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合集下载

中国远征军 课件讲解

中国远征军  课件讲解

中国远征军 之
第一次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的概念界定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为 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 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 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 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 赫战功,1942年以后称为中国驻印军。
原因(缅甸的战略地位)
大撤退
史迪威与罗卓英撤到印度
1、撤回国内的滇西,在怒江东炸毁了惠通桥,与日军隔江对峙,并成 为后来滇西反攻的主力,其中包括著名的松山战役;
2、戴安澜一部在撤退的过程中遭到日军的埋伏,戴安澜身受重伤,不 久牺牲,其部转到腾冲、云龙;
3、杜聿明一部则在野人山迷路,加之森林茂密,虫蚁成群,疫病流行, 连日降雨,伤亡惨重
其它军队的撤退情况。
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人数约10万,到8月初先后撤到印度和滇 西的仅有4万。至此,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失败,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 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 亡1.3万余人。缅甸失守。
戴安澜
外辱需人御, 将军赋踩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熊威;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集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补给困难,我军被迫撤出浴血坚守12天的同古阵地。
仁安羌大捷
日军为夺取缅甸西部重要的大油田----仁安羌拟定了作战计 划,并与英缅军队发生了激战(事实上,英军正准备从仁安 羌撤出),致使英缅军第1师全部及坦克营一部被包围于仁 安羌东部地区,水源断绝,粮食殆尽,英军向我军连续发出 求救信号。为解救英军的危机,已经抵达前线的远征军新编 第38师师长孙立人,立即调整部署,以第113团逼近日军阵 地,发起进攻并击溃日军,将油田全部收复,救出被围困的 英军7000余人,汽车100余辆,战马1000余匹,以及被俘的 英、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接着又掩护英缅第一 师向宾河北岸陆续撤退。“三天的苦熬,已使他们狼狈不堪, 他们个个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眼眶中竟都含着感激的 泪水”。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以少胜多、击溃优势日军, 轰动了英伦三岛,英国政府特向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第 113团团长刘放吾等人颁发勋章。

中国远征军历史

中国远征军历史

中国远征军历史中国远征军是指1940年左右,中国政府为了对抗日本侵略者,派遣军队前往缅甸和印度等地参加反击日军的作战,这支军队在战役中表现英勇,终于为反击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并逐渐向南扩张。

为了保卫祖国,中国政府决定在印度建立一个基地,以便将部分军队派往缅甸和印度等地,与盟军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最初,当时的中国政府决定派遣第五战区的一部分,约45,000名军队,参加远征战役。

这支军队于1941年初开始从零陵出发,途中经过广西、云南,穿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印度。

此时,印度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中国远征军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和协助。

在印度,中国远征军与英军和美军展开了合作,在缅甸战场和印度战场上进行了多次悍勇作战。

中国远征军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缅北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远征军和英军、美军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要战斗。

该战役从1943年开始,中国远征军和盟军在缅北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远征军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英勇,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胜利和挫败。

此外,中国远征军还参加了印度和缅甸的其它战役,如克兰福特战役、莫诺战役和孟加拉战役等。

这些战役都体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和毅力,为抵抗日本侵略者、进一步巩固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虽然中国远征军在印度和缅甸的战斗中表现英勇,甚至为盟军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并不是一直都顺利。

中国远征军在进入印度之后,面对着居民、气候和疾病等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军队的行动和作战能力。

尽管如此,中国远征军依旧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远征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遥远的山川,抵挡了敌人的侵略,而且像铁一样坚韧,毫不畏惧。

中国远征军不仅连续作战,士气高昂,而且在作战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问题,展示了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团结和勇敢的品质。

中国远征军历史资料

中国远征军历史资料

中国远征军历史资料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下面由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中国远征军历史资料中国远征军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41年底成立的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当1939年9月1日在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4日英法军在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战局,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

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

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华民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

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地带,又是东南亚地区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

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

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祥析中国远征军历史战役中国远征军老照片同古保卫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

而且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势下,同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敌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

