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及评估方法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及评估方法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对儿童的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潜在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指标和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高/身长指标:身高指标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最基本指标之一(1)身高体重曲线: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可以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常用的曲线有国际生长标准曲线(WHO)、美国国家成长曲线(CDC)等。
(2)身高标准差评估法:利用儿童的身高和年龄,计算出标准差,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
2.体重指标:体重是另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指标。
(1)体重标准差评估法:通过测量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计算出标准差,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2)体重身高比:计算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用于评估儿童体型是否正常。
3.头围指标:头围是衡量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指标。
(1)头围标准差评估法:通过测量儿童头围和年龄,计算出标准差,用于评估儿童的大脑发育状况。
4.BMI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是反映儿童体重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1)BMI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计算出BMI指数,并与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比较,以评估儿童的体重状况。
(2)BMI标准差评估法: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计算出BMI指数,并通过标准差评估法,进行评估。
5.生长速度指标:生长速度是评估儿童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1)生长速度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身高和年龄,计算出生长速度,并与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比较,以评估儿童的生长速度。
(2)生长速度标准差评估法:根据儿童的身高和年龄,计算出生长速度,并通过标准差评估法,进行评估儿童的生长速度。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儿童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
1.体重(出生标准体重男3.3kg,女3.2kg.)
反映儿童体格发育与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天体重下降3%~9%,7~10天逐渐恢复至出生时体重。
注:题目中出现“双十”:体重下降超过10%或体重下降超过10天未恢复,就是病理性,否则就为生理性。
(2)小儿体重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
2岁~12岁体重(kg)=年龄×2+8
注:记住7.5Kg:<7.5Kg用公式1计算;≥7.5Kg用公式2计算。
2.身高(长)
3岁以前仰卧测量为身长,3岁后站立测量为身高
(1)出生时,身长为50cm(半米=脐带长度)
(2)1岁时,身长为75cm(第一年平均每月长2cm)
注:前3个月=后9个月:出生身长50cm,到第3个月为62.5cm,长了12.5cm;到1岁为75cm,也长了12.5cm
(3)2岁时,身长为87cm(第二年平均每月长1cm)
(4)2~12岁身高(cm)=年龄×7+75
3.头围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出生时头围34cm
1岁时头围46cm(第一年平均每月长1cm)
2岁时头围48cm
5岁时头围50cm
4.胸围
出生时:32cm(胸围比头围小2cm)1岁时:46cm(胸围=头围)
2~12岁胸围=头围+年龄-1cm。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身高是最直观的体格生长指标,它反映了儿童骨骼生长和机体发育的整体情况。
身高指标可以通过测量身高通常用的是身高测量仪来进行,儿童站立直立,头部保持垂直,后脑勺、肩、臀和脚后跟紧靠身高测量仪,并且测量者保持笔直状态,同时仪器平衡且精准水平,利用指针平行地指示小孩的身高,记录下来即可。
体重是儿童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体重指标可以通过称重器进行测量,通常在儿童没有穿鞋和衣物的情况下测量体重。
体重测量应当注意对称站在秤上,全身重量均匀分布在两脚上,头部微抬,目视地悬空;体重的测量也可以分别为深背身体秤和超市买到的家用秤等工具。
头围是反映婴幼儿脑部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头围的测量可以使用测头围带,位于额骨隆起最凸出处,经过枕骨隆起也测量一圈即可。
胸围和腹围是反映孩子胸部和腹部生长以及肺部和腹部器官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胸围和腹围分别是由测胸围带和测腹围带进行测量,位于胸骨的最下角和肚脐周围相等的水平。
在使用这些体格生长指标时,还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以及相应的生长发育曲线进行分析。
常用的生长发育曲线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制定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如WHO标准的身高和体重百分位曲线。
根据这些曲线,可以比较儿童的体格生长指标与同龄儿童的平均值,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同时,还应注意到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和趋势。
正常情况下,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应该按照年龄增长曲线逐渐上升,如果儿童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可能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或营养不良,这时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
除了上述常见的体格生长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体格生长情况,比如BMI(体质指数)、骨龄测量等。
