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阻燃整理

合集下载

织物整理之十:阻燃整理(一)

织物整理之十:阻燃整理(一)

织物整理之十:阻燃整理(一)杨栋梁【期刊名称】《印染》【年(卷),期】1989(15)5【摘要】一、前言纺织品的阻燃整理过去曾称防火整理。

早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就有关于阻燃整理的专著了,所以,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更遥远的过去。

可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它的进展是相当缓慢的。

主要是利用各种金属盐间的反应,使纺织纤维产生不耐洗涤的阻燃整理效果,且阻燃效果还有随时而变化的缺点,这就客观上限制了它在更广泛的领域中推广应用。

在此期间,如法国化学家Gay-Lussac等人对阻燃整理的贡献,仍然值得一提。

自三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阻燃整理技术也开始呈现出明显进展。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FWWMR整理的棉细帆布,大量用作美国军营篷帐,它不仅具有耐久性阻燃效果,还有拒水、耐气候老化和防霉的功能。

所以,FWWMR整理的棉细帆布,是工业化生产的耐久性阻燃整理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不过,FWWMR整理的产品,从服用卫生和产品风格等方面来说,还不适宜于服装和室内装饰布等方面应用。

大家知道,几乎所有常见的纺织纤维都是有机高聚物,它们大多在300℃左右就会裂解,生成的部分气体与空气混合后,会形成可燃性气体,这种混合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或闪点温度以上)就会燃烧。

即使经过现代化阻燃整理技术处理的纺织品,在火焰中也不能完全不燃烧。

【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阻燃整理;防火整理;整理【作者】杨栋梁【作者单位】纺织工业部印染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592【相关文献】1.烷基磷酸酯类阻燃整理剂在纯棉织物低甲醛阻燃整理中的应用 [J], 关芳兰;苑旺2.织物整理之十:阻燃整理(二) [J], 杨栋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阻燃整理技术

阻燃整理技术

阻燃整理技术纺织纤维基本上属易燃烧物质,在~300℃裂解,裂解产物与空气混合,具有可燃性,自燃或遇明火燃烧。

阻燃整理:阻止织物燃烧。

或使纺织品燃烧速度放慢,离开火焰后不燃烧。

纺织品的燃烧性:纺织品燃烧过程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燃烧模式纤维热裂解纤维热性能物理指标玻璃化温度(Tg):低---热塑性纤维,Tg、Tm<Tp、Tc。

燃烧前受热,先软化、收缩、熔融,后裂解、燃烧。

燃烧时由于熔融物滴落可以造成续燃困难,但高温熔滴粘着皮肤造成深度灼伤。

高---非热塑性纤维,如天然纤维、耐高温纤维,Tg、Tm>Tp、Tc, 受热至高温直接裂解,燃烧。

熔融温度(Tm)热裂解温度(Tp)燃烧温度(Tc)需氧指数LOI纺织品燃烧需氧指数(限氧指数):LOI指在N2、O2混合气体中,纺织品保持烛状燃烧所需O2的最小体积分数。

LOI = O2/N2+O2×100% 需氧指数,大---难燃。

>21%(空气中氧比例)小---易燃。

<21%燃烧骨架效应:也称蜡烛焰芯效应。

混纺织物如涤/棉织物在燃烧时,非热塑性纤维的炭化对热塑性纤维的熔融起骨架作用,熔融物不滴落,粘附在骨架上燃烧,如同蜡烛燃烧。

因此,混纺织物阻燃很困难。

阻燃方法纺织品阻燃针对燃烧的整个过程进行抑制,方法如下:1)对纺织品热分解产物进行控制,使分解产物成为不燃性产物和固体残碴。

2)热裂解产生气体为大量不燃性气体,如水、SO2、CO2,冲稀可燃性气体。

3)干扰、终止燃烧火焰的氧化还原反应,熄灭火焰。

4)形成阻隔层,阻止热、可燃气体在火焰与织物之间传递。

二、阻燃机理1、棉织物的阻燃机理纤维素热裂解:棉阻燃剂棉织物阻燃后,热裂解温度降低,裂解以炭化形式为主。

涤纶的阻燃机理:涤纶阻燃:裂解温度和裂解产物不改变,火焰燃烧受到抑制。

涤纶燃烧:自由基连锁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热。

火焰反应涤纶阻燃剂阻燃整理工艺:1、棉织物的阻燃整理不耐洗阻燃整理:硼砂:硼酸:磷酸氢二铵= 7:3:5 或5:5:1 织物浸轧烘干,增重10~15%即有效。

阻燃整理

阻燃整理

流 程 加 工各 种 印花 织 物 而 开发 的 。
这 项 技 术包 括 数 字 设计 和 印花 两 部 分 ,主要 特 点如 下 :

