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范例教学法案例-范文模板 (10页)
教育案例范文10篇

《教育案例范文》教育案例范文(一):数学的人文性教学(多片断式)【案例背景】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
有人想,六比六,平均每只猫吃一条鱼,省得六只猫争抢打架。
听听一个学生是怎样说的:太美了,舍不得吃!多么具有人性化的语言啊。
说起数学,缺乏数学素养的人会认为数学是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尽和抽象的没有情感的冷冰冰的数字打交道。
然尔数学其实是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性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资料、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礼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提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数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习得,更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
数学不能仅仅当作是数学,更不能仅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它。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仅仅仅在于培养出能够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公民,我们还要让我们所有的人,成为幸福的人。
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数学教学中更就应要以人为本,体现它的人文性。
我们对数学教学中体现人文性的现状调查。
对数学教学中教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调查统计。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中要把这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教学的始终。
我们对不一样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有些教师的备课中有了体现,而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浓浓的人文性的课很少,能有所体现的也不多,更多的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学任务的完成。
我们有必要在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上作些探讨。
【案例描述】[案例一]一、关爱苛刻。
案例1:三角形的认识教学。
教学A:师:我们已经明白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为什么是围成,而不能说成组成呢?生:围成是指三条边连接起来。
而组成可能三条边没有连接在一齐。
师:对,他说得很好。
所以我们必须要说围成。
教学B:师:你们看到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学生举例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
老师优秀的教学案例范文

老师优秀的教学案例范文When it comes to exceptional teaching cases, one that comes to mind is a history teacher who truly made a lasting impact on his students. 述说卓越的教学案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历史老师,他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His passion for history was infectious, and he had a way of bringing the past to life in a way that captivated his students. 他对历史的热情具有感染力,他能以一种让学生着迷的方式使过去变得生动起来。
He didn't just rely on textbooks and lectures. Instead, he incorporated interactive activities, role-playing exercises, and field trips to help his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and engage with the material. 他不仅仅依赖教科书和讲课。
相反,他还结合互动活动、角色扮演练习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学习材料中。
What set him apart was his ability to tailor his teaching methods to suit the diverse learning styles and interests of his students. 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定制教学方法。
He also took the time to get to know each student personally, build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that fostered a supportive and encour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他还花时间去了解每个学生,并建立牢固的关系,促进了一个支持和鼓励学习的环境。
教育案例的样板(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本案例以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张华(化名)为例,探讨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描述张华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在课堂上,他总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课后,他很少主动完成作业,对学习缺乏兴趣。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李老师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案例分析1. 激发学习兴趣李老师首先从激发张华的学习兴趣入手。
她了解到张华喜欢动漫,于是利用这一兴趣,引导他关注动漫中的科学知识。
在课堂上,李老师结合动漫中的科学原理,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张华在讨论中逐渐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李老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耐心解答。
在课堂上,她经常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她还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培养自主学习方法李老师认为,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她向学生传授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做好笔记、及时复习等。
同时,她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建立评价机制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李老师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她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她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案例实施1. 激发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结合张华的兴趣,设计了一系列与动漫相关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解《力的作用》这一课时,她引入了《神奇宝贝》中“皮卡丘”放电的例子,让学生们思考放电的原理。
在讨论过程中,张华逐渐打开了话匣子,与同学们热烈交流。
范例教学的例子(一)

范例教学的例子(一)范例教学的例子范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提供示范或实例来辅助学习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范例教学的例子,通过详细解释每个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 数学范例教学简单加法范例教学可以用于教授加法运算。
例如,采用物体计数的方式进行教学,展示如何将两组物体相加得出总数。
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解释加法的概念并强调物体相加后总数的变化。
分数加减法范例教学也适用于教授分数加减法。
通过使用图形或示意图来展示分数的加减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则。
教师可以使用实际的物体来模拟加减法运算,并引导学生观察规律。
2. 语言范例教学句子构建在语言教学中,范例教学可以用于教授句子构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句子结构作为示例,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范例构建自己的句子。
范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并扩展词汇量。
写作范例范例教学在写作教学中也很有用。
教师可以提供一篇优秀的范文,然后解释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学生可以参考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且通过对范文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的结构和流程。
3. 科学范例教学实验演示在科学教学中,范例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科学原理和概念。
教师可以进行一系列实验,并解释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和原因。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示范观察与分析范例教学也适用于示范观察与分析。
教师可以观察一些自然现象或实验结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范例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观察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以上是一些范例教学的例子,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范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案例及范文

