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
华南理工导师各方向情况

化学工程学科学科带头人——钱宇(教授、博导)学术团队过程系统与技术团队学术负责人——钱宇(教授、博导)陆恩锡(教授、博导)、周健(教授、博导)、章莉娟(教授)、李秀喜(副研究员)、江燕斌(副研究员)、陈赟(讲师)吸附与反应分离团队学术负责人——李忠(教授、博导)奚红霞(教授、博导)、王海辉(教授、博导)、关建郁(副教授)、袁文辉(副研究员)、朱宝璋(高工)、龙新峰(副研究员)、夏启斌(讲师)精细化学工程团队学术负责人——黄洪(副研究员)陈焕钦(教授、博导)、蓝仁华(教授、博导)、张会平(教授)、肖新颜(副研究员)、瞿金清(副研究员)、沈慧芳(副研究员)、叶代勇(副教授)、张心亚(副研究员)、傅和青(讲师)、夏正斌(副研究员)、司徒粤(讲师)化学工艺团队学术负责人——陈砺(教授、博导)董新法(教授)、方利国(副教授)、王红林(副教授)、耿建铭(讲师)、严宗诚(讲师)绿色催化技术学术负责人——彭峰(教授、博导)杨剑(教授)、李雪辉(副教授)、黄肖容(副教授)、冯景贤(副教授)、王红娟(讲师)、余皓(讲师)精细化学品技术学术负责人——邱学青(教授、博导)欧阳新平(副研究员)、楼宏铭(副研究员)、庞煜霞(副研究员)、周明松(讲师)环境友好功能产品学术负责人——杨卓如(教授、博导)涂伟萍(教授、博导)、程江(教授、博导)、文秀芳(副研究员)、皮丕辉(讲师)、胡剑青(讲师)制药工程学术负责人——张雷(副教授)叶勇(副教授)、何道航(助理研究员)、潘娅(讲师)、刘美凤(副教授)、李晶(讲师)能源工程学科学科带头人——樊栓狮(教授、博导)学术团队天然气技术学术负责人——樊栓狮(教授、博导)华贲(教授、博导)、陆应生(副教授)、朗雪梅(讲师)、李静(副教授)、徐文东(副研究员)传热强化与节能学术负责人——张正国(教授、博导)高学农(副研究员)、杨建平(高级工程师)、方玉堂(副研究员)、方晓明(副研究员)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学术负责人——汪双凤(教授、博导)常杰(教授、博导)、解东来(副教授)、李国庆(高级工程师)、李亚军(高工)、张亚君(副研究员)、潘朝群(讲师)、王卫星(讲师)、范娟(讲师)、纳米能源技术与资源学术负责人——朱冬生(教授、博导)陈烈强(教授、博导)、黄扬明(副研究员)、汪南(讲师)、蒋翔(讲师)、关国强(讲师)过程强化与系统节能学术负责人——纪红兵(教授、博导)张立志(教授、博导)、裴丽霞(讲师)、应用化学学科学科带头人——廖世军(教授、博导)学术团队催化及能源化学学科带头人兼学术负责人——廖世军(教授、博导)傅志勇(上岗教授)、李白滔(副教授)固态化学学术负责人——刘江(教授、博导)王黎明(副教授)、邓远富(讲师)精细化工学术负责人——钟振声(副教授)张逸伟(副教授)、胡建强(副教授)、李秀华(副教授)、潘跃晓(讲师)纳米材料化学学术负责人——张伟德(教授、博导)叶建山(教授、博导)、陈彩虹(副教授)化学与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江焕峰(教授、博导)学术团队有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学科带头人兼学术负责人——江焕峰(教授、博导)刘海洋(副教授)、袁高清(副教授)、杨少容(讲师)、戚朝荣(讲师)功能分子研究学术负责人——曾和平(教授、博导)邓国华(副教授)生物有机与功能材料学术负责人——曹德榕(教授、博导)孙东成(副教授)、刘军民(讲师)纳米及萃取化学学术负责人——曾振欧(教授)柳松(副教授)、吴松平(副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办公室

13
黄晓东
物理与光电学院
凝聚态物理
理论物理
14
周晓明
物理与光电学院
无线电物理
光学
15
韩光泽
物理与光电学院
无线电物理
凝聚态物理
序号
姓名
现硕导招生学院
现硕导岗位招生
专业名称
拟转入硕导岗位
专业名称
16
杨日福
物理与光电学院
无线电物理
物理电子学
17
彭健新
物理与光电学院
无线电物理
物理电子学
18
贺建风
经济与贸易学院
附件
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的导师名单
序号
姓名
现硕导招生学院
现硕导岗位招生
专业名称
拟转入硕导岗位
专业名称
1
张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
物理电子学
2
周绍林
电子与信息学院
信号与信息处理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3
陈红彦
法学院
法学理论
国际法
4
马建兴
法学院
法律史
法学理论
5
张洪林
法学院
法律史(主)
法学理论(兼)
法学理论
6
刘则华
环境与能源学院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7
黄思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8
方江敏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9
李兵
数学学院
基础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0
文德华
物理与光电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名单-推荐下载

