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两大情报系统-军统和中统a

合集下载

第5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讲义

第5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讲义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导语: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中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然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国民革命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但由于国民党右派抬头,中共中央领导人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国共分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国民党新军阀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艰苦战争。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与努力,克服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的错误倾向,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理论,使中国革命走向复兴。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及其努力,了解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曲折历程,从而懂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新道路对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和国民党内部蒋介石、汪精卫等先后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革命镇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中心转入农村,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并在斗争中逐步将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一)国民党政府“统一”全国1、宁汉对立与宁汉合流“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立即着手建立中央政权。

决定定都南京,不承认武汉国民党及中央党部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法性。

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南京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大会,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蒋介石虽没有担任政府的最高职务,但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军权,实际上主宰着这个政权。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特务实录
4 第48章徐恩曾
的接替者叶秀 峰3
5 第49章徐恩曾
的接替者叶秀 峰4
01
第50章徐 恩曾的接替 者叶秀峰5
02
第51章徐 恩曾的接替 者叶秀峰6
03
第52章徐 恩曾的接替 者叶秀峰7
04
第53章徐 恩曾的接替 者叶秀峰8
06
第55章徐 恩曾的接替 者叶秀峰 10
05
第54章徐 恩曾的接替 者叶秀峰9
第56章徐恩曾的接替 者叶秀峰11
第57章徐恩曾的接替 者叶秀峰12
第58章徐恩曾的接替 者叶秀峰13
第59章徐恩曾的接替 者叶秀峰14
第60章徐恩曾 1
的接替者叶秀 峰15
第61章徐恩曾 2
的接替者叶秀 峰16
3 第62章徐恩曾
的接替者叶秀 峰17
4 第63章徐恩曾
的接替者叶秀 峰18
5 第64章徐恩曾
02
第40章中 统头子徐恩 曾之二11
03
第41章中 统头子徐恩 曾之二2
04
第42章中 统头子徐恩 曾之二13
06
第44章中 统头子徐恩 曾之二15
05
第43章中 统头子徐恩 曾之二14
第45章中统头 1
子徐恩曾之二 16
第46章徐恩曾 2
的接替者叶秀 峰1
3 第47章徐恩曾
的接替者叶秀 峰2
03
第9章顾顺 章案1
04
第10章顾 顺章案2
06
第12章顾 顺章案4
05
第11章顾 顺章案3
第14章中统头子徐 恩曾之一1
第13章顾顺章案5
第15章中统头子徐 恩曾之一2
第16章中统头子徐恩 曾之一3
第17章中统头子徐恩 曾之一4

国民党退台初期派系斗争史简述

国民党退台初期派系斗争史简述

国民党退台初期派系斗争史简述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后,标志着蒋氏政权已经暂时高枕无忧,蒋介石准备趁势改造国民党,把清洗目标锁定在大陆时期的元老派和深受欧美教育影响的民主派。

为日后蒋经国接班创造条件。

蒋经国出任改造委员会干部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后,开始重新组建各级组织和上层权力的再分配;将异己势力和潜在的政治敌人清洗掉,这使得国民党政权内部政治斗争变的更加尖锐。

标签:国民党;派系;斗争一、陈立夫被流放陈果夫和陈立夫曾经利用自己手中的政治资源把四分五裂的国民党改造成“蒋家党”,后来,二陈成立了中央俱乐部,成为党CC(CentreClub)系,其派系内绝大部分人在中央党员通讯局(前中统局)任职,陈果夫和陈立夫先后出任中央党部组织部部长,可见蒋介石对二陈信任程度。

但退台以后,国民党集团统治内部把大陆失利的根源归结于治党失败,无休止的派系斗争以至于无法团结一致进行反共,如果不找出大陆失利的替罪羊,会对蒋介石在英明形象有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抛出一两只替罪羊,再加上蒋本人早就想让蒋经国出面统一情治部门,这就需要消除陈氏兄弟以及CC势力的影响。