掩护了英军撤退,为远征军的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最后第200师全师安全转移,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胜利。

中国远征军简介

中国远征军简介

中国远征军简介中国远征军大事记 - 远征军编制表 - 驼峰航线 - 野人山 - 新一军流芳录中国远征军是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

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

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

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

滇缅公路于1938年底通车,从此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

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

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

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

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

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

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

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

中国远征军,最完整图文版(为自由而战)

中国远征军,最完整图文版(为自由而战)

除了参军报国以外,还有更多的中国的孩子直 接参加到支援抗战的后勤工作中。图为在修筑 成都新津机场工程中,孩子们也加入了建设大 军。他们在挑石头,有人负责砸碎他们。
1945年5月21日,位于印度阿萨姆邦的中国 军队阵亡烈士墓。
不能忘却的回忆 • 腾冲国殇墓园198师纪念碑
远征军老兵
走出野人山的唯一女兵
1944.10.4 腾冲战役中的伤员
1944.10.4 腾冲战役。远征军用火焰喷射器攻 击日军火力点
1944.10.4腾冲战役 远征军火焰喷射器攻击日 军碉堡
1944.10.6 腾冲战役 远征军正在搜索前进
1944年10月14日,经过 5个星期激烈的战斗,远 征军以18000人的伤亡, 终于解放腾冲。腾冲也 成为第一座中国军队从 日军手中强攻解放的城 市。图为1个小女孩用扁 担挑着她全部的家当回 到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的 家。
在松山战役结束后曾有参战 日军回忆,当中国军队开始 冲锋时,他听到了很多稚嫩 的喊杀声,随后大量12岁 到15岁的中国少年兵向日 军的交叉火力猛扑上来。图 为1944年11月23日,少年 兵李占宏在对着镜头微笑, 那时他刚刚年满13岁,但 已经入伍2年了。虽然只是 一个孩子,但他在历史的相 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影像。
大反攻开始,1944.12.11,缅甸八莫,远征 军榴弹炮正在向日军开火。
中美联军用砍刀在绵延600 英里的密林中砍出一条路 ,向密支那发起进攻。经 11周残酷的密支那攻击战 ,远征军和美军以伤亡 6000多人的惨重代价,艰 难啃下日军所有堡垒。图 为1945年2月10日,缅甸 密支那一座佛塔前,2名美 军士兵在一座泥土加草根 堆成的坟前献花致敬,那 里埋葬着他们的中国战友 。
1944年12月5日,这是 一位重装在身的年仅10 岁的,隶属于新6军的中 国少年兵。正在准备从 缅甸密支那乘运输机回 国。参加中国对日本军 队的最后一次大会战, 芷江大会战。

中国远征军详解

中国远征军详解

廖耀湘
• 廖耀湘(1906.05—1968.12),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 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 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 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 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 10月辽沈战役后,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 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遭到打击,于1968年12月2 日在批斗会上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戴安澜
•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 ,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 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 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 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 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 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 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 )、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 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 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蒋中正赋诗:“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 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绩辉煌。”1943 年3月,毛泽东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罗斯福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 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 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中国远征军完整版剖析33页PPT

中国远征军完整版剖析33页PPT
中国远征军完整版剖析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抗日战争之中国远征军

