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活动(历史文化))
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范文(三篇)

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范文一、活动背景历史课是学生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由于课上时间有限,难以涵盖全面的历史知识。
因此,开展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扩展历史知识面,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1. 历史书展览活动:邀请历史爱好者或专业人士,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历史书展览。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籍,通过阅读和讨论,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
同时,可以设置交流环节,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2. 历史名人讲座:邀请专业历史教师或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关于历史名人的讲座。
讲座可以包括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贡献和影响等内容,让学生对历史名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增加互动性,可以设置提问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历史名人的理解。
3. 历史文物考古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历史文物考古活动,包括实地考古和模拟考古。
实地考古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历史遗址或博物馆,了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情况。
模拟考古可以设置考古挖掘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考古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历史电影欣赏活动:选择一些具有历史背景的电影,组织学生进行观影和讨论。
观影后,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影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现实的启示和反思,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5. 历史写作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写作比赛,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调研和写作。
比赛可以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决赛可以在学校范围内进行。
比赛成绩将作为学生的课外成绩的一部分评价标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
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及目的
主题:走进历史,感受文化
目的:通过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场景化的历史环境中,亲身体会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了解,并通过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二、活动内容和安排
1. 活动时间:一天
2. 活动地点:博物馆或历史文化景点
3. 活动内容:
(1)导入环节:学生们通过教师讲解或对场馆的简单介绍,迅速进入活动状态,同时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活动目的。
(2)现场参观体验:学生们在导游或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展览或景点,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亲身体验文物、文化和历史风光。
(3)研究与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对展出内容或历史景点图像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完成任务和问题回答,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4)总结与分享:合作小组向全班展示和分享合作成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对历史文化活动的认识,强化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初中历史第二课堂活动简报

初中历史第二课堂活动简报范文初中历史第二课堂活动简报一、活动标题“追寻历史足迹,激发文化自信”初中历史第二课堂活动二、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时间:XXXX年XX月XX日地点:学校历史教室参与人员:历史教师1名,学生20名三、活动目的和意义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第二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活动内容和流程历史知识小竞赛:教师准备了10道历史知识问答题,学生们分成5个小组进行抢答。
历史人物角色扮演:学生们自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人物进行扮演,通过表演展示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性格。
历史事件场景模拟:学生们根据历史课本中的场景,进行模拟表演,展示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文化自信分享会:在活动结束前,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文化自信。
五、活动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同时,学生们也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六、活动反思和改进建议本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历史知识小竞赛的题目可以更加丰富和多样,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历史人物角色扮演和历史事件场景模拟可以更加注重细节和情节,以增加活动的真实感和吸引力;文化自信分享会可以邀请更多的学生参与,以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游戏和互动环节,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七、附件(如照片、学生作品等)[此处可以附上一些活动的照片和学生作品,以展示活动的成果和收获]初中历史第二课堂活动简报一、活动标题“历史的魅力:探索与发现”二、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时间:XXXX年XX月XX日,周X下午2:00-4:00地点:学校图书馆及多功能报告厅参与人员:初中历史爱好者,历史教师,以及全体初一、初二学生三、活动目的和意义本次第二课堂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情感,同时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教研组第二课堂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教研组决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团队凝聚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 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团队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培养教师的兴趣爱好,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
4. 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三、活动内容1. 教师专业技能培训(1)主题: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内容: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主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内容: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兴趣小组活动(1)主题:文学创作内容:组织教师进行文学创作培训,鼓励教师用文字记录教育生涯中的点滴感悟,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
(2)主题:音乐欣赏与演唱内容: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教师进行合唱、独唱等活动,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
(3)主题:摄影技巧与创作内容:邀请摄影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教师进行摄影技巧培训,鼓励教师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3. 教师团队建设活动(1)主题:拓展训练内容:组织教师参加拓展训练,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增强教师之间的信任与默契,提高团队凝聚力。
(2)主题:读书分享会内容: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教师们交流阅读心得,共同提升文化素养。
(3)主题:教师节庆祝活动内容:在教师节期间,举办庆祝活动,表彰优秀教师,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1. 活动时间:每月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2-3小时。
2.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图书馆、教室等。
五、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初中历史第二课堂实施方案

初中历史第二课堂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目标与意义初中历史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参观考察、实地研究、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拓宽历史知识面,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第二课堂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观察力、思考能力、合作精神等。
二、实施内容与方法1. 考察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旧址、文物保护单位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导览员讲解、参观展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实地研究:组织学生走进实地,进行历史遗址或历史事件的研究。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遗址或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讨论,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重要性,并进行相关的实地勘探和调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3. 实践活动:开展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历史场景、举办历史展览等。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历史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社会实践:将历史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日程: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的安排,制定每学期的历史第二课堂实施日程,明确实施时间和内容。