陈果夫一直住在医院接受治疗不打自倒,而陈立夫曾经接受蒋介石的旨意暗地里给杜鲁门的竞争对手杜威提供选举资金、拉拢美国国会议员[1],一直让后来胜选的杜鲁门耿耿于怀,陈立夫打倒自然能够博得杜鲁门政府的好感。

早大陆期间,陈氏兄弟想利用自己把持中央政治学校与三青团旗下的中央干部学校合并的机会侵吞中央干校,而蒋介石却任命蒋经国为教育长,试图把CC 系的培训基地变成小蒋系的培训基地,随后陈立夫暗中指使一些学生闹事,迫使蒋经国辞职,从此二人结仇。

而陈诚把持的三青团与陈立夫为首的CC系也是多年老对手,陈诚执掌行政院后受到立法院CC系的制衡,对陈立夫日渐不满。

1950年7月26日,蒋介石在台北主持茶话会,在随后公布的中央改造委员会大名单上,见名单上没有陈氏两兄弟的名字,于是陈诚系和小蒋系开始向陈立夫发难。

军统四凶—特工王戴笠的四大杀手

军统四凶—特工王戴笠的四大杀手

前言有人评价国民党的失败原因在于其实行黑暗的法西斯特务统治大陆时期的国民党有两支臭名昭著的特务系统军统和中统军统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专门从事侦察盯梢绑架暗杀等罪恶勾当谈起军统人们就会想起戴笠在戴笠手下有一批喽罗走卒为其拼死效力其中赵理君王天木陈恭澍沈醉备受戴笠青睐被称为军统四凶是戴笠多方网罗的四大杀手这四大杀手有着超级私欲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残害忠良有着超人恶智处处为害中国不断花样翻新盯梢密捕刀砍斧劈枪杀毒毙事事展示其毒辣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海内洋外处处晃动其身影吉鸿昌被杀杨杏佛喋血上海滩史量才绝命沪杭路宋庆龄遭恐吓鲁迅受监视杨杰被追杀这都是军统四大杀手的杰作需要说明的是四凶们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首要目标兄弟阋于墙共御其侮镇压人民的刽子手也会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消极地对抗外来侵略者军统就曾经对汉奸日本侵略者展开过暗杀本书根据曾公开发表的有关史料对此也作了一些描述比如张敬尧倒毙于六国饭店殷汝耕险遭毒药鸩命梁鸿志死里逃生吓破狗胆陈菉除夕丧命使群奸惊魂汪精卫受国人唾骂遭遇千里大追杀我们相信读者会以阶级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嗟乎若夫民主昌盛政体先进则吉鸿昌杨杏佛史量才诸君何至于被暗杀汪精卫张敬尧殷汝耕等辈自当公堂候审明正典刑军统势力大张四大杀手崛起实是中华民族大不幸是时代大悲剧试想赵理君流氓出身无情无义无是非唯知以杀人为职业以杀人为快乐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媚上欺下横行不法最后死于内部纷争如此社会渣滓竟会受戴笠垂青成为军统第一大杀手公道何在试看王天木长袖善舞巧于钻营为人八面玲珑善结人缘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投靠汪伪充当汉奸使抗战遭受重大损失如此巨奸大逆竟然未遭惩处国民党统治之黑暗于此可见一班试问陈恭澍文武全才受过良好教育心存报国之志办事勤勉体恤下属若能弃恶从善追求进步为国为民贡献其才智岂不是国家之福试评沈醉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竟然受骗进入军统充当戴笠的鹰犬以至在罪恶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竟至于不辨是非利令智昏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沈醉能认清罪恶改邪归正著书揭露军统罪恶实为国家之大幸此为识编著者1997年1月于北京军统四凶第一章北风萧萧1鸡鹅巷五十三号特工王的辉煌梦1932年春天没有一点春的气息倒像秋的萧条料峭的寒风时时送来零星的枪炮声北方东北军在和日军作战南方大大小小的军阀各据一方混战不休似乎那硝烟弥漫了整个天空天宇一片灰暗阴沉沉的天宇笼罩下的几乎是光秃秃的原野上时而可见三五成群的急慌慌的逃难者的身影所以这秋似的肃杀中又含着一丝慌乱一丝躁动而此时的南京城在雾的笼罩下却显得异常静谧实际上北方南方战争的消息每次传来都要在市民中引起一阵不小的波动但这波动恰如一枚石子在池塘中激起的涟漪一圈圈荡开去最后消失了于是一切又归于平静特别是在早晨店铺的门大都闭着街上不见行人除了几声沉闷的狗吠一切都静默着这时一辆黄包车疾奔而过那铃声在空旷的大街上传得很远异常清晰更将那寂静衬得近于恐怖这黄包车在大街上跑了一段转入一个巷子最后在一座房子前停了下来这房子门前有一丛矮树墙脚的一棵青藤爬上树又攀到了墙上一直蔓延到屋顶透过稀疏的藤叶可看到墙上斑驳脱落的痕迹而那扇门却是新漆过的门上的铜环特别醒目在门的右侧的墙上镶着一块长方形的牌子上面的