抗日战争之中国远征军

• 戴将军率第200师千里跃进,于1942年3月8日进驻缅甸 重镇同古,接替英军防务并掩护其撤退。从3月19日开 始到3月30日撤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同古之战:日军 四倍于我,多次发动地面步、炮、坦克与空中飞机狂轰 滥炸的联合猛攻,还在3月26日至28日施放数百发毒气 弹。第200师官兵多人中毒,伤亡极大。虽是孤军作战, 但同仇敌忾、奋勇搏杀,取得歼敌五千的骄人战绩,使 日军受到侵缅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 • 第200师终因弹尽粮绝且三面被围,被迫于3月30日放 弃同古。 • 第200师的英勇善战,震惊了日军,获得了中国及盟国 的同声赞誉。不幸的是,在突围时,戴将军胸腹部受伤, 于5月26日殉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蒋中正、林 森等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送挽诗、挽联。新中国成立后 追认戴将军为革命烈士。
滇缅之战
• 第一次滇缅战役,始于1942年远征军200师 入缅参战,至第5军新和新第66军在印度的 兰姆珈集结,其余部队退守滇西为止,历 时半年。因该阶段作战主要是为保卫滇缅 公路而战,亦称滇缅路之战。
参战军队
• 第5军,杜聿明担任军长。一个军4.2万人。 是国民党当时作战部队中作战能力最强的 部队。市国民党军队的精华。 • 200师是当时中国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师, 师长为戴安澜将军,曾被蒋介石称“当代 之标准青年将领”。
悲剧结局
• 出征时的10万中国远征军, 经历腥风血雨的拼杀和悲惨 万分的溃败,6万将士永远长 眠在异国他乡了。这是抗战 以来各次战役中死伤最多的 一次。
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1904~1942年),又名 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汉 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 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黄埔系 骨干将领。戴将军曾参加北伐战争、 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 昆仑关战役,1942年,戴安澜奉命 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 赴缅参战。在缅作战中,大战同古、 收复棠吉等战役。1942年5月18日, 戴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 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 北部茅邦村殉国。他在抗日战争中 战功显赫,受到国共两党的追认 (革命烈士),是不朽的民族英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怎么作战?
4
一、中国远征军的组建及背景
1、概况与简介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 第5军 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 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 师长:廖耀湘
第6军 军长:甘丽初 第66军 军长:张轸
新编第38师 师长:孙立人
5
史迪威
蒋介石
6
7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3—1942.8)
兵员 野战炮 迫击炮 坦克车 3辆(其余留 在腊戍待运) 空中支援
11000人
75毫米:20门 100门

