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战时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的中国国民党特务活动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分析

蒋介石的开场白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 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 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轰轰烈烈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的正面抗战主要分为两阶段 :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武汉失守)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 汉4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 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日军兵消耗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 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民党的正面抗战
VS
共产党的敌后抗战
目录
民族危机,国难当头之时代背景
※国民党的正面抗战介绍
共产党的敌后抗战介绍
※ 评价历史,铭记历史
民族危亡之时代背景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中国内战不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东三省,东北军不抵抗① 日军对华北虎视眈眈,策划华北自治,蒋依然把矛头指向共产党,给日 军制造机会 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为达成一致统一战线,张、杨毅然挺出,发动 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 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进攻我中华大地,以国民党开辟的正面战场和 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开始了为期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百团大战
作战背景:② 战役情况: 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 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 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 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 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 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
国共合作时期的抗日战争研究

国共合作时期的抗日战争研究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最壮丽的民族解放斗争。
中华民族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不仅检验了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也成为国共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国共合作时期的抗日战争研究,对于我们认识抗日战争和国共合作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共合作时期的抗日战争背景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攻占了沈阳,并在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的卢沟桥事变导致全面战争爆发。
在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努力下,全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与日寇展开了一场长达八年的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
二、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国共合作指的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时期联合进行的抗日战争。
1927年8月1日,国共两党发生分歧。
但当日军入侵中国后,双方认识到共同反日是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于是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合作。
这次合作是任何一党无法完成的,两党合作,才有可能打败日本侵略者,保卫民族安危。
三、国共合作的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
抗战中,中国肩负着保卫亚洲和平及世界和平的重任,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只有国共合作才能实现集中力量抗战,维护国家统一,共同迎击日本侵略者。
2.促进政治发展。
国共合作使得党为民族大义而放下前嫌,国内各方力量得以联合在抗日大局下,打破了中国政治上长期的势力分裂和地域割据局面。
3.壮大社会力量。
在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加入抗战,充分发扬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建立起了有着强大人民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国共合作时期的抗日战争研究1.战争策略。
从抗战初期的“游击战争”到“运动战”,再到深入内地的“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着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抗战战略,对于日军实行“致虚一击”、“打不烂、抢不走、守不住”等战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政治影响。
