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的活动课教案.doc
小学珍惜粮食活动实施教案

【小学珍惜粮食活动实施教案】一、活动背景粮食是人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重要物质。
当前我国粮食浪费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学生对粮食的珍惜意识不强,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引导他们珍惜粮食、养成节约习惯。
二、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3.唤起学生关注国家粮食安全的意识。
三、活动内容1.粮食知识教育▪向学生介绍粮食的种类、来源、营养价值等基本知识。
▪讲述粮食浪费的危害,引导学生从个人出发,珍惜粮食,树立爱国、珍惜粮食的观念。
2.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农田,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从而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的珍贵性。
▪在班级中开展粮食浪费纪录活动,监督和鼓励同学们减少粮食浪费。
▪利用科技手段制作珍惜粮食宣传海报等,让更多的人了解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在校园内种植农作物,让他们从中了解种植过程,并让他们体验粮食出产过程的辛苦和付出。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引导思考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粮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2.情感教育法:通过情感渗透、自我感受、亲身体验等方式,唤起学生珍惜粮食的情感。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珍惜粮食海报设计、粮食浪费记录等任务,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组织方式1.通过多种媒介,展开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
2.邀请专业人士到校授课,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班级内部分工合作,收集、整理好参观的农田。
六、教学评价1. 考核各环节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珍惜粮食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2. 对流程实施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探讨优化。
七、活动效果1.孩子们在了解粮食的珍贵后,消减了粮食浪费行为,增强了珍惜粮食意识。
2.让学生关注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
3.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农业,增强了生态环保意识,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
小学珍惜粮食活动实施教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他们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培养了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大班珍惜粮食活动教案

大班珍惜粮食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增强节约粮食的意识。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粮食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具。
2.“珍惜粮食”主题活动手册。
3.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4.班级环境布置:粮食展示区、节约粮食标语等。
三、活动过程(一)主题活动:粮食的来之不易1.开场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2.讲解粮食生长过程师:我们吃的粮食,如大米、面粉、玉米等,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他们需要耕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割等,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收获粮食。
3.观看粮食生长视频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4.讨论粮食的来之不易师: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粮食是不是来之不易?(二)实践活动:节约粮食,从我做起1.讲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师:小朋友们,我们要珍惜粮食,因为粮食来之不易。
现在地球上还有很多地方的人吃不上饱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节约粮食。
2.学习节约粮食标语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约粮食的标语,学会它们,传播给更多的人。
3.绘画:珍惜粮食,从我做起师:现在,请大家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心中的节约粮食场景,比如: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等。
4.分享绘画作品师:请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节约粮食心得。
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2.布置家庭作业师:回家后,请小朋友们向家人分享今天的活动,让家人也一起加入节约粮食的行动。
四、活动延伸1.班级环境布置:在教室里设立粮食展示区,展示各种粮食实物,让幼儿随时观察、了解粮食。
2.举办“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节约粮食心得。
3.定期开展节约粮食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节约意识。
五、活动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粮食的认识和节约粮食的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珍惜粮食从我做起》课程教案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源和重要性,认识到珍惜粮食的意义。
3. 提高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粮食的来源和种类2. 粮食浪费的现象和危害3. 珍惜粮食的方法和技巧4. 关爱他人,分享粮食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粮食的来源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粮食的种类、生长过程以及粮食浪费的现象和危害。
3. 互动:分组讨论如何珍惜粮食,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4. 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珍惜粮食就是关爱社会、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粮食的来源、种类和浪费现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珍惜粮食的方法和技巧。
3. 分享法: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粮食来源和种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粮食浪费现象和危害的认识程度。
3. 学生是否能提出有效的珍惜粮食方法和技巧。
4. 学生关爱他人、分享粮食的思想意识。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粮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分组讨论的道具或材料。
3. 准备教学评价的问卷或测试题。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各种粮食的图片,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2. 视频:播放粮食生长过程的视频,以及粮食浪费的实例视频。
3. 道具:准备一些粮食实物,如大米、小麦等,用于展示和互动环节。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粮食的来源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粮食的种类、生长过程以及粮食浪费的现象和危害。
3. 互动:分组讨论如何珍惜粮食,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4. 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珍惜粮食就是关爱社会、关爱他人。
