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税区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保税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保税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保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1.1 保税区的定义保税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境内特殊监管区域和区域外卸货场所,对进口货物和出口货物依法实行特殊监管和税收政策的区域。

保税区依法实行与外国的任何保税区、自由贸易港、保税港相同的管理模式,设置的保税区必须建立一定的生产能力,投资一定的设施设备和科技,保税区内产生的产品可以享受关税优惠政策或免税政策。

1.2 保税区的发展背景保税区是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通过保税区特殊政策和监管机制的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低的成本和更为便捷的贸易环境,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外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保税区的功能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1.3 保税区的发展现状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保税区,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保税区,如保税工业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商贸展示中心等。

这些保税区在促进对外贸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保税区可行性研究2.1 市场分析保税区在市场需求端具有一定的驱动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外贸易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外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外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市场对于便捷、低成本的外贸通道需求日益增长。

(2)产业升级需求明显。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主要动力,这就需要更为灵活和便捷的贸易环境和政策支持。

(3)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强烈。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而保税区的引进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

2.2 政策环境分析保税区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我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优惠政策。

在保税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关税和增值税税率,这对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2)外贸便利政策。

保税区内的进出口货物可以享受更为便捷的通关服务和更为灵活的进出口管理政策,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外贸通道。

我国保税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保税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保税区发展现状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生产大分工,越来越多的保税区相继建立。

本文从保税的概念出发,通过归纳分析当前我国保税区的功能与特点,希望为我国今后保税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保税区;关税;国际贸易一、我国保税区的概念一般认为,保税区这一概念是我国独创的,用来特指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一种特殊的区域。

其来源于国外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制度经济学的三要素理论将保税区看做是自由贸易区在我国的一种特殊形态。

是在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下参照自由贸易理论进行的一种制度设计。

保税区通常有保税仓库(bonded ware house)和保税工厂(bonded factory)两种形式。

在我国,所有的保税区都是经过国务院批准后才设立的,主要是针对内陆的一些拥有保税港区功能的城市设置一块专属于海关特殊管理的区域,该区域内的企业享有保税港区的外汇和税收政策,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内陆实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实验区。

二、保税区的功能每一个保税区都普遍具有这三大功能: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

根据这些功能,在每一个保税区内又分别设置了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保税区等等,由于是对外开放,该区域拥有物流中转、配送、转口贸易等业务,并且这些业务还可以享受政策和税收优惠,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和壮大发展。

对于该区域内的海关,作为主要管理机构,主要行使税收政策,对于从国外运入的商品在综合保税区内要实行保税;从国内需要输出去的商品对企业进行退税。

在保税区内,国内的企业可以开展仓储加个业务和制造业务,同时加工完成后在出口;国外的企业在保税区内进行贸易活动,当商品从保税区内流入国内市场后需要按照程序进行报关流程,海关部分依法征收相应的税费。

三、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历程我国保税区的设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于20世纪90年初设立了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并在两年内又陆续批准设立了14个保税区。

我国保税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保税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保税区发展存在的一些其它问题 1保税 区之间以及区内各类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各个保税区所在地的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差 别很大,导致保税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设施 落后,信息化技术利用率不高,信息化环境 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保税区的 信息技术推广缓慢,企业的主要投资还是在 物流基础设施上
(1)自然禀赋优势逐渐、下降政策 优势弱化、吸引力下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快,特别是加入 WTO组织以后,对我国保税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主要包括:我国关税总水平大幅降低。入世后我 国在享受WTO成员国取消对我国商品非关税壁垒 的权力同时,也要承担取消许可证、配额等非关 税措施的义务。我国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 无论是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还是原材料价格都 在不断提高,因此区内企业非但不能通过这种方 式降低成本反而还要增加,以至于提高市场竞争 力的目的难以实现,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案例分析
(4)发展目标调整后
1保税区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其发展目标 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从保税区的实际运作情 况看,发展目标调整滞后已经制约了进一步 发展
(5)实际运作中出现的功能不完善问题 1开 发方面不够完善,存在不少的问题,定位缺 陷、功能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重叠,不利 于扩大就业,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的关联度 不高,区内仍处于较低的产业化水平,知识 型、技术密集型等高质量的产业少。 主要体 现在转口贸易,进口贸易,加工水平,仓储、 展示、分拨、配送、运输等物流功能则还远 远没有得到发挥,
二、我国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 我国的保税区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扩大当地就业和税收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 献,其成绩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我国保税区是主要遵循静态比较优势原则设立的,即 通过廉价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特殊的政策来吸 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寻求资源禀赋差 异决定的比较利益。但有迹象表明,在历经了这些年 的建设后,由于当初是以“‘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 济发展模式”方案设计和后来实践中自然资源禀赋和 特殊政策逐步削弱等的原因,其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 阻碍了保税区功能的积极发挥。

