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课文《琵琶行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件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
乐段
艰涩低回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第三 乐段
激越雄浑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终 戛然而止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 关 莺 语 花
一 声 如 裂 帛
底 滑
铁 银骑
瓶突
解题
《琵琶行》也叫《琵琶引》。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 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 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歌、行、 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情势,后成为古 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采用五言、七言、 杂言的古体。
序: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由。
走近作者
文学常识填空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字 乐天 ,号香山居士。 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良 好传统,和元稹积极倡新导乐府 运动。著有《白 氏长庆集》,其中《琵琶行《》长和恨歌》 是我国 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讨论:诗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 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š 不矛盾 š 起对照反衬作用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 分析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 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 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 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 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 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众人的 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 提出了强烈控诉。
乍出
破刀
水枪
浆鸣

凝绝不通声暂歇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原文及翻译《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作于元和十一年。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

琵琶行唐代: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由于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不得志一作:不中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穷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理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银篦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轻易度。

弟走参军阿姨死,暮去朝来色彩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课件

作者与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原因除了美好 的音乐,还有共同的遭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身世 相同

诗人的遭遇
沦 年轻时 才貌双绝, 春风得意
被贬前
落 如今 年长色衰,
如今
才华横溢,积 极进取
冷落浔阳,孤
门前冷落
独失意
诗人把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命运自然 地联系在一起,抒发自己宦途失意的痛 苦、感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一首琵琶曲,不仅再现了琵 琶女的才情与悲惨遭遇,同时也 投映了诗人的生命情感。时间永 远不会淡忘这一页:那低眉信手 的婉约,那哀怨凄切的曲调,那 东船西舫的岑寂,那似曾相识的 遭遇。千古的诗篇还在耳畔回响, 江边那一曲低吟的琵琶,定格成 了永恒的千古绝唱。
品读第二次演奏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1)第二次的琵琶曲演奏结束后诗人为何要“叹 息”?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 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是因为诗人从音乐中听出了情感和心事。
(3)你能根据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将第二次的琵 琶演奏大致划分为几个乐章?请分别用词语概括每 个乐章的特点。
再读课文
品读诗歌第三节,分析每个乐章抒发了琵琶女什 么样的情感,这些情感和她的身世经历有何关联?
明确:序曲,低沉抑郁——浔阳江边,风寒 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第一乐曲,清脆流畅——琵琶女年轻时色艺 双绝名噪京城,醉酒欢歌是她生活的全部; 第二乐曲,冷涩凝绝——生活变故,年长色 衰,门庭冷落,心情沉痛; 第三乐曲,高亢激越——寻思过后的顿悟, 内心充满不平愤懑。
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音乐描写的特色
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幽咽、间关;嘈嘈、 切切。

人教版高一必修琵琶行并序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高一必修琵琶行并序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课件
琵琶行并序
××中学 ×××
白居易像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 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 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 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白居 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通俗平易,在诗人
江头送客闻琵琶(暗写) 江心聆听琵琶曲(明写详写) 江上感言再促弦(明写略写)
思考:文学作品中音乐的描写和运用,有什
合 么作用? 作

艺术作品追求意境的创造,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诗
究 有诗境,乐有乐境,描写音乐的文学作品更须两境相融,方为
绝调。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既写乐境也写心境,以心境衬
乐境,遂成化境,故“足以惊天”;李贺的一首《李凭箜篌
研 逐段研究,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 读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1、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
探 琶女联系在一起?

琵琶声。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
2、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或写了琵琶 女的几次演奏?)
将抽 象音 乐变 为可 感的 形象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研 读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使音乐悦耳动

听,更加形象
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jiān guān 叠韵 yōu yè 双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教学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教学课件(共19张PPT)

