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开放空间技术

合集下载

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摘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室内外的生活都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更根本,更有意义。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促进人们的交流与沟通的场所。

在这样一个空间之中,设计师需要探讨的是人类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并以此作为规划与设计的标准。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各阶层群众的使用需求。

城市开放空间是指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共绿地及公园等,主要是与专用空间(运动场等)相对。

那么这开放空间为什么对城市设计非常重要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城市设计。

城市作为复杂综合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各个领域,为了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是建设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手段。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城市设计古已有之”说明.作为一种学科.城市设计早已存在.城市的建造.营造问题早已通过城市设计表现出来。

由于规划这一行当或学科出现的较晚,所以,早期的城市设计都是通过建筑师来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经典的城市设计理论的提出者都是建筑师的原因。

而作为一种学术,城市设计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地方,它涉及到的理论众多,人文.历史、政策、规划、建筑、景观等等,在方法层面上又包含了表现的.再现的、人工的.生态的、技术的.艺术的:从类型上说又可以分为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

所以.作为一门综合的学科,城市设计从发展的历史、设计理论到设计方法都还有着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目前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的年会都有关于城市设计的优秀作业评选,而在建筑学学科中却没有类似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要从城乡规划学学科中去除城市设计呢?。

开放空间的研究与分析分析

开放空间的研究与分析分析

哈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开放空间的研究与分析学生:指导教师:学院:专业:艺术设计20年月哈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开放空间的研究与分析指导教师专业学生20年月日目录1 前言 (1)一.开放空间的深层含义 (2)1. 诗意栖居 (2)2. 整体价值 (2)3. 生态环境 (2)二.开放空间的形态特征 (3)1. 模糊边缘 (3)2. 聚集中心 (3)3. 灵活空间 (3)4. 支撑体系 (3)三. 开放空间的应用 (4)1. 开放的功能空间 (4)2. 开放的交通空间 (5)3. 开放的边缘空间 (5)四. 结论 (6)参考文献致谢开放空间的研究与分析摘要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自然界万物以动态演变获得生命力。

建筑形态的变化,总是在一个不断突破的进程之中。

建筑空间,借助于日新月异的建筑技术,正以越来越流动开放的形态展现其魅力。

一方面,就整体而言,建筑空间的开放布局使各局部空间相互激发,获得较之独立分布空间更高的价值。

另一方面,就空间的“单体”形态而言,从四壁明确界定的空间发展变化为“虚体空间”,使空间本身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自从人类有了建筑活动,室内就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并开始对室内环境有所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室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与不断丰富多彩。

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如同自然物的流动和生息一样,开放建筑空间也具有超出视知觉的意义关键词:开放空间;整体价值;生态环境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自然界万物以动态演变获得生命力。

建筑形态的变化,总是在一个不断突破的进程之中。

建筑空间,借助于日新月异的建筑技术,正以越来越流动开放的形态展现其魅力。

一方面,就整体而言,建筑空间的开放布局使各局部空间相互激发,获得较之独立分布空间更高的价值。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资料讲解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资料讲解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一、会议介绍: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简称OST)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动态会议模式,能够将一个对于组织/机构很重要的主题仅在很少的规则辅助下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格式由参会者讨论完毕,“开放空间”提供了一个提倡自我承担责任的场合。

在会议期间,每个参与者可以在主题框架下,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或需求,并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形成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或需求的小组,在既定的规则下开始小组讨论工作。

应用民主参与的方法选出大部分参与者集中关心的话题组建实施小组并制定行动计划。

二、四大原则:1、出席的人都是最适当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2、不管何时开始都是最适当的时间(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time)3、不管发生什么,都是当时只能发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only thingthat could have)4、结束的时候就结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三、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1、预先约定的时间到了,要召集会议。

2、尽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

3、找人做会议记录。

讨论原则:每一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很有弹性,通常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视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

在讨论的过程中,开放空间会议鼓励参加者运用「双脚法则」(The Law of two feet),意思是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你可以在某一个讨论时段,参加这一时段中你有兴趣参与的议题,在这个议题上,若你觉得没有学到东西,或认为自己在这项议题上已没有贡献,就可以运用你的「双脚」,很自由的到别组去讨论,或暂时休息一下也可以。

四、议题的会议记录:会用大海报纸张贴在「新闻墙」上,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可以藉此了解其它组的讨论情形,进而引发新的议题,在最后做整理时,做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1、全体参加者到新闻墙看看今天所有的讨论结果,若有需要可以在各议题的会议记录上加上自己的意见,或修正自己的看法,以便整理记录更完整。