中日保税区域发展对比分析及借鉴

中日保税区域发展对比分析及借鉴

中日保税区域发展对比分析及借鉴摘要本文旨在比较和分析中日两国保税区域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借鉴和引导中日保税区域发展的相关建议。

通过对两国保税区域政策、运营模式和发展成果的比较,可以深入探讨差异背后的原因,并为中国保税区域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 引言保税区作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

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大国,都设立了保税区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比较两国保税区域的发展情况,探讨其中的差异和原因,并寻找中国保税区域发展的借鉴和引导方向。

2. 中日保税区域政策比较2.1 中方保税区域政策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推出一系列政策,促进保税区域的发展。

2009年,中国设立了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为其他地区的保税区域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经验。

目前,中国的保税区域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货物进出口便利化等方面。

2.2 日方保税区域政策日本的保税区域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90年代取得较大突破。

日本政府在保税区域发展方面主要采取税收优惠、宽松的监管政策等措施。

此外,日本还鼓励保税区域与其他国家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3. 中日保税区域运营模式比较3.1 中方保税区域运营模式中国的保税区域运营模式主要包括内贸和外向型两种形式。

内贸型保税区域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为企业提供内销货物加工、分拨等服务。

外向型保税区域则更加注重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外国企业。

3.2 日方保税区域运营模式日本的保税区域运营模式主要为外向型,注重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日本的保税区域主要以对外贸易为主,吸引外国企业在保税区域设立生产基地,并借助日本的高科技和产业链优势。

4. 中日保税区域发展对比分析通过对中日两国保税区域政策和运营模式的比较,可以发现一些差异和共同点。

4.1 差异分析首先,中方的保税区域政策更加注重内贸型和外向型的融合,既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吸引了外国企业。

而日方则更加注重对外贸易,通过吸引外国企业来提升国际竞争力。

保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保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保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保税区是指国家批准设立,实行特殊管理和监管的特殊区域,区内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等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管理制度。

保税区是国际贸易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平台,可以促进外贸、引进外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设立保税区,保税区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支柱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保税区的作用日益凸显。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税区,实现保税区从单一贸易功能向生产、研发、物流、金融等多功能复合的发展转变。

保税区作为提升我国开放水平的重要平台,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对当前我国保税区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报告将对我国保税区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二、研究目的2.1 理论研究目的通过对保税区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深入理解保税区的内涵和作用,为对我国保税区发展的实际问题提供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2.2 实证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保税区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探讨保税区在促进外贸、引进外资、提升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提升我国保税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保税区的可行性提供有力的论证。

三、文献综述3.1 保税区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保税区的研究颇有深度。

保税区的理论基础主要可归纳为关税制度理论、出口加工区理论和自由贸易区理论等。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阿达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戴维·里卡多的比较优势理论。

其次是熊彼特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和韦纳·斯德林的生产要素理论,这些理论为保税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和理论性的指导。

3.2 历史回顾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最早是在沿海地区设立的外贸出口加工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我国加入WTO以及建立自贸区的需要,我国保税区的形式和功能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保税仓储市场区域差异

保税仓储市场区域差异

保税仓储市场区域差异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在保税仓储市场的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

沿海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着更为便捷的海运通道,这为保税仓储业务提供了物流上的优势。

同时,这些地区通常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因此政策上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如税收减免、简化进出口手续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沿海地区保税仓储业务的快速发展。

相比之下,内陆地区的保税仓储市场虽然也在成长,但由于缺乏直接的海洋通道和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与沿海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进一步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在保税仓储市场的发展上也呈现出不同。

一线城市由于其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频繁,保税仓储市场需求巨大,服务种类也更为丰富。

同时,一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仓储技术先进,能够满足各种复杂的国际贸易需求。

而在二线城市,虽然保税仓储市场也在逐步发展,但受限于市场规模、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其发展速度和业务种类相对较少。

市场需求方面,不同行业和企业规模对保税仓储业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差异。

例如,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高价值、轻体积的行业对保税仓储业务的需求较大,因为这些产品更适合通过保税仓储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贸易效率。

