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试卷
2024北京朝阳区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选用)2024.1(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00 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你心中的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样的?自2018 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着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爱展览”社团想组织一次国博参观活动,几名先遣队员已经发来了展览资料,让我们先睹为快。
1.下面是同学们写的展览推介语料,请你帮助修改润色。
(共6分)A. 因为表达的是“相互交流、借鉴”的意思,所以“交流互鉴”中没有错字。
B. 因为表达的是“振作并展现新的活力”的意思,所以“焕发”中有错字。
C. 因为表达的是“探求、寻找”的意思,所以“探询”中没有错字。
D. 因为文中想表达的意思“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所以“流连忘返”中有错字。
⑵材料二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2分)修改为:⑶材料三横线处选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仅……也……却B.虽然……但……也C.无论……还……都D.不仅……也……还2.有同学对材料三中展览标题的理解产生了争议。
请阅读材料,完成⑴-⑵题。
(共4分)“数说犀尊”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
展览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价值。
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犀尊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⑴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承载zăi伫立zhùB.承载zài伫立zhùC.承载zài 伫立chùD.承载zăi伫立chù⑵请你依据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展览标题的含义。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班级举行“诗颂汉字”主题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26分)任务一:汉字探秘1.阅读回答问题。
(6分)人生活于自然之中,日月雨雪这些自然景物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比如“需”字,它的本义是人遇到雨,需要停下等待,它与不同的部首组合,就能构成不同的字,表达不同的意思。
例如成语“妇①皆知”中的这个字,是指还需要被照顾的小孩;遇困难止步不前、一心等待别人帮助的人,被叫作②夫;有知识有文化的读书人则是被需要的人,被尊为③者,他们的人格魅力,犹如清泉,使后人得到精神的④养。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这样,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就是一个()的读书人。
(1)请根据画线句,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相应的汉字。
(4分)(2)请在括号中填入范进这一类读书人的共性特点。
(2分)任务二:意象解析2.请结合诗文语句对意象与抒情的关系进行探究。
(15分)意象与抒情的关系探究——以“日”与“月”为例意象诗文摘录意象分析小结日①,②。
(许浑《咸阳城东楼》)秋草独寻人去后,③。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两首诗中太阳的特点是即将落山,意味着黑夜就要降临,因此可以借西斜的落日营造萧条的氛围,烘托伤感的心情。
(4)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艾青《太阳》)(2)月而或长烟一空,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一句中的月亮圆如玉璧,光照千里,渲染出一种美好的氛围,因此可以借皎洁的明月烘托愉悦的心情。
⑤,⑥。
(温庭筠《商山早行》)这首诗中的月亮是鸡鸣声中凌晨所见,暗示着诗人出行之早与旅途的艰辛,因此可以借未落的残月来表达思乡之苦。
(3)A.这一意象还让你想到了哪两句连续的古诗句?注意,所表达的情感要与④⑤⑥句不相同。
,。
B.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泰戈尔《飞鸟集》)这首诗中的月亮能发光又有黑影,象征着把光明带给他人而自己默默忍受黑暗的人,因此可以借月亮这一独特的特点来表达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2024北京朝阳区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语文(选用)2024.1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比分)中国国家公园设立两周年之际,年级语文学科组织了“走近国家公园”的主题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本次活动的主题,回答问题。
(共5分)从“雪域高原”的三江源头到南海之滨的热带雨林,从白山黑水的虎豹栖息地到碧水丹霞的武夷胜景......千山(jìng)_____秀,草木葱茏;万壑争流,鸟兽灵动。
透过作为“国之大者”的国家公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甲】,可以看到中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透过这扇窗,看百物生,随四时行,与自然、文化、生命对话,感受惊喜悄.然而生,共享生命动态交织!(1)依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汉字,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竟悄.然(qiǎo)B.竟悄.然(qiāo)C.竞悄.然(qiǎo)D.竞悄.然(qiāo)(2)结合语境,在【甲】处填入使语段节奏匀称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可以看到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B.可以感受到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C.可以看到中国为了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D.可以感受到中国为了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3)结合活动主题内容,你认为“这扇窗”在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
(1分)2.阅读同学们整理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共5分)【甲】2021年10月,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乙】在这5个国家公园里,庇护着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好生动植物。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可可西里,每年盛夏,超过3万只雌性藏羚羊,汇集到卓乃湖产仔。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āi)粗糙(cāo)洗涤(dí)秉息敛声(bǐng)B.仲裁(cái)窒息(zhì)序幕(mù)抑扬顿挫(cuò)C.咆哮(páo)琐屑(xiè)曼延(màn)张目结舌(jiē)D.周济(jì)倔强(juè)瞻仰(zhān)烙绎不绝(luò)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ㅤㅤ人生路上,目的地_______重要,所谓实现目标是通向幸福的道路。
