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国学打卡《大学》
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

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大学全文及解释,欢迎阅读!【大学全文及解释】【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
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
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及解释

国学经典之《⼤学》全⽂及解释学习使⼈进步知道没有⼒量,悟到并做到才有⼒量!【原⽂】⼤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
知⽌⽽后有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的品德,在于使⼈弃旧图新,在于使⼈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安理得;⼼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欲修其⾝者,先正其⼼。
欲正其⼼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后知⾄,知⾄⽽后意诚,意诚⽽后⼼正,⼼正⽽后⾝修,⾝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
【译⽂】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品德的⼈,先要治理好⾃⼰的国家;要想治理好⾃⼰的国家,先要管理好⾃⼰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的品性;要想修养⾃⾝的品性,先要端正⾃⼰的⼼思;要想端正⾃⼰的⼼思,先要使⾃⼰的意念真诚;要想使⾃⼰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思才能端正;⼼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原⽂】⾃天⼦以⾄于庶⼈,壹是皆以修⾝为本。
其本乱⽽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上⾃国家君王,下⾄平民百姓,⼈⼈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康诰》⽈:“克明德。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大学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qīn)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shù)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wú)自欺也。
如恶(wù)恶(è)臭(xiù),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慊(qiè)。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yā)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án),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qíyù),绿竹猗猗(yī)。
有斐(fěi)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xiàn)兮!赫兮喧(xu ān)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僩(xiàn)兮者,恂栗(xún l ì)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wūhū)!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luò)其乐(luò)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諟(shì)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国学经典《大学》

suǒ zhǐ
kěyǐ rén ér bùrú niǎo hū
shī yún
mù mù wén
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
wáng wū
jī xī jìng zhǐ
wéirén jūn zhǐ yú rén
王 ,於(乌)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
wéirén chén zhǐ yú jìng wéirén zǐ zhǐ yú xiào wéirén fù zhǐ yú
其意;欲 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wù gé ér hòu zhī zhì zhī zhì ér hòu yì chéng yì chéng ér hòu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 诚 ,意 诚 而后
xīn zhèng xīn zhèng ér hòushēn xiū shēn xiū ér hòu jiā qí
其 苗 之 硕 。”此谓 身 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suǒ wèi zhì guó bì xiān qí qí jiā zhě qí jiā bù kě jiào ér néngjiào rén zhě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 能 教人者,
wú zhī gù jūn zǐ bù chū jiā
慈者,所以使 众 也。《康诰》曰:“如保赤子。”
xīn chéng qiú zhī suī bù zhōng bù yuǎn yǐ wèi yǒuxuéyǎng zǐ ér hòu
心 诚 求之,虽不 中 ,不 远 矣。未有学 养 子而后
jià zhě yě
嫁者也。
yìjiā rén yī guóxīng rén yìjiā ràng yī guóxīngràng yī rén tān lì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1-5章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1-5章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大学》告诉我们,追求大学之道,就要注重明德,亲近民众,追求至善。
只有知道适可而止,才能有定力;只有定力,才能保持心静;只有心静,才能安心;只有安心,才能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得到真知。
古人欲在天下树立明德,就要先治理好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顿好家庭;想要整顿好家庭,就要先修身;想要修身,就要先正心;想要正心,就要先真诚;想要真诚,就要先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的关键是通过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得到真正的知识,才能真正诚实;只有真正诚实,才能使心态变得正常;只有心态变得正常,才能修身;只有修身,才能整顿好家庭;只有整顿好家庭,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
无论是天子还是平民百姓,都要从修身做起。
如果修身不好,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乱象丛生。
有些人过分追求某些东西,而对其他东西却漠不关心,这是不可取的。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本性,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所谓诚实,就是不要自欺欺人。
就像讨厌臭味一样,喜欢美好的事物一样,这就是真正的诚实。
所以,君子必须慎重处理自己的私事。
小人一旦得到闲暇,就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无所不至。
当小人看到君子时,会感到厌恶,掩盖他的不好之处,却强调他的好处。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真实,外表也要如此。
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处理自己的私事。
___说:“十只眼睛,十只手指,非常严格!”富有的人可以享受舒适的住所,但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宽广的心胸,所以君子必须真诚。
诗歌中说:“瞻望淇澳,绿竹婆娑。
有才德的君子,像切割和打磨一样,像琢磨工艺一样。
他们的心态是恬静而又谨慎,他们的仪态是威严而又和谐。
有才德的君子,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像切割和打磨一样,是指研究道理;像琢磨工艺一样,是指自我修养;恬静而又谨慎,是指遵守规矩;威严而又和谐,是指有威仪。
有才德的君子,永远不会被人忘记,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高尚,做到了至善,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

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大学全文及解释,欢迎阅读!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儒家经典《大学》原文、翻译与解析

儒家经典《大学》原文、翻译与解析《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儒家经典《大学》原文、翻译与解析,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简介《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目录三纲八目的追求弘扬光明的品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找准自己的位置凡事抓住根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要自欺欺人修身先正心齐家先修身治国先齐家平天下先治国三纲八目的追求【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一写(10遍)
国国
家家
身身
心心
正正
楷体
篆体
每日国学经典分享 读一读:
《大学》金句: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
shù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
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写一写
国国
治治
天天
下下
平平
楷体
篆体
每日国学经典分享 读一读:
《大学》金句: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 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 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 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 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 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 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 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写一写(10遍)
孝孝 悌 民民 不不 倍倍
读一读
《大学》金句: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
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zhan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
lù
yin
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
jùn
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
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
fú
dǎi
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
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
写一写(10遍)
忠忠 信信 以以 得得 之之
读一读
《大学》金句: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 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 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 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写一写
大大 用用 无无 不不 明明
国学经典读一读
《大学》金句: wù è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
xiù
hào hǎo
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
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
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
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
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金句: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
lì
fèn
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
jié
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
zhòu
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
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
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
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写一写(10遍)
失失 众众 则则 失失 国国
读一读
《大学》金句: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 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 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
bèi
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 而入者,亦悖而出。
写一写(10遍)
写一写(10遍)
仁仁 以以 财财 发发 身身
读一读
《大学》金句:
tún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
xù
liǎn
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
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
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
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
利,以义为利也。
写一写(10遍)
以以 义义 为为 利利 也也
谢谢
德德 人人 土土 财财 用用
读一读
《大学》金句:
gào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 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 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 仁亲以为宝。”
写一写(10遍)
惟惟 命命 不不 于于 常常
读一读
《大学》金句: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
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
闻闻
楷体
篆体
读一读
《大学》金句: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
bì
bì
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
jīn
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
áo
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
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
shuò
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
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写一写(10遍)
好好 而而 知知 其其 恶恶
每日国学打卡《大学》
国学字词句练习
每日经典 读一读
写一写
《大学》金句:
大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学
学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之之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本本 末末
楷体
篆体
读一读
《大学》金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帅 天 下 以 仁
帅 天 下 以 仁
每日国学读一读
《大学》金句: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
tì xù
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
jié
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
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 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 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写一写(10遍)
故故 君君 子子 慎慎 独独
每日经典读一读
《大学》金句: fèn zh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 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 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 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写一写(10遍)
视视
而而
不不
见见
读一读
《大学》金句: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
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
tì
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
gào
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
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写一写(10遍)
治治 国国 先先 齐齐 家家
读一读
写一写(10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