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内校指导书

合集下载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xxxxxx有限公司文件编号
版本 A 编制部门化验室
编制编写日期2008-7-3 内校作业指导书审核审核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作业名称:电子秤作业工具:法码
作业步骤及判定:
1.校正范围:电子秤1KG
2.校验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60%±20%
3.使用标准件:标准法码一套
4.校正步骤:
4.1校正前:
①以目测检验,外部不得有弯曲变形。

②检验显示屏是否正确。

③归零后,以目视观察测量面是否正确。

④做好清洁、上油保养工作。

4.2校验中:
①选择适当的标准法码,需作三处校正,每点校正两次,取其平均值。

②取用标准法码时,小心不可掉落地上。

③将测量读数值,减去量块值,即为误差值。

4.3校正后:
①游标尺遇有外观不良或须调整时,转校验单位判定是否暂停使用,并安排送校,依《量规仪器校正与管理程序》执行。

②如以补正值还不能得到正确尺寸读数值时,应予以暂停使用,依《量规仪器校正与管理程序》执行。

③校验完毕,应贴好校验标签,并将结果登记于《内校记录》上。

④标准法码使用完毕,须用专用纸擦拭干净,放回固定位置。

辅助图:
5.判定标准:误差值±0.1克
注意事项:无。

电子秤校正指导书

电子秤校正指导书

文件名稱核準: 日期:
文件編號版本A/0制定:
生效日期部門品保课日期:
1. 目的
確保電子秤在使用期間維持其応有的精度和準確度。

2. 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内電子秤之校正。

3. 使用工具
碼、棉紗手套、無塵紙、鑷子。

4. 作業内容
4.1 先衬載物台進行清潔。

4.2 依電子秤規格予以婦零校正。

4.3 校正美施前,心確保校正環境維持在温度20±3℃, 湿度65%±15%。

4.4 再取校正合格碼,依下表放置于電子秤上,謊出電子秤顯示之数据,併記录其測定值。

4.5 誤差值允許範困:
单位:g
標準碼規格電子秤精度
10 20 50 0.3
>50 100 500 0.5
>500 1000 2000 4
4.4.1 誤差值需在規格要求值之±1%以内為合格。

4.4.2 若誤差值超過規格要求值之±2.5%時,則送修或報糜处理。

4.4.3 校正完成后応在秤体之適当位置貼上校験状態標簽。

4.4.4 将校正之結果填入“量測儀器校验报告”中。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龙成纸品(深圳)有限公司
(香港)昌利企业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PG-3D-07
制订部门:品管部
制订日期:1998.12.10




























份数
1
核准
审查
制订
管制文件,禁止翻印
龙成纸品(深圳)有限公司
(香港)昌利企业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PG-3D-07
版 本
A
页 号
2
文件修订记录


修订日期
修订申请书编号
修订内容
修订
页数


1
新制定
A
龙成纸品(深圳)有限公司
(香港)昌利企业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PG-3D-07
版本
A
页号
3
1.目的:确保量测的准确性,提升品质检验水准。
2.校验范围:电子秤
3.使用标准件:外校合格砝码(100g)
4.2.2 秤盘上不可放置任何物品,用手按<UNIT>键即进入AUTO CAL功能,屏幕显示“CAL
Zro”字样,代表零点校正,等到哗声,屏幕显示“****g Spn”字样,代表重量
校正,****表示应放砝码的重量(SNUG—300为100g),砝码放于秤盘后,SNUG
会自动侦测砝码重量,等听到哗声,屏幕显示“PRSS Spn”表示重量校正完成。

电子称校正指导书

电子称校正指导书

电子称校正指导书1. 引言电子称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准确的称重结果对于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电子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定期进行校正是必不可少的。

本指导书将向您介绍电子称的校正过程和技巧,以确保您获得最准确的称重结果。

2. 校正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电子称校正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以确保校正的顺利进行:a) 确认校正的目的和频率:根据您所使用的电子称的品牌和型号,查阅相关的用户手册或联系制造商,了解校正的目的和频率。

b)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仪器:根据您所使用的电子称和校正方法,准备正确的校正工具和仪器。

这可能包括标准质量物体(校正块)、称重纸、调整螺丝刀等。

c) 清洁电子称的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清洁,并移除可能干扰校正过程的任何杂物。

