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汇总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汇总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概述

?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着进行有效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一方面:学习的本质;第二方面:学习的过程;第三方面:影响学习的因素;第四方面:教学与管理

?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意义

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理论意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教育实践意义:①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 3.科学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①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②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化”思想,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讨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③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人。④乌申斯基是在教务工作中最早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⑤1877年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⑥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03年《教育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4.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我国科学教育心理学起步较晚。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乐一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 5.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研究方法两类:㈠实证研究方法、㈡描述研究方法(p21-27)

(1)实证研究方法(量化研究):

⒈相关研究:最常用方法是测验法,它的优点是能对心理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可同时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缺点:难以从中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⒉因果研究:一般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优点:可获得较精确的实验结果,并可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缺点:学生容易产生被试效应而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自然(现场)实验优点:学生能消除紧张情绪而处于自然状态中,研究结果比较切合实际。缺点:实验情境不易控制,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因果研究优点:对某行为为什么产生,或某心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的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与预测。局限性:对变量有较严格要求,一般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出于伦理和现实考虑,有些课题无法采用因果研究。

(2)描述研究方法:(质性研究)

⒈观察法:

优点:保持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性与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具有逼真性。

不足:观察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带有被动性。(不能解释为什么的目的,只能说明现象是什么)

⒉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①访谈法的优点:适用于一切具有口头表达能力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访谈对象,适用范围广,能灵活有针对性地开展收集资料工作可以叫详尽、真实、确凿地了解被试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和有关细节。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很大程度受研究者素质的影响,还可能受到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特点的限制,研究资料难以量化。

②个案法:优点是能够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个案法常用于提出理论或假说。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方法的使用效果与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水平关系密切。

第二章学习理论考试要点

? 1.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在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不是由先天倾向、成熟、疲劳、药物反应等因素带来的。)

? 2.学习的分类—加涅的分类、奥苏贝尔的分类

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①言语信息②认知策略③智力技能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我国学习者将学习分为:知识、策略、技能、道德品质的学习

奥苏贝尔:按学习的实现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考虑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 3.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饿猫开迷箱)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S-R之间的联结)

学习遵循三条原则①准备率(有准备而感到满意,无准备而烦恼)②练习率(练习和使用频次越多,联结越强)③效果律(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增强;反之,减弱)

? 4.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4-36)

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经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间联结的过程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学习律:学习的消退律、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

消退: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逐渐减弱,条件反应甚至消失

泛化:经典性作用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分化: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而对相似刺激不做出条件反应

? 5.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正强化: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能够减弱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Ⅰ型惩罚: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频率Ⅱ型惩罚:消除愉快刺激降低反应频率)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社会强化、信物、活动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的法则)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做我要你做的事,然后你才能做你想做的事)

? 6.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

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形式

观察学习的具体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子过程(p4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7.格式塔的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苛勒、韦特默、考夫卡

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第一,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首先,学习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p46)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优点:

①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从而实现顿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试误而形成的联结活动,主张从问题情境的整体出发去知觉、学习、记忆,反对刺激―反应学习②它的知觉组织原则对学习和记忆问题有很大的作用

③它对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加以批判。缺点:把学习完全归之于有机体自身的一种组织活动,从根本上否认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是主观主义的;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相对立,完全否认试误学习。

?8.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在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中)

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概念的核心概念)

⒉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形成认知地图。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优点:①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地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②用实验的方式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批评并引申出对学习的认知解释,这种研究范式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的作用

缺点:①整体观点还是行为主义的,提出的目的、认知、期待等中介变量本身很难用精确的程度维系于可测的刺激与反应变量②对学习的内在信息加工过程缺乏深入探讨。

?9.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布鲁纳)

①反对以S―R联结和对动物的行为习得的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学习活动②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上。

学习理论:⒈认知结构⒉学习是类目化过程(p51)

教学理论:⒈结构教学观⒉发现法教学理论

偏颇处:他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完全放弃知识的系统讲授,而以发现法教学来代替,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0.有意义学习的定义、条件和类型(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

有意义学习概念: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条件: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是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内部条件:⑴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⑵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⑶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类型:①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②概念学习(指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③命题学习(学习以命题的形式表达观念的新意义)

?11.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学习过程加工模式(p55)控制执行: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2.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

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立,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回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㈠知识观

⑴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⑵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⑶知识的外在形式与学生的理解与表征可能有差异。

㈡学生观

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在现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应该重视学生以及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他们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㈢学习观

