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天的果实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

山坡上一排排的柿子树,挂满了小红灯笼般的柿子。

山顶有一片果子树,一些果子成熟了,有红的山楂,有水灵灵的梨,有紫色的葡萄……最惹人喜爱的要算金莲子了,你看它金黄色的身子隐藏在绿叶丛中,全身都长着细细的小刺,叫人既害怕又喜爱。

如果你摘一粒,去掉小刺,放在嘴里一尝,酸甜可口,吃了还想吃。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________ 躲藏——________(2)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这段话写了山上的果实很多,有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果子。

其中重点写的是________,作者从这种果子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方面来描写的。

【答案】(1)喜爱;隐藏(2)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3)山楂;梨;葡萄;金莲子;金莲子;颜色;外形;味道【解析】【分析】(1)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喜欢——愉快;高兴。

躲藏——隐藏,使人看不见。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这段话写了山上的果实很多,有柿子、山楂、梨、葡萄、金莲子等果子。

其中重点写的是金莲子,作者从这种果子的颜色、外形和味道这三方面来描写的。

故答案为:(1)喜爱隐藏(2)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3)山楂梨葡萄金莲子金莲子颜色外形味道【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a.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问教室里学习。

b.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c.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________课文 ________舞 ________热闹(2)选段中a、b、c三个画线句子分别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读。

A.自豪 B.平静 C.欢快(3)这一段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________的两个情景。

A. 安静时和热闹时B. 上课时和下课后(4)比一比,填一填。

①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②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第②句与第①句相比,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5)大青树下的小学和你的学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你说说不一样的地方。

【答案】(1)朗读;跳;看(2)B;A;C(3)B(4)我喜欢第②句。

因为第②句通过描写树枝、鸟儿、蝴蝶的状态,具体地写出了窗外安静的场景。

(5)不一样。

①这是一所多民族小学。

②这所学校在山上。

③上课是敲古老的铜钟。

【解析】【分析】(1)本题对课文内容的考查,仔细阅读,找出正确答案。

(2)本题对句子朗读语气的考查,第一个句子是陈述句,朗读时用平静的语气,第二个句子是感叹句,朗读时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句子描写的场景十分欢快活跃,自然要用欢快的语调。

(3)本题是对课文内容的考查,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这一段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上课时和下课后的两个情景。

(4)本题是对语言表达的考查,第一句简单概括窗外安静的特点,而并不具体,第二句则通过几方面来表现如何安静,表述上更加详细具体。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________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________的山葡萄,________的榛子,________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________药材。

(1)按课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________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________的山葡萄,________的榛子,________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________药材。

(2)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小兴安岭是一座________,因为________。

【答案】(1)苍翠;飞舞;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2)巨大的宝库;它有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对应的词语即可,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填空。

故答案为:(1)苍翠;飞舞;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2)巨大的宝库;它有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练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节选自吴然的《珍珠泉》)(1)短文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你喜欢吗?请选择一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课外阅读。

筷子①说起中国的筷子,话可就长了。

②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到了商代,筷子称为“箸”(zhù),大约过了上百年后改为“筷”。

从读音和字形上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

③使用筷子不只是能吃饭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好处呢!通过实验发现,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

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进食方便,()可以锻炼手指的协调性,增强脑力,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真是一举多得啊!④中国的筷子原料各异、做工精细。

杭州天竺筷,是由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

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选用上等毛竹或优质楠木做原料,以国内特产的生漆打底、附面。

漆筷头上印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

[ A ] 陕西省商洛地区生产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陕西省一项著名特产。

它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崖冬青木”为原料。

制作时,烙花艺人用300~500℃的电热钢火笔,在细细的筷子上绘出明快雅致的花纹。

[ B ]⑤中国筷子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 C ]现在,在国外凡吃中餐者,几乎都用筷子。

大家以学习使用筷子为乐趣。

许多来中国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筷子作为纪念。

小小的筷子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递了浓浓的友谊之情。

(1)短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筷子”的?________(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入第③自然段的括号中。

(3)短文中标出了[A][B][C]三个位置,如果把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就被一位加拿大记者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4)第③自然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能不能删去?结合短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答案】(1)围绕“①筷子历史悠久;②使用好处很多;③原料各异做工精细;④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这四方面回答。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找出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________。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做了哪些活动?【答案】(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很好听(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这段话描写了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很好听。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故答案为:(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很好听。

(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课内阅读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选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句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3)小雨滴敲敲打打时,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当他们汇聚起来,从一首轻快的________,唱到波澜壮阔的________,水越来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越来越________。

