研投入等

课件4: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课件4: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5.灾情变化 (1)特点:灾情日益__严__重__。 (2)原因: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河流 __蓄__洪__泄__洪___能力下降。②低洼地开发和建设,低洼 地的资产、__人__口___等密度加大。 (3)解决措施: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水__土__流__失__与低 洼地的过多__经__济__活__动___。
河段和部分下游河
段,及松花江部分
河段
成因分析
影响
初冬时下游河段
先冰冻,初春时
上游河段先解冻,影响城市、
从而引起上游河 交通、工
水越过下游冰面,业等
溢出两岸,形成
洪水
方法突破 如何辨别洪涝灾害、洪水灾害、涝渍灾害 洪涝灾害是由降雨、融雪(冰)、风暴潮等引起的洪流和积 水造成的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渍灾害。洪水灾害是由 于降水、融雪(冰)、风暴潮等引起江河湖库水量增加、水 位上升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涝渍灾害是指 降水过于集中,洼地积水排水不畅而造成的灾害。
核心要点突破
洪水灾害
1.洪水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 洪水灾害的形成与气候、地貌和水文等因素以及人 类活动有关,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 素。我国的洪水灾害包括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冰 凌洪水三种类型。
类型
时空分布
暴雨
4~9月,东部季风 区各大江河的中下
洪水 游平原地区
成因分析 台风、锋面等 引起降水多且 集中;地势低 平,雨季河流 排水不畅;人 类活动不合理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教学目标
1. 根据地图分析,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2. 了解三种洪水类型的分布差异,重点是暴雨洪水 的分布地区、类型和原因。 3. 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的相互联系上,理解长江 中下游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2.3水文灾害

2.3水文灾害

预习自测:C D B B A B D 当堂检测:B A C A
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 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 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4)总结洪水灾害的防治措施: 总结洪水灾害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 植树造林 调蓄径流; 库,调蓄径流; 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分洪区、泄洪区); 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分洪区、泄洪区); 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 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 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 开挖入海新河 调节能力; 调节能力; 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1954
小 大 偏
1998低Fra bibliotek轻于 大 12 处 33000 98年 年 十分 5 处 1320 严重
大 高 小

分析1954年与1998年长江流域灾情差异的原因
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地表状况发生改变,加剧了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地表状况发生改变, 洪水灾害的发生: 洪水灾害的发生: 蓄水能力下降; 植被覆盖度降低 ,蓄水能力下降; 下游泥沙沉积; 上游水土流失 ,下游泥沙沉积; 人口进入河流高风险区进行开发,如围湖造田,建垸, 人口进入河流高风险区进行开发,如围湖造田,建垸, 使水域变小,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域面积缩小 导致 使水域变小,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高水位、高流量。 高水位、高流量。 ②综合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强; 综合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强; 经济发展,资产密度加大。 经济发展,资产密度加大。

课件6: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课件6: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图表导读
教材P39图2.20“中国重大洪水灾害点位示意” 该图分上 下两部分。上面部分表示中国大洪水点位和特大洪水点位的 空间分布,正好与我国洪水频率分布规律相一致,并且重大灾 害点位恰好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工业、商业贸易 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的地区,这些受灾 体的脆弱性,加大了各点位灾情的严重性。下面部分表示三 个点位洪水灾害的时间分布,属洪水灾害的景观图,明显看出 灾情的严重性,受灾损失大。
二、风暴潮灾害
1.我国风暴潮灾害广泛发生在 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春 季和 秋 季。
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影响更为深远? 提示:虽然我国风暴潮从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都有发生,但 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风暴潮频繁。 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和 城市密集。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直接 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接损失,例如停 产造成的经济损失,高级精密仪器遭受浸泡造成的经济损失 等。因此,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影响更为深远。
(1)简析①②两海域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 节的不同。 (2)2007年3月3~5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前后,图 乙中②海湾出现了38年以来的最强风暴潮,给沿海区域 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试分析此次风暴潮势力特别强大的 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①海域为墨西哥湾,该地位于低纬地区,风暴 潮的类型为台风(飓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②海域为 我国的渤海湾,纬度较高,形成风暴潮的动力为温带气旋,类 型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第(2)题,根据风暴潮 的成因,即剧烈的大气扰动,结合该地风暴潮发生的时间推断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强冷空气势力强盛;二是元宵节前后, 日、地、月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天体的引潮力大,形成天文大 潮。二者的叠加加剧了潮势。