_______赶路途中的风景亦不可错过,有时不妨放缓脚步,冷静就难,淡定受喜,说不准能在欣赏到平日________的风景、捕捉到生活的美好细节之余,还能更利于________目标呢。
A.显然但漫不经心完成B.显然因熟视无睹达到C.固然但熟视无睹达到D.固然因漫不经心完成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ㅤㅤ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
A.“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
”这句话主干是“艺术根植土壤之上。
”B.“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用符号分析句子成分为: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C.“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
”“早在三千多年前”和“就”都是状语。
2024北京大兴区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大兴初二(上)期末语文学校组织寒假实践活动“年逢辰龙”,请你参加班级分组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第一小组同学搜集了与“龙”这个文化符号相关的材料,请阅读并完成(1)—(4)题。
(共8分)在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颚下有珠。
宋代罗愿在《尔雅翼》中也记载,龙具有各种动物的特征。
其实龙最初只是一个图腾。
没有人真正目睹过龙,但人们却听闻过许多灵异的传说,比如龙能隐能显,又能兴云致雨,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
于是,人们内心生发了对龙的兴.味和崇拜,龙遂演变成神圣的象征。
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被称为“龙祖”;炎帝是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
《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是其母与蛟龙所生,相貌“隆准而龙颜”,醉卧之时,有人“见其上常有龙此类说法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于是,龙后来成为皇权的象征,皇帝又称真龙天子,皇宫使用的器物也多以龙为装饰。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的造型也在不断变化。
汉代瓦当上的行龙,隋代赵州桥石栏板上的双龙,唐代铜镜背面的云龙,元代高足杯上的云龙,明代金冠上的升龙,清代皇帝玉玺上的蟠龙,当代的各式祥龙……不同时代龙的造型显示出不同的风采汉代雄健豪放,隋唐雄壮圆润,元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而当代的祥龙总是仰头挺胸、瞠目振鳞,尽显(xuān)昂之态。
龙的形象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具有出类拔(cuì)不同凡响的文化象征,文人们也以龙创出许多成语,如龙凤呈祥、攀龙附凤、生龙活虎等。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横线处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潜.渊(qián)兴味(xīng)出类拔萃宣昂B. 潜.渊(qiǎn)兴味(xīng)出类拔粹宣昂C. 潜.渊(qián)兴味(xìng)出类拔萃轩昂D. 潜.渊(qiǎn)兴味(xìng)出类拔粹轩昂(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隆”的解释为:①山中央高起的地方,引申为“高”“升高”。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一个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A. 衣柜(guì)B. 笨拙(zhuō)C. 单薄(báo)D. 参差(cēn)【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C.单薄(báo)——bó故选C。
2. 下面地名和人名拼写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 QUANZHOU(泉州)B. ZHONGSHAN LU(中山路)C. LUXUN(鲁迅)D. Wang Yuanjian(王愿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拼音的拼写规则。
C.LUXUN(鲁迅)——Lu Xun。
故选C。
3. 下面哪一个词语中有错别字?()A. 斩钉截铁B. 豪迈不屈C. 自作自受D. 技高一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
D.技高一仇——技高一筹。
故选D。
4.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这句话中的“掉”字是什么意思?()A. 摆动B. 往下落C. 卷起来D. 被咬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意思是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
掉:摆动,摇动。
故选A。
5. 下面句子横线处填入哪一个词语最合适?()我可要努力学习,不然长大后就只能______了。
A. 压轴B. 跑龙套C. 唱白脸D. 粉墨登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A.压轴: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B.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C.唱白脸:白脸指中国传统戏曲中奸臣的脸谱,象征奸诈,泛指反面人物。
用来描述在人际关系中扮演反面角色。
D.粉墨登场: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结合题目意思,我要努力学习,不然长大后就只能充当配角。
语文丨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2023.0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现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关系的密切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
在这一事实前提下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现当代文论的产生背景,客观审视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
尽管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整理国故的内在驱动,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学经验的异域激荡。
但平心而论,在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际,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是压倒性的。
而其后的半个世纪里,苏联的文学理论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世界的诸种文学理论纷至沓来。
一时间,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俨然成为这些理论的试验场。
实际上,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范围以及存在的局限,不可能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包打一切。
因此,这期间的新潮迭起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建设而言,却是丧失了一段自主发展和民族化转型的宝贵时间。
学界常言的中国文论“失语症”,原意是指中国现当代文论至今没有一套自主自足的理论体系,并非指称古代文论在当下的失语状态。