⒈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⒉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学习不是每个学生单独在头脑中进行的活动

⒊学习的情境性: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学习应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13.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

概念: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可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起桥梁,使学生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知识(有助于学习和保持知识)

14.最近发展区(唯果斯基提出)

概念: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下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意义:①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现实性,教学间相互作用促进发

展。②最近发展区存在个体、情境差异。不同个体、情境中,会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p62

第三章知识的学习

?1、知识分类;

1)在学校教育中分为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学科知识

2)苏贝尔将知识分为表征、概念、命题、问题解决及创造五类

3)加涅将知识分为连锁、辨别、具体概念、抽象概念、规则及高级规则六类

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现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①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②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③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及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知识学习的标准;

概念化:所谓概念化,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能将媒体传递的信息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的科学的概念

条件化:是指不仅学会所学的知识,而且知道所学知识在什么情境下急有用,即把知识的运用方法和应用条件结合起来储存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如果那么的认知条认知结构。

结构化: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调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

自动化:所谓自动化,是指对俄最基本的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能够在运用该知识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达到自动化程度

策略化:所谓策略化,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时,必须运用关于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有关知识,指导自己高效的学习。

?3、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

心理学信息加工过程模型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第一个成分是信息储存库:这是一些资料库,用来保存信息,相当于用来储存信息的计算机磁盘。主要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第二个成分是认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储存库转换到另一个储存库的内部处理活动,相当于计算机中用来发布指令,转换信息的各种程序。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编码和检索等。

第三个成分是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识过程的知识和对认识过程的控制。元认知控制并协调着将信息从一个储存库转移到另一个储存库的各种认知加工过程。

个体完成学习任务时信息加工流程主要表现为五个阶段:(见79)

加工过程:

(1):感觉记忆

外界信息首先储存于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二个储存库,又称工作记忆。

(3):长时记忆(80-81)

遗忘

定义:遗忘是记忆信息的消失或者无法得到信息。

解释记忆的遗忘的三种理论:

(1)消退理论:消退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消逝,记忆痕迹已经消失,这样就发生了遗忘。

(2)干扰理论:大脑里,不能让我遗忘是干扰造成的,所以信息相互竞争导致无法提取。

倒摄干扰:是指后来学习内容对先前学习内容的干扰。

前摄干扰:是指先前学习内容对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即旧知识干扰新知识。

首因效应:对首先呈现的部分学习的好

近因效应:对最后的部分学习的好

(3)提取失败理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学习者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线索,无法提取。如“舌尖现象”。

?4、概念的种类;(选择题)

(1)加涅根据概念的抽象水平:把概念分为两类,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具体概念是指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的概念,另一面则只能通过概念定义来获得学生的大部分定义是由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的。

(2)维果斯基把概念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日常概念是指经过专门的教学,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和掌握的概念,比如仙人掌属植物,狗不是植物。科学概念则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

?5、原理学习的方式;(选择题)

原理的学习是通过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方式来进行的。

接受式的原理学习,就是从原理的正确表达入手,利用大量的典型例子体现出原理所反映的概念间的规律性联系。这种学习一般又被称为原理~例证学习。

发现式的原理学习是教师先从原理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对这些例子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找出共同规律,归纳出原理的内容,并让学生尝试用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这种学习一般就被称为例证——原理学习。

?6、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题,看一下专家和新手的策略差异)(90-98)

(1):通用问题解决者(GPS)

(2):启发式策略

产生——检验策略

手段——目的分析(顺向工作又穿爬山法)

类推法

头脑风暴

专家型与新手型问题解决者的差异(94-98)

(1)知识差异

(2)策略差异

问题表征策略,具体解题策略,元认知策略

?7、陈述性知识的过程、方式、教学策略;(从大方面考)(103-105)

?一、过程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批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构建;

第二阶段新构建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核心的学习,这些记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

第三阶段的提取和运用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过程,主要是各体系构建的意义能够长时间的储存在记忆中,而且在运用时能迅速提取

?二、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一)表征学习(重点)

表征学习流程。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二)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就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三)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获得有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8、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方式、教学策略。

?过程

(一)、陈述性知识阶段

(二)、转化阶段

(三)、自动化阶段

?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一)、模式识别学习

(二)、动作步骤学习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课题选择与设计策略

(二)、示范与讲解策略

(三)、变式练习与比较策略

(四)、练习与反馈策略

(五)、条件化策略

(六)、分解性策略

第四章学习策略的学习

? 1.学习策略概述

1.1.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1.2.麦基奇的学习策略分类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 2.学习的认知策略