3. 校正步骤以下是一般电子称校正的步骤:a) 关闭电子称并断开电源:在进行校正之前,务必将电子称关闭,并拔掉电源插头,以确保安全。

b) 将校正块放置在电子称的测量平台上:根据校正块的重量和规格,在电子称的测量平台上放置一个校正块。

c) 调整零点:根据电子称的用户手册,使用调整螺丝刀调整电子称的零点,以确保测量结果与校正块的重量一致。

d) 进行多点校正(如果适用):某些电子称可能需要进行多点校正。

此过程涉及将校正块在不同位置放置在电子称的测量平台上,并根据用户手册进行相应的校正调整。

e) 测试和验证:校正后,重新打开电子称并进行测试,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无误。

如果结果不准确,可能需要重新校正或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电子称校正时,以下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a) 选择合适的校正块:根据电子称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校正块进行校正。

确保校正块的质量准确且符合标准要求。

b) 遵循校正方法:根据电子称的用户手册或制造商提供的校正方法,严格遵循正确的校正步骤和顺序。

c) 定期校正:根据电子称的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制定定期校正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校正。

称重器内校指导书

称重器内校指导书

称重器内校指导书1. 背景和目的称重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装置,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

为确保称重器的精度和准确性,需要进行内校。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对称重器内校的详细步骤和要点说明,以确保内校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准备工作在开始内校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内校仪器和称重器的状态良好,没有损坏或故障。

- 确保准备好适用的校准质量,以覆盖所需的测量范围。

- 阅读并理解称重器的说明书,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内校步骤步骤1:校准器准备1. 确保校准器的状态良好,没有损坏或故障。

2. 将校准器放置在称重器的测量平台上。

步骤2:调整初始值1. 打开称重器的电源,等待其启动。

2. 将称重器的读数调整为零或接近零。

步骤3:加载校准质量1. 将校准质量放置在校准器上,并确保其稳定。

2. 记录称重器的读数。

步骤4:校准质量读数修正1. 对校准质量的读数进行修正,使其与已知质量值一致。

2. 修改称重器的读数修正值,以校正测量结果。

步骤5:重复校准1. 重复步骤3和步骤4,使用不同的校准质量。

2. 确保校准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步骤6:报告和记录1. 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校准报告中。

2. 包括日期、时间、校准质量的已知值和读数修正值等重要信息。

3.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给相关人员。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内校之前,应确保称重器和校准器都处于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 在内校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避免对称重器和校准器造成损坏或污染。

- 校准质量应具有可追溯性,且其精度应与称重器的要求相匹配。

- 内校的频率应根据生产需求和法规要求进行定期安排。

5. 结论本指导书提供了称重器内校的详细步骤和要点说明,可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和准确地进行称重器的内校工作。

通过严格遵循内校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称重器的精度和可靠性,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电子秤作业指导书

电子秤作业指导书

电子秤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电子秤是一种精确测量物体质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和家庭等领域。

为了正确操作电子秤并保证其准确性,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电子秤的基本操作1.1 打开电子秤- 确保电子秤连接到电源并通电。

- 按下电子秤的电源按钮,等待电子秤启动。

1.2 放置测量物体- 将待测量的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测量平台上。

- 确保物体与秤台接触坚固,避免晃动或者滑动。

1.3 读取测量结果- 等待电子秤稳定,显示屏上的数值住手变化。

- 读取显示屏上的测量结果,注意单位和精确度。

二、电子秤的校准方法2.1 校准前的准备- 确保电子秤处于稳定的环境中,避免受到外界震动或者干扰。

- 清理电子秤的测量平台,确保没有任何杂物。

2.2 校准过程- 按下电子秤上的校准按钮,进入校准模式。

- 根据电子秤的使用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 按照指示进行校准操作,通常是使用校准砝码或者参考物体进行调整。

- 完成校准后,按下确认键保存校准结果。

2.3 校准结果验证- 使用已知质量的物体进行验证,检查电子秤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 如果测量结果有偏差,重新进行校准操作。

