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4氧化还原反应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试管、滴管、玻璃棒、酒精灯。

实验步骤:
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2. 用滴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反应过程。

3. 用玻璃棒搅拌试管中的溶液,观察反应的变化。

实验结果:
在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黄色逐渐变为暗绿色。

同时,试管中产生了气泡,并伴随着气体的释放。

搅拌试管中的溶液后,颜色变化更加显著,气泡也更加频繁。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可以将氯化铁溶液中的铁离子氧化为Fe3+,同时自身被还原为水。

气泡的产生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释放出的氢气。

颜色的变化则是由于产生了新的物质,导致溶液颜色发生了变化。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而且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因此,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特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增加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也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希望以后能够继续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

化学实验教学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实验教学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实验教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能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的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称为还原剂,接受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使得氧化剂的氧化态数减少,还原剂的氧化态数增加。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器材:烧杯、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酒精灯、酒精灯架、火柴等。

药品:硫酸铜、锌粉、硫酸、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沸腾。

2. 取一小撮锌粉,加入试管中。

3. 使用滴管将锌粉试管中的试管装满硫酸铜溶液。

4.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变化。

记录下加入锌粉后溶液的颜色变化,观察试管内是否产生气体。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现象:加入锌粉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淡,并伴有气泡的生成。

2. 反应方程式:Zn + CuSO4 -> ZnSO4 + Cu3. 反应解释:在该实验中,锌是还原剂,它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为锌离子。

而硫酸铜中的Cu2+离子接受了锌离子的电子,被还原成为金属铜。

4. 气体的产生: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气。

六、实验思考和问题探究1. 为什么加入锌粉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淡?答:锌粉被氧化成锌离子后,原溶液中的铜离子减少,导致溶液的颜色变淡。

2. 为什么在反应中会生成气体?答:锌和硫酸铜反应时,锌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同时硫酸铜中的铜离子Cu2+得到锌离子的电子形成金属铜,氢离子H+得到氧离子形成水。

氢气在此过程中被释放出来。

3. 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物质的氧化态数的变化,以及电子的转移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锌的氧化态数从0变为+2,铜的氧化态数从+2变为0,表明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七、实验应用1. 工业制备金属:通过还原反应,例如用电解法制备铝、镁等金属。

化学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其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常涉及到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

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它在反应中被还原;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它在反应中被氧化。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氢氧化钠溶液(NaOH)2. 硝酸银溶液(AgNO3)3. 氯化铜溶液(CuCl2)4. 锌片(Zn)5. 银电极(Ag)6. 铜电极(Cu)7. 锌电极(Zn)8. 电源9. 导线10. 试管11. 烧杯12. 酒精灯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将银电极、铜电极和锌电极用酒精灯烧热,使其表面干燥。

b. 准备好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并标明浓度。

2. 实验操作:a. 将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铜溶液。

b. 将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c. 将铜电极分别插入两个试管中,并将试管放置在实验台上。

d. 将锌片插入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并将锌片与银电极连接。

e. 将电源的正极与银电极连接,负极与铜电极连接,并打开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1. 在含有氯化铜溶液的试管中,铜电极逐渐变浅,溶液的颜色逐渐由蓝色变为无色。

2. 在含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银电极逐渐变黑,溶液的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白色。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氯化铜溶液中,铜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铜离子被还原为铜金属,而氯离子则接受了电子,被氧化为氯气。

Cu2+(aq) + 2e- → Cu(s)2Cl-(aq) → Cl2(g) + 2e-2. 在硝酸银溶液中,银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银离子被还原为银金属,而硝酸根离子则接受了电子,被氧化为氧气。

2Ag+(aq) + 2e- → 2Ag(s)2NO3-(aq) → O2(g) + 2e-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

化学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

化学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特征以及应用。

实验材料:1. 水浴锅2. 烧杯3. 试管4. 酒精灯5. 火柴6. 红磷7. 硫酸铜8. 锌片9. 铝箔10. 苹果11. 银棒12. 盐酸13. 碘酒14. 过硫酸钾实验步骤:实验一:硫酸铜与锌的反应1. 将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粉并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二:红磷与氧气的反应1. 将一小块红磷放入试管中,用试管架夹紧试管。

2. 打开酒精灯并将火苗靠近试管口,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三:铝箔与碘酒的反应1. 将一小片铝箔放入烧杯中。