5. 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珍惜粮食的行动,并写下感悟。
九、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如参观农场或粮食加工厂,让学生亲身体验粮食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2. 开展一次粮食浪费减少活动,如举行粮食浪费减少比赛,鼓励学生减少粮食浪费。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爱惜粮食》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爱惜粮食》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课程,主题为“爱惜粮食”。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引导幼儿树立爱惜粮食、珍惜食物资源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案目标1.认识食物资源的珍贵性,明白爱惜粮食的重要性;2.能够简单表达对粮食的珍惜和节约意识;3.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分享粮食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粮食模型或图片;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绘画工具等;3.故事书籍:《小熊和丰收的果实》等。
四、教学活动1. 初识粮食资源的宝贵•通过观看粮食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幼儿认识粮食的来源和价值;•讲解粮食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
2. 爱惜粮食,节约食物•多角度讲解粮食的珍贵性,启发幼儿爱惜粮食的意识;•讲述相关的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节约的重要性。
3. 合作与分享•通过游戏或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粮食的意识;•引导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分享食物的快乐和意义。
4. 情感体验•组织幼儿亲手制作简单食物,让他们体会粮食的用心和珍贵;•培养幼儿对粮食的情感体验,增强其爱惜粮食的自觉性。
五、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粮食的态度和行为;•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用简单的评估方式评定幼儿在教学后的学习效果。
六、延伸活动1.与家长一起做节约粮食的实践活动;2.参观当地的农场或超市,了解粮食的来源和加工过程;3.组织小型爱粮行动,向周围的邻居或社区传递爱惜粮食的理念。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相信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爱惜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出节约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携手培养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绿色的社会!。
综合实践活动《珍惜粮食-从我做起》课程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珍惜粮食-从我做起》课程教案一、活动主题: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粮食的重要性,认识到珍惜粮食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粮食浪费问题的关注度,积极参与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中来。
三、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五、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关于粮食浪费的数据、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展示我国粮食浪费的现状,引起学生的关注。
2. 学习粮食知识(5分钟)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种类、生长过程等,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3. 讨论粮食浪费问题(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粮食浪费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4. 签订节约粮食承诺书(5分钟)学生自发签订节约粮食承诺书,表示将从自己做起,节约粮食。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对珍惜粮食的认识和态度。
2.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自觉践行节约粮食的行动。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内的粮食种植实践活动,体验农耕文化,增强对粮食的珍惜意识。
2. 开展“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分享节约粮食的方法和经验。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例说明节约粮食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定期开展类似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节约粮食意识的培养。
十、教学资源:1. 粮食知识资料。
2. 粮食浪费数据和图片。
3. 节约粮食的宣传资料。
六、活动实施步骤:1. 调查了解(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了解自己家庭、学校、社区中存在的粮食浪费现象,以及人们对粮食浪费的看法。
2. 分享调查结果(5分钟)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让大家对粮食浪费有更深入的了解。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教案6篇

节省粮食从我做起教案6篇节省粮食从我做起教案篇1一、课堂主题一粒粮食,一滴汗水二、课堂目的:1、利用图片和一些数据让小伙伴初步了解粮食的挥霍近况。
2、简要介绍光盘行动的内容宗旨。
3、提倡小伙伴行动起来,厉行节省,珍惜粮食。
4、用趣味游戏(光盘游戏)深小伙伴们的光盘意识。
三、参加人员晴天,小鹿,大熊,芭乐。
四、课前准备1、准备关于光盘行动的手绘海报;2、准备ppt,讲解。
五、课堂流程(一)引入主题首先自我介绍,与小伙伴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小伙伴们看着黑板你有没有猜到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呢?没错,就是与粮食有关,大家都知道,粮食在我们生活中是不行或缺的,我们倚靠它长高长壮。
那大家知道粮食有那些吗?(让小伙伴们举手回答)列举:包含小麦、水稻、玉米、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和青稞等(第二张图片)大家看到这张图片,你们能想到什么?(先自由发言,在引导学生往古诗《悯农》上想)可谈谈农民如何工作辛苦,再请一个小伙伴高声背诵,鼓掌并让全班一起背诵。
(二)简要介绍目前粮食紧缺及挥霍近况(第五张)通过一个故事引小伙伴的注意,然后说明挥霍食物后的影响(后果是挥霍了中国的社会资源,影响了中国社会勤俭节省的社会风气,丢弃的食物加添了垃圾处理的压力,污染了环境),然后就饥饿简单谈下在边远山区仍有很多人吃不饱,就舌尖上的挥霍让小伙伴谈谈我们应不应当珍惜粮食?顺带与同学们沟通下平常我们在家里看妈妈做饭是不是辛苦啦,要做很多事情,了解每份佳肴的来之不易。
(三)介绍光盘内容及宗旨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有一种行动叫光盘?也就是所说的吃光食物,不剩饭菜。
这时可有互动,大家认为做到这个难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此活动。
列举:有老师,有学生,还有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
光盘行动对餐厅的影响:有些餐厅就把宣传页夹在菜单的封皮和第一页之间,让顾客翻开菜单就能看到有关“光盘行动”的呼吁。
为了更好地宣传光盘行动,很多餐厅也想出了很多方法。
光盘行动对人们的影响:小小的“光盘行动”在数天内就影响千万人,得到媒体广泛关注,在全国掀起一股“光盘行动”的热潮。
综合实践活动《珍惜粮食从我做起》课程教案2

综合实践活动《珍惜粮食-从我做起》课程教案一、活动主题: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珍贵和重要性,提高节约粮食的意识。
2. 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粮食浪费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40分钟五、活动准备:1. PPT课件2. 粮食图片素材3. 节约粮食宣传海报4. 小组讨论卡片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PPT课件,展示一些粮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粮食的来源和种植过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珍贵和重要性。