迅速 设 计 出色 彩 丰 富 的各 种 图案 , 并将 它们 印在 织物 上 ;
在 打 样 基 础 上 , 以短流 程 加工 出产 品 :


通 过 提 供 定 制 产 品和 色彩 丰 富 、照 片般 的 印花将 创新 概 念 引入 市 场 。它 是设 计 师 的最 佳 选择 ,能
不 褪色 ) ,L p i t l C ( 种乳 化 剂 ,可 以提 高 印花 的颜色 牢 度 )和 L t x l H T ( u r n o F 一 u ea I 一种 涂 料 印花
浆 料 )。
数 字 印 花 新 技 木
20 0 2年 5月 l 5日~ l 8日在 日本 大 阪举 办 的 国际服装 机 械展 览 会 ( I M 上 ,L c r JA ) e t a公司 推 出 了新 的数字 印花 技 术 。这项 包 括 软件 、硬 件和 服 务在 内的新技 术 是 L c r e t a公 司与 S o k公 司共 同合 作 为短 tr
维普资讯
・l ・ 6
技 术 创 新
2 2 第9 0年 期 0
在 含 有 脲 、氨 基烷 基 磷 酸 的 铵盐 和 氯化 铵 化合 物 的溶 液 中 ,以后 的烘 干 、热 处 理 的 1 0C~ 1 0 4 ̄ 7" C的温 度
下进 行 。 化 合物 可 以在 第 一道 工 序 中用 作 密胺 型树 脂 的代 用 品 , 硅 也可 将 这 两种 化 学 品结合 在 一 起使 用 。
卫亚明译
蔡 旭 初校
新 型 保 健 功 能 的 纺 织 新 产 品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实验报告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实验报告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棉织物的阻燃性能;
2. 通过实验,掌握棉织物的阻燃处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
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取决于其纤维的燃烧性能,纤维的燃烧性能取决于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熔融点。

棉织物的阻燃处理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熔融点来提高棉织物的阻燃性能。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 棉织物;
2. 阻燃剂;
3. 助燃剂;
4. 烘箱;
5. 热压机;
6. 热压机模具;
7. 热压机控制器;
8. 温度计;
9. 力计;
10. 分析仪;
11. 光谱仪;
12. 尺子;
13. 拉力机;
14. 胶带;
15. 低温冷冻机;
16. 水浴锅;
17. 烤箱;
18. 烟雾测试仪;
19. 火焰测试仪。

四、实验步骤
1. 将棉织物放入烘箱中,加热至180℃,保持10min,将棉织
物烘熟;
2. 将棉织物放入热压机中,加热至180℃,保持10min,将棉
织物热压;
3. 将阻燃剂和助燃剂混合,将混合物均匀的涂抹在棉织物表面;
4. 将棉织物放入热压机中,加热至180℃,保持10min,将棉
织物再次热压;
5. 将棉织物放入低温冷冻机中,冷冻至-10℃,保持10min,
将棉织物冷冻。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近年来,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科学家和企业开始研发和应用这种技术,以提高纺织品的安全性能。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火车、飞机、建筑、家具、汽车和电子设备等行业,这些行业都需要使用阻燃纺织品,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是在原有的纺织品上增加一个阻燃材料层,或者将阻燃材料直接加入到纤维中,来达到阻燃的效果。

这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经进行了多年,新的阻燃材料也不断被研发出来,如卤素化合物、磷系化合物和氮系化合物等。

目前,常见的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有涂覆法、浸渍法、吹织法和共混法等。

涂覆法是指在纺织品表面加上一层阻燃涂层。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纺织品的原始手感和外观。

但是,涂层材料可能会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脱落,从而降低阻燃性能。

浸渍法是将纺织品浸入含有阻燃化合物的溶液中,然后干燥该纺织品。

这种方法的阻燃效果比涂层法更长久,但浸渍剂太多可能会影响纺织品的外观和手感。

吹织法是将阻燃化合物与聚合物混合,然后直接用于制造纤维或者纱线。

由于这种方法不需要在纺织品表面添加额外的材料,所以阻燃性能能够更加长久。

共混法是指在纺织品核心部分或表面添加已经混合好的聚合物和阻燃化合物。

这种方法可确保阻燃材料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纺织品中,以达到更好的阻燃效果。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创新。

