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杭白菊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
杭白菊栽培技术

杭白菊栽培技术
杭白菊(AjaniapacificaJ.Forbes)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它的白色花朵像雪一样,给人以宁静和清新的感受,因此很受欢迎。
它也是著名的草本植物,由于具有抗逆性,在广泛的气候条件中均能茁壮生长,诱发了大量的养护者的关注,因此我们要介绍一下杭白菊的栽培技术。
杭白菊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喜欢接受充足的阳光。
由于它在落叶树下发达,它被认为是野外植物,因此它有良好的耐旱性。
它也适应土壤贫瘠,并且能够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但最适宜在中性土壤中生长。
在室外播种之后,应将播种地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潮湿,这样能使花发芽、生长形良好。
杭白菊采用繁殖法繁殖,繁殖的方法是从花床上取下有花蕾的植株,然后将它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并且时常浇水,秋季足月时可以收获种子,冬季可以种植这些种子,在春季时即可看到花蕾,非常方便。
杭白菊除具有美观的外观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它的花朵可以采集,提取出来的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症,抗菌,解热,杀虫灭螨,调血等作用,可以治疗痔疮,肝炎,胃炎,口腔疾病,妇科疾病等多种疾病,用药效果显著。
杭白菊栽培技术是要考虑土壤,气候,繁殖和肥料调配,同时做好栽培控制。
土壤一定要选择温暖潮湿的中性土壤,比较适宜,另外要控制好施肥,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这样能保证营养充足,并促进
植物生长;最后要做好除草,经常除锈,花期及时施药,这样能让植物有良好的生长状况,对于那些不耐寒的植物,应及时把它们收藏起来,避免受冷的伤害。
杭白菊的栽培技术是很简单的,但也要注意做好土壤,环境,施肥,清理,保护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它发达,产生大量的美丽的白色花朵,让人们陶醉其中。
《高效杭白菊种植技术与栽培要点》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高效杭白菊种植技术与栽培要点》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高效杭白菊种植技术与栽培要点》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高效杭白菊种植技术与栽培要点》一、引言杭白菊,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中药材,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杭白菊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背景介绍杭白菊,学名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原产地为我国浙江省杭州市,故得名“杭白菊”。
杭白菊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花瓣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降血压等多种功效。
在民间,杭白菊还有“植物抗生素”之美誉。
杭白菊的价值及市场前景杭白菊的药用价值不仅被我国人民认可,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关注。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杭白菊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
此外,杭白菊还可以制作成茶饮、糕点等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
因此,掌握杭白菊的种植技术,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杭白菊种植过程中存在技术瓶颈和市场需求波动等问题,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面临一定风险。
为了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益,增加收入,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效杭白菊种植技术与栽培要点,以期为杭白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杭白菊种植的生物学特性杭白菊的分类及品种选择杭白菊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根据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的差异,可分为多个品种。
桐乡市番茄-杭白菊轮作栽培技术

导读:桐乡市崇福张继东家庭农场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轮作栽培促早番茄和杭白菊,经济效益高,2019年每1hm2产值达到35.7万元。
