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笔记
护理缺氧休克知识点总结

护理缺氧休克知识点总结一、概念缺氧性休克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因缺氧而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缺氧性休克是由于机体对氧供需失衡导致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危重病人的一种常见病理生理状态。
二、病因1. 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缺氧,如哮喘、肺部疾病、肺部感染等。
2. 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如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3. 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氧,如贫血、休克等。
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低氧,如中毒、脑供血不足等。
三、临床表现1.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气促、呼吸浅快。
2. 循环系统: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心肺听诊有异常。
3. 中枢神经系统:头晕、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意识模糊。
4. 代谢功能:酸中毒、血糖升高、尿素氮升高。
四、护理知识点1.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等指标,并随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给予氧疗,使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可采用鼻导管、面罩等方式进行氧疗。
3. 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潴留,可采用体位引流、气道管理器等方法。
4. 定期测量患者的液体入量和尿量,保持体液平衡,预防循环障碍引起的低血压。
5. 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检查结果,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给予患者输液、血制品等治疗,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液循环功能。
7.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保持血压稳定。
8. 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机体代谢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五、护理措施1. 疏通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协助气道引流,保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2. 给予适当的氧疗,维持患者的氧饱和度,促进组织细胞的氧供。
3.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注意患者的体位改变,采取半坐位或头低脚高位,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5. 定期测量患者的尿量、体重、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休克笔记各阶段图示

休克笔记各阶段图示/Dvbbs/dispbbs.asp?boardID=21&ID=779第十章休克第一节概述“休克” 是个外来词,是英语“shock”的译音。
它原意为震荡或打击。
1731年法国医生Le Dran首次将法语secousseuc译成英语shock,并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是指病人遭受剧烈创伤后的一种危急状态。
迄今人们对休克的认识和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间主要经历了四个认识发展阶段,即:症状描述阶段,急性循环衰竭的认识阶段,微循环灌流障碍学说的创立阶段及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阶段。
(逐一进行讲解休克的认识发展史)那么什么是休克呢?下面介绍一下目前公认的休克概念。
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临床上表现为烦躁,神志淡漠或昏迷,皮肤苍白或发绀,四肢湿冷,尿量减少或无尿,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和/或血压降低。
第二节病因和分类一、休克的病因(Etiology of shock)各种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均可引起休克,常见的病因有:(一)失血与失液大量快速失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
常见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创伤失血、胃溃疡出血、宫外孕、产后大出血和DIC等。
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的速度,一般地说,成人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但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20%左右即可导致休克,超过全血量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此外剧烈呕吐或腹泻、肠梗阻、大汗等情况下大量的体液丢失也可因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的锐减而导致休克。
(二)烧伤大面积烧伤早期可引起休克称烧伤性休克(Burn shock)。
其发生主要与大量血浆、体液丢失以及剧烈疼痛有关,晚期则可因继发感染而发展为败血症休克。
休克知识点笔记

休克知识点笔记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通常由于体内循环系统无法有效地供应血液和氧气而引起。
它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了解休克的知识点对于应对这种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逐步介绍休克的定义、类型、症状、常见原因以及急救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1. 休克的定义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衰竭状态,通常由于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引起。
病人的体循环功能严重衰竭,导致各种器官无法正常工作。
2. 休克的类型休克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血容量减少性休克:由于血液容量减少,导致血液无法有效地供应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管扩张性(分布性)休克:由于血管扩张,导致血液无法有效地回流至心脏。
•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液无法流通。
•阻塞性休克:由于阻塞血管或血液无法有效流通,导致休克。
3. 休克的症状休克的症状可能因类型和程度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苍白或灰白•冷汗•心跳过速或过缓•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或浅表•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4. 休克的常见原因休克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大量失血:例如外伤性出血、内脏破裂等。
•全身感染:例如败血症等。
•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中毒: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
•脱水:如严重腹泻、呕吐等引起的丢失过多体液。
5. 休克的急救措施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步骤:1.确保安全:将病人移到安全的地方,远离任何潜在的危险。
2.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援助。
3.保持体位:将病人平躺,抬高脚部约30厘米,以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
4.松开束紧带:如果病人有束紧带,应立即松开,以保证血液供应。
5.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侧卧位或以其他方式保持呼吸道通畅。
6.保持体温:保持病人的体温,可以使用被子或毛巾等遮盖身体,防止体温过低。
护资考试重点笔记大全