字由于风雨的侵蚀已有点模糊不过还可辨认出是鸡鹅巷53号这房子虽旧但在周围破旧房屋的衬托下却显得有点威严或者说是神秘坐在黄包车上的人下来从怀里摸出一张纸币递给车夫然后走到那门前迟疑了一下举起手扣打了一下门环那门马上就开了一个头从门缝中伸出来看了看然后将门打开让外面的人进来又关上门对着客厅喊了一声陈先生到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早迎出了客厅连声说来来来老弟祝贺你一边伸出粗短黝黑的右手紧紧握住了陈先生的手那中年人浓眉大眼隆准高颧身材不高却极为结实那张长长的马脸很有特色说话时五官都在运动鼻子抽动得特别厉害似乎是患了慢性鼻炎说起话来鼻音很重多谢雨农兄的栽培陈先生随那人坐了下来哪里哪里雨农自跟随校长以来出生入死唯尽忠而已校长此番委我以此等特殊任务我等当誓死效力你们此次参谋本部特务警员训练班任务艰巨我希望你们以后会成为特务处的栋梁之才那人说到这里抬起头看了看挂在正中墙上的一幅画像然后接着说训练班班主任由参谋本部第二厅厅长申听禅兼任不过我将亲自训练学员一定要培养出大时代的特工精英才不负校长的重托恭澍老弟我对你甚为信任我打算让你担任班长你要随时向我汇报这些人的情况你可以写成便条将头转向站在旁边的起先给陈恭澍原来陈先生名叫恭澍开门的人金南每周一三五你到训练班将恭澍弟写的便条取来金南答应了一声是看了看坐在沙发上仍有点拘谨的陈恭澍说陈兄戴长官对蒋校长可谓忠义两全当年打张作霖戴长官为报送情报屁股都磨掉了一块肉三天三夜没命地工作陈恭澍称为雨农兄的人原来就是戴雨农戴雨农打断了金南的话那有什么既而又叹道以前我一个人跑单干条件确实太差了恭澍你们一定要利用好条件好好训练好为校长效力啊陈恭澍连连答应是是还望雨农兄多多栽培戴雨农将陈恭澍送出客厅让金南将恭谢送到门口自己回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抬起头又望了望挂在墙上的画像然后将目光转向窗外想起刚才金南说的话不由地陷入了回忆之中他名叫戴笠原名春风早年丧父在母亲蓝月喜的拉扯下成人童年的生活许多事已记不清了甚至连那生活的艰难母亲的操劳和痛苦都成了模糊的云烟不过他还记得第一次离乡投军的情景对了是浙一师他是抱着立功边塞显亲扬名的愿望入伍的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除了这一条路还有什么办法出入头地呢但不久他参加的队伍被打散了他的希望破灭了只好又狼狈地回到家乡然而他不堪白眼更不堪寂寞于是毅然地离开了家乡去寻找发迹的机会他先是在沪杭一带流浪结识了斧头帮帮主王亚樵还有胡宗南什么国民革命北伐东征在他看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不过他知道要想出人头地他只有投身到这社会洪流中去于是他离开了王亚樵继续流浪他对1925年有着说不出的感情那一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党因此失去了重心各派政治力量开始重新组合一片混乱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谁是贤主呢他在这个时候才切实感到国家政治对个人荣辱升沉是息息相关的就在这迷惘时刻大小报纸上纷纷登出关于蒋介石的新闻他看着蒋介石其犹龙乎的大红标题似乎于迷茫黑夜中看见了一点时隐时现的亮光于是毅然南下广州进了黄埔军校想到这儿他收回目光转过头来又看了看那画像对啊情报情报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在黄埔军校六期骑兵科时经常打同学的小报告这算不算搞情报呢他当时将同学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军校的监察干部胡靖南很得信任满以为可得到提升步步高升的梦想就会实现了谁知道后来他贪污公款泄露了出去他怕制裁逃离了骑兵队甚至连毕业典礼都未参加以后每想到这儿都有点屈辱但不知怎么的又有点快意他跑到南京见到了已成蒋校长随从副官专门负责情报工作的胡靖南在胡的授意下不顾生活的艰难拼死为蒋介石槁情报虽备遭凌辱与讥讽但终于在蒋介石心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不久就被任命为上尉参谋他将这当作出人头地的开始他认准了蒋校长知道蒋可以给他富贵对蒋死心塌地蒋校长的每一次接见每一句鼓励的话都让他平添无穷动力为校长上刀山下火海他确信自己没有选错主子蒋校长确实是他的知己蒋校长筹建嫡系秘密团体蓝衣社三民主义力行社复兴社没有忘了他他能以小字辈与前辈同学互道短长身忝十三太保之列全是因为蒋校长的栽培特别是让他担任蓝衣社的核心组织特务处的处长更使他受宠若惊在蒋校长找他谈话让他兼任军统局第二处处长以便开展工作时他感激莫名对蒋校长发誓从现在起我的头就掉在地上了他于1932年4月1日正式受命在南京许府巷成立的特务处本部任职乙处另在联络组原址南京鸡鹅巷53号设立私人办公室甲处处理机要事务鸡鹅巷53号就是他现在住的地方。

