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病害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注意保护自己的安 全。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 人防护用品,避免接触农药对皮肤 和呼吸系统的伤害。
保护天敌
识别天敌
了解向日葵病虫害的天敌种类, 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确保 在防治过程中不损害这些天敌, 以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控制的效
果。
提供栖息地
在天敌活跃的季节,为它们提供 适宜的栖息地和食源,促进天敌 的繁殖和存活,增加对向日葵病
• 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发病规律:锈病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春季借气流 传播,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 • 选用抗病品种。
•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如三唑酮、丙环唑等。
菌核病
症状识别
菌核病主要危害向日葵的茎秆和花盘,茎秆受害后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变为 灰白色,后期茎内形成黑色菌核。花盘受害后变褐腐烂,长出白色菌丝和黑色 菌核。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病规律:列当种子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萌发,寄生 在向日葵根部。
防治方法
• 选用抗寄生品种。
• 实行轮作,减少土壤中列当种子的积累。
• 通过诱捕列当种子、使用生物制剂等方法进行生物防 治。
02
CATALOGUE
向日葵虫害及其防治
向日葵螟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光性,安 装黑光灯诱杀成虫。
危害特征:向日葵螟是向日葵的 主要虫害之一,幼虫会在向日葵 的花盘和籽粒中蛀食,导致花盘 坏死、籽粒减产和品质下降。
发病规律
菌核病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 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侵染向日葵。
菌核病
防治方法 • 深翻土壤,将菌核埋入深层。
•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 •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向日葵病害防治

向日葵病害防治
向日葵锈病:是向日葵重要病害,大流行年份减产40%―80%。
叶片、叶柄、茎秆、葵盘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铁锈般状孢子堆。
一、症状识别:
1、向日葵锈病:是向日葵重要病害,大流行年份减产40%―80%。
叶片、叶柄、茎秆、葵盘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铁锈般状孢子堆。
2、向日葵褐斑病:又称斑枯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
发病重的病斑融合,整个叶片枯死。
茎和叶柄染病时病斑呈褐色狭长条状。
二、防治建议:
1、向日葵锈病:2003年气候条件有利于向日葵锈病流行,加之近年来向日葵种植面积扩大,品种抗性差,形成发病的有利生态条件。
建议各主要种植区域针对不同发病情况,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喷雾,用75―100升水;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亩用药35―40克。
2、向日葵褐斑病:秋季收获时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病残叶,集中烧毁或沤肥;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必要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雾。
1。
向日葵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

向日葵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
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病虫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虫害:
1. 霜霉病: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向日葵叶片出现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2. 锈病: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向日葵叶片出现红色或橙色的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3. 根腐病这是一种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向日葵根部腐烂,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4. 象鼻虫:这是一种常见的向日葵害虫,它们会啃食向日葵的叶片和花盘,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5. 蚜虫: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向日葵害虫,它们会吸食向日葵的叶片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6. 菜青虫:这是一种常见的向日葵害虫,它们会啃食向日葵的叶片和花盘,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为了防止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向向日葵种植地施加适量的农药,或者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引入天敌捕食蚜虫和象鼻虫等害虫。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向日葵的生长环境和加强管理来提高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向日葵是一种常见且受欢迎的花卉植物,然而,由于其易受病虫害侵袭的特点,保护向日葵免受病虫害的危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帮助您保持向日葵的健康生长。
一、病害防治1. 菌核病防治菌核病是向日葵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为了防止菌核病的发生,种植向日葵之前,应确保种子和土壤无菌。
