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优秀教案
山水画小学美术教案

山水画小学美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山水画小学美术教案,请参考!教学分析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水墨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水墨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水墨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水墨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 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二、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
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创新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创新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创新教案第【1】篇〗【设计意图】作文历来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个课题。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确定中心、紧扣中心、突出中心的方法,并且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教学目标】1.能够在写作前确定中心。
2.能够在写作中紧扣中心(选材、合理选用表现手法)3.能够在文章写成后突出中心(推敲修改)【教学重点】能够在写作中紧扣中心(选材、合理选用表现手法)能够在文章写成后突出中心(推敲修改)【教学难点】能够在写作中紧扣中心(选材、合理选用表现手法)【教学步骤】第一步,确定中心第二步,紧扣中心第三步,突出中心【教学程序】一、导入(导入2分钟+展示目标 3分钟)1.通过学生口语表达生活中有趣儿的、令人开心的、感动的、记忆深刻的人和事,引出课题《写人记事突出中心》(展示大屏幕,让学生读一下,并且板书。
)2.解题:什么是文章中心?中心,是指作文通过其全部内容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或意图,也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以及愿望、意向等。
中心=内容+情感(愿望、意向、认识……)(老师补充: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与统帅,清代袁枚认为,写文章应像树木开花一样,千万朵花要开在一棵树木上。
)3.展示学习目标:(1)能在写作前确定中心。
(2)能在写作中紧扣中心(选材、合理选用表现手法)(3)够在文章写成后突出中心(推敲修改)(老师板书目标)二、写作前确定中心:集中观点、明确中心(第一环节+过渡到第二环节5分钟)老师指定教材内容,学生朗读总结展示PPT: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意思。
要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表现得鲜明、突出中心明确的要求:观点鲜明、集中三、写作中精心选材、巧用技法、紧扣中心(20分钟讲方法+学生习作)学生再次朗读文段,勾画思考总结方法。
PPT展示: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意思。
要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表现得鲜明、突出,就必须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那些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细地写。
课文《江凡》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江凡》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江凡的品质和特点。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江凡的品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江凡》的PPT或黑板。
2. 课文《江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文《江凡》。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江凡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品质和特点?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江凡的品质和特点。
2. 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学习江凡的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向江凡学习,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继续学习课文《江凡》。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学习江凡的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向江凡学习,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江凡的品质和特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向江凡学习,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10《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0 《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往事依依》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大意,积累重点词语。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中所展现的深厚师生情谊。
激发学生珍惜身边人和事,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主题通过文章中的具体事例,理解作者对童年记忆的珍视以及对教师恩情的感念。
2. 细节描写的运用学习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如文章中的山水画、《水浒传》的插图、《千家诗》中的四季风光等。
3. 培养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给生活带来的乐趣,以及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体会细节描写的情感学生可能需要帮助才能体会到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深厚的情感。
2. 形象思维的作用理解形象思维在记忆和学习中的作用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需要详细解释和实例演示。
3. 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可能难以将文章中的阅读体验与自己的阅读经历联系起来,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和反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曾有过一些童年的记忆,至今仍历历在目,令你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往事依依》,就是作者对于童年美好记忆的回忆。
请大家打开书本,随我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
二、整体感知教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1:文章主要讲述了三件事:一是作者小时候对屋里挂着的一幅山水画情有独钟,百看不厌;二是作者通过《评注图像水浒传》中的插图,将家乡的风景想象成梁山泊的背景,读得津津有味;三是《千家诗》中的诗歌让作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2:这些事情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并从中获得了很多生活乐趣。
三、精读感悟教师: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一幅普通的山水画情有独钟?这幅画对作者有什么意义?作者在阅读《评注图像水浒传》时,为什么会把家乡的风景想象成梁山泊的背景?这种阅读体验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千家诗》中的诗歌是如何让作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的?这些诗歌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1:作者对山水画情有独钟,是因为这幅画让他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得到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b p m f 教学设计优秀9篇

b p m f 教学设计优秀9篇学习小结,课后激励篇一1、看图说话引出f。
2、教学f的发音。
(1)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2)借助“佛”的音读“f”。
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
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摩擦一下发出音。
(3)学生体会读。
3、学习“f”的形(1)怎么记忆“f” 的形呀!你们见过拐杖吗?教师出示拐杖,帮助记忆“f”的形。
(2)编记忆“f” 的小儿歌:爷爷拐杖“fff”。
一根拐棍“fff”。
像根拐杖“f、f、f。
”像把雨伞“f、f、f。
”4、指导书写。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观察书中“f” 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f两笔写成,写在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
(3)教师范写。
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中格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教学f和单韵母的拼音。
看课本上的图,拼读piacute;、paacute;。
[设计意图]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小组合作等,把游戏、儿歌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由读到写的学习过程中,轻松自如,使教学过程快乐而富有情趣。
.新课教学篇二1.直接出示卡片:b-a,b-o,b-i,b-up-a,p-o,p-i,p-um-a,m-o,m-i,m-uf-a,f-o,f-i,f-u请学生齐读,纠正错误发音,尤其是bo,po的读音。
2.再请小朋友用其中一个组词,再用这个词语讲一句话。
3.开火车朗读比赛,比一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及时纠正学生在开火车过程中出现的发音错误,或者拼读错误。
4.看图说话:先拼出图中的三个词语,爸爸,妈妈,我,再用这三个词造个句子。
4.布置完成作业。
.新课教学:篇三1.出示图片,一个小女孩子在听广播,提问:这个小女孩在干吗?学生回答,在听广播。
再提问,她前面的广播像什么?出示生字b。
《白帆》教案

