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套种增收的方法

合集下载

麦经间作套种技术

麦经间作套种技术

麦经间作套种技术小麦与其他高效作物实行间作套种,可以有效解决其他高效作物与小麦争地矛盾,是稳定小麦面积、扩大高效作物面积的有效措施。

在具体模式上,重点推广以下几种:(1)小麦、越冬菜、花生间作套种技术:一般水浇地采用大沟麦套种的方式,即沟距0.7~0.8米,沟深0.l米,沟底宽0.2米。

秋种时,沟底播种2行小麦,垄背播3行越冬菜,次年4月收越冬菜后,在垄背上套种2行花生。

(2)小麦、越冬菜、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小麦秋种前,在1.6米的种植带内整成60厘米宽低畦、100厘米宽高畦各一个,低畦种3~4行小麦,高畦种越冬菜。

次年4月上中旬收越冬菜后在高畦上种2行棉花(或2行西瓜),每亩3500~4000株(西瓜亩留苗850株左右)。

(3)小麦、越冬菜、生姜间作套种技术:按1.8米宽作畦,畦面种2行宽幅小麦,畦背上种l行小麦,行间种越冬菜(菠菜、薹菜等),次年收越冬菜后,于“谷雨”至“立夏”期间在畦面上套种3行生姜,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种块75克左右较好,每亩用种350~400公斤。

小麦收获时只割麦穗,留50厘米高的麦秸作为给生姜遮荫的“影草”。

(4)小麦、越冬菜、黄烟、秋菜间作套种技术:每2米为一个种植带,整成1米宽的高、低畦各一个。

低畦秋种6行小麦,高畦种越冬菜。

次年“立夏”前收获越冬菜,5月上旬移栽2行黄烟。

麦收后结合黄烟中耕、灭茬,于“立秋”前后垄种2行萝卜、大白菜等秋菜。

(5)小麦、大蒜、玉米、大豆(或绿豆)间作套种技术:秋种前制成宽1米的大畦和0.7米的小畦。

9月下旬于小畦内播种4行大蒜,株行距0.12×0.12米。

10月1日前后于大畦内播种6行小麦,行距0.2米。

5月上旬在大蒜两侧各套种一行增产潜力大的紧凑性玉米,每亩3500株。

小麦收获后形成1.2米和0.5米宽的大小行,于大行内播种2行大豆或绿豆。

小麦与玉米的套种方式

小麦与玉米的套种方式

小麦与玉米的套种方式小麦与玉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粮食作物,而这两种作物有一种被称为套种方式的种植方法,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麦和玉米的套种方式。

一、小麦的套种方式小麦的套种方式又称为小麦生态套种,是指在小麦生长期间利用小麦与其他农作物不同生长节奏的特性,在小麦生长的间隔期内移植或直接种植其它农作物。

小麦的套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小麦 +豌豆在小麦生长的间隔期内种植豌豆,豌豆在生长期间会固定空气中的氮,对小麦的生长起到增肥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还能达到节约化肥的效果。

2.小麦 +花生花生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对小麦的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双方的套种效果非常显著。

3.小麦 +玉米小麦和玉米在根系上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分布,两者的根系互不干扰,可以共同生长,这样既不浪费田地,也能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杀菌剂、农药等的使用率也会下降。

二、玉米的套种方式玉米的套种方式也被称为玉米休闲套种,是指在玉米生长期间,在玉米生长的间隔期内,利用玉米无株时期培育绿肥或菜蔬,通过绿肥或菜蔬对土地进行改良,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保持水分等。

主要有以下几种套种方式:1.玉米 +菜蔬在玉米生长的间隔期内在田间种植瓜果蔬菜等作物,丰富了生态环境,可以抑制、减轻玉米最担心的虫害和病症发生,达到了养土保玉米的目的。

2.玉米 +牧草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在田间种植竹草、苜蓿等牧草,这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而且牧草的保水性很强,能够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玉米的生长条件和生长强度。

3.玉米 +绿肥在田间种植绿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土地肥力和养分,而且能够更好的保护土地免受长期的耕地损伤,并可以利用菜籽、豆类等腐殖质含量高的杂草生长,使得土地得到保护和修复。