护资考试重点笔记大全一、基础护理学(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二)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需要收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
诊断是对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护理问题。
计划是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护理措施。
实施是将计划付诸实践。
评价则是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以判断护理目标是否实现。
(三)医院环境医院环境需要保持清洁、安静、舒适、安全。
温度一般在18 22℃,湿度在 50% 60%。
病室的通风、采光等都要符合要求,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四)入院和出院护理入院护理包括迎接新患者、办理入院手续、进行卫生处置和护送患者入病房等。
出院护理则包括患者的出院指导、办理出院手续和床单位的处理等。
(五)卧位与安全常见的卧位有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等。
不同的卧位适用于不同的病情。
在护理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床栏、约束带等。
(六)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这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包括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和适用范围,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隔离技术等。
要了解各种消毒灭菌剂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无菌操作的规范,以及不同隔离类型的要求。
二、内科护理学(一)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
要掌握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例如,COPD 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改善呼吸功能,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合理给氧等。
(二)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等。
了解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要注意观察病情,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心律失常患者要密切监测心电变化,做好急救准备。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常见急危重症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常见急危重症细目一: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獐死一、定义1.导至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最常见的是: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记忆:是(室)挺(骤停)舒(室速)畅(室颤)。
最常见的是室颤。
2.心脏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二、病因1.引起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特别是有心肌梗死病史)。
2.心梗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
3.频发性与复杂性的室早可预示心梗后发生猝死的危险。
4.肺心病患都出现室颤,心脏骤停以致突然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急性严重心肌缺氧。
三、心脏骤停的三大临床表现1.大动脉波动(劲,股动脉)——金标准2.心音消失——银标准3.意识丧失——铜标准处理:1.首先拳击复率;20-25cm,拳击1-2次,如果拳击后不能复率,必须停。
由于存在使室速恶化为室颤的风险,所以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脉搏的患者。
2.初级心肺复苏(CAB),首先要胸外按压C,缩短时间。
A开通气道。
B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单双人)C.胸外按压:目的是建立人工循环;(1)按压时患者必需处于水平位。
头部低于心脏,防止重力作用导致脑的血流减少。
(2)按压位置是胸骨中下1/3处;按压的频率是100次/分;(3)按压力度使胸骨压低3-5cm,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壁;B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最好方法。
3.高级心肺复苏:方法是电除颤;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是360J室颤一旦诊断立即用非同步的电除颤,三次都用360J.电除颤用同步还是非同步的区别:心电图内有没有R波,存在R 波同步。
不存在为非同步。
非同步最常见的是室颤和室扑。
复苏后处理:原则:循环功能稳定是一切复苏奏效的先决条件。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
重点是脑复苏。
脑水肿:复苏后又昏迷。
措施:(1)降温;(2) 脱水,常用20%甘露醇,加地米(5~10mg,每6~12小时静注)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渗透性利尿导致的“反跳现象”;(3) 防止抽搐。
【外科学笔记】外科休克

外科休克第一节概论★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以及产生炎症介质是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微循环的变化微循环占总循环量20%。
1.微循环收缩期休克早期,可引起心跳加快、皮肤、骨骼肌和肝、脾、胃肠的小血管收缩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
微循环“只出不进”。
2.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内“只进不出”,此时微循环的特点是广泛扩张,临床上病人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
3.微循环衰竭期并发DIC。
▲临床表现1.休克代偿期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脉压差小、尿量减少等。
2.休克抑制期表现为:病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
休克的监测通过监测不但可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并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一)一般监测1.精神状态2.皮肤温度、色泽3.血压血压并不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
通常认为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血压回升、脉压增大则是休克好转的征象。
4.脉率脉率的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
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
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5.尿量尿量<25ml/h、比重增加者表明仍存在肾血管收缩和供血量不足;当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时,则休克已纠正。
(二)特殊监测1.中心静脉压(CVP) CVP的正常值为0.49~0.98kPa(5~lOcmH20)。
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3.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4.动脉血气分析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监测有助干估计休克及复苏的变化趋势。
正常值为1~1.5mmol/L,危重病人允许到2mmol/L。
▲治疗1.一般紧急治疗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一:Unit 4笔记