《白帆》教案《白帆》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白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帆》教案1第一课白帆教学内容:1、歌曲:白矾(合唱)2、综合训练:三声部合唱发声练习3、欣赏:长江之歌(合唱曲)教学目的:1、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的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2、着重通过对旋律特点的分析,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的热爱和赞颂祖国河山的炽热感情。
3、进行三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韵母转换连贯、自然,声部间基本协和、均衡。
教材分析:一、歌曲:《白矾》是一首表现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为主题的合唱歌曲。
虽然歌词中以“白矾”为描写的主要对象,但这只是一种借物抒情的手法。
歌曲通过对白矾的赞美和期望,含蓄的抒发了“我”——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美好理想:鼓起生命的白矾,在生活的海洋上搏击风浪。
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句副较长,句中多为跌宕跳跃的旋律,短促紧密的节奏,展现浪花飞溅、银帆闪闪的画面。
第二乐句的`前两个乐节是第一乐句同处乐节的模进,音区提高,加强了语气和力量,句尾的八分休止符造成“闪”的效果,要注意唱准节奏。
第二乐段为副歌性质,音调跳荡起伏,节奏比较舒展,造成天高云淡、辽阔无垠的意境,但更主要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奋发向上的情感。
在这一乐段中运用了较多的大跳音程,并在平稳的节奏中出现了切分节奏,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生活的明朗、乐观的态度。
结束句由于音域较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删。
二、综合训练:这是一首由大调式主三和弦构成的三声部发声练习曲。
同度音的反复是本曲的。
三、欣赏:《长江之歌》是电视连续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
该曲是剧中的主题音乐,为了更好的体现长江雄伟、浩荡的英姿,《话说长江》剧组在成千上万的应征歌词中,选中了胡宏伟的这一首词,因此,这是一首填词歌曲。
修辞手法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2.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3.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教学难点: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回顾古代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含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 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夸张含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3.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4.比拟含义: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作用: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
5.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儿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6.借代含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作用: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7.设问含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作用:开头设问,引入问题,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含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双关含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用:语意含蓄,发人深思,语言简练。
二、辨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一刘禹锡《望洞庭》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第二课:目标引领我前进-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同步教学设计

《目标引领我前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目标的作用,并知道如何制定合适的目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阅读、交流讨论等形式,掌握制定目标的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起学习的动力。
【教学思路】【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PPT 、教案。
【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请同学们想一想帆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时候,帆有什么作用?那么引领我们人前进方向的是什么呢?教师小结:通过“帆的作用”帆的作用之一是可以通过调整它的角度和形状来控制船的前进的方向。
引出同学们思考引领人前进方向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的方式,也能让同学们对于课程有自己的思考和好奇。
板书:目标引领我前进二、目标的意义美国的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是第一位橫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在这个壮举之后,这位43岁的女性准备从太平洋游向美国加州海岸。
那天早晨,雾很大,冰凉的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她的船。
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但被人开枪吓跑了。
经过15小时的拼搏,她又冷又饿,决定放弃横波海峡的行动。
教练告诉她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一会儿就到了,但是,由于看不到海岸,她最终还是放弃了。
这时费罗伦丝已经游了15小时55分钟,离加州海岸只有不到1千米!后来费罗伦丝谈到令她半途而废的原因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新课导入 目标的意目标制定 有技巧 目标由我来制定 亲子分教师小结:在佛罗伦丝的故事中,目标多重要啊,她没看到目标是导致她失败的原因。
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我们也许会和费罗伦丝•查德威克一样,与成功失之交臂。
那么,我们如何制定目标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程的下一个环节“目标制定有技巧”。
三、目标制定有技巧(一)课堂活动-请你读一读活动规则:1、读一读马拉松冠军山本田一的故事。
2、思考山本田一的目标是怎么实现的?山田本一是国际马拉松长跑冠军,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镇静机智。
【教学重点】:
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教法】讲解、引导
【学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8分)
1、请你默读课文,想:江凡是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
2、分组交流:读有关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3、当时的火势怎么样?找出描写大火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
三、课件随机出示:(10分)
江凡非常害怕,刚要张嘴喊妈妈,又想起妈妈不在家。
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扶着奶奶弯腰往外走。
思考;你从这些句子中知道了那些火灾自救的知识?
1、谈体会:(体会: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
2、“怎么办?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
好,这就是楼门!他一把推开了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进来。
”指名生读,说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江凡在危急时刻镇静沉着,救了自己、救了奶奶、也救了大家。
)
3、男女生分别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师生评价)
四、思考:(5分)
1、江凡为什么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2、江凡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小英雄?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回答)
师小结:
五、讨论:(5分)
1、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习什么?
总结:江凡也是一个小英雄,他在十分危急的时候,能够不慌张沉着冷静地想办法就出大家,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全班合作)(3分)
七、当堂检测:(7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惊慌--(镇静)迅速—(缓慢)沉着--(慌张)
勇敢--(胆小)结束—(开始)普通—(特别)
2、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江凡趴在地上。
江帆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
(2)我们迎着朝阳。
我们向田野走去。
七、作业:(1分)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搜集你所敬佩的英雄的图片和资料。
【板书设计】:
江凡
害怕喊想
} 遇事冷静、机智
镇静拿包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