二、主题活动一:粮食浪费现象观察(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粮食浪费现象,如餐馆剩菜、学校食堂剩饭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粮食浪费现象,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主题活动二:节约粮食的方法分享(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节约粮食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了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或家人、朋友节约粮食的方法和经验。
3. 每组选取一种方法,进行分享和推广。
四、主题活动三:制定节约粮食行动计划(10分钟)1. 教师发放小组讨论卡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一份节约粮食行动计划。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和展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总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节约粮食的决心和行动计划。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期望和要求。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粮食的珍贵和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制定的节约粮食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六、活动延伸:1. 家庭实践:鼓励学生将节约粮食的行动延伸到家庭中,与家人共同实践节约粮食的理念。
2. 学校宣传:学生可以自愿组成宣传小组,通过制作海报、编写宣传册等方式,向全校师生宣传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珍惜粮食教案详案

珍惜粮食教案详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粮食的重要性,明白粮食浪费的危害;(2)了解粮食的种植、收获、加工和利用;(3)掌握粮食的保存方法和合理利用粮食的技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珍惜粮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珍惜粮食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激发学生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粮食的重要性、粮食的种植和加工、粮食的保存和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珍惜粮食,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熟悉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样品等教学辅助材料;(3)准备实验器材和食材,以便进行实验教学。
2.学生准备。
(1)预习教材,了解粮食的相关知识;(2)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如洗手、整理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向学生展示粮食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引导学生思考粮食浪费的危害,并与学生讨论粮食浪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学习新知识。
(1)粮食的种植和收获,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粮食的种植和收获过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历和生长过程。
(2)粮食的加工和利用,通过实物样品和实验教学,向学生展示粮食的加工过程和不同的利用方式,让学生了解粮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实践操作。
(1)粮食的保存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粮食的保存方法,如密封保存、干燥保存、冷藏保存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比较不同保存方法的效果。
(2)合理利用粮食,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合理利用剩余的食材,如利用剩饭做成炒饭、利用剩菜做成菜肴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厨艺和创新能力。
4.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就珍惜粮食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珍惜粮食的经验和做法,激发学生的珍惜粮食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惜粮食的活动课教案粮食来得不容易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黄袍加身,金屋藏娇,粒粒皆辛苦,颗颗宝中宝。
(稻谷)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
(揭示课题)(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忙,费了多少力。
我呀来得不呀不容易。
)3、结合小表演引导学生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
(出示图片)(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4、朗读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指导看书。
二、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1、小组内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调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边说边展示自己的画,或师出示图片。
三、讨论如何爱惜粮食。
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
2、全班交流。
3、读儿歌《爱惜粮食》。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金黄的谷子碾出来?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大米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四、设计警示语、制作宣传画: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警示语和宣传画。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活动延伸:1、鼓励学生画一画并张贴宣传画,在学校宣传栏里或村里进行宣传。
2、制定一份爱惜粮食的计划书。
3、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爱惜粮食。
粮食来得不容易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黄袍加身,金屋藏娇,粒粒皆辛苦,颗颗宝中宝。
(稻谷)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
(揭示课题)(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忙,费了多少力。
我呀来得不呀不容易。
)3、结合小表演引导学生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
(出示图片)(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4、朗读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指导看书。
二、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1、小组内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调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边说边展示自己的画,或师出示图片。
三、讨论如何爱惜粮食。
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
2、全班交流。
3、读儿歌《爱惜粮食》。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金黄的谷子碾出来?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大米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四、设计警示语、制作宣传画: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警示语和宣传画。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活动延伸:1、鼓励学生画一画并张贴宣传画,在学校宣传栏里或村里进行宣传。
2、制定一份爱惜粮食的计划书。