2. 安排活动内容:根据实施日程安排,确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址、讲义准备、实地考察等。
3. 组织实施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实施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配合相关教辅资料和辅导教材,进行讲解和引导。
4. 反馈与总结: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和总结,让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并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师的观察,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实施保障措施1. 健全管理机制:学校应成立相关的组织和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督历史第二课堂实施工作,确保实施顺利进行。
2024年第二课堂活动方案(2篇)

2024年第二课堂活动方案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在学校教育以外的课余时间,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参与的各种课外活动。
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为2024年的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一个方案。
一、活动目标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2.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4.提高学生的自我安排、管理和传播能力。
二、活动内容1.学术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学实验、学术论文写作和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等地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文化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艺术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4.体育运动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球类、田径、武术等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
5.社团活动:建设各类学术、文艺、体育、公益等社团组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6.技能培训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技能培训,如手工制作、计算机编程、厨艺等,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安排1.开设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校应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科学研究方法、社会调查与研究、音乐表演、足球训练等。
2.组织活动:学校可以在每个学期设立一到两个专门的活动周,全面展示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成果。
此外,每个学期定期组织一次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或文化交流活动。
3.鼓励创新: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基金或奖学金,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和实施自己的第二课堂活动。
同时,给予学生评价和记录的机会,让他们的努力得到外界的认可。
四、活动评估与跟踪1.评估方法: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定期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成果展示、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考核。
第二课堂发展历程

第二课堂发展历程第二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第二课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私塾教育,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二课堂是在近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形式在中国古代,教育主要采用私塾的形式,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跟随老师学习儒家经典之外,还要参加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看作是第二课堂的雏形。
私塾教育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近现代第二课堂的兴起1. 民国时期的第二课堂民国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学校教育开始改革,第二课堂逐渐受到重视。
当时的学校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外,还会组织各种社团、俱乐部、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2.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课堂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学校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此时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政治学习、劳动实践、文体活动等。
3. 改革开放后的第二课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第二课堂活动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三、当代第二课堂的繁荣与发展1. 课程设置多样化当代第二课堂活动在课程设置上更加多样化,涵盖了文学、艺术、体育、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设了各类选修课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发展个性。
2.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当代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社团活动、文化节、科技节、运动会、主题班会等。
历史第二课堂活动计划3篇

历史第二课堂活动计划3篇历史第二课堂活动计划1一、活动目标本次历史第二课堂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激发其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将涵盖以下主题:1. 中国古代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朝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2. 中国近代史:重点讲述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关键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和抗争历程。
3. 中国现代史:介绍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包括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等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的发展与变革。
4. 世界历史:选取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时期,如古罗马文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活动形式包括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观看纪录片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活动时间本次活动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周X)下午14:00-17:00举行,共计3小时。
四、活动地点本次活动将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确保场地宽敞明亮,设备齐全,为参与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活动参与人员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特别是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参与人员需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和学习能力,同时需遵守活动纪律和规定。
预计参与人数为30人。
六、活动组织方式本次活动将采用以下组织方式:1. 分组讨论:根据不同的历史主题,将参与者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事件,重现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3. 观看纪录片:播放与历史主题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进程。
4. 讲座: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历史知识和见解。
七、活动评价方式本次活动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参与度:对参与者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包括讨论、角色扮演、观看纪录片等活动环节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厦门十中高三年下学期文科班第二课堂活动(历史文化知识)
完成时间:30分钟2011年4月21日
1、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年大庆,举行盛大隆重的阅兵
式(图为三军仪仗队方阵),逢60周年进行盛大国庆庆典,对
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言,理解正确的是,
A 60年有“六六大顺”寓意
B 60年是半个世纪
C 60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甲子周期
D 60年是一个世纪时间
2、而毛泽东《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其中“三军”确切地说,是特指
A 海陆空三军
B 第一二四方面军
C 中央红军
D 整个红军队伍
3、台湾媒体中天、东森和TVBS三家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对新中国建国60年大阅兵进行了直播报道,引起了台独势力的不满。
从台湾实际情况看,其中不可能出现的专题栏目是
A 新中国一甲子B国共六十年
C我们·他们·六十年 D 共同走过的六十年
4、白居易《琵琶行》文中写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其中的“元和十年”是什么纪年法?