而农产品、纺织品等行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对保税仓储业务的需求相对较小。

企业规模方面,大型企业由于其进出口贸易量大,对保税仓储业务的需求也较高。

这些企业通常有能力利用保税仓储业务来优化其全球供应链。

总的来说,我国保税仓储市场的区域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企业而言,理解和把握这些差异,选择合适的地区和政策环境进行业务布局,是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保税仓储市场的区域差异有可能会缩小,但短期内这些差异仍将存在,并影响着企业的业务决策。

因此,对保税仓储市场区域差异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保税区研究评述

我国保税区研究评述

的自由贸易区介绍到中国。 郭信昌( 8) 1 7 等学者阐述了自由港和 自 9
发、 税收与关税、全部功能。
1保税区的定性。在保税区的定性上, 、 陈 张凤清(96认为, 19) 各保税区应根据 自身情况
由贸易区的产生发展、性质作用等基本理论, 章喜(02 将保税区概括为保税仓库与保税 进行功能选择 , 20) 避免功能趋 同; 要依据 国际性、
极作用越来越 引人注 目。改革开放 不久 , 国 我 二、 对保税 区的研究
了包括 自由贸易区在内的经济特区。可以说, 它们各自的成功或失败之处。 对我国保税区的 始, 其功能覆盖广泛。刘助仁(95将其归纳 19)
为转口贸易、 出口加工、 商品展示、 保税仓储,
以及金融、 服务等十余种功能。林康等 (00 20)
对 自由贸易区选址、 建设规划、 立法制定、 行政 工厂的集合区域是以保税业务为基础的国境 特殊性、 服务性、 协调性及务实性原则, 应选择
管理、 投资促进、 优惠措施作了分析。曲云厚 内、 关境外的特殊经济区域。陈志龙将其定义 最具优势的保税仓储。 虽然我国保税区最初定 (97 等人在此基础做了更深入、 18) 更系统的理 为不叫出口 加工区的出口加工区, 处在境内关 位 是仓储 、 口和加工 贸易, 19 以来 , 转 但 98年 论分析。按照经济特区的特点及功能, 把经济 内, 是自由贸易区的一种。李力(01认为是 物流分拨成为主要功 能, 20) 并且取 得了长足的发
提 要 保税区 为我国 经济发 展做出了巨
大的贡 献, 也因此成为.4关注的重点。本文 zI ,I .
对学者们从保税区建立、 发展到转型的历程中
的观 点予以简要评述 。 关键词: 区; 保税 自由贸易区: 转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F A