此外,定期清理周围的杂草,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若发现向日葵感染了菌核病,应立即摘除并销毁受感染的部分,以防止病菌传播。
2. 锈病防治锈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对向日葵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要预防锈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用抗锈病品种、加强肥力管理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定期检查并及时摘除受感染的部分。
3. 灰霉病防治灰霉病是向日葵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它会导致叶片枯萎和茎部腐烂。
为了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应避免地面积水,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
此外,及时清除落叶和枯死的花朵,以减少真菌滋生的机会。
二、虫害防治1. 蚜虫防治蚜虫是向日葵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导致植株叶片变黄、卷曲和凋谢。
为了防治蚜虫,可以喷洒含有蚜虫防治剂的水溶液,或者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蚜虫数量。
2. 铃虫防治铃虫是向日葵另一个常见的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为了防治铃虫,可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同时加强施肥管理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三、常规防治措施除了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外,还有一些常规的防治方法可以帮助保持向日葵的健康。
1. 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应在选择种植地点时选择充足的阳光和通风条件。
此外,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并避免过度浇水,以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向日葵的叶片、茎部和花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例如,发现受感染的叶片应立即摘除并销毁,以防止病菌或害虫的传播。
3. 平衡施肥向日葵需要适量的营养才能健康生长,但过量施肥可能会导致植株脆弱,易受病虫害侵袭。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向日葵病虫害防治一、概述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 annuu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为了保证向日葵的正常生长、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将详细介绍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二、向日葵病害防治⑴菌核线虫病菌核线虫病是向日葵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由菌核线虫引起。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菌核线虫品种、采取轮作措施、合理施肥、注意排水等。
⑵锈病锈病是向日葵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由锈菌引起。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锈病品种、合理施肥、适时喷洒药剂等。
⑶黑斑病黑斑病是向日葵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由黑斑病菌引起。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黑斑病品种、定期清除叶面积水、合理施肥等。
⑷灰霉病灰霉病是向日葵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由灰霉病菌引起。
防治措施包括保持通风透光、避免高湿高温环境、注意控制灌水量等。
⑸病害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向日葵病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包括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合理施肥、进行防病虫害喷药等。
三、向日葵虫害防治⑴蚜虫蚜虫是向日葵的常见害虫之一,会给向日葵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采取拂尘、喷洒杀虫剂、引进天敌等。
⑵蛴螬蛴螬是向日葵的常见害虫之一,会危害向日葵的根部。
防治措施包括轮作、合理施肥、及时除虫等。
⑶斑潜蛾斑潜蛾是向日葵的常见害虫之一,会危害向日葵的叶片。
防治措施包括采取手动捕捉、定期喷洒杀虫剂等。
⑷蚜虫防治剂蚜虫防治剂是一种常用的防治虫害的药剂,根据不同的蚜虫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注意使用时的剂量和喷洒时间。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⒈向日葵病害图片。
⒉向日葵虫害图片。
⒊防治药剂说明书。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植物检疫法:指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的法律法规,目的是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入侵。
⒉农药管理法:指对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目的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向日葵病害

苗期发病,叶片正面出现黄褐色小斑点,后期变成小黑点;叶片的正面产生黄色小点,之后病叶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黄褐色小疱。
小疱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到夏末秋初,在夏孢子堆周围形成大量黑色小疱,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菌的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在花盘、萼片以及茎上的孢子堆情况与叶片上相似,但数量较少,且只有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褐色小疱,叶片呈铁锈色,早期枯死。
向日葵锈病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中耕,合理施用磷肥和锌肥。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深翻地,将遗留在地面上的病叶翻入土下,以减少大量越冬菌源,减轻第2年发病。