国共合作对于中国当今现实和未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抗战中爆发的革命和民主思想,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影响到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主观原因: 1、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 防御战。
2、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
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的寄托在 政府和正规 军的抵抗上。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3、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为了配合 美、英打击日军,国民党政府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1942年元旦 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曾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日军死伤5万 余人。 第
三 次 长 沙 会 战
消极:
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 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 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 (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2、于1941年1月发动围歼新四军军部的皖南事变,1943年扩大对陕 甘宁边区的封锁,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加紧反共。
平汉、津浦线北
太原战役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3、1938年2月国民党第五占区以两个集团 军分别攻击济宁、邹县日军,歼敌数千 人。3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对日军一部 在台儿庄拼命抵抗,随后组织7个师对 正面之敌进行反击。6月,国民党军在 武汉进行了保卫战。
台儿庄战役
从“七· 七”事变到广州、武汉失守的15个月里, 国民党军队虽然作战比较努力,进行了多次大规 模会战,但终究没有改变正面战场的被动局面, 痛失半壁河山,广大人民遭受了空前的劫难。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8年8月到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 阶段。在这一阶段,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 时,其对内对外政策也发生重大变化。 具体表现有: 积极:
中统和日伪的勾结

另一方面, 大批中统特务投向日伪, 和日伪特务 机关合流以共同反共, 中统原设于上海、汉口、北平、 天津从事日伪情报活动的据点都先后变为同日伪勾 结的前哨基地。汪精卫、陈公博投敌以后 , 在南京成 立了伪国民党中央党部, C.C.系头子陈立夫直接领导 的中统重要特务丁默邨 ( 原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设 计委员 , 曾任 陈 立 夫 的 秘 书) 和 李 士 群( 原 为 中 统 特 务头子徐恩曾的私人秘书) 就相继投敌, 在上海极司 斐 尔 路 76 号 组 织 了 汪 记 的 特 务 机 关 , 也 叫“ 特 工 总 部”( 中统特务机关前身叫“ 特工总部”) 。主任委员由 汪记国民党中央委员兼伪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周佛海 兼任, 丁默邨以伪中央政府政治保卫部部长之职兼 任副主任委员, 李士群则以伪中央政府警政部部长 兼任另一副主任委员。丁、李都是 C.C.系的要角和中 统原高级特务头目, 负“ 特工总部”的实际责任, 他们
二○○七年第一期
蒋汪特务合流
抗日战争开始阶段, 中统特务机关曾布置地 下组织和地下人员对日伪从事情报活动, 重点放在沦陷地区, 以上海、汉口、北平、天津等地为 据点。如上海完整地留下了中统上海特区( 后改上海 调统室) , 汉 口 留 下 了 汉 口 市 特 务 室( 后 改 汉 口 市 调 统室) , 在北平指派中统特务后大椿为地下活动负责 人, 在天津则利用租界为掩护活动, 特务电台亦设于 租界内。中统局本部设有一个日伪情报科, 属党派调 查处, 负责主管指挥这方面的活动。在抗日初期, 中 统也进行过对日伪汉奸的制裁行动, 如派遣地下行 动员王永生刺杀日伪上海市长傅筱庵等。但由于蒋 介 石 制 定 和 执 行 了“ 消 极 抗 日 、积 极 反 共 ”的 方 针 , “ 日伪情报”就被置于次要地位。 中 统 推 行“ 消 极 抗 日 、积 极 反 共 ”这 一 方 针 的 具 体做法, 是受蒋介石之命草拟了一个《 限制异党活动 办 法》。 这 个 办 法 由 中 统 局 本 部 第 三 处 科 长 谢 永 存 ( 后升任处长) 和秘 书 濮 孟 九 起 草 , 经 特 务 头 子 徐 恩 曾送呈蒋介石核定后, 以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的名义 秘密颁发全国党政军机关执行。其内容就是以共产 党为主要敌人, 从各方面给予打击, 限制其活动和发 展, 还规定从中央到各省市成立三级“ 党政军联席会 报 ”, 由 中 央 或 各 地 党 政 军 首 脑 和 特 务 机 关 头 子 参 加, 专门研究各地区共产党活动情况, 共谋对策, 统 一行动。
近代史论文

论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08级管理二班姓名:梅安察学号:00817064本文关键字: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的三个阶段、正面和敌后战场本文大纲:1、阐述抗日战争的定义2、阐述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中国抗战的三个阶段4、在抗战形成的正面和敌后战场国共两党扮演的角色及不同政策5、综上总结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的战略角色本文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百度名词解释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抗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而实际上,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地区冲突,日本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市,以及热河、察哈尔两省,至1937年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