二战中的日本谍报机构

二战中的日本谍报机构

二战中的日本谍报机构:气焰嚣张无孔不入日本帝国主义在对外侵略扩张中,十分重视通过间谍活动来获得情报。

那么,二战中日本设立了哪些情报机构?日军的情报工作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二战时期的日本情报机构主要有哪些类型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资料)日本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任伪沈阳市长时使用的办公桌(资料)一是中央的情报机构,主要包括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分别设立的情报部,以及政府所属各部,诸如外务省、拓务省、兴亚院、大东亚省设立的情报机构。

1940年,近卫文第二次组阁时,为了协调各情报机关的工作,还特意增设了一个内阁情报局,但并没有发挥作用。

其中,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主要负责日本外派间谍的指挥、调遣与组织工作,它们派出的间谍多以使馆武官的身份为掩护,刺探所在国的各种情报。

陆海军的情报组织是两个系统,互不统属。

但有时也有联合,例如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陆海军就在缅甸共同设立了“缅甸机关”。

二是日本侵略军于侵占地设立的特务机关。

这类特务机关的数量和规模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深日益庞大,系统缜密、分布广泛。

日军最早在中国设立的特务机关是关东军于1916年在奉天设立的,1918年又在哈尔滨设立了特务机关。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又相继设立了很多特务机关。

到1945年,关东军在东北共设立了15个特务机关和20个分机关。

主要任务是监视和调查中国军民的动向、扶植汉奸、监视伪满的官吏等。

1937年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纷纷组建各类特务机关。

这些特务机关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进行谍报和谋略活动,如设在宁波市的东机关的任务就包括了搜集共产党的情报、国民党军的情报和搜集英美在浙、闽沿海地区活动的有关情报,而设在上海的儿玉机关的任务则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掠夺战略物资并进行谍报谋略活动。