近年来,可可粉阻燃材料、木质素衍生物、纳米材料和天然纤维化合物等新型阻燃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与传统阻燃材料相比,新型阻燃材料具有更好的环保性和更高的阻燃性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阻燃材料和技术会持续涌现,进一步改善纺织品的阻燃性能。

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加强对于纺织品防火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阻燃面料阻燃整理工艺介绍

阻燃面料阻燃整理工艺介绍

阻燃面料阻燃整理工艺介绍新科特种纺织在阻燃后整理工艺上一般会有三种方法,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这三种工艺分别是Proban阻燃工艺,Pyrovatex CP(汽巴)阻燃工艺和新科自有品牌FRECOTEX。

下面就这三种阻燃工艺的区别来说明一下,普鲁苯Proban是一种用于棉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耐久性后处理阻燃剂,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阻燃技术,经普鲁苯处理的织物既能有效地阻止火焰蔓延,又能保持织物原有性能。

Proban 阻燃处理技术处理的面料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能,清洗50次后阻燃指标仍在标准范围内。

甲醛含量>300ppmPyrovatex CP 阻燃处理技术处理的布料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能,一般来说,清洗50次其阻燃指标仍在标准要求值以内。

另外,Pyrovatex CP 处理的布料手感柔软,无异味,而且达到欧洲的Oeko-Tex Standard 100环保标准,甲醛含量≤75ppm, 是绿色阻燃产品而且对人体无害。

FRECOTEX生态阻燃面料是新乡市新科特种纺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阻燃系列面料品牌。

该面料体现了生态、环保这一主题,符合当今消费趋势。

达到欧洲的Oeko-Tex Standard 100环保标准,甲醛含量≤20ppm,具有高强力,高耐晒,高环保等优点。

三种工艺的明显区别就是甲醛含量和环保性能,普鲁苯Proban阻燃性能很好,但是不能达到Oeko-Tex Standard 100环保标准,成本较低。

Pyrovatex CP 阻燃性能优越,产品环保,但价位偏高。

FRECOTEX生态阻燃面料既可以达到Oeko-Tex Standard 100环保标准,价位又较CP阻燃低,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阻燃产品。

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要求的阻燃面料。

第八节、阻燃整理

第八节、阻燃整理

氨熏法(Proban) 氨熏法(Proban)工艺原理
这种方法利用THPOH(或THPC)与NH3反应生成 这种方法利用THPOH( THPC) THPOH 不溶于水的高聚物沉积在织物上, 不溶于水的高聚物沉积在织物上,达到阻燃整 理的目的。 理的目的。
P CH2OH + NH3 P CH2 N CH2 P CH2 P
2.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
受热后软化、熔融,产生熔滴, 受热后软化、熔融,产生熔滴, 再发生热分解作用。 再发生热分解作用。
(1)热分解过程 )
软化
降解 氧化、 氧化、分解
游离基
分子链断裂
可燃性、 可燃性、不燃性气体
(2)阻燃机理 )
抑制游离基的反应,降低熔融温度。 抑制游离基的反应,降低熔融温度。
适用性
该理论主要适用于纤维素纤维。 该理论主要适用于纤维素纤维。 含磷阻燃剂的阻燃可根据此理论 的阻燃可根据此理论。 含磷阻燃剂的阻燃可根据此理论。
2.气相论 2.气相论
通过抑制可燃性分解产物的氧化, 通过抑制可燃性分解产物的氧化,干 扰火焰的燃烧方式,阻止火焰的蔓延, 扰火焰的燃烧方式,阻止火焰的蔓延, 但并不改变热分解反应历程和产物。 但并不改变热分解反应历程和产物。
分子式: 分子式:(HOCH2)4 P+Cl具有高反应性,可与纤维素反应。 具有高反应性,可与纤维素反应。 阻燃整理有如下方法: 阻燃整理有如下方法: 轧烘焙工艺 氨熏法(Proban) 氨熏法(Proban)工艺
轧烘焙工艺工艺原理
THPC中的羟甲基可以和酰胺化合物中的 中的羟甲基可以和酰胺化合物中的 亚胺基反应, 亚胺基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高聚物沉 积在织物上。 积在织物上。 THPC与纤维中羟基发生化学反应。 与纤维中羟基发生化学反应。 与纤维中羟基发生化学反应

(整理)合成革后整理技术简介.