2. 将适量碘酒倒入烧杯中,搅拌一段时间。

3. 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四:苹果受氧化反应1. 切开一个苹果,将其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2. 观察苹果受氧化的变化。

实验五:过硫酸钾与银棒的反应1. 在烧杯中放入过硫酸钾晶体。

2. 将一根银棒放入烧杯中,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一观察到了锌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产生了明显的颜色变化,由蓝色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锌是一种还原剂,能够将溶液中的铜离子还原为金属铜。

实验二通过观察红磷与氧气反应,可以看到强烈的白色闪光及烟雾的产生。

这是因为红磷与氧气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实验三中,铝箔与碘酒发生了反应,出现了黑色沉淀。

这是因为铝是一种还原剂,碘酒中的碘离子被还原为固体的碘。

实验四观察到苹果受氧化后外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颜色变为褐色。

这是因为苹果的细胞内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实验五观察到过硫酸钾与银棒反应产生了明显的颜色变化,由无色变为黄色,同时银棒表面也出现了黑色沉淀。

这是因为过硫酸钾是一种氧化剂,能够将银还原为固体的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和实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有的是氧化剂,有的是还原剂,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实验14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14氧化还原反应
观察连接Zn片的那根Ni-Cr丝周围的溶液有何变化?两极上有何现象发生,写出电解池两极上发生的反应式,并解释之。
(6)浓度改变对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1)采用“原电池和电解冶实验所用的一个原电池装置,用pH计或伏特计测量原电池电动势。
(2)取下盐桥,往盛CuSO4溶液的井穴中滴加浓氨水,边加边搅拌至生成沉淀溶解为止。此时形成深蓝色Cu(NH3)42+溶液,使Cu2+的浓度明显下降。再测量原电池电动势,数值有何变化?
实验14氧化还原反应
1.一、目的要求: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的关系;
3.试验溶液酸度、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催化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4.观察并了解氧化态或还原态浓度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5.观察利用原电池电解水,观察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现象;
6.学习利用微型仪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在2支小试管中,各加入5滴0.1mol(L-1KI和2滴0.2mol(L-1FeCl3溶液,再向其中1支试管中加入少量NH4F固体,摇动试管,观察两支试管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加入NH4F后将有配离子FeF2+生成,使反应物Fe3+浓度减少。)
(2)往小试管中加0.5mL 0.1mol(L-1 KI, 2滴0.5 mol(L-1 K3 Fe(CN)6 ]和2滴CCl4,振荡观察有无I2的生成?再往其中加入几滴0.2 mol(L-1 ZnSO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b.非均相催化
取3mL 6% H2O2于小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将带有余烬的火柴放于试管口,观察现象并解释。
向10mL 0.5mol(L-1的CuSO4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Zn粉和Zn粒,比较现象有何不同,说明原因。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也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荷转移的过程。

在反应中,有些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称为氧化剂;而其他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称为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是双向进行的。

氧化剂和还原剂往往是以一对相对进行的反应中存在的。

氧化剂的化学反应只有在存在还原剂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同样,还原剂的反应也要在存在氧化剂的情况下才能发生。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包括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移液管、试剂等。

2.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晾干。

3. 根据实验需要,称取适量的还原剂和氧化剂,放入两个不同的试管中。

4. 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等)促使反应加快。

5. 用试管夹将试管固定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用其加热试管中的物质,并观察物质的变化。

6.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反应是否已经进行,记录实验数据。

7.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合理安排实验方案,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酒精灯时要小心火源。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其他实验器材,将废弃物妥善处理。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物质的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等现象,这些都是反应进行的证据。

同时,实验也给我们展示了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荷转移的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探究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探究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是化学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涉及到物质的电子转移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增加我们对这一反应类型的理解,并且了解相关实验技巧和如何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一:铁的氧化反应材料:- 废弃的铁钉- 盐酸(HCl)- 塑料容器- 布垫方法:1. 将盐酸倒入塑料容器中,使得容器底部能够浸泡住铁钉。