教学案例及范文在教育领域,教学案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素材。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几个教学案例,并附上相应的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一、数学教学案例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在教授“乘法运算”这一知识点时,采用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案例。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去商店买糖果,每颗糖果 2 元,他买了 5 颗,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可以用加法,2 + 2 + 2 + 2 + 2 =10 元;有的说可以用乘法,2 × 5 = 10 元。
教师接着问:“那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学生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乘法更简便。
接下来,教师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篇关于这个教学案例的范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
老师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让我们轻松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作用。
小明买糖果的问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重要的数学知识。
当我们用加法计算时,虽然也能得出答案,但过程较为繁琐。
而乘法的出现,让我们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积极思考,我们明白了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在后续的练习中,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一定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探索更多的奥秘。
二、语文教学案例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在讲解古诗《静夜思》时,采用了情景教学法。
教师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听她用轻柔的声音描述这样一个画面:“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李白独自一人住在他乡的客栈里。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好像地上结了一层霜。
李白抬起头,望着那轮明月,心中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然后,教师让学生们睁开眼睛,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接着,教师又对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范例教学法案例

范例教学法案例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并能运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范例选择。
我选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折纸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范例。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探索一个超级神奇的数学奥秘——三角形内角和。
我先给大家变个小小的数学魔术哈。
(拿出一个三角形纸片)2. 呈现范例。
我现在手上有一个三角形,就像一个小三角精灵。
看好喽,我要开始施展魔法了。
(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标为∠A、∠B、∠C)我先把这个三角形的一个角∠A沿着一条边折一下,让这个角的一条边和三角形的底边重合。
然后再把∠B这个角也沿着一条边折一下,让它的一条边也和底边重合。
这时候你们看,∠A、∠B这两个角就像两个听话的小娃娃,乖乖地靠在一起了,而且它们和∠C这个角正好组成了一条直线呢!这就相当于告诉我们,这三个角加起来就是180°啊,就像一条直线的角度一样。
是不是很神奇,就像三角形内部的三个小角在玩一个拼直线的游戏。
3. 解释范例。
那同学们,咱们从这个折纸魔法里能学到啥呢?其实啊,这就直观地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你们看,我们通过折纸这种简单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角组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平角,平角就是180°呀。
这就好比我们把三个小伙伴(三个角)召集到一起,让它们站成一排,发现它们站成的这个队伍(角度总和)正好和一条直线的角度一样呢。
4. 归纳总结。
从这个范例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
不管这个三角形是大是小,是胖是瘦(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者普通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加起来永远都是180°。
就像不管是什么样的小团队(三角形),它们内部成员(三个角)的力量总和(角度总和)是固定不变的。
5. 应用范例。
那咱们现在来用这个神奇的知识解决点小问题。
比如说,我给大家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角分别是50°和70°,那第三个角是多少度呢?这就简单啦,根据咱们刚刚发现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魔法规则,第三个角就是180° 50° 70° = 60°。
优秀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优秀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以下是一个优秀教学案例模板范文的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解知识点(20分钟)
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的了解。
课堂练习(15分钟)
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和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
总之,优秀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应该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几个部分,具体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编写。
范例教学法教案模板