毕竟,古代文论的批评对象终究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白话文作品,其中“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而那些伴随时代变迁已经走入历史的理论和概念也没有激活的必要。
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潜移默化窃窃私语B. 跃然纸上娇生惯养娇艳欲滴C. 轰轰烈烈水滴石穿水泄不通D. 畸形情不自禁神情恍惚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课堂上认真地听了老师的讲解,并认真地做了笔记。
B.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C.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使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个知识的海洋,让我受益匪浅。
B. 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这全靠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C. 小明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D. 那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4.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丰富丰盛B. 稳定稳重C. 灵活灵敏D. 美丽美妙5.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热情洋溢惊慌失措B. 娇生惯养震耳欲聋C. 轰轰烈烈神情恍惚D. 畸形情不自禁6.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学习成绩优秀,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改写后:他学习成绩优秀,老师和同学们赞扬他。
B. 原句:这所学校教学质量高,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生。
改写后:这所学校教学质量高,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生来上学。
C. 原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写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原句:他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改写后:他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7.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把这个问题研究得很透彻。
B.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C. 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D. 他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
8.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平时喜欢说大话,这次考试却名落孙山。
B. 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深受大家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二) 班级姓名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教诲(huì huǐ) 栖(xī qī)息伺(sì cì )机温馨(xīn xīnɡ) 念叨(dāo dɑo ) 刹(shà chà)那按要求写词句。
依依不舍1.照样子写词语。
鼓鼓囊囊2.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成语。
(1) 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2)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 ) (3)比喻来势迅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 )3.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因为你进步很大,所以不能骄傲。
(2)不信守诺言的人是一种很坏的作风。
1、经过努力,我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
更正:经过努力,我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
2、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太感动了。
更正: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太高兴了。
3、晚会上的音乐和舞蹈都很好听。
更正:晚会上的音乐很好听,舞蹈也很好看。
4、他戴着红帽子和一身红运动服走出了家门。
更正:他戴着红帽子和穿着一身红运动服走出了家门。
用“名副其实”写一句话。
先把歇后语补充完整,再选一个造句。
(1) 千里送鹅毛——( )十五个吊桶打水——( ) (3)猪八戒照镜子——( )课内外积累、理解运用。
1.人而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出阳关无故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4.自古皆有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王师北定中原日, ___________________。
6. 秋天来了,你能默写一首描写秋景的古诗吗?,。
,。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解释。
1.劝君更尽一杯酒。
( ) (1) 更加 (2) 再2. 天下谁人不识君。
( ) (1) 君主 (2) 君子 (3) 对对方的尊称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
老柳树谦逊地低着头,铺展着自己的枝叶。
可是年轻的柳树却认为自己长得( )匀称( )好看,老是仰着脸,想尽量地把自己的枝杈(摆设摆弄)得比老柳树漂亮些。
有一天,年轻的柳树对老柳树说:“你干嘛老是低着头?你看我多气派,那些房子呀,人呀,我都不放在眼里,看他们谁不( 称赞夸耀) 我长得又高、又大、又漂亮!”它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
老柳树友爱地对它说:“我不是不知道你长得漂亮,可你要当心树心会变空的啊!”年轻的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告诫忠告),仍旧得意洋洋地( 欣赏观赏)自己的美貌。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 ) 年轻的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表上,树心真的变空了。
不久,这两棵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了。
主人看见年轻的柳树树心是空的,痛心地说:“唉,本来我是打算用你做房梁的,( ) 现在除了把你当柴火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 !”他又对着老柳树说:“看来,你倒是一块真正顶用的木料。
”请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 读短文,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在文中( )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写反义词。
谦逊—( ) 漂亮—( ) 痛心—( ) 外表—(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习作表达。
从小到大,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照顾我们,她是最疼爱我们的人。