对于最早失陷的东北三省来说,抗日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
就针对这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来讲,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
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
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国共合作血洗日本特务

国共合作血洗日本特务1940年,日本侵华特务机关重要人物、“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和数名日军头目,于5月17日被人刺杀于该特务机关驻处--山陕甘会馆。
敌寇陷入泥潭强化特务活动自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军总计动用了近30个精锐师团、86万的兵力相继攻占了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华北、华南、华东战略要地,力图以武力打击和歼灭中国军队主力,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全面抗战仅两年时间,日军在华北地区被八路军毙伤就达13万人,迫使其在占领广州、武汉后不得不停止正面战略进攻,转而抽调大部兵力巩固后方,以对付其视为心腹大患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
1938年12月,日军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奉天皇赦令发布《大陆命令第241号》,决定将侵华日军的58%和近乎全部伪军用于敌后战场,以“确保占领区,扑灭抗日势力”。
然而日军在经历一系列惨败后发现,与其“叫板”的“共产军”比国民党军更难对付,他们非常规“出牌”的战略战术让其大吃苦头。
日军经过一番认真检讨后认为,其诸多失败在于对“共产军”的了解大大少于国民党军,必须加强“必要的情报作战”。
1939,年下旬,日军将著名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的得力干将、在华从事多年特务活动的“有功之臣”吉川贞佐正式调到华北五省任特务机关长,重点搜集华北中共军队及各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情报华北五省特务机关是日本在华诸多特务机构中重要的特务指挥机关。
富有“干才”的吉川贞佐作为副手与喜多诚一共同策划了扶植汉奸王克敏在北平成立所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使日寇通过伪政权控制了几乎整个华北。
为便于强化统治,1938年2月,吉川又亲自运作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并入“临时政府”。
1939年3月,喜多诚一升任华北联络部中将长官,原特务部次官森冈作了短期代理,随后吉川很快接替森冈成为华北特务机构的“首席执行官”。
国共联手锄奸敌酋疯狂报复吉川掌管特务机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大特务组织。
抗日战争历史故事

抗日战争历史故事抗日战争虽然已经过去,虽然已经成为历史。
但是这样重大的历史我们时刻铭记。
而那些在抗日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人物的抗战故事也时刻鼓舞着我们。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抗日战争历史故事篇1:八女投江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
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共同进行抗日斗争。
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
她运用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士们上课。
还利用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欢迎。
后调到第5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
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
八九月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
10月上旬,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乘夜来袭。
次日拂晓,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
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
大部队边打边撤。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
正在追赶抗联主力部队的日伪军突然遭到来自侧后方的打击,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河边压来。
19全面抗战的兴起

北京市佟麟阁路
赵登禹,山东人, 赵登禹,山东人,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任132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任132 师师长, 师师长,与副军长佟麟 阁一起负责指挥南苑的 所有军事力量。 所有军事力量。部队孤 军作战,损失惨重。 军作战,损失惨重。赵 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 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 28日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 撤退途中, 撤退途中,遭到日军伏 壮烈殉国, 击,壮烈殉国,牺牲时 年仅39 39岁 年仅39岁。
中共抗日通电
蒋介石庐山谈话
