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滨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概念
六年级上下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下科学知识点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在六年级上下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科学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六年级上下学期的科学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我们了解了不同状态的物质在分子排列和运动上的差异。
2.物质的性质:可见光的透过性、燃烧性、可溶性等。
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了不同物质的特点和性质。
二、能量的转化与利用1.能量的种类:机械能、热能、光能、声能等。
我们学习了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化和利用方式。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热传导、对流、辐射等。
我们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了能量在不同物质之间的传递方式。
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根、茎、叶、花等。
我们了解了不同植物器官的功能及其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性。
2.动物的结构和适应性: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
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动物的结构和行为,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存方式。
四、地球与太阳系1.地球的运动规律:自转和公转。
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导致日夜交替,而公转导致季节的更替。
2.地球上的水资源:河流、湖泊、海洋等。
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3.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木星、火星、金星等。
我们了解了不同行星的特点和与地球的异同。
五、环境与健康1.环境保护:我们学习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废物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等环保知识。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2.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良好睡眠、适度运动等。
通过学习健康生活方式,我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六、科学实验与观察1.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等。
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观察和描述:通过观察和描述,我们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现象和规律。
通过学习六年级上下学期的科学课程,我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增强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1、地球是由什么组成的?地球由地核、地幔、外壳和大气层等部分 组成。
2、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 中间层和外层。
3、什么是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的最低层,也是人类居住的主要 区域,天气现象如风雨雷电等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4、什么是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3、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包
括食物链、生物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要素。
4、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作 用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5、什么是基因?基因是 DNA 序列的一部分,控制着生物的遗传特征。
6、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通过人工操作基因,改变生物的遗 传特征的一种技术。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观测和记录天气状况的方法,了 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例如,通过观测气温、风向等指标, 理解天气的变化;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 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涉及物质的变化、能量、生物与 环境、地球上的水、生物的多样性、机械和工具、天气与气候等多个 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实验方法,还要注 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 队意识。
4、学习态度:通过观察、交流和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态度。
我们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单元一:物质的变化
1、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 化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如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化学变 化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如燃烧、锈蚀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概念总结

六年级下册科学概念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重要概念,以供学生复和巩固知识。
物质与能源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质:由同种物质组成,如金属、非金属等。
- 混合物质:由两种或更多不同物质组成,如沙土、空气等。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无法流动。
- 液体: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能流动。
- 气体:既没有固定形状又没有固定体积,能自由流动。
能源的种类- 内能:物体内部的能量,如燃料的能量等。
- 外界能源:存在于物体外部的能源,如太阳能、电能等。
动物生存与繁衍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具备脊柱的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等。
-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如昆虫、软体动物等。
动物的生存方式- 食性:动物获取食物的方式,如肉食动物、草食动物等。
- 活动方式:动物的行动方式,如飞行、游泳等。
动物的繁衍方式- 卵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如鸟类、爬行动物等。
- 胎生: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如哺乳动物等。
太阳与地球太阳的特征- 太阳是一颗恒星,具有巨大的能量和热量。
- 太阳是地球的能源之源,提供光和热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存活。
地球的特征-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行星,有固定的大小、形状和重量。
- 地球有陆地和水域,支持了各种生物的生存。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出现昼夜交替。
- 地球的公转和倾斜引起了四季的变化,影响气温和天气。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如植物、动物、土壤、气候等。
- 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我们应该关注环境问题,采取积极行动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以上是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重要概念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复有所帮助。
(字数:209)。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重要概念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重要概念第一单元:多样的光1. 光:太阳能够发出光,光还能使物体发光。
光:太阳能够发出光,光还能使物体发光。
2. 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3. 折射:光线在经过介质时偏转的现象就是折射。
折射:光线在经过介质时偏转的现象就是折射。
4. 光学器材: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光学器材: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第二单元:生命在变化中1. 进化:生物因为环境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异,适者生存的原理。
进化:生物因为环境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异,适者生存的原理。
2. 植物的协调生长:植物根据环境变化,可以调节生长,如地势的高度、光照的角度等。
植物的协调生长:植物根据环境变化,可以调节生长,如地势的高度、光照的角度等。
3. 动物群落的演替:动物群落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会进行更替。
动物群落的演替:动物群落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会进行更替。
第三单元:筑巢的艺术1. 鸟类筑巢:鸟类为保证下一代的繁衍,会根据不同需求、环境建造不同形状的巢。
鸟类筑巢:鸟类为保证下一代的繁衍,会根据不同需求、环境建造不同形状的巢。
2. 昆虫栖息:昆虫会筑巢或者占据其他昆虫的巢穴等栖息。
昆虫栖息:昆虫会筑巢或者占据其他昆虫的巢穴等栖息。
第四单元:地球与月亮1. 天体运动:地球公转、自转、月球公转。
天体运动:地球公转、自转、月球公转。
2. 月相变化:因为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月相变化:因为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3. 日食、月食:因为地球或月球挡住太阳光线,造成日食或月食。
日食、月食:因为地球或月球挡住太阳光线,造成日食或月食。
第五单元:水资源的利用1. 水资源分类:淡水、咸水。
水资源分类:淡水、咸水。
2. 水资源的利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生产等。
水资源的利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生产等。
3. 节约用水:减少漏水、减少浪费、不乱倒废水。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概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概念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知识点概念是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基础。