总体来说,小麦和玉米的套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产量和效益,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而这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小麦、西瓜、豆角,一年三种三收套种技术

小麦、西瓜、豆角,一年三种三收套种技术

小麦、西瓜、豆角,一年三种三收套种技术
为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县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间作套种,提高种植效益。

小麦、西瓜、豆角套种,就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1种高效种植模式。

该模式一般亩产小麦300-500千克,西瓜3000-4000千克,豆角3000千克,亩产值3000元以上。

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配置方式:种植带2.15米,种9行小麦,占地1.58米,留预留行0.56米,5月中旬在预留行上套种育苗西瓜,7月初在西瓜行间套种豆角。

2、品种选用:小麦宜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郑麦902
3、豫麦18;西瓜选用西农8号、台农8号等品种;豆角选用美国无架豆角。

3、技术要点:
⑴整地施肥。

秋种小麦按常规整地播种,预留行按净面积冬前亩施优质土杂肥2000千克,深翻冻垡,早春结合耕翻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加10千克尿素;
⑵西瓜于翌春4月20日前后择地用营养钵育西瓜苗,5月15日移栽到预留行,株距0.5米,亩栽600株左右,麦瓜共生期15-20天;
⑶田间管理,年后麦田化学除草要避开瓜行,麦收前后要注意防治蚜虫,西瓜团棵后要注意防治疫病和枯萎病。

在主蔓第3-5节上选留一健壮侧蔓,其余侧蔓全部除掉。

开花后,第1朵雌花不留,只留第2朵雌花。

西瓜6月底、7月
初收获后板茬及时趁墒点播豆角,墒情不足要带水补墒,行距0.4-0.5米,株距0.3米,每穴播3-4粒,出苗后去弱留一强壮苗。

苗期勤中耕疏松土层,促进发根,并看苗适量追施氮磷钾化肥、豆角生长过程中注意防病治虫。

玉米与小麦的主要套种方式有哪些

玉米与小麦的主要套种方式有哪些

玉米与小麦的主要套种方式有哪些目前我国进行的玉米、小麦套种方式主要有密播套种、窄带套种、中带套种和宽带套种四种方式。

(1)密播套种
玉米、小麦的密播套种有时也称为“麦垄点种”、“钻套”等等,密播套种在黄淮海平原南部最广。

这种方式是小麦按常规播种,每3行或4行小麦留一个27厘米的套种行,麦收前7-15天用点播器或套种耧在畦梗或预留的套种行中套种玉米、小麦与玉米的种植密度都基本与单作相同。

这种方式的土地利用率高,能缓解“三夏”农活紧张的矛盾,只要加强管理,就可取得小麦、玉米双丰收。

(2)窄带套种
这种方式在河北北部、山西中部、天津和北京地区应用面积较大。

小麦整地时做成套种带。

一般带宽133-150厘米,带内播种6-8行小
麦,小麦占地83-100厘米,留空行作埂,埂宽50-60厘米。

麦收前一个月左右套种两行玉米,玉米要选用晚熟大穗型品种。

这种方式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有利于光热资源的利用。

(3)中带套种
不同地区所采用的中带套种方式又有所不同。

主要有“二四畦”和“早三熟”等套种方法。

“二四畦”套种主要在山东东部沿海地区采用的较多。

这种方法复合带宽200厘米,用133厘米播种8-9行小麦,67厘米留作套种玉米。

麦收前30-45天在套种行套种两行中、晚熟玉米品种,大行距167厘米,小行距33厘米。

这种方式利于机械化操作,便手中耕和田间管理,使玉米播期明显提前。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玉米和大豆是常见的农作物,它们可以通过套作来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

以下是一些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的技术:
1. 合理选取套作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周期相对短且产量较高的小麦、玉米和大豆品种进行套作,以实现最佳的产量效益。

2. 轮作方案设计:在田块中设定合理的轮作方案,通常采用小麦-玉米-大豆的轮作顺序。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小麦-大豆-玉米的套作方式。

3. 优化种植密度和行距:根据具体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

通过合理控制植株数量和间距,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4. 管理和合理施肥:在整个套作过程中,要加强农田管理,包括定期翻耕、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同时,根据具体作物需求,合理施肥,确保养分的供应和平衡。