(整理)合成革后整理技术简介.

揉纹和抛光技术简介一般高档的合成革都要进行后整理加工,通过各种后整理加工手段,可以增加成革的柔软性、平整度、光泽度,或者通过整理改善花纹品种,如绒面革、摔纹革、搓纹革、压花革等,整理加工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效果,因此合成革的后整理加工技术也是合成革工艺重要的加工手段之一。

一、揉纹1.揉纹原理合成革揉纹是通过水、温度和机械力的作用使基布发生收缩,带动表面树脂膜收缩,使花纹的凹凸感更清晰。

并且由于收缩的无定向性,表面花纹产生类似真皮的无规则性,效果更自然逼真。

揉纹的同时也是进行机械做软的过程,通过机械力作用使纤维更加松散,基布变得更加柔软。

通过揉纹,既改善了表面纹路,又提高了革的柔软度,实现手感与花纹的综合提高。

纹过程是在揉纹机内完成的,革在设备内实现翻滚或翻滚与抛摔相结合的运动,类似于皮革的转鼓作用。

基布不断受到抛摔、碰撞、摩擦和挤压,在这些作用下,基布不断发生拉伸、压缩、弯曲等形变,同时还受到水的冲击和摩擦,以及温度的热力作用等。

合成革揉纹的机械运动如图8—12。

揉纹时如果没有挡板,革在鼓内只做单纯的翻滚运动。

靠内壁对革的摩擦作用带动并旋转一定角度,接着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又往回滚动,革在鼓内仅仅是不断循环的翻滚运动,这种情况下的机械力是比较弱的。

当鼓内有挡板时,旋转过程中挡板将一部分革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革脱离挡板做抛物线运动,降落下来,未提升的一部分则随着设备转动做翻滚运动。