我国天津东疆保税区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比较分析

我国天津东疆保税区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比较分析
新 、 济 发 展 及 辐 射 效 应 情 况 三 通 过 保 税 区更 多地 认 识 中国 , 经 从 年 ,东疆 港 区将 整体 成 陆 ,2 2 00
个 方 面对 两个保 税 区各 自的发 展 这 个 角度 上 讲 , 上海 外高 桥 保 税 年 , 疆 港 区 全 面 建 成 。 东
情 况 进 行 了分 析 , 方 面 得 出 目 一 前 两 个 保 税 区发 展 状 况 以 及 其 对
区 的建 立有 着 开 创 性 的 意义 。
两保 税 区在 现 有 基础 上都 加
当前 , 中央 、 党 国务 院从 我 国 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基 础设施建设 的投 入力度 :
经 济发 展 的促 进 作 用 , 一方 面 经 济 社会 发 展 全 局 出发 , 出推 外高桥 保 税 区推进 洋 山深 水港 区 另 做
高 桥 保 税 区规 划 面 积 1 平 方 公 批复 同意在 天津 港东 北部 设 立天 杨 浦 大 桥 以 及 上 海 高 架 内环 线 相 0 并 在 区外运 河 与黄 浦江 相通 。 里 , 自 由 贸 易 、 口加 工 、 流 津 东 疆 保 税 港 区 , 提 出 “ 天 津 连 , 集 出 物 重 在 东 疆保 税 区 内 ,南 疆进 港 仓 储及保 税 商 品展 示 交易等 多种 港 东 疆 港 区设 立 保 税 港 区 , 点 国际 配送 、 国际采 铁路 、 万板 铁路 复线 、 开发 区小轻 经 济功 能于 一体 , 理位 置优越 , 发 展 国际 中转 、 地 国 轨 、 山桥 、 海桥 等工 程相 继完 京 镇 位 于 上 海 东 北 端 , 临 长 江 口, 濒 处 购 、 际 转 口 贸 易 和 出 口加 工 等 积极 探 索 海 关特 殊 监 管 区 工 , 津 唐 高速 滨 海大 道 、 沽 京 津 于 中国黄金 水道—— 长江 与东 海 业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年
保税区 09 年 3 月 09 年 3 月
09 年 3 月
09 年 3 月
09 年 3 月
09 年 3 月
上海外高桥
10
8. 96
292
10293
185
7585
52
1585
18. 48 18. 69
大连
1. 95
1. 95
667
6575
367
1431
126
326
6
5. 8
天津港 青岛
( 二) 保 税区 经济 总量 、产值 、税收 比较 ( 见表 2)
全国保税区经济总 量规模持续扩 大 , 2008 年全国保税区实现 GDP 2168. 35 亿元 , 比 2007
35 综合竞争力 Com pr eh en sive Co mp etitio n
《综合竞争力》
2010 年第 2 期
4 29. 04 16. 5
8. 21 59. 2 111. 04
0 142. 81
0 6557. 93
14. 35 22. 67
68. 78 130. 87
2168. 35
16084
工业总产值
2008 年
截至 09 年 3 月
555. 63 81. 21
4154. 56 303. 31
466. 58 60. 56
税收总额
2008 年
截至 09 年 3 月
517. 98 101. 84
2773. 49 430. 44
267. 81 21. 57
1214. 33 117. 79
78. 86 37. 87
442. 38 220. 54
4. 54 9. 79 2. 92
44. 05 24. 05 32. 77
12. 56 52. 89
表 1 2008 年及累计至 2009 年 3 月全国保税区批准面积 、批准企业数比较
指标 批准面积 验收封关 年月 ( 平方 面积 ( 平
公里) 方公里)
批准企业 ( 个)
批准贸易企业 ( 个)
批准仓储物流企业 ( 个)
期末从业人员 ( 万人)
截至
截至
截至
截至
截至
截至
2008 年
2008 年
2008 年
《综合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
2010 年第 2 期
中国保税区比较研究
★叶飞文
摘 要 : 中国保税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生态型式 。各地都在争取对外开放特殊政策 , 以 寻求在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比较竞争优势 。依托港口及港口城市的临港保税区是最 早设立的对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作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在临港地方设立海关 特殊监管区域是中国设立的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的先导性功能经济区 。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保 税区及其主要经济指标 , 可以看出这些保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66. 7 582. 26
5. 17 4. 96
24. 69 41. 99
1118. 77 6015. 48
资料来源 : 根据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数据整理 , 并剔除不合理的 GDP 当年累计负数等数据作了修正 。
年增加 1800. 85 亿元 , 增长 17. 8 % ; 每百元销 售收入所创造的增加值为 14. 62 元 , 保持较高 的产出量 。其中 上海外 高桥 保税 区实 现 GDP 951. 5 亿元 , 居第 1 位 ; 天津港保税区 385. 1 亿
647
0
110
1
1
厦门象屿
1. 5
0. 63
171
467
101
282
69
176
2
2
汕头 广州 深圳
2. 34
2. 34
11
227
2
117
3
2
2
39
2337
36
2258
2
2. 9
2. 47
98
1406
38
564
23
13
0. 38
0. 38
3
1
1
264
5
4
珠海
3
3
25
278
7
39
9
69
1
1. 3
海口
1. 93
1602. 26 427. 53
558. 43 533. 39
2203. 72 1495. 82
4. 27 11. 87 22. 99
19. 69 25. 04 157. 47
91. 2 862. 57
599. 95 6145. 9