日军的特务机关内除日本特务外,还搜罗、培植大批华籍特务。

如设在上海日本海军武官府下的南城机关就有华籍特务59名,日本特务6名。

抗日绝杀_军统枪口下的秘密制裁

抗日绝杀_军统枪口下的秘密制裁

“军统”的前身和班底是1932年4月1日成立的三民主义力行社(其外围组织亦称复兴社、蓝衣社)特务处,特务处由戴笠任处长, 郑介民任副处长。

1932年9月,戴笠奉派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军警处)处长,便将力行社特务处挂靠在这一政府正式机构,以取得编制和经费,这也是“早期军统”。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蒋介石将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一处(党务处)升格为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 二处(军警处)升格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由贺耀组挂名任局长,戴笠以副局长身份主持全局工作。

从1938年到1946年,军统的“戴氏王朝”整整维持了八年,基本与抗战共始终。

戴笠死后,1946年7月,军统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

谈到军统,就不能不谈到戴笠,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戴笠就是“军统的灵魂”。

作为一名特工首脑,戴笠的“讲政治”主要体现在对蒋介石的效忠,其指导方针是“秉承领袖意旨,体验领袖苦心”,一切听命于蒋介石。

过去人们对戴笠的印象,仅限于“特务头子”、“蒋氏走狗”、“反共先锋”等,现在解密的档案以及诸多前国民党军统特务如沈醉、陈恭澎等人的回忆录表明,这些绝不是完整的戴笠。

作为一名中国人,戴笠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在举国抗战的情势下,其反日抗战的思想是清晰坚定的。

淞沪抗战之前,国民党大员们在南京开会,休会的时候议论纷纷,其中一部分人的思想是基于中日国力的差异而对抗战表示悲观动摇,唯有文/潇 然电视剧《潜伏》的热播,在充分展现中共地下工作者余则成大智大勇的同时,他使更多观众对国民党军统这一特务机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抗战前,军统为贯彻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工作重点是进行反共活动,把破坏中共组织,监视、逮捕、暗杀中共党员及爱国民主人士作为基本任务,欠下了累累血债。

然而,随着尘封的历史真相重现,我们看到了国民党军统的另一面——八年抗日战争中,军统在隐蔽战线中惊心动魄的时刻。

简析国民党特务政治的发展与影响

简析国民党特务政治的发展与影响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期末考查论文简析国民党特务政治的发展与影响【摘要】在中国历史上,蒋介石政府是实行特务政治最厉害的一个统治集团。

其特别显著的是在对内行施镇压功能方面,国民党特务组织及机构,以其拥有超乎法律与人伦之上的特权与异常行为,直接展现了统治阶级的黑暗层面,并以普通民众为其施虐的对象,成为集残暴凶恶、恐怖专制于一身的黑暗势力的代表。

本文试对国民党特务政治的发展与影响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国民党特务影响1979年版的《辞海》将特务一词定义为:参加特务组织或接受特务机关的任务,进行刺探情报、暗害、破坏、造谣煽惑等反革命活动的分子。

这个定义,将特务完全归属于政治敌人类。

这是因为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历史上,北洋军阀及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以其服务与服从于专制统治的特征,无限制地扩大与强化了它的超越国家法律约束的权力,而其施虐对象除了政治上的反对者而外,也曾大量和经常性地祸及普通民众,成为集恐怖、凶残为一体的黑暗势力的典型,因而为人们所痛恨与不齿。

特务一词由此便打上了深深的耻辱印记,其含义也由指事扩展到指人,被指斥为特务者,遂为独裁者统治机构中最为顽固反动而凶残的打手鹰犬,因而必然成为革命派的主要打击对象。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历史阶段,它刚刚从封建专制的时代脱胎出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型时期,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严重的封建统治的痕迹,又因为在这二三十年间,中国遭遇了严重的内忧与外患,各种内外矛盾尖锐复杂。

