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成品乌龙茶出厂检验报告与原始记录

成品乌龙茶出厂检验报告与原始记录

成品(乌龙茶)出厂检验报告产品名称规格/等级生产日期检验依据DB35/T943批号报告日期项目单位指标实测值单项评定感官品质外形条索/符合要求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水分(质量分数)%≤7.0总灰分(质量分数)%≤7.0碎茶(质量分数)%≤16.0粉末(质量分数)%≤1.3净含量kg≥结论检验者:审核者:成品(乌龙茶)检验原始记录执行标准:DB35/T943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检验日期检验人校核人批号一、感官要求检验依据:DB35/T943项目要求实测外形条索□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色泽□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整碎□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净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内质香气□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滋味□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汤色□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叶底□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二、水分检验依据:GB5009.3-2016编号空皿质量(M1)(g)空皿+样品质量M2(g)空皿+样品质量(烘后)M3(g)水分%=(M2-M3)/(M2-M1)×100%水分%报出值12三、总灰份检验依据:GB5009.4-2016编号坩埚质量(M1)(g)坩埚+样品质量M2(g)坩埚+样品质量(烘后)M3(g)灰分%=(M2-M3)/(M2-M1)×100%灰分%报出值12四、碎茶、粉末检验依据:GB/T8311编号取样量(g)筛下碎末茶质量(g)碎茶(%)平均碎茶(%)筛下粉末质量(g)粉末(%)平均粉末(%)12五、净含量检验依据:JJF1070序号12345678910报出值总重皮重净含量。

陕西乌龙茶工艺优化试验及品质分析

陕西乌龙茶工艺优化试验及品质分析
t e mp e r a t u r e ( C ) a n d p r e — b a k i n g t e mp e at r ur e ( D) . T h e i t e ms s u c h a s b i o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n e n t s c o n t e n t nd a s e n s o r y q u a l t i e s o f
r a wt e awe r e a n a l y z e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t h a t t he e fe c t s o f t h ef o u rf a c t o r s o n s e n s o y q r u a l t i e s o f r a wt e a o f S h a n x i o o l o n g
第4 2卷第 2期
2 0 1 5年 6月
茶 叶
通 讯
Vo 1 . 4 2. N o. 2
J o u r n a l o f T e a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J u n e , 2 0 1 5
陕西乌龙茶 工艺优化试验及 品质分析
李 秀峰 ,李 云 ,李 佼 ,王 思梅 ,席 彦军
( 汉 中市农业科学研 究所 ,陕西 汉 中 7 2 3 0 0 0 )
Hale Waihona Puke 摘 要 :以碑坝 群体种 为原料 ,综 合闽北 和闽南乌龙 茶加工 工艺 ,以做 青温度 ( A) 、摇 青时间 ( B ) 、杀青温 度( c ) 、初 烘 温度( D) 为 因素 ,进行 4因素 3水平 I _ 9( 3 ) 正交试验 ,从毛茶 感官 品质和 生化成 分含量 等 品质 指标探 讨做 青温 度 、摇青 时间 、杀 青温度 和初烘 温度等 工艺 对陕西 乌龙茶 品质 的影响 。结果表 明 ,四因素对 陕西 乌龙茶 毛茶感 官

2021茶艺与茶叶专业 《茶叶审评技术》实训:乌龙茶审评

2021茶艺与茶叶专业 《茶叶审评技术》实训:乌龙茶审评

实训:乌龙茶审评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乌龙茶的品质特征。

2、掌握乌龙茶的审评方法与评语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乌龙茶的产地与品质特征1、闽北乌龙茶:主要产于崇安、建瓯、建阳等县。

其中以崇安的武夷岩茶为极品。

外形:扭曲条形,青褐色、乌褐色、润汤色:橙黄——橙红,明亮香气:浓郁高长,带有品种香与地域香,具特殊的“岩韵”滋味:甘醇,醇厚,润滑爽口叶底:厚,软亮,绿叶红镶边,呈三分红七分绿2、闽南乌龙茶:主要产于安溪、永春、南安、同安等县。

