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酒文化大全

合集下载

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在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三大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智慧和历史。

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到酒文化的喜庆热烈,再到饮食文化的精致讲究,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传承。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上千年前。

茶叶在中国人的饮食饮品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既是一种饮料,又是一种文化。

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习俗,更蕴含了中国人对生活品味、礼仪美德和心灵意境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道”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茶人通过泡茶、品茶,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人尤其善于以酒为媒体来表达情感、加深友谊和庆祝节日。

在中国的重要节日或喜庆场合,人们常常会用酒来祝福和庆贺,也用酒来增进情感和友谊。

中国的酒文化融入了中国人对待人际关系的独特方式,它既体现了对传统尊重和传承,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对美食的热爱。

中国自古就有“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认为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基本要素。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讲究食材的新鲜、色香味俱全,注重烹饪工艺的精湛和饮食礼仪的重要。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吃饭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

在中国,人们常常通过美食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对朋友的友好、对客人的欢迎,这种饮食文化也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代表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三大文化融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传统魅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仍将继续传承下去,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成都的八种传统文化

成都的八种传统文化

成都的八种传统文化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名城,其城市文化融合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现代气息。

如果你有幸走在成都的街头,一定会被以下八种传统文化所深深吸引。

一、茶文化成都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点一杯茶打个盹儿或看闲书,要么就凑在一块儿斗地主,这就是我们的茶文化,而且,很多嗨生意就在茶馆谈成的!二、三国文化“三国文化”覆盖了全世界,刘备、关羽、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

成都作为蜀汉古都,目前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在最完好的武侯祠、赵云墓等三国文化遗址,成为世界三国迷渴望打卡的地方。

三、麻将文化成都人爱麻将全国第一!对成都人来说,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不受世事烦扰他打一下午的麻将,连杠三次最后再来一个“杠上花”。

坐飞机听到一阵麻将声,就知道到成都了四、道教文化道教创教地点在四川成都的鹤鸣山,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青城山和青羊宫,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五、蜀绣文化蜀绣又称川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秀之一。

羊年春晚,蜀绣文化传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轮美奂的《蜀绣》至今余音绕梁。

六、川剧文化川剧,是四川成都文化的一大特色。

川剧最著名的当属变脸,变脸享誉国内外,刘德华还专程为学习“变脸”到成都拜师。

七、酒文化四川名酒众多,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成都的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作为中国白酒的源头,其史学价值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

八、火锅文化火锅,是成都人的家常便饭,也是外地人来成都必吃的美食,无辣不欢,无火锅不成都。

有什么事情不能用一顿火锅解决的,那就两顿嘛!。

酒与茶文化

酒与茶文化

第一节 酒文化
周朝才有,周武王灭纣建 立周王朝后,把商代的豕韦氏 封于杜,这家的后裔在周宣王 时做官,称杜伯,为周宣王所 诛杀,子孙逃亡至晋国,才以 封地“杜”为姓。

第一节 酒文化
三、酒类
(一)按照酒的酿制方法: Brandy Whiskey Rum
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
Vodka
(二)按照酒的风味特点:
第二节 茶文化
茶圣——陆羽
733-804年,唐复州竟陵人,字鸿渐,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 善于书法,因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 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精行
俭德Leabharlann 第六章饮食文化——酒与茶文化
第一节
酒文化
第二节
茶文化
第一节 酒文化
一、西方神话中关于酒的故事
(一)古希腊神话
酒神:狄奥尼索斯
(二)《旧约· 创世纪》
第一节 酒文化
二、我国造酒说
(一)仪狄 《世本》:仪狄始作酒醪。后衍生出,“仪狄作酒, 禹饮而甘之,遂绝旨酒而疏仪狄”。 (二)杜康
《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Gin White Spirit 食品造型
1、白酒 2、黄酒 3、果酒 4、啤酒 5、配制酒
绍兴加饭、福建沉缸
第一节 酒文化
白酒
酱香型 浓香型 清香型 米香型 兼香型
杏花村
三花酒
茅台
西凤酒
五粮液
第一节 酒文化
葡萄酒
1、按色泽分:
红 、白 、淡红
2、按糖份多少分:
干(每升少于4克) 、半干(每升4克~12克) 、 甜 (每升12克~50克) 、半甜 (每升50克以上)
第一节 酒文化

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

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

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一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都是一种休闲文化,都是一种交际的文化。

酒和茶都是有灵魂的,但两者性情截然相反,一个像豪爽讲义气的汉子,一个如文静温和的书生。

酒以水为形,以火为性,是五谷之精髓,望着柔和但接触后刚猛,和茶比起来,酒难以下肚,也许非"喝"不能写尽饮酒者的神态和性情。

看鲁智深五台山醉打山门前,顷刻间把卖酒人挑的两大桶酒喝掉了一大半;茶是要慢慢品的,酒越喝越兴奋,而茶越品越清醒。

酒属感性,茶则知性;工作之余,人们才进入酒店,上茶馆。

全身心的放松,物我两忘,确是别的休闲方式无可比拟的。

适当地饮点酒,喝点茶,保持一种平常心,的确有益身心健康。

呼朋引类,广结善缘,茶和酒都是一种良好的有效的润滑剂。

许多生意,许多麻烦,都有可以在茶馆、酒店加以解决,或者大致谈定。

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外事活动,少不了酒宴与茶话会。

二、茶文化和酒文化的不同点: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所以酒是人们直接沟通的桥梁。