解读城市开放空间

解读城市开放空间

纽约中央公园的鸟瞰图可以看到,中央公园的水域面积非常大,水道长58英里,不仅为 市民提供了活动空间,定期举办模型船比赛,同时也成为鸟类与动物的栖息场所,在超 大规模的城市中心同样达到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
中央公园的道路
由于中央公园地处曼哈顿闹市中心,这一地理位置 的特殊性,使他们意识到必须合理地处理好公园与 城市之间的交通关系以及规划好园内的道路。在现 今汽车泛滥的世界上,许多城市都为穿园交通而困 扰。该设计根据地形高差、采用立交方式构筑了四 条不属于公园内部的东西向穿园公路,既隐蔽又方 便。(如图6)又不妨碍园内游人的活动。至今人 们仍认为在组织和协调城市交通方面,这一设计不 愧是一个成功的先例。公园内部道路网的组织考虑 到能均匀地疏散游人,使游人一进园就能沿着各种 道路很快达到自己理想的场所。直到现在,中央公 园的交通网络基本上还保留了原来的框架。
人们的社会交往是在开放空间中产生的。试想人们每 天上班,回家,都在重复着这样一个过程,人们从这个城 市中穿过,如果之中没有可令他们停留的开放空间,无数 次的穿越也无法产生交流。而当人们在中途在开放的空间 停留,这里恰好有一些社会活动,人们就会相互交流,交 往就由此产生了。所以说开放的公共空间在社会生活中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依然举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例子。这里为人们带来 了丰富的日常社交活动,如每年都会举行的船模比赛,定期 举行的演唱会,和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街头艺人的表演和人们 自发形成的小型聚会等。
“巴黎海滨”也是开放空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巴黎海滨”(Paris Plages)是指每年的七八月份,在巴黎 塞纳河的滨水区中,从市政厅到卢浮宫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地带 临时搭建的人造沙滩。 市政厅所在地曾经是“沙滩广场”,由于市政厅的修建这 里没有了供公众活动的开放空间,人流较少,缺乏活力。后来 甚至成为了码头,主要用来为建设右岸市区运送各种建筑材料。 “巴黎海滨”不仅是对曾经的“沙滩广场”的追忆,更是 为了丰富城市公共生活。尽管用地狭小,但设计上有变化有层 次。搭建了许多的木质平台,平台上为活动场所。它的成功之 处在于创造了许多可供市民活动的场所,为社会活动和交往的 产生创造了很好的氛围。

开放空间技术

开放空间技术

开放空间技术
大型国际会议
日期 时间 地点 演讲者 参与者名单 议程安排……
长达一年的 筹备时间
与会者反应
最有用的是
会议整体很棒 但……
咖啡茶點時 間—
因为我們可以 自由的找志同 道合的人,轻 松地讨论我們 所关心的事情!
四项原则
四项原则: 1. 来的人就是对的人(在场的人就是合适的人) 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 2. 发生什麼就是当时会发生的事(凡是发生的都是有原因的) WHATEVER HAPPE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 3. 何时开始就是最对的时间(只有开始了,时机就到了) 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4. 结束了就结束,没结束就没结束(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 WHEN IT'S OVER,IT'S OVER
公正以及尊重的原则。 • 需要把握现场气氛,同时保证每一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
召集人
预先约定的时间到了,要召集会议。 尽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 找人做会议记录。
观察员
• 1、现场拍照或用其他的影像等技术记录下会议的整个过程。 • 2、细心观察和感觉与会人员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并且在会后总结时,提出自
开放空间技术 OPEN SPACE TECHNOLOGY
REX
开放空间技术
• 1983年
• 创始人哈里森.欧文
• 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简称OST) 就是创造出一个可以相互讨论的平台,没有人知道答案, 对未知开放,以随时准备迎接惊喜(BE PREPARED TO BE SURPRISED)的心,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敞开心 门,倾听别人的想法。

科技与创新继续教育科技与创新继续教育试卷(练习题库)

科技与创新继续教育科技与创新继续教育试卷(练习题库)

科技与创新继续教育科技与创新继续教育试卷(练习题库)1、请分析其用了哪些思维形式()。

2、2023年浙江省提出了O口号。

3、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分支发展到现在的O多门。

4、“新经济增长理论”是O提出的。

5、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

6、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7、《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中提出到2023 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8、《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中提出到2023 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制定了O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10、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11、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融合聚变,以获得创新突破是()。