0802Z1 制造工程智能化检测及仪器 李宇中、王磊磊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王大中、梁勇、朱继元、万红日、毕君、曹廷、桂珍珍、刘灿森、黄岸、 耿立宏、孟聪、喻慧文、赵愈亮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周志航、邱光琦、李聪、肖健、史玉红
003 建筑学院
081300
083300 083400
建筑学 陈丹、陈琳、李景磊、李军、倪轶兰、何炽立、陈玮璐、战长恒、林康强、 谭晟基、黄武琼、赵紫伶、汪俊松、郭嘉、邓厦、关雅明、戴伟、熊涛、 王东、李孟、张杨、陈珏、李楠、高建亮、马越、林瀚坤、呙俊、蒋毅、 潘丽丽、贾超、雷万思 城乡规划学 叶原源、梁颢严、成敏莹、邓沁雯、沈爽婷、张晨 风景园林学 王仲伟、方兴、刘琳婕、罗曼
007 电力学院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3 080804 080805 0808Z1
刘平、张聪、杜浩东、陆文甜、辛妍丽、李波、马燕君、王丽晓、夏候凯 顺、张孝顺、李钦豪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罗玲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曾军、姚远、王映品、许志荣、朱小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王磊 电站系统及其控制 李日新、张杰、陆盛资、彭晓为、陈焕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40年深耕_根深叶常青——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_兰凤崇

人物40【人物简介】兰凤崇,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公安部交管局道路交通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广东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曾任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等职。
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粤港合作、省部委及汽车企业研究和开发项目40余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50人,发表论文35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5部,获各类科技奖项10余项。
华南理工大学的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说,治学求进要博学多才,审慎求问,明确分辨,身体力行,就像本次采访的主人公兰凤崇给记者的感觉一样,体现了知与行、为人与治学的统一。
夏末秋初,正是一年中最清爽的时节,两杯清茶,几页稿纸,他开始和记者分享自己从业和育人的故事。
文/田曼扫一扫,阅读本栏目更多文章40年深耕 根深叶常青40年深耕 科研成果丰富1982年,兰凤崇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此后无论是学业精进,还是工作创新,都没离开过汽车。
“我长期从事汽车现代设计方法、汽车结构与安全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至今已经有近40年。
”一说起汽车,兰凤崇仿佛打开了话匣子。
40年深耕,背后是丰富的经验和成果积累。
一是基于车辆主被动安全(包括结构品质如N VH),人车路系统控制以及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对汽车结构的碰撞、轻量化问题开展了基于结构材料工艺一体化的综合优化、多学科多目标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兰凤崇及其团队开发了基于中国人体50百分位数据的乘员人体生物力学整人模型,解决了诸如乘员人体软组织器官在各种动态载荷下的损伤机理和评价等问题,可以实现针对中国人体进行虚拟计算和评价的汽车安全性设计,这个模型已经逐步在汽车企业得到验证和应用,这项技术对于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汽车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法律法规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李秀华教授

Professor李秀华(LI Xiuhua),汉族,山东齐河人。
199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5年7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齐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研究院工作,任工程师,2004年8月至2006年11月在中山大学理工学院任博士后研究员,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在加拿大McGill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2006年12月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副教授。
2014年晋升为教授,2015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至今已指导博士研究生(含协助指导)10人,硕士研究生18人。
2016年11月至今兼任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李秀华教授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和研究生课程《专题有机合成实验》。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师生好评。
多次荣获“本科教学优秀奖”,指导的学生论文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次、本科生本科优秀毕业论文2次、"道达尔”高效环保精英论坛竞赛金奖1项。
李秀华教授从事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教学与科研工作20多年,研究方向涉及催化化学及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主要包括:(1)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合成、结构特性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2)新型离聚物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制备技术研究;(3)新型离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浓度渗析和电渗析等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李秀华教授先后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共聚物合成专用催化剂的产业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 碱性离聚物材料的制备与结构特性的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长支链嵌段质子导电型聚芳醚酮离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纳微孔锂电池隔膜的研制”、广东省工业攻关项目“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专用催化剂的中试”、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二元酸酯非均相催化水解制备戊二酸的产业化技术"及"无机-有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结构特性的研究”、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新型碱性离聚物材料的制备与结构特性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引进人才”启动基金项目“新型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制”等科研项目10余项。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