这种情况下的机械作用是比较强的。

2.揉纹方法揉纹又叫揉皮,是合成革加工的一个重要整理工艺。

根据不同的揉纹方式所选择的设备也有所不同。

(1)干揉合成革的干揉,多采用立式揉纹机完成,一般通过蒸汽加热,一次可以完成50kg以上的产品。

选择干揉时一般不对合成革进行任何处理,仅仅利用揉纹过程中的机械力,以及温度对合成革进行处理,具有一定的柔软作用,同时花纹也会根据革自身的热收缩情况而表现饱满。

(2)轧水揉轧水揉又称过水揉,利用轧车调节合成革的含水量,然后通过立式揉纹机将合成革揉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卤-锑协同效应
锑的氧化物是卤系阻燃剂的优良协同剂。 锑的氧化物有:Sb2O3,Sb2O4,Sb2O5,其中
Sb2O3常用。 一般认为主要是卤素与锑在固相中反应生成
挥发性的三卤化锑,然后在气相中发挥作用。
第四节 纤维素纤维的阻燃整理
1. 棉织物的热裂解过程
纤维素纤维是一种易燃性纤维。在较低温度 下热裂解时,可能发生分子链1,4一甙键的 断裂,继而残片发生分子重排,并首先生成 左旋葡萄糖。左旋葡萄糖可通过脱水和缩聚 作用形成焦油状物质,接着在高温的作用下 又分解为可燃的有机物、气体和水。
Cl
CH2OH
CH2OH
+ + PH3 4 CH2O HCl
[P(CH2OH)4] Cl
Proban工艺:(奥布莱-威尔逊)
浸渍-烘干-氨熏-氧化-水洗
四羟甲基氢氧化磷(THPOH)
CH2OH P CH2OH
CH2OH
+
OCHl -
CH2OH
(HOCH2)4P+
+ + (HOCH2)3P CH2O
要有良好的阻燃耐久性,包括耐水洗、耐干洗、耐气候性等; 不影响或较少影响纤维和织物的色泽、外观、手感和其他物
理机械性能; 无毒、无刺激性,有生物可降解性,燃烧后发烟量少,烟雾
无毒性; 纤维用阻燃剂应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 价格低廉,应用工艺简单。
2. 阻燃整理剂的分类
(1)无机阻燃剂
金属氧化物和卤化物 (钛、锑,使用简便) 硼砂(单独使用用量高,与硼酸1:1或7:3) 磷酸盐(磷酸锌、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
二、溴系阻燃剂及其整理工艺
六溴环十二烷和十溴二苯醚 六溴环十二烷:采用轧烘焙工艺或高温高压
(与分散染料同浴)工艺, 如Phoscon FR-100 十溴二苯醚:借助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使它 附着于织物上。
第六节 涤/棉织物的阻燃整理
在涤/棉混纺物中,棉纤维会形成支架作用, 阻止熔体滴落,而使其继续燃烧,涤纶失去 了自熄作用,且涤纶较高的燃烧热,会加速 棉纤维的燃烧,致使燃烧现象更为复杂,比 纯纺更危险,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阻燃剂。
热论是通过消耗热量以降低燃烧材料的温度,来 阻止火焰的蔓延,达到阻燃作用。
不燃性气体散热降温 吸热作用 熔滴作用
例如:氢氧化的热裂解过程 阻燃剂能使纤维素分子链在断裂前发生迅速
而大量的脱水,阻止左旋葡萄糖的生成,使 固体碳含量大大增加,可燃性气体和挥发性 液体量大大减少,从而抑制了有焰燃烧。
例如: 磷—氮协同效应
卤—锑协同效应
磷-氮协同效应机理
(1) 氮原子的存在,有利于磷系阻燃剂分解生成 聚磷酸,而聚磷酸对纤维素的磷酰化和催化脱水作 用比磷酸好,它形成的粘流层有绝热和隔绝空气的 效果;
(2)含氮组分与磷酸相结合,在火焰中有吹胀作用, 可使纤维素纤维发生膨化,形成焦炭;
(3)氮与磷首先形成磷酰胺类结构,然后生成PN 键,增加了与纤维素伯羟基发生磷酰化反应的能力, 抑制了左旋葡萄糖的生成。
气体论—抑制可燃性分解产物的氧化
H· + O 2 O·+ H2
·OH+ CO
· OH + O· ·OH + H·
CO + H· 2
MX
M’ + X·
MX
M’ + HX
RH + X·
R· + HX
H·+ HX
H2 + X·
HO·+ HX
H2O + X·
(其中:M’分解残留物;R·活泼性较低)
(3)热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阻燃纺织品的研究开发进 入活跃时期
6.阻燃纺织品的制造方法
合成纤维 织物
◼阻燃纤维 ◼织物阻燃整理
按阻燃剂 引入方法
天然纤维织物
灵活性大
阻燃纤维的制造方法
提高成纤高聚物的热稳定性
大大分分子子上上引引入入芳芳环环 形成网络结构 与与金金属属离离子子螯螯合合
纤维改性
共共聚聚法法::与含与阻含燃阻元素燃化元合素物共化聚合物共聚 共共混混法法::纺丝纺时丝添时加阻添燃加剂阻燃剂 纤纤维维后后处理处法理:法接枝:共接聚枝或溶共液聚浸或泡溶液浸泡
3. 阻燃整理目的
降低织物的燃烧性
火焰蔓延速度慢 离开火源后能自行熄灭
不发生阴燃
一颗烟头可以毁掉整片森林
4、阻燃纺织品的要求
阻燃纺织品,是用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保护人体免 受烧伤。 第一个要求重点针对装饰织物, 第二个要求是指阻燃防护服. 从实际使用要求出发,装饰织物耐洗性可以差一点, 有熔融特性的不一定是坏事。 但是,阻燃服装就要求耐洗,燃烧时没有熔融,阻燃剂 对人体无害,处理织物与皮肤长期接触不会发生皮炎 或引发癌症,至于在燃烧时释放有毒气体或浓烟的, 它危及救援人员,也在禁用之列。