以安溪铁观音久负盛名。

外形:拳曲形,砂绿、翠绿汤色:蜜绿——蜜黄——金黄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醇厚鲜甜叶底:柔软红点显,厚,亮3、广东乌龙茶:主产于汕头地区的潮安、饶平,以潮安的凤凰单枞、饶平水仙为佳。

外形:扭曲条形,黄褐、青褐、乌褐汤色:蜜黄——金黄——橙黄香气:花蜜香浓郁滋味:浓、收敛性强,润喉回甘叶底:肥嫩,软亮,边缘朱红,叶腹黄亮4、台湾乌龙茶:主要产地为台北、桃园、新竹、苗粟、南投、宜兰等县市。

外形:扭曲条形、朵形、球形、半球形,深绿、砂绿、墨绿汤色:蜜绿——蜜黄——金黄——橙黄——橙红香气:清,花蜜香,熟果香滋味:甘醇,醇厚,鲜醇叶底:嫩匀,软亮(二)乌龙茶的审评方法1、通用法 3g茶样150ml水,冲泡5/6分钟。

2、传统法采用倒钟形的乌龙茶专用审评杯碗,准确称取茶样,按1:22的比例冲泡沸水,并在冲泡时把茶汤中的泡沫刮去。

静止2分钟后带汤闻香气,然后,将茶汤倒出,看汤色、评滋味;接着再续水,冲泡3分钟后按前述操作,顺序审评;接着又再续水,冲泡5分钟后仍按前述操作,顺序审评。

通过三次冲泡综合评定香气、汤色和滋味。

最后审评叶底。

三、主要仪器设备1、材料:乌龙茶六种。

2、设备:审评全套用具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外形审评:将约150g—2021的茶样倒入审评盘中,摇盘,主要审评条索的紧结度、色泽、整碎与净度。

2、内质审评:采用倒钟形的乌龙茶专用审评杯碗,准确称取茶样,按1:22的比例冲泡沸水,并在冲泡时把茶汤中的泡沫刮去。

上梅州品种试制乌龙茶研究

上梅州品种试制乌龙茶研究

上梅州品种试制乌龙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其中乌龙茶是其中一种备受喜爱的茶类。

而梅州是广东省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闻名。

近年来市场上对乌龙茶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乌龙茶的需求。

上梅州品种试制乌龙茶的研究备受关注。

通过对梅州地区特有的茶树品种及其生长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找到适合试制乌龙茶的品种,从而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试制乌龙茶的方法和品质特点的鉴定,也将为乌龙茶的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上梅州品种、探索试制乌龙茶的方法、鉴定其品质特点,从而为乌龙茶的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化方案。

研究结果和对比分析也将为乌龙茶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上梅州地区优质茶叶品种的特点和适宜制茶方法,进而尝试在该地区试制乌龙茶,并对其品质特点进行鉴定。

通过对上梅州地区不同茶叶品种的调查及试制乌龙茶过程的研究,旨在挖掘和利用当地茶叶资源,提高茶叶的附加值,促进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何种品种最适宜制作什么样的乌龙茶,为上梅州地区的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目的是验证上梅州地区品种试制乌龙茶的可行性,为未来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制茶技术,推动上梅州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调查上梅州品种上梅州地处岭南山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

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梅州地区种植了丰富的茶树品种,其中乌龙茶种植面积较大。

为了深入了解上梅州地区的乌龙茶品种情况,我们展开了调查工作。

调查范围包括上梅州地区茶园,我们对不同种植基地的茶树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我们发现上梅州地区种植的乌龙茶品种主要包括台茶13号、高山乌龙、水仙乌龙等。

这些品种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下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具有不同的风味和香气。

