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中国电影营销策略
十大经典营销策划案例

一.《英雄》:一部糟糕电影的辉煌纪录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最成功的票房,有着糟糕动作片的一切特征——弱智的故事情节、失真的动作设计、装腔作势的台词,但这部糟糕的电影,上市20天就创下了超过2亿元的票房,而本年度风靡全球的《哈利·伯特》,在中国创下的票房仅为6300万元。
让《英雄》成功的,不是由于电影的精彩,而是由于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的创新。
《英雄》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明星剧组,早在2001年初,新画面公司就开始借助团队的明星效应,持续制造新闻。
在媒体的支持下,这些“新闻广告”高强度持续进行了两年时间,终于让大量中国人按捺不住,走进影院观看这个中国有史以来营销最成功的电影——也许还是最糟糕的动作片之一。
这些人中间,包括几乎从来不看电影的笔者。
《英雄》以令人赞叹的耐心、丝丝相扣的营销策划和长达2年的新闻公关,列本年度十大营销创新案例之首。
《英雄》必将以营销的创新写入中国电影史,但未来的电影观众必把它忘得一干二净。
《英雄》入选,是为了表彰发行商新画面公司对电影营销的突破性贡献。
点评:《英雄》所获得空前成功,将把电影营销策略和营销组织性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英雄》以后中国电影将越来越倾向于大制作、倾向于告别艺术电影、倾向于向好莱坞靠拢。
二.“力波”啤酒:喜欢上海的理由力波啤酒曾是上海最受欢迎的本土啤酒之一。
1996年三得利登陆上海后,力波因为营销手段落后、口味不佳,在三得利的进攻中阵地屡屡失陷,还曾因攻击三得利水源质量,被三得利告上法庭,即丢了官司,更丢了市场。
2001年开始,力波啤酒开始了自己的抗争历程,力波创作的广告歌曲《喜欢上海的理由》很快风靡上海,在广告歌的推动下,力波的销量迅速回升。
2002年6月亚洲太平洋酿酒公司接手力波,并成功推出超爽啤酒、改变产品瓶体;力波还利用韩日世界杯的机会,和众多饭店联盟,推广看足球、喝力波的营销活动。
世界杯之后,力波继续和餐馆终端联盟,推出“好吃千百种,好喝有一种”的广告攻势,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行为。
盘点十大营销制胜的典型性电影案例

盘点:十大“营销”制胜的典型性电影案例猫贝儿发表于:2011-09-26 14:44在电影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一部电影能否取得成功,受限制的因素很多。
故事、明星、特效等等所谓的“品质”固然重要,但是在这个讲究效益的大环境中,另一因素日益凸显,那就是“营销”。
一部好电影如果营销成功便能够锦上添花,巨资大片和低成本小片都不例外。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国内外十大因为高明的营销手段而获得票房大捷的电影。
一、《让子弹飞》投资:1.5亿左右人民币票房:6.59亿左右人民币营销成功:《让子弹飞》主打“口碑式”营销,早在公映之前,该片就在制造口碑上下足了功夫,通过业内人士之口来解析影片的看点、亮点,上映期又频繁解释影片桥段的深刻用意,甚至联系历史和现实。
而且宣传面极广,几乎涵盖了包括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在内的所有主流媒体,让观众在上映前便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极高的认可度。
二、《午夜心跳》投资:400万左右人民币票房:3280万左右人民币营销成功:《午夜心跳》是小成本恐怖片营销成功的典范,主打“病毒式”营销。
在公映之前,宣传方鸿水文化传媒便打出“贺岁档第一恐怖片”的口号,更悲壮的是公映前竟然没有任何演员参与落地宣传,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宣传方通过海量的网络、平面、广播电视结合的三位一体式宣传,将能够撑起这一名号的元素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在影片上映过程中又打出“看恐怖片时尚过节”的口号,吸引了不少时尚影迷和情侣。
另外,在影片上映期间推出小活动,让影迷看片之余感受刺激。
三、《唐山大地震》投资:1.5亿左右人民币票房:6.53亿左右人民币营销成功:《唐山大地震》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为背景,并在宣传过程中反复强调“催泪”牌,抓住人心柔软的一部分。
同时,在拍摄期便开始自立招牌,“年度最受人期待影片”的名号从拍摄到放映的整个期间,不断的有导演、主编、演员、影评人等等的爆料传出。
另外,宣传将冯小刚和徐帆的夫妻搭档捆绑销售。
电影上映时的营销策略

