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情绪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试题与答案
(完整版)情绪管理考试题目答案.doc

情绪管理—考试题目单选题1. 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1. A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2. B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3. C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4. D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2. 激情的特点是强烈的冲动性和:回答:正确1. A 无序性2. B 爆发性3. C 指向性4. D 敢为性3. 人的情绪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回答:正确1. A 语言2. B 认知3. C 学习4. D 行为4. 一个人的情绪应该表达而又没有表达出来的状况,称之为:回答:正确1. A 负性情绪2. B 消极情绪3. C 价格障碍4. D 情绪便秘5. 辨认自身或他人压力的关键是:回答:正确1. A了解身体状况以及相关的行为变化2. B了解反常情绪反应以及身体变化3. C了解反常的情绪反应以及相关的行为变化4. D了解身体反应以及情绪控制能力6. 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答:正确1. A 沉默2. B 谩骂3. C 宣泄4. D 下棋7. 情绪链调整法的第一个步骤是:回答:正确1. A 确定真正要的是什么2. B 相信改变对自己有帮助3. C 停止所有旧的行为模式4. D 测试一下效果8. 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具有极大的:回答:正确1. A前瞻性和整合性2. B不随意性和不可控制性3. C不可行性和无挑战性4. D方向性和系统性9. 情绪的反应以及情绪所表现的行为要符合:回答:正确1. A周围环境2. B国家法律3. C单位制度4. D 社会规范10. 情绪管理建立的前提必须是:回答:正确1. A 市场分析2. B 自我认知3. C 人际关系4. D 情绪智商11. 特别适合从事监督、教学、销售与管理的工作的人具有:回答:正确1. A 自我激励能力2. B 自我分析能力3. C 管理情绪能力4. D 认知他人情绪能力12. 鉴定压力症状的指标是:回答:正确1. A 身体健康状况分析2. B 情绪症状3. C 日常生活中的异常行为4. D 以上都包括13. 做好时间管理的关键是:回答:正确1. A 要自己安排2. B 你的安排左右你3. C 大胆去做4. D 市场区隔14. 非理性信念的特点是:回答:正确1. A 绝对化2. B 过分概括化3. C 糟糕透顶4. D 以上都包括15.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回答:正确1. A 转移注意力2. B 改变环境3. C 增强自制力4. D 讲究原则学习课程:情绪管理单选题1. 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DA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B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C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D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2. 人的情绪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回答:错误正确答案是 BA语言B认知C学习D行为3. 辨认自身或他人压力的关键是:回答:正确 CA了解身体状况以及相关的行为变化B了解反常情绪反应以及身体变化C了解反常的情绪反应以及相关的行为变化D了解身体反应以及情绪控制能力4.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并不容易,因为紧迫感会让我们压力更大。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要点一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 系,包括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评 价以及环境设计对人类心理的影响等。
要点二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前景也越来 越广阔。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环境心理学 也可以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交叉融合,进一步拓展其研究 领域和应用范围。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强调 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主张通过 自我觉察和积极关注来促进人的 成长和发展。
当代心理学研究
认知心理学
以皮亚杰、布鲁纳为代表,强调认知过程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主 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认知过程。
社会心理学
以勒温、费斯廷格为代表,强调社会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主张 通过实验和社会调查来研究社会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 案
• 心理学基本概念 • 心理学发展历程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心理学应用领域 • 心理学对生活的影响 • 未来心理学发展趋势
目录
Part
01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的定义
0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旨在探 索人类行为的原理和心理过程。
02
心理学关注人类的感知、情感、认知、动机和个性 等方面,并研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
社会心理学
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 思维,涉及社会认知、群体行为 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
社会学
心理学与生物学紧密相关,两者共同探讨 人类行为的生理机制。
情绪管理试题及答案本科

情绪管理试题及答案本科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对情绪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过程。
A. 识别、表达、调节B. 识别、理解、调节C. 表达、理解、调节D. 识别、表达、理解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情绪管理的策略?A. 认知重构B. 情绪宣泄C. 情绪抑制D. 情绪转移答案:C3. 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哪位心理学家?A. 丹尼尔·戈尔曼B. 卡尔·罗杰斯C. 弗洛伊德D. 马斯洛答案:A4. 情绪表达的非言语方式不包括以下哪项?A. 面部表情B. 身体姿态C. 语言内容D. 眼神交流答案:C5. 情绪调节的生理机制涉及以下哪个系统?A. 神经系统B. 内分泌系统C. 免疫系统D. 所有选项答案:D6. 情绪调节的技巧包括以下哪项?A. 深呼吸B. 正念冥想C. 情绪日记D. 所有选项答案:D7. 情绪管理在以下哪个领域中尤为重要?A. 教育B. 工作C. 人际关系D. 所有选项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情绪管理的好处?A. 提高自我效能感B. 减少心理压力C. 增加人际冲突D. 改善决策能力答案:C9. 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调节情绪的______和______的评估。
A. 能力、信心B. 意愿、能力C. 信心、意愿D. 能力、意愿答案:A10. 情绪智力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情绪识别B. 情绪表达C. 情绪调节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情绪管理的技巧包括以下哪些?A. 情绪识别B. 情绪表达C. 情绪调节D. 情绪转移答案:ABC2. 情绪智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 情绪识别B. 情绪表达C. 情绪理解D. 情绪调节答案:ABCD3. 情绪管理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A. 提升心理健康B.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C.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D. 改善工作绩效答案:ABCD4. 情绪调节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A. 认知调节B. 行为调节C. 生理调节D. 环境调节答案:ABC5. 情绪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 提高员工满意度B. 减少员工流失率C. 增强团队凝聚力D. 提升组织绩效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情绪管理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不需要个体的主动参与。