3、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爱惜粮食。
粮食来得不容易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黄袍加身,金屋藏娇,粒粒皆辛苦,颗颗宝中宝。
(稻谷)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
(揭示课题)(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忙,费了多少力。
我呀来得不呀不容易。
)3、结合小表演引导学生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
(出示图片)(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4、朗读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指导看书。
二、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1、小组内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调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边说边展示自己的画,或师出示图片。
三、讨论如何爱惜粮食。
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
2、全班交流。
3、读儿歌《爱惜粮食》。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金黄的谷子碾出来?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大米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四、设计警示语、制作宣传画: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警示语和宣传画。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活动延伸:1、鼓励学生画一画并张贴宣传画,在学校宣传栏里或村里进行宣传。
2、制定一份爱惜粮食的计划书。
3、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爱惜粮食。
粮食来得不容易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黄袍加身,金屋藏娇,粒粒皆辛苦,颗颗宝中宝。
(稻谷)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
(揭示课题)(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忙,费了多少力。
我呀来得不呀不容易。
)3、结合小表演引导学生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
(出示图片)(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4、朗读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指导看书。
二、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1、小组内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调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边说边展示自己的画,或师出示图片。
三、讨论如何爱惜粮食。
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
2、全班交流。
3、读儿歌《爱惜粮食》。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金黄的谷子碾出来?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大米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四、设计警示语、制作宣传画: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警示语和宣传画。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活动延伸:1、鼓励学生画一画并张贴宣传画,在学校宣传栏里或村里进行宣传。
2、制定一份爱惜粮食的计划书。
3、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爱惜粮食。
粮食来得不容易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黄袍加身,金屋藏娇,粒粒皆辛苦,颗颗宝中宝。
(稻谷)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
(揭示课题)(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忙,费了多少力。
我呀来得不呀不容易。
)3、结合小表演引导学生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
(出示图片)(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4、朗读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指导看书。
二、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1、小组内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调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边说边展示自己的画,或师出示图片。
三、讨论如何爱惜粮食。
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
2、全班交流。
3、读儿歌《爱惜粮食》。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金黄的谷子碾出来?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大米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四、设计警示语、制作宣传画: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警示语和宣传画。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活动延伸:1、鼓励学生画一画并张贴宣传画,在学校宣传栏里或村里进行宣传。
2、制定一份爱惜粮食的计划书。
3、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爱惜粮食。
粮食来得不容易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黄袍加身,金屋藏娇,粒粒皆辛苦,颗颗宝中宝。
(稻谷)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
(揭示课题)(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忙,费了多少力。
我呀来得不呀不容易。
)3、结合小表演引导学生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
(出示图片)(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4、朗读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指导看书。
二、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1、小组内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调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边说边展示自己的画,或师出示图片。
三、讨论如何爱惜粮食。
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
2、全班交流。
3、读儿歌《爱惜粮食》。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金黄的谷子碾出来?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大米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四、设计警示语、制作宣传画: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警示语和宣传画。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活动延伸:1、鼓励学生画一画并张贴宣传画,在学校宣传栏里或村里进行宣传。
2、制定一份爱惜粮食的计划书。
3、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爱惜粮食。
粮食来得不容易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黄袍加身,金屋藏娇,粒粒皆辛苦,颗颗宝中宝。
(稻谷)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
(揭示课题)(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忙,费了多少力。
我呀来得不呀不容易。
)3、结合小表演引导学生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
(出示图片)(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4、朗读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