电影上映时的营销策略电影上映时的营销策略是制作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促使他们购买电影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营销策略:1. 预告片和海报:发布引人注目的预告片和海报,激发观众的兴趣。
预告片通常选择电影中最精彩的片段,并适当透露一些剧情悬念,以引发观众的好奇心。
2. 社交媒体推广:利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等,发布电影相关的内容,例如幕后花絮、角色介绍等,与观众互动,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3. 明星宣传:借助主演和导演的知名度,参加电视节目、采访、新闻发布会等媒体活动,扩大电影曝光度。
明星本身就是观众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他们的参与可以吸引更多人购买电影票。
4. 联合营销:与其他品牌或活动进行合作,共同推广电影。
例如,与知名餐厅合作推出电影限定菜品、主题展览或合作推出电影周边产品等,吸引更多潜在观众关注和参与。
5. 观众互动活动:组织观众互动活动,例如提供免费电影票、举办观影分享会或举行电影角色扮演比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提高电影的热度,同时也可以帮助电影团队获得观众反馈和口碑宣传。
6. 新闻媒体报道:通过新闻稿、媒体报道和影评等方式,提前宣传电影的制作背景、剧情亮点和演员阵容,吸引媒体的关注并引发公众对电影的兴趣。
7. 网络推广:通过视频网站、在线电影票务平台和电影评价网站等网络平台进行广告宣传和评价发布。
在观众的日常网络使用中提前接触到电影信息,从而增加对电影的关注和购票动机。
8. 场地营销:在电影上映前,在电影院、购物中心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设置宣传展示区,展示电影海报、道具或衍生品,吸引观众停留、了解电影资讯和拍照留念等,提高电影的曝光度。
综上所述,电影上映时的营销策略是多样化和全方位的,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来吸引观众、扩大影片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从而促进电影票的销售。
我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我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一、定位清晰的目标观众
为了确保电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成功率,首先要对目标观众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对于不同的电影,面对的观众群体也各不相同。
例如电影的类型、制片方的商业策略、观众的年龄和地域等都对目标观众的定位有重要影响。
二、线上和线下的多元化营销方式
电影营销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的多元化营销方式不能缺少。
线上渠道主要包括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直播、论坛等,线下可能是影院、海报、预告片、媒体报道等。
而根据目标观众和电影类型的不同,掌握各种营销渠道的实施时机、内容、效果和监控是至关重要的。
三、营造舆论氛围
影响电影推广的舆论氛围广泛而直接,提前预热和舆论危机的化解都是关键。
影片提前做市场推广,制造话题营造轰动效应,可以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和期待电影的上映。
当出现舆论危机,如影片发生了侵权事件或者影片内容引起争议,营销人员应及时回应舆论,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开回复,及时处理。
四、观众体验和口碑管理
电影营销策略的核心在于情感输送和用户沉浸式体验。
制片方要深入观众心理,在广泛的市场中提出符合目标观众需求的电影解决方案,今后,有必要把营销流程中的推广和实验后的收益等等节点精细化,继续挖掘出新的营销策略力量,让电影作品带给人们更多的快乐和艺术享受。
我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我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一、策略目标1. 提高知名度: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媒体曝光等方式,将电影的信息传达给更多的观众,增加电影的知名度。
2. 提高口碑: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影评、观众评论等,引发话题和讨论,提高电影的口碑。
3. 吸引观众:通过精准的市场分析和推广策略,吸引目标观众进场观看电影。
二、推广渠道1. 院线宣传:通过电影院内海报、预告片、宣传片等手段,让观众对电影产生兴趣。
