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程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建筑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爱护建筑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建筑行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1)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砂、石等;(2)有机材料:如木材、塑料、涂料等;(3)金属材料:如钢材、铝材等;(4)复合材料:如玻璃钢、钢筋混凝土等。
2. 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密度、强度、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质;(2)吸水性、透气性、耐久性等环境性能;(3)燃烧性、腐蚀性等安全性能。
3. 建筑材料的正确选择和使用(1)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2)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掌握建筑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3)建筑材料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关系;(2)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3)建筑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点、基本性质等基本概念;(2)实验法:观察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4)小组讨论法:探讨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建筑材料的照片、视频等;(2)模型:展示建筑材料的实物模型;(3)实验器材: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4)网络资源:查阅建筑材料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的理解;(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材料性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建筑材料发展趋势的探讨。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建筑材料适用专业:古建筑工程技术总学时:32学分: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建筑材料》是古建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古建筑工程技术必须具备的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了解常用古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通过建筑材料知识应用模块的建立,进行模块理论与实践教学,掌握建筑材料应用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模块学习中,培养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结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计、情境学习、课时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后续课程如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古建筑施工技术等一系列专业课程的要求,以后续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要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建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充分体现模块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模块学习中加深对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34学时。
1—3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检测过程,掌握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2—2课程目标2—2—1知识目标1)具备建筑材料的类型和特性等基本知识。
2)具备建筑材料所需专业术语的基本知识。
3)具备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备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2—2—2技术目标1)能认识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024版】《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新型建筑材料/New Building Materials课程类别: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学分:1.0总学时:16理论学时:16实验/实践学时:0/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水泥工艺学、混凝土学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二、课程简介1.课程任务与目的《新型建筑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水泥混凝土方向专业特色课。
通过对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发展概况;掌握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的性能特点,掌握常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的主要生产工艺、性能特点、用途及使用要求。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工艺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
2.对接培养的岗位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专业知识,具备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开发等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分析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及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初步能力,并能够识别新型建筑材料工程问题中的各种制约条件,使之能够胜任新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技术员、工艺管理技术员、技术主管等角色。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对应毕业生的毕业要求7、10,具体指标点内容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新型砌墙砖、建筑砌块、轻质墙板、屋面板材、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性能指标,熟悉生态建筑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趋势;熟悉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质量管理、发展趋势等知识;支撑指标点7.3、10.2。
教学目标2:掌握研究、分析与解决新型砌墙砖、建筑砌块、轻质墙板、屋面板材、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管理与服役过程中的问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综合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分析、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支撑指标点7.3、10.2。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1. 课程简介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介绍和讲解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各种建筑材料的特性、应用和选择原则。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材料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标准、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以及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3.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4.学习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选择和应用原则3.