请拿起笔写一写你的母亲吧! 可以写她的特点(如外貌、性格等),也可以写她关爱你的一两件事,题目自拟。
一、看拼音写词语,细心点,没问题。
(8分)Xuán yáshēn yín má zuìzhânɡ zhónɡ yǐn bìzhēn chá jū shùchónɡbài()()()()()()()()二、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2分)1、A. liánɡ B. Liànɡ()不可估量()重量()量体温()自不量力2、没有别字的一组是()A.凡是飞常消毁侵略 B.维护给矛贡现威胁 C.充足遗传朴素凯歌三、请你查字典填空,试试看,你准行。
(6分)要查的字“攀”序“手”首除部首几画15字义(用“√”表示)举世闻名①往上托②举动③推选④提出⑤全奇珍异宝①有分别,不同的②奇异③惊奇④另外的⑤分开风景名胜①胜利②打败别人③优美的④比另一个优越⑤能够承担2、选择历史人名填在下面的歇后语中。
包公孔明关公鲁班花木兰孙悟空()的作风-----铁面无私()的扇子------神通广大()舞大刀-----拿手好戏()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从军-----女扮男装()保唐僧------忠心耿耿七、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你一定能完成后面的练习。
(12分)我的油布伞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
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
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
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便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买,咱买一把”。
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
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哐哩哐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
我每天枕着织布声人梦。
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
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
”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偶然一回头,望着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从此,那把黄油布伞就一直伴随着我。
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的身边。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分) 滚烫( ) 偶然(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分)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陈述句:3、文章第4小节中没有标点符号,请给加上。
(3分)4、文章已经分成四段,用“‖”标明,请写出第二、第三段的段意。
(4分)5、“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为什么心里一酸,眼里涌出泪水?请把你的理解简单地写在下面。
(3分)八、习作(30分)要求:1、自由命题。
2、可以选写秀美的景物,经历过的事,熟悉的人,自己的快乐、烦恼,自己的梦想……3、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本套试题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目标和评价要素,语文书面测试主要评价三个维度中的“知识和能力”和五个领域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语文基础知识方面,五年级主要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测试,如拼音认读与拼写、汉字笔画、结构与辨析、词语的积累与辨析、关联词语的运用、句子的句式和语气(标点)、语病的修改、修辞的知识,选用课文和程度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测试阅读能力等。
能力方面主要进行“一般能力”中的读、写能力评价和“发展能力”中的“独立分析并评价生活”“敢于创新并解决问题”等的评价。
科学地收集、处理好这一对于学生全面评价之一——书面评价形式的评价。
基础知识《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除了在“识字方面”提出“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两个新要求:一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是“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
因此,在基础知识的量化考核上,“语言知识评价”设计了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读汉字,区别字形、字音、字义的习题测试,如第一题的“看拼音写词”、第二题的辨别音节选序号的巩固练习,以强化拼音、生字的工具性,安排了第三题的查字典和第四题的加偏旁组词,以加强学生识字方法与识字能力的操练。
“能力评价”主要途径是认读汉字、会写汉字,以检测学生识字的质量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和运用识字方法识字的能力。
基本技能理解文章,首先就是对词句的理解。
以前的语文教育对词句的理解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提倡死记硬背——背词语解释。
有许多词结合生活很容易理解,还要死记定义,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理解词句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词语和句子组成。
理解词义是语言知识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灵活运用汉字,流畅地组句成篇,新词起着桥梁作用。
理解词语不能脱离语境。
因此,在“基本技能”这一板块测试主要安排了词语排列、课文内容中的相关词语准确搭配、辨别用字正误、判断字义是否相同、修改病句都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加强对字词句的理解,巩固应用,促进学生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
阅读理解阅读是理解书面符号(文字)的心理过程。
所以,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是对五年级学生提出的又一阅读要求。
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因此,安排了第一道阅读测试题,以利用学习的课文进行的词句积累和概括能力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会读的一般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发展能力。
第二道阅读测试题是培养学生认读、理解、鉴赏、记忆、迁移能力构成的系列语言训练。
以理解能力为核心、以鉴赏为升华的阅读训练主要是对阅读三方面的评价,即一评阅读能力,二评阅读习惯,三评阅读方法。
评价测试主要是对阅读能力的评价。
具体地讲,是对词语学习的评价,理解句子的句子学习评价,理解段的意思的段的学习评价,概括主要内容的篇的学习评价。
不仅是对知识文化的“质”“量”的评价,而且是对语文能力的“用”的评价。
如,根据语境加强分段、写段意,这也是语言知识评价中对文义的评价测试,培养学生会读、会思考、会分析的能力。
作文设计意图:根据本单元的习作安排,作文测试试题是自由命题。
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
给予作者充分的自由权,自由表达,可以选写秀美的景物、经历过的事、熟悉的人、自己的快乐和烦恼、自己的梦想等,只要将要写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