三、电子秤的维护与保养3.1 清洁电子秤- 定期清洁电子秤的测量平台和外壳,避免灰尘或者污垢影响测量准确性。

- 使用干净的、柔软的布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化学溶剂。

3.2 避免过载- 了解电子秤的额定负载范围,避免超过其承载能力。

- 对于大型物体,可以分批次进行测量,避免超过电子秤的限制。

3.3 定期校验- 根据使用要求,定期进行电子秤的校验,确保其准确性。

- 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校验,或者使用已知质量的校准物体进行自行校验。

四、电子秤的注意事项4.1 避免震动和冲击- 电子秤对震动和冲击非常敏感,使用时应避免剧烈震动或者碰撞。

- 尽量将电子秤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避免频繁挪移。

4.2 避免高温和潮湿- 电子秤对高温和潮湿环境敏感,使用时应避免放置在高温或者潮湿的地方。

电子称校准作业指导书

电子称校准作业指导书
行委外维修,维修后重新进行校验。无法或没有维修价值的电子秤由使用部门进行报废。
5.0相关文件:
《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6.0相关记录表格:
6.1《电子称校准记录表》
制 定
唐云鹤
审 核
批 准
日期
2019-03-15
日期
日期
1.0目的:
借助标准砝码校验公司内的电子秤,保证称重的准确、有效。。
2.0适应范围:
公司内新购或在线到期送校的电子秤
3.0相关责任部门:
3.1仪器校准员
4.0作业内容:
4.1 校验周期:1年1次
4.2 校验设备:经外部校验合格的砝码
4.3 外观检查,天平上应有型号、名称、出厂厂家、最大量程、 分度值及准确度级别等。天平托盘平整,数字显示屏干净清晰,按键完好无损。
4.4 电子秤分度值校准,选择标准砝码放置于电子秤托盘中心置位,测试电子秤的最小可分辩载荷(分度值)。测量结果要符合电子秤自身标识的分度值。
4.5电子秤重复性误差校准,取1000g的标准砝码,先后4次放置于电子秤托盘的中心位置,记录电子秤每次稳定后的读数。测量结果可接受范围为±1.0e。
4.6 电子秤四角误差校准,取500g标准砝码分别放置于天平托盘的四角位置,记录电子秤稳定后的读数。
测量结果可接受范围为±0.5e。
4.7 电子秤示值误差校准,将校验后的标准砝码分别放置在天平托盘的中心位置,记录电子秤稳定后的读
数。
4.8 异常处理
4.8.1 新购电子验线使用的,正常到期送校不合格的电子秤,使用部门部开具计量器具维修申请单,进

电子秤内校指导书

电子秤内校指导书

电子秤内校指导书1.0 目的确保公司电子秤设备输出准确性,以保障产品质量,电子秤设备需定期自行校正,特订定此校正方法。

2.0 范围依据JJG539-1997 《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适用于数字指示秤检测各种型号之校正。

3.0 责任3.1 全公司的计量工作在品管部的直接领导下,由计量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3.2 组建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

3.3 建立企业计量标准,配备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

3.4 统一管理计量器具,完善公司量值传递系统。

编制计量标准器、工作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计划,组织开展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工作。

制定检定方法,确保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要求,保证计量器具准确可靠。

3.5 统一管理计量工作原始记录和技术档案及计量检测数据。

3.6 负责对计量器具购置计划的监督审核和调整工作。

3.7 计量器具由配备到报废的全过程,由计量室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4.0 定义数字指示秤:指装有电子装置的秤,如:电子台秤5.0 流程图6.0 程序6.1 概述利用已校正妥之砝码组比对待校电子指示秤之准确性。

6.2 必备条件6.2.1 标准件:M1砝码组。

6.2.2 环境条件温度25±5℃、相对湿度55±20%RH。

6.2.3 校正人员:需经相关训练。

6.2.4 其他需用物品:无6.2.5 对检定设备要求:检定装置的标准砝码误差,应不大于秤相应秤量最大允许误差的1/3。

6.3 校正前准备6.3.1 检查(1) 首先检查待校件各部份是否正常,有无损坏变形、铭牌等级标识清晰(目测)。

(2) 指示灯是否能正确显示,各按键是否正常,如不正常或损坏则送修后再校或报废。

(3) 带水平调速装置的秤,测试前应将秤调至标准位置.(4) 置零装置或除皮装置的准确度.将示值摆脱自动置零和零点跟踪范围(如加放10e的砝码),然后按照 6.5 计量零点误差.6.4 校正方法6.4.1 校正点如下:(1) 由零点起由小到大的顺序加砝码至最大秤量,用相同的方法缷砝码至零点,测试应选定以下5个秤量:(A)最小秤量;允许误差为0.5e(B)25%最大秤量; 允许误差为0.5e(C)50%最大秤量; 允许误差为 1.0e(D)75%最大秤量; 允许误差为 1.0e(E)最大秤量; 允许误差为 1.5e注:加缷砝码时应分别逐渐地递增或递减. 如果秤装配了自动装置零或零点跟踪装置,在测试中可以运行.若使用小砝码组合,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区域,避免还必要迭放,也还可超出界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秤内校指导书
1.0 目的
确保公司电子秤设备输出准确性,以保障产品质量,电子秤设备需定期自行校正,特订定此校正方法。

2.0 范围
依据JJG539-1997 《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适用于数字指示秤检测各种型号之校正。