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建筑材料的定义•建筑材料的分类方法•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和优缺点3.2 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强度测试•耐久性测试•热性能测试•音、光、电性能测试3.3 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3.3.1 水泥和混凝土•水泥的种类和特点•混凝土材料的组成与特点•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3.3.2 金属材料•钢材的种类和特点•金属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3.3.3 石材和玻璃材料•石材的种类和特点•玻璃材料的种类和特点•石材和玻璃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3.3.4 木材和塑料材料•木材的种类和特点•塑料材料的种类和特点•木材和塑料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3.4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原则•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建筑材料的应用原则•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考虑4.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实验:设计实验课程,让学生学习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建筑材料选择和应用原则的理解。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建筑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包括:•考试:通过闭卷考试,检测学生对建筑材料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评价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5440 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制定: 制定日期:2022.10.10审核:建工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23批准: 批准日期:2022.10.25(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资料员、试验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资料员、试验员岗位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应用范围和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以及对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的方法,同时要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对新型建筑材料要具备认识和鉴别能力。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有《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等。
2.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中常用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技术指标,并能够在设计中合理的选材,施工中正确的用材,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提供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1)能够叙述土木工程中常用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技术指标等知识;(2)能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能正确合理地选材、用材;(3)能够运用土木工程中常用材料的质量检测方法。
(4)能够使用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的仪器,设备的性能。
(3)能够进行试验数据的处理,正确评定材料的质量。
(4)能够绘制编制合格的试验报告。
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工程造价专业施工试验员岗位为载体,针对岗位任职要求,与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6个情景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学习情境,融入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工作态度等。
2024版《建筑材料说课》PPT课件

钢木结构的应用
钢木混合结构
结合钢材和木材的优点,实现结 构的轻量化、高强度和美观性。
钢结构住宅体系
采用钢材作为主要承重构件,搭配 木材进行装饰和分隔,实现住宅的 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木结构建筑
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 环保、节能、舒适等优点,适用于 别墅、度假村等建筑。
05
CATALOGUE
的理解。
工程案例分析
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提高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
运用PPT课件、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02
CATALOGUE
建筑材料基础知识
建筑材料的分类
按化学成分分类
无机材料(如水泥、石材等)、 有机材料(如木材、塑料等)、 复合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玻璃
• 硅藻泥: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湿度等功能,适合对环保要 求高的场所。
内墙、顶棚装饰材料
1 2
石膏板
质轻,防火,易加工,适合各种造型的吊顶。
PVC板
防水,防潮,易清洁,适合厨房、卫生间等潮湿 场所。
3
铝扣板 质轻,防火,耐腐蚀,适合工业风格的装修。
外墙、地面装饰材料
外墙砖
耐候性强,色彩丰富,适合各种建筑 风格。
培养选材与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工程要求合理选用建筑 材料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熟悉常用建筑材料
介绍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规格、性 能及使用范围,为学生今后从事建筑 工程设计与施工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与结构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等。
新型建筑材料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建 筑内的冲厕、绿化等用途,节约水资源。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和选择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熟悉各类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结构和性能特点。
2、掌握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测试方法。
3、了解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
(二)能力目标1、具备根据工程要求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的能力。
2、能够正确评估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能够进行简单的建筑材料试验和数据分析。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吸水性、吸湿性等。
2、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强度、弹性、塑性、脆性、韧性等。
3、材料的耐久性,包括抗冻性、抗渗性、耐腐蚀性等。
(二)无机胶凝材料1、水泥的分类、生产工艺、组成成分。
2、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性能指标及应用。
3、石灰、石膏的特性、生产和应用。
(三)混凝土1、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
2、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步骤。
(四)建筑砂浆1、建筑砂浆的分类、组成和性能要求。
2、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及应用。
(五)建筑钢材1、建筑钢材的分类、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2、钢材的冷加工和热处理方法对性能的影响。
3、建筑钢材的选用原则和防锈措施。
(六)木材1、木材的分类、构造和物理力学性质。
2、木材的干燥、防腐和防火处理方法。
(七)墙体材料1、砌墙砖的种类、性能和应用。
