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语文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校园",教材包括《语文园地六》和《古诗二首》。
其中,《语文园地六》包括"读读背背"、"读读写写"和"想想做做"三个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背诵,增强语感和积累词汇。
《古诗二首》分别是《所见》和《夜书所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校园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语文园地六》: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3. 学习《古诗二首》:让学生自读古诗,然后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练习:通过填空、连线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校园《语文园地六》《古诗二首》读读背背所见读读写写夜书所见想想做做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校园里的花____,非常美丽。
(2)古诗《所见》的作者是____。
2.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题:读读背背所见读读写写夜书所见想想做做答案:1. (1)五颜六色(2)袁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还需要加强,因此在课后,我将针对这一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课件PPT

读第4自然段,画出禹治理洪水的句子。 除去阻塞,使畅通。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 的办法治水。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 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安居乐业 孩童无忧无
虑地玩耍,百姓 在田里耕作,闲 暇之余吹笛、歌 唱等。
洪水终于被治理好了,老百姓有 屋可住,有田可种,过上了幸福的日 子,这样的生活就叫——安居乐业。
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顺序: 先里后外。“首 ”写得端正,中 间两横均匀。关键笔画在于“辶”。 “辶”的儿歌:首笔右点要高扬,横折折撇 勿长,平捺一波要三折,捺尖出锋要稍长。
书写时要注意“宀”和“火” 的大小关系,底下部分不应宽过字 头。首点要居中,让左点与右钩位 置对称。“火”字撇捺舒展,稳稳 立正。
第第 12 课课 时时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15 大禹治水
第 1 课 时
大禹:禹,传说是我 国部落联盟的首领,曾经 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 民造福的英雄。
初读课文
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一组 nàn
洪水 毒蛇 猛兽 伤害 灾难 痛苦极了
横笔画较多,中间先写横 后写短竖。
“立”中间夹的两笔都要写 短,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横画左右伸展,重心平稳,两 竖长短有变化,间隔距离要适中。
第 2 课 时
开火车认读词语
洪水 经常 百姓 灾难 知道 家乡 可是 认为 采用 农业 生产
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洪 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洪水泛滥的场面 的?自己练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说 说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谁来 治水?怎么治水?结果怎样?
(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学校二班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化地探究。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沟通。
一起看看人教版学校二班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学校二班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化地探究。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沟通。
★学问与技能: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纸的生产过程,意识到要节省用纸。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难点:用形象化的方法沟通争辩纸的结果一、激趣导入1、老师呈现纸制品:一观察同学们老师就特殊宠爱你们,想送给你们两份小礼物,看看它们是什么(手工做的纸花和纸螃蟹)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的2、在我们生活的四周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纸3、老师也带了两样纸制品,看一看(纸杯和纸袋)它们是同一纸做的吗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它们这就和纸的性质有关了,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争辩纸的性质。
(板书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纸)【爱好是同学的老师,只有同学对问题有了争辩的爱好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引导同学回忆生活的周轩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纸,使同学在相互沟通中多生疏一些纸,了解一些纸的用途,出示纸杯和纸袋让同学初步感知不同的纸可以做不同的物品】二、探究新知争辩纸的特性A、(1)争辩同一张纸的牢固程度你们宠爱玩玩耍吗我们就来玩一个比拟纸的牢固程度的玩耍老师给同学们预备了6条长宽一样的纸条,3条横向的、3条纵向的,横向、纵向在纸上已经标明白,两个同学在做时用一条横向、一条纵向相互勾住来拉一拉,用力的大小尽量要保持全都,然后再渐渐加力,直到有一张纸条断开为止,纸条没有被拉断的同学你将是成功者,听明白老师的要求了吗纸条没有被拉断的同学来说一说,你的纸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什么叫横向、什么叫纵向当有文字时我们按文字排列的挨次左右称为横向,上下称为纵向,没有文字时,我们撕开来看一看,撕开后边缘看上去很直像一条直线一样就是纵向,边缘参差不齐就是横向。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全单元教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伟人”为主题,所有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本单元要求会认5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会写24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3、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和励志名句,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4、能看图讲故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2、能看图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四、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围绕“伟人”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1 / 22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大禹治水》 3课时《朱德的扁担》 3课时《难忘的泼水节》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语文园地六 3课时15、大禹治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主备:一、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5.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2.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四、教法与学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和品质。
对人物的介绍和背景知识的补充必不可少,在讲解整个文章之后,学生能感受到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的品质和精神,表现出对他们的敬重。
五、单元课时划分15.《大禹治水》………………………………………………………… 2课时16.《朱德的扁担》……………………………………………………… 2课时17.《难忘的泼水节》…………………………………………………… 2课时语文园地六…………………………………………………… 3课时沈闸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沈闸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电子备课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围绕“伟人”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有了接近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学习语文,尤其在通过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他们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他们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和帮助的对象。
本单元,我将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1.会认5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会写24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能看图讲故事。
3.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读,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4.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教学重难点: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组词语洪(洪灾)(洪水)毒(有毒)(毒蛇)蛇(毒蛇)(蛇尾)兽(野兽)(禽兽)伤(受伤)(伤害)灾(灾难)(灾害)难(灾难)(苦难)继(继续)(后继有人)续(后续)(继续)退(后退)(退步)被(被动)(被子)耕(耕田)(耕地)恢(恢复)(天网恢恢)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学习第一自然段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淹没冲毁)(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谁再来读读?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学习第二自然段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
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好它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识字6、课文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6。
启蒙时期的儿童,天真纯净得如一泓清泉。
他们欢快流动的过程,就是体验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是真情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关爱的花蕾含苞的过程。
这时候,哪怕有一丁点的风雨,都可能让这泓清泉泛起涟漪。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启蒙时期,便学习用真情互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
这是本组教材的立意所在。
“识字6”用对子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对比;《窗前的气球》表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假如》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日记两则》则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情感熏陶:浓郁的亲情、真挚的民族情、对落后地区少年儿童的同情;古诗《回乡偶书》《赠汪伦》展现的是令人神往的故土情深和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60个生字,会写47个生字。
2、运用多种方法记生字,自主识字,增进交流,提高能力。
3、自主观察、描红、分析,发现生字特点,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
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假如》和《古诗两首》。
5、在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愿意在生活实践付出真情,懂得珍惜美好情感。
6、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7、积累语言,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在朗读中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语气。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本单元60个生字,会写47个生字。
(2)运用多种方法记生字,自主识字,增进交流,提高能力。
2、单元教学难点:(1)在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愿意在生活实践付出真情,懂得珍惜美好情感。
(2)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3)积累语言,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在朗读中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语气。
四、单元教学建议:这一组教材,是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依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5.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2.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和品质。
对人物的介绍和背景知识的补充必不可少,在讲解整个文章之后,学生能感受到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的品质和精神,表现出对他们的敬重。
五、单元课时划分
15.《大禹治水》………………………………………………………… 2课时
16.《朱德的扁担》……………………………………………………… 2课时
17.《难忘的泼水节》……………………………………………………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3课时
沈闸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沈闸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
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
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
(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五、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3、学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
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
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沈闸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èi 。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对号入座”。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六、写字: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沈闸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沈闸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程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床铺种子好人分别
盛饭铺路耕种好客水分
重新高兴口号干净难忘
重点兴起号叫干活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
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3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