(3)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或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
②生育期喷施: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常用药剂有:20%萎锈灵乳油400 ~6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按药液量的0 3%加入中性洗衣粉,可提高药效。
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症状,其中根腐型、花腐型受害重。
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苗期染病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扩展后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但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
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根的其它部位和茎,后向上或左右扩展,长可达1m,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茎腐型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初和椭圆形褐色斑,后扩展,病斑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以上叶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叶腐型病斑褐色椭圆形,稍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
花腐型初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扩展后可达全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穿过花盘在籽实之间蔓延,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不能成熟。
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向日葵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它具有美丽的花朵和浓郁的芳香。
然而,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为了保护向日葵的生长和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是防治病虫害的首要方法。
在种植向日葵之前,我们应该选择健康的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病菌和虫卵。
在种植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避免病菌和虫卵滋生的机会。
此外,定期清理废弃物和杂草,保持种植区域的清洁,也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二、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抵抗力向日葵生长期间,合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充足的营养可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向日葵在生长期间需要较多的氮素、磷和钾元素,可以根据植株的需求进行施肥。
同时,不要过量施肥,以免造成短期内的生长过快,导致植株脆弱易感。
三、病虫害防治1. 真菌病防治:真菌病是向日葵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的有白菜黑斑病、灰霉病等。
预防真菌病的关键是定期喷洒杀菌剂,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
此外,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株,减少病菌的传播。
2. 虫害防治:向日葵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螨虫和蜗牛等。
针对不同的虫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例如,对于蚜虫,可以用肥皂水或农药进行喷洒;对于螨虫,可以用有机杀虫剂进行防治;对于蜗牛,可以采取人工捕捉和设置障碍物等方式进行防治。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昆虫来捕食向日葵的害虫,如瓢虫、蜘蛛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防治病害,例如利用拮抗细菌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五、病株处理当向日葵植株受到严重病害侵袭时,为了防止病菌传播到其他植株,我们需要及时将病株移除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可以将病株进行焚烧或深埋,以杀灭病菌和虫卵。
六、定期观察和检查定期观察和检查是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关键。
我们可以每天或每周检查一次植株的生长情况,观察是否有病斑、虫卵或害虫存在。
向日葵常见病虫害防治和治疗措施

红蜘蛛以成螨和若螨聚集在向日葵叶片背面吸食汁液, 受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 农业防治:保持田间湿润,减少红蜘蛛的发生。
• 化学防治:选用专用的杀螨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 喷洒叶片背面以提高防治效果。
03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策略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
在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时,应注意 以下几点
02
向日葵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向日葵螟
向日葵螟是向日葵的主要虫害之一。
01
防治措施
03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 等进行生物控制。
05
02
向日葵螟的幼虫会钻入向日葵的花盘和籽粒 中,导致花盘受害、籽粒毁坏。
04
•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 秋翻冬灌。
06
• 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或幼虫初孵期 ,选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THANK YOU
选用经过审定或推荐的优良品种 ,确保种子质量。