15
16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 ,日本第33师团一个步兵 联队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堵住了英缅军的退 路。 中国军队第66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带领 下,攻破日军封锁,救出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 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等500多人。 此役胜利轰动了中、 英、美三国。
日军:4500人 英军:约13000人 中国远征军:50000人(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8万人 中国驻印军:1.8万人 日军:21057人 中国远征军(滇西):67403人
29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意义
意义:1、中国远征军英勇善战打出军威,提高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挫败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粉碎了日、德中东会师的战略图谋; 3、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国内 的抗日战争。(中印公路打通了,增加了密支那为空运航线的 中转基地,使中国的外援增加了。)
10
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11
二、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
时间:1942.3——1942.8 作战地点:同古(东瓜)、叶达西、仁安羌、棠吉
(东枝)、腊戍、密支那、惠通桥。 参战部队:中国:第5军 第6军 第66军 日本:第55师团 第56师团 第33师团等 1、战役:同古保卫战 仁安羌大捷 2、结局:
第一路司令长官 罗卓英
第五军 杜聿明
第66军
张轸
第 200 师 戴 安 澜
新 编 师 廖 耀 湘
第 六 军 甘 丽 初
新 编 38 师 孙 立 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8
第5军 军长
第200师 师长
杜聿明
戴安澜
9
2、背景
①国际背景: 缅甸对于各国的战略地位: 日本:断绝中国外援通道,迫使蒋介石政府就范; 直接威胁英属印度,并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以缅甸为基 地,与英美长期作战。 美国:希望中国牵制、消耗日军,防止日本乘机夺 取澳洲和整个太平洋。 英国:希望中国将日军钳制在缅甸,以确保其远东 的核心堡垒——印度。 ②国内背景: 滇缅公路是中国物资来源的大命脉。
400(挺)
163(挺) 45(门)
234(挺)
72(挺) 24(门)
89(门)
27(门) 36(门) 400(个) 0(门)
0(门)
0(门) 0(门) 0(个) 36(门)
13
同古保卫战
时间:1942.3.20 地点:同古 作战部队: 中国:第5军 第200师 日军:第55师团 意义:它在军事上
20
夫人外交
“ 我是为寻求中美友谊而来的。” “我相信上帝不会让两个伟大的民族彼 此隔阂”„„
21
三、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
时间:1943.4—1945.3
1、作战地点:
高黎贡山、松山、龙陵、 腾冲等
2、结局 全面反攻,胜利会师。
1944.2,即将反攻的中国军队在保山阅兵
22
中国远征军(滇西)指挥系统表(1943.4—1945.3)
30
滇缅公路
31
谢谢各位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 陈 峰
以失败而告终,远征军被迫全部撤退。一部分退入印 度,大部分经野人山和高黎贡山陆续撤退到滇西。 12
抗战初期至中期,日军与国民党军队装备对比
日军两旅制师 中国两旅制师 1、步枪 2、轻机枪 3、重机枪 4、步兵炮 5、二十公里战炮 6、二十七公里速射炮 7、大炮 8、投掷筒 9、野战炮
10,074(支) 4,212(支)
取得的意义不大, 但却改善了盟军以 及对手日本人对中 国军人的重新认识。
日军为实现与德军会师中东的既定 作战计划,占领缅甸全境,切断缅 北中国运输线,威胁印度东海岸。
14
日军第55师团:
兵员 野战炮 迫击炮 坦克装甲车 40辆 空中支援 3个航空中队
20259人 150毫米:36门 200门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11集团军
第20集团军
总 司 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 杰
总 司 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二军 王凌云
第六军 黄杰 史鸿烈 第七十一军 钟彬 第三十六师 李志鹏 第二百师 高吉人 第五十三军 周福成 赵镇藩 第五十四军 方天
第 八 军
何绍周
17
中国远征军猛攻敌阵地
孙立人
(1900.12.8— 1990.11.19) 中华民国陆军 二级上将。 仁安羌一战赢 得了国际声誉被 欧美军事家称作 “东方隆美尔”。 被视为国军中相 当另类的鹰派。
新38师 师长
18
全面撤退
蒋介石命令:退回国内(缅甸以东) 大部分经高黎贡山回国。 史迪威命令:退守印度(缅甸以西) 新编第38师退入印度,接受美式训练, 掌握美式装备,改名中国驻印军。
中国远征军
警通连
——
苏冠华
1
1、什么是中国远征军?
二战期间,中国政府派出的军队,为 了反法西斯战争,进入缅甸与盟军共同作 战。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开辟了缅甸战场,打败了日本 法西斯。
2
2、为什么要入缅作战?
①1939年冬,日侵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 际交通线。 ②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滥炸。 ③1940年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 ④1940年9月,入侵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 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的援华通 道。)
25
日军工事
26
远征军反攻缅甸图
27
时间:1944年6月4日——9月7日(共95天)
第一阶段:6月4日——7月1日 中国远征军 第71军新28师 第6军新39师117团
第二阶段:7月2日——9月7日 中国远征军 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 (军长:何绍周)
28
远征军入缅作战伤亡对比
第一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23
卫立煌指挥反攻缅甸的措施? 1、安抚龙云 2、拜访土司 3、视察江防
卫立煌
(1897.2.16~1960.1.17 ),字俊如,抗日爱国将 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汉族,安徽省合肥人。 他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 月清司视为“支那虎将 ”。
24
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是滇 西缅北战役中的一 部分。 在抗日战争后 期中国为了打通滇 缅公路,远征军于 1944年6月4日进攻 位于龙陵县腊勐乡 的松山,同年9月7 日占领松山。
19
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天时:远征军没有在最佳时间入缅,1941年12月23 日,中英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形成对 日军事同盟。蒋介石多次提出入缅作战,英方不 接受,直至42年2月,日军攻陷毛淡棉,进逼仰 光,英方才请求中国出兵。 地利:缅甸多原始森林,树木高大且遮天蔽日,中 国远征军没有接受过丛林战的训练。 人和:盟军不合作(英只顾撤退,美瞎指挥,缅甸 人的抵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