第一节 阻燃整理的概述
1. 阻燃整理:是指经过阻燃整理的织物具有不 同程度地降低了可燃性,在燃烧过程中能显 著延缓其燃烧速率,并在离开火源后能迅速 自熄,且较少释放有毒烟雾。
2. 纤维的分类(按燃烧性能) (1)不燃性:玻璃纤维、石棉、钢铁纤维等。 (2)难燃性:聚氯乙烯,聚丙烯腈等 (3)可燃性:羊毛,丝,涤纶、尼龙等 (4)易燃性:纤维素纤维,硝化纤维素
(HOCH2)4P+Cl 四羟甲基氢氧化膦(THPOH) +TMM(+尿素)
PyrobatexCP
O CH3O P CH2CH2CONHCH2OH CH3O
第五节 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涤纶纤维受热分解时产生大量的可燃性物质、热和 烟雾。在受热初期,分子内通过链端的-OH进攻分 子链中的-C=OH或通过交联生成环状低聚物,经过 分子内 β-H转移过程生成羧酸和乙烯基酯,生成的 对苯二甲酸通过脱羧生成苯甲酸、酸酐和二氧化碳 或者苯等,乙烯基酯分子链之间发生经过聚合反应 和链脱离过程生成环烯状交联结构,同时还可以经 过进一步的降解直接生成小分子的酮类物质、一氧 化碳、乙醛、酸酐等,依然可能产生活泼的自由基。
(2)有机阻燃剂
卤系(禁用) 磷系 硫系 硼系
有机阻燃剂
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
四羟甲基氢氧化磷(THPOH)
N-羟甲基-3-二甲氧机磷酰基丙酰胺
(Pyrovatex CP)
H3CO H3CO
O
O
P CH2CH2 C NH CH3OH
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
+ CH2OH P CH2OH
5.纺织品阻燃的历史
公元前83年,希腊人克劳迪亚斯首次将阻燃技术 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1735年,英国人怀尔德(Wyld)发表了关于阻 燃剂的第一篇专利
1820年,盖-吕萨克(Gay-Lussac)的研究工作奠 定了阻燃理论的基础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开发了阻燃棉纤维 的反应型阻燃剂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纺织品阻燃技术已达到 相当的水平
有机磷化合物整理 利用Br-Sb协同效应 乙烯磷酸酯低聚物电子束辐射整理 将阻燃涤纶与棉混纺后再进行阻燃整理
第七节 阻燃效果的测试
燃烧试样法 极限氧指数 热重分析 其他测试方法
(1)燃烧试验样法
将试样置于阻燃试验仪中,固定试样,使试样下 端离火口距离为19cm,调节火焰高度为38mm , 试 样12S取出,计算剩余燃烧时间和阴燃时间。阴燃 停止后,按规定的方法测出损毁长度(炭长)。
O C
O H
C
H C+ C
-H CC
-H3PO4
磷阻燃剂的脱水反应机理
2. 阻燃整理剂
暂时性阻燃整理
硼砂和硼酸 磷酸及磷酸盐 金属氧化物、卤化物 …
CH2OH P CH2OH
CH2OH + Cl
CH2OH
耐久性阻燃整理
有机磷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TMM(+尿素)
阻燃丙纶 氯纶 阻燃涤纶 阻燃涤纶 阻燃腈纶 特殊纤维 丙烯腈氧化纤维
215
20
丙烯腈碳纤维
215
18.2
塔氟纶
250
22
玻璃纤维
阻燃体系 P,S
磷溴锑
溴锑 氯 溴 磷 氯,锑 阻燃元素 C,N C F SiO2
LOI(%) 27-29
28-31
27-29 35-37 27 28-33 27 LOI(%) 35-55 100 95-99 100
天然纤维 棉织物(松)
毛织物(松)
混纺织物 T/C 65/35 普通合纤 富纤(粘胶) 维尼龙 丙纶 氯纶 尼龙6 腈纶 涤纶
融点℃ —
LOI(%) 18.5
阻燃纤维 阻燃粘胶

23.8
阻燃维纶
— — 融点℃ — — 170 200-210
— 16.7 LOI(%) 18.9 19.7 18.6 35-37
阻燃整理
张晓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阻燃整理的概述 第二节 织物燃烧机理及阻燃机理 第三节 阻燃剂的分类 第四节 棉织物阻燃 第五节 涤纶织物阻燃 第六节 混纺织物阻燃 第七节 阻燃性能测试方法
由纺织品燃烧引起的火灾是现代社会中重大 灾害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在国内随着“消防法”的认真贯彻,公安部 关于“公共场所阻燃制品燃烧性能要求及标 识”的标准制定,使得阻燃制品的应用更为 迫切与普及,由此阻燃剂的生产得以迅猛的 发展。
H+
使整理品的强度下降,工作液不稳定
+ (HOCH2)4PCl NaOH
THPC
+ (HOCH2)4P(OH) NaCl
THPOH
Pyrovatex CP
整理工艺:
H3CO H3CO
O
O
+ P CH2 CH2 C NH CH2 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