选择抗病抗虫性强的向日葵品种 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措施。抗病 抗虫品种具有较强的遗传抗性, 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了解当地主要病虫害种类,选择 具有相应抗性的品种。
定期更新品种,以应对病虫害的 抗药性变异。
加强田间管理
良好的田间管理是预防向日葵病虫害的 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 的风险
智能化决策支持:构建向日葵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整合多源数据,为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 提供智能化的防治方案和建议。
综上所述,向日葵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生物防治的应用、精准施药技术的 研发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降低农药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促进向日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名称:向日葵菌核病为害作物:向日葵为害症状:根腐型从苗期到收获都能发生。
苗期发病时幼芽和胚根有褐色病斑,水浸状,病斑很快扩展,腐烂,幼苗不能出土。
病轻的虽能出土,但随着病斑扩大,扣环,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发病时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渐扩大至根的其它部分和茎,病斑褐色,蔓延至茎部时可向上和向左右扩展,有同心轮纹,病斑可长达1米左右。
以后病斑部分氏出白色茁丝,后形成黑色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茎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茎腐型一般在茎中、上部发生病斑,椭圆形,褐色,后扩大,有同心轮纹,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病斑也可以扩大至扣环,片萎蔫枯死。
病斑中央淡褐。
叶腐型病斑椭圆形,褐色,稍有同心轮纹。
湿度大时很快蔓延至全叶,天气稍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脱落,形成穿孔。
花腐型在花盘背面产生褐色圆形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可达全花盘,使组织变软腐烂,空气潮湿时可出现白色菌丝。
菌丝可穿过花盘,蔓延于籽实之间,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
花盘内外都可形成黑色的大小不等的菌核。
最后由于花盘组织腐烂落地,果实不能成熟,有的果实内外也存在菌核,籽仁褐色。
病原菌形态特征:由真菌寄生引起LJ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
菌核可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棍棒状,无色,侧丝丝状无色。
子囊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
发病特点:病苗以菌核在土壤和种子内外越冬,第二年春天,菌核直接产生菌丝侵染幼苗胚根引起根腐型菌核病,也可侵染成株期根部或根茎部井蔓延,-直到收获。
病苗或病株的报或茎叶通过互相接触可蔓延侵染。
在条件适合时菌核可萌发形成子囊盘,不断形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茎、叶、花盘引起茎腐、叶腐和花腐,最后形成菌核越冬。
菌核病的发生发展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6~9月雨水多,雨日多,湿度大时病重;重茬、地势低洼也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向日葵菌核病菌源广,传染渠道多(种子、土壤、气流都可传染),寄主的感病阶段每年都正值雨季,防治有很大困难。
因而必需采取综合防治方法:(1)轮作2~3年以上,不与豆科、茄科等作物轮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种植和培育抗病品种,如龙葵杂1号等。
(3)清除病株残余,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4)从无病花盘上留种,播前筛去夹杂的菌核净或50%多菌灵,以种子重量的0.5%拌种。
(5)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性。
(6)适期晚播,将播期延至5月下旬,使开花期与雨季错开。
(7)花期喷药在开花期雨水多时应立即喷药,可用50%菌核净500倍液,50%速克灵或50%乙烯菌核利800-~1000倍液。
盛花期后连喷2-3次,间隔7天,效果显著。
常用药剂: 乙烯菌核利速克灵菌核净。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建立小麦、玉米为主的轮作制度。
长期大面积单一种植向日葵导致土传病害菌核病、黄萎病等上升为主要病害,葵螟成为主要虫害。
这三种病虫害防治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轮作、调整播期、清洁田园等农业措施。
采用向日葵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实行向日葵与小麦、玉米等套种,进行丈带轮作,从根本上防治菌核病、黄萎病。
一、播前种子处理在精选种子的基础上,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防治菌核病、黄萎病。
一般用可用50%菌核净,50%速克灵、50%多菌灵、以种子重量的3-5%拌种,或用50%多菌灵500倍浸种4小时,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处理,药与种子的比例为1:50。
黄萎病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粉剂按种子重量0.5%拌种。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向日葵菌核病、黄萎病防治对向日葵菌核病采取“以净化田间菌源量为基础,以调节生态环境为主,以化学保护为辅”的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
(1)轮作。
与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
不能进行区域轮作的地区提倡麦葵间作,进行丈带轮作。
(2)选用短日期杂交种。
可选用的向日葵杂交种有RH118、RH3148、H658、ZX6009、DK119等。
(3)适时晚播。
短日期品种最佳播种时间在5月25日—5月30日。
小麦套种晚播葵花,葵花在6月1日后播种。
(4)地膜覆盖、变等行为大小行种植。
早熟杂交花葵大行2.4尺(80cm)、小行1.2尺(40cm)、株距1.2尺(40cm),亩留苗掌握在2770株左右;晚熟常规种大行3尺(100 cm),小行2尺(67cm),株距1.2尺(40cm), 亩留苗掌握在2000株左右。
(5)合理施肥,培育壮苗。