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 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
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 力改编为八路军; 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八省坚持斗争的红军 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
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 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 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 政训处主任:任弼时、 政训处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 师师长林彪、 师师长林彪 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 师师长贺龙、 师师长贺龙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师师长刘伯承、 师师长刘伯承
《八路军》剧照 八路军》
蒋介石庐山谈话
八路军的番号和臂章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 年 月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 命军第八路军”后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命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 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 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辖4个 个 游击支队, 个团 个团, 个特务营 个特务营, 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1-05-23 作者简介: 宋 琦( 1987-)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边防情报学。
·16·
情报杂志
第 30 卷
便开始了积极的联德工作。德意法西斯统治的一大明 显特征是对内镇压 功 能 的 有 效 加 强 ,而 其 中 最 有 力 的 手段之一便是建立庞大、严密、正规的特务网。蒋介石 受德意法西斯之启发,面对“一盘散沙”的中国社会政 治,决心建 立“有 效 能 的 统 治 权 ”,因 此 采 用 特 务 组 织 与手段便成为势在必行之举。
2 国民党特务机构的形成
1923 年,孙中山派蒋介石访苏学习苏联建党治国 的经验,以便回国后推进国共合作与北伐大业。在苏 的两个月中,使蒋介石对苏联“格别乌”( K. G. B 即克 格勃) 情报特工机构的发达及其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对其镇压反对派的效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决意 效仿之。
孙中山去世后,继之成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开 始疏远苏联。对苏绝交之后,出于对德意法西斯强权 的崇拜,蒋介石选择引进德国模式来改造中国,于是他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功绩与过失 国民党特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 E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1)0015-03
民国时期的特 务 组 织 与 特 务 活 动 ,是 中 国 近 代 史 上隐晦最深的一页 内 容,其 中 有 关 国 民 党 特 务 组 织 的 发展及其活动的 历 史,构 成 了 它 的 主 体 。 南 京 国 民 政 府执政的二十余年,是 中 国 情 报 特 工 组 织 急 速 发 展 的 时期,在那些复杂纷乱的时代,特务组织因其在政治、 军事、外交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中国内政外交 活动中扮演了重要 角 色,应 该 成 为 民 国 历 史 研 究 中 的 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中国情报史上精彩的一段,是需要 重点研究的一段 历 史。 但 从 目 前 来 看,由 于 大 量 珍 贵 档案没有解密的诸 多 原 因 等,有 关 国 民 党 特 务 组 织 历 史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都还没能充分展开。
第 30 卷 2011 年 12 月
情报杂志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 30 Dec. 2011
浅析抗战时期国民党特务活动
宋琦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训练部 廊坊 065000 )
摘 要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
1 特务的定义辨析及其历史回顾
特务古代 称 为 间 谍,它 在 我 国 有 几 千 年 的 历 史。 公元前五世 纪,我 国 著 名 军 事 学 家 孙 武 在 他 所 著《孙 子兵法》的“用间篇”中阐述了利用间谍在军事上的作 用。随着战争形势的 升 级 ,特 务 在 战 争 中 的 应 用 越 来 越多。现今美国的中 央 情 报 局 、苏 联 的 克 格 勃 都 将 各 种特务手段运用到极致。
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发挥了很大作用,为抗战的最终胜
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作为隐蔽战线的国民党特务机构在抗战期间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从抗战的不同阶段入
手,结合国民党特务机构的变迁,客观地分析国民党特务活动在抗战中的功绩和过失,总结国民党在开展隐蔽战线
