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金属塑性成形

02
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01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金属塑性成形是通过外力作用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
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02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塑性变形
金属的晶体结构是影响其塑性变形行为的重要因素。金属的晶体结构决
定了其塑性变形的机制和特点。
03
温度对金属塑性变形的影响
塑性成形过程中的缺陷与控制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裂纹、折叠、夹杂等缺陷。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产 品,需要了解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03
金属塑性成形的方法
自由锻成形
总结词
自由锻成形是一种金属塑性加工方法,通过锤击或压力机等 工具对金属坯料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 需形状和尺寸的金属制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金属塑性成形技术逐渐兴起,如精密锻造、精密轧制、精密冲压等 ,这些技术能够制造出更高精度、更复杂形状的金属零件。
数值模拟与智能化技术
近年来,数值模拟与智能化技术在金属塑性成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模拟技 术可以对金属塑性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 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详细描述
挤压成形适用于生产各种复杂形状的管材、棒材和异型材等。由于其能够实现连续生产,因此具有较 高的生产效率。但挤压成形对设备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对原材料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和化学成 分等要求严格。
拉拔成形
总结词
拉拔成形是一种金属塑性加工方法,通 过拉拔机对金属坯料施加拉力,使其发 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 的金属制品。
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

第3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概述3.1金属塑性成形基础3.2 常用的塑性成形方法3.3 少、无切削的塑性成形方法3.4 常用的塑性成形金属材料概述金属塑性成形是利用金属材料所具有的塑性,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塑性变形,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加工方法。
由于外力多数情况下是以压力的形式出现的,因此也称为金属压力加工。
塑性成形的产品主要有原材料、毛坯和零件三大类。
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生产方式有:轧制、拉拔、挤压、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等。
塑性成形的特点及应用:(1)消除缺陷,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
(2)材料的利用率高。
(3)较高的生产率。
如利用多工位冷镦工艺加工内角螺钉,比用棒料切削加工工效提高约400倍。
(4)零件精度较高。
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实现少切削或无切削加工。
如精密锻造的伞齿轮可不经切削加工直接使用。
但该方法不能加工脆性材料和形状特别复杂或体积特别大的零件或毛坯。
塑性成形加工在机械制造、军工、航空、轻工、家用电器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飞机上的塑性成形零件约占85%;汽车、拖拉机上的锻件占60%~80%。
3.1 金属塑性成形基础3.1.1 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3.1.2 金属的塑性变形3.1.3 塑性成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3.1.4 金属的塑性成形工艺基础3.1.1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最常见的方式是滑移。
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亦称滑移面)和晶向(也称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滑动。
晶体滑移变形示意图滑移的实质:是通过晶体中的位错线沿滑移面的移动来实现的。
位错运动引起的滑移变形原理图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以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为基础的,但多晶体中的晶粒取向不同、晶界的存在,对塑性变形的阻力增加。
晶粒之间也要相互滑动和转动。
3.1.2 金属的塑性变形1.形变强化(亦称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时产生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形变强化(亦称加工硬化)。
(完整word版)塑性成形方法

