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水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神奇的水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水现象。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爱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水现象。
重点: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玻璃杯、色素、盐、糖、滴管、搅拌棒、水龙头模型等。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盘、水杯、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水龙头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水龙头的开关、水流等现象。
(2)请幼儿模仿水龙头的开启、关闭动作,感受水流的变化。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了解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例题:如何节约用水?4.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画笔、调色盘描绘出水的颜色和流动状态。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溶解性(2)节约用水方法: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2. 答案:幼儿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提高课堂互动性。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神奇的水》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大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
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
(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
这是水的一个本领。
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拓展思维:请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东西也有可能会爬。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性,了解水的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特性: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
2. 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3. 水的环保: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用途,培养节约用水意识。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水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水、杯子、盆子、颜料、画纸等。
2. 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水杯,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性。
2. 基本环节:(1)观察水的特性: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
(2)讲解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3)进行水环保教育: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3. 实践活动:(1)用水彩颜料在画纸上绘画,让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性。
(2)组织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小游戏,培养幼儿的节约用水意识。
5. 作业安排: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有关水的资料,了解水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水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认识和行为表现。
七、教学延伸:1. 开展“爱护水资源”的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进一步了解水资源的珍贵。
2. 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增强幼儿对水的认识。
3. 开展“节约用水”的实践活动,如设计节水标志、倡议节约用水等,让幼儿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内容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
在实践活动环节,给予幼儿足够的操作空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
2. 水的变化:蒸发、凝固、溶解。
3. 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发电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水的性质和变化。
2. 实验法: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水的性质和变化。
3. 讨论法: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用途。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透明容器、彩色纸片、冰块、热水、色素、肥皂水等。
2. 材料:每位幼儿一个透明容器、一张彩色纸片、一块小冰块。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神奇的水,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特点。
2. 观察水的性质:a. 教师出示透明容器,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
b. 教师向幼儿讲解水的流动性,让幼儿观察水在容器中的流动。
3. 探索水的变化:a. 教师指导幼儿将彩色纸片放入水中,观察纸片的变化。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纸片变色的原因。
4. 实验:水的溶解a. 教师指导幼儿将色素滴入热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色素溶解的原因。
5. 实验:水的蒸发a. 教师指导幼儿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冰块融化的原因。
6. 水的用途:a.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8.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水,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教学延伸:1. 科学小游戏:水的接力赛,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
2. 家庭实验: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关于水的实验,如水的过滤。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水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2.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水的观察和发现。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安全,避免烫伤、化学品接触等意外。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教案名称: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水、不同颜色的墨水、吸管、杯子、搅拌棒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水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那么你们知道水有什么特性吗?”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水。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1. 水的基本性质
教师讲解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观察一杯清水,验证这些性质。
2. 实验活动:颜色的变化
将不同的颜色的墨水滴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用搅拌棒搅拌,再次观察颜色的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混合和溶解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活动,每组配发一套实验材料。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10分钟)
请各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总结水的性质和实验中的科学原理。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东西可以溶于水,哪些不能溶于水,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是,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实验可能做得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深化。
以上就是“神奇的水”这一主题的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神奇的水》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内容涉及水的特性、水的用途、节约用水等知识点。
具体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浮力现象、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转换。
2. 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水的浮力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浮力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冰、热水、浮力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学具:彩笔、画纸、实验器材、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冰块,让幼儿触摸并描述感受。
(2)将冰块放入热水,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结合图片和视频,使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
(2)通过实验,展示水的浮力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做浮力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
(2)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2)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教育幼儿从小事做起。
5. 课堂延伸(1)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救生圈等。
(2)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资源的珍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浮力现象:轻物体浮在水面上,重物体沉入水底(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浮力现象,举例说明。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冰块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2)浮力现象:船只在水面上行驶,救生圈能让人浮在水面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浮力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介绍水的颜色、透明度、流动性、溶解能力等基本特性。
2. 水的变化:探讨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并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固过程。
3. 水的应用:介绍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并引导幼儿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变化和应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的性质、变化和应用。
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材料(水、杯子、冰块、热水、盐等)、图片、视频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实验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水的存在和应用,如水池、河流、海洋等,引导他们思考水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课堂讲解: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讲解水的性质、变化和应用,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
3. 实验操作:组织幼儿进行水的溶解实验,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他们思考溶解的原因。
4.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水的三态变化,并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固过程。
5. 解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让幼儿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六、板书设计水的性质:颜色、透明度、流动性、溶解能力水的变化:液态、固态、气态水的应用:饮用、洗涤、灌溉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画一幅关于水的画,并写上水的用途。
答案:略2.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设计一个节约用水的标语,并拍照。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变化和应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实验材料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对幼儿的操作指导。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进行水的实验和讨论,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进一步探索水的性质和应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培养幼儿对水的循环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水的性质、用途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水、水杯、冰块、热水、放大镜、水循环图、水泵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水循环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冰块、热水、普通水,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讲解水的性质(10分钟)(1)介绍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等。
(2)讲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冰、水、蒸汽。
3. 水的用途(5分钟)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浴、灌溉等。
4. 水循环过程(10分钟)(1)展示水循环图,讲解水循环的过程。
(2)进行水循环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
5. 节约用水(5分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6.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让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透明2. 水的变化:冰、水、蒸汽3. 水的用途:饮用、洗浴、灌溉等4. 水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5. 节约用水:关闭水龙头、回收利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水的循环过程,并标注各环节。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思考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和水循环过程。
课后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水泵房,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珍贵和如何保护水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水》
神奇的水
活动目标:
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
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 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大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
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
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
(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
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
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
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
小结: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这是水的一个本领。
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拓展思维:请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东西也有可能会爬。
得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让水在它身体里跑,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2、探索: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发现水的张力现象。
①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奖励你们,给你们杯子里加满水。
②、老师也给自己杯子加满水,回形针好朋友也要来和我们一起玩水,小朋友猜猜看,老师要放进多少个回形针水才会从杯子里流出来。
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
请出回形针朋友(师取出四个放了回形针的小碗,边放到幼儿桌子上边提要求)小朋友一边轻轻往杯子里放回形针一边数,看看数到多少的时候水会流出来?
④、幼儿操作,师巡回,提醒幼儿小心轻放,点数清楚。
看谁的水先
流出来。
⑤、教师验证。
提问:你放了多少回形针?水流出来了吗?你猜多少?
老师也来试一试,请小朋友重新猜一猜,我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
(将幼儿猜测的数字对应写在第一次猜测的数字下面)刚才猜是10个20个30个,现在变成80、90、100了。
教师投放回形针,幼儿数数并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鼓起来的水面像什么。
小结:这也是水的一个本领,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张力”。
我们放了多少回形针,水还没有流出来,和我们猜的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猜猜或想想就可以的,需要实验来证明,科学家就是这样来研究、发明的。
三、活动延伸: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张力的兴趣
哎呀,回形针都沉到杯子里去了,老师想让它们停留在水面上,不知道可不可以,小朋友回家继续探索,得出结果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