秋翻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带种肥磷二铵10公斤/亩;氯化钾或硫酸钾8公斤/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5公斤/亩。
忌偏施氮肥,忌施生肥。
(6)拔除田间病株,清除病残体。
在向日葵生长期,发现茎基腐病株立即将病株带土挖出深埋,发现盘腐病株将花盘割掉带出田间深埋,要求挖土方1尺见方(33×33cm)深度50cm,减少病植株之间再传染的机会。
(7)搞好田园卫生。
收获后将病株、残枝败叶、病花盘、籽粒彻底清除出田间深埋或烧掉,以减少病原。
(8)当年向日葵收获要及时深翻。
用大型机械进行深翻,深度要求20公分以上。
(9)收获后农民出售前、企业加工之前要严格进行清选,清选出的残渣要集中深埋。
2.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
第一、物理处理。
常规种子首先用筛子筛除混杂于瘦果间的菌核,但有时筛的不是很彻底,大粒菌核不易筛得掉,筛后的种子还要用水浸泡,使种子与菌核分开,种子放到35-50℃水中,每100公斤种子用200公斤水,搅拌15分钟,菌核吸水不沉,种子浮于水面,涝出上层种子晒干备用。
种子内带菌可采用58-60℃温汤侵种10-20分钟灭菌。
第二、化学处理。
可用50%菌核净,50%速克灵、50%多菌灵、以种子重量的3-5%拌种,或用50%多菌灵500倍浸种4小时,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处理,药与种子的比例为1:50。
以上药剂中以速克灵为最优,防效最好,但该药剂较昂贵,成本较高,农户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选择使用,出于节能增效考虑,生产上建议用50%多菌灵可湿性药粉剂500倍液浸种4小时的方法。
黄萎病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粉剂按种子重量0.5%拌种。
(2)土壤处理。
第一、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公斤拌适量砂土,均匀撒入播种沟内。
第二、腐霉利拌土处理:按20-40斤细土/斤腐霉利粉剂拌土后穴施(播前用菌土垫底,播入种子后在覆菌土。
(3)田间灌防。
发病初期用速克灵或菌核净每喷雾器兑药30克,逐株灌根防治,每株1-2两药液,每隔7天灌防一次,至少两次。
黄萎病用12.5%治萎灵灌根。
(4)药剂喷雾。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菌核净600-800倍液,重点保护花盘背面,防治烂盘型的菌核病。
(二)向日葵螟防治技术坚持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针,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减轻危害,减少损失。
1.秋季深翻土地。
翻地选用大型机械,耕翻深度20厘米以上。
2.清理虫源。
秋季和春季对葵花收购加工点产生的废料要及时采取碾压、粉碎、焚烧等措施,杀死其中的越冬幼虫。
3.调整播种时间躲避向日葵螟危害。
短日期的杂交向日葵品种,通过适期播种,一般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初种植,能够避开向日葵螟成虫产卵高峰期,使向日葵基本避免向日葵螟幼虫危害。
最佳播种时间:5月23日-6月5日。
长日期的常规品种必须采取其它防治措施。
4.诱杀。
在向日葵开花前,开始用光控式频振式杀虫灯或性引诱剂诱捕器诱杀成虫。
光控式频振式杀虫灯每50亩挂置一个,性引诱剂诱捕器每亩放置1-2个。
性引诱剂诱芯每40天更换一次。
水盆诱捕器制作方法:选择直径30厘米以上塑料盆,将一枚性诱剂诱芯固定在一根(8号)细铁丝上,然后将细铁丝横穿或缠绕在盆沿上,将诱芯置于盆中央,用三个树枝做成三角支架,将盆放在支架上,盆内加入清水,水面的高度距离诱芯1-2厘米,不可浸入水中,水中加少许洗衣粉,每隔3天加水一次。
水盆的高度应高于葵花顶端10-20厘米。
大面积集中种植的向日葵用性引诱剂诱杀葵螟成虫,应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统一防治。
5.种植抗螟品种。
刮开向日葵种子表皮,木质种壳部呈黑色的品种较抗虫。
6.地面封杀。
在上年度葵螟发生严重的地块,在越冬虫羽化出土高峰前(6月20日左右),于土面上均匀喷洒杀虫剂。
7.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卵。
(1)放蜂时间和放蜂量。
一是利用测报灯、杀虫灯、性引诱剂诱蛾法确定放蜂时间。
即当灯下蛾量或诱捕器内诱到虫量连续几天出现高蜂值时,即确定为葵螟高蜂期。
当出现蛾量高峰值时即放第一遍蜂,以后每隔3-4天放第二次蜂和第三次蜂。
每次放蜂量为2.4万头/亩左右,共放8万头。
二是用赤眼蜂将葵花开花期三次覆盖的方法放蜂。
当向日葵开花量达20%时,放第一次蜂,2.4万头/亩;开花量达50%时,放第二次蜂,3.2万头/亩;开花量 80%时,放第三次蜂,2.4万头/亩。
(2)放蜂方法。
用曲别针或牙签将蜂卡或蜂袋别在靠近向日葵花盘附近的叶片背面的主脉上,保持通风遮荫不被雨淋即可。
8.生物杀虫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杆菌(Bt)防治葵螟幼虫。
50%的向日葵开花后,白僵菌菌粉用滑石粉稀释成粉尘剂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喷洒,施菌量每亩5.0万亿孢子;每亩用(8000国际单位/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用滑石粉稀释成粉尘剂,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喷洒。
9.杀死茼蒿上的葵螟幼虫。
茼蒿和野生向日葵等杂草与葵花同科,花期早于葵花,葵螟危害早于葵花,如果葵花地附近有茼蒿和野生向日葵等杂草且发现葵螟幼虫,用杀虫剂喷雾杀死。
否则会成为虫源地。
10.化学防治成虫。
在成虫盛发期,选无风或微风的夜晚,于21时至23时期间,在上风头每60米长为一单位,用烟雾发生机用敌敌畏、氯氰菊酯等喷烟雾1-2次杀死成虫。
化学防治葵螟不但容易杀死蜜蜂,而且农药气味导致蜜蜂不授粉,所以一般不提倡用化学农药防治葵螟。
(三)向日葵锈病防治对向日葵锈病采取综合治理的原则,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杂交品种,如DK119、3708、3148、G101、澳S33等。
(2)生育期长易感病的品种与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交叉或间隔种植。
如星火花葵、黑大片等与3708、DK119等交叉种植。
(3)降低越冬菌源。
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落叶和根茬,秋季深翻地将遗留的病残体等翻入地下,深埋土中;同时清扫拉运途中散落的病残体;秸杆、花盘、碎杂物要集中存放。
(4)加强栽培管理。
施好底肥,增施磷钾肥,生长期还可喷磷酸二氢钾等叶肥,要勤中耕除草,注意雨后排水。
2.化学防治。
(1)抓住防治适期。
向日葵锈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靠气流传播。
降雨、田间湿度大是流行的主要原因,连续降雨,或叶片上出现夏孢子堆,要及时保护性防治。
(2)药剂拌种。
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干拌50kg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