第五节其它塑性成形方法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属塑性成形加工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生产各种毛坯,而且要求能直接生产出更多的具有较高精度与质量的成品零件.其它塑性成形方法在生产实践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例如挤压、拉拔、辊轧、精密模锻、精密冲裁等。
一、挤压挤压:指对挤压模具中的金属锭坯施加强大的压力作用,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挤压模具的模口中流出,或充满凸、凹模型腔,而获得所需形状与尺寸制品的塑性成形方法.挤压法的特点:(1)三向压应力状态,能充分提高金属坯料的塑性,不仅有铜、铝等塑性好的非铁金属,而且碳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及工业纯铁等也可以采用挤压工艺成形。
在一定变形量下,某些高碳钢、轴承钢、甚至高速钢等也可以进行挤压成形。
对于要进行轧制或锻造的塑性较差的材料,如钨和钼等,为了改善其组织和性能,也可采用挤压法对锭坯进行开坯。
(2)挤压法可以生产出断面极其复杂的或具有深孔、薄壁以及变断面的零件。
(3)可以实现少、无屑加工,一般尺寸精度为IT8~IT9,表面粗糙度为Ra3。
2~0。
4μ m,从而(4)挤压变形后零件内部的纤维组织连续,基本沿零件外形分布而不被切断,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力学性能.(5)材料利用率、生产率高;生产方便灵活,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挤压方法的分类:1.根据金属流动方向和凸模运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方式:(1)正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如图2—69所示。
(2)反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如图2—70所示.(3)复合挤压金属坯料的一部分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另一部分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如图2—71所示。
(4)径向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成90°角,如图2—72所示。
图2-69 正挤压图2—70 反挤压图2—71 复合挤压图2-72 径向挤压2.按照挤压时金属坯料所处的温度不同,可分为热挤压、温挤压和冷挤压三种方式:(1)热挤压变形温度高于金属材料的再结晶温度。
金属塑性成形课件

2023-11-06•金属塑性成形概述•金属塑性成形工艺•金属塑性成形设备•金属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的缺陷与质量控制目•金属塑性成形实例分析录01金属塑性成形概述金属塑性成形是一种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以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加工方法。
金属塑性成形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技术。
金属塑性成形的定义金属塑性成形可以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零件,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与切削加工相比,金属塑性成形具有更高的材料利用率和更低的能耗。
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是均匀的,因此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和裂纹等缺陷。
金属塑性成形的特点03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包括应力状态、屈服准则、塑性流动规律等。
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01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是基于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即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会发生形状和尺寸的变化。
02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材料的变形受到应力状态、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02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自由锻工艺自由锻是利用冲击力或静压力使金属坯料变形,并施加外力将其锻造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锻造方法。
定义特点流程应用自由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生产形状各异的锻件,但生产效率较低,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自由锻的流程包括坯料准备、加热、变形和锻后冷却。
自由锻主要用于大型锻件和难变形材料的加工,如轴、轮毂、法兰等。
模锻工艺模锻是利用模具使金属坯料变形,并施加外力将其锻造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锻造方法。
定义模锻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且能获得较为精确的形状和尺寸,但模具制造成本较高。
特点模锻的流程包括坯料准备、加热、放入模具、变形、锻后冷却和修整。
流程模锻广泛应用于中小型锻件的生产,如齿轮、轴套、法兰等。
应用板料冲压工艺板料冲压是利用冲压机将金属板料变形,并施加外力将其冲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定义板料冲压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且能获得较为精确的形状和尺寸,但模具对材料的厚度和硬度有一定要求。