2.1.认知策略及其与学习策略的区别

学习策略包含范围更广。学习策略是针对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尽管学习活动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但认知只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部门或方面,学习过程除了信息加工以外还有许多与学习加工有关的学习者自身生理的、情绪的、社会性的影响因素,学习策略也包括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和控制的方法。

2.2.主要的认知策略

2.2.1.精加工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的学习策略。

根据学习自身意义性自身的强弱可以将精加工策略分为两大类,对意义性不强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的策略称之为人为联想策略,而对意义性较强的信息进行的精加工策略则称为内在联系策略。

2.2.2.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肛瘘的,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2.2.

3.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 3.学习的监控策略

3.1.概述

学习的监控策略也比理论值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一)、元认知及其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二)、元认知监控

(三)、元认知监控发展水平的评定方法

3.2.主要监控策略

3.2.1.计划

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定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预估其有效性。

3.2.2.监视

监视策略是指在生殖过程中,根据题目标题是检测不准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具体包括领会监控、集中注意及调节监控三个方面。

? 4.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指导

4.1.条件(大方面掌握)(138-141)

具体来说,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条件主要表现为:

(1)原有知识背景

(2)自我效能感

(3)元认知发展水平

(4)练习情境的相似与变化

(5)有一套外显的的可操作的技术

4.2.技术(大方面掌握)(141-143)

研究发现元认知监控策略的有效学科采取以下技术:

(1)出声思考

(2)写思考日记

(3)计划和自我调节

(4)报告思维过程

(5)自我评价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无限定范围,自主复习)

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1、动作技能的概念、种类p177-179

概念: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骑车、弹琴)

动作技能的构成包括:①动作或动作组②体能(基础)③认知能力

分类:一般从三维度划分:动作的精确性、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性、环境的稳定性。㈠

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㈡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㈢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其他:工具性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根据完成活动是否需凭借工具)

?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标志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

费茨和波斯纳1964年提出三阶段观点。⑴认知阶段⑴联系形成阶段⑴自动化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⑴意识调控建减弱,动作自动化⑴能利用细微线索⑴动觉反馈作用加强⑴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⑴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3、动作技能学习的个人内部条件、外界环境条件

动作技能学习的个人内部条件:㈠学习动作技能的动机㈡相应的生理成熟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经验㈢正常的智力水平㈣良好的人格特征㈤适当的生理唤醒水平

动作技能的外界环境条件

?㈠科学的指导

⒈讲解①学习动作技能的目的②动作技能的性质③学习程序与步骤④注意事项

⒉示范①由教师做出示范(相向示范,围观示范,同向示范)②借助视听教学进行示范

㈡练习

⒈练习与练习曲线

⒉练习的一般趋势

⑴总的趋势是练习成绩逐步提高,表现在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上⑵高原期现象⑶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⑷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⑸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⒊合理地组织好练习⑴要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⑵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⑶进行适度的“过度”练习⑷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⑸要及时反馈⑹进行心理练习

第七章学习的迁移

?1、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基本观点

形式训练说:(202-203)是最古老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的沃尔夫。

?形式训练说中的一些观点,对今天的教育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仍然有着思考的价值。如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官能能否通过教学或许能得到提高,一定的学科学习或训练与人的特定官能提高有无关系。

二是迁移过程是不是自动发生的,前期的学习与训练能否以自动的方式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

?相同要素说(203-204)

是桑代克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

?概括化理论

也称经验类化说,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来的。

贾德认为先期学习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期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两种学习当中。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关系理论(205-206)

关系理论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种迁移理论。这一理论也称为关系网换手和转换理论。他谈到各自的作用,认为欠的发生是由于学习者发现了解了这件事情有关系,但要实现方向转弯往往还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没新课的掌握程度应大小以及一定数量的多少等。

?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

?学习定势说(207)

?2、当代学习迁移理论基本观点(p208~213)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

(2)经验的概括程度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5)认知结构的特点

(6)学习策略的水平

第八章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 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应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那什么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1)区别:道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与社会发展规律。品德的内容虽然具有社会性。但其是一种个人的心理特征。其形成与发展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要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2)联系: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个人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道德教育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正是众多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及其行为表现,才体现了社会道德的内容,也就是他们的道德生活实践及不断发展的道德需要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和动力。