5. 种植后期的收获和储存: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收获阶段需要注意合理的收割时间,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同时,在收割后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确保作物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通过采取以上套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效益,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小麦套种玉米技术

小麦套种玉米技术

小麦套种玉米技术
小麦套种玉米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业实践,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小麦种植季节结束后,农民可以在小麦田里种植玉米,从而实现连作种植,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小麦套种玉米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农田。

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周期有所不同,小麦一般在春季种植,在夏季收获,而玉米则在夏季种植,在秋季收获。

因此,通过小麦套种玉米,可以让农田在整个种植季节都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农田的产出。

小麦套种玉米技术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小麦和玉米是两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

通过小麦套种玉米,农民可以在同一块农田上种植两种作物,从而增加了作物的产量和销售额,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小麦套种玉米技术还有助于土壤的改良和保护。

小麦和玉米的生长特点不同,小麦的根系较浅,玉米的根系较深。

通过轮作种植,可以使土壤层次更加合理,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资源。

同时,玉米的生长还可以起到覆盖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侵蚀,有助于土壤的保持和改良。

小麦套种玉米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业实践,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采用小麦套种玉米技术,实现农田的连作种植,为农业的
发展做出贡献。

小麦套种增收六种方法可选

小麦套种增收六种方法可选

小麦套种增收六种方法可选1. 合理选择套种作物套种作物是指在小麦主产区,以小麦为主要作物种植,同时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一种农业种植模式。

合理选择套种作物可以达到增加收入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理选择套种作物的方法:•庄稼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将四季作物相互间隔种植,可避免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套种绿肥:种植绿肥作物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果树套种:在小麦田中适当种植果树,既可以利用果树的光合作用增加收入,又可以改善小麦田的生态环境。

•花卉套种:种植花卉可以增加农田的观赏价值,同时可以作为花卉市场的补给,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2. 优化施肥技术合理的施肥技术对小麦套种的增收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优化施肥技术的方法:•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具有显著作用。

通过合理施用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小麦产量和品质。

•准确判断施肥时机:合理判断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准确判断施肥时机,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小麦的养分需求。

•科学施用微量元素:小麦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比较高,通过科学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改善小麦的养分供应,提高产量和品质。

3. 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是影响小麦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小麦的病虫害发生,保障小麦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通过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害程度,提高小麦产量。

•合理施用病虫害防治药剂:根据具体病虫害的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病虫害防治药剂,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 积极开展灌溉管理灌溉是小麦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使小麦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进而增加小麦的产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灌溉管理技术:•科学确定灌溉水量:根据小麦的生长期和土壤湿度,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量,避免土壤水分过多或者不足的问题。

大力推广作物间套种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推广作物间套种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推广作物间套种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物间套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种植方式,通过在同一土地上种植不同的作物或植物,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作物间套种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大力推广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一块土地通常只能种植一种作物,而且一年只能进行一次收获。

而通过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不同的作物,比如在小麦收获后,可以立即种植大豆或玉米,从而实现了同一块土地的双季种植。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土地的闲置时间,还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通过在同一土地上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土壤的污染。

不同的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释放有所不同,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如果一种作物遭受了灾害或病虫害的侵袭,就会导致整块土地的减产甚至绝收。

而通过作物间套种技术,不同的作物可以相互补充和支持,一种作物遭受灾害时,其他作物仍然可以保持正常的生长和收获。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农民的收益。

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通过作物间套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作物间套种技术还可以丰富农产品的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来源。

大力推广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作物间套种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组织培训班、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对作物间套种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农民积极采用作物间套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套种增收的方法
一、套种玉米。

小麦田套种夏玉米,有效地缓解了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相互争光争温的矛盾,增加玉米产量。

适宜在我省沿淮淮北地区推广。

1、配置方式:一般选用宽带套种方式,即秋种小麦时预留的玉米套种行为60-70厘米,每隔6-8行小麦套种2行玉米,两行玉米间距为40厘米,玉米与麦行的间距为15厘米。