情绪管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学习课程:情绪管理单选题1.激情的特点是强烈的冲动性和:回答:正确1. A 无序性2. B 爆发性3. C 指向性4. D 敢为性2.一个人的情绪应该表达而又没有表达出来的状况,称之为:回答:正确1. A 负性情绪2. B 消极情绪3. C 价格障碍4. D 情绪便秘3.预先培养应变能力取决于对:回答:正确1. A 新科学技术的掌握2. B 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的认识3. C 自我的清醒认识4. D 劳动力市场的正确分析4.艾利斯的REF理论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也称为情绪困扰的ABC 理论,A是指:回答:正确1. A 诱发性事件2. B 个体所遇到的诱发性事件之后产生的相应信念3. C 在特定的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4. D 驳斥、对抗5.改进工作表现的最有效回馈是:回答:正确1. A 监控2. B 表扬3. C 批评4. D 鼓励6.面临痛苦经验时保持心理健康的最佳策略是:回答:正确1. A 采取逃避策略2. B 完全地接纳和面对3. C 自责4. D 自怜的耽溺7.身体健康首先要求:回答:正确1. A 按摩身体2. B 缓解压力3. C 陶冶情操4. D 劳逸结合8.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具有极大的:回答:正确1. A 前瞻性和整合性2. B 不随意性和不可控制性3. C 不可行性和无挑战性4. D 方向性和系统性9.人际关系取决于一个人:回答:正确1. A 社会阅历是否丰富2. B 思维反应是否敏捷3. C 情绪表达是否恰当4. D 文化知识是否渊博10.情绪管理建立的前提必须是:回答:正确1. A 市场分析2. B 自我认知3. C 人际关系4. D 情绪智商11.特别适合从事监督、教学、销售与管理的工作的人具有:回答:正确1. A 自我激励能力2. B 自我分析能力3. C 管理情绪能力4. D 认知他人情绪能力12.鉴定压力症状的指标是:回答:正确1. A 身体健康状况分析2. B 情绪症状3. C 日常生活中的异常行为4. D 以上都包括13.艾利斯的REF理论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

4、时间、感情限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
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50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可以适当延长),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咨访关系的确立是咨询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者和来访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
但这是有限度的。
来自来访者的劝诱和要求,即便是好意,在终止咨询之前应该予以拒绝。
5、“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心理咨询人员在向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时,应给予来访者自己的意愿,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
“来者不拒”,指对来访者积极提供可能的帮助;“去者不追”,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退出或离开,应及时安排,做好结束咨询工作,不必勉强建议来访者继续进行心理咨询服务。
6、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过于不稳和动摇,应规劝其不要轻易作出如退学、转学等重大决定。
在咨询结束后,来访者的情绪安定、心境得以整理之后作出的决定往往不容易后悔或反悔的比率较小。
就此应在咨询开始时予以告知。
第32题. ABC理论?常见的不合理信念•自己应比别人强,自我价值过高•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逃避挑战与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不合理观念的特征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
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试题与答案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试题与答案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第1-3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正后象和负后象答: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答: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3.知觉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答: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答: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
6.催眠答: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意识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8.注意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答:(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
答:(1)睡眠。
(2)梦。
(3)催眠。
(4)白日梦。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
答:(1)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
答:(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心理学形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形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个体行为B. 社会行为C. 群体行为D. 心理现象答案:D2.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不包括()。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主义D. 神经科学答案:D3.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C4. 记忆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A. 感觉记忆B. 短期记忆C. 长期记忆D. 永久记忆答案:D5. 情绪的三个成分包括()。
A. 生理反应、行为表达、认知评估B. 生理反应、情绪体验、行为表达C. 情绪体验、行为表达、认知评估D. 生理反应、情绪体验、情绪表达答案:B6.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廷格D. 罗杰斯答案:C8. 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和内部动机共同决定的?()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人本主义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D9. 哪个心理学流派强调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人本主义D. 精神分析答案:C10. 哪个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过去的经历和当前的环境共同决定的?()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D11. 哪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解释和理解?()A. 自我效能B. 自我服务偏见C. 归因D. 自我概念答案:C12. 在心理学中,哪个术语描述了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倾向?()A. 人格B. 性格C. 行为D. 习惯答案:A13. 哪个心理学概念涉及到个体如何感知、解释和反应于外部世界?()A. 认知B. 情绪C. 动机D. 学习答案:A14. 哪个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冲突和欲望驱动的?()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C15. 在心理学中,哪个术语描述了个体如何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适应环境?()A. 适应B. 学习C. 适应性行为D. 适应性学习答案:B16. 哪个心理学概念涉及到个体如何通过社会互动来形成自我概念?()A. 社会认知B. 社会学习C. 社会化D. 社会影响答案:C17. 哪个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A18. 在心理学中,哪个术语描述了个体如何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A. 观察学习B. 社会学习C. 模仿学习D. 社会认知答案:B19. 哪个心理学概念涉及到个体如何通过内在的心理过程来解释和理解外部世界?()A. 认知B. 情绪C. 动机D. 学习答案:A20. 在心理学中,哪个术语描述了个体如何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适应环境?()A. 适应B. 学习C. 适应性行为D. 适应性学习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认知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神经科学。
情绪管理试题及答案本科

情绪管理试题及答案本科一、单选题1. 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
以下哪项不是情绪管理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情绪表达D. 情绪宣泄答案:C2. 在情绪管理中,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情绪管理只与负面情绪相关B. 情绪管理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C. 情绪管理会导致个体过度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D. 情绪管理是个体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的技能答案:B3. 根据情绪智力理论,以下哪项不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A. 情绪识别B. 情绪调节C. 情绪表达D. 情绪利用答案:C二、多选题4. 情绪管理的益处包括哪些方面?(多选)A. 提高决策质量B. 增强人际关系C. 降低压力水平D. 减少情绪体验答案:A, B, C5. 在情绪管理的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多选)A. 个人性格B. 社会支持C. 文化背景D. 情绪敏感度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6. 情绪管理总是要求个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表现出积极的情绪状态。