? 2.品德与价值、态度、人格

?3、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里结构涉及品德所包含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模式。

(1)品德的因素结构

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指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这两方面的认识。

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续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指在道德意向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涉及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达成道德目标的手段、也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客观标志。

第二节

?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p230~p232)

(一)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从他律到自律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二)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

(2)权威阶段

(3)可逆性阶段

(4)公正阶段

?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p232~p234)

(一)个体道德推理的发展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着眼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判断一种行为是否适当,主要是看其能否使自己免于受罚,或让自己感到满意。

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以免去体罚与服从权力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以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偶尔考虑到互利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水平二:习俗水平

以满足社会舆论期望,遵循现行的社会准则和习俗,受到赞扬为道德判断的依据。本阶段的个体,已经能够从社会层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

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在处于本阶段的个人看来,一种行为是否正确,要看其是否被别人喜爱,取悦于人。个人愿

意按照大家对自己的期望去行动,希望通过做好人来寻求认可。

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在本阶段,社会规范和法律代替了同伴群体的规范。对社会赞许的需求不再是道德判断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法规、尊重权威,尽个人责任和本分,维护社会秩序。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个人,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在处于本阶段的个人眼中,法律与道德规范是大家共同约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人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但如果法律已牺牲人类权利和尊严为代价,则应该予以修改和完善。

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处于本阶段的个人,能够依据自己选定的基本伦理原则、个人良心办事。这些原则如公正、平等、人的价值等,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道德律令。法律条文如果与这些基本原则相冲突,就不应遵守。公正高于法律。

?第五节

? 1.品德形成的实质、过程、一般条件

(1)实质:人类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即品德学习的过程,亦即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下,那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形成个人社会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

(2)过程: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那化社会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确立社会规范的尊崇态度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社会规范的依从、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对社会规范的信奉。(p245~p246)

对社会规范的依从:指对行为要求的依据和必要性尚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

对社会规范的认同:指学习者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上与规范趋于一致,自愿对规范遵从的现象。

对社会规范的信奉: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为基础,规范行为具有高度自觉性、高度主动性和坚定性。

(3)一般条件

包括主观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内部主观条件有认知能力、交往的需要与合作经验、已有的信念等,外部的环境条件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反馈与强化等。

(一)一般认知能力

儿童逻辑推理能力是其道德儿童从单方面服从权威的他律道德转向双方互相尊重的自律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基础。

(二)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

交往需要、归属需要是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个人交往要获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团体的接纳,必须学习和遵守道德规范。

(三)个人原有的信念

品德学习需要已有的信念为基础。已有信念决定一个人在道德情境中选择什么信息,如何解释道德事件。

(四)社会道德环境

社会道德环境、社会风气、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道德事件以及舆论对他的评价,个体品德形成

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五)强化与惩罚

强化与惩罚对个人的社会规范学习及其行为表现产生影响。

?2.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p249)

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动机的定义: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嘲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正确的和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和低下的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的范围,可以把学习动机划分为普遍型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4、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1、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a: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b、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c、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2、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P259

?学习动机理论(重点需要层次理论p263、归因理论p267、自我效能感理论p269)

?学习动机的培养(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a、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b.设置合适的目标c.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d.训练归因

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a.表达明确的期望b.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c.合理运用外部奖赏d.有效地运用表扬

第十章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

?1、智力差异与类型(选择题)

智力的类型差异:a.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综合型 b.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混合型c.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

同质分组:是最早用来解决同一年级学生智力和知识程度差距悬殊的方法之一。同质分组:就是按照学生的智力或知识程度分校,分班或分组。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同一年级的快慢班之分,性质上都是同质分组。

(理解同质分组的意思)

?2、学习风格类型(选择题)及其对学习的影响(简答题)

学习风格的类型:a.左脑型,右脑型,左右脑协同型与左右脑混合型b.右脑型c.理智型,情感型与操作型

学习风格对学习的影响:a.不同学习风格的个体对学习环境有不同的偏爱,当学习中的环境刺激与其学习分格的偏爱相一致时,则促进其学习。b.不同的学习风格的个体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偏爱,通过不同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效c.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运用各自偏爱的或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3、控制点与学习

研究表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具有不同的控制点,主要与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有关。如果教育是民主型的,孩子较多是内控者;相反,偏于专制型的教育,会造就更多的外控者。

第十三章教师心理

现代教师角色观(角色期待):社会对每一种社会角色数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第一节

