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师细致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
3.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描绘方法,如动词、形容词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分钟,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
3.拓展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香港人民、祖国大陆人民、国际社会等角度,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小结
1.教师情。
2.教师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香港人民的生活变化,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香港人民的生活变化。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绘方法,进行创意写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祖国对香港的关爱和香港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学生理解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三篇】《最后一分钟》教案一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有去过香港的吗?香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但你可知道,150多年前,这颗东方明珠却曾落入英国强盗之手。
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归祖国。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初读1、放声朗读,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正音)叩问脊梁硝烟深入骨髓悄然落地3、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
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4、同学们很厉害,这么难读的诗,你们刚开始读就能做到字正腔圆,响亮流畅,还大致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很不简单呐!三、学习第2节1、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伟大时刻就要到来。
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现最后一分钟的场景呢?(指名读第2节)2、交流: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其实,刚才说的这些特写镜头,从诗歌的角度来讲就叫——意象。
也就是作者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加以想象,从而表达自己浓烈的情感。
3、那么,从这些特写镜头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自己去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反馈,朗读。
四、学习第3节1、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华儿女百年来的心愿。
世界即将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但同时,百年前的那段屈辱历史,在这最后一分钟,也不由涌上作者心头。
默读诗歌第3节,划一划,圈一圈,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2、交流,点拨。
(1)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板书: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2)师小结:这又是诗歌的另一特点,它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
(3)师叙述(配上图片):让我们看看吧!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贩卖鸦片。
不仅挖空了中国的国库,更使无数中国人深陷毒品,无法自拔。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2019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2)_人教新课标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叩、刹、硝、髓、铸”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激情谈话,情境导入1、利用多媒体出示诗歌《七子之歌——香港》,教师范读该诗。
2、师: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一位在外受到蹂躏的孩子呼唤母亲的声音。
)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香港。
2019年的7 月1日,香港这个与祖国分离了一个多世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诗人李小雨将自己的思绪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下这令人难忘的一刻。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24课《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板书课题)二、读题解题,初读感知1、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生:2019年6月30日23时59分-----2019年7月1日0时0分。
师: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生:这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
师: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分钟,应该怎样读课题?(激动地)齐读。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深情地再读课题——《最后一分钟》。
2、出示自学提示,师:请打开课本,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诗,想一想: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小组自学讨论并汇报交流:(全诗有4个小节,分别是等待回归、升旗仪式、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
)三、品读感悟,汇报交流(一)等待回归1、引入:午夜,全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等待着最后一分钟的到来,一分钟,最后一分钟,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小节。
(板书:等待)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试着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感受: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在“最后一分钟”里人们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体会到的?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点拨,出示课件句子。
五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理解“叩问”、“脊梁”、“刹那”、“硝烟”、“悄然”、“深入骨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定情调(一)“日积月累”,评价“说话”1、随机抽测一组同学,结合本组教材专题“勿忘国耻”,背诵名言,表达感受。
2、学生评委团根据被抽测同学的口头表达情况进行即时评价,评价范围为1——5星。
(二)“过耳不忘”,评价“倾听”1、播音员结合本课主题“香港回归”,朗诵诗歌《七子之歌·香港》。
2、随机抽测一组同学(5人),结合诗歌内容,或背诗句,或谈体会。
3、播音员根据被抽测同学的倾听情况进行即时评价,评价范围为1——5星。
(三)情景再现,揭示课题1、百年的沧桑,百年的思念,终于盼来了这一刻——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2、(课件出示图片: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这一刻,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一刻,紫荆花儿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国人民积聚心中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这一刻,酸楚的往事、屈辱的历史、不屈的抗争、美好的希翼一齐涌上心头,凝成了这激情洋溢的诗篇——(齐读课题)。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歌,重温这激动人心的一刻!二、朗读悟情感(一)自读,整体感知,学习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字词:叩问、脊梁、刹那、硝烟、悄然、深入骨髓)根据提示,找出并读准字词:(1)真诚热切地询问。
(叩问)(2)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脊梁)(3)“瞬间”的近义词。
(刹那)(4)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硝烟)(5)形容寂静无声。
(悄然)(6)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深入骨髓)3、给多音字“悄”的不同读音组词。
(二)默读,把握结构,了解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全诗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主要讲了什么?2、全班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最后一分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一分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词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97年7月1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吗?生:香港回归祖国。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分钟》就是讲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时刻。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生:(自读课文)3.交流讨论师:同学们,你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觉得课文中的“一分钟”非常重要,它代表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关键时刻。
生2:课文中的语言很优美,比如“东方之珠”、“紫荆花”等词语,让我感受到了香港的美丽和祖国的繁荣。
师:很好,同学们都提到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的内容。
4.分析课文师:请同学们分段落朗读课文,并简要概括每段的意思。
生1:第一段写的是回归仪式的准备工作。
生2:第二段写的是回归仪式正式开始。
生3:第三段写的是回归仪式结束,香港回归祖国。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词句。
5.学习生字词和优美词句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我们一起学习生字词。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词)师: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优美词句。
(师生共同积累优美词句)6.朗读展示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朗读展示。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生:(分组朗读展示)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时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生1: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一分钟》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最后一分钟》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阳埠中心小学刘风羚一、教材简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
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二、设计理念“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
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动人场景;然后交流感受,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中国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读出全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三、学情分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亲身经历过那一天的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但对当时只有刚出生的现五年级学生来说,实际上还体会不到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感悟不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能理解不了人们的激动、自豪、喜悦之情。
因此,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香港的现在等资料,先学生自主地了解香港,再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讲故事,了解历史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你们爱看图画吗?我们今天就来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1、出示虎门销烟图这幅图上画的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件事,叫做《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位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大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赏析《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午夜十二点,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呼吸。
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最后一分钟,是万众欢腾的时刻,是百年沉睡后醒来的瞬间。
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点的第一声钟响,是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升起的庄严和神圣。
赏析:《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中的一篇诗歌,作者以深情而激昂的笔触,描绘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最后一分钟的情景,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热烈期待和深深喜悦。
首先,诗人通过“午夜十二点,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这样的诗句,形象地表达了全国人民在这一刻对香港的深深牵挂和热烈欢迎。
接着,“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呼吸”,生动展现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热切期盼和激动心情。
其次,诗人通过对旗帜、旗杆和香港土地的描绘,象征性地表现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这些诗句寓意着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得到了恢复,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最后,诗人通过“是万众欢腾的时刻,是百年沉睡后醒来的瞬间。
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点的第一声钟响,是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升起的庄严和神圣”等诗句,强烈表达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历史性时刻的欢庆和自豪之情。
总的来说,《最后一分钟》这首诗歌以其深情的语言和强烈的象征意味,成功地传达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和热烈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午夜。
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20XX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
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
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
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20XX年7月1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