乌龙茶品质与审评

乌龙茶品质与审评
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
武夷肉桂-----全肉宴
“牛肉”-----牛栏坑肉桂 “马肉”——马头岩肉桂 “龙肉”——九龙窠肉桂 “猫肉”——马头岩山场的一个小区域,猫耳石肉桂 “狮肉”——青狮岩肉桂 “羊肉”——洋墩岩肉桂 “虎肉”——虎啸岩肉桂 “鹰肉”——鹰嘴岩肉桂 “猪肉”甚至有两个——,竹窠肉桂和猪仔洞肉桂 “虾肉”——霞滨岩肉桂 “燕子肉”——燕子窠肉桂 “鬼肉”——鬼洞肉桂 “牛鞭肉” ——牛栏坑周边肉桂
茶的发源地。
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细紧重实、叶端扭曲,色泽褐 绿润(乌润)
内质香气清高幽长,似蜜桃香,滋 味古朴醇厚,喉韵清冽,汤色清澈呈金黄色,
叶底软亮,红点泛现。耐冲泡。 矮脚乌龙还非常适合做拼配的原料,
其特点为不夺其它茶香,能让香味更多元化。
(二)、闽南乌龙茶
产于福建泉州和漳州两市及周边市县,其中 以安溪铁观音久负盛名,
的不好的有生硬的臭青味或闷青味或臭闷酸味。
(4)韵香型安溪铁观音
韵香型安溪铁观音:韵香型铁观音是介于清 香与浓香之间,有清香型之翠绿润泽,又不失浓香 型之醇厚悠远,又被称为半熟茶。在传统正味做法 的基础上再备清火短时间烘焙,提高滋味醇度,发 展香气。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具有“浓、韵、 润、特”之口味,麦香或乳香高,回甘好,韵味足,
其汤色澄明清亮,黄中有绿。
(5)炭焙型安溪铁观音
炭焙型安溪铁观音:是在浓香型安溪铁观音 茶基础上再次用木炭进行约5~12h的炭焙时间的, 应该属于传统正味的好茶。口感更易保证,口感顺
滑,拥有天然的火香味。
(6)陈香型安溪铁观音
“陈香型”铁观音有望丰富铁观音的标准, 成为第三类具有国家标准的铁观音产品。
主要山场
竹窠 地理位置:流香涧西侧 海拔高度:351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水仙

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

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

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
专业:学号:姓名:
实验时间: 2019年10月12日实验地点: 茶学中心审评室
一、实验材料(提示: 准备的茶叶、茶具或其他材料等,文字可以配图)
茶叶:乌龙茶
茶具:木质茶盘1个,宜兴紫砂母子壶1个,品茗杯和闻香杯若干对,茶具组合一套,茶巾2条,水壶1个,香炉1个,茶盒1个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提示: 称茶量、评茶步骤,出汤时间等记录,文字可以配图)
①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②基本程序:恭请上座、焚香静气、丝足和鸣、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叶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汤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兰芷、拼缀甘露、三斟石乳、领略岩韵、进献茶点、自斟慢饮、欣赏歌舞、游龙戏水、尽杯谢茶。

③完成茶叶工序后,清洗茶具,把水和残渣倒掉。

三、审评结果记录表(提示: 开汤评茶的真实感受)
四、感悟与建议(提示:可写本次实践课程收获感悟,和对于课程的思考建议)
从这门课中我认识到乌龙茶的许多我原来不知道的优点,比如说茶艺工序虽繁杂但蕴含中华文化之优雅,而且乌龙茶提高免疫力;抗衰老;防癌;防治心血管病;保护泌尿系统;对消化系统的保健;对牙齿的保健;防治眼病;减肥、美容;清热解毒等等。

茶叶的种类实验报告(3篇)

茶叶的种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种类茶叶的感官品鉴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茶叶的种类、特点及其加工工艺,掌握茶叶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材料1. 茶叶样品: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各50克。

2. 茶具:茶壶、茶杯、茶匙、茶叶筛等。

3. 化学试剂:碘液、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4.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感官品鉴:(1)外观鉴定: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匀整度等,初步判断茶叶的种类。

(2)香气鉴定:用茶匙取少量茶叶,轻轻搓揉,嗅其香气,判断茶叶的香气类型。

(3)汤色鉴定:将茶叶用开水冲泡,观察茶汤色泽,判断茶叶的种类。

(4)滋味鉴定:品尝茶汤滋味,判断茶叶的口感、回甘、涩感等。

2. 化学成分分析:(1)茶叶提取:将茶叶用开水冲泡,提取茶叶中的可溶性成分。

(2)茶叶成分测定:- 茶多酚含量测定: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

- 氨基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

- 咖啡碱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感官品鉴结果:(1)绿茶:外观呈绿色,香气清新,汤色碧绿,滋味鲜爽,回甘持久。