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3. 1. 2 开展对日情报工作,配合主力战场。抗战 期间的国民党对日密码破译工作,是其获得日本政治、 外交、军事情报的一个主要来源,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 绩。而这一 工 作,是 在 抗 战 爆 发 之 后 才 白 手 起 家 的。 其中,因为中统与军统在战前工作的重心全放在内战 方面,对抗日缺乏必要的准备,事到临头才匆忙布置。 而因对敌情了解的急需,蒋介石在对日密码破译工作 方面,一开始采取了多头并进的方法。通过中统局、军 统局、军委会机要室、军委会无线电总台、交通部电政 司等部门的不断努 力 和 相 互 竞 争 中 ,使 得 国 民 党 在 破 译日本军事、外交密码,获取重要情报方面取得可喜成 绩。
1938 年 7 月 14 日,由蒋介石签署命令,任命军事 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贺 耀 组 为 兼 任 所 长 ,以 国 民 政 府 军 令部第二厅第三处处长郑介民及苏方的瓦斯列夫为副 所长,正 式 成 立 中 苏 情 报 合 作 机 构———“技 术 研 究 所”,并迅速在中国各地设立组织,开展了对日情报搜 集与处理 工 作。 “技 术 研 究 所 ”在 其 不 长 的 运 作 时 间 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各地组织不断向汉口发力啊所获 得的敌方情报,仅 1938 年内就获得敌伪情报 148 件,
最早形成 的 是 国 民 党 中 统 组 织,其 全 称 为“中 国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26 年 5 月,国民 党召开二届二中全 会,决 定 由 蒋 介 石 出 任 中 央 组 织 部 部长,以陈果夫为代理部长。出于工作的需要,在部内 设立了一个“党务调查科”,负责对党员情况进行调查 登记。这是一个 纯 党 务 工 作 机 构 ,并 非 特 务 组 织 。 直 到 1928 年 2 月月底,他采纳陈果夫的建议,决定让国 民党中央组织部下党务调查科专司负责党务情报搜集 工作。1932 年 2 月,蒋介石批准名为“中华民族复兴 社”的秘 密 团 体 的 成 立。3 月 初,中 国 的 法 西 斯 组 织———复兴社正式 成 立,复 兴 社 即 军 统 前 身。 在 此 后 的工作中,蒋介石直接统帅戴笠、唐纵等领导的秘密社 团,直至 1938 年 8 月,在陈立夫掌握下的军统局第二 处升格为军统局,在以后的十年内得到了急剧地发展, 其规模影响超越了中统成为国民党的特务主体。在全 面抗战爆 发 后,国 民 党 为 了 适 应 战 时 所 需,“军 统 局 ” 与“中统局 ”不 断 扩 大,在 坚 持 反 共 的 同 时,它 们 开 始 投入到反抗侵略者的情报特工战中。
国民党最早的特工组织形成于 1928 年南京国民 政府开展 反 共“清 党 ”期 间。 深 谙 中 国 传 统 政 治 权 谋 的蒋介石,对于重要 而 敏 感 的 情 报 特 工 组 织 机 构 的 组 建,采取了双管齐下 、分 而 治 之 的 方 针 ,这 便 导 致 了 后 来国民党“中统”与“军统”特务组织的分别出现。
3 抗战时期国民党特务工作
抗日战争开始后,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蒋介石对 政府内部的组织与机构实行改革。因战争和政治的因 素,大力强化了他 的 统 治 机 器 以 增 强 其 统 治 机 能 。 除 了军事上的扩军备 战 外,对 于 情 报 特 务 机 构 也 进 行 了 重点发展扩充势力。
1938 年 3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武汉召开。 这次会议除 了 议 决 有 关 抗 战 政 治 军 事 大 计,通 过《抗 战建国纲领》外,还作出了大力扩充特务组织的决定。 其原因一方面是在 全 国 一 致 抗 日 的 政 治 形 势 下 ,随 着 中国共产党合法化 及 各 民 主 党 活 动 的 活 跃 ,蒋 介 石 更 需要强有力的耳目来监视和防范政治对手; 另一方面, 对日战争也需要 强 化 情 报 系 统 的 工 作 。 于 是,抗 战 成 为蒋扩建特务机构最有力的理由。这次大会决议将原 挂在陈立夫名下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扩编
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不能否定他们的贡献。在939 年到 1944 年间,国民党中统局、军 心始终不改,军统和日伪都在企图挑拨对方与中共发
统局与英国情报机构在共同抗日的前提下进行了范围 生冲突,坐收渔人之利。究其原因,是他们忠于反动政
军统合作。戴笠抓住机会,千方百计向美方派来的梅 中共南方地下党组织进行了大破坏,这是抗战时期国
克斯示好,并显示军统的力量与作用,终于得到美方的 民党挑动内战,破坏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造成了严重
援助与合作。1943 年 4 月 15 日,《中美特种技术合作 后果。许多共产党人面对逮捕、利诱、刑讯,坚贞不屈,
这种“特务”称谓完全不含贬义,只是对其工作属性的 称谓,该称 谓 自 此 开 始 流 传。 但 到 了 后 来,“特 务 ”一 词的含义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1979 年版的 《辞海》就将“特务”一词定义为: “参加特务组织或接 受特务机关的任务,进行刺探情报、暗害、破坏、造谣煽 惑等反革 命 活 动 的 分 子 ”。 这 个 定 义,将 特 务 完 全 归 属于政治敌人。这是因为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 历史上,北洋军阀及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以其服务与服 从于专制统治的特征,无限制地扩大与强化了它的超 越国家法律约束的权力,而其施虐对象除了政治上的 反对者而外,也曾大量和经常性地祸及普通民众,成为 集恐怖、凶残为一体的黑暗势力的典型,因而为人们所 痛恨与不 齿。 “特 务 ”一 词 由 此 便 打 上 了 深 深 的 耻 辱 印记,其含义也由“指事”扩展到“指人”,被指斥为“特 务”者,遂为 独 裁 者 统 治 机 构 中 最 为 顽 固 反 动 而 凶 残 的打手鹰犬,因而必然成为革命派的主要打击对象。
3. 2 与英美苏合作 抗战爆发后,四方列强隔岸观火,只有苏联出面支
援中国抗战。出于双方的需要,中苏在情报领域开始 了密切的合作,后来因苏联重点转向对付德国,中苏的 合作逐渐停止。同时,由于日本破坏了英美的利益,使 得英美加强了在远 东 的 特 工 情 报 力 量 ,并 展 开 了 与 中 方的情报合作。
“特务”一词,乃是“特别任务”、“特殊任务”、“特 种勤务”等 类 词 语 的 概 括 与 缩 写,其 本 身 词 字 并 不 具 有贬义,而是一普通词汇。据考证,在中国的情报特工 界,最早出现“特务”一词和最早称为“特务”的组织, 出自 1927 年 5 月成立的中共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出于保卫 自身安全的 需 要,决 定 在 中 央 军 委 属 下 设 立 一 个“特 务工作处”,负 责 政 治 保 卫 与 特 殊 的 军 事 行 动 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