?(一)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1.学习的引导着和促进者

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3.班集体的管理者

4.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5.学习成长的和作者

6.教学的研究者

第二节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期望行为关注一下)(p285~p389)

教师的期望行为

教师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对学生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影响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第三节

?(三)教师的职业成长心理(教师成长目标,富勒的关注论)

(1)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比较(p392)

(2)富勒的关注论(p392)

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景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堂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教学提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学与教 二、核心:学习心理 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 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 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 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影响身心因素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教育心理学(名解简答)

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人和动物学习的区别? 一,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的多 二,从方式看,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白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三,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白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元认知结构? 一,元认知知识: ①有关认知个体的知识;②有关认知在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③ 有关策略方面的知识 二,元认知体验; 三,元认知监控;①制订计划②实行控制③检验结果④采取补救措施 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核心的基础。 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一般表现在以下特征: ①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②白信心强,不满足书本的知识;③独立性强,对白己的事有较大责任心;④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 ⑤有远大的抱负,不怕风险和压力;

xx的身心特点? 体质,学业成就,情绪控制,独立性 xx的类型? 智力型,学术型,创造型,领导型,艺术型,运动型 观察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周详计划;②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避免搀杂观察者白己的希望和偏见;③观察后要进行总结 有意义的学习?(名解) 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 同化?(名解) 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非认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有学意义习的心向;③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由适当观念; 先行组织者?(名解)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广、概括水平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的两类?(名解) ① 说明性组织者;② 比较性组织者 影响迁移的因素? ①影响迁移的客体因素: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2.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3. 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教 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与教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 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 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 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6.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7.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1)初创时期(20C20 以前)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1868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0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13~1914 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 体系由此确立,因此,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 2)发展时期(20C20~50 末) 3)成熟时期(20C60~70 末)布鲁纳罗杰斯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4)完善时期(20C80 以后)布鲁纳 8. 1924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9.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法、测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 1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 11. 20C 初,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2.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3.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 —1 );婴儿期(1 —3);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 、7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青年期(14 、15 —25 );成年期(25 —65 );老年期(65—)。 14.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5.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童年期(学龄初期);少年期(心理断乳期/ 危险期);青年初期(学龄晚期)。 16. 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四年级。 17.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青春期。 18. 心理发展的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 展分为四个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b.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的“自我中心” 特征:思维不可逆性、思维缺乏同一性、思维缺乏互补性。思维 特征表现: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片面性。 c.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守恒

冯忠良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 裴斯塔洛奇-----提出“教育要心理化” 心理测验最初由英国高尔顿提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是迄今为知的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第一部教育心理著作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它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 (二)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实验教学运动的代表人) (三)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最初倡导者是桑代克、奥苏泊尔)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1教育作为一种经验传递系统,是通过教育与学生的交往活动实现的 2教育系统的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经验本身以及媒体。3教育系统三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中有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与教;学与教受制于教材,教材必须依据学与教。 第一节主要内容 总论、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信息、技能学习、广泛学习、教学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及研究原则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教育心理学 二、科学系统论与教育心理 学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 则3 实践性原则4 综合创 造性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主要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观察法 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题二、 查阅文献三、提出假设四、 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六、 撰写实验报告 第一节桑代克的联结- 试误说 第二节巴浦洛夫的经典 性条件作用说 第三节华生的刺激-反 应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 学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 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 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 认知结构。 一、认知学习观 (一)学习的实质是主 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二)学 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 个基本过程 二、结构教学观 (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 学科的基本结构(二)掌握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 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2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 符号)3 程序原则 4 强化 原则 三、发现学习观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一)动机阶段(二)领会 阶段(三)习得阶段(四) 保持阶段(五)回忆阶段 (六)概括阶段(七)作业 阶段(八)反馈阶段 第一节班杜拉的观察学 习理论 一、班杜拉的经典实 验 榜样学习实验‘ 二、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 条件 (一)注意观察(调节着观 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 知觉) 影响因素: 1榜样行为的特性 (1)榜样的显著性,复杂 性、普遍性和实用价值影响 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 (2)人们对敌对的,攻击 性行为远较亲社会行为易 模仿,奖励比惩罚的行为易 模仿。 2榜样的特征 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 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 相近越易引起注意; (1)受人尊重,地位较 高,有能力的…… 3 观察者的特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自然人性论二、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 中心疗法三、知情统一的 教学目标观 四、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五、学生中心发展观 三、当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word版本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教育心理学口诀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口诀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教育心理学》 开头来一段: 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 斯金纳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 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 布鲁纳:“我发现!” 奥苏泊尔:“我接受!” 加涅:“我把信息加工一下。” 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 正文: 裴斯论教学方法,首提“教育心理学化”; 卡普捷教育心理学,首部以教心学命名。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心奠基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的复演理论,发生认知皮亚杰,认知发展维果斯。 认知风格的差异: 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差异威特金;辐合型与发散型,三维智力吉尔福。 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顿悟完形说,托尔认知目的论,信息加工论加涅,海德韦纳归因论。 现代认知布鲁纳,有意义学习奥苏泊。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多,形成训练沃尔夫,相同要素桑代克,经验类比有贾德,关系转化格式塔,认知结构奥苏泊。