因此,历任统治者大多要采取非常的手段来夺取及巩固政权,特务政治因此能在民国时期畅行一时。

民国特务政治及其组织之开始,始于民国北京政府袁世凯统治时期,到了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得到了急剧的发展,形成了正式的规模,开展了频繁的活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真正开创了中国国民党特工组织和特务工作历史的,是1927年在南京成立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党中央及其政权,蒋介石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国民党特务工作的开创者与主导人的地位。

浅析抗战时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的中国国民党特务活动

浅析抗战时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的中国国民党特务活动

收稿日期: 2011-05-23 作者简介: 宋 琦( 1987-)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边防情报学。
·16·
情报杂志
第 30 卷
便开始了积极的联德工作。德意法西斯统治的一大明 显特征是对内镇压 功 能 的 有 效 加 强 ,而 其 中 最 有 力 的 手段之一便是建立庞大、严密、正规的特务网。蒋介石 受德意法西斯之启发,面对“一盘散沙”的中国社会政 治,决心建 立“有 效 能 的 统 治 权 ”,因 此 采 用 特 务 组 织 与手段便成为势在必行之举。
2 国民党特务机构的形成
1923 年,孙中山派蒋介石访苏学习苏联建党治国 的经验,以便回国后推进国共合作与北伐大业。在苏 的两个月中,使蒋介石对苏联“格别乌”( K. G. B 即克 格勃) 情报特工机构的发达及其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对其镇压反对派的效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决意 效仿之。
孙中山去世后,继之成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开 始疏远苏联。对苏绝交之后,出于对德意法西斯强权 的崇拜,蒋介石选择引进德国模式来改造中国,于是他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功绩与过失 国民党特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 E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1)0015-03
民国时期的特 务 组 织 与 特 务 活 动 ,是 中 国 近 代 史 上隐晦最深的一页 内 容,其 中 有 关 国 民 党 特 务 组 织 的 发展及其活动的 历 史,构 成 了 它 的 主 体 。 南 京 国 民 政 府执政的二十余年,是 中 国 情 报 特 工 组 织 急 速 发 展 的 时期,在那些复杂纷乱的时代,特务组织因其在政治、 军事、外交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中国内政外交 活动中扮演了重要 角 色,应 该 成 为 民 国 历 史 研 究 中 的 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中国情报史上精彩的一段,是需要 重点研究的一段 历 史。 但 从 目 前 来 看,由 于 大 量 珍 贵 档案没有解密的诸 多 原 因 等,有 关 国 民 党 特 务 组 织 历 史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都还没能充分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两大情报系统——中统和军统在世界间谍史上,主要有四大出色的情报机构,包括英国的军情五局、美国的CIA、苏联的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萨德。

事实上,间谍由来已久,中国的《孙子兵法》中就列举了乡间、内间、反间、生间、死间五种间谍。

而在西方,间谍史则从摩西开始。

在近现代的中国,西方文明大举入侵,外国现代化的特务工作体制也传入中国。

在民国时期,蒋介石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也开始根据现实情况,模仿FBI,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

国民党的特工系统主要有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和中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国民党的情报组织政出多门,虽然各有分工各有倚重,不过仍然内斗不断。

中统主要是负责党务、文教、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报。

军统主要负责军事情报。

国民党的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处,后期发展成为军委会统计调查局、国防部保密局,因其属于军队序列,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

主要头目是戴笠,后来的唐纵、郑介民、毛人凤;而中统的全称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处,中央党部调查委员会,国民政府统计调查局。

因其始终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所掌控,故称其为中统。

主要头目是徐恩曾。

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

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

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

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

(类似现在美国的FBI);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

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

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而其又不能及时的联络这些基层组织。

逐渐为军统所取代。

加之军统头子戴笠对蒋有知遇之恩和师生之情,对蒋言听计从。

而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陈果夫叔侄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渐失去了蒋的扶持。