(2)红茶:外观呈红色,香气浓郁,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回甘明显。

(3)乌龙茶:外观呈青绿色,香气独特,汤色金黄,滋味醇厚,回甘明显。

(4)白茶:外观呈白色,香气清新,汤色清澈,滋味鲜爽,回甘持久。

(5)黄茶:外观呈黄色,香气醇厚,汤色黄亮,滋味醇和,回甘持久。

(6)黑茶:外观呈黑色,香气浓郁,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回甘明显。

2.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1)茶多酚含量:绿茶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是乌龙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

(2)氨基酸含量:绿茶、乌龙茶、白茶氨基酸含量较高,红茶、黄茶、黑茶氨基酸含量较低。

(3)咖啡碱含量:绿茶、红茶、乌龙茶咖啡碱含量较高,白茶、黄茶、黑茶咖啡碱含量较低。

茶叶评审方法-乌龙茶审评

茶叶评审方法-乌龙茶审评

茶叶评审⽅法-乌龙茶审评中国乌龙茶主要产区分布在福建、⼴东、台湾3省。

各区域有其著名的名茶,如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东的凤凰单丛、岭头单丛,台湾的冻顶乌龙、⽂⼭包种等,品质风味独特。

在审评中要重视区域特征和品质特征的把握,掌握好核⼼品质。

注意分辨同样的品种,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品质风味上的某些差异,学习和掌握乌龙茶审评的基本⽅法,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科学判断和评价乌龙茶品质。

⼀、乌龙茶审评技术⽅法(⼀)乌龙茶审评基本⽅法乌龙茶的审评⽅法与红绿茶有所不同,习惯⽤钟形有盖茶瓯冲泡。

其特点是:⽤茶多,⽤⽔少,泡时短,泡次多。

审评时也分⼲评和湿评,通过⼲评和湿评,达到识别品种和评定等级优次。

1.⼲评外形以条索、⾊泽为主,结合嗅⼲⾹。

条索看松紧、轻重、壮瘦、挺直、卷曲等。

⾊泽以砂绿或密黄油润为好,以枯褐、灰褐⽆光为差。

⼲⾹则嗅其有⽆杂味、⾼⽕味等。

⽑茶外形因品种不同各具特⾊,如⽔仙品种的外形肥壮,主脉呈宽、黄、扁;黄梭外形较为细秀;佛⼿外形重实呈海蛎⼲状,⾊泽油润。

2.湿评内质湿评以⾹⽓、滋味为主,结合汤⾊、叶底。

冲泡前,先⽤开⽔将杯盏烫热。

称取样茶5克,放⼈容量110毫升的审评杯内,然后冲泡。

冲泡时,由于有泡沫泛起,冲满后应⽤杯盖将泡沫刮去,杯盖⽤开⽔洗净再盖上。

第⼀次冲泡2分钟即可嗅⾹⽓,第⼆次冲泡3分钟后嗅⾹⽓,第三次以上则5分钟后嗅⾹⽓。

每次嗅⾹时间最好控制在5秒钟内。

每次嗅⾹后再倒出茶汤,看汤⾊、尝滋味。

⼀般⾼级茶冲泡4次,中级茶冲泡3次,低级茶冲泡2次,以耐泡有余⾹者为好。

(1)嗅⾹⽓主要嗅杯盖⾹⽓。

在每泡次的规定时间后拿起杯盖,靠近⿐⼦,嗅杯中随⽔汽蒸发出来的⾹⽓。

第⼀次嗅⾹⽓的⾼低,是否有异⽓;第⼆次辨别⾹⽓类型、粗细;第三次嗅⾹⽓的持久程度。

以花⾹或果⾹细锐、⾼长的见优,粗钝低短的为次。

仔细区分不同品种茶的独特⾹⽓,如黄校具有似⽔蜜桃⾹、⽑蟹具有似桂花⾹、武夷⾁桂具有似桂⽪⾹、凤凰单丛具有似花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
一、实验材料
木制茶盘1个,紫砂母子壶1对,品茗与闻香杯若干对,茶具组合1套、茶巾1条、开水壶1个、酒精炉1套、香炉1个、茶荷1个。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
(1)恭请上座:邀请宾客依次入座,主人或侍茶者备茶待客。