2. 大众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发布电影相关信息和广告,提高电影的曝光度。
3. 社交媒体:利用微博、微信、豆瓣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电影预告、剧照、幕后花絮等内容,吸引观众关注和转发,扩大影片的传播范围。
4. 线上平台:在各大视频网站、影评网站等线上平台发布电影相关信息,利用平台的用户流量,增加电影的曝光。
5. 公关活动:通过制片方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等活动,吸引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增加电影的知名度。
三、营销策略1. 定位明确:在制作电影之初,就要明确电影的定位和目标受众群体,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3. 社群互动:与观众进行互动,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例如举办线下观影活动、线上发起话题讨论等。
4. 引爆话题:通过独特的宣传方式或者故事情节等,引爆观众的兴趣和话题讨论,从而提高电影的热度和知名度。
5. 多媒体整合:将各种营销手段和渠道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营销推广计划。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电影预告片,同时在线下举办观影活动等。
6. 精准定向:根据电影的类型和受众特点,进行精准的市场分析,确定目标受众群体,并制定相应的推广策略和渠道。
7. 区域营销: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观众口味,进行区域化的营销策略,例如在一些电影已经非常火爆的地区,可以增加更多的放映场次,满足观众需求。
8. 创意宣传:通过创意的宣传方式和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例如通过在电影院放映电影前的短篇广告、创意的海报设计等,吸引观众的关注。
10大中国电影营销策略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
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
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12:12月18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英雄》进军奥斯卡预映庆典”。
13:12月20日举行了“全国零点公映”活动。
或许现在回顾起来,觉得这十几场营销策划普普通通,其实就当时而言,《英雄》创下太多的全国首次,其通过媒体所进行的营销手段,则完全当得起“创意高明”和“手段繁多”之评价,堪称是新闻营销的一部经典之作。
举例说,天津《新快报》的“世界媒体第一次曝光《英雄》剧照”,“剧照泄露剧情,惹恼张艺谋”,立即有30多家品牌主动投靠《英雄》要做贴片广告;《缘起》纪录片被广州俏佳人公司买下版权,销路还出奇地好;出征奥斯卡、“奥斯卡悬念”的讨论此后几乎成为国产大片必备宣传手段……深圳“试映”引起轰动,并引发了抢票热潮,全球最有名的盗版集团齐聚深圳,想尽一切办法想进行盗版,可因为严密的保安工作而都未得逞。
电影的营销策略

电影的营销策略电影的营销策略是指电影制作公司或发行公司在电影上映前、上映期间和上映后所采用的一系列宣传推广和营销手段,以吸引观众、提升知名度、增加票房收入的活动。
电影营销策略的目标是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到电影,并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购买电影票来观看电影。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电影营销策略:1. 宣传海报和预告片:发布电影的宣传海报和预告片,憧憬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
海报和预告片要能够准确地传达出电影的主题和趣味,同时又不暴露太多剧情,留给观众足够的探索空间。
2. 社交媒体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互动,吸引观众参与。
例如通过发布花絮、剧照、幕后故事等内容来引发观众的兴趣和讨论,同时跟随反馈和互动来调整营销策略。
3. 明星营销:电影中的明星演员对于吸引观众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制作公司可以利用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宣传电影。
例如通过明星在电视节目、访谈中的露面,吸引观众关注电影。
4. 电影节参展:将电影参展到国内外的电影节中,借助影片颁奖、媒体关注、专业人士评价等机会来提升知名度和口碑。
电影节的奖项和肯定对于影片的票房和市场销售有着重要的作用。