到了国民党退台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

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到是得以保存和发展。

由于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双方的合作非常有限。

国民党逃台后,蒋介石对两个特务组织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

这实际上就是中统与军统的延伸。

对双方的工作范围也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国安局以对内安全为主,重点是侦查岛内的中共组织。

军统以对大陆为主,重点是对大陆侦察、派遣、破坏和武装袭扰。

蒋经国时期,开始改组台湾情报特务组织的系统与任务范围。

国安局逐渐取代军事情报局,成为岛内最大的情报机关,并开始掌握对大陆的特务与情报活动的主导权。

而军情局反而变成了单纯的军事情报机构了,主要负责对大陆军事系统的情报工作。

中统中统(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于1938年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

中统成立基础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分子掌控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

自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中统组织经过几次改组,几易名称,但始终是在陈果夫、陈立夫的掌握之中。

此外,就数徐恩曾,中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徐的主持下。

徐恩曾,1896年生于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家庭。

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在上海当机电工程师。

与在陈果夫、陈立夫是表兄弟,又与陈立夫一同留学美国。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加入陈果夫、陈立夫的CC集团,背靠陈果夫、陈立夫这两棵大树,徐恩曾可谓平步青云,仕途坦荡。

1931年当上中统调查科长,成为中统的实际负责人。

徐恩曾回国后一手建立起了中统的电台系统,加上他善于笼络人心,对于下属施舍些小恩小惠,中统的特务都很敬畏他。

但徐恩曾个性风流,又贪婪成性,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疏忽职责,终于在与戴笠的斗法中败下正来。

蒋介石以“撤尽本兼各职,永不叙用”终止了他的仕途。

中统主要负责的是党务工作,实则是蒋介石的的独裁工具。

民国时期,派系林立,早期有各地军阀,后来在国民党内部又有诸多派别,党外有共产党,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排除异己,扶持了中统。

中统确实为蒋介石做了许多“贡献”,尤其是在对付共产党。

中统在对付中共党员,比起军统确实很有一套。

他们组织特务学习中共的宗旨,马克思理论,以便了解中共党员。

对于捉捕到的共党分子,他们通常对其劝诱,并加以重用,中统内部在后来形成了以顾顺章为首的中共叛徒的派系。

当然,这一切得益于中共“大叛徒” 顾顺章。

顾早年曾前往苏联学习特务工作,是中共出色的工人运动的指挥,他叛变之后为中统培训了许多专门对付中共党员的特务,加上他相当了解中共,因此对中共造成了很多的伤害。

中统对于中共党员的伤害极大,也包括了许多进步人士。

震惊中外的“牛兰事件”正是由于顾顺章叛变后招供出牛兰情况,国民党当局逮捕了牛兰夫妇才引起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

还有左翼作家丁玲,1933年被中统特务捉捕,中统特务对其软硬兼施,三年多的囚禁,与外界隔绝,丁玲以其坚韧的个性抵挡了一切的诱惑,甚至迷惑特务,抛母弃女,终于在1936年逃离魔掌,奔赴延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统也进行过对日伪汉奸的制裁行动,如刺杀日伪上海市长傅筱庵;电影《色戒》的女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中统的女特务郑苹如,她接近计划暗杀日伪特工总部的丁默村。

但由于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中统对日伪的行动处于次要地位。

中统甚至与日伪勾结共同对付共产党。

中统的主要发展过程:1927年由蒋介石总司令部机要科改组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后扩展为中央组织部调查处),首任科长陈立夫。

1932年成立了直属蒋介石的特工总部,主任是徐恩曾。

此时的调查科在行政组织上隶属于组织部,但它的所有活动由特工总部同意安排。

后又成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情报局第一处——党政处,处长徐恩曾,这其实是特工总部和调查科的另一块招牌。

1937年国民党政治部与中央秘书处、宣传部、军事委员会政训处等统一改变为军事委员会第六部,徐恩曾任第六部第四组组长,特工总部下属的特务组织改为战地特种工作团。

1938年3月29日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在中央组织部调查处的基础上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当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朱家骅任中统局长,徐恩曾任副局长,实际负责。

