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五
实习五 虚拟存储器实验报告

实习五虚拟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虚拟存储器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中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虚拟存储器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页式存储管理、地址转换、页面置换算法等。
同时,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涉及到的计算机系统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开发工具为 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三、实验原理1、虚拟存储器的概念虚拟存储器是一种利用硬盘等辅助存储器来扩充主存容量的技术。
它将程序和数据按照一定的页面大小划分,并在需要时将页面从硬盘调入主存,从而实现了使用有限的主存空间运行较大规模的程序。
2、页式存储管理页式存储管理将主存和辅存空间都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面。
程序的地址空间被分成若干页,主存也被分成相同大小的页框。
通过页表来记录页面和页框的对应关系,实现地址转换。
3、地址转换当 CPU 执行指令时,给出的是逻辑地址。
通过页表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才能在主存中访问相应的数据。
4、页面置换算法当主存空间不足时,需要选择一个页面换出到硬盘,以腾出空间调入新的页面。
常见的页面置换算法有先进先出(FIFO)算法、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页式存储管理系统定义页面大小和主存、辅存的容量。
实现页表的数据结构,用于记录页面和页框的对应关系。
编写地址转换函数,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2、实现页面置换算法分别实现 FIFO 和 LRU 页面置换算法。
在页面调入和调出时,根据相应的算法选择置换的页面。
3、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生成一系列的访问序列,模拟程序的运行。
统计不同页面置换算法下的缺页次数和命中率。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
五、实验过程与结果1、页式存储管理系统的实现我们将页面大小设置为 4KB,主存容量为 16MB,辅存容量为 1GB。
实验五 三人表决器实验报告

实验五三人表决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个三人表决器,通过逻辑门电路来判断三个输入信号的多数情况,从而输出相应的表决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将深入理解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我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三人表决器的功能是当有两个或三个输入为“1”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我们可以使用逻辑门电路来实现这个功能。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与门和或门来构建这个电路。
将三个输入信号分别标记为 A、B、C。
我们先将 A、B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D;再将 B、C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E;然后将 A、C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F。
接着,将 D、E、F 进行或运算,得到结果 G。
最后,将 G 再进行一次非运算,就得到了最终的表决结果 Y。
其逻辑表达式为:Y =((A ∧ B)∨(B ∧ C)∨(A ∧ C))。
三、实验器材1、数字电路实验箱2、 74LS00 四 2 输入与非门芯片3、 74LS08 四 2 输入与门芯片4、 74LS32 四 2 输入或门芯片5、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原理,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连接电路。
将 74LS00、74LS08 和 74LS32 芯片插入相应的插槽中,并使用导线将各个芯片的引脚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三人表决器电路。
2、连接输入信号。
将三个开关分别连接到 A、B、C 输入端口,用于模拟三个表决人的表决情况。
3、观察输出结果。
打开实验箱电源,通过拨动三个开关的状态(“0”表示反对,“1”表示赞成),观察输出端口的指示灯状态,以确定表决结果。
4、记录实验数据。
分别记录不同输入组合情况下的输出结果,并填写在实验表格中。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输入 A |输入 B |输入 C |输出 Y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0 | 1 | 0 | 0 || 1 | 0 | 0 | 0 || 0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1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输入为000、001、010、100 时,输出为 0;当输入为 011、101、110、111 时,输出为 1,这与我们预期的三人表决器的功能完全一致。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实验五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实验五一、实验目的本次虚拟仪器实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虚拟仪器在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面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提高对虚拟仪器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1、计算机:配置满足虚拟仪器软件运行要求。
2、虚拟仪器软件:如 LabVIEW 等。
3、数据采集卡:用于采集外部物理量信号。
三、实验原理虚拟仪器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系统,它将计算机硬件资源与仪器测量、控制功能结合在一起。
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显示。
在本次实验中,主要利用数据采集卡采集外部信号,然后在虚拟仪器软件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数据采集卡正确安装到计算机上,并连接外部传感器或信号源,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2、软件设置打开虚拟仪器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卡的配置,包括采样频率、通道选择、量程设置等。
3、程序编写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编写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程序。
例如,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滤波处理、频谱分析等功能。
4、运行程序编译并运行编写好的程序,观察采集到的数据和处理结果。
5、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数据采集结果成功采集到了外部信号,数据的幅度、频率等特征与预期相符。
2、滤波处理效果通过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有效地去除了噪声和干扰,使信号更加清晰。
3、频谱分析结果对采集到的周期性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准确地得到了信号的频率成分和幅值分布。
分析实验结果时,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采集到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是由于传感器精度、信号干扰或采样频率设置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调试和改进。
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数据采集不稳定解决方法:检查硬件连接,确保接触良好;调整采样频率和缓冲区大小。