金属塑性成形

第四章金属塑性成形在工业生产中,金属塑性成形方法是指:金属材料通过压力加工,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工件的尺寸、形状以及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常用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如下:自由锻造:手工自由锻、机器自由锻锻造成形模型锻造:锤上模锻、压力机上模锻金属塑性成形冲压成形、挤压成形、拉拔成形、轧锻成形金属材料经过塑性成形后,其内部组织更加致密、均匀,承受载荷能力及耐冲击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凡承受重载荷及冲击载荷的重要零件,如机床主轴、传动轴、齿轮、曲轴、连杆、起重机吊钩等多以锻件为毛坯。
用于塑性成形的金属必须具有良好的塑性,以便加工时易于产生永久性变形而不断裂。
钢、铜、铝等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可进行锻压加工;铸铁的塑性很差,在外力作用下易裂碎,不用于锻压。
在金属塑性成形方法中,锻造、冲压两种成形方法合称锻压,主要用于生产各种机器零件的毛坯或成品。
挤压、拉拔、轧锻三种成形方法是以生产金属材料为主,如型材、管材、线材、板料等,也用于制造某些零件,如轧锻齿轮、挤压活塞销等。
第一节锻造锻造是金属热加工成形的一种主要加工方法,通常采用中碳钢和低合金钢作锻件材料,锻造加工一般在金属加热后进行,使金属坯料具有良好的可变形性,以保证锻造加工顺利进行。
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如下:下料→坯料加热→锻造成形→冷却→热处理→清理→检验。
一、锻坯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1.加热的目的锻坯加热是为了提高其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以便锻造时省力,同时在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时不致破裂。
一般地说,金属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可锻性得以提高。
但是加热温度过高又容易产生一些缺陷,因此,锻坯的加热温度应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
2.锻造温度范围各种金属材料在锻造时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称为该材料的始锻温度。
加热温度过高会产生组织晶粒粗大和晶间低熔点物质熔化,导致过热和过烧现象。
碳钢的始锻温度一般应低于其熔点100~200︒C,合金钢的始锻温度较碳钢低。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简介 • 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的主要方法 • 金属塑性成形的质量控制 •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简介
CHAPTER
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概念
金属塑性成形是一种通过施加外 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 而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加工方
大型金属件和复杂形状的金属件制造,如轴、齿轮、连杆等。
模型锻造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将金属坯料放置在模具中,在高温和高压下使其发生 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金属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模型锻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通过将金属坯 料放置在模具中,在高温和高压下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 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金属件。模型锻造过程中,金属 坯料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形,内部晶粒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力学性能。模型锻造适用于中小型金属 件制造,如齿轮、轴承、气瓶等。
过程稳定可控。
在线检测
采用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对成形 过程中的产品进行实时检测,及时 发现并处理问题。
成品检测
对成形后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 包括尺寸、外观、性能等,确保产 品质量符合要求。
05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
CHAPTER
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高强度钢
通过合金化、热处理等手段提高 钢材的强度和韧性,用于制造轻
流动法则与加工硬化
流动法则是描述金属在塑性成形过程中应力的分布规律。加工硬化是指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的进行,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逐渐提高的现 象。
金属塑性变形的工艺基础
塑性成形的基本方法
金属塑性成形解析方法

,同步略去二阶微量,则上式化简
所以按绝对值旳简化屈服方程,因
,故有
联解得 假设接触面满足常摩擦条件,对上式进行积分得
三 轴对称镦粗旳变形力
解得
为工件外端
处旳垂直压应力。
若该处为自由表面,
则
;
不然由相邻变形区提供旳边界条件拟定。
若τ= mK(K = Y/2),则可由上述公式求 出高度为h、直径为d 旳圆柱体自由镦粗 时接触面上旳压应力 和单位变形力p:
第十四章 金属塑性成形解析措施
第一节
塑性成形问题旳解与简化
一、塑性成形问题解旳概念
塑性成形力学旳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拟定多种成形工序所 需旳变形力,这是合理选用加工设备、正确设计模具和 制定工艺规程所不可缺乏旳。 因为塑性成形时变形力是经过工具表面或毛坯旳弹性变 形区传递给变形金属旳,所觉得求变形力,需要拟定变 形体与工具旳接触表面或变形区别界面上旳应力分布。 塑性成形力学解析旳最精确旳措施,是联解塑性应力状 态和应变状态旳基本方程。
较复杂,影响原因诸多旳,常用旳摩擦模型有下列两种:
(1) 库仑摩擦模型 用库仑定律来描述变形体与工具接触表面之间
旳摩擦,即按接触表面上任意一点旳摩擦切应力与正压应力成正
比。其体现式为: f n
式 数中(该值 一f为般摩根擦据切经应验力拟;定,n为与接变触形面速上度旳无正关压。应当力接;触μ为表摩面擦温因度
ij
0
0
zr 0 z 则轴对称应力状态下旳应力平衡微分方程可写为
r
r
zr
z 0
r
r
0
rz z r z 0
r z r
二、塑性成形问题旳简化
Tresca屈服准则为
r
材料的塑性成形工艺

材料的塑性成形工艺引言塑性成形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加工工艺,通过施加力量使材料发生形变,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塑性成形工艺包括冷拔、冷加工、锻造、挤压、拉伸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塑性成形工艺及其特点。
一、冷拔1.1 工艺流程冷拔是一种拉伸加工的方法,主要用于金属材料。
其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材: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进行冷拔加工。
2.加热:将材料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以提高其塑性。
3.均质化处理:通过变形和退火等处理方法,使材料组织更加均匀。
4.拉拔:将材料拉伸至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5.精整:通过切割、修整等方法,使成品达到要求的尺寸。
1.2 特点冷拔工艺具有以下特点:•成品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
•可加工各种材料,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二、冷加工2.1 工艺流程冷加工是一种在常温下进行的成形加工方法,常用于金属材料。
其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材: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进行冷加工。
2.切削:通过刀具对材料进行切削加工。
3.成型:通过冷加工设备对材料进行压制、弯曲、卷曲等成型操作。
4.精整:通过修整、研磨等方法,使成品达到要求的尺寸和表面质量。
2.2 特点冷加工具有以下特点:•成品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
•可以加工多种材料,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部件形状复杂度高,适用于精密加工要求较高的产品。
三、锻造3.1 工艺流程锻造是一种通过施加压力将材料压制成所需形状的工艺方法。
其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材: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进行锻造。
2.加热:将材料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以提高其塑性。
3.锻造:通过锻造设备施加压力,将材料压制成所需形状。
4.精整:通过修整、热处理等方法,使成品达到要求的尺寸和性能。
3.2 特点锻造具有以下特点:•可以加工各种金属材料,包括高温合金和非金属材料。
•成品强度高,韧性好。
•高生产效率,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四、挤压4.1 工艺流程挤压是一种将材料挤压成所需截面形状的塑性成形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点 1)金属坯料在水平方向可自由流动; 2)可使用多种锻压设备; 3)锻件力学性能好; 4)节约金属,减少切削加工工时; 5)锻件形状简单,精度低; 6)生产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
主要用于形状简单的单件小批生产, 特别适于重型、大型锻件生产。
●
模膛 种类
锤锻模具由带有燕尾的上模、 下模组成。下模固定在模座上, 上模固定在锤头上,并随锤头作 上下往复锤击运动使锻坯在模膛 中成形。
镦粗
制坯模膛(体积分配)
拔长 滚挤★
弯曲 …
模锻模膛(锻件成形) 预锻→初步成形
终锻→最终成形
切断模膛(锻件与坯料切离)
设飞边槽★ 放收缩率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实际锻造时应根据锻件的复杂程度相应 选用单模膛锻模或多模膛锻模。 一般形状简单的锻件 采用仅有终锻模膛的单模膛锻模, 而形状复杂的锻件(如截面不均匀、轴线弯 曲、不对称等)则需采用具有制坯、预锻、 终锻等多个模膛的锻模逐步成形。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2.模锻
即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获得锻件的方法。常用 的模锻设备有蒸汽-空气模锻锤、压力机等。
(1)模锻分类: 1)锤上模锻:在锻锤上进行; 2)胎模锻: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可移动模具; 3)压力机上模锻:
在压力机上对热态金属进行模锻。
(2)模锻特点
1)坯料整体塑性变形,三向受压; 2)锻件尺寸精确,加工余量小; 3)锻件形状可较复杂; 4)生产率较高; 5)锻模造价高,制造周期长;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4)自由锻的基本工序 分类 : 1)辅助工序: 为方便基本工序的操作而预先进行局部小变形 的工序。 如倒棱、压肩等。 2)精整工序: 修整锻件最终形状和尺寸、消除表面不平和歪 斜的工序。如修整鼓形、校平、校直等。 3)基本工序: 锻造过程中直接改变坯料形状和尺寸的工序。 如镦粗、拔长、冲孔、扩孔、弯曲、锻接等。