2. 将铁钉放入盐酸溶液中,并观察反应的变化。

3. 反应过程中,可以注意气泡的产生和铁钉的颜色变化。

4. 观察反应结束后铁钉的质地和外观。

实验结果及讨论:在盐酸中,铁钉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离子(Fe²⁺)。

氧化反应过程中,铁离子释放电子,被称为氧化(oxidation),同时氯离子(Cl⁻)接受铁离子释放的电子,被称为还原(reduction)。

在这个过程中,铁钉会逐渐溶解,并且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

盐酸作为酸性溶液,可以提供足够的氢离子作为还原剂接受电子。

实验二:氧化还原指示剂(K₂CrO₄ + FeSO₄)材料:- 酸性钾铬酸(K₂CrO₄)溶液- 亚铁硫酸盐(FeSO₄)溶液- 温水- 试管- 滴管方法: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酸性钾铬酸和亚铁硫酸盐溶液。

2. 用滴管将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均匀。

3.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讨论:酸性钾铬酸和亚铁硫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酸性钾铬酸起到了氧化剂的作用,亚铁硫酸盐则是还原剂。

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氧化反应,酸性钾铬酸的橙黄色逐渐减弱,而亚铁离子生成后溶液呈现出紫色。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可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实验三:还原剂对含氧化铁的溶液的检验材料:- 含氧化铁的溶液- 还原剂溶液(例如亚硝酸钠)- 酸(例如盐酸)- 试管方法:1.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含氧化铁的溶液。

2. 添加还原剂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在观察不同还原剂时,可以加入适量的酸来加速反应。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使用还原剂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氧化铁。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引言: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和结果,探究其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3. 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1. 材料:锌粉、铜片、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硫酸、试管等;2. 方法:a. 实验一:将锌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b. 实验二:将铜片放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c. 实验三:将锌粉放入硫酸中,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粉逐渐变成铜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锌粉被氧化成了锌离子,而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被还原成了金属铜。

这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2. 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逐渐变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铜片被氧化成了铜离子,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成了无色的锰离子。

同样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3. 实验三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粉逐渐溶解,溶液中产生气泡。