2、程序运行出错解决方法:仔细检查程序代码,查找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参考软件的帮助文档和示例程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

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实验报告的分析讨论,主要分析实验结果和数值是否匹配,如果有误差,分析具体原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实验报告格式内容范文【篇1】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
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实验过程: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
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
(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
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的。
而做这个实验应注意:1、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则会让火焰提前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2、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我选择在水中滴蓝墨水,效果不错,这样方便观看。
3、可以用燃烧的纸片代替蜡烛,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点,放多了难吸光。
4、要保持距离,让火焰离自己远一点。
实验报告格式内容范文【篇2】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适宜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二、计算题要有计算步骤、解题过程,要代具体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得数。
最新实验五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和理解最新的科学理论,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1. 专业实验仪器一套2. 化学试剂若干,包括但不限于实验五所需的特定化学品3. 计量工具,如天平、量筒4.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相机或录像设备5. 安全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护目镜、手套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准备所有需要的化学试剂和计量工具。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精确计量所需的化学试剂,并按照顺序进行混合或反应。
3. 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细节,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变化。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尝试解释实验现象,并与理论预测进行对比。
5. 结果讨论:基于实验结果,讨论可能的误差来源,以及实验结果对理论的支持或挑战。
6. 实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讨论,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和后续研究方向。
实验结果:(此处应填写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具体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的初步分析。
)结论:(此处应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对理解相关科学原理的意义。
)建议:(此处应提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建议,包括如何改进实验设计,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室安全规范。
- 实验数据应准确无误,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误差。
- 实验后应彻底清理实验区域,妥善处理所有化学废物。
(注:以上内容为根据标题“最新实验五实验报告”生成的一般性实验报告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实验细节进行填充和调整。
)。
实验五VLAN设置实验报告

实验五VLAN设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 VLAN 的概念及作用;2. 学习 VLAN 的配置,理解 VLAN 配置的基本命令;3. 掌握 VLAN 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本实验采用三台 Windows 系统之间进行模拟网络通信,其中一台计算机作为 VLAN 的管理器,另两台计算机作为主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确认设备连接。
首先,确保所有设备连接正确,并且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 IP 地址分配,以便后续 VLAN 建设和通信连接。
2. 配置 VLAN 数据库。
进行 VLAN 的配置和管理,需要先配置 VLAN 数据库。
在 VLAN 的管理器计算机上,用超级用户登录交换机,并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以下命令,进入 VLAN 数据库配置界面。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Switch(config)#vlan databaseSwitch(config-vlan)#```建立 VLAN 后,就可以在交换机上为每个 VLAN 设置特定的 IP 地址、端口等属性。
在 VLAN 数据库配置界面中,输入以下命令,建立 VLAN。
其中,`vlan_id`表示需要建立的 VLAN 号,`vlan_name`表示该 VLAN 的名称。
4. 分配端口。
```Switch(config-vlan)#interface <interface_id>Switch(config-vlan)#switchport mode <access/trunk>Switch(config-vlan)#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_id>Switch(config-vlan)#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vlan_id>```其中,`interface_id`表示需要分配的端口号,`switchport mode`指定端口模式,`access/trunk`表示分别是接入模式和扩展模式,`switchport access vlan`设置 VLAN的 ID,`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表示当前允许使用 VLAN 的 ID。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基质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五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药学专业、09制药工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几种常用的乳剂制备方法;2. 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
3. 掌握乳剂型基质的制备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 实验内容实验1: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以豆油、阿拉伯胶等为原料,通过干胶法制备乳剂。
实验2:以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制备乳剂以豆油、聚山梨酯80等为乳化剂制备乳剂实验3:石灰搽剂(W/O型乳剂)的制备以氢氧化钙、花生油为原料,通过新生皂法制备W/O型石灰搽剂。