2、品种选用:小麦应以高产、耐肥、抗倒的大穗型品种为主,玉米则以高产的中晚熟品种为主。

3、栽培要点:玉米宜在麦收前20-30天点播。

为保证玉米及时出苗,玉米套种可结合浇小麦灌浆水、麦黄水或下雨前后进行。

紧凑型玉米品种每亩留苗4000-4500株,平展型品种每亩留苗3000-3500株。

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并采用穴施或沿玉米苗行撒施的方式,每亩追施促苗肥7-10公斤尿素。

注意防治苗期害虫,加强田间管理。

二、套种豆类作物
1、配置方式:小麦与豆类主要套作方式为"二一式",即两行小麦套一行豆类。

小麦等行种植,行距18-20厘米,麦收后豆类行距为36-40厘米。

2、品种选用:小麦宜选用早、中熟大穗型高产、耐肥、抗倒的品种,豆类可选用中晚熟高产品种。

3、栽培要点:小麦收获前15-20天,按行距36-40厘米、窝距9-15厘米的间距,用锄头开沟点播,播深3厘米左右,播后覆土。

若土壤墒情不足,可结合浇小麦灌浆水、促豆子出苗。

注意勿伤小麦。

大豆一般每亩基本苗2万-2.5万株,绿豆1.2-1.5万株。

麦收后及时定苗、中耕灭茬,开沟追施一次苗肥,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分枝。

三、麦套棉。

麦棉套作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我省麦棉两熟地区的茬口矛盾,一般小麦亩产250-300公斤,籽棉亩产300公斤,适宜在我省淮北麦棉两熟地区中等以上肥力田块应用。

1、配置方式:一般多采用"三一式",即三行小麦留1行棉花,棉花预留行宽52厘米。

2、品种选择:小麦选用矮秆、早熟品种。

棉花选用中早熟或早熟品种。

3、栽培要点:小麦播种时施足底肥。

"惊蛰"至"春分"结合中耕在麦预留棉行沟施有机肥。

棉花一般4月初营养钵育苗,5月上旬带水带肥移栽,每亩移栽4000株左右。

小麦收获后要立即进行"五抢"管理,即抢中耕灭茬,抢追提苗肥,抢防病治虫,抢浇发棵水,抢整枝打杈,力促棉苗早发稳长。

四、麦套西瓜。

适宜在我省沿淮淮北地区中等以上肥力田块应用,小麦一般亩产250-300公斤,西瓜亩产3000-3500公斤。

1、配置方式:一般多采用"九一式",即九行小麦留一行西瓜预留行,预留行宽40厘米。

2、品种选择:小麦选用矮秆、早熟、高产品种。

西瓜选用早熟、高产、优质品种。

3、栽培要点:小麦越冬期间在预留行内每亩深施土杂肥2000公斤,饼肥4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

4月初营养钵育瓜苗,5月初带水带肥移栽,栽后及时盖膜。

西瓜行距2米,株距55厘米,亩栽650株左右。

小麦收后及时灭茬,将麦茬扶犁在瓜垄两边。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追肥、灌排,并注意防治病虫草害。

五、套西瓜接茬水稻。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麦稻两季接茬间的光热能和土地资源,通常亩产小麦250公斤,西瓜2500公斤,水稻450公斤,适宜在淮河以南麦-稻两熟地区应用。

1、配置方式:小麦播前将大田整成200厘米宽(含沟)的墒面,于10月下旬半精量机条播或撒播,墒边留40厘米宽预植带。

2、栽培要点:西瓜移栽前,在预植带内每亩深施土杂肥2000公斤,饼肥4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

西瓜于翌年3月中下旬营养钵育苗,4月中下旬移栽在预植带上并盖地膜,小拱棚覆盖,株距为50厘米,亩植650-700株,两蔓整枝留一果;小麦5月底收获,西瓜7月上旬收毕腾茬抢栽水稻;水稻选用早中熟晚稻品种,6月上中旬肥床旱育,7月上中旬移栽大田;10月中旬收获。

六、套西瓜接茬棉花。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麦棉(旱作)两季接茬间的光热能和土地资源,通常亩产小麦250公斤;西瓜2500公斤;籽棉230公斤。

小麦、西瓜播栽同上,棉花于4月下旬营养钵育苗,6月上旬套栽在瓜田里,每墒栽三行,行株距为65-70厘米×40厘米,亩栽1800-2000株,到10月中下旬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