A干支纪年法B王公纪年法C年号纪年法D公元纪年法
5、以下哪种科举考试不是国家级考试获得的功名
A举人 B 贡士 C 进士 D 同进士出身
6、状元是科举中功名的最高荣誉,历代状元中,因崇高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而被称为“状元中的状元”是
A 孙伏伽
B 王维
C 贺知章
D 文天祥
7、“三不朽”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之为“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
一般认为,历史上唯一完成“三不朽”的所谓“完人”是
A孔子 B 秦始皇 C 曾国藩 D 孙中山
8、古时,“山东”、“山西”因山而称,其中所指的“山”,严格而说,是指
A泰山B崤山C太行山 D 吕梁山
9、古代皇帝的封(祭天)禅(祭地),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
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是选择在哪里举行?
A 华山
B 泰山
C 嵩山
D 衡山
10、右图是著名的神话传说中“后羿射日”,“后”的含义是什么?
A皇后 B 后生(年轻人)
C 君长(帝王)D皇帝
11、以下历史名人,去世时可以称为“驾崩”
A孔子B李斯C玄奘法师 D 赵匡胤
12、明清帝王中无论在位时间长短,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只有如下何人用了两个年号
A明成祖(因迁都) B 明英宗(两度登基) C 福临(因入关) D 载湉(因变法)
13、我们对清朝皇帝的称呼,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是称他们的
A 谥号B庙号C名字D年号
14、帝王之谥,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即“谥者,行之迹”,有美谥与恶谥之分,属于
恶谥的是
A 文
B 武
C 景
D 炀
15、一般而言,开国皇帝称为“祖”,之后的嗣君称为“宗”居多,如下何人则不属于此例
A 刘邦
B 李世民
C 赵光义
D 朱棣
16、古代称呼文人有名、字、号,也有称籍贯、郡望或官名的,大诗人杜甫称为杜少陵,
便是他的
A名 B 字C号 D 籍贯
17、在古代书信中,称已死的父亲为
A 先考B先慈C先妣 D 泰山
18、一般把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为
A金兰之交 B 莫逆之交 C 忘年之交D竹马之交
19、不属于古时兄弟间雅称有
A昆仲 B 棠棣C手足 D 伉俪20、古人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年龄,而用与年龄相关的称谓来代替,如果一个人说自己
年过“期颐”之年,他应当是多大年龄
A 72岁
B 83岁
C 97岁
D 101岁
21、传统文化中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称为“四象”,代表北方的是
A 苍龙B白虎C朱雀D玄武(乌龟)
22、古代文人对月亮有别称中,不正确的是
A 蟾宫
B 婵娟
C 望舒
D 曦和
23、如下是反映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四美图》,被誉为有“羞花之貌”的是
A西施B王昭君 C 貂蝉D杨玉环
24、中华传统节日是,被称为“鬼节”的是
A清明节 B 重阳节 C 中元节D寒食节25、古代对座位的安排是非常重视的。
如,皇帝的座位都是坐北向南,所以把称帝称为“南
面”,相对的,把臣服称为“北面”,即对北称臣;夫妻对座,丈夫坐东向西,妻子则坐西向东,表明男尊女卑;而一般而言,而在社会上产生更大影响的座位尊卑,则因为古代
房子一般东西长而南北窄,一般而言,室内最尊贵的座次是
A 坐西向东
B 坐北向南C坐南向北 D 坐东向西
26、称两个国家之间结成“秦晋之好”,是指双方处于什么关系
A 战争状态
B 通婚联姻
C 议和状态
D 联合对付第三国
27、如下表示官职任免升迁的词语中,可能让某官员人家举杯庆贺的是