一、教学背景1.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等特点,确定教学对象。
3.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范例展示(1)展示范例:教师展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范例,可以是图片、实物、视频等。
(2)分析范例:引导学生观察范例,分析范例的特点、规律和技巧。
(3)讲解范例:教师结合范例,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学生练习(1)布置练习:根据范例,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展示成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1)回顾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加深记忆。
(2)总结规律:总结本节课所学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体系。
(3)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练习效果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教师评价:根据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方便教学。
2. 教学视频:收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3. 教学器材: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学器材,如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时间1. 导入新课:5分钟2. 范例展示:10分钟3. 学生练习:15分钟4. 课堂小结:5分钟5. 教学反思:5分钟六、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范例的选取,确保范例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2. 注重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范例教学法案例
篇一: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德国的教育家瓦·根舍因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
是为了解决知识的量的急剧膨胀与人的悠闲地学习时间、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所谓范例教学即教师利用
“范例” 材料教育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范例教学法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战后,联邦德国为了消除希特勒法西斯统治和战争的破坏对学校教育带来的
创伤;为了跟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步伐;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度和连锁
式的发展变化,政府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而这种要求当时被错误地理
解了,学校教育部门在教育上采取“加法”的措施,不断增添教学内容,搞
“百科全书”的课程,结果导致学生负担的加重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于是,国
家开始探索新的课程教学理论,以应对知识爆炸对教育的挑战。
在1951年的蒂宾根会议上,历史学家海姆佩尔提出的范例教学设想成了讨论的中心议题。
之
后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等教育专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逐步使范例教
学法的主张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范例教学法就是学生通过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且借助这种特殊独立进
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
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
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它认为应该教给学生系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学科的
基本结构框架、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对世界和知识有一个整体观念,
全局观念。
范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
须充分注意调动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从学生提出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
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而不是仅仅向他们灌输知识。
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包括:
(1)教养性学习: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正视学生在学校中的有限的学习时间,组织他们进行“教养性的学习”。
所谓“教养性的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学
习,可以使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即获得连续起作用
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主动性学习:把学生看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3)发生的学习:把科学视为正在形成中或已经形成的东西,把死的科学事实重新变成该事实活的过程,变成创作和揭示该事实的活动。
(4)开放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学习者的实际,使教学从实际出发;必须充分注意调动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引导学生
进行独立的探究,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
三、范例教学法的原则与范例的实施模式
(一)原则
范例教学论者提出了实现其基本思想的各种教学原则,其中基本性、基础性和
范例性原则是最重要的三个原则。
基本性、基础性与范例性是同一事物的不同
侧面,基本性和基础性是范例教学法的实质,而范例性则是基本性和基础性的
一个最重要的形式。
基本性和基础性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形式也不同。
克拉
夫基把范例的基本形式概括为狭义的范例性方式、典型性方式和经典性方式三种。
狭
义的范例方式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犹如方法与运用的关系,因此这种方式
主要适用于数理学科。
在典型性方式中,“一般”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看出来,但这种“一般”不是规律,而是一种图式或结构。
故而典型性方式主要适
用于经济、地理和生物的教学。
在经典性方式中,“一般”总是作为有效的、
起示范作用的、使人感到亲切的、表现出来的一种人的态度和行为,并完全在
独特中反映出来。
所以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历史、政治、文学和哲学的教学。
(二)实施模式
1.范例性地阐明“个”:要求教师精选、设计范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准备好一切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学生则要自觉激发起学
习的欲望与动机,主动地进行发现性的学习。
目的是通过“个别”典型的事例
和对象说明事物的本质。
2.范例性地阐明“类”:要求教师提供学生进行独立的、自主的、学习的帮助,把学生从一个发现引导到另一个发现上去;而学生则通过对“个别”认识的迁
移来把握“类”。
目的是从上一阶段的个案出发去探讨“类”似现象,或者说
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对于在本质特征上相一致的许多个别现象作出总结,
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的迁移过程。
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关系:要求教师提供帮助,让学生的探讨一步一步深入;而学生则提示、发现规律。
目的是揭示出“类”背后隐藏着的规律。
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把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转变为自己的经验;而学生掌握规律,不仅深刻地了解了客观世界,而且加强
了自己行为的自觉性。
目的是把教学的重点从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
神世界方面,使他们在获得世界的图画中把各种知识与认知转变为自己的经验。
四、范例教学法对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1.范例教学法反对形式上的系统性,主张用精选的带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范例
来编写教材。
通过对“特殊”的教学使得学习者获得对“一般”的认识,并使
这种认识再迁移到其他的“个别”上来,既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也符合学生
认识事物的特点。
2.范例教学法主张使用范例的“个别”反映教材与学生两个整体,把“传授”
知识与开拓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即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情感态
度结合起来。
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是值得我们
借鉴的。
3.范例教学法强调“教养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学生便处在一种
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之中。
范例教学法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不断学习的推动力,而不是一种让学生学会模仿与复制现成知识与技能的活动。
这对我们也是
有启发性的。
4.范例教学法把培养学生独立性既看成是教学的目标,又看作是教学的手段。
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因为只有当教师把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能力看成是教学
手段时,教师才会更自觉地执行这一要求。
我们已经认识到,“教是为了不教”,但往往没有认识到不教也可达到教的目的,发挥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学并代替教师的教。
5.范例教学法把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与手段,并为达到这一
目标提出了三点要求,把培养问题意识作为一项任务。
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耐心等待,合理安排时间;不搞封闭式教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创设问题情境等。
6.范例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范例的教是对学生积极主动学
习的帮助,即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
因此,学生所获
得的知识是“活动的知识”,是“生产性的知识”。
这种从小对孩子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五、范例教学法的时代局限性
1.传授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脱节范例教学法强调传授知识的基础性,主张让
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显示出系统性的
不足。
范例教学法用问题代替了传统的系统教材,以点代面,以个推类,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