2.3中国的水文灾害

2.3中国的水文灾害

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对比
年份 1954
降雨量 偏大
流量 小
洪水位
低 高
图2.4 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
1998
偏小

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对比
洪 淹没 年份 水 范围 位 1954 低 大 溃 堤 数 多 死亡 人数 (人) 3.3万 经济 损失
轻于 98年 十分 严重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洪水灾害的类型
类型 形成原因 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洪 水
降雨多、暴雨集中; 东部 地势低平,排水不 季风区 畅;人类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
4~9月
融雪洪 水
气温升高,积雪、 西北和东北 4~5月积雪 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高纬度山区 7~8月冰川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 河流从低纬 初冬 冰冻,初春时上游 度向高纬度 初春 河段先解冻, 流的河段
环渤海平原 黄淮平原 长江中下游 平原和江 南丘陵 169 415 846 949 357 799 1407 2151
3.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 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二、风暴潮灾害
1.发生区:辽东湾到__________ 北部湾 沿海。 2.类型:
类型
主要影响 地区
旱灾 水灾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 地区 频次 32 169 415 846 949 频次 219 357 799 1407 2151 三江平原及 长白山地 松辽平原 环渤海平原 黄淮平原 长江中下游 平原和江 南丘陵
2.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2.3中国的水文灾害 (3)

2.3中国的水文灾害 (3)

三江平原及 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 平原和江 949 南丘陵
2151
2.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旱江灾南我害丘国尤陵是其地世突区有界出:条上,加件自对强的然我植地灾国树区害人造建最民林造严的,水重生防库的产止,国和水削家生土减之活流洪一造失峰,成;的其极威中大胁水危。、害。
长江地中区下游平旱频原灾次地区水 频:灾次
三江平原及 长白山地
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退3田2 还湖21,9 增强湖泊调蓄能力;
松辽平原 河16流9 截弯35取7 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 平原和江 949 南丘陵
2151
3.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 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① 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
一般影响范围
的频次多,时间长, 引起的风暴潮频繁。
严重影响范围 ② 经济发达,工农业、 人口、城市密集。
③ 直接的人员、财产等 经济损失,还有更加 严重的间接损失。
“森拉克”风暴潮影响范围(2002年)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
1.分布:_长__江__流___域__是我国暴雨和1洪98涝3年灾害
年份 水 范围 堤 人数

数 (人)
经济 损失
1954 低 大 多 3.3万
轻于 98年
图2.4 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
1998 高 小 少 1320
十分 严重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巩固训练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 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 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 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 新河分洪等措施 。 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 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提示 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地影响。 (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 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 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洪新 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在高纬度严寒地区,冬季积雪较厚,春季 气温大幅度升高时,积雪大量融化而形成。
4.冰凌洪水
在中纬度地区内,由较低维度地区流向较 高纬度地区的河流(河段),在冬春季节因上 下游封冻期的差异或解冻期的差异,可能形成 冰塞或冰坝而起。
5.溃坝洪水 水库失事时,存蓄的大量水体突然泄放,形 成下游河段的水流急剧增涨甚至漫槽成为立波向 下游推进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明确水文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 人文原因及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对于水文灾害的 影响,从而提高自己的意识,以减少水文灾害 的发生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暴雨洪水的分布地区、类型和成因。 2.风暴潮的类型、危害地区、时间 和造成的主要危害。 难点: 1.根据一地区经济情况,分析我国农 业灾情严重的原因。 2.从自然和认为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 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一、洪水灾害
洪水过后
洪水
(一)相关定义
1.洪水: 河、湖、海、江所含的水位上涨,超 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 2.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 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 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 滥的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中国的水文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灾害孕产环境)与人为因素(灾民)之间的关系,了解扬子江中下
游地区水文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分布特点,阐述中国水文灾害灾情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要点:① 洪水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和灾害特征② 扬子江中下游水文易
发区的成因与难点:扬子江中下游水文灾害易发区的成因与对策:比较法、图解分析法、
图解法等[教学准备]相关挂图、海图等
【教学过程】
一、洪灾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p37
阅读图2.18中国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mm的天数,了解以下知识:年平均日
降水量(致灾因子)大于或等于50mm并持续4天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