【Unit 4笔记】1.rescue n .& vt .营救;救援come to/go to sb 's rescue =rescue sb . 援救某人 rescue …from … 把……从……营救出来What are the rescue workers and soldiers doing in the flood -hit area ?救援人员和士兵在洪水灾区做什么?When we were trapped in the ruins ,the soldiers came to our rescue .当我们被困在废墟中时,士兵们赶来救援。
The firefighters rescued five children from the burning house yesterday .昨天,消防人员把5个孩子从失火的房子中解救出来。
♥As soon as the accident happened , the rescue team came to the victims ’ rescue , and they didn ’t give up any hope of rescuing them from danger .事故一发生,救援队就来营救受害者了,并且他们没有放弃使他们脱离危险的任何希望。
2.damage vt .损害;破坏 n .损坏;损失(1)do/cause damage to … 对……造成损害(2)damage one 's health 损害某人的健康Which buildings were damaged in Seoul ?首尔哪些建筑被毁?This could cause serious damage to our environment .这可能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Damage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is very terrible .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太严重了。
休克笔记各阶段图示

ﻫ一、微循环机制
先复习正常微循环的结构及生理功能ﻫ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质代谢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正常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静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及动静脉短路构成;主要受神经及体液因素的调节。(如图10-2所示)
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临床上表现为烦躁,神志淡漠或昏迷,皮肤苍白或发绀,四肢湿冷,尿量减少或无尿,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和/或血压降低。
ﻫ第二节 病因和分类
细菌、病毒、霉菌、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可引起休克称感染性休克(Infective Shock)。感染性休克根据其血液动力学特点可分为两型:即高动力型和低动力型。前者因其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增高的特点又称低排高阻型。相反,后者因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的特点又称低排高阻型。
(五)心力衰竭
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及严重的心律紊乱(房颤、室颤)和心脏破裂等急性心力衰竭,均可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而导致休克,称为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ﻫ (六)过敏ﻫ具过敏体质的人经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后可引起休克,称为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这种休克本质上属І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大大增加、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休克
平均动脉压=CO×SVR+CVP
总论
一、休克的原因
低血容量性、心源性、过敏性、感染性、神经性
二、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1、原发改变:神经系统:交感兴奋(神智+皮肤)
心血管系统:心率块,血管收缩:皮肤变化+尿量+血压变化
2、继发改变:(1)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2)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坏死,MODS
(3)DIC
分析:早期休克,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机体保水机制(尿少+组织液入血)兴奋,可维持血压及重要器官供血,称为代偿期。
若血容量得不到充分,局部毛细血管内代谢产物增加,周围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敏感性降低,血管床开放,局部淤血,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称休克期。
若继续发展可发生DIC。
三、观察
一般项目:神智+脉搏+皮肤+尿量+血压
其它项目:CVP、PCWP、SVR、DO2、血气分析、DIC(血小板<80 ,纤维蛋白原<1.4,凝血酶原时间>3秒,3P+,破碎红细胞>2%)
四、处理
(一)体位:头20°~30°,脚15°~20°
(二)扩容:
1、代偿期:估计失液量在1000ml,由于组织间液补充,故主要因补偿晶体液,毛细血管床的开放,需要增加补液量,可用1000~2000ml平衡盐溶液补充。
复查血常规,若Hb 小于80g/L,输红细胞。
2、急性失血应输入胶体,复查血常规,若Hb小于80g/L,输红细胞。
3、急性失血量大应快速输入全血,在监测血压、血常规等。
4、可采用高渗盐行休克复苏治疗。
(三)处理原发病
(四)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五)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扩血管药物:多巴胺
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
联合使用
(六)预防DIC:低分子肝素钠
(七)糖皮质激素:允许作用,保护作用,抗炎作用。
各论
一、失血性休克:注意CVP和血压变化关系
二、创伤性休克:应注意第三间隙失液量
三、感染性休克:稳定灌注和氧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