12、对所见现象产生与之具有某种关联的大跨度直接思维叫()。

13、被启迪的某种心理状态,它会引发某种顿悟的叫()。

14、没有受到多少教育,有成千上万的发明创造的伟大的发明家是()。

15、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是()。

16、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年平均增长率一般在()。

17、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O18、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O三大环节。

19、学科的分化与综合的速度加快,出现了新型的O弥补空隙。

20、高精尖技术壁垒化的特点()。

21、发展现代农业的三产安全是()。

22、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

23、国家技术发明奖中的重大技术发明是()。

24、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是()。

25、在近代以来的世界文明史中,科学的进步和O的发展总是相伴而生。

26、第二次技术革命以O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27、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O个左右。

28、在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下,()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29、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要知识的()左右。

30、多因素理论的提出是()。

31、有专家研究表明,每一正常人的大脑在构造上没多大差别,且一般只利用了大脑潜能的O32、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是()。

(10177)设计基础知识点

(10177)设计基础知识点

一、绪论设计艺术鉴赏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简答题)已考过1、设计与艺术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设计诞生开始就有人对其进行综合、概括性的总结和研究,并把设计与艺术两者结合上升到一门学科的高度。

2、技术和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和艺术现象。

3、技术和艺术的联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千百年来,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也在技术中成长起来4、正是这种技术化和艺术化的高度整合与统一,使得设计在今天日趋艺术化。

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特点(简答题)重点艺术欣赏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而设计艺术鉴赏则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艺术欣赏的特点:1、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2、主体性:由于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看,又有个人直觉性,因而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个特征(这句话有可以是多选题)3、审美性: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特点,必须具有审美价值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1、设计艺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

2、设计艺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3、设计艺术作品中,它们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

设计艺术(名词解释)设计艺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的艺术,功能性是其首要的特点。

设计艺术美的分析,设计艺术美可概述为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简答题)每次必考1、功能美: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符合目的性和符合规律性的功能统一。

一般认为功能美是指:一切产品都是人们为一定目的按照自己掌握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物质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当产品实现它的预定功能时,合目的性与规律性达到统一,人就取得一种自由,而能够充分体现这种统一的产品的典型形式,或者说是它的自由的形式,就表现出一种美,这就是功能美。

开放空间技术

开放空间技术

一个请求
一个请求:把你认为是重要的写下来(结果记彔)
召集人
要提醒大家 -- 特别是会议召集人,并不是 有多少人来或是谁来(就地位或职位而言) 才算数,互动与对话的品质才是关键。
在开放空间会议中,每一成员都可以针对讨论的主题提出 自己认为重要的议题,而成为该议题的召集人 向大家讲述你自己的劢机,以前的经验和愿望,意在将在 场的人群向共同工作幵产生集体工作结果的方向引导。 阐述你的题目?你的问题?你的劢机?是关于?
新闻墙
会议议题 讨论结果
新的议题
每项议题的会议记彔,会用大海报纸张贴在「新闻墙」上,没 有参加会议的人可以借此了解其它组的讨论情形,进而引发新 的议题
新闻墙
全体参加者到新闻墙看看今天所有的讨论结果,若有需要可以 在各议题的会议记彔上加上自己的意见,或修正自己的看法, 以便整理记彔更完整。 每个人发五个红色小贴纸,贴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会议记彔上, 丌一定每一个重点贴一张,若觉得这个实在太重要了,可以把 五张贴纸贴在同一个点上。经过这个步骤之后,在新闻墙上可 以很明显的看出大家认为重要的关键点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地方, 这已形成初步的共识。 针对有初步共识的重要部分,每一个人想一想把自己在那一方 面有兴趣、能有所贡献,可以主劢认养或另组小组做更深入的 讨论。 若时间允许,可针对几项焦点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行劢计划, 把大家的智慧化为行劢。
开放空间技术什么时候最有效
会议参与者的背景多元 必须用创新与具生產力的方式 需要处理复杂且具潜在衝突的议题 没有人知道答案 需要一群人持续参与寻求解答
如果议题是讨论公司的未来,参与者(各阶层员工) 很愿意承认自己不知道答案,而且相信通力合作 下,可能有机会创造出可行的解决之道,这时开 放空间技术极具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开放空间技术?
开放空间一种民主讨论会议的形式,“开放空间”(Open Space )是将在一到两天半的时间把50到300甚至更多的人里带到一个空间,由参会者自行讨论的一种动态的会议模式。