但是茶就不一样了,通常喝茶都是在一起一些聊天或者是办公事之类的。

迎来送往,聚散离合,是人际交往中普遍不过的。

无论是古是今,概莫例外。

但是何时饮酒,何时饮茶,大概有些讲究。

佛家以茶为伴,于是茶文化在庙堂、在民间发展的同时,也在寺院发展起来,寺院得文化的近水楼台与传播的先机,或者说占有文化传播的平台,于是更有其倡导性,对于在寺的出家人,在家的居士,以及这些僧俗辐射的广大社会人群,无疑是一种示范。

佛家修炼的清静无为、澄和明净,与茶的品性相向,精神层面是和谐投契的。

佛家既然把茶禅当作同一体,可见重视教义的程度。

朋友久违重逢,难免要表示欢迎一下。

这欢迎的方式,早期大概都是敬酒。

到了晚唐以至宋代,人们才以茶代酒,表示敬意朋友分别,送行时也可乘机进言,或勉励,或告诫。

平常不好说的话,在酒席上,乘着酒兴,放胆进言。

为朋友送行劝酒,饮酒,这要看各人的气质与性格,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李白那样,酒兴浓郁,豪气逼人。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茶叶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经历了几千年的培植、采摘、炒制和煮泡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制茶工艺和品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茶的起源与发展据考古学家研究,茶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夏商时期。

传说,人们误入一片野生茶树林,发现茶叶有清香,于是将茶叶采摘回家尝试做成饮品,他们发现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因此茶叶逐渐在人们之间流行开来。

2. 中国茶的分类根据茶叶的不同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可以将中国茶叶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每一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不同茶叶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口味。

3. 品茶文化品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享受茶的美妙之处。

在茶道中,人们不仅关注茶叶的质量和口感,还追求品茶的仪式感和意境。

品茶需要专注和慢慢品味,以感受茶香、茶味以及茶汤的变化。

酒文化中国酒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底蕴。

酒作为中国人民的传统饮品,不仅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还有潜在的文化内涵和礼仪意义。

1. 几千年的酿酒历史中国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酿造酒类饮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酒,并形成了多样的传统酿酒工艺。

2. 中国的白酒和黄酒中国的白酒和黄酒是两种重要的传统酒类。

白酒以高粱为原料,经过多道发酵和蒸馏工艺制成,带有浓郁的香味。

黄酒是一种以粮食为原料的低度发酵酒,口感柔和,带有芳香的米酒味道。

3. 酒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中国人对待酒的态度和文化内涵,远远超越了一种饮品的角度。

在酒宴上,人们通过敬酒表达对长辈、朋友和亲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是社交的一种方式。

此外,中国酒文化还融入了许多诗词和绘画作品,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结语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了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中国茶酒文化两种传统美饮的结合探索

中国茶酒文化两种传统美饮的结合探索

中国茶酒文化两种传统美饮的结合探索中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历史,这两种传统美饮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瑰宝。

茶与酒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气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饮食文化体验。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酒文化两种传统美饮的结合,并介绍几种经典的茶酒组合。

一、茶文化与酒文化的融合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中国人讲究品茗,将茶视为一种艺术,注重品质和独特的口感。

而酒则是另一种传统美饮,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仪式感。

传统的中国酒文化注重礼仪和秩序,以及与朋友、家人共享的社交价值。

将茶与酒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扩展茶和酒的品味,还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态度。

茶的清香和酒的醇厚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口感和味觉体验,给人带来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全方位享受。

二、经典茶酒组合介绍1. 龙井茶与白酒龙井茶以其清香和独特的味道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

与白酒相结合,可以激发龙井茶的茶香和白酒的浓醇,产生一种丰富的层次感。

无论是在冬天取暖还是在夏天清凉,这种茶酒组合都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和放松感。

2. 普洱茶与黄酒普洱茶是中国的一种特殊茶类,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陈放而成。

其独特的苦涩和陈香可以与黄酒的甜度相互补充,尤其适合搭配一些油腻的菜肴。

普洱茶与黄酒的组合不仅能提供口感的平衡,还能增加菜肴的风味,给人带来独特的美食体验。

3. 铁观音与红酒铁观音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乌龙茶,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

与红酒相结合,能够产生独特的果香和茶香,并且通过口感的交融,凸显出两者的风味特点。

铁观音与红酒的组合不仅能够满足品酒者的味觉需求,还能让人感受到茶和酒交融后的魅力所在。

三、茶酒文化的推广与创新随着人们对茶酒文化结合的兴趣增加,越来越多的茶酒组合涌现出来。

茶艺师和酒文化专家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在茶和酒的选材、搭配和制作过程上进行探索。