其中,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南宁、广州、海口、香港、澳门、台北等城市是人口超过
一百万的特大城市。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1)暴雨成因:(2)发生时间:(3)分布:
图2和19中国洪水频率分布
图2.19表明我国洪水频率在5次以上的城市分布状况。

结合河流分布,可以看出:??阅读,通过阅读课本材料,掌握以下内容:
① 根据洪水来源,洪水灾害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冰洪。

② 融雪洪水:
③冰凌洪水:受河道流向的制约,分布在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主要发生
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附: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暴雨主要有
台洪水风、锋面等带来的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发生时间暴雨的时空分布高
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暴雨融雪由积
雪融洪水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冰凌冰凌堵塞洪水河道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
7~8月。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提示: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3、雨涝(1)分布:
从中国主要洪涝灾害点图2和20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主要洪涝点主要分布在
海河中下游、黄河、淮河河、扬子江和珀尔里弗。

(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图2、21表明:我国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呈现在波动中增
加的趋势。

图2和22 1978-2000年中国各省(市、区)农作物洪灾受灾面积和受灾面积
读图2、22,掌握以下知识:
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农业省份受到中国农作物洪灾的严重影响
大省。

探索:结合图2和图20,根据区域经济条件(农业、工业等)分析中国严重农业灾害的原因。

点拨:东部平原是我国农业的精华地带,主要商品粮基地均位于此,因此,我国洪涝
的多发地区(东部季风区)恰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工业、商业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也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

5、
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陡坡开垦、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
围湖造田泥沙堆积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加重洪灾资产、人口等密度加大说明:人为
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和“缩小”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关系,才能
使生存环境变得更安全。

思考P40,指出:中国的暴雨和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七大流域的中下游。

这里
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集中,洪水灾害严重,是防洪的重点地区;
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
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风暴潮灾害——中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2.危险区域:P40
3、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4、发生时间:p40
阅读图2.23“senlac”风暴潮影响区(2002年),并明确说明:
强风暴潮不仅影响沿海地区,给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可以深入我国陆地内部。

思考p41,点拨:虽然我国风暴潮从辽东湾到北部湾都有发生,但东南沿海的台风发
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风暴潮频繁。

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我国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

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
仅是直接的人员、财产等经济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接损失,例如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浸泡精密高级仪器的经济损失等。

因此,我们说影响更为深远。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1、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图 2.25显示,中国长江流域频繁发生的水文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人类很难改变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减少脆弱性来
减轻灾害。

合理的人类活动,如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筑坝淤地)、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的威胁。

案例⑤:
将图2和图26与图2和图27进行比较,可以发现1954年的降雨量比1998年大得多。

图2.28和图2.29的比较表明,1954年的淹没范围比1998年更大,有更多的地方可以溃
堤和分洪。

调查活动:
1、通过对案例⑤学习,从降雨量、流量、洪水位、淹没范围、溃堤数、死亡人口和
经济损失等几个方面来列表对比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

年份降雨量流量洪水位淹
没范围溃堤数1954年1998年偏大偏大低高低高大小12处5处死亡人数3.3万1320经济
损失轻于98年十分严重(点拨:从1998年和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的对比中,再次印证
了人为因素对灾情的“放大”作用,造成的经济损失日趋严重。


2.分析了1998年洪灾中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严重的原因。

(点拨:1998年洪水灾害中人员伤亡少、大堤决口数量和淹没范围小,说明我国防洪工程发挥了作用,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有效的

洪水救援。

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1954,这是由于扬子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资产密度不断上升。

通过对案例⑤的探究学习,掌握以下内容:
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条件的变化,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

例如,植被覆盖度降低,蓄水能力降低;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淤积;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域面积减少,水位高,流量大。

②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济有关,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黑板设计]
一、洪水灾害
1.中国洪灾分布的一般特征:2。

暴雨和洪水3。

雨涝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二、风暴潮灾害1、主要危害2、危害地区3、类型4、发生时间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1。

主要水文灾害: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操作设计]
课下探究活动:搜集荷兰和我国沿海地区防潮大堤的资料,了解防治风暴潮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