2、砌块的类型和特点。
3、墙用板材的性能和应用。
(八)屋面材料1、沥青防水卷材的性能和应用。
2、高分子防水卷材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3、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品种、规格、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方法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等。
(2)熟悉常用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木材、砂石、砖、砌块、防水材料、绝热材料、装饰材料等的品种、规格、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3)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进行材料的质量检验和验收。
(2)具备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建筑材料配合比设计的能力。
(3)能够分析和解决建筑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空隙率、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等。
(2)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强度、弹性、塑性、脆性、韧性等。
(3)材料的化学性质,如化学稳定性、腐蚀性等。
(4)材料的耐久性。
2、水泥(1)通用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的组成、生产工艺、技术性质、质量标准及应用。
(2)专用水泥,如道路水泥、大坝水泥等的特点和应用。
(3)特性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膨胀水泥等的性能和用途。
3、钢材(1)钢材的分类和化学成分。
(2)钢材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等。
(3)钢材的工艺性能,包括冷弯性能、焊接性能等。
(4)建筑钢材的品种、规格及选用。
4、木材(1)木材的分类和构造。
(2)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3)木材的干燥、防腐和防火。
(4)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 石灰的熟化与硬化 1. 石灰的熟化(消化) + H2O —— ()2 + Q(64.9)
注意:
➢ 熟化安全 ➢ 措施:分层熟化
2.硬化
1)干燥硬化:
石灰浆体中的水分蒸发,使氢氧化
钙达到饱和,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同时
干燥使浆体紧缩而产生强度。
2)碳化硬化: ()2+2+2O —— 3
2.技术要求
等级
2h强度 抗压 抗折
细度
0.2方孔筛筛余 ≯
凝结时间 初凝 终凝
优等品 4.9 2.5
5.0
一等品 3.9 2.1 合格品 2.9 1.8
10.0 15.0
≮6 ≯30
3.2.4 建筑石膏的应用
制备石膏砂浆和粉刷石膏 ——石膏表面坚硬、光滑细腻、不起灰,便于再装饰,
常用于室内高级抹灰和粉刷。 石膏板及装饰件 ——石膏板质轻、保温隔热、吸声防火、尺寸稳定、便 于施工,
(水泥) (沥青、树脂)
高分子化合物为基 本成分)
3.1 石 灰
3.1.1 石灰的生产
1.原料
——以3为主要成分的岩石(石灰石、白 富含3 垩等)
部分3
2.煅烧
900110C0
CaC3 O
CaOCO 2Q
块状生石灰
100
56 44
块状生石灰的特点: 正火石灰:质优、色白、结构疏松。 欠火石灰:温度过低/时间不够/石灰石不能充分烧透,存在硬心 过火石灰: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颜色深(褐、黑)
工程实例
在放置不久的新建 房内墙壁抹灰层中,表 面出现“鼓泡”或“开 注意裂”过陈现火伏象石半,灰个试可月分以析使原用因,但应
。
3.1.2 石灰分 1类.按含量分类
钙质石灰(≤5%) 镁质石灰(>5%)
2.石灰的存在形式 块状生石灰 ——煅烧直接获得 生石灰粉 ——块状生石灰磨细 熟石灰粉 ——生石灰+适量水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含量 ≮
90 85 80 85 80 75
C02含量
≯ 5 7 9 6 8 10
未消化残渣含量 (5圆孔筛余) ≯
5
10 15
5
10 15
产浆量·1 ≮ 2.8 2.3 2.0 2.8 2.3 2.0
表3.2 生石灰粉的技术标准
项目
钙质生石灰
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石灰
•建筑生石灰粉和建筑消石灰粉。
根据我国建材行业标准479-92《建筑生石灰》与 480-92《建筑生石灰粉》、481-92《建筑消石灰粉》 的规定,按照技术指标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
生石灰、生石灰粉及消石灰的技术指标见表3.1、3.2。
表3.1 生石灰的技术标准
项目
钙质生石灰
镁质生石灰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含量 ≮
85 80 75 80 75 70
C02含量
≯ 7 9 11 8 10 12
0.90筛筛余≯ 细 度
0.125筛筛余≯
0.2 0.5 1.5 0.2 0.5 1.5 7.0 12.0 18.0 7.0 12.0 18.0
工程实例 某工地要使用一种生石灰粉,现取试样
+(1)H2O
碳化强
度
石灰的生产、熟化、硬化小结
➢ 过火石灰存在,陈伏半个月左右 ➢ ——常见实例:陈伏时间不够,引起房屋抹面层
凸起开裂 ➢ 熟化为石灰膏/乳的注意点 ➢ ——水层隔绝空气,避免发生碳化 ➢ 熟化安全 ➢ ——分层熟化,热量较快散失
• 建3.筑1.工4 程石中灰所的使技用术的要石求灰通常分为三个品种 :建筑生石灰、
两磨一烧——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三个过程 (2)生产原料
石灰石质原料——石灰石、白垩等 粘土质原料——粘土、页岩等
2、2O3、2O3
校正原料(少量)——铁粉
2O3
2. 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
❖ (1)硅酸盐水泥熟料 ❖ (2)石膏 ❖ (3)混合材料
❖ 通用水泥 ∆ ❖ 专用水泥 ❖ 特性水泥
3.3.2 硅酸盐水泥
❖ 1.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概述
❖ 2. 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 ▲
❖ 3.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硬化
❖ 4.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
❖ 5.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标准
▲
❖ 6. 硅酸盐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
1.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概述 (1)生产工艺
建筑材料
于海霞 主讲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概述 胶凝材料(结合料) ——经物理、化学作用,能将散粒状或 块状材料粘结为整体的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
(以无机化合物为基 本成分)
按凝结硬化 条件分类
——只在空气中硬 化
水硬性(胶石凝灰材、料石膏)
——空气、水中皆可 硬化
有机胶凝材料
(天然的或合成的 有机
,应如何判 该石灰的品质? 1.检测石灰中和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细度
。 2.根据含量,判定该石灰的类别(属钙质/镁
质石灰)
3.1.5 石灰的应用
1.石灰乳 、涂料
2.砂浆、石灰砂浆、石灰水泥混合砂浆
3.石灰土和三合土 按比例
石灰+粘土 — 5%~—12% 石灰土(灰土):用于道路的底基层
拌和
、基层 石灰+粘土+砂(炉渣/石膏)——三合土:应用历史
广泛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隔墙。 常用制品: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空心石膏板、 穿孔 石膏板、装饰石膏板、石膏角线等装饰件。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3.3 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即能在水中凝结,又能
在空气中 凝结的胶凝材料。
3.3.1 水泥分类
⑴ 按化学成分 (2) 按性能和用途分类
❖ 硅酸盐水泥 ∆ ❖ 铝酸盐水泥 ❖ 硫酸盐水泥 ❖ 铁铝酸盐水泥
悠久 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也用于道路的基层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3.2 石 膏
石膏——4为主要成分。
分为建筑石膏和高强度石膏两种
石膏的存在形式
天然二水。石膏
4·H2O
化工石膏
4·H2O与4混合废渣
天然无水石膏 4·H2O,硬
建筑石膏 β4·1/2H2O
高强石膏 α4·1/2H2O
3.2.1 建筑石膏的水化
Ca 4•1 2 S H 2 O 2 3H 2 O Ca 4•2 S H 2 O O
特点:极快,全过程约7~12。
3.2.2 建筑石膏的凝结硬化 自由水水化和蒸发,石膏浆体可塑性减小,浆 体变稠——凝结 晶体逐渐长大,浆体产生强度,直到干燥——
3.2.3 建筑石膏的技术性质和要求
1.技术性质 密度和堆积密度小,属轻质材料 凝结硬化快 凝结硬化时体积略膨胀 硬化后孔隙率高 防火性能好 耐水性和耐冻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