A黜 B 谪C擢 D 去
28、稷下学宫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所学术思想自由学科林立的高等学府。
各派学者云集于此,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是“百家争鸣”的重要阵地,它位于
A 秦国B齐国 C 鲁国 D 楚国
29、古代书院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立或官设的研究学问的场所,如下书院中,属
于一般认可的古代“四大书院”是
A 尼山书院
B 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 D 武夷书院
30、儒学经典中,有“四书六经”之说,其中散佚的是
A 《尚书》B《礼记》C《乐经》D《孝经》
31、《二十四史》的体裁无一例外,都属于
A 编年史B纪传体C纪事本末 D 断代史
32、奥运主题歌曲《我和你》采用了古代五音方式创作,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
五声
音阶是如按音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排列是
A商角徵(zhi)羽宫B宫商角徵(zhi)羽
C角徵(zhi)羽宫商D徵(zhi)羽宫商角
33、周代时,诸侯朝见天子,称为
A 大聘
B 征辟C朝仪D朝觐
34、《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其中的“悌”是指
A对母亲的孝顺 B 对父亲的服从
C 对长兄的敬重
D 对父辈的服从
35、“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以上古文节选自何本蒙学课本
A《三字经》B《千字文》C《弟子规》D《幼学琼林》
36、《诗三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文选集,它是指
A《唐诗三百首》 B 《诗经》C《昭明文选》D《古文观止》
37、传统节日中,有猜灯谜的习俗的是
A 春节
B 元宵节C中秋节D端午节
38、“三教九流”中,不属于“三教”范围的是
A 儒学
B 道教C佛教D基督教
39、“三教九流”的说法中,“九流”一般指“百家争鸣”中的九种流派,狭义上的则不含
A 儒家B法家C纵横家 D 兵家
40、所谓佛教经典的“三藏”,通晓三藏的称“三藏法师”,不属于“三藏”范围的是
A 经
B 律
C 戒
D 论
41、古代有六个连续出现的,都城都在南京的朝代,称“六朝”,其中不包括
A (孙)吴
B 西晋
C (刘)宋
D (萧)梁
42、爱新觉罗·溥仪是我国末代皇帝,曾先后三次登基,出现过三个年号,不在此列的是
A 宣统
B 光绪
C 大同
D 康德
43、有“花中四君子”美誉的,不包含
A 梅花
B 兰花C菊花 D 牡丹
44、满清王朝(含后金)先后出现12位皇帝,其中入关后的第一位是
A 努尔哈赤B皇太极 C 顺治福临 D 康熙玄烨
45、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不包括如下的
A《春秋》B《史记》C《三国志》D《明史》
46、古代称为“优”的职业是
A 乐师
B 教师C艺人D厨师
47、“乞巧节”,也被称“少女节”“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2006
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日期是
A农历二月初二B农历五月初五 C 农历七月初七 D 农历九月初九
48、古代“六礼”是一种非常慎重的礼节,它是哪一方面的约定俗成的繁琐礼仪
A 丧葬
B 乔迁
C 婚姻D祭祀
49、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暑与大暑处于农历几月份
A 五月
B 六月C七月D八月
50、狭义上的“中原”,大约处于现在什么地区
A 陕西B山西C河南 D 甘肃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