传统风俗习惯

传统风俗习惯

(二)麟的形状 麋身、牛尾、 狼蹄、马足、 一角,角端有 肉。


是实有的动物,因能负重,能长寿、能预知 吉凶而成为瑞兽灵物。


山兽之王,是威猛勇敢的象征。
五、名贵花木
松与柏并称,能耐寒、常青,被人们理解为 抗击环境变化而保持自身不变的社会品格, 理解为具有坚强不屈的精神。以松柏比喻人 的品格。



龙身九似(角 似鹿,头似骆 或马,眼似虾 或鬼,项似蛇, 腹似蜃,鳞似 鱼,爪似鹰, 掌似虎,耳似 牛)

(三)龙的传说 1、远古神话中领袖人物的坐骑。 2、龙与皇帝合二为一,始于汉高祖刘邦。 3、后代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身份,效仿 刘邦,自称“真龙天子) 4、龙生九子,俱不成龙。

烹调
(四)中国菜系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 闽菜、浙菜、皖菜、湘菜

烹调
鲁菜(山东菜):是一种“贵”菜。历史久、 流传广、传入北京后,进入宫廷,和辽、元的 大漠风味融合,成为宫廷菜。
烹调
川菜(四川菜):接近大众,家常气息浓,调 味品多种多样。雅俗共赏。


是一种高雅的象征。竹的形象秀逸、有神韵、 品格虚心、有节,比喻人的品德高尚不俗, 有气节。

花姿秀雅、风韵迷人。因为能耐寒、报早春、 有清香而被认为品格高尚,节操凝重。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梅、竹



与杨并称为杨柳。对环境适应性强,早于其 他树木发芽,被认为是春的使者。婀娜多姿, 风流可爱。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
明清官服补子: 1、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 2、文官用鸟: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 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雉、六品鹭 鸶、七品紫鸳鸯、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杂职练鹊 3、武官用兽:一、二品狮子、三、四品 虎豹、五品熊罴、六七品彪、八品犀牛、 九品海马。风宪官獬豸。

中国茶酒文化茶与酒的完美融合

中国茶酒文化茶与酒的完美融合

中国茶酒文化茶与酒的完美融合中国茶酒文化:茶与酒的完美融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

在中国文化中,茶和酒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茶酒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独特的茶酒文化。

茶和酒的完美融合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了时尚潮流的象征。

一、茶与酒:两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茶被誉为“中国的国饮”,不仅在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具备丰富的养生功效。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人的独特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茶在中国的传统礼仪中占据重要地位,如茶道、茶艺等文化形式就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酒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酿酒技术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相当发达,成为世界上最早酿造酒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酒曾经是中国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酒文化以“酒宴”为代表,不仅仅是一种饮食形式,更是一种交际、互动的方式。

饮酒、赏酒、论酒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活动,也成就了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茶与酒:文化特色的交融与碰撞茶与酒的完美融合是中国茶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茶酒文化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形成了茶与酒交融的多元化表达。

茶与酒的相互激发,使两种传统文化在互动中融合,产生了新的文化特色。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茶作为饮品的同时也常常与酒搭配使用。

在一些特定场合,如茶道表演、宴会、婚礼等,也常常能够看到茶与酒的绝妙搭配,以及茶与酒互相点亮的独特味道和韵味。

三、茶与酒:时尚潮流的代表与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演进,茶与酒的融合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文化层面,更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展现出创新与时尚的一面。

茶酒文化的发展推动了茶与酒的多元化融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品牌和产品。

茶与酒的结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搭配,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融入到各类酒品中。

绿茶、黑茶等被用于酿造酒类,形成了独特的茶酒产品,不仅丰富了中国酒文化的内涵,也拓宽了中国茶文化的表达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

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第一章茶的起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

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

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

在《史记& middot;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

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

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

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

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

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

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 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

”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

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

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

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

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

都盛产茶叶。

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

陆羽《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

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

即使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

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

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第一章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第一节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第二节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第三节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第四节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第五节明、清茶文化的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第一节现代茶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

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

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

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第二节茶说中国茶文化点滴“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

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

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

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

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

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

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

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

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

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第一章茶说第一节茶史的发展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

茶的利用始作药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茶原名荼),说是远在公元前2737-2697年茶被神农所发现,并用为药料,自此后,茶逐渐推广为药用。

但何时开始作为饮料,史料极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约》一文,曾提到“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等工作内容,这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

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饮用阶段。

饮茶的习惯,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至西汉未年,茶已成为寺僧、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

三、大量发展阶段。

从晋到隋,饮茶逐渐普及开来,成为民间饮品。

不过,一直到南北朝前期,饮茶风气在地域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南方饮茶较北方为盛,但随着南北文化的逐渐融合,饮茶风气也渐渐由南向北推广开来,但茶风的大盛却是在大唐帝国建立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