该模式既缓解了大棚蔬菜的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又实现了杭白菊的节本增效管理,有力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经过近2年的试验示范,非常适宜浙北地区大棚种植,建议可以加大示范和推广。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农业自然资源优越,形成设施蔬菜、蚕桑、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和杭白菊、湖羊特色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杭白菊()又名甘菊,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桐乡传统特色农产品,具有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的特点,药用价值很高,桐乡种植面积稳居全国之首[1]。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全市设施蔬菜面积大幅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土壤盐渍化、连作障碍、病虫害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3]。
番茄—杭白菊轮作栽培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缓解蔬菜连作障碍,因此推广番茄—杭白菊轮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桐乡市崇福张继东家庭农场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番茄—杭白菊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19年产值达35.7万元/hm2。
1茬口安排番茄10月中旬播种,12月中旬定植,翌年4月初开始采收,6月20日拉秧,清除剩余茎秆,全园翻耕。
杭白菊4月下旬开始扦插育苗,综合考虑杭白菊生长习性可以适当提早扦插育苗,培育多分枝杭白菊壮苗,于6月下旬定植,10月底采收胎菊,11月下旬采收结束。
2经济效益根据2019年对桐乡市张继东果蔬家庭农场的调查(表1),农场采用促早番茄—杭白菊轮作模式,番茄产量32100kg/hm2,平均价格7.08元/kg,产值227268元/hm2;杭白菊产量11160kg/hm2,平均价格11.63元/kg,产值129790元/hm2。
3大棚番茄栽培技术3.1品种选择为获得高效益,建议选用品质优、早熟性好、耐低温的鲜食番茄桐乡市番茄—杭白菊轮作栽培技术张继东吴金毛金晓毅周梦艳冯明慧曹亮亮马常念基金项目:浙江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张继东,桐乡市崇福张继东家庭农场,浙江桐乡,314511吴金毛,冯明慧,曹亮亮,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桐乡农业科学研究所金晓毅,周梦艳,桐乡市崇福镇农经中心马常念,通讯作者,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桐乡农业科学研究所,314512,E-mail:******************收稿日期:2020-06-17大棚番茄321007.0822726862250165018杭白菊1116011.631297907087558915作物产量kg/hm2均价元/kg产值元/hm2生产成本元/hm2效益元/hm2表1番茄—杭白菊轮作栽培模式效益黄色密码番茄29--品种或组合,如浙樱粉1号、黄妃、黄色密码等。
杭白菊的种植须知

杭白菊的种植须知
杭白菊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具有观赏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
下面是它的种植须知:
1.适宜种植地点:杭白菊喜欢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环境,适宜在花坛、花境、花盆等种植。
2.种植季节:适宜在春、夏、秋三季进行种植,夏季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
3.选购花苗:购买花苗时要选择株形健康、枝叶茂盛、无病虫害的植株。
4.土壤处理:对种植区域进行土壤翻松、杂草清除等处理,并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5.浇水管理:杭白菊喜湿而怕涝,浇水要适度,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不能过多浇水导致根部受损。
6.施肥方法:杭白菊生长期间需施肥,可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的混合施用方法,每月施一次,并注意施肥浓度不宜过高。
7.病虫害防治:杭白菊易受蚜虫、白粉病、灰霉病等病虫害的侵袭,应及时喷洒相应的农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通过以上几点的合理种植和管理,可以让杭白菊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为家庭增添生机和美好。
杭白菊栽培技术ppt课件

讲课内容
一、概况
(一)主产区域
(二)主要用途
二、特征特性
(一)特征
(二)生长习性
三、种苗生产
(一)扞插法育苗 (二)分根法育苗
四、大田生产
(一)田块选择
(七)防渍抗旱
(二)栽植前准备 (八)合理施肥
(三)定植时间与密度 (九)病虫害防治
(四)定植方式
(十)防止倒伏
(五)压条
(十一)采 收
由于春天生长速度快,植株木质化程度低,不易成活,因此,要选 择阴雨天后或雨前定植,以提高成活率。一般在4月上中旬定植,最迟 不超过5月上旬。定植密度根据种植制度和栽种时期而定,一般每亩苗 数在3500—5000株之间。偏迟种植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如有间作物, 间作物须保证在7月中旬前收获
(四)定植方式