3.0 责任
3.1 全公司的计量工作在品管部的直接领导下,由计量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3.2 组建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

3.3 建立企业计量标准,配备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

3.4 统一管理计量器具,完善公司量值传递系统。

编制计量标准器、工作计量器具的周
期检定计划,组织开展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工作。

制定检定方法,确保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要求,保证计量器具准确可靠。

3.5 统一管理计量工作原始记录和技术档案及计量检测数据。

3.6 负责对计量器具购置计划的监督审核和调整工作。

3.7 计量器具由配备到报废的全过程,由计量室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4.0 定义
数字指示秤:指装有电子装置的秤,如:电子台秤
5.0 流程图
6.0 程序
6.1 概述
利用已校正妥之砝码组比对待校电子指示秤之准确性。

6.2 必备条件
6.2.1 标准件:M1砝码组。

6.2.2 环境条件
温度25±5℃、相对湿度55±20%RH。

6.2.3 校正人员:需经相关训练。

6.2.4 其他需用物品:无
6.2.5 对检定设备要求:
检定装置的标准砝码误差,应不大于秤相应秤量最大允许误差的1/3。

6.3 校正前准备
6.3.1 检查
(1) 首先检查待校件各部份是否正常,有无损坏变形、铭牌等级标识清晰(目测)。

(2) 指示灯是否能正确显示,各按键是否正常,如不正常或损坏则送修后再校或报
废。

(3) 带水平调速装置的秤,测试前应将秤调至标准位置.
(4) 置零装置或除皮装置的准确度.
将示值摆脱自动置零和零点跟踪范围(如加放10e的砝码),然后按照 6.5 计量零点误差.
6.4 校正方法
6.4.1 校正点如下:
(1) 由零点起由小到大的顺序加砝码至最大秤量,用相同的方法缷砝码至零点,测试
应选定以下5个秤量:
(A)最小秤量;允许误差为0.5e
(B)25%最大秤量; 允许误差为0.5e
(C)50%最大秤量; 允许误差为 1.0e
(D)75%最大秤量; 允许误差为 1.0e
(E)最大秤量; 允许误差为 1.5e
注:加缷砝码时应分别逐渐地递增或递减. 如果秤装配了自动装置零或零点跟踪装置,在测试中可以运行.若使用小砝码组合,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区域,避免还必要迭放,也还可超出界线。

6.4.2 量测方法
(1) 偏载测试
(A) 使用质量大的砝码要比使用许多小砝码组合的效果好,若使用单一砝码,应
放在区域中心位置;
(B) 不多于四个支承点的秤:
将砝码依次加放在面积约等于承载器1/4的区域内,如图1或近似于图2所示.
(C) 多于四个支承点的秤:
将砝码加放在每一个支承点上方,所占面积约等于承载器的1/N,N为支承点的个数.
(2) 鉴别力测试:(注:鉴别力测试可在称量测试中进行)
在最小秤,50%最大秤量和最大秤量进行鉴别力测试.
在承载器上加放某一定量的砝码和10个0.1d小砝码,然后依次取下小砝码,直到
示值I确实地减少了一个际分度值为I-d,见图3.
开始示值为200g,取下一些小砝码,直到示值变为I-d=190g.
加上0.1d=1g后,再加1.4d=14g,则示值必须为I+d=210g.
(3) 重复性测试
分别在约50%最大秤量和接近最大秤量进行两组测试,每组至少重复8次,每次
测试前,应将秤调至零点位置,如果秤具有自动置零或零点跟踪装置,测试时应
运行。

6.4.3 读取待校电子秤设备之量测值,为该校正点之器示值,登记于《电子秤检定记录表》
内。

6.5 误差计算
示值示较小分度值(不大于0.2e)的秤,采用闪点方法来确定化整前的示值,方法如
下:
秤上的砝码m,示值是I,逐一加放0.1e的小砝码,直至秤的示值明显地增加了一个e,变成(I+e),所在有附加的小砝码为△m,化整前的示值为P,则P由下列公式给出;
P=I+0.5e-△m
化整前的误差为:
E=P-m=I+0.5e-△m-m
化整前的修正误差为:
E
C =E-E
≤mpe
式中: E
0为零点或接近零点(如10e)的误差
.
6.6 校正后完成事项
6.6.1 校正人员对校正结果加以判定并处理。

7.0 校准结果的处理
经校准符合本规范要求的贴上已校准的合格标签,做好内部校准报告归档;不符
合的立即暂停使用,并注明不合格项目。

8.0 校准周期
6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