5. 合作营销:与相关品牌和机构进行合作,共同进行电影宣传。
通过品牌的影响和覆盖面,可以扩大电影宣传的范围和触达的人群。
6. 线上线下活动:举办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吸引观众参与和关注。
例如电影发布会、观影分享会、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增强观众对电影的兴趣和参与感。
7. 预售票和特别场次:提前推出预售票,鼓励观众提前购买电影票。
同时,推出特别场次、IMAX和3D版等,增加观众观影的消费欲望。
8. 媒体合作和口碑营销:通过媒体的报道和评价来增加观众对电影的关注和信任度。
媒体的正面报道和好评都会对电影的营销和票房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影营销策略,当然电影的营销策略也会因电影类型、投放地区、目标观众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一部成功的电影来说,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电影的票房收入和市场表现。
中国电影营销策略

2023-11-04CATALOGUE目录•电影营销概述•中国电影市场分析•中国电影营销策略•中国电影营销案例分析•中国电影营销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的建议与展望01电影营销概述定义电影营销是以电影为载体,通过广告、宣传、公关等多种手段,将电影的价值观、情感、娱乐等元素传递给观众,以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传播。
特点电影营销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等特点,同时需要整合多种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渠道等,以实现最优的营销效果。
电影营销的定义与特点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提高电影的票房收入。
提高票房收入通过营销策略,可以树立电影的品牌形象,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升电影品牌通过营销策略,可以拓展电影的市场份额,促进电影产业链的发展。
拓展市场份额电影营销的重要性早期的电影营销主要依靠海报、宣传册等传统手段,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这些手段逐渐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起步阶段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电影营销开始向多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出现了网络广告、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多种新手段。
发展阶段目前,电影营销已经进入了以观众为中心的阶段,注重观众的需求和体验,通过精准定位、创意营销等手段,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和沟通。
成熟阶段电影营销的历史与发展02中国电影市场分析市场概况市场规模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票房收入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逐年攀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观影人次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升级,观影人次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010302中国电影观众以年轻人为主,其中80后和90后是最主要的观众群体。
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分布女性观众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占据较大比例,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特点。
中国电影观众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03观众群体分析0201竞争格局分析市场集中度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高度的竞争性,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
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