【答案】(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2)拟人;水(3)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多;大【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2)把“水”当做人来描写,说“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这是拟人句。

句中的“他”指的是水。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细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2)拟人、水;(3)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多、大。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我和妈妈乘坐小船去外祖父家。

我们坐在船舱里,外面下着大雨,雨点敲打着船篷,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摇船。

雨停后,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它的羽毛翠绿,翅膀带着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飞来的,但它静静地站在那里,好像要和我们一起去外祖父家。

突然,它冲进水里,不见了。

没过一会儿,它又飞起来,嘴里衔着一条小鱼,站在船头一口吞掉了它。

妈妈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它一直在我们的船上捕鱼吃。

这只翠鸟外形美丽,动作敏捷,让我很喜欢它。

1)彩色的小鸟指的是翠鸟。

2)拟声词为轰隆、轰隆、叮咚、叮咚、咕嘟、咕嘟。

3)形容词为翠绿的、蓝色的、红色的。

4)文章从翠鸟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细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仿写词语为亮晶晶、红彤彤、黄灿灿。

夏天的早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一只翠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它的歌声清脆悦耳,像是在向这个美丽的世界表达着它的喜悦。

1)描述一下翠鸟的外貌特征。

2)用象声词描述翠鸟的歌声。

3)翠鸟的羽毛有哪些颜色?4)你喜欢翠鸟吗?说说你的理由。

5)仿写:“夏天的早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一只______在枝头欢快地_______着_______,它的_______像是在向这个美丽的世界表达着它的喜悦。

”答案】(1)翠鸟的外形小巧玲珑,身上覆盖着翠绿色的羽毛,头顶有一撮明亮的羽冠。

2)轰隆、轰隆;叮咚、叮咚;咕嘟、咕嘟。

3)翠绿、蓝色、红色。

4)喜欢。

因为翠鸟的歌声清脆悦耳,羽毛色彩鲜艳,外形可爱,是一只非常迷人的小鸟。

5)夏天的早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一只金丝雀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它的歌声像是在向这个美丽的世界表达着它的喜悦,让人心情愉悦。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共8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共8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共8篇)秋天到了,我家院子里变得格外美丽。

院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中间还有一条石径通向我们家的住房。

院子外面则是一幢幢房屋和高大挺拔的树木。

有一天,我和___在树下做完功课,沿着石径走到院子里。

迎面吹来一阵秋风,让我们感到清爽宜人。

走几步之后,我们看到了一簇簇的菊花,它们有白色的、红色的、墨绿色的,大小不一,非常艳丽。

我俯下身子,闻了___,心情一下子变得愉悦起来。

菊花旁边是一排冬青树,经过几场秋雨的洗礼,更加显示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树叶绿得发亮,真是名副其实的“___”。

右边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像小小的红灯笼一样,在繁密的冬青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可爱。

秋风吹过,柿子树上的果实轻轻摇曳,闪烁着红光。

与此同时,一片片梧桐树的枯叶在秋风中飘落,好像院子里到处都是飞舞的彩蝶。

燕子”。

他们认为燕子是好兆头,能给家里带来好运气。

1.谁与燕子同住了18年?(1分)答案:___一家。

2.___一家的客厅里有几个成型的燕子窝?(1分)答案:4个。

3.___给这家人带来了什么好处?(2分)答案:好运气。

1.房子的主人是___一家,“借宿者”是一群燕子。

2.这群燕子与这一家人同住了18年。

如今,仅他家客厅里就有4个成型的燕子窝和4个正在加盖中的燕子窝。

燕子们飞进飞出,叽叽喳喳,甚至弄坏了家中的墙壁,但这一家人从未动手驱赶过它们,一直爱护着它们。

3.读了这则新闻,我们应该像___一家那样爱护___,不仅是___,还有其他的鸟类。

大自然里的动植物我们都应该爱护。

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歌唱响的时候,我都深深感受到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我出生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___在蒙古语中是“银灰色的草原”,位于天山以北,阿拉套山之下。

这里山青水绿,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这里孕育着淳朴善良、勤劳豪放的各族儿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课内阅读。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不一样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介绍的是大自然________的声音。

(3)选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声音,当________拂过,发出的声音是轻柔的,当________吹起,合奏出雄壮的乐曲。

(4)选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答案】(1)树叶;声音;季节;音乐;温柔;威力(2)风(3)微风;狂风(4)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故答案为:(1)树叶;声音;季节;音乐;温柔;威力;(2)风;(3)微风、狂风;(4)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阅读下面的选文,做练习。