本文将以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基础,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概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骨骼和关节组成。
骨骼由实心骨和空心骨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内脏器官、支撑身体并参与运动。
关节是连接骨骼的地方,能使我们进行各种灵活的运动。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用来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系统。
它由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供给身体需要,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体用来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重要系统。
它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系统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的方式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利用。
4.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途径,它具有保护胚芽和提供营养的功能。
种子的结构主要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芽。
种皮保护胚芽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胚乳为胚芽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5.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和反射的特性。
当光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而当光射到一个平滑的表面上会发生反射。
反射现象是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原因之一。
6. 地球与太阳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围绕太阳公转,并同时自转。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我们能够经历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了解天气、气候等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7. 电路和电流电路是电流的通路,它由导体、电源和负载组成。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它是电能传输和利用的基础。
了解电路和电流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电器的使用和电能的转换。
以上只是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概念的部分简介,这些概念是同学们学习科学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下册科学概念要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科学概念要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主要概念要点。
单元一: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 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植物,避免乱砍滥伐和过度捕捞。
单元二: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如冰变成水。
- 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如铁生锈。
- 科学实验中,我们要遵循实验规则,注意安全。
单元三:光的传播- 光是一种能量,它可以传播和被反射。
-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
- 光的颜色可以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来解释。
- 我们可以利用透镜将光聚焦和分散。
单元四:力和运动- 力是物体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 物体受到力后会运动或停止运动。
- 重力是使物体朝向地心的力。
- 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单元五:空气与水- 空气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
- 空气中含有氧气和其他气体。
-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它存在于地球上的各种形式。
- 水的存在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并保护水资源。
单元六:科学实践- 科学实践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 科学家通过观察事物、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来进行科学研究。
- 我们应该培养科学精神,主动参与科学实践。
以上是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主要概念要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浙教版六年级的知识点科学

浙教版六年级的知识点科学科学,作为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浙教版六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本文将对浙教版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第一章:天地人与健康天地人与健康是六年级科学课程的第一章内容。
在这个章节里,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天地、人类健康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1. 天地:本节主要了解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
太阳是地球的能源提供者,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月亮则对地球有着一定的影响。
2. 人与健康:这一小节主要介绍了人类身体构造、科学用眼、科学用脑、科学用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物质与能量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第二章内容。
在这个章节里,学生将学习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相关实验方法等知识。
1. 物质的存在形态: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常见的物质存在形态,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学生将了解各种物质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如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等。
3. 能量与物质的转化:能量与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有关化学能、电能、光能、热能等能量形式转化的知识。
第三章:波与光波与光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第三章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有关波的性质以及光的传播等方面的知识。
1. 波的特性:学生将了解波的概念、波的种类、波的特点等,如机械波和电磁波等。
2. 光的传播:这一小节将介绍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3. 光的利用:学生将了解光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荧光灯、投影仪等使用光能的设备。
第四章:灾害与保护灾害与保护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最后一章内容。
小学六年级科学

小学六年级科学简介科学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而产生的知识体系,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在小学六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探索生态、物质与变化、力与能量等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1. 生态知识生态系统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而生态系统则是由生物体、环境和相互作用组成的特定区域。
在学习生态知识中,学生会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相互联系起来的顺序。
而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络。
学生们将通过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了解食物的转化和能量的流转。
2. 物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物体的任何东西,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
在学习物质与变化的知识中,学生将学会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类和辨别。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质的物理变化。
学生们将学习判断不同物质变化的方式和规律。
3. 力与能量力的作用和测量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学生将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
同时,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
能量的转化能量是物体产生运动和变化的原因,学生将学习不同形式的能量和能量的转化。
他们将了解到能量的守恒和能量的转化方式。
4. 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六年级科学学习中,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和推理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
实验设计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设计科学实验,包括制定假设、确定实验步骤、收集数据等。
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学生将实际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5. 科学探索与创新科学探索与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六年级科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科学探索的案例,并进行相关的思考和讨论。
科学发现的重要性学生将了解科学发现对社会和人类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家的贡献。
科学探索的案例分析学生们将分析一些科学探索的案例,了解科学家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姓名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省力、方便。