在“开放空间”过程中通过参与者的沟通、互动、合作、创新探索发现面对挑战和转变的策略。

参与者可以创造并管理会议的日程,围绕着一个中心战略目标,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可以支持并参与其中。

无论是培训,一个三天的会议,或者普通的员工例会,“开放空间”会议产生的结果都是十分有效的,尤其适用于要复杂的问题,或是大家的想法有分歧的情况。

“开放空间”是一种可以激发各类群体、机构创新的方法,可以提升领导力,建立有创造力的组织,使得人们在工作中产生非凡的结果。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把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多方面与传统的会议大不一样。

一场半天或一天的“开放空间”会议,可以协助人们很快地找出共同的问题和机会,并建立相互的了解;一场两天半的“开放空间”会议,可以包括问题、机会和行动计划,将完整的过程报告交到参与者手上。

開放空間會議
日前參加一項以「開放空間技術」(Open Space Technology)所引導的會議,在將
近七個小時的討論中,每個人都熱烈的參與,提出許多很有建設性的意見;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會議結束時,大家都覺得很快樂、很舒暢,對於有共商的部分,也充滿行動的熱情。

這跟以前所參加的大多數會議之無聊、單調、各說各話、爭吵不休、推委敷衍,簡直有天壤之別。

會議的目的有很多種,若是做政策宣示,已有明確的方向、答案,就不適合用這種
技術,可是大部分的會議是要集思廣益,即藉由會議的形式激發參與者的智慧與經
驗,找到最後的可行方案,有效的解決問題。

因此,在會議之前「應該」是沒有人知道答案在哪裡;換言之,要對答案開放(open),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若還沒有開會,就已經有結論,那就不必開會了,可是大部分的會議卻在已有答案的窄小空間
(space)裡,各執己見、揣摩上意、附和兩句,難怪開會時會覺得很悶,也激盪不出
什麼好點子。

所謂「開放空間」就是創造出一個可以相互討論的平台,沒有人知道答案,對未知
開放,以隨時準備迎接驚喜(Be prepared to be surprised)的心,勇敢的提出自己
的看法,同時也敞開心門,傾聽別人的想法。

它提出四大原則:
1.出席的人都是最適當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
2.不管何時開始都是最適當的時間(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3.不管發生什麼,都是當時只能發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
4.結束的時候就結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
在開放空間會議中,每一成員都可以針對討論的主題提出自己認為重要的議題,而
成為該議題的召集人,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
1.預先約定的時間到了,要召集會議。

2.盡量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機會發言。

3.找人做會議記錄。

每一個議題的討論時間很有彈性,通常在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之間,可視實際情況
延長或縮短。

在討論的過程中,開放空間會議鼓勵參加者運用「雙腳法則」(The Law of two feet),意思是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你可以在某一個討論時段,
參加這一時段中你有興趣參與的議題,在這個議題上,若你覺得沒有學到東西,或認為自己在這項議題上已沒有貢獻,就可以運用你的「雙腳」,很自由的到別組去討論,或暫時休息一下也可以。

每項議題的會議記錄,會用大海報紙張貼在「新聞牆」上,沒有參加會議的人可以
藉此瞭解其它組的討論情形,進而引發新的議題,在最後做整理時,做了幾件很有意思的事:
1.全體參加者到新聞牆看看今天所有的討論結果,若有需要可以在各議題的會議記錄上加上自己的意見,或修正自己的看法,以便整理記錄更完整。

2.每個人發五個紅色小貼紙,貼在你認為最重要的會議記錄上,不一定每一個重點貼一張,若覺得這個實在太重要了,可以把五張貼紙貼在同一個點上。

經過這個步驟之後,在新聞牆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大家認為重要的關鍵點集中在少數的幾個地方,這已形成初步的共識。

3.針對有初步共識的重要部分,每一個人想一想把自己在那一方面有興趣、能有所貢獻,可以主動認養或另組小組做更深入的討論。

4.若時間允許,可針對幾項焦點問題,展開進一步的行動計劃,把大家的智慧化為行動。

開放空間會議把尊重人,及相信每個人都能有所貢獻的理念,透過具體的形式(遊
戲規則)展現出來,進而引發許多頗具建設性的走向行為。

「理念─形式─行為」成
為一種良性循環的增強回路,帶動整個會議的氣氛,爆發出一股驚人的生命力。

開放空間會議讓我見識到「組織學習」新的展現,對於有意推動學習型組織的企
業,值得一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