(六)白菊也称茶菊、杭菊,是由野生 种变,经人工选育而来。原产于浙江省桐乡市,栽培面积约 3.5万亩,年产干花近5000吨。近年来外省发展很快,如苏、 皖、粤、赣、鄂、湘、川等地都有种植,全国栽种面积超过 10万亩,年产量1万余吨。
(二)、主要用途:药用 、 饮品(菊花茶)和加工饮 料。杭白菊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保健饮品,气味芬芳,已有 数百年的饮用历史。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 素和微量元素,中华医学研究表明,杭白菊具有养肝明目、 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 历年来还销往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我国港、澳地区。按中国人 的饮用习惯,在植物饮料中,除了茶以外,就要数杭白菊了
特征特性
(一)、特征
杭白菊,为菊科菊属众多菊花品种之 一。 植物学特征:
为宿根草本植物,株高60-150公分,茎直立,分枝、 茎部有时木质化,具细 毛或绒毛。叶有柄,叶柄卵圆形 至窄长圆形, 长3-5公分;宽3-4公分,先端钝,茎部心 形,叶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大小不 等,直径2-5公分,单生枝端或叶腋或排列成伞房状,外 层总苞片绿色,舌状花白色,花辩长约2.2-2.5公分,宽 0.5—0.7公分雄蕊在子房下位,花柱线形柱头2裂,瘦果 短圆形,果 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杭白菊栽培技术

杭白菊适宜生长在温暖的环境 中,一般适宜生长温度在15-
25℃之间。
湿度
杭白菊要求生长环境的相对湿度 较高,一般为70%-80%。
土壤
杭白菊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肥沃 的微酸性土壤中。
开花及种子形成过程
开花时间
杭白菊一般在秋季开花,花期 集中在9-11月份。
种子形成
杭白菊的种子一般在次年春季 成熟,种子成熟后可以进行采
3
杭白菊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菊花产区的 首位。
02
生物学特性
植物学特征
属于菊科植物
杭白菊是一种属于菊科的植物,常生长于我国南 方地区。
多年生草本
杭白菊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一般在30100cm之间。
头状花序
杭白菊的花序为头状花序,直径约2-4cm,通常 有3-4层花,花冠为舌状。
生长环境要求
杭白菊栽培技术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生物学特性 • 栽培技术 • 病虫害防治 • 采收与加工 • 应用与市场前景
01
概述
杭白菊简介
杭白菊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眩等病症。
杭白菊也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花卉,在中国的菊花品种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
收和繁殖。
种子保存
为了延长种子寿命,可以将其 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或
者低温保存。
03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杭白菊枝条作为插穗,用蛭石或沙土作为基质进行扦插,保持 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繁殖成活率较高。
分株繁殖
杭白菊根部容易萌发出新的植株,可利用这些新植株进行分株繁殖,将分株分别 栽植即可。
杭白菊栽培技术

杭白菊栽培技术
杭白菊,也叫金莲花、红花菊等,是菊花品种之一,属于复合花中形态最美、品质最优良的一种。
其花色鲜亮艳丽,个大、花型美观,在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方面都非常高。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杭白菊的栽培技术,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选地并预备土壤
杭白菊生长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土壤要求壤肥厚实、排水良好、PH值在6-7之间。
因此,选地的时候最好选择太阳充足、通风良好、不积水的地方。
在整地之前,将其浇水,使其变得湿润,利于抓结土壤,从而为之后的杭白菊栽培铺好基础。
二、繁殖方式
杭白菊的繁殖方式有播种、扦插和分株繁殖三种。
其中,分株繁殖较为简单,且较为保险,适合初学者。
扦插繁殖有一定难度,但成活率高,播种繁殖又可以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一般在3-4月进行,秋播一般在9月下旬进行,但播种繁殖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否则会影响发芽率和生长。
三、养护过程
杭白菊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水分和养分。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湿润或过于干燥,同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施
肥,否则容易导致影响花朵品质。
在每年的生长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修剪,保持杭白菊与形态美观、健康成长。
四、病虫害防治
杭白菊易患病虫害,如灰腐病、叶霉病、红蜘蛛等。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病虫害防治方法,如掌握好杭白菊喜光喜温的特点、及时清理落叶等,以减少害虫滋生的机会。