实验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2. 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乳剂的定义、分类;乳化剂的作用机理与种类,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阿拉伯胶、聚山梨酯80、氢氧化钙、花生油、鱼肝油、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油酸山梨坦(司盘80)、液状石蜡、白凡士林、甘油、山梨酸、蒸馏水2.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实验1:实验书59页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实验2:实验书59页以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制备乳剂实验3:实验书62页石灰搽剂的制备实验4:按以下处方及制备方法制备:实验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处方:硬脂酸7.5g 单硬脂酸甘油酯7.5g 聚山梨酯80:5.5g 油酸山梨坦2g 液状石蜡12.5g 白凡士林7.5g甘油12.5g 山梨酸1g 蒸馏水75g制备:将油相成分(硬脂酸、油酸山梨坦、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及凡士林)与水相成分(聚山梨酯80、甘油、山梨酸及水)分别加热至80摄氏度,将油相加入水相中,边加变搅拌,至冷凝成乳剂型基质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4、5、6:乳剂的制备,将实验结果填于表2-2,并说明形成不同类型乳剂的原因。
表1手工法制得各种乳剂类型的比较处方1 阿拉伯胶处方2 聚山梨酯80处方3 石灰搽剂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名称
演讲人
2015年10月14日09:30 - 17:00
中国二恶英排放清单研究
刘文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优化的PAHs和Dioxin分析仪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孔晔(安捷伦)
LCMS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朱怀恩(SCIEX)
质谱技术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陈志凌(岛津)
</tr>
<t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lign="middle" id="td2">
<td>LCMS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td>
<td align="center">朱怀恩(SCIEX)</td>
</tr>
<tr valign="middle" id="td1">
<td>质谱技术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td>
<td align="center">陈志凌(岛津)</td>
</tr>
<tr valign="middle" id="td2">
<td>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前处理技术</td>
<td align="center">苏丽评(莱伯泰科)</td>
</tr>
<tr valign="middle" id="td1">
<html lang="en" >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生活社区</title>
<style type="text/css" >
td{align:center;valign:center;font-size:24px}
#id1{color:white;background:#333300;}
4、使用CSS样式对表格和单元格内容进行样式定义;
项目1设计《网络主题研讨会》日程表
1.使用表格标记和标记属性设计《网络主题研讨会》日程表,如图5-1所示,未应用样式效果如图5-2所示。
图5-1《网络主题研讨会》日程表
图5-2日程表初始页面
2.日程表具体内容如表5-1所示。
表5-1《网络主题研讨会》日程表
</tr>
<tr height="35px" id="row2">
<th>会议时间</th>
<th>会议名称</th>
<th>演讲人</th>
</tr>
<tr height="35px" id="td2" valign="middle">
<td rowspan="6">2015年10月14日09:30 - 17:00</td>
<td>极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td>
<td align="center">张庆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td>
</tr>
</table>
</div>
</body>
</html>
实验效果图:
图5.2
实验代码3:
<! -- shiyandaima3 -->
<!doctype html>
<tr valign="middle" height="60px">
<td colspan="3"><div id="red">会议平台不支持WinXP系统,请大家使用Win7或Win8系统,IE或火狐浏览器登陆</div><br/><strong>报告主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网络主题研讨会</strong><a href="#">精彩回放</a></td>
【实验目的】
1、掌握设计表格的各种标记及其属性语法;
2、掌握表格行标记的属性及设置方法;
3、掌握表格单元格的各种属性及设置方法;
4、学会利用表格进行Web页面布局设计。
【实验内容】
1、使用表格标记和表格属性完成简易表格的设计;
2、利用表格背景图像和单元格合并属性设置完成日程表页面的设计;
3、使用表格布局模拟真实网站设计简易的电子政务网站;
#id2{color:white;background:#553300;}
#id3{color:white;background:#773300;}
#id4{color:white;background:#993300;}
#id5{color:white;background:#AA3300;}
</style>
4
行政公文
5
江苏教育网
/col/col7431/index.html
6
江苏教育信息网
3.页面的段落内容如下所示:
2014年全省教育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在宁召开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明确方向,3月14日,全省教育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在宁召开,来自13个省辖市、3个省管县(市、区)教育门户网站维护保障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各地就教育电子政务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了交流,对全省教育门户网站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江苏教育网《视频新闻》栏目筹建和通联站建设管理方案进行深入的研讨。
</body>
</html>
实验效果图:
图5.3
总结:
这次实验我掌握了设计表格的各种标记及其属性语法、表格行标记的属性及设置方法、表格单元格的各种属性及设置方法、学会利用表格进行Web页面布局设计。
学会了使用表格标记和表格属性完成简易表格的设计、利用表格背景图像和单元格合并属性设置完成日程表页面的设计、使用表格布局模拟真实网站设计简易的电子政务网站、使用CSS样式对表格和单元格内容进行样式定义并引用。
float:right;
display:inline;}
*{
font-size:13px;}
</style>
</head>
<body>
<div id="div0">
<div id="div1">
<h3>报告内容</h3>
</div>
<table border="1px" align="center" width="710px" height="420px" bordercolor="#CACACA" rules="all" cellspacing="0px">
4.版权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
江苏省电子政务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联系电话:025-63335653
苏ICP备:10205850
实验代码1:
\
打开HTML文件如下图所示:
图5.1
实验代码2: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table border="5px" width="909" height="350px" align="left">
<tr>
<td id="id1" colspan="2">
1服务区
</td>
<td width="399" rowspan="2" id="id2">
2行政区
</td>
</tr>
<tr>
<td width="240" rowspan="2" id="id3">3生活区</td>
<td width="240" id="id4">4共享区</td>
</tr>
<tr>
<td id="id5" colspan="2">5娱乐区</td>
</tr>
</table>
<td>中国二恶英排放清单研究</td>
<td align="center">刘文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