遗忘的理论: 痕迹衰退遗忘论,里士多德桑代克;同化遗忘奥苏泊,动机压抑弗洛伊。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雅各布,系统脱敏沃尔帕,理性情绪治疗法,艾里斯步骤ABCDE。 学习动机理论: 需要层次马斯洛,成就动机阿特金,成败归因是韦纳,自我效能班杜拉。 教师领导方式类,行动研究属勒温。教师成长三阶段,都源自福勒布朗。 波斯教师成长式,特韦尔训练教学,巴奇教学四反思,伯利教展五阶段。 《教育学》 科举制度始隋唐,科举考试依四书。 生物起源利托尔,心理起源有孟禄。 精神分析弗洛伊,还有动机压抑论。 埃拉斯首用班级,斯宾课程倡导者。 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属洛克。 教育心理教育学,教育心理桑代克,杜威专长教育学,赫尔巴特教心学。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共同要素迁移论,痕迹衰退遗忘论,现代教心奠基人。 实用主义属杜威,儿童中心主义论,教育无目的杜威,现代教育代言人。 泛智教育源夸美,首用班级授课制,首先提普及教育,强调教育自然性。 大教学论夸美钮,标志教育学独立。 赫尔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学具有教育性,教育学教授纲要。 认知结构学习论,发现教学和学习,课程改革大运动,课程结构布鲁纳。身心发展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论,基因复制威尔逊,成熟机制格塞阿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福禄卢梭泰洛奇。 教学目标分类法,掌握学习布卢姆。 操作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斯金纳。 发生认知皮亚杰,最近发展维果斯,人格发展埃里克,人力资本舒尔茨。 幼禽随母劳伦兹,家庭三教鲍姆宁,完形顿悟说苛勒,耶克多德倒U线。 社会知觉布鲁纳,实验教育梅伊曼,范例教学根舍因,教师反思源科顿,量杯实验陆钦斯,标准参照戈莱塞。 比率智商斯比纳,离差智商韦克斯。 他律自律皮亚杰,皮翁效应罗森尔。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政治学,法国卢梭爱弥儿。 教学机器发明人,程序教学创始人,个别教学普莱西。 学习条件有分类,学习层次与结果,联结学习的理论,信息加工论加涅。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的教育学家: 阿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复习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复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 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 3、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 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 (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邵瑞珍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the not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 育 心 理 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一《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教学原则是: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灵魂论》亚里士多德---- 最古老的心理学著作 提出营养的灵魂;容易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的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提出了意识阈和统觉团。最早用同化这个概念来解释知识学习 1 统觉团:他认为进入意识的观念便可引起统觉,一个观念的统觉,不 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作统觉团 意识阈 2四阶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的教授新知识 (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 (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 (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 五阶段教学法:(其门徒将其四阶段改造发展成五阶段) (1)预备----唤起学生原有的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 (2)呈现----教师清晰地教授新教材 (3)联系----使旧知识形成联系 (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 (5)应用----以适当的方法应用新知识 二科学心理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 1 教育心理学的先驱------试验教育派 2 提出试验教育名称------梅伊曼 3有突出贡献的是----------桑代克教育理论学三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还提出三大定律:效果律;学习律;准备律 三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直接为教育服务的心理学的诞生 1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 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 学校心理学: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位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 学科 3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社会心理现象及 其活动规律的学科(格拉泽《社会心理学手册》—这门学科建立的里程碑 4 教学心理学:加涅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这一术语,1978年格拉泽主编的《教育心理 学进展》宣告了这门新的学科的建立 第二节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宽泛的定义:潘菽《教育心理学》的提法为代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缺点:其研究对象难以与为教育服务的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相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