3、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6、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7、象水龙头那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8、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子运动,费力。
9、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
轮。
旗杆顶部的滑轮叫定滑轮。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12、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3、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4、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5、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
16、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17、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省力,
但圈数多,费时间。
18、自行车通过链条和齿轮,把我们蹬脚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19、如果大齿轮是50个齿,小齿轮是10个齿,那么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
大齿数除以小齿数=5 圈。
20、、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时,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时,大齿轮转动
速度变慢。
21、、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是滑轮组。
22、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23、用螺丝钉时,应用的是斜面的工作原理;用螺丝刀翘油漆桶的盖子时,应用的是杠
杆的工作原理。
形状与结构班级姓名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横梁立着放可以增加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横梁横着放可以增加宽度,可
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3、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4、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将平薄板型材料折成“L”“V”“U”或“工”字形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时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6、瓦楞纸设计,改变了纸板的形状,增加了厚度,这样既增加了抗弯曲能力,减轻了重
量,又节省了材料。
7、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8、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9、我们可以用增加厚度、增加宽度、改变形状、利用拱形等方法,来增强物体的抵抗弯
曲的能力。
10、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11、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2、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13、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电和磁姓名
单元概念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导线周围的指南针发生偏转,
说明通电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
2、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线圈内的磁场比较大。
3、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4、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5、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电池多少,铁芯粗细长短,导线粗细有关。
7、电磁铁圈数越少磁力越小,圈数越多磁力越大。
8、电池越少磁力越小,电池越多磁力越大。
9、电动机有外壳、转子和后盖组成。
外壳内有2块磁铁,转子有3块电磁铁组成,轴上
还有换向器,后盖上有一对电刷。
10、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
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11、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它们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是工作的基本原
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12、能量有声、光、电、热、磁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和一些化学物质
中,叫化学能。
13、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
14、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够转化。
各种用电器
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
15、光电池能把光转化成电能。
16、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动能转化而来的。
17、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电能。
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
18、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9、煤炭来源于远古的植物,石油、天然气来源于远古的浮游生物。
20、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2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它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
22、电磁铁也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方向、电池方向有关。
23、风和流水等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汽油等燃料中储存着的能量叫化学能。
24、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声、光、电、热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25、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能源是电能。
26、激光可以像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具有能量。
27、两只手相互摩擦,会感觉到热。
是因为动能转化成热能。
28、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动能转化成热能。
29、电茶壶能把电能转化成热能。
30、电视机能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和声能。
31、核电厂生产的电能是由原子能转化而来的。
32、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转动方向无关,与转动速度、线圈多少有关。
33、电池属化学能,核电站属原子能,风力发电站属动能,光电池属光能。
34、太阳能是能量的第一转化。
35、小电动机里有 3组线圈,3个铁芯,也就是3个电磁铁。
36、“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
3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
38、电动机是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
39、将电能转化成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要使它的磁性强一些有增加线圈、增加电流等办法。
40、天然气、煤、石油是储存了亿万年的能源,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概念和练习) 姓名
1、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开花,把植物
分成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两大类。
按生活习性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按落叶情况分为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
2、不开花的植物中的藻类、蕨类和苔藓类植物,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
料,这和开花植物是一样。
3、植物茎中含有木质较少的植物叫草本植物;植物茎中含有大量的木质,一般比较
坚硬的植物叫木本植物。
4、科学家根据动物身体内有没有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5、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哺乳动物。
6、在动物王国里,已发现的动物有125多万种。
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
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 80 ℅。
7、为了更好地抵御寒冷,北极熊的耳和尾都变得很小。
但是身体都愈大愈接近圆形。
8、对同一物种来说,生活在越热的环境中,它的个体就越小。
9、减少飞行阻力是大雁飞行排成“人”字形的目的。
10、适合生活在冰雪世界的狐狸是北极狐。
1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次。
12、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13、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源和地域等。
14、《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
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世界已有180多个国家称为《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15、科学家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了200多万种,这充分说明地球上的生物具有多
样性。
16、像鲫鱼那样,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叫鱼类。
17、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18、菌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养料,而靠吸收其他生物或土壤里的养分来生存。
连线题:
大熊猫西藏、青海等地银杏“茶花皇后”
扬子鳄云南等地水杉植物界的“大熊猫”藏羚羊四川、陕西等地金花茶“中国鸽子树”
亚洲象安徽、江苏等地人参植物界的“活化石”
珙桐“关东三宝”之一
苍耳果实钩毛载运果实漂浮传播作用
莲的莲蓬能随风传播各处
蒲公英果实冠毛钩住动物皮毛转播
鸭子的蹼脚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
猫的眼睛和爪子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毒蛾鲜艳的色彩有助于警告天敌并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