1)冲裁变形过程 ◆三个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剪裂分离 ◆冲后断面特征:
对应各变形阶段, 冲孔件
冲裁断面相应地分为
塌角、光亮带、剪裂带
和毛刺区。
毛刺
光亮带宽度越大,
塌角越小,
剪裂带的宽度和斜度越小,
塌角 光亮带 剪裂带
毛刺 剪裂带
光亮带
落料件 塌角
则剪切面的质量越好
冲裁件断面组成示意图
A U T S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适于小型锻件的成批大量生产。 如飞机、机车、军工、轴承等制造业中的 齿轮、轴、连杆等零件。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3)模锻方法
1)锤上模锻: 即在锻锤上进行的模锻。 按所用设备和模具不同, 可分为锤模锻和胎模锻。
①锤模锻:即在各种模锻锤上进行的模锻。
★ 锻模模膛:→根据锻件形状和模锻工艺而 开设的凹腔。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弯曲连杆在锤上模 锻时所用的多模膛锻模及其成形过程。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制 ①拔长
坯 工
②滚挤
锻 模
步 ③弯曲
模 锻
④预锻
工
步 ⑤终锻
切
边
切
模
断 ⑥切边பைடு நூலகம்
工
步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②胎模锻:
即在自由锻造设备上使用可移动模具生产模锻 件的一种锻造方法。
特点: 与自由锻相比:锻件质量好;生产率高;
(2)冲压特点
1)冲压件轻、薄、刚度好;
2)生产率和材料利用率高;
3)成品形状可较复杂、尺寸精度高、表面质 量好、质量稳定 ,一般无需切削加工;
4)大批量生产时,产品成本低。
应用: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仪表仪器、 轻工和日用品及国防工业生产等领域。
常用的冲压材料有低碳钢、高塑性合金钢、铝 和铝合金、铜和铜合金等金属板料、带料与卷 料,还可加工纸板、塑料板、胶木板、纤维板 等非金属板料。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械系
2.冲压基本工序
⑴冲裁:即利用冲模将板料以封闭或不封闭的轮 廓线与坯料分离的冲压方法。
即用带刃口的冲模使板料分离。
沿封闭轮廓分离 冲 (冲孔、落料等)
板坯
裁 沿非封闭轮廓分离
(切断、切口、剖切等)
A U T S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凸模
凹 模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械系
2)冲裁间隙 :指凹模与凸模工作部分的水平 投影尺寸之差。 (一般用字母Z代表双边间隙) 冲裁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冲裁件的质量、 冲裁力的大小和模具寿命。 冲裁间隙的影响: ①对断面质量:Z过大,断面质量不好; ②对模具寿命:Z加大,提高寿命; ③对冲裁力:Z加大,可减小冲裁力。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合理选择间隙值Z (根据材料种类、料厚、精度要求等确定)
③平锻机模锻:平锻机是具有镦锻滑块和夹紧滑块 的卧式压力机。
④螺旋压力机模锻:螺旋压力机是靠主螺杆的旋转 带动滑块上下运动,向上实现回程,向下进行锻 打的压力机。
3.2.2 冲压
1.冲压
是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 件的工艺统称。
(1)冲压设备: 1)剪床→把板料切成一定宽度的条料, 为后续的冲压备料。 2)冲床→完成冲压的各道工序, 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3.2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主要有锻造、冲压、挤压、轧制、拉拔等。
3.2.1 锻造
锻造是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 使坯料、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 获得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 加工方法。
按所用的设备和工(模)具的不同, 可分为自由锻和模锻两大类。
1.自由锻
即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 上、下帖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 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锻件的加工方法。
①当断面质量要求较高时,应选较小的间隙值;
②当断面质量无严格要求时,应尽可能加大间隙。
经验公式:Z=mδ
(m是系数,δ是料厚)
冲裁软钢、铝合金、铜合金等软材料时:
Z=(6%~8%)δ
冲裁硬钢等材料时:Z=(8%~12%)δ
冲厚板或精度较低的冲裁件时,间隙还可适
当增大。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3)排样: 即冲裁件在板料或带料上的布置方法。 排样原则:合理。 目的:简化模具结构,提高材料利用率。 4)提高冲裁质量的冲压工艺: 当冲裁件剪断面用做工作表面或配合表面时, 常采用整修、挤光、精密冲裁等冲压工艺以提 高冲裁质量。
节约金属。 与模锻相比: 操作灵活;生产准备周期短;
锻件表面质量较差;劳动强度大。 胎模的种类:扣模;筒模;合模。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2)锻造压力机模锻(自学) 在压力机上对热态金属进行锻造。
①液压机模锻:模锻液压机是用高压液体(通常为 水或油)来驱动安装在活动横梁上的锻模进行模 锻的。
②锻压机模锻:锻压机即热模锻机械压力机,是通 过曲柄连杆机构使滑块往复运动进行模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