以上就是杭白菊的栽培技术介绍,这里提醒大家,在栽培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对杭白菊的环境、养分和防治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更好的栽培效果。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杭白菊种植方法和时间

杭白菊种植方法和时间
杭白菊,又名菊花、秋菊,是秋季开花的观赏植物,因其花朵洁白如雪,又寓意长寿,被人称为“白菊之王”。
如果您想在自家庭院中种植杭白菊,以下是具体的方法和时间:
一、种植方法
1. 土壤要求:杭白菊喜欢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沙质壤土和砾石土都是较好的种植土壤。
2. 种植季节:最佳的种植季节是在春、秋季节,因为此时气温适宜,适合作物萌芽和成长。
3. 种植深度:杭白菊的种植深度为2-3厘米,土层覆盖时间不超过10天。
4. 浇水:每周浇水1-2次,保持土壤湿润。
5. 施肥:每月施一次肥,以有机肥为宜。
杭白菊对钾元素特别敏感,施肥时可以多添加一些钾肥。
二、种植时间
1. 春季:春季是杭白菊生长的关键时期,适合进行春季育苗。
在3-4月进行播种,这样可以使杭白菊在春季充分生长。
2. 秋季:在9-10月份进行种植适宜,春季种植的杭白菊也可以在秋季继续成长和开花。
此外,也可以选择春季和秋季一起种植,以保证不同阶段的花朵开放。
总之,杭白菊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只要注意以上种植方法和时间,就能在自家庭院中欣赏到长寿之花的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乡市杭白菊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
杭白菊是桐乡传统特色农产品,己有370余年栽培历史,因其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杭白菊的种植业一直经久不衰,是我国中药材中重要品种之一,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
目前全市杭白菊的种植面积达4.5万亩左右,年产5000余吨,占全国白菊花类总面积的60%,杭白菊总产量的90%以上。
桐乡杭白菊除了药用功能外,还以其色、香、味、形“四绝"成为饮用菊之佳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著名的药饮兼用品种。
多年来一直畅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国家,是我市传统的出口名特产品,近几年正向欧美和日本市场拓展。
1999年桐乡市被国家命名为杭白菊之乡,2002年,桐乡杭白菊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并通过杭白菊强制性国家生产标准。
杭白菊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使杭白菊在原产地域的生产、加工及贸易更加规范,为杭白菊的质量提高,规范了市场秩序,为进一步开拓欧美市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分别建立无公害杭白菊基地5.229万亩、绿色食品基地1430亩,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和消费观念增强,其产品逐步向优质、绿色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杭白菊产量、质量,结合国家级杭白菊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实施,制定本杭白菊标准化生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品种选择
选用、推广生长较好、品味较佳的迟小洋菊、早小洋菊两个品种,压缩大洋菊,淘汰品质较差的异种大白菊,以保持杭白菊地道品质、提高桐乡杭白菊整体质量,作种苗床的田块在上年生长期及花期要进行选种和提纯复壮,清除杂株。
二、培育壮苗
1、苗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地势高燥、菊花生长好、病虫害少的田块留种,并做好清除杂草和安全越冬。
2、培育壮苗:苗床开春后施人粪尿2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周边开好排水沟,择期移栽,春天一般生长速度快,植株木质化程度低,不易成活,因此要选择阴雨天后或雨前定植,
以提高成活率。
3、壮苗选择:移栽时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单株高12~25厘米、茎粗壮、根系发达的菊苗。
三、大田管理
1、实行轮作:由于老区土壤较实,一般每两年进行轮作,原地连作,须改畦深翻,忌原畦重茬;最好选择水旱轮作,有利于减轻病害。
2、底肥及大田整理:栽植前应先对大田翻耕一次,并结合整地施入底肥。
视田块肥力,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作畦宽1.2米,沟宽0.3米,畦面程龟背形。
3、定植时间与密度:
杭白菊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
定植密度根据耕作制度和栽种时期而定,一般每亩苗数在3500-5000株之间。
种植偏迟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如有间作物,间作物须保证在7月中旬前收获。
栽植方式:可采用穴栽或开定植沟栽种,密度为1.2米×20—30厘米,每穴2株,种植深度10—15cm,栽在每畦中间,穴施磷肥50公斤/亩;定植推迟,植株偏大,定植时可适当斜栽,植后须浇足定根水,遇干旱则须浇水抗旱,以确保成活率。