导师
招生层次 博导 硕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硕导 硕导 硕导 博导 硕导 博导 硕导 硕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硕导 硕导 博导 博导 硕导 硕导 硕导 硕导 硕导 硕导
研究方向 微机电系统设计理论及应用,线齿轮 噪声控制 不确定性因素(公差、误差、使用环境)对机械传动系统影响 机器人相关、图像处理 创新设计与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及理论、摩擦学 嵌入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 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制造系统的计算机控制 数字制造及计算机控制 现代加工技术与结构设计优化 机械系统测试技术及优化控制 自机动械化 电机 子械 工及 程其 ,控 挠制 性系 结统 构的建模与控制,机器人学与机器人控 制精密制造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现代加工理论、技术及质量控制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精密制造 数字制造及计算机控制、制造系统集成与控制 机电装备信息化处理与人工智能 机器人、多轴加工中心 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 机器人、数控、环保监控 机电系统结构设计、优化及控制技术研究 机器人,柔顺机构,结构优化 机电一体化、网络化数控技术 机器人理论与工程应用 精密机械设计及制造
导师 陈扬枝 丁康 杜群贵 胡国清 胡青春 黄平 李迪 李静蓉 李开林 李琳 李伟光 刘其洪 刘旺玉 刘亚俊 欧元贤 邱志成 屈盛官 万珍平 王清辉 谢晋 姚锡凡 翟敬梅 张勤 张铁 赵学智 周宏甫 李勇 王念峰 莫海军 邹焱飚 谢龙汉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汽车【2013】5号 关于成立我院下属学科/专业学术机构的决定各系、所、部门:经研究决定,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协调、有效、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参与学科/专业的学术决策、管理的作用,特成立我院下属各学科/专业学术机构。
一、学术机构1. 研究生导师大会,由本学科/专业(学位点)的全体研究生导师组成,是本学科/专业的学术权力机构。
2. 学科/专业学术小组(核心),是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导师大会的常务机构,在导师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其学术权力。
3. 学科/专业负责人,是导师大会、学术小组(核心)会议的召集/主持人;秘书协助负责人工作。
二、工作职责1. 负责本学科/专业的学科建设的学术评价、评审、决策。
包括:制定本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主要研究方向;组织学位点申报、学位点自评工作;负责本学科/专业建设中的重大投入的评审、决策,以及其它重大学术决策等。
2. 负责本学科/专业(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把关。
包括:制定(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招生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
3. 协助学院做好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培养管理工作。
包括:研究生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审核;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研究生招生、培养、毕业环节管理等。
4. 学院委托的其它工作。
三、工作机制1. 在学院的指导下,各学科/专业学术机构独立开展相应的学术评价、评审、决策工作,独立行使其学术权力。
但当其学术决策结果与学校、学院的相关政策、规定、要求相抵触,或出现明显错误时,学院有权责令改正或直接改正。
2. 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按照科学、规范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学术决策。
决策程序:按照导师大会-核心小组-负责人的决策顺序,直至形成决策。
当导师大会或核心小组会议意见分歧(特别是非学术因素)均较大难以形成决策时,学科/专业负责人有最后决定权,并应对其决策结果负责;同时,应将决策过程、决策结果、决策理由上报学院审定、备案。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廖万辉 李琳(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室,广州,510640)【摘 要】建立了一个主动机器视觉定位系统,用于工业机器人对零件工位的精确定位。
采用基于区域的匹配和形状特征识别相结合的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经过阈值和形状判据,识别出物体特征。
经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物体的边界和质心,进行数据识别和计算,再结合机器人运动学原理控制机器人实时运动以消除此误差,满足工业机器人自定位的要求。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图像识别;定位Stereo Vision for Tracking and Location System Working on Industrial RobotLiao Wanhui and Li Lin(Robotics Research Laboratory, School of mechanic and auto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510640)Abstract: An active stereo vision for tracking and location system is built to work on industrial robot. A method combines area-based matching and the object’s shape to recognize object is proposed. It recognizes based on shape and segmentation. Test result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can correctly and quickly work out the boundary and centroid of object, the robot then moved to reduce the disparity as soon as possible based on the robot kinematics. It can achieve high rates of tracking and locating.Key words: Industrial robot;Stereo vision;Imaging recognition;Locating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TP241.引言目前工业机器人仅能在严格定义的结构化环境中执行预定指令动作,缺乏对环境的感知与应变能力,这极大地限制了机器人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 陈扬枝 丁康 杜群贵 胡国清 胡青春 黄平 李迪 李静蓉 李开林 李琳 李伟光 刘其洪 刘旺玉 刘亚俊 欧元贤 邱志成 屈盛官 万珍平 王清辉 谢晋 姚锡凡 翟敬梅 张勤 张铁 赵学智 周宏甫 李勇 王念峰 莫海军 邹焱飚 谢龙汉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