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12:12月18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英雄》进军奥斯卡预映庆典”。
13:12月20日举行了“全国零点公映”活动。
或许现在回顾起来,觉得这十几场营销策划普普通通,其实就当时而言,《英雄》创下太多的全国首次,其通过媒体所进行的营销手段,则完全当得起“创意高明”和“手段繁多”之评价,堪称是新闻营销的一部经典之作。
举例说,天津《新快报》的“世界媒体第一次曝光《英雄》剧照”,“剧照泄露剧情,惹恼张艺谋”,立即有30多家品牌主动投靠《英雄》要做贴片广告;《缘起》纪录片被广州俏佳人公司买下版权,销路还出奇地好;出征奥斯卡、“奥斯卡悬念”的讨论此后几乎成为国产大片必备宣传手段……深圳“试映”引起轰动,并引发了抢票热潮,全球最有名的盗版集团齐聚深圳,想尽一切办法想进行盗版,可因为严密的保安工作而都未得逞。
严格的安检让法律专家热议对此举是否侵犯人身权利;中国电影史上是第一次采用国内顶级公务机宣传——《英雄》4天的包机费用约为20万元……国内电影史上的另一个先河——拍卖电影VCD、DVD音像版权,“天价拍卖”“违反合约”的新闻持续不断;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电视上以纯商业广告的形式展示《英雄》的无限风采;光芒四射的首映盛典晚会,14条院线42家影院同时启动“全国零点公映”……在媒体运作上,几乎所有的影视类通俗杂志均以大篇幅的报道和海报赠送来为其做宣传。
即使是负面报道,也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更难得的是在一部影片的宣传活动上,电影界的领导和香港特首董建华等亲临现场,为其呐喊助威也算影视界的一大重要新闻的。
在发行上,《英雄》找到最好的档期,借助刚启动的30多条的新院线,大有气吞天下之象。
对观众而言,看《英雄》已经不是为了娱乐,享受电影带来的情感愉悦,影片本身的含金量已经变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新潮、赶时髦,否则就会落伍了。
总之,2002年《英雄》的策划人员是这部电影的“营销英雄”!《英雄》在商业运作上打响了第一炮,它是中国电影市场运作成功的第一典范,也绝对是中国电影史上“新闻营销最成功的影片”。
国内票房:2.5亿同类参考:《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投名状》……【二】《色,戒》焦点营销最沸腾焦点营销广义上属于拉式营销的一个分支。
其主要在于通过策划,构造一个公众可能会讨论的热门话题,进而实施,造成一种社会关注焦点,进而在关注焦点的过程中,完成了隐性的营销目的和营销效果。
而李安导演的、梁朝伟、汤唯、王力宏等主演的《色,戒》“激情”上映后。
因影片在内地上映的时候,被裁减去了激情的十几分钟床戏,进而成了焦点,被吵得神秘起来,沸腾起来。
《色,戒》上映后,票房保障的最大因素无非就是以下几点:激情戏让人想入非非;李安拍的、张爱玲写的;男女主角的出位表演,是不是假戏真情;裸替绯闻;想入非非的片名。
而《色,戒》的发行公司在宣传影片的过程中,牢牢抓住了这几个焦点,策划和构造出一个又一个话题。
首先,本片先后在意大利、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瑞士、德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土耳其、英国、奥地利、菲律宾、印尼发片,然后再在大陆首映,即保证了在全球范围内各大国际电影奖项所在国的地点露脸,又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控制或延缓了大陆盗版情况的出现。
而同时广泛利用各种渠道,如网络和其他平面媒体等,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文章转贴的各国评论,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大大吊起了国内观众好奇心。
如此强劲的全球性推广宣传,对于当下的中国市场来说,原本大家只能看到冠冕堂皇的电影院大片,而这次,由全球瞩目的华人导演李安带来的情色作品,将之前只能在家里独自欣赏的内容,公开且正当地摆上桌面雅俗共赏。
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所有观众的内心需求,而即便在内地上映的时候,被删除了不少床戏,也丝毫没有影响到观众奔着“色戒”来的兴致。
因此出现观众在观看影片后,模仿剧中的瑜伽式性爱动作受伤要状告李安等炒作,以及国内电影人纷纷热讨电影分级制度是否该立即推行等。
甚至《色,戒》上映那年,不少影片纷纷打出情色牌、露点牌、激情派牌,于是范冰冰露了,蒋雯丽裸了,甚至连芙蓉姐姐也走光了,也吵得乌烟瘴气……总之,演员的“床戏”因为《色,戒》的焦点营销成了2007年影视传媒的一个特色,《色,戒》也开创了文艺片一个票房新记录。
国内票房:1.26亿同类参考:《苹果》、《立春》……【三】《画皮》档期营销最正确《画皮》档期营销最正确一部电影取得高票房的成功归结为十大因素:题材、剧本、导演、演员、主创、投资额、档期、院线、宣传和竞争对手。