列那狐偷羊腿其实列那狐没走远,而是拣了一丛矮树躲了起来。

等天黑透了,才偷偷溜出来,踩着小碎步,挨近大灰狼家的门口,侧耳一听,全家都已睡得新声如雷。

列那狐屏息静气,悄没声儿地跳上屋顶,在挂羊腿的地方扒开茅草,解开吊绳,把羊腿提回了家。

(选自《列那狐的故事》,有删改)(1)根据提示理解加下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②列那狐拣了一丛矮树躲了起来。

(找近义词)拣:________②侧耳一听,全家都已睡得鼾声如雷。

(联系生活实际)鼾声如雷:________(2)找出描写列那狐偷羊腿动作的字词,写下来。

(3)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列那狐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答案】(1)挑(选)。

;打鼾的声音像打雷一样。

(2)跳;扒;解;提(3)列那狐是一只聪明又狡猾的狐狸。

【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

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②联系生活实际③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④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⑤拆拼词语,先把词语拆开,解释每部分我近义词的意思,再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

(2)此题较容易,带着问题细读语段就能找到答案。

(3)评价狐狸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狐狸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①挑(选)。

②打鼾的声音像打雷一样。

(2)跳;扒;解;提(3)列那狐是一只聪明又狡猾的狐狸。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用多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狐狸性格。

3.课内阅读。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间教室里________的情景,再写________的热门场景。

()A. 下课、上课B. 上课学习、下课游戏C. 玩耍、学习(2)文中架线的词语“朋友”指的是()A. 鸟儿、蝴蝶、猴子三种动物B. 树枝、鸟儿、蝴蝶C. 两只猴子(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有()A. 摇、叫、听B. 叫、停、听C. 摇、叫、停(4)下面选项中对语段中第三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说明鸟儿和蝴蝶也喜欢读书。

B. 作者这样写更能突出我们民族小学很美。

C. 作者把鸟儿、蝴蝶当人来写,十分生动,突出了同学们读得认真、动听。

【答案】(1)B(2)A(3)C(4)C【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2)A;(3)C;(4)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读文段,做练习。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到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的!”(1)将下面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画横线的地方。

A.管消化B.贮藏食物(2)将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跳爬摔蹦(3)从文中划线的“一下子”“不顾”“一骨碌”等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4)这篇文章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

我知道牛吃草时,先不细嚼,而是把草吞到肚子里,等休息的时候________,这个过程就叫反刍。

【答案】(1)B;A(2)蹦;摔;爬;跳(3)感受到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4)再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

(2)本题考查对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1)B;A(2)蹦;摔;爬;跳(3)感受到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4)再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选段第一句话中的“犹豫”说明()A. 英子胆小,不敢上台。

B. 英子不想让大家看到她走路的姿势,但是又不能不按老师的要求做,因此拿不定主意。

C. 英子没准备好,怕讲得不好被同学们笑话。

(2)这一段话中掌声第二次响起的理由是()A. 鼓励B. 感动C. 赞美D. 感谢(3)根据选段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

①“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这是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写的。

②“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这是抓住人物的外貌来写的。

③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给了英子勇气。

④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又给了英子勇气。

(4)我们身边一定也有需要鼓励的人,请选择一句名言送给他,并说说你的理由。

①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②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③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我想把“________”这句话送给________,因为________。

(5)如果你是英子,当你讲完故事听到同学们那热烈的掌声时,一定会对同学们说:“________。

”【答案】(1)B(2)C(3)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4)③;遇到困难的同学;不论什么样的目标,只要开始努力,就会有实现的一天(5)谢谢!谢谢大家的掌声和对我的肯定。

有了你们的肯定,我会变得更自信。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B;(2)C;(3)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4)③;遇到困难的同学;不论什么样的目标,只要开始努力,就会有实现的一天(5)谢谢!谢谢大家的掌声和对我的肯定。

有了你们的肯定,我会变得更自信。

【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

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乌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实在——________ 刚好——________(2)让我们来预测故事的发展吧。

鸟太太________做了晾衣绳。

()A. 用小男孩放风筝的线B. 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C. 用身上的围裙带子(3)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可能有哪些奇遇?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1)确实;正好(2)B(3)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在长着,他的胡子做了小蝴蝶的秋千绳,做了小蚂蚁的跳绳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1)确实、正好(2)B(3)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在长着,他的胡子做了小蝴蝶的秋千绳,做了小蚂蚁的跳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