这是因为锌粉被硫酸氧化成了锌离子,并与硫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4.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其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实验延伸:1. 进一步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2. 进行更多不同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不同反应条件下的现象和结果;3. 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电池、腐蚀等。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和结果,深入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应用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取1滴0.2molL-1K2Cr2O7溶液于点滴板凹穴中,往其中加2滴0.5molL-1Na2SO3溶液,颜色有无变化?再往其中加1 ~ 2滴3molL-1H2SO4,又有何变化?
(2)取1滴0.5molL-1MnSO4于点滴板的凹穴中,加1滴2molL-1NaOH,观察实验现象,放置后再观察。用电极电势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b.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卤素在不同介质中的歧化反应及其逆反应)
点滴板的一个凹穴中滴加1滴碘水,往其中滴加6molL-1的NaOH至颜色刚好褪去,然后再往其中滴加3molL-1H2SO4,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如果现象不明显,可往其中滴入1滴淀粉溶液)。
c.酸度对某些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
b.非均相催化
取3mL 6% H2O2于小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将带有余烬的火柴放于试管口,观察现象并解释。
向10mL 0.5molL-1的CuSO4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Zn粉和Zn粒,比较现象有何不同,说明原因。
(5)原电池和电解(此实验在井穴板中进行)
以原电池为电源电解Na2SO4溶液。
取一块5mL井穴板按图装好实验装置。
同上操作,用另外一组原电池,加浓氨水使Zn2+的浓度下降,电动势又有何变化?用Nernst方程解释实验现象。
(7)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在井穴板的三个井穴中分别加入0.5molL-1NaCl溶液2mL,将三个打磨好的小铁钉中的一个用棉线绑上Zn片,第二个绑上Cu片,第三个是铁钉自身,用棉线分别悬挂在三个井穴中,线的另一端绑在井穴上的废火柴梗上,20 ~30min后,观察实验现象。
(2)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以下实验在井穴板或点滴板中进行。
a.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影响
在井穴板C1 ~C3三个井穴(或点滴板)中各滴入5滴0.01molL-1KMnO4溶液,依次加入2滴2molL-1H2SO4溶液,2滴H2O,2滴6molL-1NaOH溶液;再分别向三个井穴中滴加5滴0.5molL-1Na2SO3溶液,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在1#、5#井穴中分别加入4mL 0.5molL-1CuSO4溶液。在2#、4#井穴中分别加入4mL 0.5molL-1ZnSO4溶液。将盛有ZnSO4和CuSO4的井穴用盐桥连接,在1#、5#井穴中插入Cu片,在2#、4#井穴中插入Zn片,把1#、4#井穴中的Cu、Zn片用铜丝连接,将两个原电池串联起来,在2#、5#的Zn、Cu片上分别连接上一根Ni-Cr丝。在3#井穴中加入4mL 0.5molL-1Na2SO4溶液和2滴酚酞,将连有Cu、Zn片的两根Ni-Cr丝插入有Na2SO4溶液的井穴中。
观察连接Zn片的那根Ni-Cr丝周围的溶液有何变化?两极上有何现象发生,写出电解池两极上发生的反应式,并解释之。
(6)浓度改变对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1)采用“原电池和电解冶实验所用的一个原电池装置,用pH计或伏特计测量原电池电动势。
(2)取下盐桥,往盛CuSO4溶液的井穴中滴加浓氨水,边加边搅拌至生成沉淀溶解为止。此时形成深蓝色Cu(NH3)42+溶液,使Cu2+的浓度明显下降。再测量原电池电动势,数值有何变化?
(3)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在2支小试管中,各加入5滴0.1molL-1KI和2滴0.2molL-1FeCl3溶液,再向其中1支试管中加入少量NH4F固体,摇动试管,观察两支试管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加入NH4F后将有配离子FeF2+生成,使反应物Fe3+浓度减少。)
(2)往小试管中加0.5mL 0.1molL-1KI,2滴0.5 molL-1K3Fe(CN)6]和2滴CCl4,振荡观察有无I2的生成?再往其中加入几滴0.2 molL-1ZnSO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图??原电池和电解
课后思考题:
1.举例说明介质的酸碱性对哪些氧化还原反应有影响。
用电极电势解释实验现象。
(4)催化剂对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影响
a.均相催化
在井穴板中的C1 ~ C3井穴中,各加入0.2molL-1H2C2O4,3molL-1H2SO4各5滴,然后往一个井穴中加1滴0.5molL-1MnSO4溶液,往另一个井穴中加1滴1molL-1NH4F溶液,最后往三个井穴中都各加入1滴0.01molL-1KMnO4溶液,比较三个井穴中紫红色褪去的快慢(注:F-与Mn2+可形成配合物)。
(2)在井穴板的井穴内加入0.3molL-1H2SO4(用3molL-1H2SO4稀释)1mL,放进一小片纯锌片,观察有何现象?将一铜丝插入溶液中,不与锌片接触,观察铜丝上有无气泡逸出?然后使铜丝接触锌片,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请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并用标准电极电势定性解释实验现象
请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并用能斯特方程解释实验现象。
二、原理:
能斯特方程
要求大家能熟练写出能斯特方程,并依据该方程解释实验部分所出现的现象。
三、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容:
(1)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
a.金属活泼性比较
在井穴板的四个井穴中,分别放入四块2cm的滤纸,依次滴入1滴0.1molL-1AgNO3,0.5molL-1CuCl2和0.5molL-1Pb(NO3)2溶液于滤纸片上,然后在每块滤纸片的中央放一片2mm2大小的已打磨好的锌片,用放大镜观察金属树的生长和形状。
实验14氧化还原反应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的关系;
2.试验溶液酸度、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催化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观察并了解氧化态或还原态浓度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4.观察利用原电池电解水,观察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现象;
5.学习利用微型仪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b.定性比较某些电对电极电势的大小(此实验在5mL小试管中进行)
(1)在试管中滴加5滴0.1molL-1KI溶液和2滴0.1molL-1FeCl3溶液,溶液颜色有何变化?再加3滴CCl4溶液,充分振荡,观察CCl4层是否出现紫红色(若CCl4层看不清楚,可往试管中补加1mL蒸馏水稀释一下,为什么?)。顺着试管壁再滴加1滴0.5 molL-1K3[Fe(CN)6]溶液,不要振荡,如有Fe2+生成,则出现蓝色沉淀。
(2)用同浓度的KBr代替KI进行同样实验,观察CCl4层是否有Br2的橙红色?
(3)取5滴溴水于小试管中,加入2滴0.2molL-1Fe2+盐溶液,观察溴水颜色褪去,说明溴水褪色的原因。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定性比较Br2/ Br-,I2/ I-,Fe3+/ Fe2+三个反应的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并指出哪个是最强的氧化剂,哪个是最强的还原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