中统局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中统共设三组八科一处一室。

一组下设一科管文书、事务二科管情报、电讯。

二组下设三科管党员调查网四科管党派调查五科管社会调查三组下设六科管党政调查。

七科关经济调查。

八科管日伪调查。

1947年4月,中统改为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

为了减轻国民党党部机构膨胀、党费开支过大的问题,将党通局的领导机构和党派调查室留在党部内,其他单位转到各政府部门,但实际还是由党通局领导。

当时属于这种情况的单位有:国民党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第六、七科六科的公开业务为行政效率统计,七科为施政成绩统计,其实就是党通局的党政调查处,任务仍然是管党务情报、政治情报等。

内政部第四处公开的职责是人口政策研究和人口资料的搜集等,党通局内叫人事登记处,负责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资料的登记。

经济部内特种经济调查处公开任务是调查非法的经济活动,公开取缔走私、黑市和囤积居奇等,在党通局内还是负责经济情报。

当时党通局的电台用的是国防部通讯总台的名义。

1949年5月党通局主要只能部分改为内政部调查局,首任局长为季源浦。

党通局机关则仍保留。

南京解放后,内调局迁至台湾。

1956年调查局改由司法行政部管辖。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习惯上仍称为CC或中统。

内调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事实上仍属蒋系中央掌控。

伴随着国民政府的全面败退,中统局后来也迅速的在大陆消散了。

中统局的另一个衰落原因是,权高震主,尾大不掉。

蒋系中央不会允许这种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所以另外扶植了军统系统作为牵制。

军统军统与中统同年成立,其前身是中国国民党党团组织“复兴社”下属的“特务处”。

军统的领导人为戴笠,戴笠死后,郑介民与毛人凤争权以毛人凤胜利,任改组为保密局的局长。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1938年8月成立。

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

主要负责人戴笠。

蒋介石扶持军统的原因在于要与中统抗衡,以制衡CC派的势力。

戴笠本人与蒋介石有一定的渊源,同胡宗南等国民党内的大佬有较好私交,再加上其本人才气与奴性并存,确实很合蒋介石的脾气,难怪他能取得蒋介石的信任与重用。

此外,他与青帮头目杜月笙关系良好,他手下的特务有一些就是来自江湖的小混混。

戴笠一手创建了军统这一个庞大的特工组织,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情报人才。

戴笠于1946年死于飞机事故。

军统组织庞大,其特工人数最多时达到5万多人。

戴笠为了培养更多的特务骨干,开设了多期的特务训练班来选拔训练特务。

其学员多是其他特务介绍的可靠的人。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爆破术、特工常识、行动术、摄影、电讯、统计、手语与暗号联络、政治教育、军事、地理等等。

军统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

抗战前军统在上海杀人无数,使用“化骨水”灭尸、“移尸嫁祸”的“箱尸案”等残忍卑劣的手段。

轰动一时的有暗杀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杨杏佛以及上海参议会会长、《申报》主编史量才。

此外,军统特务多次利用各种手段恐吓宋庆龄,限制其活动。

军统参与对抗中共一定程度上是戴笠为了迎合蒋介石,军统的主要职责在军警方面。

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恐怖活动。

例如枪杀了投靠日本人的原湖南督军张敬尧、76号首脑李士群、青帮头目张啸林。

天津沦陷后,军统华北区秘密组织成立抗日锄奸团,其成员为天津的爱国学生,从事侦查、锄奸的工作。

锄奸团成员凭借着爱国热情和满腔热血对汉奸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一时威名大震。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军统与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合作成立的,美国提供了许多武器,同时协助中方训练特工,其目的是中美之间加强军事情报的合作,共同打击日本。

但是,他们也将矛头指向共产党员。

有相关的资料显示,合作所内设有集中营,利用逮捕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作人体实验,犯下了许多罪行。

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

军统的成立基础是中华复兴社特务处。

1932年4月1日,蒋介石命令戴笠组建该处,并担任处长,戴笠属黄埔系军人派,该处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