这些指标在评估儿童的体格生长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腹围等,通过测量这些指标并对比相应的生长发育曲线,可以评估儿童的健康和发育情况。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体格生长发育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领域,对于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
其中测量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其解释:一、身高身高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身材,这是最常见的一个指标。
在测量身高时,需要一个很好的测高仪。
首先,让待测者脱掉鞋子并站在测高仪上,注意脚跟要紧贴着测高仪,关注头部、肩膀、背部、臀部以及腿的位置。
然后,轻轻按下待测者的头部测量。
如果待测者有头发,应该把头发束在一起并放到头的后面,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二、体重体重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测量一个人的身体重量,可以反映身体脂肪、骨骼和肌肉的总体状况。
体重的测量方法并不复杂,需要一个称量的仪器,比如称重器或者体重秤。
让待测者脱掉鞋和大部分的衣服,这样会减小误差。
站在称量器上,注意要保持平衡,先读取体重的数字,再将待测者下来以确保准确度。
三、头围测量头围是衡量婴儿成长的一种众所周知的方式。
这是测量头围的方法。
使用一把可能是外科医生使用的测量卷尺。
将卷尺放在婴儿的头部,覆盖着耳朵和前额,在卷尺的最大直径处读取数字记录下来。
四、胸围测量胸围是测量儿童身体成长的一种常用方法。
这是测量胸围的方法。
找到胸部最宽的位置,再找到锁骨以下的最窄位置,将卷尺放到这个位置,让待测者自然呼吸,读取数字。
五、臀围测量臀围也是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法之一,比如用于测量儿童的骨骼发育。
这是测量臀围的方法。
找到臀部最宽的位置,放上卷尺,沿着臀部轮廓轻轻按压,读取数字。
在测量体格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高和体重,不同的孩子测量得到的数字都可能不同。
因此,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准确,以便判断孩子的成长情况和健康状况。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ppt课件

(二)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骨骼的发育 颅骨发育
(1)前囟 (2)后囟 (3)颅缝
前囟
冠状缝
额骨
额骨
额缝
对边中点 连线
顶骨
顶骨 矢状缝
人字缝
枕骨
后囟
23
前囟门测量
24
骨缝与囟门的闭合
部位 前囟 后囟 骨缝
出生时
关闭年龄
1.5~2cm
1.5~2岁
0.5cm或已闭合
最迟2~3月
可及
成年后
25
36
体格生长评价内容 1.生长发育水平 2.生长速度 3.匀称程度
37
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生后第7~ 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7
体重估计公式
3~12个月: 体重(kg)=[年龄(月)+9]/2 1~6岁: 体重(kg)=年龄(岁)×2+8 7~12岁: 体重(kg)=[年龄(岁)×7-5]/2;或 体重(kg)=年龄(岁)×3+2 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
15
<3岁 ≥3岁
坐高的测量
卧位量 --顶臀长 坐位量 --坐高
16
4.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反映脑和颅骨的
发育程度 出生:34cm →3个月:40cm →1岁:46cm →2岁:48cm → 5
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头围过小: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等
前囟异常
前囟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 前囟迟闭或过大:佝偻病、呆小症、脑积水等 前囟饱满: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
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脱水或极度消瘦者
儿科护理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常用的形态指标: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体重与身高最重要)
一、体重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排出、水分丢失的原因,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范围为,恢复至出生体重
生后3~4个月:出生时的2倍
12月龄时:出生时的3倍
测量方法:1、卧位:婴儿2、坐位:1~3岁幼儿
3、立位:3岁以上
4、母抱测量
二、身高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3岁以后:立位测量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1岁时约
出生体重倍倍年龄分别是出生后,
身长分别代表
三、坐高(顶臂长):由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3岁以下儿童取仰卧位
四、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反应:脑和颅骨的生长
头围的测量以以内最有价值
五、胸围平乳头下缘绕胸围一周的长度
代表肺与胸廓的发育
六、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七、上臂围肩峰与R骨鹰嘴连线中点绕上臂一周的长度
反应:小儿的营养状况
八、囟门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交界处的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交界处的间隙,最迟出生后
九、牙齿乳牙共20个、恒牙28~32个
十、乳牙生后开始萌出,以内乳牙数目为
左右萌出第1恒磨牙乳牙大多于3岁前出齐
十一、脊柱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柱(椎)骨的发育
运动发育
语言的发育。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ppt

WHO 3—7岁女孩年龄体重表
(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年龄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3s
年月 下
中下 中- (中位数) 中+ 中上
上
3 0 9.7 11.2 12.6 14.1 16.1 18.0 20.0 3 1 9.8 11.3 12.8 14.3 16.3 18.3 20.2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宣布了最新的 “国际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3、常用体格发育评价的指标
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按身高的体重、三个指 标的 综合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三个 主要指标:按年龄的体重