第三曲:重闻琵琶青衫湿
场景
特点
手法
• 却坐、促弦、转急 • 凄凄(不似向前声)
• 皆掩泣
凄凉 以人衬声 悲伤 以乐衬声
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 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
1.运用比喻、通感、博喻
A 形容乐声急骤粗重 C 形容乐声清脆圆润 E 形容乐声低回不畅 G 形容乐声激越雄壮
B 形容乐声急切清细 D 形容乐声宛转流利 F 形容乐声低沉停顿 H 形容乐声戛然而止
——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 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 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2.描摹声音 嘈嘈、切切、间关等 更增添了语言的音乐感 3。.叙议结合,妙语点睛、曲中带情
谁解风物情
诗歌中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前后贯 穿了几处风物的描写,这些风物起什么作用呢?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渲染凄凉愁惨的感情
• 别时茫茫江浸月
渲染离愁别绪
• 唯见江心秋月白
寂静,烘托了音乐效果
• 绕船明月江水寒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诗人被贬后孤独悲凉
收拨、划 一声 、 裂帛
清脆尖利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以人衬声
总体特点:雄浑、激昂、大气 以景托声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寂然无声的环境,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 然而余音绕梁,人们还沉浸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之中, 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感情的时刻,听众如痴如 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 人创造这个画面,有着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6 《琵琶行并序》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6 《琵琶行并序》课件
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琴声?有何效果?
真正美丽的邂逅,也许 只是微微地相视而笑、轻轻 地点头致意;也许一段伟大 的友谊由此开始,一段永恒 的爱情由此发端。
你还知道哪些被传为佳 话的“相遇”故事或者诗 句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曾评价《琵琶行》有三绝:
第一绝:诗人用出神入化的语言写出了琵琶女的 绝顶艺术才华;
第二绝:诗人用高度凝练的笔墨形象地概括的了 琵琶女的生平,写出了XXX万万“琵琶女”的典 型命运。
•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跻jī攀:攀登
•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未省xǐng:不懂得。
•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丝篁huáng:弹拨乐器,此指琴。 •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pāng。推手:伸手。遽jù:急忙。
•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颖师傅好工夫实非平常,
在这首长诗中,诗人是用哪两个诗句将琵 琶女与诗人的形象连接到一起的?
白居易与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本是京倡
艳压群芳 技冠京师
委身商人
孤守空船 心酸感伤
本是京官
才华横溢受人尊重
谪居江州
卧病浔阳 孤苦落寞
诗人在序里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显 得极为洒脱。他真的能做到“恬然自安”吗?
(乐曲的特点及变化、琵琶女感情)
要求:
• 1.参照课下注释,联系琵琶女身世, 逐句分析。
• 2.独立思考,批注 5分钟 • 3.后小组讨论5分钟,选举代表发言。
唯 见 江 心 秋 月 白
三、迁移运用
• 听颖师弹琴 韩愈
•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琵琶行+并序》课件53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课件53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 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 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 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 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 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 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 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 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 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 到了炉火纯青的 境地。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ò)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à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课文分析鉴赏
小序
▪ 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九江郡司马。明年(第二 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 ,铮铮然(铿锵悦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曲的声调 )。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歌女),尝学琵琶于曹 穆二善才( 乐师) ,年长(年龄增长)色衰(容颜 衰老),委身(嫁给,托身 )为贾人 (商人)妇 。
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 诗。
白居易(772-846)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 诗人, 文学家。唐代“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文章主 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贞元十五年中 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 遗,赞善大夫。后因直言极 谏,被贬江州司马,移忠州 刺史。晚年好“佛”,长居 长安过着隐士的生活,75 岁去世。著有《白氏长庆 集》。他的叙事长诗《长恨 歌》、《琵琶行》对后世影 响最为深远。

《琵琶行》全诗

《琵琶行》全诗

《琵琶行》全诗《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全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原文: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不得志一作: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银篦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课文《琵琶行
》教学设计艺术作品《琵琶行》为白居易《琵琶行》诗词增添了直观的画面。

下面是的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课文《琵琶行》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

即:
1、谁解琵琶声;
2、谁解青衫泪;
3、谁解风物意。

【实施步骤】
1、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

”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板书: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说明: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

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

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
2、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

”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两个方面:
⑴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⑵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
3、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

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

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说明: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

)4、总体评说: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诗歌,笔者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没有常式的词句翻译、结构梳理等,有意识地从新的角度设置问题,激发兴趣,使学生读得深入,读得兴浓。

学生在获得情感愉悦的同时,鉴赏力也确有明显的提高。

【附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xx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教案点评】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

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

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