2008年对档期的操作最成功的无疑是《画皮》,上映6天过亿,19天冲过两亿元大关,一部无论是导演影响力还是演员阵容,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宣传成本,都属于中等水平的影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票房,很大程度上就是拜档期营销所致。
对于《画皮》的上映档期最初有三种:暑期档、国庆档和贺岁档。
暑期档有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和国产大片《赤壁上》的前后夹击,贺岁档又有《赤壁下》和《非诚勿扰》,但片方考虑到这两个档期的激烈竞争,无论影院放映空间还是观众消费能力都还没有达到同时容纳3部大片的程度,及时调整了策略,转而将影片提前到相对空闲的国庆档上映。
而纵观同档期的几部影片,无论是《保持通话》《李米的猜想》还是《即日启程》,都不会对《画皮》产生太大的威胁。
而刚刚经历了奥运盛会的国人,此时正需要新的娱乐来填补假期的空白,《画皮》的适时出现正好迎合了这一市场要求。
片方又构建出“东方新魔幻”电影概念,营造出了新的电影类型即将诞生的观影氛围。
奥运刚刚结束,发行方立即学习《英雄》营销经验,集中火力从电视、网络、平面媒体到飞机火车视频、楼宇广告、全国十大院线《画皮》发行联合签约等,可谓海陆空全方位覆盖,引发了观众急迫观看影片的欲望。
另外一点,《画皮》分散的宣传构成造成集团攻势也很重要,甄子丹、陈坤、赵薇、周讯、孙俪的宣传团队都各出奇招,造成集团攻势,象这种群戏主演戏份均匀,群星争宠现象经营起来,也是本片话题不断的一个重大特色,而之前的群戏影片都甚少有几位同等分量的女星参与来点爆导火线。
国内票房:2.28亿同类参考:《十全九美》、《荒村客栈》……以小博大的票房黑马。
四:《疯狂的石头》口碑营销最广泛【四】《疯狂的石头》口碑营销最广泛2006年中国电影市场最大的“黑马”莫过于《疯狂的石头》,“200万的生意被你做成了1000万!”这是《疯狂的石头》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现在这句台词竟然变成了现实。
这个低成本、高票房的奇迹成为中国电影史的一个经典案例。
笔者在2006年《疯狂的石头》五城市做的免费放映时,与一些影评人同步观看完影片之后,立刻心甘情愿为本片免费吆喝,《疯狂的石头》本身电影质量不错,更巧的是它出现在观众对动辄耗资数亿却不知所云的国产大片产生“审美疲劳”之后,犹如一阵清风刮过。
咋眼看来。
首批观众囊括了全国网络论坛最活跃以及最具话语权的人,多为斑竹身份,形成话语攻势。
《疯狂的石头》似乎就只是一部让人笑的畅快淋漓的喜剧电影,实则此电影中充满智慧、黑色幽默、讽刺。
值得肯定的是导演宁浩没愚弄大众,凭借两三百万资金,能拍出如此表演精细、结构巧妙的故事,实在是难得。
相比《无极》、《十面埋伏》之类的电影,舍得花费无数金钱和血汗,却搞写不推敲的剧本来说,谁在用心对待观众,一目了然。
因此,看低观众的智慧等于玩火,套用“石头”里的一句台词:你不仅侮辱我的人格,你还想侮辱我的智商?紧接着影片不错的口碑便如潮水般涌来。
笔者之后上MSN或QQ上,就有不同的朋友问∶“疯狂的石头”看过没?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疯狂的石头》,那么,你已与时代脱节了!很多人将这部影片的内容和观影感受写进了自己的博客里,而本片的营销人员也没闲着,选用BBS、MSN及博客等形式进行宣传,就笔者去过汇集石头评论的博客点击率在上映时已超过30万次,搜狐等网站曾在首页做过一期《疯狂的石头》的热点话题,光半天的访问量就达过百万之多。
网络时代的口碑传播在这里显示了最强势的威力,之后便无法再跟风复制的,《疯狂的石头》无愧口碑营销最广泛的影片!国内票房:2300万同类参考:《疯狂的赛车》、《我叫刘跃进》、《海角七号》……用智商和真诚来做电影。
【五】《喜羊羊与灰太狼》整合营销最配套《喜羊羊与灰太狼》整合营销最配套春节档的影片大战如此惨烈,而这部总投入600万元的二维动画电影发行费用不到百万,却创下8000万的票房收入,成为年度黑马。
小荧屏的主角不经意间走红大屏幕,热度蹿升之快令不少业内人士瞠目!“喜羊羊”其实并非在电影上映后才火起来的。
在走上银幕之前,这部超过百集的电视动画已在全国播出了3年多,这使得五百多集的“喜羊羊”早就打下了深厚的儿童群众基础,也为电影版做好了“热身”活动。
而本片的主创广东原创动力,除了电视剧的制作,还开发生产了音像图书、毛绒公仔、玩具礼品、文具服装、食品、日用品,还包括QQ、MSN表情、手机桌布、屏保、多媒体等动漫衍生品。
整合形象早已深入儿童心中。
上海文广集团、广东原创动力和北京优扬传媒的联合出品成为本片必火的重要元素,传媒业的巨头+动画电视行家+国内最大的儿童媒体运营商(包括央视少儿频道在内的几乎全国所有少儿动画频道的广告代理权均由优扬传媒买断),这使得“喜羊羊”电影预告广告得以在全国少儿动画频道大面积投放。
前期宣传的狂轰滥炸,使上映前看电影送文具的广告火热到爆。
上海东方、广东省电影公司、中影和保利博纳4家公司的发行“竞赛”使得各地区票房竞相攀升。
再加上配合电影推出的衍生品,充分的营销准备让“喜羊羊”的上映万事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