按年龄的身高(长) 按身高的体重
4、体格发育评价方法
……
WHO 3—7岁男孩年龄身高表
年龄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年月 下
中下
中- (中位数) 中+
中上
3 0 83.5 87.3 91.1 94.9 98.7 102.5 3 1 84.1 87.9 91.8 95.6 99.5 103.3 3 2 84.7 88.6 92.4 96.3 100.2 104.1 3 3 85.2 89.2 93.1 97.0 101.0 104.9 3 4 85.8 89.8 93.8 97.7 101.7 105.7 3 5 86.4 90.4 94.4 98.4 102.4 106.4 3 6 86.9 91.0 95.0 99.1 103.1 107.2 ……
2、体格生长评价的标准
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是儿童保健、儿科临床不可或 缺的工具,也是评估人群总体健康状况、制订相 关政策和干预计划的重要依据。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1. 引言大家都知道,孩子们的成长就像豆芽菜一样,一天一个样。
说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咱们常常会用一些指标来判断他们是不是长得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秘密武器”吧!说实话,孩子的成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愁,每一次量体重、测身高,家长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别急,咱们今天就来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让大家都能轻松应对!2. 身高和体重:最直观的“健康晴雨表”2.1 身高咱们先说说身高。
测量身高,这可不是简单的用尺子一量那么简单。
孩子的身高其实就像他们的成长记录,时时刻刻在变化。
当我们给孩子量身高时,要确保孩子站得笔直,两脚并拢,脚后跟要紧贴地面。
还得注意,别让孩子穿高跟鞋或者厚重的鞋子,那样可是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哦。
别小看这小小的变化,身高的增长可以反映出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状况。
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长慢,可能就得考虑是不是营养不够了,或者有没有其他健康问题。
2.2 体重再来说说体重。
孩子的体重就像是他们成长的另一面镜子。
每次给孩子称体重时,记得把他们放在平稳的地面上,确保体重秤没有任何阻碍。
体重的变化不仅能告诉我们孩子是不是吃得好,还能反映他们的健康状态。
体重过轻或过重都有可能意味着孩子的饮食需要调整,或者有其他健康问题。
大家不要着急,体重的变化不一定意味着坏事,但及时关注和调整总是好的。
3. 头围和胸围:那些“小细节”也很重要。
3.1 头围头围是个非常有趣的指标。
测量头围其实就是量孩子的脑袋大不大。
孩子的头围增长很快,尤其是婴儿时期。
用卷尺量的时候,尽量把卷尺放在额头的上方,绕过最宽的部分,千万别忘了孩子的耳朵也要注意到,这样才能测得更准确。
头围的增长可以反映大脑发育的情况,如果头围增长异常,就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了。
3.2 胸围胸围虽然没有头围那么“显眼”,但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测量胸围时,卷尺要绕过孩子的胸部最宽处,注意不要让卷尺太紧。
胸围的变化也能反映出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尤其是在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胸围增长是正常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1.体重** 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临床给药、输液、热量的给予常依据体重计算。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
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2岁以后到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推算公式如下: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2.身长(高)* 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
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5(cm)。
3.坐高坐高指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出生时坐高为身高的67%,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6岁时为55%。
此百分数显示了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4.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绩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其反映脑和颅骨的发意。
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
5.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
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年龄数减1。
6.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脉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
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量腹围。
7.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称
上臂围,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
评估标准为:上臂围>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 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8.牙齿人的一生有乳牙20颗、恒牙32颗,两副牙齿。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约于2岁半乳牙出齐。
2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或6)。
6岁左右萌出第1
颗恒牙,12岁萌出第2颗恒磨牙,17-18岁萌出第3颗恒磨牙(智齿)。
9.囟门**婴儿出生时前卤为1.5-2.0cm,*1~1.5岁时应闭合。
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前囱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前卤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后囟出生时很小或闭合,最迟生后6-8周闭合。