4、种植模式:主要以水旱轮作和旱地套作二种方式,水旱轮作可减轻病害,获得优质高产;菊花生育期限长达8个月,前期生长慢,农民多以间套作为主,桑(果)园套作、烟菊套作、菊豆套作(豇豆、大豆)、菊菜套作等,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间套作作物一般7月中旬前清理完毕,并及时压条和肥水管理,确保菊苗后期正常生长,管理得当对菊花产量、质量影响不大。
3、压条: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市均以篱笆式栽培为主,但因小洋菊枝条较软,易倒伏,须多次培土,工本大,且抗旱能力差,因此到9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压条栽培法。
菊花压条分1—2次进行,第一次在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当苗高30-50厘米时可进行,此时菊苗木质化程度低,茎杆软易分播均匀。
压条前,须除草松土,松土深度,在菊苗行两边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或羊栏肥1000公斤,压条时把枝条向两边分揿倒在地,每隔10厘米左右压上泥块,保证枝条充分与松土接触,有利菊苗节节生根和节部侧枝生长。
待新侧枝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二次压条,这时压条的方向由密处压向稀处,使菊苗生长趋于平衡,最迟在7月底前结束。
4、摘心(打顶):菊苗摘心可促进菊苗分枝和菊枝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
摘心时间在压条后,当新稍长到10—15cm时摘心,兼顾新枝高度与全园平衡,使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长,花期整齐。
生产上视长势,一般分1—2次进行,目前多数农户采用一次摘心,摘心在6—8月份进行,使菊苗分枝数达每亩12万株左右。
摘心须在8月底结束,过迟影响菊花后期生长,菊苗再次分枝力弱,花蕾小,开花推迟,且易受早霜危害。
四、肥水管理
1、防渍抗旱:
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对水反应敏感,怕涝怕旱,特别是春雨及梅雨天气影响,如沟渠不畅造成田块积水,容易出现沤根现象,基部叶早衰甚至全株死亡。
因此,需做好开沟作畦(特别是低洼田块),做到排灌畅通,以改善通气条件,减少病源菌感染;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出现菊苗失水萎缩,要及时沟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长。
2、合理施肥:
大田施肥原则:重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
前期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后期则以速效肥料为主。
主要有以下几次肥:
(1)基肥:栽种前结合整地翻耕时施入或开沟条施每亩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有机肥种类主要有:人粪尿、羊栏肥、鸭粪等,并配施磷肥50公斤。
(2)活苗肥:栽种活棵后用人粪尿50—100公斤,兑水浇施,促使发棵。
(3)压条肥:压条前在菊苗行两边铺施羊肥每亩1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并用松土覆盖后压条。
(4)分枝肥:8月份在每次摘心后施入,每次用人粪尿100—150公斤兑水浇施或施复合肥10公斤。
(5)蕾肥:9月上、中旬是菊花现蕾期,这时进入生长盛期及生殖生长期,需肥量大,施用尿素或进口复合肥15—20 公斤,促使花蕾增多、增大,开花整齐,可视生长状况施1—2次。
五、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杭白菊病害主要为叶枯病为主,发病时期为6—9月。
防治方法:注意做好轮作、合理密度和排水降湿,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井岗霉素100倍防治。
2、虫害防治:
菊苗虫害主要有蚜虫、夜蛾类及蝗虫,可用高效低毒类农药进行防治,并在收获前15天停用农药。
严禁使用氧乐果、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根据预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
提倡使用频振式诱虫灯、黄板纸诱杀害虫。
蚜虫:多在9月上旬至10月发生,2%以上叶、花蕾有蚜虫为防治适期,视蚜虫发生情况,每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一般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
夜蛾类: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8月底开始为害,一般每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可用5%抑太保1500倍或10%安打3000倍防治。
(该类药物对蚕桑特别敏感,须进行隔离防治,并要求专用药水桶,过后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在桑菊混栽区建议使用50%辛硫磷800—1000倍或20%灭多威1500倍防治。
六、及时做好护栏,防止倒伏
七、采收
按加工、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摘标准:用作胎菊的在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刚冲破包衣但未伸展为标准;一般饮用菊在花芯散开20—50%为标准;药用以花芯散开50—70%为标准,做到分批、分级采收,一般3次。
如遇低温早霜,要及时用稻草或遮阴网覆盖,采后须及时出售鲜花或自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