115. 28 99. 76
507. 02 581. 87
3463. 75 18224. 16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步伐的加快 , 中国保税 区逐步形成沿中国黄金海岸线的区域性开放格 局 : 南有以广州 、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 , 东南有以福州 、厦门为主的海峡西岸区域 , 中 有以上海 、宁波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区域 , 北有 以天津 、大连 、青岛为主的渤海湾区域 。四个 区域的保税区 ① 成为中国 与世界进行对 接交流 的重要口岸 , 形成独特的 “境内关外” 物流运 作模式 。
中国保税区是模仿世界自由贸易区发展模 式设立起来的 , 功能类似于但低于国际上的自 由贸易区 , 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类自由贸易区 , 区内允许外商投资经营国际贸易 , 发展保税仓 储 、加工出口等业务 。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 , 保税区属于新生事物 , 没有现成的经验 , 需要 不断探索发展模式 , 推动功能开发 , 使之向叠 加港口功能的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转型 , 向 保税港 区升级 , 向 内陆拓展 综合保 税区功 能 , 在保税区 、保税物流园区和邻近港口整合转型 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发展基础上 , 再迈向自由 贸易港区 ,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发 展道路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008 年
截至 09 年 3 月
102. 04 0
821. 6
111. 31 35. 23
312. 29 93. 68
137. 75 362. 7
286. 71 939. 57
0 12. 37 56. 51
37. 33 275. 91
0 75. 27 893. 18
338. 12 3105. 17
5
3. 8
1348
14374
998
8053
168
1302
10
10
2. 5
2. 5
346
4716
338
4333
7
133
2. 82
2. 69
张家港 宁波
4. 1
4. 1
524
4087
491
3752
4
2. 3
2. 3
517
6978
515
6608
0
110
4. 26
4
36
4
4
福州
1. 8
0. 68
42
787
5
工制造 。 保税区享有免税 、保税 、免证等特殊优惠
政策 , 实施 “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区内自由” 等监管方式 , 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 , 即实行 境外与保税区之间的货物进出自由 、外汇进出 自由 、人员进出自由 , 是中国政策优惠的开放 区域 。海关对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 , 境外货物 进入保 税区不 必缴纳进 口关税 , 可自由 出口 , 只需交纳存储费和少量费用 , 但如果要进入关 境则需交纳关税 ; 境内其他地区货物进入保税 区视同出境 。外经贸 、外汇管理等部门对保税 区也实行较区外相对优惠的政策 。保税区还享 受与其功能相配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 企业按 15 %计征所得税 ; 从获利年度起 , 经营期 10 年 以上的生 产 型外 商投 资 企业 享 受 “两 免 三减 半”, 注册资本在 500 万美元以上的服务性企业 享受 “一免两减半”; 区内企业生产 、加工的产 品在区内销售或销往境外 , 不征增值税和消费 税 ; 区内企业生产 、加工的成品出口可享受国
平方公里 , 居第 2 位 , 获批规划面积全部验收 封关 ; 天津港验收封关面积 3. 8 平方公里 , 居 第3位。
2008 年 全 国 保 税 区 共 批 准 企 业 4089 家 ( 其中批准贸易企业 3090 家 , 占引进项目总数 的 75. 6 % , 同比增 长 16. 50 % , 大连 、天津港 保税区分别引进 667 个和 1348 个 , 分别同比增 长 24. 2 % 和 23. 1 % ; 批 准仓 储 物 流企 业 463 家) , 吸引投资额 139. 41 亿美 元 , 分别同比增 长 5. 3 %和下降 3. 7 % ; 期末从业人员 56. 9 万 人 , 同比下降 3. 2 % 。其中天 津港保税 区批准 企业 1348 家 , 居第 1 位 ; 大连 667 家 , 居第 2 位 ; 张家港 524 家 , 居第 3 位 。天津港保税区 批准贸易企业 998 家 , 居第 1 位 ; 宁波 515 家 , 居第 2 位 ; 张家港 491 家 , 居第 3 位 。天津港 保税区批准 仓储物 流企业 168 家 , 居 第 1 位 ; 大连 126 家 , 居第 2 位 ; 厦门象屿 69 家 , 居第 3 位 。上海外 高桥保 税区 期末从 业人员 18. 48 万人 , 居第 1 位 ; 天津港保税区 10 万人 , 居第 2 位 ; 大连 6 万人 , 居第 3 位 。截至 2009 年 3 月 , 全国保税区共批准企业 53148 家 ( 其中批 准贸易企业 36124 家 、仓储物流企业 4127 家) , 期末从业人员 52. 91 万人 。其 中 : 天津港保税 区批准企业 14374 家 , 居第 1 位 ; 上海外高桥 保税区 10293 家 , 居第 2 位 ; 宁波 6978 家 , 居 第 3 位 。天津港保税区批准贸易企业 8053 家 , 居第 1 位 ;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7585 家 , 居第 2 位 ; 宁波 6608 家 , 居第 3 位 。上海外高桥保税 区批准仓储物流企业 1585 家 , 居第 1 位 ; 天津 港保税区 1302 家 , 居第 2 位 ; 大连 326 家 , 居 第 3 位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期末从业人员 18. 69 万人 , 居第 1 位 ; 天津港保税区 10 万人 , 居第 2 位 ; 大连 5. 8 万人 , 居第 3 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