答案:错误7. 情绪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帮助个体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而不是完全避免负面情绪。
答案:正确8. 情绪管理技能不能通过后天学习和练习获得。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9. 简述情绪管理中的“认知重评”策略。
答案:认知重评是一种情绪管理策略,它涉及个体对情绪事件的解释和评价的调整。
通过改变对情绪诱发事件的认知和解释,个体可以减少负面情绪的体验,增强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10. 描述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领域,并解释它们如何影响个体的情绪管理。
答案: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领域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内在激励、情绪识别和人际关系技能。
自我意识使个体能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自我调节帮助个体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反应;内在激励涉及利用情绪推动个人朝着目标前进;情绪识别让个体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交互动;人际关系技能则涉及在社交环境中有效地管理和表达情绪,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理学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答:(1)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壹个学派,代表人物有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情感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均这三种元素构成。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其理论被称为心理化学。铁钦纳继承且发展了冯特的理论,认为心理学和化学具有相似之处,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将意识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研究整合了的要素。
7.意识
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8.注意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答:(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
答:(1)睡眠。(2)梦。(3)催眠。(4)白日梦。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
答:(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壹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壹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结合精神分析理论解释梦境的产生原因。
答:梦是睡眠期间某壹阶段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壹种自发性心理活动。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梦是压抑的无意识的壹种表现方式,它们以改变的形式出当下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冲动和愿望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异化形式。因为于清醒状态下,意识的大门是紧紧封锁的,只有于睡眠的时候,意识的警惕稍有放松,这些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才能趁机于梦中改头换面地表达自己。
(4)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华生。行为主义学派以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为于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于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用潜意识、本能来解释人行为的内于动力,且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梦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提出处于潜意识水平的个人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于潜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于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4.感觉适应
答:指于同壹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壹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
答:人即使只使用壹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
6.催眠
答:广义上讲,催眠是壹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于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壹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壹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主张人是壹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要使个人才能得以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均有壹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米勒、西蒙、布鲁纳等。认知心理学把人见成壹种信息加工者,认为心理学不只是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内部认知过程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情绪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试题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第1-3章)
壹、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正后象和负后象
答:当后像的品质和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和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
答:差别感觉阈限和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3.知觉
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举例说明知觉的心理特征。
答:知觉是壹个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有俩个重要的心理物理到壹起从而产生连续的知觉过程总称为知觉组织性。知觉组织性具有以下特点:(1)知觉的整体性。人于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壹个统壹的整体的特征,叫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人于知觉客观事物时,且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均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人的这种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且作进壹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于知觉时总是根据以前获得的知识经验,对知觉的对象进行加工处理且以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从而标志出知学对象的特性,这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
答:(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壹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于同壹对象或同壹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壹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俩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壹个对象转移到另壹个对象上。
(2)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詹姆士。他认为意识不只是壹种静态的结构,而是壹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动态过程,且将这种动态过程称为“意识流”。他认为心理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于实验室中,应该研究人们是如何适应环境要求而调整行为的,这壹思想使心理学走上了应用心理学研究的道路。
(3)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的含义是整体,又称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或意识且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人的心理具有内于的统壹性。
第二,知觉的恒常性。
于知觉条件发生壹定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恒常性。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
(第4—6章)
壹、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