(2)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幽静,祥和,温馨的气氛。

(3)丝足和鸣:播放或者演奏古典民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4)鉴香品茗:从茶叶罐中取出茶叶,置于赏茶荷中,让客人鉴赏干茶。

(5)活火煮泉:冲泡武夷岩茶用山泉水溪水,即用旺火将壶中的山泉水煮到初沸。

(6)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训“温壶”;同时又可预热和洁净茶具。

(7)倾心桃源:即置茶于壶内,俗称"纳茶”,将茶叶用茶匙拨人茶壶。

(8)悬壶高冲:向孟巨罐中注水。

将沸水环壹口、沿壶边冲人,至水满壶口为止。

切忌直冲壶心,要气呵成不可断续,不可急迫。

(9)春风拂面:用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末。

蓝上壶盖,冲去壶口泡沫。

加盖后,提水淋迎壶的外壁边热,使之内外夹攻,以保持壶中有足够的温度.进面清除粘在壶外的茶沫。

淋壶须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人壶中。

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10)重洗仙颜:首次注人沸水后,立即倾出壶中茶汤,除去茶叶中的杂质.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这个步骤叫作“洗茶”。

倾出的茶汤不予饮用。

(11)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12)游山玩水:执壶沿茶传运转圈,清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满落人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13)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

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均匀一致。

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高冲低斟石工夫茶的技法之一。

高冲要连贯而从容,低斟茶时必须来回移动茶壶,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

(14)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
的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戏称韩信点兵。

各杯茶汤浓族相宜,汤景相当,充分体现了人与茶、宾与主大圆融的中国茶德精神。

(15)敬奉香茗
(16)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

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

俗称三龙护鼎。

(17)领略岩韵:端起茶杯先回敬主人,再敬其余客人,待所有客人均堆让后才能饮茶,且要细吸慢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醉甘奖令人回味无穷。

(18)尽杯谢茶:饮毕要双手将杯子放回茶盘,同时向主人道谢。

三、简介
乌龙茶也称青茶,是我国的特有的茶类,它既具有绿茶的鲜灵清纯,红茶的醇厚甘爽,又具有花茶的芬芳幽香集众美于一身,自成大家气度,有着独特的韵味,素有
“茶中明珠"之称。

一直以来,乌龙茶以其油画般的凝重、古编钟般的古雅清越和雍容华贵、玉石般的温润韵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茶艺活动中,备受推崇。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外形肥壮匀整,紧结卷曲、色泽光润,叶背起蛙状。

颜色青翠、砂绿、密黄,叶底、叶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呈浅绿色。

品饮此茶,香气菠郁,滋叶浓醇,鲜滑回甘,具有特殊的“岩韵”。

四、感悟与建议
感悟:乌龙茶讲究热饮,即民间所谓的“喝烧茶”。

乌龙茶向来以香高味浓著称品饮乌龙茶要把握以下要领:乌龙茶要随泡随喝才有味,温度降低后茶汤的色香味韵均大大逊色。

品饮乌龙茶时要“先嗅其香.再试其味”。

品饮乌龙茶要特别注重闻香。

品乌龙茶时闻香至少要闻3次。

第一泡闻火香及茶香的纯度,第二泡闻显露出来的茶的本香。

不仅要热闻,还要冷闻,才能充分领略茶香的变化,乌龙茶的香是“茶香十八变,越变越好闻。

第三泡以后则是闻茶香的持久性。

闻茶香是种极其雅致的享受,有益于身心健康,在品乌龙茶时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个重要环节。

建议:品乌龙茶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品乌龙茶时嘴中要像含着一朵小花-样,慢慢咀嚼细品味才能品出茶的真味。

品茶时要静心品吸,让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心田和肺腑,让心灵在虚静中显得空明,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